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方法

合集下载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因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员工的错误操作、疏忽大意、缺乏安全意识等而导致发生事故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员工的不正确的工作姿势、不安全的工作习惯、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不正确使用等。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内与员工直接接触的一些物理性因素,如高、低温、噪音、震动、辐射等。

这些物理因素可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损伤或不适,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粉尘、气体、液体、蒸汽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需要正确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引发传染性疾病,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工作场所进行生物因素的辨识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机械与设备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故障、错误操作等与机械设备有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机械故障、事故、伤害等,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环境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环境特征,如通风不良、电气设施不安全、照明不足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产生潜在威胁,需要在辨识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具体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预防与控制措施的紧急性和优先级,以便合理和有效地分配资源。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潜在危害: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流程和员工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

2.评估风险概率与后果: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员工的暴露程度和潜在影响,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以确定风险级别。

3.制定控制和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概率和后果。

4.实施措施和监测效果:根据制定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其进行实施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是指任何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证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一个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其所潜在的危险因素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识别出可能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等造成损害和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条件、方式、设备和环境。

辨识危险源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现场观察、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二、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征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危险源进行归类的过程。

一般可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危害:如高温、高良、高压、电磁辐射等。

2、化学危害:如有毒气体、液体、物品、化学污染等。

3、生物危害:如细菌、病毒、微生物和昆虫等。

4、人为因素:如不安全操作、不正确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当等。

5、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涝、火山喷发、台风等。

6、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危险源,通过对其危害程度及可能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危险源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程度以及防范风险发生。

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形式。

四、危险源分级危险源分级是指根据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常将危险源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用于指导安全管理,科学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障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安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安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办法

安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办法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办法为有效识别并控制公司原油、液碱、LNG、液氮、液氧的运输过程中存在潜在风险的活动、产品、服务中的危害因素,实施必要削减措施,防⽌风险转变为事故。

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术语和定义(⼀)危害因素可能造成⼈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因素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三)风险某⼀特定危害事件发⽣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四)风险评价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职责(⼀)安技科是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归⼝管理部门,负责定期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作;收集、汇总、审查、评价所属各单位的《重⼤风险控制台帐》;建⽴公司《重⼤风险控制台帐》。

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作。

(⼆)安技科负责定期组织开展本板块所属各单位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作;收集、汇总、审查各车队、场站《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评价各车队、场站的《重⼤风险控制台帐》;建⽴和上报本单位的《重⼤风险控制台帐》。

(三)⼦公司(场站)具体负责实施本单位(本区域)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作,建⽴和上报本单位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

三、管理内容和要求(⼀)危害因素辨识1.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散货、原油、液碱、成品油、LNG、LPG、液氮、液氧装卸、运输,LNG、LPG储存、经营,⽓化站业务、⼯程建设等所有⽣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1)常规和⾮常规的活动;(2)所有进⼊⼯作场所的⼈员(包括⼯作⼈员和客户)的活动;(3)⼯作场所的设施(⽆论由公司还是由相关⽅所提供);(4)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5)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

2.危害因素辨识应考虑的⽅⾯(1)整个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辨识对象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2)辨识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危害因素应考虑: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物性危害因素、⽣理和⼼理性危害因素、⾏为性危害因素和其它⽅⾯的危害因素等。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引言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危险源的辨识、分类以及风险评价和分级的方法和原则。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记录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危险源种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等。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所涉及的危险源种类。

2. 辨识危险源。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和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等。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可能的危险源组合作用。

3. 记录危险源信息。

对于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信息记录表,详细记录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险程度等信息。

三、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机械性质等进行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对危险源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风险矩阵、事件树等方法。

而定量评估方法则是基于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借助风险模型和风险计算公式进行风险评估。

3.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使用颜色、数字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风险,如红色表示高风险、黄色表示中风险、绿色表示低风险等。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范本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范本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范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潜在危害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事故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以便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是预防事故和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识别出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通过将这些危险因素与潜在的事故风险联系起来,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事故风险,从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2. 保护财产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识别出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的潜在风险,并在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减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通过降低事故风险,还可以减少因事故导致的生产中断和停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3. 保护环境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不仅能够防止事故和风险事件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直接伤害,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通过对潜在的危险源和污染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危害辨识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的目的是确定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

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包括:(1)检查法:通过现场检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或环境因素。

(2)访谈法:与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

(3)分析法:通过对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1)风险矩阵法:将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编码,绘制成矩阵图表,以便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原理和方法概论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原理和方法概论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原理和方法概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在工程、科研、生产等各个领域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目的是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评估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以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方法,从而防范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时,一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 系统性原则:评价应该基于全面的、整体的系统分析。

通过分析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找出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危险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2. 风险优先原则:对于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和重大危害的危险源,应优先考虑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和精力,提高风险的管理水平。

3. 客观性原则:评价应该基于科学的、客观的方法和数据。

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实证分析,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可比性原则:评价结果应该具有可比性,即不同时间、不同组织进行的评价结果应该是相对一致的。

这样可以比较不同的风险,为制定统一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观察法:通过对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直接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估。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从业人员对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安全设施等方面的看法和认识,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 事件树分析法:通过构建事件树模型,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事故的严重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 故障树分析法:通过构建故障树模型,分析可能导致事故的故障事件,评估故障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5. 可行性评价法:通过综合考虑工程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对可能引发风险的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价,找出潜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通过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和评估其风险程度,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工作、生产和科研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原理和技术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原理和技术

紧急情况:人员在污水泵房硫化氢中毒; A1—硫化氢集聚;A3—硫 化氢泄漏;A5—泵体泄漏;A6—污水外溢;A7—管线法兰泄漏; A8—污水送不出;X4—下雨水量太大;X5—污水车间故障。 隐患:A4—无硫化氢泄漏报警;X1—密封不严;X2—垫片老化; X3—法兰腐蚀;X6—污水泵故障;X7—出入口阀门掉跎;X8—未装 报警仪;X9—报警仪故障。
风险管理科学提出的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包括: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分析 (Risk Analysis);风险评定(Risk Evaluation);风险处理(Risk Treatment)。风险识别是发现、认 识、描述风险的过程,包括识别系统中风险源、事件,以及它们的起因和潜在后果;风险分析是理 解风险的性质和确定风险程度的过程;风险评定是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风险准则进行比较,以确定 风险和(或)其量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处理是修正风险的过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 评定的整个过程又可称之为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系统安全工程(又可称之为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或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过程)的基本过程包括: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和确定控制措施(Determining Controls)。危险源辨识过程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 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确定控 制措施是基于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系统安全工程与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在原 理上是一致。
注2:事件可以由一些不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构成。
注3:事件有时被称作“事件(incident)”或“事故(accident)”。 注4:没有后果的事件可以被称作“near miss”、“incident”、“near hit” 、 “close call”。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隐患辨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评估环境因素对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影响。

以下是一般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通过识别和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危险源来开始的。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施:1.实地考察:仔细检查工作场所的各个区域,记录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

2.审查文件:审查以前的事故记录、工作指导和任何其他相关文件,以寻找类似危险源。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它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害:确定每个危险源与员工、访客或公众健康安全的潜在影响。

2.确定风险: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3.风险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源。

第三步: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评估工作场所外部环境对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它包括以下步骤:1.外部考察:考察周围环境,如气候、土壤、水源等,了解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环境因素导致危害。

2.评估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震动等,以确定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

3.采取行动: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降低对员工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影响。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是确保工作场所和员工健康安全的重要程序。

它们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专业知识,并应该定期进行更新和审查。

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以及评估环境因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潜在危害,确保员工和工作场所的安全。

延续之前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评价的程序。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基础,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例如:1. 事故调查:分析以前发生的事故情况,了解其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

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以及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控制措施是通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方式,降低或消除工作场所危险源的风险。

对于危险源的辨识,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调研和观察,了解工作过程、设备设施、人员行为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1.环境分析:对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空气质量、光照情况、温湿度等因素的检测,以了解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

2.任务分析: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逐一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潜在的风险。

3.设备设施分析:对工作场所的各类设备设施进行分析,包括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

4.人员行为分析: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是否存在违章操作、是否存在安全意识不足等情况。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其中,风险矩阵法将概率和严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评估,评价结果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层次分析法则根据不同因素对风险进行划分和权重分配,最终得出综合评估结果。

定量评价是根据数据和统计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常用的方法有统计分析法、模型计算法等。

这种方法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测数据、事故案例等,来评估危险源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等可能造成的实际损害程度。

控制措施是为降低和消除工作场所危险源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根据危险源不同,可采取的控制措施也不同,常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措施: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减少危险源的产生和传播。

2.管理措施: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害因素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确保人们的安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供一种合适的格式用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害因素。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实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对可能引发危害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以下是危害因素辨识的几个关键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危害因素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过去发生的类似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专业知识和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等。

2. 识别危害因素:将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识别出所有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分类。

3. 界定危害程度: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4. 制定处理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危害。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为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有关危害因素的数据,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确定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2. 评估过程:根据前期的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其中,定量评估可通过计算概率和影响的乘积来实现。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

4. 结果呈现: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决策者和相关人员了解风险情况。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几个关键步骤: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篇)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方面。

在策划这些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包括所在行业的特点、工作场所的特殊性、员工的需求等。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过程。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梳理。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包括:1.进行全面的场地勘察,了解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材料等情况;2.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记录、事故事件等;3.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适用于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4.与员工、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辨识危险源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因素:包括有毒、有害等物质,高温、高压等物理条件;2.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的因素;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噪声、辐射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因素;4.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心理疲劳等因素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概率: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历史数据、专家经验等来进行评估;2.后果:即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后果,需要考虑不同等级的后果;3.风险等级:通过综合考虑概率和后果,将风险进行分类评级;4.风险源的重要性:即对于工作场所安全影响较大的危险源,需要特别关注。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包括:1.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2.事件树分析(ETA):将事故发展为事件树,分析事故的概率和后果;3.层次分析法(AHP):对潜在风险进行多个方面的评估,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权重。

三、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是在了解和评估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事故后果。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doc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doc

附件1:
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1.危险因素的分类
《生产过程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16-2019)为依据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具体见《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的附件6。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基本方法
可采用询问与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类比法;分析等方法。

(2)具体方法
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工艺危害分析、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等。

3、风险评价的方法
(1)装置、设施、活动、过程等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用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法,具体见《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规定》的附件4。

(2)职业健康风险评价采用噪声、粉尘、毒物分级法。

具体见《噪声、粉尘、毒物分级法》。

具体数据应采用各季度检测数据。

4、风险削减措施
应有针对性地制订风险削减措施,至少为1-2条,同时,写清需执行的相关规章制度。

5、统计与汇总
岗位人员填写《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调查表》见附件2,由单元长负责修改,报安全员进行二级单位汇总。

各单位形成本单位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汇总表》。

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风险和危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科研实验,还是交通出行、户外运动等等,都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辨识、评价与控制风险和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一、风险和危害的辨识风险和危害的辨识是指通过对事故和灾害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确定可能造成损失的因素和结果。

风险和危害的辨识需要进行实地勘查、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在辨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潜在风险和危害因素:通过对工作场所、生活环境等进行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危害因素。

例如,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物质等。

2. 工作或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和危害:根据工作或活动的特点和过程,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灾害的步骤和环节。

例如,工程建设中的施工过程、交通运输中的行驶过程等。

3. 引起风险和危害的事件:通过对历史事故和灾害的分析研究,找出可能引起风险和危害的事件。

例如,火灾、地震、爆炸等。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可以对风险和危害进行全面的辨识,为后续的评价和控制提供基础。

二、风险和危害的评价风险和危害的评价是指对已辨识出的风险和危害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研究,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风险和危害的评价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的概率: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即根据潜在风险因素和历史数据分析,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风险的影响:评估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根据风险事件的性质和规模,确定可能导致的损失和影响。

3. 风险的等级: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等级。

通常采用风险等级划分表或风险矩阵来确定风险等级。

通过对风险和危害的评价,可以确定风险和危害的严重性和优先度,为后续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

三、风险和危害的控制风险和危害的控制是指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和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危险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伤害风险的状态。

可能导致伤害或者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者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某一特定危(wei)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wei)险源分类:根据危(wei)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分两大类:——第一类危(wei)险源(能量意外释放):生产过程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能源/能量载体)或者危(wei)险物质。

防止第一类危(wei)险源导致事故——约束/限制能量/危(wei)险物质,控制危(wei)险源。

——第二类危(wei)险源:导致能量或者危(wei)险物质约束或者限制措施破坏或者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

两类危(wei)险源的相互关系第一类危(wei)险源是能量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wei)险源是第一类危(wei)险源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wei)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进行危(wei)险源辨识时,先辨识第一类危(wei)险源;再辨识第二类危(wei)险源。

危(wei)险源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分清主要危(wei)险源及其相关的危(wei)险性、有害性。

危(wei)险源辨识不要发生遗漏,要全面进行分析,以免留下隐患。

惟独认识到它是危(wei)险源,才干对它进行风险评价,才干对它采取措施。

对危(wei)险源,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也就是危(wei)险源浮现的重要依据或者设想的事故模式或者后果。

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wei)险源评价风险风险控制的策划实施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必要时)进行危(wei)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危(wei)险源辨识针对作业活动进行。

划分作业活动就是当我们需要辨识比较复杂的对象时,先将其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部份,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清楚地对其危(wei)险源进行辨识。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因素的方法。

它是一种关键性的过程,可以帮助组织预测和减少各种风险对其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首先确定可能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内部因素(如人员不当操作、设备故障、组织结构等)、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竞争环境等)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识别可能的危害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文献综述、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等方法来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识别了危害因素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用以确定可能的风险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它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哪些危害因素对其业务运营具有最高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潜在危害因素的严重性: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确定危害因素对组织的潜在影响程度,包括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2.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这一步骤是用来确定危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风险的概率。

3. 综合评估风险:将严重性和可能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估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说,风险可以分为低、中、高等不同级别。

4.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预防控制、纠正控制、应急响应等。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能够帮助组织预测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对组织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指对其中一种特定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以防止事故和损害的发生。

在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过程中,常采取如下步骤:1.确定范围:首先明确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的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具体对象。

2.辨识危害源:通过对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化学品、热源、高处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危害或财产损失的因素。

3.分析危害源的特性:对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具体特性、潜在危害和可能导致的损害程度。

例如,对于机械设备来说,需要了解其运行原理、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以及可能导致的人身伤害程度。

4.评估风险:在了解危险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通常通过估算风险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来确定,以便对风险进行分类和优先处理。

5.控制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的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例如,对于存在高处作业的风险,可以采取安全护栏、安全带等措施进行控制。

6.监控和复查:实施控制措施后,需要定期监控实际风险的变化和措施的有效性,以便及时调整措施并进行复查。

通过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潜在的事故和损害。

同时,它也是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对于一些特定的活动和工程,必须进行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而言之,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对于保障人身安全、健康和防止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可以识别和评估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确保活动、工程、产品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
将影响程度,范围、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法律 法规符合情况、公众和媒介的关注程度通过量化成分 值进行相加后,进行评价。
a、发生频次的因子 等级



发生频次 连续发生 间接发生 偶然发生
得分 5 3 1
b、影响的范围 等级



发生范围 超出社区 社区周围 场界内
得分 5 3 1
2、制定各级应急预案。对评价出的厂级、班站级重大 危害因素,所在班站都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控 制与管理,同时针对评价出的重大风险应制定各级 应急预案。
3、各基层班站应保存风险评价的过程及结果,并形成风 险评价报告,风险评价报告中应包含下列内容:
评价目的 评价组织机构 班站自然状况 班站生产概况 班站的危害因素及辨识 危害因素及风险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取值过程 形成班站一般危害因素台帐 形成班站重大危害因素台帐(班站级、厂级、公司级) 对重大危害因素采取的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 评价结论
的培训。 ⑵ 岗位员工将识别出的本岗位的工作场所及相关作业
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填写《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⑶作业区风险评价小组要按照公司《工作前安全分析 管理办法》组织针对每项作业活动进行JSA,有组织 的识别危害因素,形成每项作业活动《危害因素辨 识清单》。
⑷ 作业区风险评价小组将全员填写的调查表中识别的 作业活动危害因素及JSA小组识别的危害因素按照作 业活动的类别顺序进行整理汇总形成作业区“《危 害因素辨识清单》”
1
取样
物质、静
电、低温
易燃易爆物质、
2
脱水
静电、低

危害事件 火灾爆炸
中毒 冻伤 火灾爆炸 破损 中毒 冻伤
触发原因

风险管理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风险管理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

辩识方法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平安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危害因素辩识方法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应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外表、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响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g.化学反响的化学能.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限制设施和举措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限制设施和举措缺陷.无限制设施和举措或限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标准等要求. 限制举措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2、人员失误:人的不平安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3、治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责任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清楚;培训不到位等.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分析步骤:〔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 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分解时应:——观察工作一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结合上述三条〔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方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4〕识别现有平安限制举措;〔5〕进行风险评价;〔6〕建议平安工作步骤.二、平安检查表分析〔SCL〕: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工程,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类型的危险源、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平安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分析步骤:〔1〕建立平安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标准、作业指南〕选择适宜的平安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平安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制定检查表;〔2〕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答复平安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3〕分析差异〔危险源〕,提出改正举措建议.三、故障假设分析〔WI〕: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是对工艺过程或操作的创造性分析方法.危险分析人员在分析会上围绕分析人员所确定的平安分析工程对工艺过程或操作进行分析,鼓励每个分析人员对假定的故障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故障假设分析方法可用于设备设计和操作的各个方面〔如建筑物、动力系统、原料、产品、贮存、物料的处理、装置环境、操作规程、治理规程、装置的平安保卫等〕.对于一个简单的系统, 故障假设分析只需要一个或两个分析人员就能够进行.分析步骤:〔1〕确定分析范围,分析装置及工艺过程,包括工艺过程说明、图纸、操作规程、装置的平安防范、平安设备、卫生限制规程;〔2〕依据工艺流程,分别提出故障假设问题,集中主要危险源部位;〔3〕识别每一故障假设问题的主要危险源后果;〔4〕识别现有平安限制举措;〔5〕进行风险评价;〔6〕建议改良举措.四、预危险源性分析〔PHA〕主要是在工程开展的初期〔如概念设计阶段〕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是今后危险源性分析的根底.当只希望进行粗略的危险源和潜在可能性分析时,也用PHA对已建成的装置进行分析.分析步骤:〔1〕收集装置或系统的有关资料,以及其他可靠的资料〔如任何相同或相似的装置,或者即使工业过程不同但使用相同的设备和物料〕,知道过程所包含的主要化学物品、反响、工艺参数、主要设备的类型〔如容器、反响器、换热器等〕、装置的根本操作说明书、防火及平安设备;〔2〕识别可能导致不希望的后果的主要危险源和事故的情况,考虑:——危险设备和物料,如有毒物质、爆炸、高压系统;——设备与物料之间的与平安有关的隔离装置,如物料的相互作用、火灾/爆炸的产生和开展、限制/停车系统;——影响设备和物料的环境因素,如地震、洪水、静电放电;——操作、测试、维修及紧急处理规程;——与平安有关的设备、如调节系统、备用、灭火及人员保护设备.〔3〕分析这些危险源的可能原因及导致事故的可能后果.通常并不需找出所有的原因以判断事故的可能性,然后分析每种事故所造成的后果,这些后果表示可能事故的最坏的结果;〔4〕进行风险评价;〔5〕建议消除或减少风险限制举措.五、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就是识别装置或过程内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泵、阀门、液位计、换热器〕的失效模式以及每个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失效模式描述故障是如何发生的〔翻开、关闭、开、关、损坏、泄漏等〕,失效模式的影响是由设备故障对系统的应答决定的.分析步骤:〔1〕确定FMEA的分析工程、边界条件〔包括确定装置和系统的分析主题、其他过程和公共/支持系统的界面);(2)标识设备:设备的标识符是唯一的,它与设备图纸、过程或位置有关;(3)说明设备:包括设备的型号、位置、操作要求以及影响失效模式和后果特征(如高温、高压、腐蚀);(4)分析失效模式:相对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考虑如果改变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后所有可能导致的故障情况;(5)说明对发现的每个失效模式本身所在设备的直接后果以及对其他设备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现有平安限制举措;(6)进行风险评价;(7)建议限制举措.六、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HAZOP分析是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过程和操作进行检查,以确定过程的偏差是否导致不希望的后果.该方法可用于连续或间歇过程,还可以对拟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HAZOP的根本过程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工作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HAZOP分析需要准确、最新的管道仪表图(P&ID)、生产流程图、设计意图及参数、过程描述.对于大型的、复杂的工艺过程,分析人员需要5 —7人, 包括设计、工艺或工程、操作、维修、仪表、电气、公用工程等方面的人员;对相对较小的工艺过程,可组成3—4人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小组.分析步骤:(1)选择一个工艺单元操作步骤,收集相关资料;(2)解释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的设计意图;(3)选择一个工艺变量或任务;(4)对工艺变量或任务用引导词开发有意义的偏差;(5)列出可能引起偏差的原因,偏差如何出现,操作员如何知道偏差;(6)解释与偏差相关的后果;(7)识别现有预防偏差的平安限制举措或保护装置;(8)基于后果、原因和现有平安限制举措或保护装置评估风险度;(9)建议限制举措.风险评价方法〔LXS法〕评估危险源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L〕及频率风险评价等级表。

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

HSE危害因素识别相关知识及风险评价方法一、风险评价知识一HSE危害因素相关知识中国石油现行标准Q/中把“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统称为危害因素;“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辨识中涉及的术语;环境因素是环境风险辨识涉及的术语;1.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d己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g组织及其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h HSE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i所有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j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3.危险源辨识的内容:危险源辨识要考虑一类危险源、二类危险源四种失控和辨识九个方面;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或转移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及其载体;描述时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能量源或能量载体”+“能量释放转化方式或造成的后果”,如油罐泄漏,管沟坍塌,高处坠落等;第二种情况是“能量源或能量载体”+“能量的释放或转化方式受阻的后果”;如管线超压、容器超压、电动机过热等;第三种情况是“危险物质”+“造成的后果”;如CO中毒、CO2窒息等;第四种情况:“职业危害因素”;如噪声、中暑、粉尘、辐射、焊尘、弧光等;二类危险源是指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需考虑四种失控状态:物的故障如保护装置失效,管道阀门破裂等、人的失误如制造缺陷、指挥失误、操作失误、未带劳保护具等、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气温过高等、管理缺陷如没有设备管理制度、未组织安全检查、未对风险作业进行现场监督等;在正确理解和认识第一、二类危险源的基础上,我们在危险源辨识的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九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地理位置、平面布局、基础设施、作业环境、生产工艺、物料性质、设施设备、人员活动、管理制度;危害因素辨识过程中,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具体见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4.危险源清单事例部门/单位:审核人:日期:二环境因素识别的相关知识1.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要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2.环境因素识别的注意事项:环境因素识别应注意“一个过程、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六个方面”;一个过程,是指产品、活动和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三种时态,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所谓过去是以往活动遗留的环境影响可能仍然在继续;所谓现在是考虑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所谓将来是指将来或出厂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三种状态,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正常是指污染物的常规排放、资源能源的正常消耗;异常是指开机、停机、检修、维修情况;紧急是指突发性事故、环保设施的突然失效;六个方面,是指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资源和能源、对社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其他环境问题;3.环境因素的描述方法:环境因素的表达形式通常应是:“名词+动词”;这里的名词和动词存在三种不同的内涵;第一种内涵:“名词”是指污染物质或污染因子,“动词”常常用排放、处置、泄漏、遗弃等;如:噪声排放、废气排放、危险品的处置、化学品泄漏等;第二种内涵:“名词”是能源、资源,“动词”常常用浪费、消耗、利用等;各种能源如水、电、气、蒸汽的浪费、消耗,各种生产、生活物料使用和消耗,各种矿产、土地、耕地、各类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利用等,这里应特别强调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利用;如水的消耗、电的消耗、电的浪费、油料消耗等等;第三种内涵:“名词”是指环境的友好物质,“动词”常用破坏、砍伐、捕杀、猎杀、挖掘、盗掘,通常是一种破坏行为;如植被破坏、树木砍伐、野生动物捕杀、保护动物猎杀、文物盗掘、文化遗产、古迹等的破坏等;4.环境因素清单事例二、风险评价方法这里只介绍昆仑公司建议采用的两种评价方法;一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半定量风险矩阵法;半定量风险矩阵图法,将风险评价结果R值分为三级,即一般风险,较大风险,重大风险;进行风险评估时,根据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F和后果的严重性C分别取值,风险值R=FC;注:在选取F值或C值时,采取就高原则,即在选择分值时,竖列中不同类型的影响可能不同,从而对应的分值不同,在选择时,选择其中对应高的分值;表1 评估危害后果的严重性C表2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F表3 风险评估表R=FC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三级:一般风险R=FC为1~6;较大风险R=FC为8~12;重大风险R=FC为15~20;表3中,C1代表C取值为1分,F1代表F的取值为1分,C2代表C的取值为2分……,其它以此类推二环境因素风险评价方法—矩阵法;矩阵法是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分别从违反法律法规要求、污染物排放、资源和能源浪费、安全隐患及危害员工健康、相关方、生态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分类分级,从环境因素产生的环境影响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以及投入管理技术措施的可行性等角度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见表1;表1 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矩阵表注:★重要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未来控制环境因素1.首先判断环境因素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违反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必须作为重要环境因素;对于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环境因素,分为以下六类:1“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类环境因素;对环境影响大的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技术方案和工艺成熟,且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对环境影响小的因素,近期改进有难度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固体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均作为重要环境因素;2噪声污染类环境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其他环境因素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3安全隐患或危害员工健康类环境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近期改进有难度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4浪费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将企业有关能耗、物耗数据与设计指标和国内外同类相比较,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观点出发,判断各项消耗指标水平和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那个因素;近期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其他因素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5生态影响类环境影响;从生产获得或服务对周围生态的影响和控制难易程度出发,评估此类环境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近期改进有难度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6相关方类环境因素;依靠加强管理或优化操作即可改进或控制的,改进的方案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作为重要环境因素;近期改进或控制有困难的,作为一般环境因素;其他因素作为未来控制环境因素;2.重要环境因素的排序;企业完成评价重要环境因素以后,应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排序,以确定控制和解决重要环境因素,为下一步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重要环境因素排序打分方法见表2;表2 重要环境因素环境影响重要度量化表2.将其中的每一影响与表中的考虑因素对照;3.按其影响程度判定等级,在相应的栏目中做记号;4.经过汇总,纵向为每一环境影响重要度总分;横向相加可得出每个影响类型的总分;环境影响重要程度=环境方面得分总和×经营方面得分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术语和定义
危害 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 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危险 risk
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R= f ( P, C )
危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事故可能性
A (高频率) B(很可能) C(有时) D(极少) E(不可能)
H不可接受
M不希望
S有条件的可接受
L可接受
风险
损失程度
单位时间
=频率
损失程度 事件
事故 单位时间
大小
个 10 人 危 险 性 10 ( 人
10
-2
病死率 不允许范围
过度 高
-4

允许范围
-6

.
年 ) 10
-8
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率
频率分析
实际发生

潜在问题
暴露机率、事件及人数 行业调查统计资料 发生频次 设施/设备故障率资料 定期性监测数据统计 事故调查及分析统计 设施/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统计
严重度分析考虑因素
毒性或易燃性 危害物浓度或儲存、使用量 设备操作温度或压力 人员安全 人员健康影响 设施/财产损失 停产损失
拉斯姆逊报告
英国各种产业的死亡事故频率
产业 化学工业 全部工业 钢铁业 渔业 FAFR 3.5 4 8 35 产业 矿业 建设业 飞机乘务员 拳击运动员 FAFR 40 67 250 7000
每10工作小时死亡人数
英国各种原因的死亡率
死因 交通事故 坠落 个人危险性 (死亡人.年) -4 2*10 1*10
´ ò Ë É Ë É Ë É
º ÷ ¦ ¹ ¦ ¹ ¦ ¹
¸ Â ³ ä ¬ ° Æ ï
¬ Õ ± ¨
风险评价的内容
风险评价的时机
规划 设计 施工
制造
运行
新、改、扩建系统
以及新工艺的预先评价
建设项目(工程)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在役设备及运行系统
风险评价
K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 K 可能出现的事故、事件
(1)体系策化 1 学习与培训 • 法律和规章的要求 2 制定计划 • 职业安全卫生危险危害因素的辩识 3 初始评审 • 现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惯例、过程和程序的检查 • 对已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资料进行评估 4 体系设计 (2)体系文件编写 (3)体系的运行 (4)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5)体系的外部审核与认证
危险辨识评价步骤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危险辨识评价内容
危险因素识别
企业活动 危险辨识评价所需资料
灾害的控制
频率内容 严重度分析
危险辨识评价程序示例(节选)
危险源清单(范例) 危险评估更新
风险辨识评价步骤
训练评价人员 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应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内人员的活动;
灾害的控制
预防措施
领导与管理 安全设计 风险评估 培训 定期检查 安全检查 维护保养
保护措施
替換设备与物质 減少能量的释放 外观的改善 个人防护器具 防护罩与护墙 強化结构
应急及救援
紧急应急布置 救援与急救 火灾及爆炸控制 赔偿控制 救助 有效的清理 设备维护 废弃物控制
-4
死因 雷击 有害动物、 昆虫
个人危险性 -7 (死亡人.年) 5*10 2*10
-7
-4
-7
溺死
触电
3*10
5*10
-5
白血病
甲状腺癌
6*10
2*10
-5
-6
-5
1 10 -1 10 -3 10 -5 10
-7
不可接受风险
10 -9 10
-11
可接受风险
瑞 典 社 会 风 险 值
1
10
100 1000 10000
危险识别范围
滑倒、跌倒或坠落 工具、物料掉落 物料搬运及工具使用 头上空间不恰当 机械的组装、安裝、操作、维 护、改裝、修理及报废 运输危险(厂內、外) 火灾及爆炸 异常温度作业(高、低温) 化学品皮肤接触、伤害眼睛、 呼吸进入或食入 能量伤害,如电力、輻射、噪 音及震动 重复性工作造成上肢异常 照明 护栏或扶手不足 外包商作业 密闭空间进入 人为因素,如工作压力等
10 4
10 5
10 6
N(死亡数)/人
10
超 过 1 全部自然灾害 地震
-1 的 10 频 率 10 -2 ( 件 10 -3 年 ) 10 -4
陨石降落 原子能 发电站
10 -5 10 -6 10 10 2 10 3
自 然 灾 害 频 率 和 损 失
10 6
N /
10 4
10 5
N(死亡数)/人
危险源分类
(1)机械类
(2)电气类 (3)工艺类
(4)产品、材料类
(5)交通运输类 (6)作业条件类
(7)人员素质类
(8)管理类 (9)其他类别
危险辨识所需資料
化学物质资料 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 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毒性资料 允许暴露浓度 物化性质资料 反应性资料 腐蚀性资料 安定性资料 不相容物质 工艺设计技术资料 工艺流程图 化学反应 最大储存量 工艺参数安全操作范 围 机械设备资料 结构材质 管路及仪器图 区域分级 泄压及系統设计 设备及管路规格 安全系統,如安全联 锁、紧急开关 设计及施工规格
1%2% 17%
9%
1% 0% 0% 2%
5%
4% 7% 11%
4% 10% 1% 2% 2% 10% 4%
8%
Î Ì ï å µ Á ³ ¾ ú Ð º µ ð Ö Æ × ¥ µ ´ ç Í Ä Ñ ç Æ Ì ³ ð Ô º Ö ß ´ · ¦ ® Ë Ì ú °¶ Ã ¥ · Ë Í ® Å Å ² Ú ß Ë Í ¸
4.4 识别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4.4.1对公司范围内、产品或服务个中的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 a)机械类; b))电气类; c)工艺类; d)作业条件类; e)人员素质类; f)管理类, g)其它类别。 4.4.2危险源辩识的方法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用以下一种或其几种方法的组合。 a)询问与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获取外部信息; e)安全检查表法; f)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 g)事件树; h)故障树。
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由组织还是由外部 所提供的设施
识别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 对危险源进行危险评价; 确定重大危险源。
危险因素识别
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 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物理性及机械性危险
(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 (3)电危害; (4)噪声危害; (5)振动危害; (6)电磁辐射; (7)运动物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系统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安全机构 管理制度 安全技术 设备设施 作业环境
评价准则
加权平均
确定对象、方法 事件类型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不良的环境影响
危害辨识
危害因素
事故可能性 事故的严重度
管理方面的缺陷
风险评价
暴露时间 确定风险 制定计划
监 视 监 控
风险控制
落实措施
如何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的原理与方法
安全(风险)标准
定性评价: 专家赋值 可能性 严重性 矩阵
事故 严重度
风 险 大 小
Ⅴ(可忽 略的) M S L L L Ⅳ(轻度 的一个 M M S L L Ⅲ(中度 的) H M M S S Ⅱ(严重 的) H H H M M Ⅰ(灾难 的) H H H H M
10 10
2
忽视
10
3
10
4
10
5
10
6
利益与风险的关系
利益(单位任意)
10
超 过 1 全部人为灾害
-1 的 10 频 率 10 -2 ( 件 10 -3 年 ) 10 -4
飞机降落引起
氯气泄漏
10
人 为 灾 害 频 率 和 损 失
拉斯姆逊报告
N /
10
10 2
10 3
危险辨识评价程序示例(节选)
(前略) 4.2 工作步骤 按下列4个步骤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a)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b)识别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c)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d)确定重大风险。 4.3 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根据公司生产特点,从以下5个方面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a)原材料采购、贮存和输送; b)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c)生产工艺; d)产品贮存、运输和销售点; e)其它辅助活动。
化学性危险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
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
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 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