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一、代数1. 代数式的拆分与合并2.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整数解、分数解)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两式联立、三式联立等)5.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问题7.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8. 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9. 去括号与去分母10.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除法11.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计算12. 分式的加减乘除13. 分式的化简与扩展14. 一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5. 一次函数的函数图像16. 一次函数的应用17.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18. 二次根式的应用19.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0. 二次函数的函数图像21. 二次函数的顶点与轴22.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23. 不等式组的解法24. 不等式组的应用25. 逻辑与命题公式二、几何1. 图形的初步认识2. 各种图形的性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3.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6. 直线与角的关系7.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中线8. 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9. 三角形的高与中线10. 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垂心、重心11. 各种四边形的性质12. 圆的性质与计算13. 圆的应用问题1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5. 平面直角坐标系16. 正多边形的性质17. 圆锥曲线的认识18. 圆锥曲线的性质与图形19. 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问题三、概率统计1. 随机事件的概念和性质2. 随机事件的计算3. 随机事件的应用问题4.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5. 简单的概率计算6. 概率的应用问题7. 样本调查与统计图表8. 样本调查与统计表格9. 样本调查与统计图形10. 样本调查的简单分析四、数据与图表1. 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2. 中位数的计算与应用3. 众数的计算与应用4. 带有频数的计算5. 折线图的绘制与分析6. 饼图的绘制与分析7. 条形图的绘制与分析8. 数据的简单分析与应用以上是初三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大全,希望能帮助到你。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内容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内容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内容反比例函数1.形如y=k/x(k≠0)或y=kx^-1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k叫做反比例系数。
它的图像是双曲线。
^-1表示负一次。
2.在函数y=k/x(k≠0),当k>0时,表达式中的想x、y符号相同,点(x,y)在第一、三象限,所以函数y=k/x(k≠0)的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表达式中的想x、y符号相反,点(x,y)在第二、四象限,所以函数y=k/x(k≠0)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
3.在y=k/x(k≠0)中,当k>0时,在第一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若y的值随着x的值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k<0。
4.设P(a,b)是反比例函数y=k/x(k≠0)上任意一点,则ab的值等于k。
经过反比例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分别向x轴、y 轴作垂线段,则所成的矩形面积为k;过P点向x轴或y轴作垂线段,连接OP,则所成的三角形面积为k/2。
二次函数1.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它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对称轴是直线x=-b/2a。
3.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当a>0时,二次函数图像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图像与y轴的交点的坐标是(0,c)。
4.一元一次方程ax^2+bx+c=0(a≠0)的解,可以看成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
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
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5.当a>0,且x=-b/2a时,函数y=ax^2+bx+c(a≠0)取得最小值,这个值等于4ac-b^2/4a;当a<0,且x=-b/2a时,函数y=ax^2+bx+c(a≠0)取得值,这个值等于4ac-b^2/4a。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实数】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
(表为:x≥0)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1偶数:2n(n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附:典型例题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b-a.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上)
1. 实数与实数运算:实数的分类、实数运算的基本性质、实数的逆元、实数的绝对值、实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实数的平方与平方根、两个实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2. 代数式与等式:代数式与字母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根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函数初步: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图象、函数的性质、函数的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
4. 平面图形初步: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线、角、多边形、圆的性质、相似与全等
5. 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下)
1. 空间图形初步: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内的点、直线、平面、角、多面体、圆锥、圆柱、球的性质、相似与全等
2. 三角形初步:勾股定理与勾股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垂线和中垂线
3. 三角函数初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性质及图象、辅助角公式、三角函数的应用
4. 统计初步:统计调查、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图、样本均值及总体均值、误差、抽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5. 概率初步:随机事件、概率的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样本空间、排列组合、锁链法、概率的应用
以上是初三数学全部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多做练习,提高数学成绩。
九年级数学中考必考知识点上册
九年级数学中考必考知识点上册
九年级数学上册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有:
1. 数的基本性质: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 百分数的应用:百分数的意义和转换。
5. 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比较。
6. 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对正数进行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运算。
7.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频数、频率、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
8. 初中代数的基本概念:代数表达式、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基本概念。
9.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
10. 比例与类比: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11.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以上是九年级数学上册中考必考的一些知识点,具体考点可能因地区和教材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细致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解题能力。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代数基础1.1 代数式与多项式•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多项式的定义、次数、最高次项、最高次系数和降次1.2 整式运算•基本运算法则(加、减、乘、除)•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3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解法及应用二、平面几何2.1 点、直线、角、三角形•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角的概念、性质和分类•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三角形角度定理、三角形边长关系定理)2.2 四边形和多边形•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对称性、全等性、相似性)2.3 圆的基本性质•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弦、弧、圆周角•圆的切线和切点的概念和性质三、立体几何3.1 空间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空间图形的分类(点、线、面、体)•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包括线段长度、角度大小、面积和体积)3.2 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右手法则)•空间坐标系中点、距离、中点公式、斜率公式3.3 空间几何体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棱锥、棱台、球)四、数与函数4.1 实数的概念和性质•实数的分类、基本性质(包括代数性质、有序性、完备性)4.2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一次函数的定义、函数图像、图像特征、斜率、截距、变化规律和应用4.3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定义、函数图像、图像特征、参数的关系及其应用•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方法五、统计与概率5.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方法及其优缺点•数据的整理方法(频率分布表、直方图、折线图、饼图)5.2 概率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随机性和概率、概率的基本性质•事件及其概率的计算方法、频率和概率5.3 统计量•数值型数据的统计量(包括极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和应用(区间估计、假设检验)以上是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全总结在九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涉及了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数与代数1. 整数运算:整数加减乘除的规则及性质,同时学习了负数的概念和运算。
2. 分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分数的化简、约分等方法。
3. 实数运算:实数的运算律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习了绝对值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了解了实数轴的相关知识。
4. 幂与指数:幂的定义和性质,指数与幂的关系及规律,学习了幂的乘除法则以及零次幂和一次幂的特殊性质。
5. 根式与整式:根式的定义和性质,整式的运算法则,熟悉了多项式的加减法规则。
二、几何与图形1. 角与直线:学习了角的类型和度量,认识了同位角、对顶角、余角等概念,同时也掌握了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
2. 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熟悉了角平分线、中位线、高线等重要线段与特殊点。
3. 平面镶嵌:学习了平面上的镶嵌图形,通过分析规律解决镶嵌问题,提高了观察和推理能力。
4. 圆与圆内接四边形:圆的相关概念与性质,学习了圆的弧长、扇形面积等计算方法,深入理解了圆与四边形的关系。
5. 空间几何体: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名称与性质,掌握了棱、面和顶点的概念,了解了棱柱、棱锥、球等重要几何体。
三、函数与方程1. 平移、伸缩与反转:学习了函数图像的平移、伸缩与反转规律,掌握了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的特性。
2.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图像与性质,了解了它们的特点与应用。
3.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熟悉了方程解的概念和解集的表示方法。
4. 一元二次方程:学习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熟悉了二次方程的根与判别式等概念,同时也了解了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关系。
四、统计与概率1. 数据分析与统计:学习了数据的整理、统计和表示方法,掌握了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重要概念。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一. 代数运算1.1 有理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化简分数、约分、分数转小数与百分数。
1.2 代数式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同类项合并、分配律、消元、整除关系、基本恒等式。
1.3 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及其应用,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及其应用,二元一次方程式的解及其应用。
1.4 比例比例的概念、性质,比例的计算及应用,重复比例,反比例定理及其应用。
二. 几何与图形2.1 三角形角的概念、角度和弧度的转换,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2.2 直线与角平行直线和平行线特征及其性质,垂直直线和直角的特征及其性质,角的大小以及相邻角、对顶角等相关概念。
2.3 圆和圆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弧、弦、切线、割线等相关概念及其性质,圆内接四边形和正多边形。
2.4 空间几何与立体图形线面体的概念,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性质和计算。
三. 概率与统计3.1 随机事件和概率事件的概念和性质,基本事件概率、加法规则,条件概率和乘法规则,概率分布和直方图的绘制。
3.2 常见概率问题求样本空间、容斥原理,贝叶斯定理,计算机模拟实验,概率统计中的应用问题。
四. 函数4.1 一些常见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4.2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函数的复合运算,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基本应用:切线问题和极值点问题。
以上是初三数学知识点考点的归纳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知识点只是初三数学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一个大致的方向,可能还存在某些细节问题需要重点学习。
同时,不管学习的什么知识点,都需要掌握好其基本概念和方法,这样才能在应用中灵活运用,解决问题,取得相应的成绩。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初三上册知识点归纳一、一元二次方程1.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 一般形式:ax^2+bx + c = 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 对于方程x^2=k(k≥0),解得x=±√(k)。
- 例如方程(x - 3)^2=16,则x - 3=±4,解得x = 7或x=-1。
- 配方法- 步骤:- 把方程化为ax^2+bx + c = 0(a≠0)的形式。
- 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即ax^2+bx=-c。
- 二次项系数化为1,即x^2+(b)/(a)x =-(c)/(a)。
- 配方,在方程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x^2+(b)/(a)x+((b)/(2a))^2=-(c)/(a)+((b)/(2a))^2。
- 化为(x + m)^2=n的形式,然后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 例如用配方法解方程x^2+6x - 7 = 0。
- 移项得x^2+6x = 7。
- 配方:x^2+6x+9 = 7 + 9,即(x + 3)^2=16。
- 解得x = 1或x=-7。
- 公式法-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frac{-b±√(b^2)-4ac}{2a}(b^2-4ac≥0)。
- 例如解方程2x^2-5x+3 = 0,其中a = 2,b=-5,c = 3,Δ=b^2-4ac=(-5)^2-4×2×3 = 25 - 24 = 1。
- 则x=(5±√(1))/(4)=(5±1)/(4),解得x = 1或x=(3)/(2)。
- 因式分解法- 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时,可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实数1.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定义- 有理数: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如分数、整数。
- 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的数,如√2、π。
2. 实数的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乘方、开方- 绝对值的计算3. 实数的性质- 相反数、倒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性质4. 科学记数法- 表示非常大或非常小的数5. 实数的比较- 大小比较的方法- 不等式的表示和性质二、代数表达式1. 单项式- 单项式的定义- 系数、次数2. 多项式- 多项式的定义- 项、次数、系数- 多项式的加减法3. 代数式的简化- 合并同类项- 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4.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法- 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等) - 十字相乘法三、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 解方程的步骤2.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 消元法(加减消元、代数消元)3. 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 绝对值不等式- 绝对值的性质- 解绝对值不等式四、平面图形1. 平行线与线段- 平行线的性质- 线段的中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2. 角- 角的分类- 角的度量- 角的和差3.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4. 四边形- 四边形的分类-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5. 圆-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面积和周长- 切线的性质五、立体图形1.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 点、线、面、体- 立体图形的分类2. 棱柱和棱锥- 棱柱和棱锥的性质- 棱柱和棱锥的体积计算3. 圆柱和圆锥- 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4. 球- 球的性质-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六、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频数和频率-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性归纳,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差异。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一、代数1. 整数与有理数- 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有理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绝对值与相反数- 乘方与开方2.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 合并同类项- 因式分解-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3.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与方程的解-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4.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与消元法- 方程组的解的类型-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5. 函数-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对称性等)- 常见函数(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二、几何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与定理2. 空间几何- 空间图形的基本概念-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 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结构与性质3. 几何变换- 平移、旋转、对称(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 - 几何图形的相似与全等4.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直线与曲线的方程- 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三、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描述性统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概率的基本概念2. 概率- 事件的概率计算-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 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四、数列1.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3. 数列的应用- 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数列的极限概念五、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定义- 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 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3. 三角函数的应用- 解三角形问题-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六、解题技巧与策略1. 题目分析与解题步骤- 理解题意与条件- 确定解题方法与步骤- 检查与验证答案2. 常见解题误区与避免方法- 识别并避免常见的计算错误- 逻辑推理中的常见陷阱3. 考试策略- 时间管理与题目选择- 应试心态与应对策略以上是初三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圆的定义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
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对称性(1)圆是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个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9、中,A(某1,y1)、B(某2,y2)。
10、圆的切线判定。
(1)d=r时,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不明确:画垂直,证半径。
(2)经过半径的外端且与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内容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内容一、数与式1.整除与质数整除:若a和b是整数(b≠0),则存在唯一的整数q,使得$a=q\\cdot b$,则称a能够被b整除,记作b|a。
例如15|75。
质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称为质数。
例如2、3、5、7、11等。
2.数的性质与运算数的符号:正数、负数、零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是这个数到原点距离的非负值。
数轴:用于表示数并对数进行排序的一个直线。
加减乘除: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3.代数式与多项式代数式:由数及表示数的运算符号构成的式子,用字母表示数或量。
多项式:由有限个代数式用加减法连接起来得到的式子二、方程与不等式1.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一次方程:形如ax+b=0的方程,其中a eq0,b为常数,x为未知数。
一次不等式:形如ax+b>0或ax+b<0的不等式,其中a eq0,b为常数,x为未知数。
2.二次方程与不等式二次方程:形如ax2+bx+c=0的方程,其中a eq0,b,c为常数,x为未知数。
二次不等式:形如ax2+bx+c>0或ax2+bx+c<0的不等式,其中a eq0,b,c为常数,x为未知数。
3.绝对值方程与不等式绝对值方程:形如|ax+b|=c的方程,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绝对值不等式:形如|ax+b|>c或|ax+b|<c的不等式,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三、平面几何1.平面图形及其性质点、线、面、角、圆、多边形、三角形等2.图形的计算面积:扇形、三角形、四边形、圆、梯形、同心圆等周长: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3.相似与全等相似:两个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两图形相似。
全等:两个图形的对应的三边和三角分别相等,两个图形全等。
四、统计与概率1.统计学基本概念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基本概率:试验结果中期望发生的结果所占的比率。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指含有二次根号“√”且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的式子。
最简二次根式是指被开方数的因数和因式都是整数和整式,且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
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将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的式子先写成分式形式,再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将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的式子先分解因数或因式,再将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
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其中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解。
配方法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b)2的形式,再求解。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根公式为x=(-b±√(b2-4ac))/(2a)。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当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
即点P(x,y)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P’(-x,y)。
第四单元圆:一、圆的相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中的CD),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初三上册最新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上册最新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不等式的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3、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5、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方法。
不等式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说明:①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是随着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②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6、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笔记一、代数与函数1.1 代数式的定义与解释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号等组成的符号组合。
它可以表示数或表示一类数,例如 2x 表示一个数和它的 2 倍。
1.2 代数式的分类代数式根据代数式中包含的未知量的个数分类,分为一元代数式和多项代数式。
一元代数式只包含一个未知量,如 3x;多项代数式包含多个未知量,如 3x + 2y。
1.3 代数式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分为四则运算和代数式的合并。
四则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合并代数式是将同类项结合,如 3x + 2x 可合并为 5x。
1.4 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将代数式中包含未知量的等式称作代数方程,如 2x + 3 = 9。
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量取值,使得等式成立。
1.5 函数的概念与图像函数是一个集合,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函数可以用表格、图像和公式等方式表示。
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显示出来的曲线。
1.6 函数的性质与运算函数有奇偶性、单调性、增减性等性质。
函数的运算包括函数的加、减、乘和除,可以通过函数的公式进行运算。
二、图形与几何2.1 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构成的图形,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性质,可以判断四边形的种类。
例如,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构成的图形,根据三角形的边和角的性质,可以判断三角形的种类。
例如,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3 圆的性质与计算圆是平面上的一类特殊图形,有半径、直径、圆心等属性。
圆的周长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圆的面积是圆与圆心之间的面积。
2.4 空间几何体的认识空间几何体是三维几何体,例如立方体、棱柱、棱锥等。
它们有不同的性质,可以通过计算体积和表面积来认识它们。
2.5 三视图与正交投影三视图是通过将一个立体图形分别投影到三个不同的平面上得到的展开图。
正交投影是一种可以保持原来图形形状和大小的投影方式。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精选15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1第21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1)若这个条件不成立,则不是二次根式;(2)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0。
2、重要公式:3、积的算术平方根: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最简二次根式:(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9、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0、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代数运算,以前学过的,在有理数范围内的一切公式和运算律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都适用;(2)二次根式的运算一般要先把二次根式进行适当化简,例如:化为同类二次根式才能合并;除法运算有时转化为分母有理化或约分更为简便;使用乘法公式等。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上数学知识点知识点总结、考点梳理2.二次函数y=ax²的性质(1)抛物线y=ax²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轴.(2)函数y=ax²的图像与a的符号关系.①当a0时Û抛物线开口向上Û顶点为其最低点;②当a0时Û抛物线开口向下Û顶点为其最高点.(3)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轴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形式为y=ax²(a≠0).3.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像是对称轴平行于(包括重合)y轴的抛物线.4.二次函数y=ax²+bx+c用配方法可化成:y=a(x - h)²+k的形式,其中5.二次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①y=ax²;②y=ax²+k;③y=a (x - h)²;④y=a(x - h)²+k;⑤y=ax²+bx+c.6.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①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a|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②平行于y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x=h.特别地,y轴记作直线x=0.7.顶点决定抛物线的位置.几个不同的二次函数,如果二次项系数a相同,那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完全相同,只是顶点的位置不同.8.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1)公式法:∴顶点是:对称轴是直线:(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a(x-h)²+k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k),对称轴是直线x=h.(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用配方法求得的顶点,再用公式法或对称性进行验证,才能做到万无一失.9.抛物线y=ax²+bx+c中,a、b、c的作用(1)a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y=ax²中的a完全一样.(2)b和a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y=ax²+bx+c的对称轴是直线,故:①b=0时,对称轴为y轴;②(即a、b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左侧;③(即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右侧.(3)的大小决定抛物线y=ax²+bx+c与y轴交点的位置.当x=0时,y=c,∴抛物线y=ax²+bx+c与y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①c=0,抛物线经过原点;②c0,与y轴交于正半轴;③c0,与y轴交于负半轴.以上三点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则10.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11.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一般式:y=ax²+bx+c.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y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2)顶点式:y=a(x - h)²+k .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3)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x1、x2,通常选用交点式:y=a(x-x1)(x-x2).12.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1)y轴与抛物线y=ax²+bx+c得交点为(0,c).(2)与y轴平行的直线X=h与抛物线y=ax²+bx+c有且只有一个交点(h,ah²+bh+c)(3)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①有两个交点Û△0Û抛物线与x轴相交;②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轴上)Û△=0Û抛物线与x轴相切;③没有交点Û△0Û抛物线与轴相离.(4)平行于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3)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坐标为k,则横坐标是ax²+bx+c=k的两个实数根.(5)一次函数y=kx+n(k≠0)的图像L与二次函数y=ax²+bx+c(a≠0)的图像G 的交点,由方程组的解的数目来确定:①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与G有两个交点;②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与G只有一个交点;③方程组无解时L与G没有交点.(6)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y=ax²+bx+c与x轴两交点为A(x1,0),B(x2,0),由于x1、x2是方程ax²+bx+c=0的两个根,故旋转圆知识点梳理:概率初步。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表示二次根号;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2==a a 2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2、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b 或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3、配方法: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配方写成平方形式、③用直接开方法降次、④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⑤判断2个根是不是实数根;4、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当ac b 42-<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5、因式分解法: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化成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叫因式分解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由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 ac b b x 可算出a b x x -=+21,a c x x =21; 第二十三章 旋转一、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2、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⑶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二、中心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2、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6、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7、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第二十四章圆一、圆的相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途中的CD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4弧、优弧、劣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四、圆的对称性1、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2、圆的中心对称性: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2、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3、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是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d<r⇔点P在⊙O内;d=r⇔点P在⊙O上;d>r 点P在⊙O外;八、过三点的圆1、过三点的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3、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4、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九、反证法先假设命题中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经过推理,引出矛盾,判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具体如下:1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2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直线l与⊙O相交⇔d<r;直线l与⊙O相切⇔d=r;直线l与⊙O相离⇔d>r;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十二、切线长定理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两圆外离⇔d>R+r两圆外切⇔d=R+r两圆相交⇔R-r<d<R+rR≥r两圆内切⇔d=R-rR>r两圆内含⇔d<R-rR>r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十五、正多边形和圆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4、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十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1、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 边形共有n 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 边形的中心;2、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正多边形的中心;3、正多边形的画法:先用量角器或尺规等分圆,再做正多边形; 十八、弧长和扇形面积1、弧长公式: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的计算公式为180rn l π= 2、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13602==π扇其中n 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 是扇形的半径,l 是扇形的弧长;3、圆锥的侧面积:rl r l S ππ=•=221其中l 是圆锥的母线长,r 是圆锥的地面半径;4、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圆的切线与经过切点的弦所夹的角,叫做弦切角;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弦与切线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即:∠BAC=∠ADC5、切割线定理PA 为⊙O 切线,PBC 为⊙O 割线,则PC PB PA •=2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一、概率1.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一般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确定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事件分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又分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二、概率1.概率:1一般地,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m ∕n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p;频率接近概率2概率是频率多个的波动稳定值,是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的表现;概率反映可能性大小的一般规律;3概率取值范围:0≤p≤1.4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PA=1;不可能发生事件的概率PA=0.5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概率越接近与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概率越接近于0.二、求概率方法一般地,如果在一次实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A=m∕n ;1.列举法:一次实验中,涉及1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有限多个,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把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求PA=m∕n的方法;2.列表法:当一次实验要涉及2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采用列表法;频率等于概率1当试验中存在两个元素且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较多时,我们常用列表的方式,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求出概率.2列表的目的在于不重不漏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n,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或B的结果数目m,求出概率.3.树状法:当一次实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法.频率等于概率树形图列举法一般是选择一个元素再和其他元素分别组合,依次列出,象树的枝丫形式,最末端的枝丫个数就是总的可能的结果n.4.游戏公平性1判断游戏公平性需要先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然后比较概率的大小,概率相等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频率接近概率1大量重复实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某个固定位置左右摆动,并且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根据这个频率稳定性定理,可以用频率的集中趋势来估计概率,这个固定的近似值p就是这个事件的概率.2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到的是近似值,随实验次数的增多,值越来越精确.3当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个数很多,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一般通过统计频率来估计概率.2.模拟实验1在一些有关抽取实物实验中通常用摸取卡片代替了实际的物品或人抽取,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2模拟实验是用卡片、小球编号等形式代替实物进行实验,或用计算机编号等进行实验,目的在于省时、省力,但能达到同样的效果.3模拟实验只能用更简便方法完成,验证实验目的,但不能改变实验目的,这部分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只要设计出一个模拟实验即可.。
初三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1、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法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2)因式分解法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3)配方法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4)韦达定理法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消常数项法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数学学习方法技巧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
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
我去佛山一中开家长会时,一中校长的一番话使我感触良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的内容概括,总结了这几个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初三同学们和中考考生的必备资料!
全套教科书包含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
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
本册书内
容分析如下: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
次根式的加减。
“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
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
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
有关内容。
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
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
然适用。
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
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
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然后让学生通过数
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
这样
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
到这个方程的解。
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
然后举例说明
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
最后安排运用配
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
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没有实数
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
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
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
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
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
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
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23章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
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
“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
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
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一节让学生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第24章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
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4.1圆”一节首先介绍圆及其有关概念。
然后让学生探究与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
接下来,让学生探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最后让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一节首先介绍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并通过证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引出了反证法。
然后介绍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
最后介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一节揭示了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介绍了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一节首先介绍弧长公式。
然后介绍扇形及其面积公式。
最后介绍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第25章概率初步
将一枚硬币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可能性大呢?学了“概率”一章,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了。
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25.1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然后安排运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柑橘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2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一节让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体会概率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