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教学设计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一、本课知识综述近代以来,科学与文学迅速发展: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建了微积分学,在光学研究领城也颇有建树;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与此同时,近代艺术不断发展,贝多芬、梵高等杰出艺术家创作了大量佳作。

二、课标要求与教材解读(一)内容标准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

2.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3.通过对著名科学、文化代表人物生活时代背景及其作品的探究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材解读本课是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一课,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在此期间,近代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科学家、文学巨匠、音乐美术大师。

这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分别介绍了近代自然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的主要成就。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基本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能够做到自主学习。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极少数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跟着老师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对之前发放的《学情调查表》进行分析,由于生活年代和生活国度不同,学生对外国的文化了解甚少,但对科学家和艺术家略有耳闻,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

(一)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及其影响;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及其作品特点;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二)教学难点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品的历史价值。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介绍了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历程以及科学家们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

本课重点讲述了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成就,以及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近代科学发展的脉络,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世界古代科技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历程,掌握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在追求科学真理过程中的坚持与勇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历程,科学家们的成就。

2.难点: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精神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科学家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的成就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教材、课件、教学资源等。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科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古代科技的发展,那么近代以来,科学技术有哪些重要的发展呢?”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呈现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doc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近代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了解近代科学、文化方面杰出人物的个人经历及其他们成就的影响;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个人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体会近代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的奋斗经历和他们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近代科技、文化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难点:近代科学文化产生的背景及艺术鉴赏。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

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如果用ml、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lm2)/M2, 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同学们知道苹果熟了之后为什么掉地上吗,这个原因是哪位科学家探索出来的?本课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1)、讲授新课:一、科学家1、牛顿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一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

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地跑动,于是轮子不停地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 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了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及其提出的进化论是生命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了解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及其作品;了解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知道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伟大的作品之一;了解梵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汇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归纳概括、合作学习等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的科学成就的了解,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以及崇尚科学的精神;学习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了解梵高的《向日葵》的艺术风格,从而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自行处理教材和相关资料,去感受探究学习、多渠道学习的过程。

【教学难点】围绕主题整理、归纳、提炼有效信息。

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材料展示:(1)“我能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收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2)“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和少说空话。

”(3)“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

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最新部编⼈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化》教案第7课近代科学与⽂化1教学分析【教学⽬标】知识与能⼒了解近代科学、⽂学、⾳乐、美术等⽅⾯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物过程与⽅法通过引导学⽣思考⽜顿、达尔⽂、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等⼈在科学和⽂化上取得伟⼤成就的原因,培养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学⽣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顿、达尔⽂、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等⼈在科学和⽂化上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顿万有引⼒定律、达尔⽂的进化论以及梵⾼艺术画派特点2教学过程⼀、导⼊新课教师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让学⽣通过欣赏⾳乐,感受贝多芬内⼼对⾃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接着,教师可以讲述贝多芬的个⼈经历,让学⽣知道贝多芬在双⽿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创作的故事,培养学⽣⾃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新课讲授⽬标导学⼀: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1.引导学⽣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顿在天⽂学、数学、⼒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1687年,⽜顿出版《⾃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了完整的经典⼒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定律,⾼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次⼤飞跃。

英国天⽂学家哈雷运⽤⽜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哈雷彗星”的预⾔说明了什么?提⽰:提出了万有引⼒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定律。

“哈雷彗星”预⾔是证明⽜顿⼒学和万有引⼒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然科学的奠基⼈之⼀;万有引⼒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提出的进化论观点及其理论贡献。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_14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_14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通过对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代表人物贡献,培养学生勤于探索、认真思考、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近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了解牛顿吗?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

其实不然,牛顿童年时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

他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

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

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意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

同学们知道长大后的牛顿有哪些杰出的贡献吗?近代历史上除牛顿的科学贡献外,还有哪些突出的科学和文化成就? 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吧!二、讲授新课目标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1、阅读教材“科学家”一目,结合“人物名片”,完成幻灯片空缺内容。

2、教师出示幻灯片,详细介绍牛顿。

材料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材料二牛顿一生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他的勤奋精神是分不开的。

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做实验,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

材料三“牛顿,他准备了一把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牛顿的什么品质?(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你认为牛顿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3)牛顿的三大成就有哪些?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其成就有什么影响?教师进行总结:(1)体现了牛顿谦虚的品质。

(2)他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他刻苦而勤奋,有坚强的毅力和为了科学而忘我的精神。

(3)牛顿的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_38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_38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一、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两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后对19世纪下半期的社会经济、政治、阶级等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变革。

学生也逐渐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

近代的科学发展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何联系,近代的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层面又是如何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学生在学完两次工业革命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后很自然需要探究当时科学文化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贝多芬、梵高的艺术成就。

(2)理解:认识科学家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赏析文学艺术作品并体会这些作品是如何反映社会背景的。

(3)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牛顿与达尔文分别在无生命的自然界和有生命的人类社会找到了各自的运行规律,自然打破了自中世纪以来的“神创论”;社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物质的发展,19世纪的文学艺术成就既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1)课前发布预习任务,提供相关资源,例如学科网、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央视影音、爱奇艺等。

(2)利用微课介绍达尔文、贝多芬的有关事迹;小组合作方式介绍牛顿的事迹;成立临时话剧组演绎《欧也妮·葛朗台》来展现巴尔扎克笔下的法国社会;通过多媒体展示梵高的代表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介绍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让学生体会科学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联系相关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从而树立学生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2)赏析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贝多芬与梵高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意识到经济基础决定思想意识、思想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3)将本课所体现的科学艺术与同一时期中国的科学艺术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中外文明的个性与共性,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历史《近代科学与文化》的第二单元第7课,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快速发展。

本课内容涉及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发展以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成就,同时也涉及了近现代文化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其作品。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丰富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成就的细节可能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可能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

在文化领域,学生可能对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有所了解,但对于一些杰出人物的代表作品和艺术风格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掌握相关科学原理和方法;了解近代文化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其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化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代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2.近代文化领域的杰出人物及其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成就。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元素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材:准备九年级下历史《近代科学与文化》的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

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

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

“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
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理论贡献。

设问: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
提示:(1)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它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

(2)达尔文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达尔文的理论贡献:理论著作《物种起源》;核心理论“进化论”。

目标导学二:近代文学巨匠及其文学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尔扎克文学作品,赏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

材料展示:《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经典篇目。

葛朗台是个被金钱异化了的吝啬鬼,靠投机钻营发了财。

为了金钱,他甚至把女儿当诱饵,诱惑求婚者,从中渔利。

葛朗台弥留之际还想把神甫的镀金十字架抢到手,因用力过猛而一命呜呼。

葛朗台给女儿留下了巨额财富,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

设问:《人间喜剧》是怎样一部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
提示:《人间喜剧》是一部小说集,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

《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2.引导学生读教材和漫画,说说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设问:《战争与和平》是谁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提示:《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

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目标导学三:近代音乐美术大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体验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主旋律。

材料展示:《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应法国大使邀请为拿破仑谱写的。

在贝多芬的心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

完成作品时,贝多芬在扉页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他十分气愤,把扉页撕碎,扔在地上。

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设问: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为什么贝多芬把《英雄交响曲》的扉页撕碎?作品如其人,该作品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理念?
提示:因为拿破仑称帝,实行专政独裁,他已经由革命者演变为独裁者,违背民主精神。

表达了贝多芬崇尚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的民主思想。

2.阅读教材,感悟梵高《向日葵》等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总结
一定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发展都根植于时代的变迁,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紧密相联。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出经典作品,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

贝多芬和梵高创作出杰出的音乐美术作品,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艺术熏陶。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从以讲解、概括为主,到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