质量通病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若干技术措施

(试行)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

目录

第1章总则

第2章地基基础工程下沉或变形过大防治的技术措施2.1一般规定

2.2 天然地基

2.3 桩基

2.4 建筑回填

第3章地下室裂缝和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3.1 一般规定

3.2 地下室顶板

3.3 地下室外墙

3.4 地下室底板

3.5 地下室防水工程

第4章墙体裂缝和外墙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4.1 一般规定

4.2 现浇钢筋混凝土墙

4.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第5章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5.1一般规定

5.2 厕浴间、厨房、阳台楼板

5.3 现浇屋面板

第6章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6.1 一般规定

6.2 楼板

6.3 墙角

6.4 管道穿越处

第7章钢筋混凝土现浇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7.1 一般规定

7.2 卷材防水屋面

7.3 涂膜防水屋面

7.4 刚性防水屋面

第8章外门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8.1 一般规定

第9章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偏差防治的技术措施9.1 一般规定

第10章室内初装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10.1 一般规定

10.2 地面找平层起砂、空鼓、开裂

10.3 墙面、顶棚抹灰空鼓、开裂

第11章外立面装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1.1 一般规定

11.2 阳台等临空处设置玻璃栏板的安全隐患

11.3 飘窗弧形玻璃的安全隐患

11.4 建筑饰面和装饰构件安全隐患

第12章给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2.1 一般规定

12.2 给水、排水管道渗漏

12.3 排水系统防臭、排水管道堵塞或排水不畅12.4 管道安装通病

12.5 给排水系统噪声

12.6 消防隐患

12.7 给排水设备安装不到位

第13章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3.1 一般规定

13.2 防雷装置的连接(焊接)

13.3 桥架接地

13.4 电气线路连接

13.5 配电箱安装

13.6 开关、插座安装

13.7 照明灯具安装

13.8 电气线路配管

第14章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14.1 一般规定

14.2 通风与防排烟系统及各风口的风量与设计要求偏差较大

14.3 风机、冷却塔噪声太大,影响使用

14.4 住宅的分体空调,其室外机布置不合理,影响空调制冷效果14.5 室外竖井风口或外墙风口风速过大,产生噪声,影响系统风量14.6 管道及风机房内设备离墙体距离未满足安装要求

第1章总则

1、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克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技术措施。

2、本技术措施是结合本地区住宅工程质量实际,对住宅工程存在的裂缝、渗漏、堵塞、脱落等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和社会公共安全的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控制。

3、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新建的住宅工程,同时可供改扩建住宅工程参考。

4、在住宅工程建设过程中,除执行本技术措施外,尚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

第2章地基基础工程下沉或变形过大防治的技术措施

2.1 一般规定

2.1.1 设计要求

1、住宅工程的地基与基础设计应按变形控制设计,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120mm,并应严格控制沉降差异值。

2、符合以下条件的住宅建筑桩基础设计时,除应进行沉降与差异沉降的计算以外,桩基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不应小于1.05。

o

(1)标志性或纪念性住宅建筑的桩基;

(2)2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60m高层住宅建筑的PHC管桩;

(3)体型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6层的高低层连体住宅建筑的PHC管桩;

(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超过8000kN的住宅建筑桩基;

(5)施工桩长超过40m的泥浆护壁的冲钻孔灌注桩;

(6)岩土条件复杂的6层以上住宅建筑的桩基;

(7)坡地、岸边住宅建筑的桩基;

(8)受相邻环境或工程施工影响较大的住宅建筑的桩基;

(9)场地土质或地下水具有中等、强腐蚀性的住宅建筑的桩基。

3、当采用新型的复合地基、复合桩基设计方案时应组织专门的技术论证,技术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4、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有关地基与基础沉降变形监测内容,明确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等预警值指标等,并对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措施提出设计指导性意见。

2.1.2 施工要求

1、地基与基础施工的施工组织方案中应编制排(降)水专篇,明确基槽(坑)各种工况的临时排(降)水措施及其平面与剖面图,施工中严禁基槽(坑)底积水。

2.2 天然地基

2.2.1 设计要求

1、单体建筑中天然地基持力层存在承载力差异或其下卧层可压缩量较大时,设计应计算地基的差异沉降变形。

2、扩展基础的设计宜优先采用台阶状型式。

2.2.2 施工要求

1、基础开挖时严禁使持力层受到浸泡和扰动,机械开挖时应留300mm厚度土层由人工清理,开挖完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组织验槽并浇筑垫层。

2、基础混凝土构件的浇水湿润养护应不少于14天,混凝土浇注完成应养护不少于36 小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2.3 检测要求

1、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必须通过现场浅层载荷板静载试验的检验。

2.3 桩基

2.3.1 设计要求

1、当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基础设计时,应执行以下规定:

(1)第一节应采用整体式带桩尖的管桩,或采用厚度不小于12mm的钢板桩尖封闭桩端,不应采用分体式预制桩尖或开口型桩尖;

(2)抱压式沉桩施工的终压力宜控制在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2.1~2.2倍。

2、当设计泥浆护壁的冲(钻)孔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时,桩径不应超过2.0m。

3、泥浆护壁的冲(钻)孔混凝土灌注桩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对桩端(或桩端和桩侧)采取预埋导管后注浆处理。

(1)施工桩长大于40m;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大于8000kN;

(3)设计认为应采用后注浆工艺的情况(含施工异常情况)。

4、混凝土灌注桩设计时,对于容易造成基桩缩径的、中等或强腐蚀性场地,其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增加不少于20mm。

5、桩周围较厚的软弱土层因自重固结或者基桩及场地周边的(堆)填土、地面大面积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而产生的沉降大于基桩的沉降时,应计算桩侧软弱土层的负摩阻力对基桩的影响。

6、当采用管桩作为抗拔桩设计时,除应符合第1条的规定外,接桩均应采用机械啮合接头方式,不得采用焊接方式;当采用锚索、锚杆作为抗浮措施时,应优先采用三级钢或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

2.3.2 施工要求

1、基桩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设观测点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必要时应对周边环境有关对象进行加固、改造或暂停使用等处理。当周边环境特别复杂时,应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