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物质的转化》说课讲解
九年级科学上册 2_5 物质的转化教案1 (新版)浙教版ok
第二章第5节物质的转化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2、能举例说出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教学重点1、推导出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注意每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准确和规范性。
教学准备实验1(1):药匙、硫磺、燃烧匙、酒精灯、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在实验室制取)实验1(2):一个大烧杯、两个小烧杯、吸管、紫色石蕊试液,热水(或酒精灯、三脚架和石棉网)实验2(1):药匙、铁粉、硫磺、纸、磁铁、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实验2(2):药匙、蒸发皿、生石灰、水教学过程【引入】自然界中除了陨铁以外,没有现成的铁,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使用的钢铁是怎么来的呢?同样自然界中也很少有现成的硫酸,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是自然界没有的,那这些物质又是怎样来的,才是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新课】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实验一:硫和氧气1、观察硫的状态,颜色等外观;2、在空气中点燃硫粉,观察现象;3、在氧气中燃烧硫粉,观察现象。
讲述: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工业上最重要的污染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要注意它的处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来溶解它而除去,化学方程式为:(略)。
通过以上实验,修正策略说明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闻燃烧后的气体气味,讨论。
并做现象的对比和文字记录,写好化学方程式。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结论: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实验二:二氧化碳和碳酸的相互转化1、在滴有紫色石蕊试剂的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有对照实验。
2、将变红的上述实验溶液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问题: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缺陷,你能把这个实验更完善吗?展示:一个比较严密的实验设计(ppt)(观察并记录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CO2+H2O==H2CO3H2CO3== CO2↑+H2O)结论: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酸。
2.5《物质的转化》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第5节物质的转化【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五节物质的转化【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硫、碳等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及硫在氧气中燃烧和二氧化碳通入蒸馏水实验的现象,知道二氧化硫尾气处理方法。
知道铁等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转化,能说出铁与硫反应和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了解化学实验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化学实验操作中可能的危险体会化学实验操作安全的重要性,通过二氧化硫有毒尾气的处理培养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转化,相关化学反应现象。
难点:单质与化合物之间转化的可能途径及条件。
三、教学过程:(一)旧知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我们先一起复习一下过渡:不同种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如何相互转化的?(二)新课教学自然界中除了陨铁以外,没有现成的铁,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使用的钢铁是怎么来的呢?同样自然界中也很少有现成的硫酸,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是自然界没有的,那这些物质又是怎样来的,才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实验一:硫和氧气1、观察硫的状态,颜色等外观;2、在空气中点燃硫粉,观察现象;3、在氧气中燃烧硫粉,观察现象。
【教师讲述】: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工业上最重要的污染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要注意它的处理,可以用氢氧化钠来溶解它而除去,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通过以上实验(或者观看视频),说明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闻燃烧后的气体气味,讨论。
并做现象的对比和文字记录,写好化学方程式。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补充:碳与二氧化碳、硫的反应。
结论:1.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九年级上科学_物质的转化_演示课件浙教版
接到举报后,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处。
问题1:下列各组固体可用什么试剂一次鉴别出来
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 Fe2O3 、Cu、P(红磷) A CO 与O 应用:现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溶液,氢2氧化钠、2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钡,请你不加试剂进行鉴别。 况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排入鱼塘的污水来自附近一家废酸加工点,经现场检测发现鱼塘水质呈酸性,执法人员立即对这一加工点进行立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物质鉴别的思路
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逐 一区别物质的过程。 如果只有两种物质,只要确定了一种,剩下 的就是另一种物质。 如果有多种物质,逐一确定。
物质鉴别的原则
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取得最 明显的现象来鉴别,以达到简便、快速、 正确的最佳效果。
物质鉴别的依据
问题2:加一种试剂将下列各组溶液鉴别出来: (1)NaOH、 H2SO4 、NaCl ( ) (2) HCl 、 Na2SO4、 Ca(OH)2 ( ) (3) Ba(OH)2 、 HCl 、 K2SO4 ( )
物质鉴别的方法
3、加一种试剂
离子对应法:根据物质中的离子的特征形成沉淀、 气体等明显现象
物质鉴别的方法
2、不加试剂
(2) HCl 、 Na2SO4、 Ca(OH)2 ( )
两两混合法:当无法通过物理性质入手时,采用两两 3、现象: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另一支试管中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氯化钠、氯化银、硝酸铜( )
混合的方法,若能各自产生不同现象,即可加以区别。 经审查,加工点的运输车辆在装卸过程中,因槽罐满溢导致酸液流入周边水体环境,污染鱼塘,导致鱼类死亡。
。
试推断这两瓶溶液的溶质可能的组合有
2.5物质的转化课件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2
不溶 溶
的 颜 色
白
Mg(OH)2 Al(OH)3
红褐色
Fe(OH)3
溶 溶
蓝
Cu(OH)2
溶
探究实践
2 固体颜色
颜色
白
红 黑 绿 蓝 紫黑
固体物质
NaOH、Ca(OH)2、CaCO3、无水 CuSO4、NaCl、Na2CO3、CaO等
Cu、Fe2O3 炭粉(C)、MnO2、Fe3O4、CuO
Cu2(OH)2CO3 CuSO4•5H2O
类型2:加一种试剂与各待测物可出现不同现象而加以鉴别
探究实践
例3:请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Ba(OH)2、稀盐酸、NaCl四种无 色溶液。
H2SO4
变红 Ba(OH)2
生成白色沉淀,
Ba(OH)2 酚酞
且红色消失
HCl NaCl
无现象
H2SO4 变红的 红色消失 HCl Ba(OH)2溶液 没有变化
2.不用其它任何试剂鉴别下列5种物质的溶液: ①NaOH、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 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B ) A.⑤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②③①④⑤ D.④①⑤②③
迁移应用
3.在科学实验室,对某种化合物的溶液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溶液加入适量K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
探究实践
常见离子的鉴别
鉴定离子
所用试剂
现象
CO32-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生成
NH4+
可溶性碱溶液,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生成,可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5节物质的转化教案
2.5物质的转化(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单质碳、硫的相关屋里和化学性质,了解碳酸的产生和碳酸的不稳定性,并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学习总结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
能力目标:1、培养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学习用流程图的方式表达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2、提高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进行相关讨论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对实验进行正反面的评价。
2、建立环保意识,学会常见气体的尾气处理方法。
【重难点】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实验讨论。
【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验法,通过实验事实展示物质的性质,再从一定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
讨论法,学生经过讨论,开放性的思考,形成实验讨论的观点。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引入视频视频疯狂化学之颜色之美播放视频观看视频引起兴趣授课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设计实验,将黑色的炭转化为白色的粉末:1、你预设的白色固体是?2、设计转化流程:3、选择试剂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说明:实验中只需要验证每个转化步骤的化学反应的可能性,若涉及过滤、干燥、蒸发等,本节课不做实际的操作要求。
分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并完成实验任务单。
实验讨论讨论1、各组之间交流方案讨论2、转化为碳酸钙的两个方案,哪个更好,说明理由。
选择装置组装转化装置图讨论3、分析转化过程中各物质的类别讨论4、还有哪些物质由类似的转化演示硫的燃烧实验现象。
交流与讨论,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认识碳、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事实总结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规律不是定律,正确认识转化条件了解非金属的转化规律课堂练习转化规律的应用应用1燃料燃烧1.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或爆炸)都生成水:______________。
2.碳在空气中燃烧, O2充分时生成CO2,不足时生成CO.O2充分时: _________________。
O2不足时: __________________。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教学课件
第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新课讲解
CaO+H2O Na2O+H2O K2O+H2O BaO+H2O
Ca(OH)2 2NaOH 2KOH Ba(OH)2
注意:CuO、Fe2O3等与水不能化合成相应的碱。
第十五页,共四十一页。
新课讲解
给生石灰加水-实验
给生石灰加水-建筑用
第十六页,共四十一页。
新课讲解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新课讲解
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金属
非金属
盐
碱性
酸性
盐
氧化 物
和
金
属
氧化物
碱
盐和水
酸
碱和盐
酸和盐
盐
两种新盐
盐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盐和氢气
新课讲解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
金属
非金属
盐 金属氧 化物
非金属 氧化物
两条纵线 一条横线
碱
盐
酸
盐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1.实验操作
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的1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CO2 。分别向2 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烧杯中的现象并说明 原因。
分别搅拌2只烧杯中的液体,3分钟后,静置片刻,你发现什么?
将盛有液体的2只烧杯分别放到热水中,搅拌3分钟,你又 发现什么?
第八页,共四十一页。
新课讲解
2.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氧化物与酸间的转化: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一页,共四十一页。
学习目标
1. 掌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知道金属冶炼的方法,了解还原反应,知道一些常见的还原剂。 3.学会利用物质转化的规律制取物质、鉴别物质、分离物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的转化》PPT说课教学课件(第5课时)
第二章 物质材料与材料利用
第五节 物质的转化(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侯氏制碱法
2.总结成盐的规律
一、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
(1)N
(2)N
(3)2Na
△
优点:①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
②N
③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2 ,革除了CaCO3 制 CO2 这一工序。
思考:写出四种不同方法制取Zn
①Zn+
②ZnO+
③Zn(O
④ZnCO3+
1.了解侯氏制碱法
2.总结成盐的规律
例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 )
A.CuO→Cu(O
B.MgO→Mg
C.Ba(O
D.CaCO3→CaCl2
课堂小结
谢谢观看!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
二
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图B2-5-5
(1)若C是气体,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所属的物质
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
规
解
律
析
方
法
综
合
练
(2)若A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与B属于不同物质类别,B和
C属于同种物质类别,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
物放入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如图乙)。当反应后发出的光
扩展至整支试管时,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将生成物倒
在白纸上,观察到生成物呈 黑 色,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时,
物质的转化ppt课件
探究实践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1)在实验前氢气为什么要验纯?
防止氢气不纯因加热而爆炸。 (2)实验装置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高==温 2Cu
+
CO2↑
CuO发生了还
CO + CuO=∆=Cu + CO2 H2 + CuO==Cu +H2O
原反应;C、CO和 H2发生了氧化反应。
CuO:失去氧,为C、CO和H2提供氧,是氧化剂,有氧化性,被还原。
C、CO和H2: 得到氧,使CuO失去供氧,是还原剂,有还原性,被氧化。
还原性是具有从含氧化合物里夺取氧的能力。
探究实践
用一氧化碳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定质量的 铁矿石最多能冶炼出多少质量的铁?
【例题】 100吨含Fe2O3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炼出含 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为多少吨?
解:设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x 吨。
3CO + Fe2O3 高 温 2Fe + 3CO2
160
探究实践
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为了得到金属单质,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是让碳与金属氧化物在高 温下反应,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得到金属单质。
孔雀石[主要成 分Cu2(OH)2CO3 ]
化合态的CuO
Cu2(OH)2CO3 ═△ 2CuO+H2O+CO2↑
游离态的Cu
探究实践
(1)通入一氧化碳的要求: ①通入CO前,先点燃尾部酒精灯;
九年级上科学《物质的转化》上课课件PPT浙教版
1.小组合理分工(装置检查,实验操 高炉炼铁是指把铁矿石和焦炭,一氧化碳,氢气等燃料及熔剂装入高炉中冶炼,去掉杂质而得到金属铁。
继续通人氢气到试管冷却; 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导管
作,实验记录) ①CuO+H2SO4==CuSO4+H2O
金属冶炼的方法:
+活动性强的金属 1、置换法 金属盐溶液
湿法炼铜: CuSO4 + Fe = FeSO4 +Cu +还原剂
2、还原法 金属氧化物 (C、H2、CO)
CuO +H2
Cu +H2O
金属 金属
金属冶炼的两种方法,你认为 哪种方法好一些?为什么?
思考方向:
原料利用率、安全、操作简便、 产生的污染、生成物易分离、
炼铁是将金属铁从含铁矿物中提炼出来的工艺
实验开 过始程时中先以给下试问管题加可热能,需后要通你氢注气意一下:
过程,主要有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 产 Zn生、的Cu污O染、、稀生H2成S物O4易分离、
(高即炉用 炼药铁及是操指作把要铁注矿意石安和全焦、炭环,境一保氧护化等碳问,题氢)气等燃料及熔剂装入高炉中冶炼,去掉杂质而得到金属铁。
过程。并利用实验室的器材设计利用CO还原氧化铁 高氢炉气炼 还铁原是氧指化把铜铁实矿验石中和,焦还炭原,得一到氧6. 化碳,氢气等燃料及熔剂装入高炉中冶炼,去掉杂质而得到金属铁。
的简易装置。
B.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有利于反应的 进行。
实验步骤:
A.加热氧化铜 B.检验氢气纯度 C.制取氢气 D.停止加热 E.通入氢气 F.停止通入氢气
CBEAFD
CBAEDF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物质的转化》课件
小组讨论:
1、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为什么要伸到试管底部?
让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
3、在实实验前验氢要气点为:什开么始要时验纯先?通氢气后加热, 结防束氢时气先不停纯因止加加热热而后爆停炸止通氢气,即两头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铁及其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回顾非金属和金属的纵向转变规律
非金属 单质
非金属 氧化物
酸
盐
赤铁矿石 (主要成分Fe2O3)
方铅矿(主要 成分PbS)
金属 单质
?
金属 氧化物
自然界金属元素大
多以化合态存在, 而日常生活用的绝
物质的转化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及性能方面往往具 有一定的相似性。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别 的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研究物质的转化,不仅可以揭示物质 转化所遵循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利用物质 的转化可以进一步制造人类需要的新物质。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后走, 后来
却→停通CO →熄灭第二只酒精灯
先走
金属冶炼的原理
1、还原法(火法炼金)
金属 与还原剂共热
氧化物
C、H2、CO
2、置换法(湿法炼金)
金属
活泼金属
盐溶液 比盐中金属活泼
游离 态金属
游离 态金属
如:湿法炼铜的原理: Fe + CuSO4 == FeSO4 + Cu
《物质的转化》科学教学PPT课件(4篇)
(1)还原法
碳等还原剂与 金属氧化物在 高温下反应, 碳等还原剂能 夺取金属氧化 物的氧,得到 游离态的金属。
(2)置换法 湿法炼铜
Fe + CuSO4 = FeSO4 + Cu
碳与氧化铜反应
①取活性炭粉和氧化铜少量均匀混合在一起, 装入试管中。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
发现试管 壁出现什 么现象呢?
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 3 CO + Fe2O3
高温 2 Fe + 3 CO2
为什么用点燃的方法除尾气?
CO有毒性,所以要除去。CO能燃烧, 生成CO2
化学方程式:
CO + CuO
Cu + CO2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
①观察氧化铜的颜色
②如图所示,通入氢 气,过一会儿,再给 氧化铜加热
③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呢?说明了什么?
化学方程式:
高温
C + 2 CuO 2 Cu + CO2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
还原性: 具有从含氧化合物里夺取氧的能力。 还原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常见的还原剂有: C、 CO、 H2 还原剂C在高温下也能夺取CO2中的氧
炼出的生铁的质量为: 59.5吨 ÷ 96% = 62吨
答:炼出的生铁质量为62吨。
方法二: 根据化学方程式一步计算
解:设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x 吨。
3CO + Fe2O3
160
高温
2Fe + 3CO2
112
100吨×85%
x×96%
160 :112 = 100吨×85% :x×96%
《物质的转化》 说课稿
《物质的转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转化》。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转化》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教材的具体章节位置。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之前所学化学知识的总结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物质转化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的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介绍了常见物质的分类,然后引入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探究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规律。
这种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也初步了解了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
但是,对于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他们在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能够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理解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规律,学会判断化学反应的可行性。
(3)了解物质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物质转化关系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九年级科学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教案1 (新版)浙教版
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一、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5节第3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2)能说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化合价升降情况、得失电子情况。
(3)能利用金属冶炼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纯度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掌握纯度问题计算的一般方法,并能举一反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纯度问题的,意识到书本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纯度问题的思路分析和计算问题。
难点: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四、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幻灯机五、设计说明浙教版教材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课时主要的内容金属冶炼还原法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判断,以及有关物质纯度问题的解决。
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还原概念需要大量的化学反应实例讲解和联系巩固。
同样,第一次出现物质纯度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需要将问题分解开来,分步设问和解决,务必理清思路。
本节课内容没有实验,主要是概念的介绍和思维的练习,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
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这样不至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经常让学生思考,当一个知识点讲解完之后,通过一定量的典型习题及时进行巩固,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找找这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新课展开(一)还原反应和还原剂师:1.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这样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2.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等能从氧化铜、氧化铁中夺取氧,这种能力叫做还原性。
3.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还原反应中做还原剂。
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到氧,氧化剂失去氧,这样某些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变化,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因为得失电子,我们从得失氧、得失电子和化合价升降来分析一下还原反应。
1.练习巩固: 得失电子2.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哪种物质被氧化?C + 2CuO ==== 2Cu + CO 2↑3H 2 + Fe 2O 3 =====2Fe +3H 2O ↑Fe+CuSO 4====FeSO 4+Cu 2Fe+3Cl 2======2FeCl 3(二)有关纯度问题的计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比,因此不纯物的质量要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计算。
物质的转化和推断说课稿
物质的转化和推断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转化和推断的内容及方法,并能正确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掌握实验中的操作技巧,提高他们动手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分析、推断和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加强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验的态度。
二、说课内容和形式一、教学内容1.什么是物质的转化2.物质的转化的表现3.进行物质转化的实验4.物质转化的推断二、教学形式本次课程主要以实验和讨论的形式展开,老师将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以此为基础,讨论物质的转化和推断的问题,在学生参与的氛围中,共同探讨物质转化的实质和探究实验结果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3min)老师宣布主题,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或者出示一组图片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忆课堂上所学物质的性质和物质变化的知识,为本组实验做铺垫。
二、实验环节(30min)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组合底盘、夹子、管子、杯子等实验器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实验方式,例如:将铜丝烧紫;三、探究环节(8min)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得到的实验数据或观察结果,并与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达到进一步深化对物质的转化和推断的理解。
四、归纳环节(2min)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言归纳收获,将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加以总结升华,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五、练习环节(10min)根据实验结果,利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让学生通过一个练习题来检测对此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提出问题环节(2min)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操作方案和分析结果的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探讨。
四、说教学手段1.实验2.讨论3.归纳总结4.练习题5.提问五、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学生对物质的转化和推断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加准确地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九年级科学《物质的转化》说课讲解
讨论:分析下列物质的变化
1)
2)
3)
2.C→CO2→H2CO3 →Na2CO3
点燃
1)C + O2 = CO2
2)CO2 + H2O = H2CO3
3)H2CO3 + 2NaOH = Na2CO3 + H2O
2、四条横线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盐
碱
盐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
四条横线
1. 金属 + 非金属 → 盐
6、查找酸的性质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盐
碱
盐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
酸的性质 交叉线: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H2O
横线: 酸 + 碱 → 盐 + H2O 弯线: 酸 + 金属 → 盐 + H2
竖线: 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四.探究:根据下列表格,查找制取各类物质的可
能途径:
金属
金属氧化物
复习二、完善物质分类:
纯 净
单 质
金属 金属
非金属 氧化物 氧化物
物 质
物 混
化 无机 合 化合物 物
酸 碱
合 物
有机 盐 化合物
非金属 氧化物
三.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金属
非金属
金属氧化物
盐
碱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
盐
1、两条纵线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盐
碱
盐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
A.两条纵线:
1.
金属
+ O2
初中物质转化教案
初中物质转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判断其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 了解物质的性质,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变化类型的理解。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 物质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物质的变化类型的判断。
2. 物质的性质的解释。
教学准备:1. 课件:物质的变化与转化的PPT。
2. 实验器材:一些实验药品和仪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具有体积、质量、颜色、气味等性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 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判断其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安排几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其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来分析物质的性质。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一些物质的性质,并解释其现象。
2. 引导学生通过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其变化类型。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的应用。
2. 布置作业:让学生举例说明一些物质的性质,并分析其变化类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变化类型,掌握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够运用物质的性质来解释一些现象。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例子和观点。
但在实验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未能安排足够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这是下次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浙教版(九下)科学物质的转化-课件-PPT
【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作家。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的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现象: 变红
现象: 不变色(紫色)
2、从2只烧杯中分别取少量液体放 入试管中,加热,有什么想象发生? 呈红色的烧杯变紫色,另。一烧杯无变化
将上述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
CO2 石蕊 石蕊 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立足于收信人的立场,由其不愿意参加家族聚会这一事实而逆推其各种原因,再针 对这些原因而寻求解决问题
的具体方法。 单纯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两种方式是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最主要途径,并且这两种表达方式是极具主观性的,所以更能够与表演 者的内心情感保持一致。肢体语言表达比单纯的语言表达更加随性发挥,即使舞台动作经过了练习和排练的限制,但是在正式的舞台 表演过程中,毫无疑问会与标准要求有所差异,这便是表演者当时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碱
1、下列过程中,不能产生二氧化碳 的是( )
A、呼吸作用 B、植物光合作用
C、汽车行驶 D、煅烧石灰石
2、写出S SO2
H2SO3转
化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将8克三氧化硫溶于92克水中,所得 的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式多少?
(注:化学方程式:SO3+H2O=H2SO4)
除去气体中的氧气:
CO2+H2O=;H2CO3 H2CO3==CO2。+H2O
非金属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 单质
非金属 氧化物
+H2O
酸
CO2+H2O=H2CO3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转化成相应的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 单质
→O2
非金属 氧化物
你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吗?
CO
C
③
P
P2O5
④
H2
H2O
CO2
实验二:
现象:通入二氧化碳的烧杯中,紫色石蕊试 液变红色。
实验二:
现象:加热后,红色变成紫色。
讨论:
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的转化?
①
②
C→CO2→H2CO3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规
3)木炭跟氧化铜反应,生成了____铜_和___二___氧。化碳
高温
4)化学方程式:C__+__2_C__u_O___=__2__C__u__+__C_O。2 ↑
2、碳与氧化铜反应
实验:碳与氧化铜反应
1)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壁出现:
____红___色__物__质________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变:__变__浑___浊_____, 说明__产__生___的__气__体__是___二__氧__化___碳__________。
注意:CO有 毒要除尾气。 用点燃的方法 除尾气
4、冶炼金属的方法
1.定义: 把金属_化__合__物_变成_金__属__单__质_叫金属的冶炼。
2.常用方法: 用_H__2、__碳__和__C_O_与金__属__氧__化__物_在加__热__或__高_温__下反应,
夺取金属氧化物的______,氧得到金属单质。 或者用__活__动_性__强__的__金__属__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的 化合物。
第一节
钢铁生锈
物质的转化
冶
炼
钢
实验显示地球上的生命可
铁
能是原始大气闪电孕育的
一、金属的氧化和氧化物的还原 铁(Fe)生锈变成氧化铁(Fe2O3) 实验:用酒精灯火焰在空气中加热铜丝,能观 察到什么现象?紫红色的铜加热后变黑色。 △ 化学方程式:2Cu + O2 = 2CuO
实验:H2跟氧化铜(CuO)反应
用H2、碳或CO
H2
+
CuO = Cu
高温Leabharlann +H2OC + 2CuO = 2 Cu + CO2 ↑
△
CO + CuO = Cu + CO2
高温
3CO + Fe2O3 == 3CO2 + 2Fe
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
△
Mg + CuO = Cu + MgO
Fe + CuSO4 = Cu + FeSO4
(口诀:氢、灯、灯、氢)
2、碳与氧化铜反应 思考题:木炭也能使氧化铜还原 此反应能用H2跟氧化铜反应的装置吗?
实验:碳与氧化铜反应
1)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壁出现:
____红___色__物__质________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变:__变__浑___浊_____, 说明__产__生___的__气__体__是___二__氧__化___碳__________。
5、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点燃
2Mg + O2 =
点燃
3Fe + 2O2 =
点燃
4Al + 3O2 =
2 MgO Fe3O4 2Al2O3
Pt、Au跟氧气不反应。“真金不怕火炼”
6、钾钙钠的氧化物+水→碱
K 2 O + H2O= 2KOH Ca O + H2O= Ca(OH)2 Na 2 O + H2O= 2NaOH 其他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讨论:
1.由氧化铜制取铜,还可用其它什么方法? 1)用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再与氧化铜反应。 2)用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再用Zn置换。
2.为什么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要先通 氢气后给氧化铜加热?
防止试管中氢气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
3.铜在空气加热时容易氧化变成氧化铜,你在操 作中要注意什么? 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H2 + CuO = Cu + H2O
物质得到氧跟氧结合,物质被氧化; 物质失去了氧跟氧,物质被还原;
实验:氢气跟氧化铜反应
1.如图,通入氢气后,过一 会给氧化铜加热。试管中的 变化: _______黑__色__变__红__色_____。 试管口有什么生成? _______水__珠__生__成_______。
3)木炭跟氧化铜反应,生成了____铜_和___二___氧。化碳
高温
4)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2CuO = 2 Cu + CO2 ↑
3、CO与氧化铜反应
根据前面所学:用CO跟氧化铜加热反应,实 验要如何操作?
CO + CuO = Cu + CO2
现象:试管中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物质,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尾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律
非金属 单质
O2
→
H2O
非金属 氧化物
→
酸
非金属 单质
O2
→
非金属 氧化物
H→2O
酸
你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吗?
③
P
P2O5
S ⑤ SO2
④ H3PO4
⑥ H2SO3
酸雨
当雨水被二氧化碳
饱和时,略呈酸性, pH值为5.6。当大气 被酸性气体污染 时,pH值小于5.6的雨 叫酸雨;pH值小于 5.65的雪叫酸雪;在 高空或高山上弥漫 的雾,pH值小于5.65 时叫酸雾。
3.把燃烧着的硫黄放进盛的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_______蓝__紫__色__火__焰__,__生__成__刺__激__性__气__味__且__有__毒_ 的气体
用化学方程式: ________点_燃______________。 S + O2 = SO2
1.非金属的单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
2.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 却。化学方程式:
___H__2_+__C__u__O___=__C__u___+__H_2O
实验中的注意问题:
装置上:
1.试管口__略__向__下___倾_。斜 2.导管要___伸__到__试__管___底_。部
操作上:
1.实验前,_氢__气__先通,_酒__精___灯_后点。 2.实验完毕后,先__熄__酒__精_,灯后____撤__氢___气__。
二、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一:
1.取一药匙硫黄,观察其外观:
__淡___黄__色__固__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硫黄放到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硫黄,观察现 象:_____淡__蓝__色__火__焰__,__生__成__刺__激__性__气__味__且__有__毒。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