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合集下载

大一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

大一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

大一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之一,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历史记忆。

在大一的学习阶段,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大一民族民间音乐。

1. 民族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区别民族音乐是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的音乐形式,如广东音乐、蒙古音乐等。

而民间音乐则是指在民族音乐之外,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的音乐形式,包括民间曲艺、农民歌谣等。

2. 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音乐特色。

以汉族为例,汉族音乐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有广泛的音乐类型,如京剧、评弹、古琴等。

而蒙古族的音乐则以马头琴和呼麦为代表,富有草原风情。

3. 名家名曲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很多著名的名家和代表作品。

例如,在京剧领域,梅兰芳被誉为“国剧之父”,他的代表作有《赵氏孤儿》、《游园惊梦》等。

在古琴领域,颜庆钧是享有盛誉的琴家,他的名曲包括《阳关三叠》、《广陵散》等。

4. 民族民间乐器民族民间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

除了常见的琵琶、二胡、笛子等,还有一些独特的乐器,如云南白族的芦笙、西藏的长号等。

每个乐器都有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为音乐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5. 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奏形式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奏、合奏和伴奏等。

独奏是指一个人演奏一个乐器或歌唱,如古琴独奏、蒙古呼麦独唱等。

合奏则是指多个人同时演奏乐器或合唱,如京剧中的“四小生”合唱等。

6. 民族音乐的影响与传承民族音乐不仅在音乐艺术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反映了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持续传承至今。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影响,一些传统民族音乐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变得尤为重要。

总结:大一的学习阶段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知识的好时机。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区别、不同民族音乐特色、名家名曲、乐器、演奏形式以及音乐的传承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并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音乐文化做出贡献。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音乐通常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有: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1、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2、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规传统音乐的范畴。

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3、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这种音乐往往是沿用古乐或摹拟古乐。

宫廷燕乐是宫廷中饮宴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内容及形式都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4、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善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

其他文人音乐,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

5、宗教音乐,主要是指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的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是在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

6、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种类有: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种类及其特点1、种类:(1)民间歌曲(2)民间歌舞音乐(3)说唱音乐(4)戏曲音乐(5)民间器乐2、特征:(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地域性:包括语言、性格、音乐特征(3)即兴性(4)流传的变异性三、民歌的价值1、民歌具有人文价值;2、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3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四、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于乐的高度结合;2,长于抒发人的内心感情,具有人民性;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五、民歌的分类按历史时期分:传统、革命、新革命等;按民歌歌词内容:劳动类、叙事类、爱情类、社会时政、生活类、新词类、风俗类、儿童生活类等;按地方色彩区分;按体裁。

中国传统音乐入门

中国传统音乐入门

中国传统音乐入门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内涵和美妙旋律。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学习方法,帮助您更好地走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

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概念中国传统音乐是指源自中国古代的音乐形式,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戏曲音乐等多种类型。

它以古老的音乐体系和独特的音乐风格为特点,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器乐、声乐和戏曲音乐三大类,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演奏技巧。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最早的音乐形式是歌谣和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风格。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音乐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吸收了各种外来音乐元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中国传统音乐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广陵散》、《梅花三弄》、《阳春白雪》等。

这些作品既有优美动人的旋律,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音乐艺术的瑰宝。

通过学习这些代表作品,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方法要学习中国传统音乐,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建立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整体认识。

其次,可以选择一种具体的音乐形式进行学习,比如器乐、声乐或戏曲音乐。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听音乐、学习乐谱、练习演奏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此外,还可以参加音乐培训班或请专业老师指导,加快学习进度,提高音乐水平。

总结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妙和情感。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享受其中的乐趣和魅力。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从起源、曲调、乐器、演奏技巧等角度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一、起源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古代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音乐被用作沟通天地神灵和人之间的桥梁,表达敬意和祈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逐渐发展为一种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音乐艺术体系。

二、曲调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以“五音”为基础,即宫、商、角、徵、羽。

这是古代中国对音高分类的方式,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音阶系统。

不同曲调的使用在传统音乐中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三、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分为弦乐、管乐、膜鸣和击打乐四大类。

其中最具特点和代表性的乐器有古琴、古筝、二胡、笛子、琵琶等。

这些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赋予了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韵味。

四、演奏技巧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表达和演奏技巧的独特性。

演奏时,演奏者常常运用各种技巧来表现节奏、音量、音高等要素。

比如,琵琶演奏中的指法、古筝演奏中的双手技巧等,都是为了使音乐更加精彩纷呈。

五、情感表达中国传统音乐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人与自然的融合。

在传统音乐中,演奏者通过音乐来表达对自然界的景物、情感的赞美和感慨。

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往往需要演奏者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表达来传递给听众。

六、音乐形式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器乐曲、声乐曲和合奏曲三大类。

其中,器乐曲以乐器独奏为主,声乐曲则是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合奏曲则是多个乐器共同演奏。

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创作习惯和演奏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结: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它通过曲调、乐器、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展现其独特之处。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受到了现代音乐的影响和融合,不断创新发展。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乐概述总结中国民间⾳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乐、说唱⾳乐、戏曲⾳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类的劳动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富有诗意,曲调短⼩,⽤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个乐段,表现⼿法简洁朴素,⾳乐形象真切⽣动,⾳级的运动流畅⽽⾃然,具有⼝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歌、⼩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具有两种功能,实⽤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的特征:1.劳动号⼦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的曲调也⼯种⽽异,负荷重的号⼦,⾳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同⼀⾳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曲调性较强且有⼀定的变化。

4.号⼦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领众合等。

⽽以⼀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

5.号⼦的曲式结构⼀般较短⼩,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在当地⼜称少年。

花⼉唱法多样,有尖⾳与苍⾳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歌分为:⾼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乐性格等将⼩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来的⼩调、2.地⽅性⼩调、3.歌舞性⼩调。

⼩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法和曲折细腻的⾳乐风格。

2.⼩调由职业艺⼈演唱,加⼯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曲多段词,常采⽤四季、五更、⼗⼆时等时序体。

多侧⾯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调的形式较平稳,北⽅⼩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讲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讲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第一讲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一、传统音乐的概念我国音乐包括以下几种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我们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

二、传统音乐的分类:1、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雅乐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通常为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受厚古薄今观念支配,多沿用古乐或攀拟古乐,肃穆端庄而缺少活力。

燕乐用于宫廷中宴会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经过挑选和加工改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需要。

2、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古琴音乐:我们都知道,古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

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擅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从“载弹载咏、爰得我娱”的音乐功能观,到“中正平和”、“静、远、淡、逸”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出有入无”的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词调音乐:比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文人念诵诗词、古文时的吟诵歌调等,都属于词调音乐。

吟诵音乐:吟诵音乐是文人用读唱方式诵读诗、文言文所形成的音乐门类。

3、宗教音乐:在我国主要是佛教与道教的音乐。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

佛教在印度创立时期就已使用音乐,伴随着佛教向亚洲各地的流传,佛教音乐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成分,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中配合使用的音乐。

民歌专题知识点总结

民歌专题知识点总结

民歌专题知识点总结民歌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的一种音乐形式,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爱情等各种经历和情感创作而成的一种歌曲。

民歌通常是口头传承的形式,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唱,保留了人们的智慧、感情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民歌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其定义、历史、特点、分类、发展及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等方面。

一、民歌的定义民歌是指一种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歌曲形式。

它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和娱乐中产生的,表达了人们对生活、情感、理想和追求的真实感受。

民歌的歌词通常是用当地的语言,通过简单的词汇和句式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经历。

民歌的旋律简单朴实,易于传唱,是人们在生活中释放情感、传递智慧和宣泄心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民歌的历史民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人类社会还没有文字记录的时候,人们通过歌唱的方式传承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歌逐渐成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歌体系。

在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就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民歌作品,如《庐山谣》、《渔家傲》等,这些歌曲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民歌的特点民歌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包括简单的旋律、真实的情感、口头传唱等。

首先,民歌的旋律通常是简单朴实的,易于传唱,这使得民歌在民间能够迅速传播、流传。

其次,民歌的歌词通常表达了人们真实的情感和经历,如爱情、离别、思乡等主题,这使得民歌能够触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

最后,民歌通常是口头传承的形式,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唱,使得民歌成为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财富。

四、民歌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地域和题材,民歌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别。

在中国,民歌通常可以分为北方民歌、南方民歌、少数民族民歌等。

北方民歌以豪放、豪迈为特点,南方民歌多为柔情、婉约之曲,少数民族民歌则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民族特色。

在国际上,民歌也有着很多不同的类别,如乡村民歌、布鲁斯、民谣等。

民间器乐

民间器乐
6,我国民间器乐曲常用的变奏手法有哪三类
第三部分 独奏乐
我国传统民间器乐独奏的特点
1,许多器乐独奏或直接演奏声乐的曲牌和唱腔,或在声乐曲牌和唱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或音乐素材主要来自声乐形式,并将声乐演唱中的润腔方式演化为器乐演奏中的特色语汇.
2,器乐独奏曲,其结构形式长期受到为之伴奏的声乐形式的影响,主要影响来自两种结构体制:曲牌体和板腔体.
②清乐:乐队使用乐器有笛,笙,筚篥,方响,小提鼓,拍板,扎子等
(3)宋代见于记载的有"鼓笛曲"的演奏形式(今苏南十番鼓的前身),鼓和笛是这一演形式中的两件主要乐器.
(4)鼓吹乐在各时期有不同发展.
(5)明清时期,器乐演奏形式
①弦索乐:全部用弦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一般
仅用三,四件富有地方特点的弦乐器演奏.
3,有些地方器乐合奏,用乐队中的不同乐器单独演奏就成为独奏曲,几种乐器合在一起演奏就成为合奏曲.
第一节 笛
一,概述
笛,俗称"笛子"或"梅",按现代乐器分类法属边棱音气鸣乐器,因多以竹子制作,又叫竹笛,因横持,又称横笛.
(一)历史沿革
1,从长沙马王堆号墓(公元前168年)出土的两支斜吹笛,可知早在西汉初年,地雷乐器以在我国南方流行.
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 活中的地位
1,传统民间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葬喜庆,迎
神赛会等风俗生活密切相连.
2,民间乐队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有自娱性和职业性两种形式.
三,民间器乐的沿革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器乐
(三)隋唐时期的器乐
(四)宋,元,明,清的器乐

认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点

认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点

认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元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

通过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文化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起源和发展背景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发展和演变几经变化。

最早的中国音乐发源于氏族宗教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逐渐形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被视作道德修养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古代社会的娱乐方式之一。

二、音乐分类与器乐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多个门类。

其中,宫廷音乐是帝王和贵族阶层特有的音乐形式,以雅致为主要特点;民间音乐则是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类型,强调朴实和大众性;而戏曲音乐则是戏剧表演的伴奏音乐,既有旋律悠扬的唱腔,又有鼓舞人心的乐器演奏。

另外,中国传统音乐还以器乐演奏为主要形式之一。

中国的传统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以古筝为例,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具有悠远动听的音质,常用于独奏、合奏以及伴奏等多种场合。

三、音乐符号与编曲风格中国传统音乐的编曲风格注重意境、情感和节奏变化,以传达特定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音乐符号是传统音乐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用于表示音高、音长和音节等信息。

其中,五线谱是比较常见的音乐符号系统,用于记录音乐的旋律和乐曲的整体结构。

四、音乐与文化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它既体现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许多中国传统音乐作品都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了对故土、亲情、友情等情感的独特诠释,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总结: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背景、音乐分类、器乐演奏、音乐符号和编曲风格以及其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

民间歌曲分析报告

民间歌曲分析报告

民间歌曲分析报告1. 引言民间歌曲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音乐形式,通常由普通人创作和演唱。

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历、情感和思想,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分析民间歌曲的特点、流行趋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2. 分析2.1 特点民间歌曲具有多样性和传承性。

首先,民间歌曲的多样性体现在创作内容和音乐形式上。

由于其由普通人创作,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经历,因此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表达,对社会现象和民生问题的关切,以及对历史事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等。

同时,在音乐形式上,民间歌曲可以是简单的单声部歌曲,也可以是复杂的合唱曲或乐器伴奏曲。

其次,民间歌曲的传承性体现在其流传方式和口口相传的特点上。

传统上,民间歌曲通过嘴对嘴的方式传递,由于继承人的努力,使得这些歌曲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了民间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民间歌曲也逐渐通过录音、电视等媒体方式传播,从而更广泛地被人们所知晓。

2.2 流行趋势在现代社会,随着音乐市场和媒体的发展,民间歌曲也逐渐呈现出一些流行趋势:首先,多样性的流行。

现代社会对于音乐的需求更加广泛,人们对于音乐风格和创新程度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民间歌曲在创作上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以适应不同人群的口味。

例如,现代流行音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元素在民间歌曲中的融入,使得民间歌曲更加多样化。

其次,个人化的流行。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个人创作和表达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民间歌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个人化创作的流行趋势也使得民间歌曲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式,并使得更多人参与其中。

2.3 对社会的影响民间歌曲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文化艺术形式,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民间歌曲能够传递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歌曲的歌词和音乐,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歌曲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人们之间建立了情感的共鸣,并提供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感悟。

中国名族音乐概论考点总结

中国名族音乐概论考点总结

中国名族音乐概论(考点)1.音乐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名间音乐。

2.民族音乐:包括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

包括现代音乐,也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3.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既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的范畴。

4.传统音乐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5.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

6.宫廷燕乐是宫廷中饮宴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

7.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8.民间音乐: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名剑的各种音乐体裁。

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9.传统音乐是我国其他各类传统音乐的基础,同时又在我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和比重和地位。

表现方面:(1)我国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品种和曲目浩如烟海。

拥有345个说唱曲种,317个戏曲剧种。

17636种民间舞蹈,以及不计其数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

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歌舞音乐的曲目,剧目(2)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密切关系,是其他几类传统音乐创作的基础(3)传统音乐比起其他传统音乐来具有更加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风格,鲜明浓郁的特点,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勃发旺盛的生机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特点:1创作口头性和集体性2.乡土性又叫做地方性或者地域性。

主要表现为:1.语言特征 2.性格特征。

3。

音乐特征。

4.体裁特征3.即兴性4.流传变异性。

5.人民性(民众性)6.多功能性。

专业音乐的功能是他娱,在舞台上为听众演出。

民间音乐则具有多功能性。

可以使自娱,也可以是他娱。

可以作为男女间感情交流的媒介民间音乐的体系三大体系:1.中国体系1)乐音的带腔性。

(在单个乐音进行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于特殊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音高,音色,力度)的某种变化2)具有五声性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4)织体的单声性2.欧洲乐系3.波斯阿拉伯乐系民间歌曲概述1.民间歌曲的定义: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起源、特点和发展。

一、起源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汉朝和唐朝时期,民间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各种乐器如琴、瑟、笙等演奏出美妙动听的曲调,为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在古代,传统民间音乐主要用于庆祝节日、祭祀神灵以及农耕活动等。

二、特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具有以下特点:1. 抒发情感:传统民间音乐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

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2. 反映生活: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以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主题。

它描绘了人们在田野劳作、婚庆、采茶等各种场景下的生活状态和心情。

3. 承载传统价值观: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承载了丰富的传统价值观,如传统节日、尊师重道、家庭和谐等。

通过这些音乐作品,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4. 器乐和人声的结合: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通常由器乐和人声的结合构成。

器乐如笛子、二胡、琵琶等演奏出乐曲的主旋律,而人声则通过歌唱来传递音乐的情感。

三、发展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在现代社会仍然活跃着,并且不断发展。

以下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一些典型类型:1. 京剧音乐: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其音乐以咏唱为主,通过器乐和人声的结合,表达人物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2. 茶山戏音乐:茶山戏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其音乐以声乐为主,以气势磅礴的唱腔和激情四溢的表演方式闻名。

3. 苏州评弹音乐:苏州评弹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音乐以琵琶、二胡等为主要乐器,以抒发情感和讲述故事为特色。

4. 民族民间音乐: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形式,包括藏族的圣歌、维吾尔族的古典乐曲等,这些音乐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也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

民间器乐相关知识点总结

民间器乐相关知识点总结

民间器乐相关知识点总结民间器乐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在古代,器乐被广泛应用于朝廷礼仪、宗教祭祀、宫廷音乐和乡村娱乐等领域。

民间器乐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也为中国音乐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民间器乐传统。

人们通过器乐表达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爱情、家庭、友谊等情感的表达。

民间器乐以其朴实、优美、动人的音乐特色,被传颂至今,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二胡是一种民间器乐,是中国最古老的弓弦乐器之一。

二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二胡的演奏技法丰富多样,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二胡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琵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琵琶的演奏技法非常丰富,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和情感。

琵琶的音色优美、动人,能够唤起人们对故乡、对亲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念。

琵琶也是中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中国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贡献。

笛子是中国传统的吹管乐器之一,能够演奏出高亢悠扬的音乐。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笛子演奏传统,如江南的苏州笛子、北方的梆笛等。

笛子在民间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表现出动人的音色和丰富的情感,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筝是中国的传统弹拨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筝的演奏技法繁复多样,能够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内涵。

在中国的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中,古筝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音乐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民间器乐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独奏、合奏、伴奏等。

民间器乐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如庆典、宴会、婚礼等。

民间器乐也被广泛应用于舞台演出、录音制作、音乐教育等领域,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民歌的地位与价值总结

中国民歌的地位与价值总结

中国民歌的地位与价值总结
中国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丰富的价值。

以下是中国民歌的地位与价值的总结:
1. 文化传承:中国民歌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2. 民族特色:民歌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生活、传统和风俗习惯,展现了中国各民族的独特文化特色。

3. 情感表达:民歌是人们情感宣泄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歌词中常常融入了对家乡、亲情、爱情等情感的表达,触动人心。

4. 历史意义:民歌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5. 文学艺术性:民歌不仅是音乐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在歌词、旋律和表达方式上体现了艺术性和美学追求。

6. 教育意义:民歌可以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工具,用于传授民族文化知识、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7. 艺术传承:作为传统音乐的一部分,中国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对当代音乐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民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推动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

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

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多样。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历史悠久,丰富多样。

它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厚的民族情感和生活智慧。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一、起源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人们通过音乐表达情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

最早的民间音乐可以追溯到古代王朝的宴会、宗教仪式和农耕活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逐渐发展成为独特、丰富的艺术形式。

二、特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是音乐的曲调和节奏。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注重旋律的变化和起伏,以及节奏的变化,给人以充实、丰富的听觉体验。

其次是乐器的使用。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如古琴、笛子、二胡、扬琴等。

这些乐器各具特色,在音乐表演中起到独特的作用。

此外,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

它借助音乐的力量表达人们的情感、喜怒哀乐,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三、影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而民间音乐是受到宫廷音乐的影响,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演化而来。

其次,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此外,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还对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许多现代音乐家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富有创意和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独特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它是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情感、记录历史,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内涵。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让它继续闪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

对中国民间音乐的认识和评价

对中国民间音乐的认识和评价

对中国民间音乐的认识和评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民歌,我也知道一些民歌,但只是听到人们唱,并不了解民歌,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对中国民间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深的了解,更学到很多课外的知识,下面谈谈我对中国民间音乐的简单认识和评价。

一、对民间音乐的认识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

它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发出的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特征等。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而专业音乐创作又起始甚晚(本世纪初期),因此除了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外,我国音乐中还有一个“传统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为传统音乐的范畴。

传统音乐中包括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间音乐,也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

具体到民间音乐来说,传统音乐中包括传统的民间音乐,但不包括新兴的民间音乐。

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与非民间音乐的区分,要比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的区分复杂得多。

首先,许多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亲源关系。

它们或者发源、取材于民间音乐,在进入其他社会阶层后产生了音乐气质和风格上的种种变化;或者并未经过许多加工改造,显示出浓重的民间音乐的印记。

其次,许多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创作方式,还保留着作为其源头的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的种种特征。

例如在书面乐谱的基础上,保留着作较大即兴变化的余地,地域性流派的产生,以及一曲多用的创作方式等等二、对民间音乐的评价按照创作和传承的方式,音乐可以分作口头式和书面式两种。

当然音乐不同于文学。

“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从字面上、概念上即可明确标示其产生、存在和传播状态,而书面式音乐则仍需通过演奏、演唱者将乐谱变成活生生的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总结1.汉族民族音乐通常划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五种类型。

2.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跟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

民歌的艺术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用材经济集中结构精炼,旋律清新,易于上口,易于记忆,通常是两句或四句一个乐段,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音级的运动流畅而自然,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3.一般将汉族民歌划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号子具有两种功能,实用性功能和表现性功能。

劳动号子的特征:1.劳动号子的歌词多数跟劳动有关。

2.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节奏鲜明,富有律动性的特征3.号子的曲调也工种而异,负荷重的号子,音乐较简朴单纯,固定少变,常重复使用同一音乐材料;负荷较轻的号子,曲调性较强且有一定的变化。

4.号子的歌唱形式视劳动者的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

而以一领众合最多,最富有特色。

5.号子的曲式结构一般较短小,句式较规整,平叙性结构和对应性结构较多。

4.花儿,在当地又称少年。

花儿唱法多样,有尖音与苍音之别。

以呼应型的两句体为多。

花儿的唱词分为两种形式:头尾齐和斩断腰。

6.根据唱法的不同,有的地区分别把山歌分为:高腔、平腔、矮腔三种不同类型。

7.根据小调的历史渊源,演唱场合及音乐性格等将小调分为三类:1.由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2.地方性小调、3.歌舞性小调。

小调的特征;1.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风格。

2.小调由职业艺人演唱,加工提炼的成分较多,词曲即兴性较少,较定型化,艺术上较为成熟与完善。

3.小调多数属于分节歌形式,一曲多段词,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时等时序体。

多侧面较细致地陈述内容。

4.小调的节奏节拍规整,节奏形式丰富多变。

南方小调的形式较平稳,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显得活跃、跳荡。

5.小调的歌唱形式以独唱为多,城市小调多有四弦乐器伴奏,旋律曲折多样。

6.小调的歌词格式多样,内部结构的规整性和匀称性较强。

大部为单乐段结构,或者是单乐段的扩充结构。

8.音乐学家王光祈已指出世界音乐分属三大体系: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

这三个乐系的划分和世界语音的语系划分有密切关系。

1.说唱音乐是文学、音乐、表演相结合的艺术说唱音乐与民歌、戏曲的关系?民歌、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形式中,都是以歌唱为主的。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三者既是各具特色的、独立的体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民歌产生最早,流传面广,在人民群众中根基最深,说唱音乐的形成晚于民歌,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些古老的曲种历时久远、历经演变,其中民歌的痕迹已较难探寻,但在一些较年轻的曲种中,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民歌的痕迹,如广西零零落、湖北小曲、四川清音等。

说唱音乐既经形成,在流传过程中,与民歌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一些深受人民喜爱的说唱音乐曲调被当做民歌在人民中广为传唱,如连厢词、花鼓调等。

一般认为,我国说唱艺术形成于唐代,成熟与宋代,而戏曲艺术则形成于宋代,戏曲音乐在形成与发展的初期就吸收了当时说唱音乐如《诸宫调》、《唱赚》等。

至清末,一些地方小戏是直接用由说唱音乐发展形成的。

2.唐代是说唱艺术的形成期。

作为音乐形成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唐代的“变文”,“变文”是1899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说唱文本。

清代是说唱音乐的鼎盛期。

3.涯词与陶真近似,南宋时流行于城市,其文词较典雅,《西湖老人繁胜录》载“听陶真,尽是村人,唱涯词,只引子弟”。

4.说唱音乐分为八类:鼓词、弹词、渔鼓、牌子曲、琴书、杂书曲、走唱、板诵。

说唱音乐的类别1.鼓词类:演出形式为一人击鼓板站唱。

伴奏乐器以大三弦、另有四胡、琵琶等。

代表曲种为京韵大鼓,唱腔属于基本曲调板腔变化结构。

主要流派有:刘派、白派、骆派。

为刘金宝、白云鹏,骆玉笙。

代表作品为《林冲发配》2.弹词类:主要流行于南方,也称南词。

代表曲种为苏州弹词,唱段的体裁形式:长篇:故事情节复杂曲折,人物众多,分回连说唱,每回三刻钟到一小时。

中篇:一回书唱完一个故事。

开篇:原用于长篇评弹开场之前,起定场作用,内容与正文无关,为抒情、写景或叙事的小段,音乐性强。

流派有清朝前四大家和后四大家。

分别是陈遇乾、俞秀山、毛菖佩、马如飞、陆瑞廷、姚士章、赵湘州、王石泉。

代表作品为《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苏州弹词。

3.道情类(又称渔鼓类或渔鼓道情类):代表曲种为河南坠子,代表作品为《宝钗扑蝶》。

4.牌子曲类、杂曲类:牌子曲类代表曲种为四川清音,代表作品为《昭君出塞》。

清音的竹节骨是清音独有的特色乐器,以粗楠竹的竹节制成,用竹筷敲击,音色清脆明亮。

5.琴书类:歌唱性强,主要伴奏乐器扬琴而得名。

代表曲种为四川扬琴。

代表曲为《活捉三郎》。

6.走唱类:代表曲种为二人转。

说唱音乐的组成部分及其特征说唱音乐由念白、唱腔及伴奏音乐三部分组成,其中唱腔是主要手段。

唱腔:1.半说半唱或唱中夹说的唱腔。

2.似说似唱的唱腔。

3.歌唱性强的唱腔。

伴奏音乐:说唱音乐的伴奏音乐由“过板音乐”和“唱腔伴奏”两部分组成。

戏曲音乐的主要特点:1.高度的综合性、2.强烈的戏剧性、3.特殊的时空观、4.艺术手法上的程式性。

1.川剧高腔音乐的特点在于帮腔、锣鼓、唱腔三者的高度结合,俗称“帮、打、唱”。

2.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声腔中最早采用板腔体结构的戏曲声腔。

皮黄腔是[西皮腔]和[二黄腔]的合称。

3.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戏曲音乐的唱腔体式:1.曲牌体。

2.板腔体。

3.综合体。

民族器乐目前认为最早的是河南舞阳贾湖骨笛,距今8000余年。

周代按乐器制作材料进行乐器分类,按八音分类法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六大乐舞:黄帝时代《云门大卷》、尧时的《大咸》、舜时的《大磬》、夏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均有乐器伴奏。

大曲有“散序、歌、破”三部分组成。

按我国的民间传统习惯分类把器乐分为:“吹、拉、弹、唱”。

江南丝竹的传统乐曲多数来自民间,常奏的八大传统名曲是:《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广东音乐代表作《雨打芭蕉》苏南吹打代表作《将军令》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琵琶古曲《夕阳箫鼓》外国民族音乐1.日本雅乐的特色:音乐更加讲究旋律和节奏的形式美,格调高雅,速度由慢渐快,旋律度类型化,格式固定,有绝对音高,其器乐以管乐器为主体,声乐旋律多直线条,发声近于本嗓。

歌唱声部与乐器声部的旋律、节奏完全相同,很少有复音和复节奏。

2.日本能乐:能乐包括“能”与“狂言”,“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为主的台词剧,音乐成分少,篇幅较短。

3.日本民谣分为都节调式和琉球调式。

都节调式的代表曲是《樱花》,琉球调式的代表曲目是《江差追分》《八木节》。

4.日本的代表器乐是尺八、日本筝、三味线。

日本“尺八本曲”《巢鹤铃慕》5.朝鲜半岛民俗音乐包括产生发展于各地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谣,以及由职业艺人在与群众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傍梭里、西纳乌依、散调、报念、花草四街、山打令、长杂歌或口杂歌等。

6.朝鲜半岛”伽倻琴”《散调》,代表乐器:伽倻琴,大笒。

7.蒙古国歌歌唱形式:长调、短调、呼麦。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

它是由一个人唱出两个声部的独特的复音演唱方法。

8.东南亚音乐的音乐形态:1.弹性节拍和弹性节奏。

2.五声音阶和五声性旋法。

3.渐变的音乐结构。

4.单音性的音响表现形式。

9.泰国假面剧“康”《罗摩王子的冒险》。

是拉坤是与康演出的舞台剧。

“康”是以宫廷生活为基础,在宫廷的礼仪、婚丧嫁娶、宗教形式中演出的。

以印度叙事诗《罗摩衍那》中的《罗摩坚》《罗摩王子的冒险》为题材的戏剧音乐。

类似于中国的傩《有歌唱的》和日本的歌舞伎的假面剧。

故事冗长,全剧上演约需300-400小时,通常只演片段。

“康”的音乐伴奏由皮帕特乐队担任。

皮帕特乐队中,由铜类打击乐器大围锣康蒙担任主旋律。

再加上双簧气鸣乐器的竖笛皮、船形木琴、竹排琴、碗装铜钹等乐器组合而成。

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以打击乐器为主而加上部分管乐器的合奏,这种乐队,不仅在古典艺能,而且在宗教仪式,葬祭等重要场合都经常使用。

根据实际需要,乐器的种类和数量均可加减,形成大、中、小三种规模的编制。

10.泰国的:“长甲舞”是家庭舞。

“南旺舞”是流行于泰国东北部的一种“笙舞”,极具地方特色。

11.柬埔寨“阿撒普拉舞蹈”,称“仙女舞”,也称“高年的微笑”。

12.缅甸《王子王女的舞蹈》,又名“情侣舞13.泰国的传统乐器主要有:鳄鱼琴、竖笛、三弦胡等。

14.越南的传统乐器主要有:独弦琴、科二、丹玎、竹排琴等。

15.缅甸的传统乐器主要有:弯琴、围鼓等。

弯琴也叫“桑高克”16.印度音乐中有三个重要的概念:即拉格、塔拉、和斯鲁蒂。

拉格实际上是一种旋律的框架;有音符和旋律组成;每种拉格都有特定的音阶、音程和旋律片段,并表达某种特定的拉斯。

塔拉,是印度人对节奏、节拍的总称,指的是一个基本计数时间,一个周期,要通过分割产生再分计数时间才是实际的节拍单位。

斯鲁蒂,是印度音乐中把一个八度分为22个律,每一律就称为一个“斯鲁蒂”。

17.印度的代表乐器是西塔尔琴。

18.巴基斯坦的“卡瓦利”是南亚次大陆伊斯兰教的一种宗教歌唱形式。

分宗教音乐和古典音乐。

19.玛卡姆音乐:是西亚、中亚、及北非传统音乐中共通的音乐体系。

玛卡姆是阿拉伯音乐及其独特和重要的一种即兴演奏技巧,它不仅代表了旋律型和旋法,还代表了以玛卡姆为基础的古典音乐体裁形式和表演剧目的含义;玛卡姆是由各种节奏型有规律的循环反复,从而组成各种大规模的声乐和器乐套曲形式,这些套曲基本是以声乐曲为主,而器乐一般作为伴奏。

有时也有以器乐为主的音乐形式,称塔克希姆,是器乐演奏者根据玛卡姆的旋法特征以自由节奏进行独奏,以展示其优秀的器乐演奏技巧。

20.伊朗的古典音乐是单旋律的音乐,其旋法体系统称为达斯特加赫。

伊朗古典音乐的节奏,大都是非规整的节拍,是根据古典诗的韵律法规整,以长短音节为基础,而形成缓急、伸缩自由的富有动感的自由节奏。

也有以二拍子系统的单纯性拍子为主的规整节拍。

21.土耳其的民歌主要有两种类型:乌尊哈瓦、克里克哈瓦。

乌尊哈瓦是长旋律或长歌的意思。

歌唱时,节奏自由,各音节可任意延长,并加上许多装饰音;克里克哈瓦:译为“被割裂的旋律”即通过固定循环的节奏律动把音乐划分为若干个结构单位。

这种类型的民歌,节奏较为规整,采用各种各样的节拍来歌唱。

22.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主导地位及其音乐特征:1.微分音的运用和乐音有条件的带腔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