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2
1.展示PPT,框架梳理近代科学与文化成就
2.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强调科技是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 深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电影当属《流浪地球》。
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
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2.19世纪后半期,欧洲某人创作了漫画(如下图),以讽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但该漫画客观上却宣传了()
A.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B.达尔文就是一只猴子
C.万事万物皆上帝创造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3.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指出各种生物都是由一种或几种原始生物通过自然选择,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
这种进化论观点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A.沉重的打击了宗教“神创论”学说 B.有力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C.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D.是人类进入网络时代
4.贝多芬为拿破仑写的,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是()
A.《维也纳森林序曲》 B.《英雄交响曲》 C.《春之声》D.《蓝色多瑙河》
5.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经典之作是()
A.《物种起源》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英雄交响曲》D.《欧也妮•葛朗台》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D。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七章,共分四节课。
第七章是一次回顾性的综合性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近代科学的兴起、近代文学的发展、近代艺术的变革等。
第一节课:科学革命1.近代科学的基本特点2.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以及背景3.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节课:启蒙运动与文学的发展1.启蒙运动的概念、主要思想和斗争对象2.英国文学的发展3.法国文学的大成第三节课:印象派和后印象派1.艺术改革运动的背景和发展2.印象派的主要特点3.后印象派的发展和变化4.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对艺术的影响第四节课:当代艺术1.当代艺术的发展概况2.当代艺术的几种形式3.当代艺术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科学的兴起及其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认识启蒙运动的内容和重要性,了解英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发展和贡献。
3.了解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发展以及其对艺术的影响,认识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4.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认识当代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化和科学的兴趣与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听说结合的教学法通过听讲、观看画作、欣赏音乐、参观实物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讨论、演讲、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2.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呈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氛围中,理解艺术的内涵与价值。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和艺术形式的最新发展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借鉴他人的成果,培养人文素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通过展示画作、音乐,欣赏文化遗产,唤起学生的自我审美及文化追求。
2.通过回答问题、讲述故事方式,激发学生对有趣物质的好奇心和热情。
第二步:讲授新知1.科学革命让学生了解近代科学的兴起背景、科学革命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飞行、医学、电影等科技的发展历程。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介绍了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历程以及科学家们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
本课重点讲述了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成就,以及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近代科学发展的脉络,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世界古代科技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历程,掌握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在追求科学真理过程中的坚持与勇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历程,科学家们的成就。
2.难点: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精神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科学家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的成就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教材、课件、教学资源等。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科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古代科技的发展,那么近代以来,科学技术有哪些重要的发展呢?”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呈现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近代科技革命以及对应的科学理论和文化成果,包括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以及这些科学理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材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部分自然科学知识,对于一些科学概念和理论有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学生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科学的发展,并理解科学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近代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认识重要科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代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重要科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2.难点:科学理论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人物;2.案例分析法:分析重要科学理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理解科学的价值;3.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科学问题。
六. 教学准备2.相关参考资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理论的产生背景。
3.操练(15分钟)教师分析重要科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让学生理解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最新部编⼈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化》教案第7课近代科学与⽂化1教学分析【教学⽬标】知识与能⼒了解近代科学、⽂学、⾳乐、美术等⽅⾯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物过程与⽅法通过引导学⽣思考⽜顿、达尔⽂、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等⼈在科学和⽂化上取得伟⼤成就的原因,培养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学⽣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顿、达尔⽂、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等⼈在科学和⽂化上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顿万有引⼒定律、达尔⽂的进化论以及梵⾼艺术画派特点2教学过程⼀、导⼊新课教师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让学⽣通过欣赏⾳乐,感受贝多芬内⼼对⾃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接着,教师可以讲述贝多芬的个⼈经历,让学⽣知道贝多芬在双⽿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创作的故事,培养学⽣⾃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新课讲授⽬标导学⼀: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1.引导学⽣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顿在天⽂学、数学、⼒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1687年,⽜顿出版《⾃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了完整的经典⼒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定律,⾼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次⼤飞跃。
英国天⽂学家哈雷运⽤⽜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哈雷彗星”的预⾔说明了什么?提⽰:提出了万有引⼒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定律。
“哈雷彗星”预⾔是证明⽜顿⼒学和万有引⼒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然科学的奠基⼈之⼀;万有引⼒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提出的进化论观点及其理论贡献。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科学家、文学巨匠、音乐美术大师。
这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分别介绍了近代自然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的主要成就。
三、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近代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史料实证)2.分析理解欧洲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学会从唯物史观角度探寻科学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3.通过近代科学家、文学巨匠和音乐美术大师的个人经历和奋斗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导入:有人说,有三个“苹果”曾改变了世界。
你能猜到是哪三个“苹果”吗?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二课苹果使得牛顿发现了影响世界的万有引力。
牛顿都有哪些重要的成就?牛顿所处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发展呢?(二)新课讲授1.科学家(1)牛顿:➢国籍:英国➢贡献:①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②著作: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科学之父”。
➢影响: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过渡】当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时,心中总不禁涌现出一个深邃而永恒的问题:人类这个独特生命体是怎样诞生的?从西方的上帝造人到东方女娲造人的故事,人类的诞生一直带有着神话色彩。
直到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才打破了千百年来神造论的长期束缚。
(2)达尔文:➢国籍:英国➢著作:1859年《物种起源》➢观点:①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②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③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影响: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以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科学与文化的繁荣为背景,介绍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重大科学成就,以及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文化名人的杰出贡献。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成果,认识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近代科学与文化的深入了解,特别是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科学成果的产生背景等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重大科学成就,以及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文化名人的杰出贡献;掌握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文化观,提高学生对科学和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科学与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科学家的生平、科研过程及成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的关系。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脉络。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成就与文化作品的关联。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科学家生平事迹、文化作品等相关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案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和生物学家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2.知道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及其代表著作;3.知道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和荷兰杰出画家梵高及其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勤奋、坚持不懈等能力与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牛顿、达尔文、贝多芬等人物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本课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本课通过科学、文学、美术和音乐等多个领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概述世界近代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难点】各领域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及其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激烈的社会变革,也为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家1.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①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②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使物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①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②观点:“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③意义: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文学巨匠1.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①代表作:《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②作品特点: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贝多芬内心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接着,教师可以讲述贝多芬的个人经历,让学生知道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创作的故事,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
“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观点及其理论贡献。
设问: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
提示: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它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
达尔文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达尔文的理论贡献:理论著作《物种起源》;核心理论进化论。
归纳总结:进化论给千百年来教会宣扬的“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致命一击,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进化论还鼓励人们大胆地研究生物进化和生命的规律,从而促成了一场伟大的生物科学革命。
目标导学二:近代文学巨匠及其文学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赏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
材料展示:《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经典篇目。
葛朗台是个被金钱异化了的吝啬鬼,靠投机钻营发了财。
为了金钱,他甚至把女儿当诱饵,诱惑求婚者,从中渔利。
葛朗台弥留之际还想把神父的镀金十字架抢到手,因用力过猛而一命呜呼。
设问:《人间喜剧》是怎样一部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
提示:《人间喜剧》是一部小说集,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
《欧也妮·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2.引导学生读教材和漫画,说说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设问:《战争与和平》是谁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提示:《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
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者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目标导学三:近代音乐美术大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体验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主旋律。
材料展示:《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邀请为拿破仑谱写的。
在贝多芬的心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
完成作品时,贝多芬在扉页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的字样。
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他十分气愤,把扉页撕碎,扔在地上。
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设问: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为什么贝多芬把《英雄交响曲》的扉页撕碎?作品如其人,该作品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思想理念?
提示:因为拿破仑称帝,实行专政独裁,他已经由革命者演变为独裁者,违背民主精神。
表达了贝多芬崇尚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的民主思想。
2.阅读教材,感悟梵高《向日葵》等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总结
一定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发展都根植于时代的变迁,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紧密相连。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出经典作品,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
贝多芬和梵高创作出杰出的音乐美术作品,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艺术熏陶。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从以讲解、概括为主到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