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建模之连接体模型
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问题归纳
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问题归纳
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是指物理学中用来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受到的变形和位移的模型。
连接体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为解决工程中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下面是一些关于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的问题归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平衡:力的总和为零。
力的合成:多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力的叉积:力可以产生转动效应。
力的平衡方程:对于一个物体,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总和为零。
力的矩:力可以产生弯曲效应。
力的压弯:力可以产生压弯效应。
专题 连接体模型(学生版)--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热点模型
专题连接体模型特训目标特训内容目标1高考真题(1T-5T)目标2三大力场和热学中连接体的平衡问题(6T-13T)目标3三大力场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处理连接体问题(14T-19T)目标4应用能量的观点处理连接体问题(20T-25T)【特训典例】一、高考真题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足够长U形导轨平置在光滑水平绝缘桌面上,宽为1m,电阻不计。
质量为1kg、长为1m、电阻为1Ω的导体棒MN放置在导轨上,与导轨形成矩形回路并始终接触良好,I和Ⅱ区域内分别存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和B2,其中B1=2T,方向向下。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固定轻滑轮将导轨CD段中点与质量为0.1kg的重物相连,绳与CD垂直且平行于桌面。
如图所示,某时刻MN、CD同时分别进入磁场区域I和Ⅱ并做匀速直线运动,MN、CD与磁场边界平行。
MN的速度v1=2m/s,CD的速度为v2且v2>v1,MN和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2的方向向上B.B2的方向向下C.v2=5m/sD.v2=3m/s2(2022·海南·高考真题)如图,带正电3×10-5C的物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细绳通过光滑的滑轮与B相连,A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E=4×105N/C,从O开始,A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随x的变化如图所示,取O点电势能为零,A、B质量均为1kg,B离滑轮的距离足够长,则()A.它们运动的最大速度为1m/sB.它们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为1mC.当速度为0.6m/s时,A的电势能可能是-2.4JD.当速度为0.6m/s时,绳子的拉力可能是9.2N3(2022·海南·高考真题)我国的石桥世界闻名,如图,某桥由六块形状完全相同的石块组成,其中石块1、6固定,2、5质量相同为m,3、4质量相同为m ,不计石块间的摩擦,则m:m 为()A.32B.3C.1D.24(2022·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粮库使用额定电压U =380V ,内阻R =0.25Ω的电动机运粮。
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问题归纳
绳牵连物”连接体模型问题归纳广西合浦廉州中学秦付平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者滑轮这介质为媒介连接在一起,物理学中称为连接体,连结体问题就是物体运动过程较复杂问题,连接体问题涉及多个物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就是力学中能考查的重要内容。
从连接体的运动特征来瞧,通过某种相互作用来实现连接的物体,如物体的叠合,连接体常会处于某种相同的运动状态,如处于平衡态或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
从能量的转换角度来说,有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等等,下面本文结合例题归纳有关“绳牵连物”连接体模型的几种类型。
一、判断物体运动情况例1如图1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与绳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情况就是( )A.绳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B.绳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C.绳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D.拉力先大于A的重力,后小于重力解析:把小车的速度为合速度进行分解,即根据运动效果向沿绳的方向与与绳垂直的方向进行正交分解,分别就是v2、v1。
如图1所示,题中物体A的运动方向与连结处绳子的方向相同,不必分解。
A的速度等于v2,,小车向右运动时,逐渐变小,可知逐渐变大,故A向上做加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重力,故选项A正确。
点评:此类问题通常就是通过定滑轮造成绳子两端的连接体运动方向不一致,导致主动运动物体与被动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的不一致性。
解答时必须运用两物体的速度在各自连接处绳子方向投影相同的规律。
二、求解连接体速度例2质量为M与m的两个小球由一细线连接(),将M置于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形容器上口边缘,从静止释放,如图2所示。
求当M滑至容器底部时两球的速度。
两球在运动过程中细线始终处于绷紧状态。
解析:设M滑至容器底部时速度为,m的速度为。
根据运动效果,将沿绳的方向与垂直于绳的方向分解,则有:,对M、m系统在M从容器上口边缘滑至碗底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联立两式解得:,方向水平向左;方向竖直向上。
点评:作为连接两个物体的介质绳,能实现力与能量的传递,这也就使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彼此都会发生影响,这就使物体的速度上存在一定的矢量关联,分解或者求解速度之间的约束关系就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新高考物理专题-机械能守恒的连接体模型
机械能守恒的连接体模型江苏省姜堰中学 唐玉兵【要点分析】模型一、速率相等的连接体模型如图所示,是A 、B 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当释放B而使A 、B 运动的过程中,A 、B 的速度均沿绳子方向,在相等时间内A 、B 运动的路程相等,则A 、B的速率相等。
【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B 物体的质量是A 物体质量的12,在不计摩擦阻力的情况下,A 物体自H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当物体A 的动能与其势能相等时,物体A 距地面的高度是( )A.15HB.25HC.45HD.13H 【参考答案】B【解析】 设当物体A 距离地面h 时,其动能与势能相等,对A 、B 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又根据题意可知, 解得: 故选项B 正确。
【要点分析】模型二、角速度相等的连接体模型如图所示,是A 、B 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当释放A 、B 后,绕垂直纸面的固定轴O 转动(图中未画出),在相同时间内,A 、B 转过的角度相等,则A 、B 转过的角速度相等。
【典型例题】211()()22A A A m g H h m m v -=+例2、如图,质量分别为m和2m的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长为2L的轻杆相连,在杆的中点O处有一固定水平转动轴,把杆置于水平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在B球顺时针转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 )A.A、B两球的角速度大小始终相等B.重力对B球做功的瞬时功率一直增大C.B球转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23 gLD.杆对B球做正功,B球机械能不守恒【参考答案】A C【解析】A、B两球用轻杆相连,角速度大小始终相等,选项A正确;杆在说位置时,重力对B球做功的瞬时功率为零,杆在竖直位置时,B球的重力和速度方向垂直,重力对B球做功的瞬时功率也为零,但在其他位置重力对B球做功的瞬时功率不为零,因此,重力对B球做功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选项B错误;设B 球转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为v,两球角速度大小相等,转动半径相等,所以两球的线速度大小也相等,对A、B两球和杆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解得:选项C正确;B球的重力势能减少了2mgL,动能增加了2mgL/3,机械能减少了,所以杆对B球做负功,选项D错误。
高中物理--连接体模型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只要两物体保持相(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
1
m1 m2
m2
F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 m1F2 和 m2F1 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
F= mA (mB g) mBF m1 m2
F1>F2m1>m2N1<N2(为什么)
N5 对 6= m F (m 为第 6 个以后的质量)第 12 对 13 的作用力 N12 对 13= (n -12)m F
M
nm
2019-8-5
N
m2 m1 m2
讨论:①F1≠0;F2=0
F=(m1+m2 )a N= N=m2a
F m1 m2
m2 F m1 m2
②F1≠0;F2≠0
N= m2F1 m1F2 m1 m2
F= m1 (m2g) m2 (m1g) m1 m2
F= m1 (m2g) m2 (m1gsin ) m1 m2
高中物理--连接体模型
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
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高考经典物理模型:连接体问题
连接体问题的求解思路【例题精选】【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着紧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A和B(如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m B。
当用水平恒力F推物体A时,问:⑴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多大?⑵A物体对B物体的作用力多大?分析:两个物体在推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对整体来说符合牛顿第二定律;对于两个孤立的物体分别用牛顿第二定律也是正确的。
因此,这一道连接体的问题可以有解。
解: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为T,把A、B两个物体隔离出来画在右侧。
因为物体组只在水平面上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平衡的,所以分析每个物体受力时可以只讨论水平方向的受力。
A物体受水平向右的推力F和水平向左的作用力T,B物体只受一个水平向右的作用力T。
对两个物体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对m A满足F-T= m A a ⑴对m B满足T = m B a ⑵⑴+⑵得 F =(m A+m B)a ⑶经解得: a = F/(m A+m B)⑷将⑷式代入⑵式可得T= Fm B/(m A+m B)小结:①解题时首先明确研究对象是其中的一个物体还是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组。
如果本题只求运动的加速度,因为这时A、B两物体间的作用力是物体组的内力和加速度无关,那么我们就可以物体组为研究对象直接列出⑶式动力学方程求解。
若要求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就要用隔离法列两个物体的动力学方程了。
②对每个物体列动力学方程,通过解联立方程来求解是解决连接体问题最规范的解法,也是最保险的方法,同学们必须掌握。
【例2】如图所示,5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当用水平向右推力F推木块1,使它们共同向右加速运动时,求第2与第3块木块之间弹力及第4与第5块木块之间的弹力。
分析: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一道题与例1几乎是一样的。
把第1、第2木块看作A 物体,把第3、4、5木块看作B 物体,就和例1完全一样了。
因5个木块一起向右运动时运动状态完全相同,可以用整体法求出系统的加速度(也是各个木块共同加速度)。
高考研究(四) 动力学四大模型之四——连接体
教 材 回 顾
高 考 研 究
课时跟踪检测
动力学四大模型之四——连接体
结
束
A.若传送带不动,则 vB=3 m / s B.若传送带以速度 v=4 m / s 逆时 针匀速转动, vB=3 m / s C.若传送带以速度 v=2 m / s 顺时 针匀速转动, vB=3 m / s D.若传送带以速度 v=2 m / s 顺时 针匀速转动, vB=2 m / s
教 材 回 顾
高 考 研 究
课时跟踪检测
动力学四大模型之四——连接体
结
束
解析: 选 ABC 若传送带不动,工件的
2 加 速 度a=μg=1 m/s2,由 vA -v2 B=2as,
得 vB= v2 A-2as=3 m/s,选项 A 正确; 若传送带以速度 v=4 m/s 逆时针匀速转 动,工件的受力情况不变,由牛顿第二 定律得知,工件的加速度仍为 a=μg, 工件的运动情况跟传送带不动时的一 样,则 vB=3 m/s,选项 B 正确;若传送 带以速度 v=2 m/s 顺时针匀速转动,工
L v A.v+ 2μg
L B.v
C.
2L μg
2L D. v
教 材 回 顾
高 考 研 究
课时跟踪检测
动力学四大模型之四——连接体
结
束
1 2 [解析] 若 木 块 一 直 匀 加 速 , 则 有 L= μ g t ,得 t 2 = 2L μg,C 正 确 ; 若 木 块 到 达 传 送 带 另 一 端 时 , 速 度
高 考 研 究
课时跟踪检测
动力学四大模型之四——连接体
结
束
解析: 选 A 将 物 块1 的 速 度v 沿 细 线 方向和垂直细线方向分解,则有 v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分类专题讲解5---连接体(解析版)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分类专题讲解模型5 连接体1.连接体定义与分类(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运动,这样的物体系统就是连接体。
(2)连接体问题的类型: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
2.解决连接体问题方法(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采用“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的方法。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 中的“F ”指的就是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合力,因此,在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必须注意区分内力和外力,特别是用整体法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切忌把系统内力列入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中。
当然,若用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对所隔离的物体,它所受到的力都属外力,就不存在内力问题了。
【最新高考真题解析最新高考真题解析】】1.1.((2020年江苏卷江苏卷))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
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 。
若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3节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 )A. FB. 1920FC. 19FD. 20F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 ,因为每节车厢质量相等,阻力相同,故第2节对第3节车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3838F f ma -=设倒数第3节车厢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 1,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22F f ma -= 联立解得119F F =。
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3.5 动力学中的三类模型:连接体模型—叠加体模型—传送带模型(含解析)
专题3.5 动力学中的三类模型:连接体模型—叠加体模型—传送带模型连接体模型1.连接体的分类根据两物体之间相互连接的媒介不同,常见的连接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绳(杆)连接: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轻杆的作用连接在一起;(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通过弹簧的作用连接在一起;(3)接触连接:两个物体通过接触面的弹力或摩擦力的作用连接在一起。
2.连接体的运动特点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
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率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特别提醒(1)“轻”——质量和重力均不计。
(2)在任何情况下,绳中张力的大小相等,绳、杆和弹簧两端受到的弹力大小也相等。
3.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方法(1)分析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2)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①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宜选用整体法;当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时,宜选用隔离法;②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才能求解。
【典例1】如图所示,有材料相同的P、Q两物块通过轻绳相连,并在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轻绳与拉力F的方向均平行于斜面。
当拉力F一定时,Q受到绳的拉力( )A.与斜面倾角θ有关B.与动摩擦因数有关C.与系统运动状态有关D.仅与两物块质量有关 【答案】D方法提炼绳、杆连接体―→ 受力分析求加速度:整体法求绳、杆作用力:隔离法―→加速度―→讨论计算相关问题【典例2】 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 1和m 2的物体A 和B 。
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 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设细绳对A 和B 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 1和F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F 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A. F 1=m +2m 2m 1g m +m 1+m 2 B. F 1=m +2m 1m 1g m +m 1+m 2 C. F 1=m +4m 2m 1g m +m 1+m 2 D. F 1=m +4m 1m2gm +m 1+m 2【答案】 C【解析】 设滑轮的质量为零,即看成轻滑轮,若物体B 的质量较大,由整体法可得加速度a =m 2-m 1gm 1+m 2,隔离物体A ,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1=2m 1m 2m 1+m 2g , 将m =0代入四个选项,可得选项C 是正确,故选C 。
高考物理连接体模型问题归纳
绳牵连物”连接体模型问题归纳广西合浦廉州中学秦付平两个物体通过轻绳或者滑轮这介质为媒介连接在一起,物理学中称为连接体,连结体问题是物体运动过程较复杂问题,连接体问题涉及多个物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力学中能考查的重要内容。
从连接体的运动特征来看,通过某种相互作用来实现连接的物体,如物体的叠合,连接体常会处于某种相同的运动状态,如处于平衡态或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
从能量的转换角度来说,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等等,下面本文结合例题归纳有关“绳牵连物”连接体模型的几种类型。
一、判断物体运动情况例1如图1所示,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匀速向右运动时,物体A的受力情况是()A.绳的拉力大于A的重力B.绳的拉力等于A的重力C.绳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D.拉力先大于A的重力,后小于重力解析:把小车的速度为合速度进行分解,即根据运动效果向沿绳的方向和与绳垂直的方向进行正交分解,分别是v2、v1。
如图1所示,题中物体A的运动方向与连结处绳子的方向相同,不必分解。
A的速度等于v2,,小车向右运动时,逐渐变小,可知逐渐变大,故A向上做加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绳子对A的拉力大于重力,故选项A正确。
点评:此类问题通常是通过定滑轮造成绳子两端的连接体运动方向不一致,导致主动运动物体和被动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的不一致性。
解答时必须运用两物体的速度在各自连接处绳子方向投影相同的规律。
二、求解连接体速度例2质量为M和m的两个小球由一细线连接(),将M置于半径为R的光滑半球形容器上口边缘,从静止释放,如图2所示。
求当M滑至容器底部时两球的速度。
两球在运动过程中细线始终处于绷紧状态。
解析:设M滑至容器底部时速度为,m的速度为。
根据运动效果,将沿绳的方向和垂直于绳的方向分解,则有:,对M、m系统在M从容器上口边缘滑至碗底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联立两式解得:,方向水平向左;方向竖直向上。
点评:作为连接两个物体的介质绳,能实现力和能量的传递,这也就使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彼此都会发生影响,这就使物体的速度上存在一定的矢量关联,分解或者求解速度之间的约束关系就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连接体问题——高考物理热点模型(解析版)
连接体问题模型概述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运动状态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为整体法与隔离法.2.常见类型①物物叠放连接体:两物体通过弹力、摩擦力作用,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②轻绳连接体: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③轻杆连接体: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和加速度.④弹簧连接体: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加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3.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关键.①整体法: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已知合外力则可求出加速度,已知加速度则可求出合外力.②隔离法: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则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③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4.力的“分配”地面光滑两物块在力F 作用下一起运动,系统的加速度与每个物块的加速度相同,若外力F 作用于m 1上,则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F 弹=m 2m 1+m 2F ,若作用于m 2上,则F 弹=m 1m 1+m 2F 。
此“分配”与有无摩擦无关(若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必须相同),与两物体间有无连接物、何种连接物(轻绳、轻杆、轻弹簧)无关,而且无论物体系统处于平面、斜面还是竖直方向,此“分配”都成立。
5.关联速度连接体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
下面三图中A 、B 两物体速度和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关联速度连接体做加速运动时,由于加速度的方向不同,一般分别选取研究对象,对两物体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用隔离法求解加速度及相互作用力。
高考物理模型方法分类解析 模型05 连接体
模型05 连接体(原卷版)1.连接体定义与分类(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运动,这样的物体系统就是连接体。
(2)连接体问题的类型: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
2.解决连接体问题方法(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采用“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的方法。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中的“F”指的就是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合力,因此,在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必须注意区分内力和外力,特别是用整体法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切忌把系统内力列入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中。
当然,若用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对所隔离的物体,它所受到的力都属外力,就不存在内力问题了。
【典例1】(多选)质量分别为2 kg和3 kg的物块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弹簧相连,如图所示。
今对物块A、B分别施以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F2,且F1=20 N,F2=10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大小为16 NB.若把弹簧换成轻质绳,则绳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零C.如果只有F1作用,则弹簧的弹力大小变为12 ND.若F1=10 N,F2=20 N,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不变【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小车内粗糙底面上有一物块被一拉伸的弹簧拉着,小车向右做加速运动。
若小车向右的加速度增大,物块始终相对小车静止,则物块所受摩擦力F1和车右壁所受弹簧的拉力F2的大小变化可能是()。
A.F1不变,F2一直变大B.F1先变小后变大,F2不变C.F1先变大后变小,F2不变D.F1变大,F2先变小后不变【典例2】如图所示,将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高中物理 专题复习《模型构建——连接体问题》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3.整体法、隔离法的选用 (1)整体法、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当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或运动情况一致)时,可以采用整 体法;当连接体内各物体加速度不相同(或运动情况不一致)时,采用隔离法。 一般来说,求整体的外力时优先采用整体法,整体法分析时不要考虑各物体 间的内力;求连接体内各物体间的内力时只能采用隔离法。 (2)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 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 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解析
2. (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水平外力 F 拉动小车和木块一
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的质量为 M,木块的质量为 m,加速度大
小为 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
摩擦力大小为( )
A.μmg
mF B.M+m
C.μ(M+m)g D.ma
A.b 对 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b 对 c 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C.地面对 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 D.地面对 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答案 BD
01课堂探究评价
02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
解析 若有 mag>mbgsinθ,则 b 对 c 的摩擦力平行于斜面向上,且随沙 子缓慢流出,b 对 c 的摩擦力减小;若有 mag<mbgsinθ,则 b 对 c 的摩擦力平 行于斜面向下,且随沙子缓慢流出,b 对 c 的摩擦力增大,A 错误,B 正确; 以 b、c 为整体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条件可得,地面对 c 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 平向左,且 Ff=magcosθ,随 ma 的减小而减小,C 错误,D 正确。
专题04 连接体模型--2024版高三物理培优——模型与方法
2024版高三物理培优——模型与方法专题04连接体模型目录【模型一】平衡中的连接体模型 (1)1.轻杆连接体问题 (1)2.轻环穿杆问题 (2)【模型二】绳杆弹簧加速度问题模型 (8)1.悬绳加速度问题 (8)2.类悬绳加速度问题 (9)【模型三】轻绳相连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 (24)【模型四】板块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模型 (31)【模型五】轻绳绕滑轮加速度相等----“阿特伍德机”模型 (43)【模型六】弹簧木块分离问题模型 (54)【模型七】“关联速度与机械能守恒”连接体模型 (64)1.绳、杆末端速度分解四步 (64)2.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三种方法 (64)3.轻绳相连的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模型 (65)方法二、力乘力臂法对m1、m2受力分析,三力平衡可构成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以整体为研究对象,以圆心为转动轴,两圆弧的支持力的力臂均为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重力和两圆弧的支持力,根据三力平衡必::根据等腰三角形有:θ1=θ2联立解得m1g sinα=m2g sinβ2=sinβ:sinα轻环穿杆问题F NA.9∶16B.C.3∶4D.根据杠杆原理,由平衡条件得A.需要知道刚性细杆的长度与球面半径的关系C.不需要其他条件,有12:F F=【答案】C分别对小球a 和b 受力分析有11sin sin F G β=根据几何关系有A .2cmB .【答案】C【详解】由于小环是轻质的,故弹簧必将与杆垂直,否则受力不平衡。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各力沿着杆分解,根据平衡条件有解得又弹簧的弹力等于轻绳的拉力,故由胡克定律可得A.定滑轮对钢索的支持力为B.AB段钢索所受到的拉力为C.右臂OB对钢索的支持力为故选A。
【模型演练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顶端D分别为m1、m2的两小球A、B,两小球用轻绳绕过定滑轮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且与右侧绳的夹角为θ。
则A、B两小球的质量之比为(A.tanθB.tan【答案】B【解析】对两小球分别受力分析,作出力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建模之连接体模型
连接体通常指几个物体叠加在一起,或者通过绳子、弹簧连接在一起运动。
连接体是高考物理里常见的模型,解决这类问题常用隔离与整体法配合使用,综合性强,对能力要求较高,也是很多学生头痛问题。
下面,就这类模型展开分析。
连接体特点
解决这类问题,抓住题目诸如"最大"、"恰好"、"相对静止"等关键词,意味具有共同运动状态,即具有相同加速度、速度等。
同时,连接体涉及物体间能量转化,往往结合"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解题。
隔离法与整体法
所谓隔离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连接体中某个物体进行受力研究,受力时需要考虑有哪些物体与之接触,接触时对其施加哪些力?受力顺序:一重(力)二弹(力)三摩(擦力)四其他。
画受力千万不能凭空想象力的存在,必须存在施力物体才行。
诸如所谓的上滑力、下滑力、惯性力等等,这些都不是存在的。
另外,也不能把速度当作力使用。
这些看似基础的东西,很多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往往易出错。
整体法
所谓整体法,就是当连接体具有共同运动状态时,通常把具有共同运动状态的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
怎么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共同运动状态?其实很简单,通常关键词为"一起运动"、"相对静止"等关键词时,即意味运动状态相同。
对其受力分析时,我们只考虑与这个整体接触的有哪些物体,对其施加了哪些力(外力)。
特别注意,整体法受力时,只考虑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物体间作用力(内力)。
连接体共点力平衡问题
通过隔离法、整体法受力,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F合=0求解即可。
关键在于研究对象选择,并能正确受力分析,利用合成法或正交分析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题。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轻质细杆连接静止于内壁光滑的半球形碗内,杆及碗口平面均水平,碗的半径及两小球之间的距离均为R,不计小球半径,则碗对每个小球的支持力为()
解析:B
由于两球状态相同(静止),因此可以利用整体法进行受力研究。
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行四边形可知:
连接体牛顿第二定律问题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受力分析并求合力。
常用合成法(2个力)、正交分析法(3个以上力)列式,其中利用正交分析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时,注意正确建立坐标轴:
1、以加速度方向为x轴,此时有:F x=ma;
2、另一坐标建y轴垂直x轴,此时有:F y=0;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小木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度滑下的过程中,斜面体静止不动。
则下列关于此斜面体对水平桌面压力F N的大小和桌面对斜面体摩擦力F f的说法正确的( )
解析:BD
由于m加速下滑,M静止不动,两物体运动状态不相同,故不建议采用整体法处理。
先对m隔离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合成法可知:
N=mgcos300
mgsin300=ma
再对M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压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如下图所示:
利用正交分析法得:
故BD正确。
连接体运动合成与分解问题
此类问题往往涉及轻绳模型、轻杆模型的"关联"问题,由于两物体运动方向不一致,导致两物体速度不等,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沿绳子或杆方向的分速度相等。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m,绳子将小车与A连接在一起。
在不计滑轮摩擦和绳质量的条件下,当小车以v0匀速向右运动时,关于物体A受到的拉力F及其速度v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mg
B.F<mg
C.v A> v0
D.v A< v0
解析:AD
由于A与车运动方向不相同,虽然是连接体但两者速度并不相等。
对A而言,v A 向上(A的合运动),A的运动方向与绳子运动方向一致,则有v A=v绳,对车而言,v0(车的合运动)与v绳运动方向不相同,则v0≠v绳。
对车进行运动的分解,如下图所示:
则有:
v2=v0cosθ
即:
v A= v2=v0cosθ
显然v A< v0,讨论θ变化,车继续向右运动时,θ↓,则cosθ↑,则v A↑,因此,F>mg。
连接体圆周运动问题
此类问题往往涉及圆周运动向心力问题,解决技巧在于正确受力分析并能准确找出向心力来源,结合向心力F向=mv2/R=mω2R求解。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和B,它们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当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要发生滑动时,烧断细线,则( )
A.两物体均沿切线方向滑动
B.物体B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所受摩擦力减小
C.两物体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不会发生滑动
D.物体B仍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A发生滑动,离圆盘圆心越来越远
解析:D
烧断绳子前,A、B均做圆周运动,且ωA=ωB=ω。
开始时,对A有:
F+f m=mω2r A
对B有:
f m-F=mω2r B
当绳子烧断后,F=0,对A出现:
f m< mω2r A
故A将做离心运动;
对B将出现f减小,直到它与所需向心力相等为止,故B仍然做圆周运动。
因此D 项正确。
连接体能量守恒问题
连接体运动时往往涉及物体间能量转移及不同能量转化,由于多个多个物体参与运动,如果用动能定理处理显得繁琐,也不推荐机械能守恒定律,因为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成立条件,优先选择能量守恒定律或转化定律。
特别注意,使用能量守恒定律或转化定律时,特别注意研究对象是一个物体还是系统,这直接影响到数学表达式正确书写。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一固定的楔形木块,其斜面的倾角θ=30°,另一边与地面垂直,顶上有一定滑轮,一柔软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物块A和B连接,A的质量为4m,B的质量为m,开始时将B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开手,让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
物体A与斜面间无摩擦,设当A沿斜面下滑s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求物块B上升的最大高度H
解析:刚开始时A与B同时运动,A、B间能量发生转移,因此如果列能量转化定律话,研究对象应该是A、B系统。
而当绳子断时,A、B间不发生相互作用了,此时B独自上升,此时研究对象仅仅是B而已。
对系统A、B而言,系统重力势能减少,系统动能增加。
设绳子断瞬间速度为v,则有:
当绳子断后,对B而言,B的重力势能增加,而动能减小,设B继续上升高度为h,则有:
因此,物体B总共上升的高度为:
由以上(1)(2)(3)式得:H=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