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最后一课课堂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课堂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课堂教学实录■钱建江师:著名的当代文学批评家葛红兵说:“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难,作家要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屏显上述文字)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试着从字缝里来读一读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中所要表达的韵味,好不好?生:好。

(师板书课题、作者)师:每次看到“最后”这两个字眼,我的心里总会有i种悲凉的感觉,就好像是看到了一片废墟,我觉得它是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的印记,而且,也许用不了多久,这残留的一点印记也会荡然无存了。

今天,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课题一一“最后一课”,其中的“最后”两个字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结合课前的预习,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1:我觉得有点“不舍”。

师:对什么的不舍?生1:对最后一课、对老师的不舍。

师:嗯,很好。

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下这四个字,读一读这“最后”一词中有没有这位同学所说的“不舍”之情。

请小声读一遍,放松一点。

(生齐读)生2:还有点“伤心”的感情,因为韩麦尔先生不能再教他的学生法语了。

师:你觉得是韩麦尔先生的伤心,对吧?请你读一读。

(生读)还有吗?生3:还有点“自责”,因为在以前没有很好地教学生。

师:你指的也是韩麦尔先生,因为以前没有完全尽责。

生4:还有“后悔”的感情,因为小弗郎士以前没有认真学习,还经常旷课,而这是最后一课,他很后悔。

师:因为以后不能再学法语了,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所以他后悔。

生5:他很“遗憾”,因为毕竟韩麦尔先生教我们这么多年,今天是最后一课,所以有点遗憾。

生6:“珍惜”,因为是最后一课,所以要珍惜,把它留在心里。

师:非常好!还有很多同学想要交流。

就刚刚几位同学的发言来看,大家的感受能力都非常强,相信学过这篇文章以后,大家一定会获得更加丰富的感受。

下面大家自己小声地读一读,看看是否能体会刚才几位同学所读出来的感情。

(生小声齐读)[以上第一环节。

导入课文,以课题为例指导学生细读文本]师:同学们,课文在哪里告诉我们这是最后一课?请打开讲义,找一找是在第几自然段。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1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1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1第一课时〔预备铃后,师、生齐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渡荆门送别》。

〕〔上课铃响〕师:我们前一阶段呢,读了几篇外国的短篇小说──我们读了小林多喜二的《母亲》,我们又读了契诃夫的《凡卡》。

现在大家把课文打开来,翻到47页,今天要学习法国的短篇小说──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板书:最后一课〕我们昨天听了一遍录音,今天我们早读又读了一遍。

现在我们看看题目,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课》呢?为什么小说里的主人公,法国的孩子不能再念法语了呢?──而是最后的一课呢?现在我简单地把当时的背景介绍一下。

〔挂中学地理教学挂图《法国》〕《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上说,反映了1870到1871年间的普法战争的情况。

〔板书:1870~1871普法战争〕我们看看注解,关于“普鲁士”──看看注解(5)。

哪个同学把注解(5)读一下看?〔学生举手〕好,×××。

生1:“〔普鲁士〕当时德意志境内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它在普法战争(1870~1871)中战败了法国,最后统一了德意志。

”〔教师指地图上的法国、德国〕师:好,那么我们知道普鲁士,也就是德国的前身。

在普法战争中,起先呢,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他要称霸欧洲,因此就出兵向普鲁士挑战,结果呢,普鲁士军队已经有了准备了,所以他去打的时候,非但没有把人家打败,相反呢,人家把他打败了。

结果就把阿尔萨斯,还有洛林东部两个地方作为割地,割给了普鲁士。

这两个地方的学校,也就在普鲁士的统治下,只准教德语、学德语了。

所以小说里的主人公小弗朗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呢叫做《最后一课》。

现在,我们同学已经知道这是一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人物、情节,是比较集中的。

那么按照地点来分,大概分几段?怎么分法呢?〔学生举手〕×××说。

都德的《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都德的《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注解:《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比较浅显。

本堂课没有采用传统的分段、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与主要人物、理解若干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的教法,而是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1、品味题目,初步感知课文;2、走近人物,体验喜怒哀乐;3、质疑求异,展开个性阅读;4、开拓延伸,留下无尽思索。

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一、品味题目,走近人物,体验喜怒哀乐师:上课。

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一是把课文读两遍,二是看看印发的写作背景。

现在来问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生: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师:为什么说这是“最后一课”?生: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师:更具体一点?生:我查了一下资料,不过文章中也有类似的意思,说法国和普鲁士打仗,结果失败了,普鲁士就割法国的两个省,一个是……阿尔萨斯,一个叫洛林的,普鲁士人让这两个地方的学校都用德语上课,而课文中说“新老师明天就到”,所以这节课就成了小弗郎士他们最后一节法语课了。

师:说得非常详细,可见预习的扎实。

那么我们再品品题目,能不能从这四个字中读出些味道来?(生低声读“最后一课”)师:谁来说一说?(对一举手女生)好,你来说。

生:我从这四个字中读出遗憾之情。

师:遗憾?什么遗憾?生:应该是……再也学不到法语的遗憾。

师:很好。

还有吗?(叫另一生)生:里面也有珍惜吧。

最后一课了,平时没好好学,今天可要珍惜珍惜。

(生笑)师:(笑)这也是失去才知珍贵吧。

还有同学要说吗?生:好像还有一种……恨。

师:恨谁呀?生:反正是……又恨自己,也恨敌人。

恨自己平时没好好学,恨敌人占领了自己的家乡,不让自己学法语了。

师:嗯,这么隐蔽的情感都让你捕捉到了!没有了吧?哦,林**,你还有话要说?生:嗯。

我从题目中读出了同情。

师:呵呵,刚才别人说“恨”,你现在来“同情”,这不是唱反调吗?你先别说话,我把这个问题先抛给其他同学。

同学们猜一猜,林**想同情谁呀?生:应该是同情……自己吧。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教学资源利用情况
评估教学资源(如教材、 课件、多媒体等)的利用 情况,是否充分、有效。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02
03
04
教学内容反思
回顾教学内容,思考是否全面 、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需求。
教学方法反思
分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 当,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 掌握。
教学互动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情况,是否充分、有 效。
情节梳理与赏析
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分 析小说中的关键事件和场景, 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细节描 写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探讨
80%
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 展,探讨爱国主义情感的内涵和 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 义情感对于个人和民族的意义。
100%
语言与文化的传承
分析小说中法语教学的情节,探 讨语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 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 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最后一课》作为一篇具有浓厚文 化背景的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学生自主创作与分享
01
创作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爱国”为主题创作诗歌或散文,表
改进建议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调 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互动等。
05
课程延伸与拓展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阅读
《背影》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描写 父子之间的深情,引导学 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荷塘月色》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本单元的话题——祖国导入,王开岭(《发现》栏目的开创者)的讲座,提到“祖国”和“国家”是不一样的。

祖国——褒义、温暖的词汇/国家——中性的词汇,推荐学生看王开岭的书。

二、检查预习三、朗读课文,把关字词师提示:坐好、吸一口气,开始读,读出你们的爱国激情生朗读师板书字词并注音四、合作探究、发现问题探究前:师简单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小说的相关常识。

探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长组织组员提出自己对于课文的疑问,问题提出来,自己组内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留着。

由组长写出本组一个最有价值的语文问题和备用问题。

生开始讨论……五、布置作业1、字词抄写3遍2、科代表收集各个小组的问题清单第二课时一、问题展示,评析互动1、文章是如何设置悬念,有何作用?(这个问题抽象空洞,问问题的孩子本身就预设课文有悬念,那你首先自己找出课文哪里设置了悬念)2、小弗郞士心里活动变化过程?(这个问题,小组内部完全可以自己解决)3、文章结尾“然后他呆在那儿……”这里为什么要用“呆”而不要“站”或“立”等字?师:这个问题问得有语文味,这孩子会读书。

师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用声音传达课文的情感。

追问:为什么“呆”在那儿?生:绝望/伤心/痛苦……师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肯定:我想,用“站”或“立”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如果用“站”,那读不出韩麦尔先生木然的表情,他是不是也可以站在那里笑或者做其他的事情……生笑。

师:“呆”字背后传达的韩麦尔先生的悲伤之至,痛苦之至(师生一起回答出来的)。

问题扩展:“放学了,你们走吧”文章为什么写到这里就没了,为什么这样设计结尾?全篇有没有一个字提到爱国,没有,那你们读到“爱国”的情感了吗?我们孩子写文章总喜欢留一个光明的尾巴。

多么苍白无力!小说的高明之处结尾留白,既传达了思想感情,又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小结:这个问题很好,但还是注意问题的表述和加工。

4、(2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预习: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戴惩祈诧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

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余映潮教学最后一课

余映潮教学最后一课

余映潮教学最后一课篇一:最后一课教学实录《最后一课》课堂实录讲课人:丁建丽时间:20xx.3.25《最后一课》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的方式呢?生1: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生2: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使祖国更美丽。

生3:不做有损国家利益、有损国格的事……师: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爱国行动,而对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来说爱法语就是爱祖国。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弗朗士的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教学目标师:做事确定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也不例外。

看看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呢?(投影1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呢?生读: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读的很流畅,如果读的声音能再大点的话就更好了。

三、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同学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了吗。

(投影2生词)这些词你会读吗?生:字帖(tiě)郝叟(hǎo sǒu)祈(qí)祷师:有不同意见的吗?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ē)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ě)……师:看来同学们对“字帖”读音有争议。

老师来做一下解答,希望同学们记住了。

这是个读音字,它有三种读音:字帖(tiè)妥帖(tiē)请帖(tiě)这种多音现象,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

师:扫清了阅读的障碍,我再来检查课文咱们同学读懂了吗?(投影3)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呢?生:因为上完这节课之后,小弗朗士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

《最后一课》余映潮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余映潮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余映潮教学实录余映潮<老王>课堂实录余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深沉情感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老王》,一起来了解作者杨绛(展示课件)读: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夫人,已经过了103岁的生日,仍然在坚持写作,著有《杨绛全集》。

这个故事,它所记叙的生活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展示课件):文革: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那时候的知识分子是要被打倒的,所有人都不工作了,整人、抄家,是个混乱的年代。

这个文章里面还有个词叫干校。

(展示课件):干校,特指“文革”中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的农场,亦称五七干校。

干校就是改造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地方。

像种田、住牛棚。

杨绛和钱钟书都曾在干校呆过,当他们平反之后从干校离开回到北京的时候,钱钟书带着两麻袋书稿回来。

在那个劳动改造的时代,还坚持写书。

这篇文章里面还提到了个有趣的词语。

“老王就是常常给人家运冰,他运的冰比人家大”有冰箱难道还用冰吗?哦,这个冰箱是人们用来藏冰解暑的用具。

(展示课件):冰箱,指当时人们用来藏冰解暑的用具。

其实就是一个纸盒子或是木盒子里面铺上棉絮,把冰放在里面,把需要保暖的保质的东西放在里面,这就是同样的一个“冰箱”的词,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在那个时候人们还用上了现代的冰箱,那是不可能的。

好,我们一起来把课文里面的生字词来梳通一下,荒僻,齐读(展示课件):荒僻:荒凉偏僻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攥:用手握住伛;弯(腰)曲(背)滞笨:呆滞笨拙愧怍:惭愧(同学们齐读)作者在最后说到:想起老王就心生愧怍。

这些词语里面有些词语要注意,取缔,取缔是带有权利行为的动作,不是个人行为,你不要说我来取缔你的什么……。

取缔是政府有关的组织它明令这个事物不能做了,就叫取缔。

取缔这个词在课本当中是很有深意的,当时老百姓就是那些踩三轮车的工人,连踩三轮车的自由都没有了,都取缔掉了。

《最后一课》优质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优质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优质教学实录说明:借班上课,两个课时。

这是一堂“三个纬度构建文本教学”的公开试验课,笔者试图抛开传统对课文阐释性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学习读书方法,领悟作文道理,升华思维品质”三个“纬度”实施,让学生跳出来审视文本,在文本使用效率上做文章,在方法上做文章。

看题目,做猜测师(微笑进课堂):大家好,很突然是吗?事先不知道上什么课文,更无法预习。

生(齐):是啊!(有生嘟囔,看你怎么上!)师:没问题,平时我也不让学生预习,摸索着就上好了,相信你们也可以的。

有信心吗?(声音提高)生(齐,大声):有!师:好!我们看标题。

“最后”两个字传递了什么信息?(生七嘴八舌,“结束”,“末尾”,“断气”,“没救”等都有)大家都是“顺向”思考的,能不能逆向思考一下?生1:先前!师:从“先前”到“最后”体现了一个什么过程?生(齐):变化的过程。

师:对,一个“变”字。

从情感的角度考虑,“最后”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呢?生1:“留恋”、“难舍”。

因为最后的东西总让人舍不得。

师:嗯,由原先的“不珍惜”到“留恋”的变化,又是一个“变”。

那么“最后一课”对应的应该是--生(齐):先前一课!师:其中也有一个“变”。

现在我们很容易知道作者通过什么写“变”了。

生(几乎异口同声):一堂课!师:课堂上有什么?生(些须茫然,然后):老师、学生、黑板、课桌、讲台师:黑板、课桌、讲台等一起上叫什么?生2:叫布置。

生3:叫环境!师:是布置,叫教室环境更准确。

到此,我们可以推测这篇文章应该是通过老师、学生、环境以及人物心情的“变”来表达一种东西的。

生(忍不住点头):同意!(解析:这是这堂课的第一部分:猜测,教学生如何读书。

看题目,猜内容,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也是文章构思方法的启示。

似乎罗嗦的开头,是有意识的阅读和写作思路的指导,并为下面的推进做铺垫。

)初读文本,补充猜想,加深印象师:先读一遍课文,看是不是这样写的,同时标出重点字词。

(学生浏览课文,标画)不懂的字词请大家互相讨论或查字典解决。

《最后一课》发散思维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发散思维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发散思维课课堂实录第一阶段:小组展示:第一组: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用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般的法国人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所表现出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的人物描写给人以亲切之感,一个庞大的民族悲剧就是这样拉开了序幕。

第二组:我们小组展示的是文章的背景资料。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突发了普法战争。

战争时期法国政府执行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合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大部分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强迫这些地方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教法语,《最后一课》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第三组:这篇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以法国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语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文章通过小同学小弗郎士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法国人民的悲愤以及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组:文章通过小弗郎士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法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和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

第五组:这篇小说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国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第六组:本文以法国割地赔款历史事件为背景选材,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的罪行,也未见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抵抗,而是巧妙的选取一所一般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反映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祖国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第七组:小说以“我〞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分别写了上课前、上课中和上课后。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一到六自然段,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第二部分从课文七到二十三自然段,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授课时间:1982年11月授课地点:湖北省宜昌市授课对象:宜昌市五中(普通中学)初二学生授课时数:2课时观摩人员:“湖北省中语会年会”与会人员200余人第一课时(上课)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课本第四册上面的一篇文章《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取名“最后一次讲演”?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面的注释①,准备回答上面的问题。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并提示学生:要聚精会神地看书,力求把内容记住] 师:看完了吧?请举手回答问题![过了一会儿,有两名学生怯怯地把手举了起来。

教师指定其中的一个答问]生:[把书上的注释①念了一遍]师:你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很好,但不要照着注释念。

我们要求看了以后,迅速记住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以后注意。

【评:这个提醒很重要,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表述。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国民党反动派狗急跳墙,对人民力量疯狂镇压,甚至采取极其卑劣的暗杀手段。

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下午,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会。

当时闻一多先主的处境也相当危险,大家都劝他不要去参加追悼会,但闻一多先生一定要去。

本来没有安排闻先生发言,但是会场上混进了一些国民党的特务,当李公朴先生的夫人报告李公朴被暗杀的经过的时候,这些特务分子在会场上抽烟说笑,故意捣乱。

看到这种情景,会场上的人都很气愤。

闻一多先生更是怒不可遏。

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立即走上讲台,拉过话筒,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说。

会后,闻先生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

在回家的路上,他被事先埋伏在路上的特务分子开枪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大儿子。

因此,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3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3

《最后一课》第三课时实录任课老师:格致中学高润华班级:初一(1)班[预备铃后,师、生齐背:《静夜思》、《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水》和《横江词》。

[上课铃响]师:[挂出小黑板:]好,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分析了《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的形象。

现在,大家看小黑板。

我们感到小弗郎士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他是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

我请同学来复述一下。

×××,你说。

[指定学生]生(1):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不懂事的孩子。

那天早晨上学,他去得很晚。

他想起了昨天老师说过,要问他们分词的时候,心里很害怕。

他想就不要上学算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他看见普鲁士兵在操练,觉得倒很有趣──要比分词用法有趣得多。

师:坐下。

有没有同学补充?说他是一个贪玩、不懂事的孩子。

──除了上学很晚;除了分词用法,他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除了看见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他感到很有趣。

还有吗?[学生举手]×××,你说。

生(2):他急急忙忙地走进了教室。

原来,一向开始上课时很喧闹的教室,现在,安安静静了。

他们的老师穿上了绿色的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戴着小黑丝帽。

这套衣服,是他们的老师在督学来视察的时候,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的。

师:嗯,还有吗?生(2):教室后面一向空着的座位,现在却坐着许多镇上的人。

他们个个脸上都很忧愁──愁眉苦脸的。

师:你说的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呢?生(2):说明了他很不懂事。

师:很不懂事,对了。

他对教室里大的这些变化不懂,因此,他感到很诧异。

那么从刚刚两个同学所讲的,我们可以看到:一开始我们眼前的小弗郎士,是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

接着,我们看:他逐渐地懂得了失去国土的痛苦。

──他对普鲁士兵怎么看法呢?他对自己的学习又是怎么看法呢?他对老师又怎么看法呢?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说。

余映潮|《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余映潮|《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中学语文名师公开课堂实录示范课余映潮|《最后一课》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短篇小说《最后一课》。

请大家把背景材料读一读。

(屏显)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

1870年-1871年,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这就是《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

师:我们可以感觉到,《最后一课》是关于战争的故事。

是关于战Word 资料败国的故事。

是关于学习祖国语言的故事。

评点:开课伊始,直接入课,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然后顺势引入作家及作品背景的介绍。

这是余老师常用的开课方法,简洁直白,不浪费课堂一分一秒的时间。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项重要的知识。

大家做笔记。

(屏显)《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背景,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师:《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的背景,那就是战争,那就是侵略和被侵略。

微小的场景,那是战争的气息,我们很难感觉到,没有炮声,没有硝烟,故事是在学校里展Word 资料开的,在教室里展开的。

这微小的场景,平凡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了,崇高的主题,那也是一读文章就能够感受到的。

评点:简洁开课后,余老师仅用十六字清楚明晰地表达了他的教学创意:宏大背景,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欣赏《最后一课》的表达艺术,这种教学创意来源于余老师课前对教材的精准研读,对重点内容的把握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

同学们,我们把这几个词,读一下吧。

(屏显)婉转皱边郝叟祈祷懊悔哽住Word 资料师:好,把“郝叟”两个字写一下。

“郝”字一定要认识,中国人有一个姓氏,就是姓“郝”,郝叟,一个姓郝的老头儿,这个翻译就很有味道了,就是音译,但是一下子把人物的年龄给“翻译”出来了。

注意“祈祷”两个字的写法,偏旁不要写错。

还要注意“懊悔”的“懊”下面不要封口,不要多写一横。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课文细读。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今日我共享的是《最终一课》教学实录,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师:我们前一阶段呢,读了几篇外国的短篇小说──我们读了小林多喜二的《母亲》,我们又读了契诃夫的《凡卡》。

现在大家把课文打开来,今日我们要学习法国的短篇小说──都德写的《最终一课》。

(板书:最终一课)我们昨天听了一遍录音,今日我们早读又读了一遍。

现在我们看看题目,为什么说这是《最终一课》呢?为什么小说里的仆人公,法国的孩子不能再念法语了呢?──而是最终一课呢?现在老师简洁地把当时的背景介绍一下。

(挂中学地理教学挂图《法国》)《最终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反映1870到1871年间的普法战斗状况。

(板书:18701871普法战斗)我们看看注解,关于普鲁士──看看注解(4)。

哪个同学把注解(4)读一下?(同学举手)好,×××。

生(1):(普鲁士)当时德意志境内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它在普法战斗(18701871)中战胜了法国,最终统一了德意志。

(老师指地图上的法国、德国)师:好,那么我们知道普鲁士,也就是德国的前身。

在普法战斗中,起先呢,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他要称霸欧洲,因此就出兵向普鲁士挑战,结果呢,普鲁士军队已经有了预备了,所以他去打的时侯,非但没有把人家战胜,相反呢,人家把他战胜了。

结果就把阿尔萨斯,还有洛林东部两个地方作为割地,割给了普鲁士。

这两个地方的学校,也就在普鲁士的统治下,只准教德语、学德语了。

所以小说里的仆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呢叫做《最终一课》。

现在,我们同学已经知道这是一篇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人物、情节,是比较集中的。

那么根据地点来分,也许分几段?怎么分法呢?(同学举手)×××说。

生(2):分为两个部分。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最后一课》课堂实录(一)北宋一中聂伟伟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说明:《最后一课》是一篇短篇小说,比较浅显易懂。

这堂课采用复述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文章的构思、理解若干有深刻含义的句子的教法,而分成四块:1、复述课文,初步感知课文;2、走近人物,体验喜怒哀乐; 3、开拓延伸,留下无尽思索。

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复述,初步感知课文师:上课。

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最后”这个词常常引发我们很多感想:会想到圆明园那最后的遗迹,令人气愤;会想到贝多芬那《最后的晚餐》,令人心酸;会想到影视作品《最后的格格》中的女子不幸、善良而又执着的精神令人感叹。

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后一课》,看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不同感受。

师: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一是把课文读两遍,二是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首先尝试复述课文,然后来有感情的朗读令自己感动的情节。

生1: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

生2:上课的过程:上课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生3:写韩麦尔先生宣布上“最后一课”后,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生4:写上“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生5:下课时韩麦尔先生的痛苦和无奈。

师:说得非常条理,可见预习的扎实。

那么我们再来阅读重点情节,能不能从这这些字中读出些味道来?师:谁来说一说?(对一举手女生)好,你来说。

生:我读出遗憾之情。

师:遗憾?什么遗憾?生:应该是……再也学不到法语的遗憾。

师:很好。

还有吗?(叫另一生)生:里面也有珍惜吧。

最后一课了,平时没好好学,今天可要珍惜珍惜。

(生笑)师:(笑)这也是失去才知珍贵吧。

还有同学要说吗?生:好像还有一种……恨。

师:恨谁呀?生:反正是……又恨自己,也恨敌人。

恨自己平时没好好学,恨敌人占领了自己的家乡,不让自己学法语了。

师:嗯,这么隐蔽的情感都让你捕捉到了!(生笑)师:你说的这个“同情”,是不是有前面提到的“遗憾”之意?生:我说的这个“同情”是指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和评析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和评析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和评析一、情景导入:放寒假之时,你上最后一课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请同学说说。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那么在遥远的法国,调皮的小弗郎士,在上最后一课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以他的眼光、他的心情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

[评析]激趣导入,简洁明了。

遵循《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文本,拉进读者与作者的距离。

二、浏读课文:师:读了课题,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生:为什么是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上的是什么内容?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最后一课与平常的课有什么不同?谁讲的?有哪些听讲的人?课堂气氛怎样?听的人有什么收获?[评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由题目生发疑问,是阅读文本的第一把钥匙。

学生自由发问,老师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遵循《标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师:快速阅读课文,划出关键词语及语句。

浏览阅读提示及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2、讲了一件什么事?3、谁亲身经历了事情的全过程?4、小说的行文线索是什么?(约6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生:课文主要写了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从前的镇长、郝叟老头。

生:还有从前的邮递员、还有小镇上的其他居民。

生:还有“我”的同学。

师: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生:发生在法国。

生:发生在法国的阿尔萨斯。

师: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讲了小弗郎士在上最后一课法语课时的所见所感。

师:这也是小说的行文线索。

师:谁经历了事情的全过程?生:小弗郎士经历了事情的全过程。

[评析]通读课文,梳理文本主要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走进文本,因为任何阅读都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不可能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阅读。

师:小弗朗士上的为什么是最后一课呢?请大家读课文下的注释1及第11段,试找一找原因。

市初中语文一等奖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市初中语文一等奖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

市初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最后一课)教学实录教材分析: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

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教材,长期被许多国家选入课本。

文章所写的本是一般的师生因为在不平常的时刻上的一堂不平常的课,因此也就有了不平常的意义。

这篇文章2777个字,篇幅长,信息量大,是培养学生默读习惯,运用略读和扫瞄的方法读书的好素材。

其次,多处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尤其是文章的最后一局部栩栩如生的刻画,把人物的内心世界表露无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材料。

学习目标:1、略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根本内容,能够读出故事的背景。

2、品味言语,能够体会并说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从而认识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从大量的文字中读出文章的故事背景。

学习难点:品味言语,能够体会并说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认识人物形象。

学习活动: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篇小说叫(最后一课),这本是一堂普一般通的课:一位一般的老师,一个群普一般通的学生。

然而在不平常的时刻又却变得极不平常。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去探寻答案。

〔板书课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展示〕1、略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根本内容,能够读出故事的背景。

2、品味言语,能够体会并说出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从而认识人物形象。

师:这篇文章大约有2777个字,篇幅长,信息量大,如果像平常读书那样,显然是不适宜的。

我们要运用学会默读,用略读的方法去读书,进而了解故事的内容。

什么是默读呢?就是不出声,眼、脑并用,每分钟至少500字。

略读,就是粗略的读,依据学习要求快速的找到有用的信息。

看我们的第—个学习活动〔课件展示〕1、小说记述了一件什么事?你能从那些文字中看出这是一堂不平常的课?学生静默看书四分钟,了解故事的根本内容。

师:同学们看书很投入,信任你对小说内容已经有了根本了解。

那位同学来谈谈,小说写了什么事?生1:这篇小说写到的是顽皮的小弗朗士因贪玩上学迟到了,他到教室之后发觉气氛很不平常,听韩麦尔先生讲这原来是他们最后一堂法语课,大家都很后悔平常没有好好学习,他也很后悔,并为喊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所感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讲课人:***时间:2015.3.25《最后一课》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爱我们的祖国都有哪些表达爱的方式呢?生1: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生2: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使祖国更美丽。

生3:不做有损国家利益、有损国格的事……师: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爱国行动,而对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来说爱法语就是爱祖国。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小弗朗士的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作者)二、出示教学目标师:做事确定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也不例外。

看看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呢?(投影1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呢?生读:1、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读的很流畅,如果读的声音能再大点的话就更好了。

三、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同学们扫清了阅读的障碍了吗。

(投影2生词)这些词你会读吗?生:字帖(tiě)郝叟(hǎo sǒu)祈(qí)祷师:有不同意见的吗?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ē)生:我认为应该读字帖(tiě)……师:看来同学们对“字帖”读音有争议。

老师来做一下解答,希望同学们记住了。

这是个读音字,它有三种读音:字帖(tiè)妥帖(tiē)请帖(tiě)这种多音现象,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

师:扫清了阅读的障碍,我再来检查课文咱们同学读懂了吗?(投影3)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呢?生:因为上完这节课之后,小弗朗士就再也不能上法语课了。

生:韩麦尔先生再也不能教法语了。

.师:为什么法国人再也不能学自己祖国的语言--法语呢?请看故事发生的背景。

(投影4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学生读投影内容)师: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那么你读完了这篇文章后有哪些感受呢?你能谈谈吗?生;我非常同情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他们竟连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生:普鲁士太可恨了,侵略法国不说,还不准法国人学法语,强迫他们学德语。

生:我觉得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认真学习,学好祖国的语言,否则也会像小弗郎士一样后悔莫及的。

师:看来课文给我们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我们还等什么,让我们重读课文,走近小弗朗士,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抓住心理,走近小弗朗士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小弗朗士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表现了他一种怎样的心理。

在这个环节里,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

要求在这里(投影5自主学习要求: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写出感受)看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学生阅读、搜寻、朗读、书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是胸有成竹了,那我们就小组交流一下吧。

老师对你们合作交流的要求可要做到呀!(投影6小组合作学习要求:①在人人发言的基础上,整理出更好的答案。

②选择你们喜欢的形式准备班级展示交流。

)(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互相补充。

老师巡视)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投入,相信任务完成不错。

下面我们分组展示,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准备补充。

哪个组先来。

生:我们组准备集体展示,先请一号组员发言。

一号组员:1段“那天早上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我想就别上学了”写出了小弗朗士怕老师,而且贪玩不爱学习。

(师板书怕老师、贪玩不爱学习)二号组员:3段“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有意思多了”看到敌军在操练觉得有意思,我觉得他很幼稚。

(师板书:幼稚)三号组员:12段“我听了心里万分难过。

啊,哪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导航的,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坏家伙“三字看出此刻的小弗朗士对敌人满了恨。

(师板书:恨敌人)师:说的好,你能把这一段重读一下,读出他的恨吗?(生朗读12段)师:很好。

“坏家伙”三字重读,表达出小弗朗士的恨。

四号组员:14段“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

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这一段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自己以前没有认真学习感到万分懊悔,可以看出他现在非常想好好地学习。

而且也表现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同情。

(师板书:懊悔、同情老师)师:说得很好。

请你把这一段再朗读一遍,把小弗郎士当时的懊悔、惋惜等复杂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朗读第14段后,其他生鼓掌)师:读的很到位。

掌声是对你最大的肯定。

你们组合作的不错,其他组还有补充的吗?生:我代表我们组补充发言。

师:哦,那就请新闻发言人开始吧.生:22段“只要想想:四十多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了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更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要永远离开了这个地方。

”小弗朗士能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说明此刻的他能理解老师了(师板书:理解老师)生:24段“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也写出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的理解。

师:是呀!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

但现在在小弗朗士的眼里形象却变了,是因为老师的爱国精神让他崇敬。

从这一点上说,小弗朗士长大了。

生:17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

”写出了小弗朗士的难受羞愧生:“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以前感觉难,现在觉得容易,是因为他上课全神贯注,写出了此时的小弗朗士爱学习了。

(师板书:爱学习)生: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写出了小弗朗士对敌人的蔑视,对祖国的爱。

(师板书:爱祖国)师:你能重读这一句,读出小弗朗士的这种轻蔑、嘲讽的感情吗?(生有感情地朗读)师:你读得真好,请坐。

还有补充的吗?(生表示没有补充的了)师:没有得到机会展示的组不用遗憾,下面我们还有的是机会,希望你们能抓住。

在交流中,我们慢慢了解了小弗朗士,你会发现在最后一课前后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他的变化吗?生:小弗郎士开始学习是不专心的,后来变得爱学习了。

生:小弗郎士由天真贪玩变得懂事、爱学习了。

生:小弗朗士由一个天真幼稚,不爱学习,怕老师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懂得理解老师,爱法语爱祖国的孩子。

师:你的语言概括能力真强!请坐。

正是借助于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小弗朗士的变化。

(师板书:心理)连顽童都知道爱学习,爱祖国了,这样的民族一定不会灭亡的。

文章中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小弗朗士,我相信韩麦尔先生同样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感悟真情,理解韩麦尔师:请找出文中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师提供句式:我觉得句话运用了描写,表现了)(生阅读、圈点勾画、书写感受)生:10段“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运用了外貌描写,写出了韩麦尔不同寻常的打扮,表现了他对这节课的重视,与学生、法语作最后的告别,他的爱国精神让我感动。

(师板书:外貌)生:19段“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韩麦尔的自责,让我感动。

(师板书:语言)生:20段“他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语言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对法语的高度赞美。

师:那你能评价一下我们祖国的语言吗?生:我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方块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其他生会心微笑)师:你的爱国情同样让我感动。

还有想表达自己看法的吗?请继续。

生:25-29段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极度的痛苦。

(师板书:动作)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25-29段也深深打动了我。

读这一部分,韩麦尔先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给我们朗读一下这部分,让我们跨越时空再次感受它的爱国之情。

(一生有感情朗读)师: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他读得非常好。

声音响亮,感情很到位。

师:那就给点掌声吧。

(学生齐鼓掌)但老师觉得在停顿上有一点小瑕疵。

我们来看25段如果你是韩麦尔先生此刻你会说什么呢?生:我要走了我再也看不见你们了生: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祖国的语言。

……….师:但是韩麦尔什么没有说出来是因为极度的悲痛让他语塞,但他努力想再说而又没有说出来更加哽塞。

所以第二个“我”要读的更低沉。

你来试一下。

生纷纷试读师:我们再来看29段“放学了,----你们走吧”。

韩麦尔有很多话要说,但只用了一个手势与学生告别。

怎样读出韩麦尔的千言万语但又欲言又止呢?生:“你们”后要稍作停顿。

师:很好。

那就请读一下(生读)师:读的真好!你的朗读感染了我们同学都想来展示一下,那我们就集体齐读吧。

(提出读书的要求:抬头、挺胸、|收腹、端直课本)(学生集体有感情朗读)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激情,用出你的力量再次齐读“法兰西万岁“(学生集体感情充沛齐读。

)师:在你们的喊声中,韩麦尔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他的声音就在我们的耳边。

正是借助于这些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高大丰满起来了。

所以老师给同学们一个建议。

(投影7智慧背囊: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是描写人物的常见的方法。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揣摩这些句子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读懂作品。

)(生齐读智慧背囊)师:学习了就要会用。

今天晚上希望同学运用我们所学的这些描写写一则日记来表现爸爸或妈妈的性格,写完之后让爸爸或妈妈评价一些你写的像吗。

师:一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老师想知道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收获了吗?(生七嘴八舌说有)那就谈一谈你们的收获吧。

生:我懂得了读文章可以从人物的描写入手来读懂文章。

生:我明白了只有揣摩人物的心理,读懂内容才可以将文章读出感情。

生:我明白了爱祖国的语言就是爱我们的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