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1.5遗传与进化教案(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1.5遗传与进化2教案新版浙教版
遗传与进化(第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
2.知道基因工程、遗传载育种方面的作用。
3.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
4.知道基因在生物亲子代间传递过程中也存在自然选择,了解进化理论的发展。
重点难点育种与基因工程、遗传病与优生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1.例举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与变异现象2.用达尔文理论解释遗传变异现象。
一、进化理论的发展1.回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自然选择①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②自然界的环境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环境对生物的差异进行选择,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物,同时也产生了生物的多样性。
③20世纪20年代后,开始从基因水平上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断的被修正,但至今还没有任何新的理论能完全取代它。
2.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认为: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自然选择。
举例用综合进化论解释:含有体格强壮、反应敏捷的基因的动物往往能在择偶竞争中获胜,因此这些基因遗传给子代的机会较大,相反,含有某些遗传病基因的动物往往得不到配偶或过早死亡使这些不利基因传给子代的机会减小。
3.二者区别:达尔文是从个体水平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而综合进化论则从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角度来解释物种进化过程,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在不断地修正和补充。
阅读:人类基因组计划思考:人类基因计划有什么意义及它会带来什么问题?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意义是巨大的:①促进人们从根本上了解各种遗传病、癌症、心血管病及精神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治途径②从分子水平揭示发育的遗传程序及其进化③它也将促进农作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升级。
四、育种和优生:1.育种杂种优势:通过杂交技术获得的物种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举例:1.我国20世纪50年代推广杂交玉米,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
1.5遗传与进化练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证据推理、模型建构和科学思维等方面。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生物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2.证据推理:通过分析化石、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分析和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证据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1.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2.生物进化的证据:通过化石、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机制。
3.生物进化的原因:介绍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4.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对实践题的不足之处,提供改进建议,鼓励学生重新思考和修正。
-在反馈中,注重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作业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进化论的故事》(Stephen Jay Gould)、《达尔文的物种起源》(Charles Darwin)等,这些书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和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观看感受,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实验和研究,如设计实验来探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或者进行生物进化的模型建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遗传与进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遗传与进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遗传方式和基本遗传规律;2.了解突变和基因重组在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的遗传方式、基本遗传规律、人类的遗传病;2.难点:进化中的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的原理。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遗传现象及规律(2课时)1.遗传现象概述(30分钟)2.孟德尔遗传规律(80分钟)3.实际应用:人类的遗传病(30分钟)第二课时:遗传材料基础——DNA(2课时)1.DNA的结构与功能(60分钟)2.生物工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90分钟)第三课时:变异和突变(2课时)1.基因突变的定义及分类(50分钟)2.单倍体和多倍体细胞的形成(70分钟)3.实际应用: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25分钟)第四课时:性染色体和性别遗传(2课时)1.人类为什么有男女之分(60分钟)2.性染色体遗传法则(90分钟)第五课时:基因重组及遗传多样性(2课时)1.基因重组和遗传多样性(70分钟)2.多次重组的意义和实际应用(80分钟)第六课时:生态环境和自然选择(2课时)1.生态环境和生物适应(60分钟)2.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关系(90分钟)四.教学方式1.通过综合性实训课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方式及基本遗传规律;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探究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3.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性染色体和性别遗传的规律;4.通过游戏、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5.通过实地考察调查,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自然选择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1.认真备课。
课程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课程顺利进行,需要提前仔细研究教材、设计好教学方案,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调整教法、教材和教具。
2.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演示、小组讨论、实验等,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热情。
1.5.2遗传与进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得到了提高,意识到生物进化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培养了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学生关注生物进化领域的前沿动态,激发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具体表现:
a.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生物进化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见地的看法。
3.遗传与进化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遗传与进化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遗传与进化案例进行分析,如达尔文的雀嘴形态变异、人类进化历程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遗传与进化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遗传与进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与进化的未来发展或研究前景,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遗传与进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反思改进措施
a.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遗传与进化的特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设计生物进化树制作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存在主要问题:
a.在教学组织方面,部分学生对生物进化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b.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对生物进化树制作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不够默契,需要加强团队建设。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5遗传和进化(1)
人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
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 男性和女性第23对性染色体不同。
(2) 染色体的组成 染色体主要由DNA大分子和重要的蛋白质组成。
3、 DNA分子
(1)DNA分子组成: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
§ 1.5 遗传和进化(1)
-------遗传和变异、遗传物质的传递
浙教版 九下
写在前面的话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早就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 相互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特性。遗传和 变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如何能将适应当时生存环境的特 性保留下来,并一代一代地传给后代呢?
舌能向上卷曲 舌不能向上卷曲
较无名指长
较无名指短
双眼皮
单眼皮
有
无
脚底有弧度
扁平足
色觉正常
红绿色盲
人的性状举例:
脸颊有无酒窝
上眼睑单双眼皮
有无耳垂
有无卷舌
植物的性状举例: 豌豆的相对性状:
辣椒的相对性状: 玉米的相对性状:
白花、红花
黄果、红果、青果
紫粒、黄粒、红粒、白粒
(二)变异
1、变异: 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生物的
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的现象。
2、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表现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生 物的子代只是与亲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似,绝不会与亲代完全相同。
3、有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有些变异只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这种变异是不能 遗传给后代的。如晒黑的皮肤等。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5《遗传与进化》教案2
《第5节遗传与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4.投影仪;5.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分步骤展示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过程,步步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并参与实验的设计。
提问1: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种,若不进行人为异花传粉对它的遗传研究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孟德尔用高茎豌豆做母本,矮茎豌豆做父本进行杂交。
杂交后代F1(子一代)的茎高度的性状可能是什么呢?(两种观点:①不高不矮,介于亲本之间的性状;②高茎的和矮茎的都有。
绝大多数支持“F1 表现出介于两个亲本高度之间的性状”这一观点。
)提问2:提出当时科学界普遍认同的“融合遗传”观点。
以红蓝墨水混合为例说明。
那么是否会出现大家所预料的结果呢?出示杂交结果:F1全部都是高茎豌豆!看来并没有相互融合!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可能是母本是高茎的原因,母本的信息干扰了父本的信息,所以子一代只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提问3:怎么去证实呢?(母本和父本换一下进行杂交。
)将矮茎豌豆做母本,高茎豌豆做父本进行杂交,但是F1仍然统统是高茎豌豆。
看来和谁做母本谁做父本无关。
介绍正交与反交的概念。
提问4:那么亲本矮茎的遗传物质又没有传给子一代,也就是说子一代中有没有控制矮的遗传物质呢?(矮茎的遗传物质应该传下来了。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1.5生物的进化教案3
⑵介绍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物种可变的,现代物种由古代物种进化而来,但进化是直线式的(物种是可变的,物种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是气候和食物的变化,可引起生物体的改变。)
⑶意义:
3、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
①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
④解释长颈鹿颈和腿长的原因
4、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⑴《物种起源》
出版时间:1859年
中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
意义:达尔文是继拉马克后首次提出科学进化论的伟大学者,他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真正原因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主要观点:
①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②环境变化是生物变化的原因,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会变得发达,不经常使用会逐渐退化。
③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自然界的生物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路线,生物的变异一定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物种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读图
1-28解释
长颈鹿颈和腿长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进化的原因是生物本身存在一种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力量。
物种不变论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拉马克的理论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教后心得:
拉马克学说
不同
用进废退
物种可变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进化论
相同
自然选择
物种可变(过度繁殖.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生存斗争)
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课堂练习:
1、比较布丰和拉马克的理论,在有关现在物种的来源、进化原因等方面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1.5生物的进化教案
*始祖鸟具有两翼,身披羽毛,翼端有爪,喙内有齿,以上特征可以说明: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
。
始祖鸟有羽毛,有爪,还有一条长尾巴,既有爬行类的特征,又有鸟类的特征。
课题
九下1.5.2生物的进化
例3: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证明害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方向一般是不定向的。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这种选择是定向的。即由于农药这一环境因素对害虫群体进行了选择,结果抗药性强的害虫适应环境而生存,无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害虫不适应环境而遭到淘汰,最终形成了抗药性强的害虫种群。
答:专家认为,腔棘鱼是错过了向两栖动物进化的机会而遁入还海底的那部分鱼的后代。据研究分析,腔棘鱼起初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后来随着地理、气候等环境变化,一部分爬上陆地,向两栖类动物进化;另一部分则移往海中,在深海安家。
由于深海水温几乎不变,水流也很缓慢,既没有陆地上那样剧烈的环境变化,也没有像陆地上那么多敌害——对生存构成威胁的动物,环境十分安定,进化的必要性不大,所以它才跨越巨大时空,相传3000多万代,以几乎最原始的形态幸存到今天。
☆『思考』:①你还能列举出哪些生物演化的现象或证据?
答如种子蕨的化石证明了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始祖鸟的化石证明了鸟类是从古代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②1938年,在南非附近的印度洋中捕获了腔棘鱼,它们在约3亿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现,但其形态结构至今并无多大改变,因此,被称为“活化石”。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
;例1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雄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犀牛往往用牛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现代雄犀牛牛角发达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九下科学浙教版1.5遗传与进化(第1课时)
课题遗传与进化〔第1课时〕教材解读目标1、学问与技能:熟悉到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了解遗传物质的作用,熟悉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缘由及遗传物质的传递。
结合生活实例,区分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染色体〔DNA〕在遗传中的重要性。
重点遗传和变异现象难点遗传物质的传递教学预备投影仪、PPT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遗传和变异、遗传物质一、引入:1、思索:你的相貌像更像父母亲的哪一位?哪些部位像?二、叙述: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生物体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像,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如:人的身高、肤色、单双眼皮、酒窝、花的外形等等。
活动:先让全体同学起立,然后指定一位同学根据表1 3 人体的性状,逐一说出自己的性状表现。
每说出一共性状表现,班内与他不同的同学马上坐下,当他说完七种性状后,看看还有几位同学站着?这能说明白什么?2、变异1.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上总是存在着肯定的差异,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如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思索:生物遗传与变异对生物来说有何意义?遗传——使生物的种族得以稳定。
变异——是生物开展进化的内动力。
为什么生物体会表现出亲子代性状相像的遗传现象?遗传物质存在于哪里?又是怎样传递的?遗传物质的传递17 世纪时,有学者认为在人的精子或卵子中有父母性状的缩影,使得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代个体具备了双亲的遗传性状。
随着显微镜的创造,能更清晰观看精子和卵子结构。
多莉虽由C羊〔代孕母羊〕所生,但长相却一点也不像C羊,也不像A羊〔供无核卵细胞〕,而是几乎和 B羊〔供细胞核母羊〕一模一样。
这说明白什么问题呢?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
科学家们发觉在生物体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与子代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和种类却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生物个体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几乎完全相同,性状也很相像;不同物种的生物个体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有肯定的差异,性状也有较大的差异。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_《遗传与进化》教案1
第五节遗传与进化1教学目标总目标:1.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2.能说出遗传物质,染色体、DNA与遗传,3.知道DNA双螺旋结构模型;4.知道育种与基因工程;5.了解遗传病与优生;学时目标:1.能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2.能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3.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
2学情分析对遗传与变异这块内容由于平时所接触到的信息比较多,如基因工程等;而且平时也会涉及到遗传与变异的内容,如这方面象爸爸,那方面象妈妈,这点既不象妈妈也不象爸爸等,所以学生对此应该有比较多的了解。
对学生而言难点应该在于DNA的双螺旋结构、基因与DNA的关系及基因如何表达状上,但整体难度不大。
3重点难点重点:遗传物质染色体、DNA与遗传,基因作用难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从漂亮演员与肖伯纳的故事说起引出新课。
点明本课目标。
活动2【活动】游戏找俺们的爹分析得出:遗传的概念,进而引出“性状”活动3【活动】活动与同桌比性状分析得出:变异概念,同时举例活动4【讲授】讨论父母能否直接将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回顾:人的发育引导学生从细胞的结构去分析遗传。
介绍科学探究遗传的秘密过程。
染色体:图片展示,染色体的概念、组成、数目最后回到父母如何通过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把性状传递给孩子。
DNA:化学结构、空间结构、结构特点;沃森、克理克对DNA双螺旋结构的贡献;图解双螺旋结构;基因:在双螺旋结构模型讲述中适时提出片段,告知学生DNA片段中有有遗作用与无遗传作用之分,从而提出基因。
活动5【活动】归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
(学生)活动6【活动】小结遗传与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1 5遗传与进化 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5节遗传与进化第1课时【学习目标】(学后请在下表空白栏中自评达到的学习等级:A.基本不懂 B.基本学懂 C.完全学懂)学习目标预学自评课后自评1.(重点)通过学习,学生能明白遗传物质是通过生殖细胞的传递来完成的。
2.(重点)认识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3.(重点)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4.(难点)通过学习,学生能说出基因、DNA和染色体(染色质)之间关系。
并且能正确表达DNA的结构模型。
【自主预学】活动一:议一议人体性状有许多种(如耳垂的位置是与面颊分离还是紧贴、能否卷舌、食指较无名指长还是短、上眼睑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是否有酒窝、是平足还是脚底有弧度、色觉正常还是红绿色盲),观察你自己的性状,与爸爸妈妈还有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你有哪些性状和爸爸的相同,哪些和妈妈的相同。
说明了什么?2.你有哪些性状和爸爸或者妈妈是不同的。
这又是为什么?3.如果你有兄弟姐妹,你和他们的性状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这又说明什么?阅读课本30页,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同学们的讨论,说说看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遗传与进化对生物来说有何意义?活动二:说一说1.为什么生物体会表现出亲子代性状相似的遗传现象?17世纪有学者认为在人的精子或卵子中有父母的缩影,使得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具备了双亲的遗传性状。
说说你的观点。
2.遗传物质存在于哪里?又是怎样传递的?3.阅读分析右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观看视频: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并结合31页“遗传物质的传递”部分内容,说说看细胞、细胞核、染色体间有怎样的关系,染色体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决定生物遗传性状的物质是什么?活动三:做一做请按图示用所提供的材料做出DNA的结构模型。
【课中研习】4.什么是基因?请用概念图表示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并用语言来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堂反馈】A级1.母兔生下的都是小兔,这种现象属于。
如果一只白色的母兔和一只白色的公兔生下一只黑白两色的小兔,这属于现象。
九下科学浙教版15遗传与进化(第2课时)
课题遗传与进化〔第2课时〕教材解读目标1、学问与技能:知道基因在生物亲子代间传递过程中也存在自然选择,了解进化理论的开展;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列举遗传与变异在雨中方面的应用;熟悉优生的重要性,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读图、列举实例的方法加深对育种、优生及基因工程等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亲密关系,了解育种与优生的作用以及不能近亲结婚的缘由。
重点育种与基因工程难点遗传病与优生教学预备投影仪、PPT环节师生活动占用时间教学过程设计其次课时育种与优生一、引入:二、叙述:1、进化理论的开展1.20世纪20年月后,随着遗传学讨论的不断深化,人们开头从基因的角度来解释生物进化的缘由。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
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基因。
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
同时也发生着某些变异。
基因的“自然选择〞生物群体中不同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时机是有差异的,有些基因所掌握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力量强,那么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多;反之,某些基因所掌握的生物性状对环境的适应力量弱,那么这些基因在子代的生物群体中会越来越少。
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断地被修正、被改造。
阅读:人类基因组讨论“人类基因组方案〞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解读全部遗传密码,揭示生命的全部神秘的科学工程。
人类基因组测定的完成为人的DNA破译奠定了根底,对人类的开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弊端,甚至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2、育种与优生1.杂交育种杂交目的:改进动物、植物的遗传性状杂交应用:杂交玉米、杂交水稻、骡杂交玉米,大幅度提高了玉米产量。
骡比驴和马更健壮有力杂交优势:杂交后代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
阅读:袁隆平2.基因工程人们设想用一些优良的基因组合起来,制造出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生物。
九年级科学下册 1.5 进化和遗传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5节进化与遗传●学习目标1.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2.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难点:基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教学设计㈠遗传和变异现象一、遗传1.对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些例子学生较为熟悉,引入遗传概念----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2.可以通过举例那你与父母有哪些性状相同?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二、变异1.活动:先可以进行书本上的游戏,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每说出一个性状特点,让不同类型的同学坐下去,讲到第八个性状时,看还有几个同学站着。
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
㈡遗传物质的传递1.介绍科学家探究遗传物质的主要历程,充分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体验有关遗传物质传递的各种假说的提出和不断被推翻、修正、改造的科学发展过程。
2.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同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和种类几科完全相同,发送也很相似,不同生物个体间的染色体数量和种类有差异,性状也有较大差异。
(如果蝇有4对8条染色体;蜜蜂中蜂王与工蜂有16对32条染色体;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指出男女染色体的异同。
如图)结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可能与遗传有关。
3.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科学家进一步证明,其中的DNA是遗传物质。
可以介绍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来证明。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共同提出。
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5.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6.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断。
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 遗传与进化
第5节遗传与进化【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
2.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并且能正确表达DNA 的结构模型。
3.通过学习,学生能明白遗传物质是通过生殖细胞的传递来完成的。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自己及同学身体特征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调查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遗传物质基础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观念。
2.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1.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2.染色体、DNA、基因的概念及相互间关系。
②教学难点:1、DNA的结构。
2、基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活动:“考眼力”——配对父与子照片。
思考:父亲和儿子配对成功的依据是什么?【讲授】二、新课教学(一)遗传与变异1、性状概念: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遗传现象: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学生活动:1、请观察自己的具体性状,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班级中与自己所列的性状完全相同的有几个人?分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人所有性状都相同的可能性很小?小组汇报: (归纳结果,引导得出变异的定义)2、变异的现象老师提问:“你有像父母的地方,那你跟父母会完全一样吗?”学生活动:1、讨论自己与父母不同的地方;2、比较同学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归纳。
分析归纳::自然界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每一种生物都能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递给后代。
但是,自然界中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个体。
子女与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在相貌上总会有些差异。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就叫做变异。
遗传与变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课堂练习1老师提问:每一个生物体都有许多性状,这些性状是如何传给后代的?学生讨论。
(二)遗传物质的传递:老师讲述:(1)17世纪时,有学者认为在人的精子或卵子中有父母性状的缩影,使得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代个体具有双亲的遗传性状。
九年级科学下册 1.5 遗传与进化(3)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科学下册1.5 遗传与进化(3)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科学下册1.5 遗传与进化(3)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科学下册1.5 遗传与进化(3)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遗传与进化(第3课时)实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教学目标1.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2.培养学生的动作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DNA双螺旋结构教学准备PPT器材长约10厘米的硬塑方框(或硬纸板)2个,长约0.5米的细铁丝2根,圆形塑料片(代表磷酸)若干,双层五边形塑料片(代表脱氧核糖)若干,长方形塑料片(代表碱基)若干,长约10厘米的粗铁丝2根,订书机。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复习:1。
什么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这种物质是什么结构?是哪位科学家发现的?这种物质是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是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的.3。
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脱氧核苷酸(二)进入新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通过交流达成以下共识:(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互补配对原则两两配对,并且以氢键连接。
(二)制作过程:(1)取一个硬塑方框,在硬塑方框一侧的两端各拴上一条长0.5 m的细铁丝。
(2)将一个剪好的球形塑料片(代表磷酸)和一个长方形塑料片(4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塑料片分别代表4种不同的碱基),分别用订书钉连接在一个剪好的五边形塑料片(代表脱氧核糖)上。
九年级科学下册1.5遗传与进化1教案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1.5遗传与进化1教案新版浙教版0720254 教学目标1.感知性状及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
3.了解遗传物质的作用,掌握基因、DNA和染色体(染色质)之间关系,并且能正确表达DNA 的结构模型。
4.通过对自己身体的一些性状的观察以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性状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调查的能力。
5.通过对遗传物质基础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观念。
重点难点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教学准备PPT,课前调查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读图:左图的两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父与子,因为他们之间的相貌特征很相似。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边母十个样”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是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你还能举出哪些与“遗传和变异”有关的现象吗?(二)、进入新课:一、遗传与变异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注意:①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②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某些方面的性状也会有所不同。
③性状例举:高与矮,胖与瘦,有无酒窝等。
性状成双存在,又称相对性状。
2.遗传现象:3.课前准备: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
调查表如下:[学生活动]全班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后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性状与父母相同,或者与父母之一相同现象。
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例如:“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问题:具有遗传相似性的生物个体间是否存在性状差异性呢?3.变异现象:每一种生物都能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递给后代。
但是,自然界中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个体。
子女与父母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在相貌上总会有些差异。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连母十个样”。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1.5生物的进化教案2.
2、怎样解释长颈鹿的演化?
板书设计:
1.5生物的进化(三)
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课后心得:
(2)生存斗争引起的原因是由于过度繁殖和生活条件之间的矛盾,主要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结果是大量的不适者淘汰、少数个体生存。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手段、动力或途径,是生物进化的外因。
(3)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和不利变异,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能遗传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在生存斗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
2、布丰的直线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拉马克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1、阅读课文归纳自然选择的要点。
(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变异(4)、适者生存
2、问:这四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1)过度繁殖: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这种能力相对于环境的承受能力是过度的。过度繁殖能力不仅可产生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材料,而且加剧了生存斗争,所以过度繁殖是能进行自然选择的基本条件,是自然选择的前提和保证。
教案(第7课时)
课题
生物的进化(三)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日期
教具
教
学
目
标
1、正确理解自然选择学说。
2、运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现象。
3、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进化的规律。
重点
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自然选择学说。
难点:正确理解自然选择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遗传与进化
教学目标:
1、识别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2、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举例说明基因工程
3、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
4、列举遗传与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5、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
6、知道基因在生物亲子代间传递过程中也存在着自然选择,了解进化理论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遗传物质及遗传物质的作用
2、遗传病与优生
3、基因工程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学情分析与教学建议:
随着生物学的兴起与现代基因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体铺开盖地的宣传(如多莉、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使学生对于染色体、DNA和基因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具有相当浓厚的兴趣。
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学生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一个是事而非,模糊状态,对DNA、基因缺乏较系统、较准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一听到基因便认为是好的,或不好的。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利用学生原来的知识和兴趣,拓展并系统化有关基因和遗传的知识,使学生能较为正确的看待目前科技的发展及市场上对高科学产品的炒作。
并在讲授遗传病和优生的知识中,进行人口及素质教育。
教学过程:
1、本节内容分2课时教学,最好作如下调整。
第1课时:遗传和变异现象,人体遗传物质与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病与优生。
第2课时:育种与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基因导致进化论的发展
在遗传过程中,基因、DNA或染色体发生了改变,则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如遗传病直接过渡到第3部分;而第1、2课时间的过渡可以遗传物质的改变都是带来疾病吗?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学生对于遗传与变异现象较为熟悉,可以通过举例那你与父母有哪些性状相同?或如教科书设计活动,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遗传与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3、对于人体的遗传物质及遗传物质的传递教学,最好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科学家所作的研究实验,引导学生讨论,从使学生分析实验后确认DNA是遗传物质。
(1)具有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受精卵(实验去核的海胆中加入球形海胆的核,结果形成球形海胆;结论遗传物质可能在细胞核中)
(2)同一物种的不同生物个体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几乎完全相同,性状也相似;不同物种的生物个体间,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种类有一定的差异,性状也有较大差异。
(如果蝇有4对8条染色体;蜜蜂中蜂王与工蜂有16对32条染色体;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指出男女染色体的异同。
最好有图片)结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可能与遗传有关。
(3)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那到底是DNA是遗传物质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课件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4、通过视频或资料介绍基因工程及人类基因组计划。
如太空育种;转基因西红柿(插入视频)
5、有时间于课内或课后布置查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作业,并组织学生讨论对转基因生
物的认识。
希望能初步学会如何看等转基因食品及新科技。
(如克隆)
背景资料: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999年在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用转Bt基因玉米的花粉饲养Monarch 蝴蝶幼虫,将幼虫毒死的报告,引起人们对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广泛讨论。
一般来说,转基因生物只是将不同种生物来源的基因转入过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进行转移的基因,现在可以通过遗传操作技术来实现。
实际上用于转基因实验的基因早已存在于自然界的某些物种中。
转基因技术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只是采用不同的技术,转基因技术利用的基因范围更广,每次转入少数几个基因,而常规杂交育种利用的基因来源有很大的局限,通过杂交转入的是一大批基因。
有关安全性的一个焦点是转基因植物通过自然扩散或将花粉传于近缘野生植物,而导致转入的外源基因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
比如转抗除草剂或抗虫的转基因作物,出现抗虫或抗除草剂的杂草,而对环境造成影响。
实际上,转基因植物和其他转基因生物都有严格的使用规定,而且,为保证人类所需要的来源于动、植物的足够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人们早就使用化学药品来杀灭农业害虫。
这些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远比用转基因植物代替农药的使用大得多。
每一个科学技术的出现,如果不恰当的使用或没有适当的管理措施,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危险或危害。
在很多国家颁布的转基因植物管理条例中都严格规定了种植转基因植物的有效隔离距离,以便排除转基因植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某些植物传粉的可能性。
1996年7月我国农业部正式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使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生产有法可依。
农业部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委员会在1997年分别于3月和9月受理了两批申请,共批准了三种转基因作物进入商品化生产,其中包括延熟保鲜番茄、抗虫棉和改变花色的矮牵牛。
还有,通过培育严格不育的转基因生物,以防基因逃逸。
例如,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基因工程研究组与中国工程院刘筠院士合作,研制出不育的转“全鱼”基因三倍体“863”吉鲤。
吉鲤含两套鲤鱼染色体和一套鲫鱼染色体,体型优美,酷似鲫鱼,规模化养殖实验结果证实,“863”吉鲤严格不育,不存在任何的基因逃逸现象,人们可及时有效地控制其种群规模,在推广养殖上具有生态和遗传安全性。
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管理的另一个方面是它们的食用安全性。
这方面的评价一般要在指定的实验室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和动物饲养实验,以确定要测定的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
其安全的标准是符合“实质等同性”,即转基因食品及食品成分是否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传统食品具实质等同性。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院的一个专门委员会的结论说,没有证据说明重组DNA技术以及不相关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有害,转移重组的DNA获得的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危险与非遗传修饰的正常生物是一样的。
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10万个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
打个比方,这一过程
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
虽然很慢,但非常精确。
随着人类基因组逐渐被破译,一张生命之图将被绘就,人们的生活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基因药物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利用基因治疗更多的疾病不再是一个奢望。
因为随着我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迈上新的台阶,很多疾病的病因将被揭开,药物就会设计得更好些,治疗方案就能“对因下药”,生活起居、饮食习惯有可能根据基因情况进行调整,人类的整体健康状况将会提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基础将由此奠定。
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作物。
通过控制人体的生化特性,人类将能够恢复或修复人体细胞和器官的功能,甚至改变人类的进化过程。
最后我以一段生物进化的动画结束我对第六册第一章的教材分析,班门弄斧,请大家多提意见。
人类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