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论初中劳技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温岭市第三中学叶德夫内容提要:本文围绕着初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展开了教学改革尝试。
提出了“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多元评价”等创新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践,证明这些教法是行之有效切的。
从而端正了学生的劳动态度,提高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劳动技术创新教学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多元评价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一、观点与问题观点:一位伟人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复合人才,应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使学生成为“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所以,劳动与技术课教学必须要求我们,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设计”、“劳动”等内容结合起来,运用“问题情景”、“探究设计”、“自主实践”、“及时评价”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问题: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师生中形成了追求升学、追求分数的不良传统和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支配和被支配、控制和被控制的就范式教育。
学生在这种教育程式下,难免会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人才问题上出现的“第十名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低下,不适应时代需求。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教学现状,更是不尽人意,好多学校的劳技课程出现缺开或少开现象,特别到了初三(九年级),劳技课程早已被移用于其它学科教学(名存实亡),更谈不上利用劳技课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笔者有幸在市重点学校(该校曾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学校)任教,学校对各科教学十分重视,本人在几年来劳技课教学实践中,有条件对劳技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及改革尝试,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实践,并获得成功。
提高初中生专业劳技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要素
提高初中生专业劳技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要素摘要: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育实践是培养我国当代初中生的一门中教学实践必修课,简称之为劳技课。
这门教学必修课程必须同时具有很强的理论实践性和社会实践性。
学校开设此门课程对培养当代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其中它必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尽快引导中学生建立正确的面劳动价值观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课;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言:当前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就是一门培养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课程。
在劳技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充分挖掘实践教育资源,强化劳动技能的磨练,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和技术的良好情感。
本文主要分析探究了当前初中学生劳技实践教学中用于培养学生劳技综合素养的实践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于兴趣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
劳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现代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技能。
劳动知识创造了个体,所以当劳动教育通过各种课程活动进行落实,就必然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套适合度和匹配度都很高的劳动项目,还需要为学生建构一套符合学生诉求的劳动教育理论,并通过各种课程活动的引领,让广大学生在理解和实际应用中不断提升自身劳动和知识素养。
二、发挥劳技课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是教学关系中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给予学生适度地自由。
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和在学生碰到问题时只会一味地让学生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培养都是不利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的思考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而只知道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也就难以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询问、讨论等方式自己主动找到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谈如何在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 ◆ ◆
谈如何在劳技课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王清文
( 河 南省平顶 山市舞钢市实验小学 )
【 摘要】劳技课教 学是学校创 新教 育的良好载体。教 师必须准确把握 劳动 与技术教 育的特点 , 在 引导学生学 习有关劳动与技术知识 的同 时, 激发 学生创新兴趣 , 点燃 学生创新火花, 培养学生创新 思维 , 增强 学生创新意识 , 发 扬学生创新精神 , 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 劳技三年级下册《 做 陀螺 》 一课主 要是对陀螺 的转动 因素 的研究。课 生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 力是时代赋予我们教 师的使命 , 也 是素质教育进 一
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 发扬学生创新精神 , 以逐步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使他 察“ 网眼拉花灯笼”, 去 启发他们 : “ 它是 由几组纸做成的?你还能用网眼拉
如何在劳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劳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此阶段的创新意识主要指培养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内容。
这些虽然还不是创新品质,但却是创新品质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劳动教学小学生创新能力小学《生活与劳动》教育课程是小学各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
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
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
在小学劳动课课堂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注意学生多种能力,特别是观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学科创新教学的先决条件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
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激发兴趣,乐于创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劳技课感兴趣,就会自主进行劳技学习,就会在活动中采取不同方法、策略、手段去实现预定的目标,满足某种需要。
人教版初一劳技教育教材解读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人教版初一劳技教育教材解读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劳技教育是指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人教版初一劳技教育教材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一劳技教育教材进行解读,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人教版初一劳技教育教材注重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材的设计中,既包含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木工技术的章节中,既介绍了木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如制作简单的木桌、木椅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教版初一劳技教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和项目设计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提供具体的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电子技术的章节中,教材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电路图,并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出更符合需求的电路。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重视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的培养人教版初一劳技教育教材重视团队合作与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完成一些实践项目或者实验。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协作,并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制作手工艺品的章节中,学生需要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手工艺品,每个组员负责不同的环节。
通过这样的合作与协作,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与创新人教版初一劳技教育教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践与创新。
教材中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设计和实施。
例如,在学习绘画技术的章节中,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自主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自主实践与创新,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提高初中生劳技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要素
提高初中生劳技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要素初中生的劳技课是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想提高初中生的劳技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第二个要素是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
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是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下培养和提高的。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机会去实践和尝试新的创意和想法。
教师还需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
第三个要素是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和经验总结。
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需要通过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经验总结来巩固和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认真检查和及时反馈,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完善。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和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让其他同学从中吸取经验和启发。
第四个要素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需要在团队合作和沟通中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并实践他们的创意和想法。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
通过以上四个要素的培养和实践,初中生的劳技课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希望教师们能够重视和关注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初中生。
劳技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劳技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
作为一名勇于创新的教师,应该使自己的教育理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结合劳技学科的特点,突出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劳技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55-01所谓”创新”就是对旧事物的变革与否定;就是于习以为常之处,发现奇异之点;就是冲破传统的旧观念、旧习俗,提创新的认识、新的方法、新的技艺等,其实质是在于”新”。
“创新”并不神秘,学生身上蕴藏有不少潜在的创新能力,问题是我们当老师的如何去发现、引导和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
一、突出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也就是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
在劳技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
这种教育教师统得过多,学生自由少;集体活动过多,个别辅导少;重记忆、轻思考;重模仿、轻创新;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等等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弊端。
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精神与实践能力 的发展逐渐被教师重 小组 。 通过这样 的教学方法 ,课堂 采用 “ 巧妙灌输”方式对其进行教 育,可 以 视。作 为劳技教师 ,我们更应该鼓励 气氛异常活跃 ,每个学生参与 的 增加其德育知识 , 提高其道德情感的认同感 , 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 帮助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但是在学校德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 能力 ,促 积极性非常高 ,对于不懂的问题
中收到德育的实效 。
认 识 和 感 知 祖 国 的悠 久 历 史 、 美 丽 山河 、 叶 的 细 嫩 的芽 叶 7什 么 是 一 芽 二 叶 ,
一
二、创设劳技 问题情境 ,挖 掘创新潜能
学 习 兴 趣 的存 在 是 一 个人 求
伟大成就、新风新貌 ,激发他 们对祖国 的
芽三叶和幼嫩 的对夹叶7什么是待 赞美之情、感激之情 ,从而培养 他们爱祖 茶叶长到 3 —5 叶且快要成熟 ,而顶叶 国 的情感体验 ,提高他们建设 祖国的情感 六 七成 开面 时采 下 2 —4 叶。 品质 。当然 , 开展爱 自己、 爱父母、 爱老师 、
生教成一个活 动的书橱 ,而是教学生 如何思维。 ” 传统的教学重在传授知识 , 四 正确把握 “ 小处入手”与 “ 大处着 重结论 ,轻过程 ,学生是被动地灌输 力”的关系 知识 ,缺少互动 , 这样 的教 学方法难 “ 小处入手”是 指学校德育要从学生 的 以培养 学生 的创 新精神与 实践 能力。 身边事做起 ,通过一些小事例 ,一些主题活 教学创新就是要改变这种封 闭式的教 动中的细节等 “ 小处”来进行 。“ 大处着力 学方法 , 以学生为主体, 面向全体学生, 是指德育必须从教育培养的大 目标出发 ,以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主动 培养学生完善 的基础人格为 目的。“ 小 处” 发现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激 和 “ 大处 ”这两者是辩 证统一 的 : “ 小 处”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 神 ,培养 必 须 围绕 “ 大 处 ”来 切 入 ,“ 大 处 ” 只能 通 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 过 “ 小处 ”开 始进 行 。 获得成功后的愉快体验 。例 如 : 我在 例 如要培养学 生爱祖 国的情感 ,就要 教学七年级劳技第六单元茶 叶采摘标 引导 学生 感受 和体 验 父母、家庭 、同学、 准这一 内容时 ,我设计了以下 的问题 : 老师、班级、学校、家 乡给 自己的关心和 ( 一)请同学们上网查资料 ,看 图 温暖,激发学生对父母、长辈 的孝敬之情 , 片 ,说 说 茶 叶可 以分 为 哪 几 种 我 省 对 同学 的友 爱之情 ,对班级、学校、家 乡 茶叶采摘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 的依 恋之情 ,在此基础 上 ,引导学生初步 ( 二)理解什 么是采茶芽和一芽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现在我国的学生生活条件好,受到父母的过分疼爱,致使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劳动观念差,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差的普遍现象。
实质已经说明我国根底教育的弱点和弊端。
开展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把开展学生的劳动技能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物质劳动为取材对象的劳技课教学,从开场新课导入到课中的技能训练,再到讨论总结的各阶段,处处充满创造的因素和题材,课程改革的劳技课新板块,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所以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观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根底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劳动技术课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创造了条件1.从劳动技术课培养目标看劳动课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动手、学会创新、养成良好劳动、学习、生活习惯,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全面开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开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明确劳技教学目标,将思想教育寓于劳技教学训练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了解根底知识,掌握根本技能,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及个人各方面素质,因此劳动技术课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掌握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劳动技术素质及各种能力的载体。
因此劳技课堂教学内容是从社会开展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根本,最常用的技术工程,即考虑教学任务目标,又考虑学生承受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技术的先进性能。
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现代生活打下根底。
劳动教育激发学生创造力
劳动教育激发学生创造力在当今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驱动力。
而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形式,正逐渐在教育界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劳动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劳动教育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具体劳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有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发挥创造力的前提。
在实际劳动中,学生需要观察、思考、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并通过实践寻找解决之道。
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创新的兴趣和需求。
二、劳动教育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劳动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劳动中,学生不仅要完成具体的任务,还需要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以及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借鉴他人经验、寻找创新点,从而学会思考和探索。
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跳出常规思维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劳动教育中,学生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团队创造力。
合作是一种协同行动,通过不同个体的智慧和能力,共同完成任务。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需要对其他成员负责,也需要积极提出和接纳各种意见和建议。
这种协作与合作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集体创造力,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产生出更多的创新点子。
四、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劳动教育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劳动教育通过具体的劳动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的体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实干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品质。
同时,劳动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通过细致的劳动过程,让学生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劳技课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培养具有创新 思维和创 学 生 的创 新思 维 与创 造能 力 。 造能力的复合人才,是 目前实旖素质教育的核心。劳动 与技术教育课程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念和技术 素养,使学生成为 “ 会动手 、能设计 、爱劳动”并具有
霸■曩鞠嘲黧 争
成效 :
在课堂内提倡 自主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 “ 自由” ,让 生 的 创造 能 力 ,要大 力开 展学 生课 外 兴趣 小组 活 动 , 拓 学 生成 为 学 习的主 人 ,才 能发 展学 生 的创 造 能 力 。 宽学生的劳动与实践活动渠道。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把课 总之 ,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 中,教9 必须尊重 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学生只有通过 自由反复的 币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本课程教学要求我 几年来 ,笔 者在 《 劳动 与技术 教育》 课程的教学 们 ,必 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与 “ 动手 ” “ 、 设计” 中,通过认真的探索 、研究。在开 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 、 “ 劳动”等课程内容结合起来 ,运用 “ 问题情景 ” “ 、 探 维与创造能力方面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模式和
学 生的 个性 ,认同 学生 兴趣 ,接受 学生 性 格的 多样 性 与
实践 ,才能达到激发灵感,开发思维,发展创造能力。
。
作者 简介 :叶德 夫(9 6 , 浙 江温岭人 , 江省温岭 市第三 中学教 师 . 15一) 男, 浙 中学一 级。研 究方向 : 中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在各类各级的比赛中
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某些固定的知识 ,而是启发学 名列前茅 。学生赵越 、姚 瑶 、陈宇扬三位 同学 发明的 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 ,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 “ 振动能量转换器 ” ,获浙江省 1 届科技创新大赛二等 9 动的书橱 ,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 。传统教学重在传授 , 奖 ,学生陶红发明的无绳电路铁 ,获浙江省 2 0届科技 以教代 学 ,重 知识 、轻 过 程 ,缺少 教 与学 的 互动 ,忽视 创新大赛二等奖 ;学生陈希的作品获 浙江省 2 届科技 1 学生的思维过程 ,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培养创新实践能 创新大赛二等奖 。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学校 ,台『市 J 1 、 I 力的过程 。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 自觉探索 、不断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台州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等。 发 挥 主 观 能 动 性 的 过 程 。 因此 ,教 学 必 须 紧 密 结 合 实 思考 :
小学劳技创意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劳技创意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劳技创意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技能,还可以从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一、创新精神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小学劳技创意教育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让学生有勇于尝试新事物、新思路、新方法的勇气和积极性,教育他们研究问题、发展方法、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实践。
其次,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树立领先思维,即通过发掘、创新创造,争做领先者,不断推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二、实践能力创新需要有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在小学劳技创意教育中,我们要让学生尝试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从“看见”的阶段开始,逐渐进入“思考”、“尝试”、“创造”的阶段,一步步发展实践能力。
劳技创意教育是非常好的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不同的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建立实践自信。
三、团队协作在现代社会,团队协作是创新成功的保证。
在小学劳技创意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合作、理解和尊重他人,拥有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团队中合力完成一些劳技创意活动,让他们理解合作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小学劳技创意教育中很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创造思维是一种将感性经验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在各种复杂情境下,通过灵活创造性思维方法,找到最为优越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让他们独立思考如何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或者让他们进行一些创意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和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劳技创意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重要。
养成这些核心素养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提供帮助,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应对各种挑战。
当然,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师和家长们共同努力,为学生搭建起一个比较有利的培养平台。
劳技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劳技课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传统劳技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知识为本位”,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即所为“三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对于当今社会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等素质教育不能同步,因而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的改革迫在眉睫。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应从小培养,我们应从劳技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展开多方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劳技课教材中有一部分是手工制作,学生很喜欢做。
我选择一些适宜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制作,让他们展开联想创编故事。
如教材"拔萝卜"图片上要求剪下人物和小动物,贴在图上,位置和顺序由自己决定,看谁贴得最好看。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图中老爷爷、小孩子、老奶奶、狗、鸡、小兔、小猪、小猫贴在图上。
有的把人物都贴在前面,小动物贴在后面;有的把人和小动物混合着贴;有一个同学把大公鸡贴在最后,并且头昂得高高的,在看热闹。
孩子们编的故事更有趣了,特别是那位把大公鸡贴得头昂得高高的同学,他最后说:"萝卜拔出来了,大公鸡没有拔却想啄几口尝尝鲜,可小动物们都不给他尝,为什么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学生的想象确实是很丰富的,思维是非常独特的。
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现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如劳枝教材中有的课文,书本上以把需要的材料和制作过程介绍得很清楚,学生自己就能看懂,学会。
劳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6篇
劳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6篇篇1本学期,我校的劳技教学工作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有序开展。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课程建设与优化本学期,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劳技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在保持原有课程特色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更多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如电子产品的维修与保养、创意编程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还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组织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劳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我们积极尝试创新,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项目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能力。
同时,我们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实践活动的开展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多场实践活动,如电子百拼竞赛、创意编程比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学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探索劳技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为学校的劳技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教学成果的展示本学期末,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展示和评价。
通过作品展示、汇报演出等方式,展示学生在劳技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收获。
同时,我们还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更加规范等。
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劳动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各种实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学生劳动教育如何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学生劳动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劳动活动,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具体实用的技能,如木工、电工、焊接等。
这些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任务。
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生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参与劳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他们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困难。
通过不断地试错和实践,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时,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
此外,学生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劳动教育中,学生们通常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只有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才能够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实现集体目标。
团队合作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新想法和创新思路。
另外,学生劳动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在劳动教育中,学生们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任务。
这要求学生们具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能够自觉遵守规定,按时完成任务。
同时,学生们还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这样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他们今后的创新创造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学生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生劳动教育,学生们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培养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这些能力和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创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以劳动课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写写帮整理)
以劳动课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写写帮整理)第一篇:以劳动课教学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论文(写写帮整理)内容提要劳动技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探究。
通过劳动实践对所学技术进行体验,感悟和运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在于学生是否创造了什么。
关键使他们学会怎样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劳动技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对中小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
开设劳动技术课,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
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对中小学生将来继续升学或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做到“四尽量”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是劳动技术课的重要特点。
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从事实际操作是劳技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
有关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只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获得。
如在学习《缝制水碗套》一课中,结合缝制水碗套使学生获得攻针针法这一技能,经过熟练掌握后,诱导学生缝制其它物品的欲望。
通过劳动实践对所学技术进行体验,感悟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知识学得更牢固,更完善。
我们应通过劳动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计划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劳技教案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劳技教案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劳技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小学劳技教育的教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使用工具和材料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提出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协作、分享和交流。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手能力培养: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折纸、剪纸、手工绘画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 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3. 团队合作与交流: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一项手工制作任务,并且在完成后进行交流和分享。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本教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学到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向学生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讲解一些基础的手工制作技巧和方法。
3. 示范操作:教师进行手工制作的示范,让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示范开始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一旁给予指导和帮助。
5. 创新发散: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6. 团队合作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手工制作任务,并在完成后进行分享和交流。
7.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醒他们掌握了哪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展现。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创意,评价其质量和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劳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劳动技术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性基础学科,它是实施教育与生产相结合,造就全面发展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劳技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每一位劳技教师在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劳动技术;创新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96-01
劳动技术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使他们成为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
如何在劳技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每一位劳技教师在探索的问题,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在教学中结合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1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热爱创新活动。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也就是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
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激发学生创新愿望、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也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其创新行为。
1.2在劳动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提倡针对学生的各种具体情况,
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提出新见解。
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学生中的优等生要”看着走”;对中等生要”指着走”;对能力差、反应慢的学生要”领着走”。
但不论哪一种学生,老师绝对不能”抱着走”。
”抱着走”是培养不出学生的真本领,培养不出合格人才的。
2.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学科创新教学的先决条件
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3.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
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上《食品雕刻》这一课时,我先雕刻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造型:如一些小动物,象凤凰、孔雀、大象等。
一开始,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欣赏这些优美的造型,尽情让学生欣赏。
学生欣赏完毕,他们自会向老师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老师,孔雀的头是怎么雕出来
的?”、”老师,大象的腿怎么这么像呀,是怎样雕出来的?”……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
这时作为老师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教给他们,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材料,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全班固定一个模式。
在学生的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鼓励每个学生自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
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指引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
如果我们把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学生,或者要他按照教师的规定来按部就班,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发现、发展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何从培养?当然,留给学生自由,并非放任自由,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同时,应正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
又如在《食品雕刻》一课中,学生了解了雕刻、造型的基本方法以后,教师可以尽情地让学生想象。
可能每个学生手中的胡萝卜、土豆、黄瓜,它们的形状、大小上都有一定的出入,同学们纷纷凭着自己活跃的思维,借助于一个个蔬菜,想象出了许多造型。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老师,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中,不能局限于老师的翻版,翻版只能是凝固学生的思维,抑制他们的想象,也无从谈起创新精神的培养。
5.及时多元的发展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动力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
心。
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
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同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又有较强的自尊心,生怕在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被同学取笑。
此时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驾驱课堂的组织能力,善于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支持学生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活跃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励评价的方式,可以用口头表扬,作业加分,发奖状,评选小能手等各种形式,对学生的参与及时给予肯定;也可以经常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虽然有缺点但有创意的作品。
6.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创造源于实践。
问题的提出需要实践,问题的探索解决需要实践,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需要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能力的土壤,技术实践活动是劳技课的生命。
劳动知识与劳动方法的讲授不能脱离实践。
劳动方法的掌握及技能、能力的提高,则更离不开实践。
学生通过对展示的实物观察、分析,形成观察能力,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活动中做必要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操作实践的渴望。
教师口授几次不能掌握的方法,学生往往经实际操作训练很快就掌握了。
同时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求新求异,不以教师课堂上的讲授、举例为巢臼。
即使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走一点弯路,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