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 文学常识
哈姆莱特知识点总结
![哈姆莱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4c45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f.png)
哈姆莱特知识点总结一、人物1.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本剧的主人公,也是最复杂的角色之一。
他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年轻人,但也是一个内心深处深受痛苦和挣扎的人。
他在得知父亲被谋杀后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而母亲的再婚更是让他陷入了困惑和愤怒之中。
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责任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最终选择了复仇,但在复仇的过程中也陷入了矛盾和挣扎中。
2. 克劳狄斯克劳狄斯是丹麦国王,并且是哈姆雷特的叔叔。
他是一个阴险、狡诈、冷血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他谋杀了自己的兄弟,并娶了兄弟的遗孀,篡夺了王位。
他利用的政治手段和欺骗,控制着国家的一切。
他是哈姆雷特的仇人,也是他的最大敌人。
3. 奥菲利亚奥菲利亚是丹麦国王波隆尼斯的女儿,也是哈姆雷特的女友。
她是一个美丽、善良、敏感的女孩,对哈姆雷特有着深深的爱。
但由于哈姆雷特的行为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她最终精神崩溃,最终自杀身亡。
4. 拉耐尔拉耐尔是奥菲利亚的哥哥,也是奥菲利亚深爱的人。
他是一个忠诚、善良、勇敢的人,但在父亲的影响下,也被卷入了政治阴谋之中。
在最后的混乱中,他与哈姆雷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双双丧生。
5. 波隆尼斯波隆尼斯是丹麦的重要官员,也是奥菲利亚和拉耐尔的父亲。
他是一个爱女心切、精明能干的人,但也是一个善用权谋、虚伪伪善的政客。
他对女儿的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之间发生了冲突,最终也被自己的政治阴谋所害。
以上只是《哈姆雷特》中部分重要人物的简介,每个人物都十分丰富复杂,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挣扎。
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对剧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情节1. 谋杀《哈姆雷特》的故事从丹麦国王的谋杀开始。
丹麦国王被他的兄弟克劳狄斯所谋杀,克劳狄斯篡夺了王位,并与国王的遗孀结婚。
这一事件成为了整个剧情的引子,也是哈姆雷特复仇之路的起点。
2. 哈姆雷特的痛苦哈姆雷特得知父亲被谋杀后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他对于父亲的死亡和母亲的再婚感到愤怒和痛苦,开始怀疑起自己的人生和责任。
哈姆雷特知识点范文
![哈姆雷特知识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6bb2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a.png)
哈姆雷特知识点范文《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悲剧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以下是一些《哈姆雷特》的知识点。
1.剧情梗概:《哈姆雷特》的故事发生在丹麦王国,围绕着主人公哈姆雷特展开。
哈姆雷特的父亲,丹麦国王,被他的兄弟克劳迪斯王后背叛并杀死。
哈姆雷特接到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这一切的消息后,决定为父亲复仇。
整个戏剧围绕着哈姆雷特如何执行他的复仇计划,以及他的内心挣扎和矛盾展开。
2.着名的独白和台词:《哈姆雷特》是以其丰富的独白和台词而闻名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姆雷特的“生活还是死亡”(To be or not to be)的独白,他在这个独白中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以及面对苦难和死亡时的选择。
其他著名的台词还包括“那是一个问题”(That is the question)等。
3.哲学思考:《哈姆雷特》是一个哲学性很强的戏剧作品,其中融合了众多的哲学思考。
许多人认为哈姆雷特的独白中表达的哲学思考是对人生的意义以及对道德、伦理的思考。
例如,哈姆雷特对复仇的思索涉及到了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
4.狂言和假装疯癫:哈姆雷特为了掩盖他的复仇计划,装作疯疯癫癫。
这一点在剧中也被广泛探讨。
哈姆雷特的疯狂言行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和疑虑,他们试图去解读哈姆雷特的真实意图。
5.雅典娜的悲剧:《哈姆雷特》是一个典型的悲剧。
悲剧中的主人公被自己的弱点所摧毁,而且最终导致自己和身边的人物的悲剧。
哈姆雷特身陷困境,他的复仇计划误导了他的思维,最终他的亲人和朋友都受到了牵连。
6.对女性角色的审视:《哈姆雷特》中女性角色的描写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乌尔里克王后和奥菲利亚被描绘成容易被操纵和影响的人物。
他们被男性角色操纵和利用,成为他们复仇计划的牺牲品。
7.对戏剧和演员的思考:《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通过剧中角色哈姆雷特和他们的经历,反思了戏剧和演员的作用。
通过哈姆雷特的表演,观众可以注意到戏剧中的人物不仅是表面的角色,还具有多重层次,可以展示出戏剧中具有智慧和深刻内涵的部分。
高一哈姆莱特知识点
![高一哈姆莱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2b06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5.png)
高一哈姆莱特知识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杰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
在高中一年级学习这部作品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着重介绍哈姆雷特的背景、主题、人物以及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要点。
首先,了解哈姆雷特的背景对于深入理解这个作品非常重要。
哈姆雷特是丹麦的王子,他的父亲去世后,母后嫁给了叔叔克劳狄斯,成为了王后。
哈姆雷特因为父亲的死和母亲的婚姻感到极度悲伤和愤怒。
此外,他还受到了幽灵的启示,得知父亲被毒杀,于是他决定要为父亲复仇。
哈姆雷特这个角色是这部作品的核心。
他是一个复杂而深沉的人物,有着矛盾的思想和情感。
他思虑周详,常常陷入决策的迟疑中。
他的著名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正是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
哈姆雷特的犹豫让我们思考了人性的复杂性以及道德和道义的界限。
除了哈姆雷特本身,其他的角色也非常重要。
母后格特鲁德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她的婚姻和与克劳狄斯的关系成为了剧情的重要驱动力。
克劳狄斯则是一个阴险狡诈的角色,他一直试图扭曲和掌控局势。
奥菲利娅是哈姆雷特的恋人,她随着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痛苦和疯狂。
此外,哈姆雷特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主题。
其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复仇。
哈姆雷特为了复仇而苦苦挣扎,同时也让我们思考了复仇与正义之间的关系。
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狂热与欺骗。
许多角色都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意图,他们用狡猾和谎言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此外,哈姆雷特还探讨了对死亡和存在意义的思考,这也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之一。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要点。
诗歌与戏剧的结合在哈姆雷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莎士比亚的语言之美、形象意象的使用以及戏剧性的构建是这部作品的瑰宝之一。
读者在阅读时也要留意其中的隐喻和象征,以深化理解。
总之,高一学习哈姆雷特需要注意以上几个知识点。
了解哈姆雷特的背景、深入探讨他的复杂性和内心挣扎、理解其他角色的作用以及关注作品中的主题和其他要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并从中受益。
哈姆雷特相关知识点总结
![哈姆雷特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35a86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b.png)
哈姆雷特相关知识点总结剧情梗概:《哈姆雷特》的故事发生在丹麦,在此之前国王哈姆雷特去世,王位由其弟克劳迪斯篡位。
哈姆雷特接连收到了父亲幽灵的来信,得知其父亲被暗杀,并且真凶就是其叔克劳迪斯。
由于父亲的灵魂告诉了他自己去世的真相,哈姆雷特决定要报仇。
然而他内心矛盾,犹豫不决,最终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包括装疯,装傻等等,以及与莱托和奥菲莉娅的爱情纠葛,对克劳迪斯的报复。
人物关系:1. 哈姆雷特(Hamlet):主人公,丹麦王子,心思敏锐,对父亲的死很痛苦,但犹豫不决,对复仇感到矛盾。
2. 克劳迪斯(Claudius):丹麦新国王,哈姆雷特的叔父,暗杀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位成为国王,是本剧的主要反面人物。
3. 莱托(Laertes):波洛涅西亚的儿子,奥菲莉娅的哥哥,对妹妹关心备至,为了妹妹的死,他也参与了复仇的行动。
4. 波洛涅西亚(Polonius):丹麦国王的顾问,奥菲莉娅和莱托的父亲,对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起了一定的作用。
5. 哈姆雷特的母亲——格特鲁德皇后(Gertrude):哈姆雷特的母亲,她对两位丈夫的死,以及她与克劳迪斯的婚姻会引起很多争议。
6. 奥菲莉娅(Ophelia):波洛涅西亚的女儿,哈姆雷特的情人,由于挣扎于父亲、哥哥和哈姆雷特之间的矛盾而最终自杀。
7. 罗森克兰兹和基尔登斯,他们两人的原名是罗森克兰兹侯爵和基尔登斯侯爵,现在是哈姆雷特的同学和朋友,但在此次复仇之事中,却成了政变者们的职业刺客。
8. 鱼贝里克:威廉·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中的虚构人物,象征着卢梭式的“自然人”,不屑于向自己低一等的人学习。
主题:1. 复仇:整个剧情中,哈姆雷特追寻父亲的复仇之路颇具曲折性,而复仇这个主题也成为了整个剧情的主线。
2. 犹豫不决:哈姆雷特因着良知的控制和个人原则的束缚,反反复复地想要克劳迪斯为其父报仇,却又因为各种矛盾问题而迟迟不能得出决定。
3. 爱情:奥菲莉娅是哈姆雷特真正的爱情对象,然而由于哈姆雷特的矛盾和对复仇计划的重振,奥菲莉娅选择了自杀。
哈姆莱特-文学常识
![哈姆莱特-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14c070a770bf78a6429545c.png)
高考名著阅读之《哈姆雷特》【作者简介】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
【哈姆莱特主要人物】哈姆雷特:乔特鲁特和先王的儿子,新王克劳狄斯的侄子。
他时刻准备为父亲复仇,最后终于杀死克劳狄斯。
在与雷欧提斯的比剑中身亡。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先王的弟弟。
哈姆雷特的叔叔。
他毒死了先王,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嫂子乔特鲁特。
最后被哈姆雷特杀死。
乔特鲁特:哈姆雷特的母亲,先王的妻子,后续嫁新王,即先王的弟弟克劳狄斯。
在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的比剑中误饮毒酒而死。
奥菲利亚:波各涅斯的女儿,雷欧提斯的妹妹,哈姆雷特的恋人。
最后因疯癫落水而死。
波各涅斯:御前大臣,雷欧提斯与奥菲利亚的父亲,克劳狄斯的帮凶。
被哈姆雷特误杀。
雷欧提斯:波各涅斯的儿子,奥菲利亚的哥哥。
最后在与哈姆雷特的比剑中身亡。
【故事梗概】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腾贝格大学读书,得知父王暴死,匆匆回国,却发现其叔父克劳狄斯与原来的王后即哈姆雷特之母成婚并继承了王位。
哈姆雷特悲愤交集。
后来,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显灵,告诉他克劳狄斯是杀己夺取王位的凶手。
哈姆雷特用戏中戏影射其叔父杀兄夺嫂的罪行来获取证明,同时决定要为父王报仇。
奸王克劳狄斯不断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只好以装疯的方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在如何复仇问题上犹豫不决,奥菲利亚因为父亲被哈姆雷特误杀身死以及她本人与哈姆雷特恋爱失败,导致精神失常,溺死水中。
后来在国王的挑唆下,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比武,双双中了毒剑。
王后则误饮奸王为谋害哈姆雷特而设下的毒酒而死。
哈姆雷特临死前刺死了奸王,报了父仇。
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象征着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王权之间的严酷斗争。
哈姆雷特知识点梳理归纳
![哈姆雷特知识点梳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e5cb3e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9.png)
哈姆雷特知识点梳理归纳梳理归纳《哈姆雷特》的知识点,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 背景: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 形式:五幕悲剧,共二十个场次。
- 主旨: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王向叔父克劳狄斯复仇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虚伪,展现了哈姆雷特复杂而矛盾的性格和思想。
- 艺术特色:- 塑造了一个深刻而真实的人物形象——哈姆雷特,他是一个优柔寡断、忧郁多疑、谨慎有谋、机智勤思、软弱鲁莽的复杂人物。
- 运用了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手法,如对话、独白、隐喻、反语、双关等,使戏剧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 运用了巧妙而紧凑的情节安排,如幽灵出现、戏中戏演出、假装疯癫等,使戏剧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悬念效果。
- 运用了恰当而精美的舞台效果,如黑暗、风雨、音乐等,使戏剧具有浓厚的氛围和情绪。
分析一下《哈姆雷特》中最经典的台词,但这只是我的理解,可能不够准确或全面,你可以参考其他的资料或老师的讲解。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幕第一场)这是哈姆雷特最著名的独白之一,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和死亡本质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有些事情在丹麦国里发生着,而丹麦国王却浑然不知。
”(第一幕第四场)这是霍拉旭对哈姆雷特说的话,暗示了国家政治上的腐败和黑暗,也为后面幽灵出现和复仇计划埋下伏笔。
“我要装疯卖傻。
”(第一幕第五场)这是哈姆雷特对霍拉旭和勃那多说的话,表示他为了掩饰自己复仇的目的而故意做出一些异常举动。
这也是戏剧中一个重要的主题——真实与虚假。
“诸位,请把我当作朋友看待。
”(第二幕第二场)这是哈姆雷特对来访的演员们说的话,表示他对他们比对自己身边的人更加信任和尊重。
这也说明了哈姆雷特对艺术和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理解。
“戏剧就是镜子。
它能把时代、风俗、人物都反映出来。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知识点汇总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50c2eb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b.png)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知识
点汇总
《哈姆雷特》是著名戏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之一,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经典之一。
下面是对《哈姆雷特》的知识点的汇总:
1. 剧情梗概:《哈姆雷特》是一部悲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父亲被谋杀后,对复仇的内心挣扎和矛盾。
整个剧围绕着哈姆雷特对伯父克劳狄斯的怀疑和复仇计划展开。
2. 主要角色:
- 哈姆雷特:丹麦王子,复仇的主谋者,内心纠结。
-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哈姆雷特的伯父,被怀疑杀害哈姆雷特的父亲。
- 奥菲利娅:波洛尼厄斯的女儿,哈姆雷特的心上人,被复仇计划波及。
- 波洛尼厄斯:丹麦宰相,奥菲利娅的父亲,成为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之间阴谋的牺牲品。
3. 主题和意义:
- 内心的挣扎:哈姆雷特面对复仇使命,却陷入了内心的纠结和犹豫不决。
- 欺骗和背叛:剧中多个角色之间存在着欺骗和背叛,暗示了现实世界中的虚伪和不忠。
- 死亡与堕落:死亡是剧中的主题之一,反映了人性的脆弱和堕落。
4. 著名台词:
- “离此寂静之生命的震动,令我在万有之中为此休眠。
”
- “此乃国王之恶行,必当秘而不发。
”
-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
- “要么是昌盛,要么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
以上是对《哈姆雷特》的知识点的简要汇总,这部作品涉及的主题和情节非常丰富,值得深入阅读和探讨。
参考资料: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知识点
![哈姆雷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a139ccaa00b52acfc7ca7f.png)
4.《哈姆雷特》中雷欧提斯为什么会中克 劳迪斯的奸计,和哈姆雷特比剑?决斗的 最终结局怎样?
• 雷欧提斯的父亲波洛涅斯因为偷听哈姆雷特 和王后谈话而被哈姆雷特误杀;他的妹妹奥 菲利娅因为受刺激而疯癫,最终落水身亡, 克劳迪斯正是利用了他的急于复仇的心理。
• 雷欧提斯用凃了毒药的毒剑刺伤哈姆雷特, 不明真相的哈姆雷特夺过毒剑刺伤雷欧提斯, 结果双双中毒身亡。
二、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
1、优柔寡断,忧郁多疑。
2、谨慎,有谋略。
3、机智、勤于思考。
4、软弱、鲁莽。… …
意义:代表的是新生的人文主义。他是一个具 有先进理想(重整乾坤)并勤于思索(对于生 存还是毁灭的思考)的人文主义者,可是也具 有很多的局限性。
波洛涅斯
1、专制而又迂腐 2、愚蠢却自认聪明 3、狡猾又自私
一、情节简述
1、简述哈姆雷特发疯的原因。
哈姆雷特惊闻父亲去世,紧接着母亲又嫁 给了新国王——叔叔克劳迪斯 ,这些变故改 变了他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城堡中又 出现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谋 杀的,要求哈姆雷特为他报仇。这些更让哈 姆雷特陷入震惊之中。于是他装疯,一方面 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害,一方面迷惑对手, 借机寻找报仇的机会,另一方面借疯言疯语, 发泄对当前黑暗现实的不满。
奥菲利亚
1、优美绝伦 2、感情纯真,心地善良 3、保守而软弱
意义(1)她的存在丰富了《哈姆莱特》的故事 情节,使得充满男性刚强气味的《哈姆莱特》 有了女性柔情的衬托。(2)她极大地推动了情 节的发展,并为结局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三、戏剧背景
1、丹麦宫廷剧变 2、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欲复仇 3、雷欧提斯去法国,后回国很轻易地组织起
• 5. 《哈姆雷特》中,王子在知晓父亲被害的真 相后为保全自己并寻机替父报仇,装疯卖傻。他 的这一招果然灵验,居然一下子就骗过了阴险狡 诈、心狠手辣的叔父。(错在“一下子就骗过了 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叔父”,克劳迪斯心存疑 窦,并派人试探)
《哈姆莱特》知识点清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知识点清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88fac1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2.png)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第二单元《哈姆莱特》(节选) 知识点清单6 *哈姆莱特(节选)一、重点剖析1. 在奥菲利娅的独白中,哈姆莱特过去是怎样的形象?莎士比亚为什么借奥菲利娅之口极力赞美哈姆莱特?答案:哈姆莱特过去的形象:高贵、理智、青春貌美。
莎士比亚一连用“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等七个短语,借奥菲利娅之口从不同角度来极力赞美哈姆莱特,说他近乎完人。
尽管哈姆莱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有学识、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担重任并坚持完成它。
原因: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化身,他代表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代表着正义的力量对邪恶的封建集团的挑战。
2. 在和奥菲利娅的对话中,哈姆莱特为什么多次让奥菲利娅出家?对话表现了两人之间怎样的冲突? 答案:哈姆莱特认为,如果奥菲利娅对爱情是忠贞的,那么她出家可以保住清白;如果她是伪装的,那么她出家可以避免“生一群罪人出来”。
一方面,这是哈姆莱特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哈姆莱特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奥菲利娅,在这样污浊的社会中很难保全自我,不如趁早避开。
但奥菲利娅对此不能理解,对哈姆莱特其他的话也不能理解,她非常伤心,觉得自己“真是受了骗了”,甚至认为哈姆莱特真的疯了,希望天上的神明能让他清醒过来。
这段对话表现了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的冲突。
3. 课文中哈姆莱特的大段独白(“生存还是毁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表现了哈姆莱特对哪些问题的思考?反映出他怎样的处境和精神状态?答案:(1)这段独白表现了哈姆莱特对两个问题的思考:一个是生与死的问题,一个是思想与行动的问题。
(2)哈姆莱特已经决定复仇,但他势单力薄,而且处于种种矛盾的漩涡之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反映出他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
4.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形成他复杂性格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形象: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高中语文《哈姆莱特》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哈姆莱特》内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aa887a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a.png)
高中语文《哈姆莱特》内容梳理哈姆莱特一、文学常识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
1590年左右,他开始编写剧本,很快获得了成功。
1623 年,莎士比亚的朋友搜集了他的遗作,出版了一部比较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集》。
当代有名的戏剧家本?琼斯题词,称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强调这位伟大的戏剧家“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马克思也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字音识记吮舐(shǔnshì)砧(zhēn)石傀儡(kuǐlěi)同衾(qīn)觊觎(jìyú)蜥蜴(xīyì)三、词语成语积累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旧时指戏曲演员。
傀儡: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四、写作素材1.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莎士比亚2.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莎士比亚3.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4.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5.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6.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莎士比亚名言。
哈姆雷特知识点归纳总结
![哈姆雷特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63caf4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b.png)
哈姆雷特知识点归纳总结哈姆雷特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以及生动的性格描写。
下面就是一些哈姆雷特中的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剧情介绍《哈姆雷特》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丹麦王国。
当时的丹麦王是老哈姆雷特,他死后由他的弟弟克劳迪斯登上了王位。
哈姆雷特的父亲死后,他的父亲鬼魂来到了临时和他说话,并且告诉他他的死是被毒死的,而且凶手是他的叔叔克劳迪斯。
哈姆雷特决定报仇,但是他的母亲前不久就已经嫁给了克劳迪斯。
为了确认他父亲鬼魂所说的事情,哈姆雷特装疯装傻,对周围的人都产生了怀疑,利用了这些人演出了很多戏剧效果。
哈姆雷特在刺探情况的过程中误杀了多诺,被遣往英国。
英国国王要求要杀他,但是他的船遇到了海盗,哈姆雷特被缴获了。
哈姆雷特回到丹麦后,克劳迪斯安排了和他表妹奥菲莉娅分手的戏剧,并最终想杀哈姆雷特。
最后哈姆雷特和他的对手拉蒂斯做了决斗,哈姆雷特在决斗中被利剑刺死,并且拉蒂斯也被刺死了。
二、主要人物1.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本剧的主人公,他性格内向,情感矛盾,充满着优柔寡断的矛盾心情。
他深受他父亲的死亡和母亲的再婚之辱的困扰,从而导致了他的心理疾病。
2. 克劳迪斯克劳迪斯是叔叔,也是哈姆雷特的反派。
他杀害了自己的兄弟,篡夺了王位,并且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
3. 奥菲莉娅奥菲莉娅是哈姆雷特的女友,她受到父亲和兄长的操控,导致了她的疯狂和死亡。
4. 拉蒂斯拉蒂斯是奥菲莉娅的哥哥,他和哈姆雷特结怨,导致了他们进行了最后的决斗。
三、主题和意义1. 挣扎和抉择哈姆雷特在剧中表现出了许多犹豫和矛盾的心情,他总是在思考着自己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个主题是整部戏剧的最核心的一部分。
2. 真理和谎言在戏剧中,真理和谎言之间的对比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
哈姆雷特在整个剧中都在站在真理和谎言之间徘徊,他不知道谁能相信,也不知道什么事情是真实的。
3. 复仇与宽恕哈姆雷特一开始便下定决心要为父亲报仇,但在过程中却犹豫不决。
整个剧中都在探讨复仇与宽恕之间的关系。
《哈姆莱特》 知识清单
![《哈姆莱特》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0378364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a.png)
《哈姆莱特》知识清单一、作品简介《哈姆莱特》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著名悲剧作品。
这部剧作以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为父报仇的曲折历程。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中世纪的丹麦宫廷,哈姆莱特的父亲——老国王突然去世,其叔父克劳狄斯迅速篡位并娶了哈姆莱特的母亲。
哈姆莱特在父亲鬼魂的揭示下,得知父亲是被叔父所害,从此陷入了痛苦与复仇的挣扎之中。
二、主要人物1、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他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对世界和人类充满了美好的期望,但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困惑。
他一方面优柔寡断,对复仇计划犹豫不决;另一方面又机智勇敢,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巧妙应对。
2、克劳狄斯克劳狄斯是篡位的国王,是一个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的恶人。
他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杀害了自己的兄长,娶了嫂嫂,还企图谋害哈姆莱特。
3、乔特鲁德哈姆莱特的母亲,在丈夫死后很快改嫁克劳狄斯。
她的行为让哈姆莱特感到困惑和愤怒,也反映了她的软弱和无常。
4、奥菲莉亚哈姆莱特的恋人,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子。
在哈姆莱特的复仇行动中,她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最终精神失常溺水而亡。
三、主题探讨1、复仇主题复仇是《哈姆莱特》的核心主题之一。
哈姆莱特为了替父报仇,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复仇的过程不仅是对凶手的惩罚,也是对人性、道德和正义的探索。
2、人性的弱点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如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克劳狄斯的贪婪和残忍、乔特鲁德的软弱和自私等。
这些弱点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也让人们对自身的行为和选择进行反思。
3、命运与自由意志哈姆莱特在复仇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关系。
他感到自己被命运所束缚,但又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
这种对命运的抗争和对自由意志的追求,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普遍心态。
4、道德与伦理《哈姆莱特》还探讨了道德与伦理的问题。
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面临着道德的抉择,如是否应该为了复仇而不择手段,是否应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等。
哈姆莱特-文学常识
![哈姆莱特-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14c070a770bf78a6429545c.png)
高考名著阅读之《哈姆雷特》【作者简介】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
【哈姆莱特主要人物】哈姆雷特:乔特鲁特和先王的儿子,新王克劳狄斯的侄子。
他时刻准备为父亲复仇,最后终于杀死克劳狄斯。
在与雷欧提斯的比剑中身亡。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先王的弟弟。
哈姆雷特的叔叔。
他毒死了先王,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嫂子乔特鲁特。
最后被哈姆雷特杀死。
乔特鲁特:哈姆雷特的母亲,先王的妻子,后续嫁新王,即先王的弟弟克劳狄斯。
在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的比剑中误饮毒酒而死。
奥菲利亚:波各涅斯的女儿,雷欧提斯的妹妹,哈姆雷特的恋人。
最后因疯癫落水而死。
波各涅斯:御前大臣,雷欧提斯与奥菲利亚的父亲,克劳狄斯的帮凶。
被哈姆雷特误杀。
雷欧提斯:波各涅斯的儿子,奥菲利亚的哥哥。
最后在与哈姆雷特的比剑中身亡。
【故事梗概】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腾贝格大学读书,得知父王暴死,匆匆回国,却发现其叔父克劳狄斯与原来的王后即哈姆雷特之母成婚并继承了王位。
哈姆雷特悲愤交集。
后来,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显灵,告诉他克劳狄斯是杀己夺取王位的凶手。
哈姆雷特用戏中戏影射其叔父杀兄夺嫂的罪行来获取证明,同时决定要为父王报仇。
奸王克劳狄斯不断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只好以装疯的方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在如何复仇问题上犹豫不决,奥菲利亚因为父亲被哈姆雷特误杀身死以及她本人与哈姆雷特恋爱失败,导致精神失常,溺死水中。
后来在国王的挑唆下,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比武,双双中了毒剑。
王后则误饮奸王为谋害哈姆雷特而设下的毒酒而死。
哈姆雷特临死前刺死了奸王,报了父仇。
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象征着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王权之间的严酷斗争。
哈姆雷特知识点
![哈姆雷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e8f89c2e3f5727a4e962aa.png)
4.《哈姆雷特》中雷欧提斯为什么会中克 劳迪斯的奸计,和哈姆雷特比剑?决斗的 最终结局怎样?
• 雷欧提斯的父亲波洛涅斯因为偷听哈姆雷特 和王后谈话而被哈姆雷特误杀;他的妹妹奥 菲利娅因为受刺激而疯癫,最终落水身亡, 克劳迪斯正是利用了他的急于复仇的心理。
• 雷欧提斯用凃了毒药的毒剑刺伤哈姆雷特, 不明真相的哈姆雷特夺过毒剑刺伤雷欧提斯, 结果双双中毒身亡。
一、情节简述
1、简述哈姆雷特发疯的原因。
哈姆雷特惊闻父亲去世,紧接着母亲又嫁 给了新国王——叔叔克劳迪斯 ,这些变故改 变了他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城堡中又 出现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谋 杀的,要求哈姆雷特为他报仇。这些更让哈 姆雷特陷入震惊之中。于是他装疯,一方面 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害,一方面迷惑对手, 借机寻找报仇的机会,另一方面借疯言疯语, 发泄对当前黑暗现实的不满。
判断题:
• 1.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他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 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 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2.克劳迪斯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暗 备毒剑、毒酒。决斗中,哈姆雷特虽然误饮毒酒,但 还是在毒性发作前刺死了杀父仇人。(哈姆雷特未饮毒 酒,而是被毒剑刺中)
意义与作用(1)代表了封建的腐朽势力(2) 代表了封建的专制、虚伪,以及必然灭亡的命 运(3)为悲剧增添一抹喜剧的色彩,反而更增 加了讽刺、揭露现实的力量
乔特鲁德
1、不忠贞 2、被蒙骗 3、慈母
意义:双重性格,形象复杂,一方面代表了 那个时代的丑恶,一方面说明“慈母孝子”, 也是东西方文化共奉的准则。
哈姆雷特知识点
威廉·莎士比亚文艺 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 戏剧家和诗人,人文 主义最杰出的代表, 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 者之一。
哈姆雷特知识点
![哈姆雷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d4e40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56.png)
2、《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说:“生存还 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结合 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个性化的独白表现了哈姆雷 特对于生死的严肃思考,显示了人物 内心的矛盾,体现了哈姆雷特精于思 想、疏于行动、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
3、简述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
装疯——试探证实(“戏中戏”)——寻 找机会——错过机会(克劳迪斯忏悔)— —错杀波洛涅斯 ——坚定决心(被送往英 格兰)——与雷欧提斯决斗,刺死克劳迪 斯 ,自己也因被毒剑刺伤而死。
奥菲利亚
1、优美绝伦 2、感情纯真,心地善良 3、保守而软弱
意义(1)她的存在丰富了《哈姆莱特》的故事 情节,使得充满男性刚强气味的《哈姆莱特》 有了女性柔情的衬托。(2)她极大地推动了情 节的发展,并为结局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三、戏剧背景
1、丹麦宫廷剧变 2、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欲复仇 3、雷欧提斯去法国,后回国很轻易地组织起
• 1.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他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 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 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 2.克劳迪斯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暗 备毒剑、毒酒。决斗中,哈姆雷特虽然误饮毒酒,但 还是在毒性发作前刺死了杀父仇人。(哈姆雷特未饮毒 酒,而是被毒剑刺中)
主要作品有:
历史剧《亨利四世》,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 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 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及 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 的戏剧天才”,同时代人 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 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 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判断题:
意义与作用(1)代表了封建的腐朽势力(2) 代表了封建的专制、虚伪,以及必然灭亡的命 运(3)为悲剧增添一抹喜剧的色彩,反而更增 加了讽刺、揭露现实的力量
哈姆雷特知识点
![哈姆雷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cd4e40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56.png)
4.《哈姆雷特》中雷欧提斯为什么会中克 劳迪斯的奸计,和哈姆雷特比剑?决斗的 最终结局怎样?
• 雷欧提斯的父亲波洛涅斯因为偷听哈姆雷特 和王后谈话而被哈姆雷特误杀;他的妹妹奥 菲利娅因为受刺激而疯癫,最终落水身亡, 克劳迪斯正是利用了他的急于复仇的心理。
• 雷欧提斯用凃了毒药的毒剑刺伤哈姆雷特, 不明真相的哈姆雷特夺过毒剑刺伤雷欧提斯, 结果双双中毒身亡。
• 7. 《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 剧的高潮。哈姆雷特在中了毒剑之后,揭穿了克 劳迪斯以毒酒、毒剑害人的阴谋,并刺死了篡权 夺位的克劳迪斯。(揭穿阴谋的是雷欧提斯)
• 8. 《哈姆雷特》在写了克劳迪斯谋杀老国王之 后,还写了哈姆雷特误杀波洛涅斯、英国国王误 杀克劳迪斯、克劳迪斯误杀王后乔特鲁德、哈姆 雷特误杀雷欧提斯。这四重误杀显示了人和命运 之间无奈而尴尬的局面。(英国国王误杀的是克 劳迪斯的两个使者)
意义与作用(1)代表了封建的腐朽势力(2) 代表了封建的专制、虚伪,以及必然灭亡的命 运(3)为悲剧增添一抹喜剧的色彩,反而更增 加了讽刺、揭露现实的力量
乔特鲁德
1、不忠贞 2、被蒙骗 3、慈母
意义:双重性格,形象复杂,一方面代表了 那个时代的丑恶,一方面说明“慈母孝子”, 也是东西方文化共奉的准则。
奥菲利亚
1、优美绝伦 2、感情纯真,心地善良 3、保守而软弱
意义(1)她的存在丰富了《哈姆莱特》的故事 情节,使得充满男性刚强气味的《哈姆莱特》 有了女性柔情的衬托。(2)她极大地推动了情 节的发展,并为结局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三、戏剧背景
1、丹麦宫廷剧变 2、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欲复仇 3、雷欧提斯去法国,后回国很轻易地组织起
二、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
1、优柔寡断,忧郁多疑。
哈姆莱特 名著知识速读速记 (精校版,A4打印)
![哈姆莱特 名著知识速读速记 (精校版,A4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88f1053926fff705cd170abe.png)
《哈姆莱特》ʌ作者简介ɔ莎士比亚(1564 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㊁演员㊁剧作家和股东.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 琼斯称他为 时代的灵魂 ),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 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 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的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 荣誉 观念的兽行.14行诗(1592 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㊁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可分为早㊁中㊁晚3个时期.早期(1590 1600年):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㊁«亨利三世»(1599)等,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㊁«第十二夜»(1600)㊁«皆大欢喜»(1600)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中期(1601 1607年):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代表作«哈姆莱特»(1601)㊁«奥赛罗»(1604)㊁«李尔王»(1606)㊁«麦克白»(1606).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晚期(1608 1612):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㊁«暴风雨»(1611).威廉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 莎士比亚化 ,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 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㊁丰富性.他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期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㊁深入的刻画.ʌ写作背景ɔ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约在15世纪末传播到英国,在16世纪下半叶运动展开.当时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下,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新兴的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十分活跃.为适应市民们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伦敦市附近一带建立起许多剧场.在16世纪到17世纪之交,英国戏剧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把英国文艺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高㊁最有代表性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创作的37个戏剧和«十四行诗集»等诗篇,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文学遗产.ʌ整体把握ɔ(一)作品通过哈姆莱特的口,传达出16世纪人文主义者的人生观㊁社会观和宇宙观.1.赞美人,蔑视神.哈姆莱特对人生和世界都抱有美好的理想,充满着对人的才能和力量的美好的信念.他说: 人是怎么一回事:理想多么崇高!能力多么无限!在形状同行动上多么敏捷而可羡!在举动上多么像天使!在体会上多么像个神!是世界上的奇迹!是万物的精英!2.反对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观念,主张平等互爱.哈姆莱特认为 胖胖的国王跟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 .他不喜欢赫拉修称他为 殿下 .他对他说: 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愿意和你朋友相称. 3.谴责战争,同情人民的苦难.当哈姆莱特看到挪威王的侄子出征波兰时,他说: 我却亲眼看见足足有两万人马上要死.他们的死却是为了一种空想,一种虚荣,他们把坟墓看成软榻,他们为了一块土地作战. 4.尊崇理性,注重科学的求实精神.鬼魂的话,证实了哈姆莱特对叔父的怀疑,但他没有蛮干,而是利用(二)反封建暴君,提倡开明君主制.克劳狄斯篡权夺位,杀兄娶嫂,阴险毒辣.在他周围聚集着一群逢迎拍马㊁利禄熏心的小人.在哈姆莱特心目中,他的父亲是贤明君主的代表,是一位道德君子.(三)借古喻今.本剧借丹麦的故事实际反映的是16世纪末英国的现实:动荡不安㊁危机四伏的国家;恶人当道㊁阴谋成风的朝廷;奸诈残暴㊁荒淫奢侈的统治者.作者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斗争.ʌ情节梳理ɔ艺术鉴赏1.善于刻画人物性格.莎士比亚剧中的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同时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富有个性化.剧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定阶层和时代思想的代表.莎士比亚刻画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内外两重冲突中,通过对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强大黑暗势力的冲突,以及老哈姆莱特的被害,其母乔特鲁德改嫁克劳狄斯等客观现实构成了外部冲突;哈姆莱特对理想的追求与残酷现实的冲突形成了内在冲突,在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逐渐揭示出哈姆莱特的本质特性.随着两重矛盾的发展变化,哈姆莱特的性格也随之变化,家庭遭遇变故后,他由 快乐的王子 变为 忧郁王子 ,经历过一件件事和内心的挣扎后,他终于变成了 行动王子 .莎士比亚十分善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来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在剧中哈姆莱特的独白占六段,如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通过这段哈姆莱特充分肯定人的议论,我们可以看出哈姆莱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在国王对哈姆莱特表示假意的关心并说到 我的孩子 时,哈姆莱特的旁白 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他与克劳狄斯的关系和哈姆莱特对他的态度以及蕴含其中的各种情感纠葛.又如他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段旁白,传神地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㊁苦闷㊁彷徨,既有哲理,又富艺术感染力,有效地刻画了哈姆莱特犹豫延宕的性格,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它也向我们展示了哈姆莱特思索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宿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现实的出路在哪? 旁白的运用,能深入人内心,窥探人心内在的秘密,加深人物的深度和复杂性,是对人精神世界的深层关怀.这些独白使«哈姆莱特»具有深度,也使哈姆莱特有了思想家的特点.莎士比亚把对比手法用于人物的塑造,使人物性格丰富㊁鲜明㊁突出.如剧中扣人心弦的一段情节:哈姆莱特与奥菲莉娅的 疯 ,在他们同样都失去了父亲,都处在爱情逆境中,哈姆莱特是装疯,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了自己,另一方面使自己有时间思索,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如何把危机变成转机,最终成长为 行动王子 ,表现了哈姆莱特刚毅顽强的性格特征;而奥菲莉娅是真疯,最终死去,酿成了悲剧,既表现了她的天真,又应了哈姆莱特那句话 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的另一种解释.这是剧中同一类人的对比.另外,剧中还有很多正反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哈姆莱特对老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对比评价: 高雅优美 对 霉烂的禾穗 , 矫健的姿态 精神威凛 对 庸奴 , 完善卓越 对 恶徒 莎士比亚在许多诸如此类的对比中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2.情节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戏剧的情节是由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和人物所处的复杂情势所决定的.哈姆莱特是既忧郁又犹豫的王子,在他美好的理想被现实击破后,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他正视现实,寻找出路,最终担负起 扭转乾坤 的重任,哈姆莱特的思考融在剧情的一步步激化中,他的犹豫也给敌人留下了喘息的时间.如果哈姆莱特是果断冲动的,就像同是莎翁悲作的«奥赛罗»中的奥赛罗一样,那么这一悲凄的王子复仇记也许将会是个完美的大结局吧?«哈姆莱特»有三条复仇线:第一条是丹麦王子即作品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为父报仇,这是主线;两条副线,第一条是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为父报仇,第二条副线是大臣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为父报仇.这三条情节线构成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互成对比,激化矛盾,扣人心弦,共同表现全剧的主题.另外,«哈姆莱特»中还写了哈姆莱特与他母亲乔特鲁德的矛盾激化发展过程,通过描写哈姆莱特与奥菲莉娅㊁霍拉旭的故事情节,表达了哈姆莱特所歌颂的爱和友谊的美好,同时也写了罗森格兰兹㊁吉尔登斯吞对友谊的背叛等情节,起到了辅助并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3.能综合运用戏剧的各种创作因素.在«哈姆莱特»中,莎士比亚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原则,«哈姆莱特»取材于1200年的丹麦史,剧作通过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哈姆莱特»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莎士比亚运用大胆的想象,让鬼魂出来告诉哈姆莱特真相; 戏中戏 巧设机关,达到预期效果等.另外,莎士比亚的悲剧一般不把悲喜剧截然分开,而是在不损害悲剧基调的原则下把它们结合起来,如«哈姆莱特»中掘墓人的戏谑表演,衬托了戏剧的悲剧气氛,在悲喜的对比中加深了悲的深度和感染力,使主题意蕴得到升华.莎士比亚还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最常用的是排喻,又被称为 莎士比亚式的比喻 ,如哈姆莱特在 抑郁的心境之下 对世界的描述: 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 这是莎士比亚的 真与美将偕汝其昌 这句话的完美体现.4.语言生动形象,被喻为散文诗式的语言.它丰富㊁抒情㊁多样化,又具有个性特色.(1)诗体和散文的结合.莎士比亚的戏剧主要用无韵诗体写成,其中还结合了散文㊁有韵诗句和抒情歌谣.(2)个性化的语言.如波洛涅斯废话连篇,适合他的奉承拍马,起到讽刺的作用.哈姆莱特语言生动富于变化.奥菲丽娅的语言充满抒情性.国王的语言则充满做作㊁伪善和虚情假意.(3)富有形象化的比喻㊁隐喻和双关语.如 清晨披着赤褐色的外衣,已经踏着那边东方高山上的露水走过来了 .如此美丽的文字,能让我们不陶醉其中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名著阅读之《哈姆雷特》
【作者简介】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主要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
【哈姆莱特主要人物】
哈姆雷特:乔特鲁特和先王的儿子,新王克劳狄斯的侄子。
他时刻准备为父亲复仇,最后终于杀死克劳狄斯。
在与雷欧提斯的比剑中身亡。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先王的弟弟。
哈姆雷特的叔叔。
他毒死了先王,篡夺了王位,并娶了嫂子乔特鲁特。
最后被哈姆雷特杀死。
乔特鲁特:哈姆雷特的母亲,先王的妻子,后续嫁新王,即先王的弟弟克劳狄斯。
在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的比剑中误饮毒酒而死。
奥菲利亚:波各涅斯的女儿,雷欧提斯的妹妹,哈姆雷特的恋人。
最后因疯癫落水而死。
波各涅斯:御前大臣,雷欧提斯与奥菲利亚的父亲,克劳狄斯的帮凶。
被哈姆雷特误杀。
雷欧提斯:波各涅斯的儿子,奥菲利亚的哥哥。
最后在与哈姆雷特的比剑中身亡。
【故事梗概】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人文主义中心维腾贝格大学读书,得知父王暴死,匆匆回国,却发现其叔父克劳狄斯与原来的王后即哈姆雷特之母成婚并继承了王位。
哈姆雷特悲愤交集。
后来,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显灵,告诉他克劳狄斯是杀己夺取王位的凶手。
哈姆雷特用戏中戏影射其叔父杀兄夺嫂的罪行来获取证明,同时决定要为父王报仇。
奸王克劳狄斯不断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只好以装疯的方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在如何复仇问题上犹豫不决,奥菲利亚因为父亲被哈姆雷特误杀身死以及她本人与哈姆雷特恋爱失败,导致精神失常,溺死水中。
后来在国王的挑唆下,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比武,双双中了毒剑。
王后则误饮奸王为谋害哈姆雷特而设下的毒酒而死。
哈姆雷特临死前刺死了奸王,报了父仇。
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反象征着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王权之间的严酷斗争。
故事虽然发生在丹麦,但实际上是16、17世纪之交英国社会生活的缩影。
【三条线索】哈姆雷特为父被谋杀篡权复仇,雷欧提斯为被哈姆雷特无意杀死的父亲波洛纽斯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其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流血复仇的情绪笼罩全篇。
三条线索以哈姆雷特的复仇为主线,其他两条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
其中尤其重点写了哈姆雷特一家和奥菲莉娅一家的种种纠葛。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优柔寡断,忧郁多疑。
谨慎有谋略。
机智、果敢、勇敢与软弱、妥协、鲁莽交织。
例:听了父亲的鬼魂告白,叔父祈祷时,他本可轻丽易举复仇,可他放弃了,说明他优柔寡断、软弱;和母亲谈话;发现有人偷听,一剑错杀了情人的父亲,说明他多疑、鲁莽;他装疯躲避国王,借演戏试探叔父的反应,说明他机智、谨慎;新父王要杀他,他识破奸计,调换诏书,处死凶手,回国复仇,说明他勇敢、机智、果敢。
【选择题】
1、下面对名著《哈姆雷特》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哈姆莱特》在人物塑造上常常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使剧中人物各具特点。
比如同是反面人物,克劳狄斯阿谀奉承,波洛涅斯笑里藏刀。
B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家之一,《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赞叹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等等,表现对人生的深切关注,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
C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他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D《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王后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这一冲突深刻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的矛盾。
E《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
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
【解析】(D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
)(E应为封建社会末期))
2、下列有关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挪威王子哈姆莱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
B、《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作者在哈姆莱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C、《哈姆莱特》的内容深广,包含背叛、复仇、乱伦、命运等传统悲剧元素,拥有爱情、善恶等人文主义戏剧话题,因而给不同时代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和广阔的延伸空间。
D、《哈姆莱特》的场景富于变化,人物众多,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
E、《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说,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解析】(A、丹麦王子。
D、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3、下列有关哈姆莱特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哈姆莱特是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他天真、单纯,对人类、对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
B、哈姆莱特遭遇一系列变故后,不能正视现实,回避矛盾,用装疯的办法来逃避迫害,保护自己。
C、哈姆莱特对朋友坦诚,得到民众的拥戴,连他的敌人国王克劳狄斯也承认"他是为糊涂的群众所喜爱的"。
D、哈姆莱特善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特征暴露了他优柔寡断、软弱、过于谨慎而不善于行动的特点。
E、哈姆莱特是一个个人主义者,脱离群众,只想孤军奋战,依靠个人的力量来改造社会;他又是一个宿命论者,直到最后还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决定人的生死胜负。
【解析】(B、能正视现实,不回避矛盾。
D、"善于思考"应该是优点,虽然里面包含着不足。
)
4、下列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哈姆莱特的出走和父亲的死,使善良的奥菲利亚精神失常,忧愤成疾,最终不堪精神和病体的折磨落水身亡。
B、在哈姆莱特与母亲交谈时,哈姆莱特指责母亲背弃了自己的父亲,愤怒的哈姆莱特让本来想劝说自己的王后惊恐不已。
于是,波洛涅斯想谋害哈姆莱特,结果被哈姆莱特一剑刺死。
C、乔特鲁德约哈姆莱特在后宫谈话,哈姆莱特毫不客气的指责她,并恳求她对上帝承认过去的罪孽,离开国王。
后来,王后虽然没有离开国王,但又不忍心自己的儿子被毒死,就自己喝下了毒酒。
D、有学问的霍拉旭是哈姆莱特的忠诚的朋友,是他告诉哈姆莱特看见已故国王鬼魂的事情,是他在哈姆莱特潜会回丹麦后帮哈姆莱特送信给国王,是他在哈姆莱特毒性发作后要自杀追随哈姆莱特;谨慎的哈姆莱特十分信赖他,只告诉他一个人有关宫廷阴谋的秘密。
E、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语言有着非凡的表现力。
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是作者在剧中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
诙谐而不乏诗意的双关语,使剧作充满妙趣和才智,对观众或读者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解析】(B、"波洛涅斯想谋害哈姆莱特"不对。
C、乔特鲁德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中喝下毒酒的。
)
5、下列有关人物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克劳狄斯贪婪、凶狠、狡猾、多疑,善搞阴谋,笑里藏刀,怙恶不悛,是丑恶人性的化身。
B、美貌又天真善良的奥菲利亚坚守欧洲封建道德,驯服而无知,保守而软弱。
莎士比亚把她当作中世纪欧洲女性的典型来塑造。
C、波洛涅斯很聪明,甚至有点圆滑。
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最终死在哈姆莱特的剑下。
D、雷欧提斯是个时尚而追求享乐的花花公子。
他有爱心,但不能明辨是非,做事缺乏理性,性格上有点怯懦。
【解析】(C、波洛涅斯圆滑又愚蠢,却自认聪明。
D、雷欧提斯并不怯懦。
)
6、下列有关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这是莎士比亚剧作《哈姆莱特》中主人公的著名独白,它表现了哈姆莱特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思想斗争。
B、"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这是哈姆莱特在奥菲利亚投水自杀后对她的评价。
C、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D、老国王的鬼魂在告诉哈姆莱特宫廷阴谋的真相时说,"不可对你的母亲有什么不利的图谋,她自会受到上天的裁判,和她自己内心中的荆棘的刺戳"。
这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
E、哈姆莱特是一个有崇高社会理想和人文精神的青年。
他的朋友霍拉旭称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解析】(B、这句经典台词是对乔特鲁德的精练概括,另,奥菲利娅并非投水自杀。
E、是情人奥菲利娅眼中的哈姆莱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