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7课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兴起与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兴起与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兴起与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兴起与法兰克王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对基督教的支持。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宗教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对基督教的支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基督教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提高学生对宗教、政治等问题的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

2.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对基督教的支持。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基督教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或其他多媒体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基督教的兴起,引导学生思考基督教为何能在罗马帝国内兴起。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基督教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优质课教案_1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中世纪的西欧是西方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它上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下启近代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 。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西欧中世纪史的第一课,课标要求“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查理曼帝国”四个板块,时间跨度超过800 年,涉及宗教、政治制度、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内容。

法兰克王国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的最为强大,最为持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政权,它在保留日耳曼文化传统基础上,吸收希腊罗马传统文化,接受基督教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新的文明——西欧文明。

据此对教材内容整合重构,确立教学主题为“迈向新欧洲:文明的交融与社会秩序的重建” 。

将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发展演变历程放到西欧文明形成的视角下探究学习,有利于开拓视野,培养时空观念,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既能帮助学生从法兰克王国的发展演变了解西欧中世纪文明的基本特征;又能从西欧中世纪文明的形成过程理解人类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总体趋势,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西欧文明的特点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本课的另一个难点,这两部分内容难度较大,需要结合学情,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

(一)导入教师活动:展示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示意图,讲述蛮族以及西欧封建社会的相关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说出西欧封建社会的起止时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概况,了解蛮族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政权的史实,在历史情境中感知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背景。

(二)【保护与传承】帝国奔溃,文明不亡1. 问题导学教师活动:展示《410年8月24日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和对罗马帝国的入侵示意图,提出问题:帝国的奔溃无力挽回,光荣伟大的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还能传承下去吗?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优质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优质课教案_0
牢固掌握本科重难点
习题
自行完成课后3:49-45:10
回顾本课时间轴,明确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法兰克王国的重要事件及意义
跟随教师教学回忆本课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明晰法兰克王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事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八、教学流程图
九、板书设计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查找相关资料《欧洲中世纪简史》(,霍莱斯特著,商务印书馆)、《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侯建新著,天津社科出版社)
2、制作相关课件,运用多媒体及实物展台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五、学习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导入部分,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课中进行阅读资料训练,表达训练,设置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课后总结预留伏笔,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根据教学法的真实性原则,设计学习活动,提供话题和真实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创造合作学习型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明确的小组活动目标,小组成员积极依赖的关系,成员间面对面的交流,注重学生社交技能的锻炼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横向的联想式发展教学,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创新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1、基督教的诞生与发展
2、法兰克王国的诞生与发展
1、克洛维建国 2、查理马特改革
3、丕平献土 4、查理曼帝国
十、学习评价与反馈
学生基本都能牢固掌握本科的重难点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辩证解析的方式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学习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打下基础。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学主题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的第7课,是古代文明交往的两种方式之一——和平交往。在古丝绸之路上,欧亚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断进行友好往来,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其中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的阿拉伯数字,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长达17年的生活经历以及《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使西方人对中国及东方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直接促成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以及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因此在教材中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体验:阿拉伯数字的优越性
引导思考:“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计算一道数学乘法题,在亲自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总结: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贡献
在学生交流基础上总结
小组讨论交流
屏幕展示
观看录像
出示问题组:①马可•波罗一行哪一年启程赶赴中国?②当时的中国处于哪一王朝的统治时期?③在位的中国皇帝是谁?④要了解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见闻我们应该看哪本书?
相关图片
情感体验
1、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之后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2、引导学生了解各国的纪念活动
1、感受到马可•波罗坚忍不拔的精神。
2、了解人们对马可•波罗的纪念
1、录像剪辑:《艰辛的旅程》
2、相关的图片
思维拓展——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
结合已有知识有理有据进行讨论分析。
相关史料的展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叙述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等知识。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教材还包括了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一些世界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他们对宗教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不太了解。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插图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批判性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2.法兰克王国的历史;3.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批判性思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法兰克王国的历史;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历史事件的看法;3.视觉辅助教学:通过插图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2.课件:插图和视频;3.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的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历史知识,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插图和视频,向学生介绍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和批判性思考历史事件。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一步发展。

1976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结合材料和本课结尾“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等内容,说明法、意、德的历史渊源,并引导学生讨论和理解“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这句话。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基督教的兴起”一目,指出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等基本信息。

提示:时间:公元1世纪。

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原因:生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

发展: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学生自学:查阅资料,比较学习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1.背景讲述:匈奴人原居住在中国北方,在公元前3世纪冒顿单于在位时达到极盛,后来由于抵挡不住汉朝军队的持续攻击,分裂为南北两支。

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陆续西迁中亚。

公元4世纪开始,匈奴人又沿里海北岸向西,侵入伏尔加河、顿河流域,进而开始向仍由罗马帝国控制的高卢地区渗透。

匈奴人的西迁,将许多欧洲民族从原本的居住地上赶走,引起的连锁反应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格局。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2.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感悟法兰克王国是蛮族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1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1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1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1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1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了解马可·波罗来华的史实。

探究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传播及其意义。

认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和平交往,促进了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教学重点: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教学难点:阿拉伯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意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教师:同学们还记得这条著名的通道吗?是的,这就是连接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

通过《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古代文明由于相对隔绝,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得以传播与发展,那就是——战争与征服。

如果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只有这么一种方式,那么人类为了走到一起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其实,即使没有战争,东西方文明之间也有无数的通道,比如我们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展示:思考:《14世纪欧亚主要的商路》一图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1、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分为陆路和海路.2、陆路的亚洲部分为阿拉伯人,欧洲部分是意大利人。

3、地中海地区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

教师:在这些连接东西方的商路上奔波的阿拉伯人、意大利人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人:阿拉伯数字学生活动:讲述阿拉伯数字发明和传播的过程。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教学设备
教学用具
教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问题引导
二次备课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玩过扑克牌吧,有的扑克牌上会画有人物头像,像这三张扑克牌k就绘画了西欧历史上三位有名的国王。方块k是哪位国王?(古罗马的凯撒大帝)梅花k是哪位国王?(缔造亚历山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红桃K上这位没有胡子的国王是谁?(查理曼大帝)
(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师:这一套制度具体表现为什么关系呢?
生:赐予土地的人叫做封君(领主),接受土地的人叫做封臣(附庸)。
师:两者关系形成的纽带是什么?(土地)而这个“有条件”体现在哪呢?
生:双方要尽到一定的义务。封君:提供土地、保护封臣、不得侵害封臣利益;封臣: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封君和封臣就形成了一定的契约关系。
过渡:采邑制推行之后,中小封建主都要服兵役,他们自备马匹,装备精良,构成了新型的骑兵,奠定了西欧中世纪骑士制度的基础。
师:这个救世主就是谁?耶稣。那么,传说中的耶稣是一个什么人呢?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师: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母亲是圣母玛利亚,他拥有很大的神力,能让跛子行走,盲人看见光明,死人复活。但是由于门徒犹大的背叛,他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
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就描绘了当时耶稣和他12个门徒最后一餐的场景。你猜一猜,那个是叛徒犹大啊?左边第二个。(一脸心虚、手抓钱袋)整幅画画了几个人呢?13个人,所以在西方,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耶稣受难的星期五也是大凶之日。
师:查理曼大帝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君主,他缔造了一个庞大的查理曼帝国。前面第二单元我们一直在讲西欧的奴隶社会,那么西欧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的呢?
我们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起点,一直到1500年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整个时期作为西欧中世纪史,也就是封建社会。那么西欧封建时代人们的宗教信仰是什么?他形成了怎样的封建等级制度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七课。(明确课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教学设计(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教学设计(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附答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基督教的起源、耶稣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法兰克王国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和国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基督教的起源、教义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教义,掌握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过程,认识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提高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起源、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深入理解,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查理·马特改革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基督教的起源、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1)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词语,体会义正词严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运用对比、反语写现实中的演讲稿。

3、德育目标:牢记祖国屈辱史,努力做雨果一样有正确判断力的人。

重难点1、积累词语,体会义正词严语言风格。

(重点)2、运用对比、反语写现实中的演讲稿(难点)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一、作家及背景资料、基础知识1、作家简介: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

后又创作剧本《欧那尼》《国王寻乐》,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

1861~1869年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2、圆明园:清代名园,在北京海淀附近。

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

周约十余公里。

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物145处。

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4、词语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1新人教版
学生在知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理解,掌握更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其对东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在能力方面,学生需要提高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史料实证文化交流的事实。同时,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在分析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此外,学生需要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在课堂上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例题三:
题目:请阐述东西方文化交流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东西方文化交流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其次,东西方文化交流使各国人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此外,东西方文化交流也为各国的科技、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在现代社会中,东西方文化交流仍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中国见闻录》
- 《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的交织》
- 《东西方文化交流史》
-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与影响》
-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这些材料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学习主动性强,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部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对历史学科兴趣不足,学习被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关注和引导。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感兴趣且学习主动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引导他们深入研究文化交流的历史;对于兴趣不足或学习被动的学生,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

教材从基督教的起源、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的兴起过程及其在法兰克王国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世界宗教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正逐步提高,可以通过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界宗教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督教的兴起过程,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

2.难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关系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基督教教义在法兰克王国的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网络资源:搜集与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基督教的兴起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基督教会在这个时候兴起?它的兴起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过程。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教材还包括了相关的历史地图和知识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代世界的一些主要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等,但对于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逐步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2.难点: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和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基督教的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教科书。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历史地图:准备与基督教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相关的地图。

4.练习题: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基督教会在欧洲兴起?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和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影响。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七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四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七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案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综合启发式教学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具: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教师设置问题:“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

这个人是谁?”以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1、“‘阿拉伯数字’的由来”:(1)在学生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投影《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对照《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引导学生弄清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沿途的自然条件、重要地点,注意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整合。

(3)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发明0~9十个数字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字、数字的发明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的发明同样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独立探究的精神。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罗马帝国的兴衰和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

但学生可能对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2.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督教的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课件。

2.历史地图: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

3.参考资料:关于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罗马帝国的兴衰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讲解耶稣的教义和基督教的传播。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基督教传播和法兰克王国历史的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庇护。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的兴起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罗马帝国的兴衰等知识。

但学生对于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2)知道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庇护;(3)理解基督教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基督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位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兴起过程,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庇护。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和法兰克王国的作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基督教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罗马帝国的兴衰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过程。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基督教的传播。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七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学设计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七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学设计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教学目标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教学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案】—、导入新课1.“导入框”的学习组织学生阅读第41页“导入框”,第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和第45页“自由阅读卡”:(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与“丝绸之路”是一脉相承的。

请从这幅地图提取有效信息,说:“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区?最远到达哪里?“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在陆地上,另一条在海上。

陆地上是由中国出发,向西经过中亚、西亚,到达北非和欧洲;海上则是从中国出发经过西太平洋、印度洋到达地中海一带。

⑵演示课件,引导学生对照第42页《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动手圈点和标注。

教师补充:包括陆地商路和海上商路。

这些欧亚主要商路的历史作用: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位于东西方之间的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成为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的使者。

本课主要叙述了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阿拉伯数字,以及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所作出的贡献。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课堂导学案】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阿拉伯数字”的由来⑴教师讲述: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

举例说明。

⑵演示课件,引导学生对照第41页《阿拉伯数字》图,思考回答:A.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

初中历史九上第7课教案

初中历史九上第7课教案

初中历史九上第7课教案1. 了解青铜器时代的特点和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2. 了解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3. 了解商代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1. 青铜器时代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3. 商代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 理解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内容。

3. 分析商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阶段,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青铜器的样式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特点。

2. 教师简要介绍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对商代进行初步了解。

三、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向全班做简要介绍。

四、梳理(10分钟)1. 教师总结青铜器时代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思考。

2. 教师梳理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内容,帮助学生理清重点。

五、拓展(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商代的文化特点,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商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积极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商代的研究报告,并总结青铜器时代对古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青铜器时代和商代的特点,认识到古代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演变。

同时,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九年级上(人教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九年级上(人教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九年级上(人教部编版)历史教学设计: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多媒体展示法、引导激趣法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学法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二、自我研学知识点一基督教的兴起1.兴起时间、地点及创始人时间:__1世纪时__;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巴勒斯坦地区__;创始人:__耶稣__。

2.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__国教__,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知识点二法兰克王国3.建立时间:__481年__。

4.建立者:__克洛维__。

知识点三封君与封臣5.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11世纪时,这种以__土地的封赐__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6.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__等级性__,而且__权利__、__义务__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知识点四查理曼帝国7.查理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__什一税__”。

8.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__罗马人的皇帝__”。

因此,查理被称为“__查理大帝__”或“__查理曼__”。

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__查理曼帝国__”。

9.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__德意志__、__法兰西__和__意大利__三个国家的雏形。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基督教的兴起1.阅读教材,说说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生活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人民把希望寄托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

2.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造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大藏经》“众生平等”“忍耐顺从”浴佛节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耶稣《圣经》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圣诞节复活节升入“天堂”探究二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

九年级历史上册《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册《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封建时代的欧洲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单位:教师:《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第7课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及查理曼帝国四个部分。

教材按照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发展、强盛、分裂的历史演进进行编排,时空思路明晰,符合学生的学习逻辑,体现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法兰克王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再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了文字史料、地图和图片资料、绘制时序轴等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构建系统的教学结构。

三、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法兰克王国的学习比较陌生,对法兰克王国的历史演变比较模糊,特别是封君封臣制内容和关系的问题,比较难以理解,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从学生的思维水平来看,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四、学习目标:1.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2.了解法兰克王国建立和发展的过程;3.了解封君封臣的关系,理解这种封建制度的特点;4.了解查理曼帝国兴亡的过程。

五、设计思路:1.本课教学围绕法兰克历史的演变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展开,本课教学内容的时空性和理论性较强。

2.通过文字史料、地图与图片资料和时序轴等多种形式作为补充,运用学生自学、史料研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督教的兴起与法兰克王国的历史与改革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时空意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六、教学过程: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学生观察图片,教师引导:法兰克王国历史的演进和封君封臣关系的形成。

引入本课教学。

设计意图: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法兰克王国的历史不了解,利用“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图片导入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地提取、整理课文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5.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

这个人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于他的事情。

【讲授新课】
一、阿拉伯数字
挂《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说明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引导学生弄清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沿途的自然条件、重要地点。

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发明0~9十个数字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字、数字的发明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的发明同样来源于生活。

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
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阿拉伯人学会0~9的计数方法并对其加以改造,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0~9”这十个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的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让学生阅读本目课文内容,了解马可·波罗来元朝的前后、经过及其在元朝的生活工作经历,认识马可·波罗不仅把意大利的文化带到了中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和东方的文明与文化,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

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讲述马可·波罗一行来中国途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

组织学生讨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之后教师总结: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所说),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提问: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

对此,你怎么看?组织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组织学生讨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之后,教师概括总结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课堂小结】
展示本题知识结构图,通过问答的形式小结。

【练习巩固】
展示课堂练习让学生训练,然后讲解。

【布置作业】
各地区指定配套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