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34张PPT)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34张PPT)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 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学习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社会状况;掌握大化 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其影响;掌握 武士集团与幕府统治形成的背景及其发 展历程。 2.认识到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理 解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学习他国长处以发 展自己的明智之举,并认识到一个国家应 该善于借鉴与学习。
(2)隋唐的先进强大,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合作探究
大化改新促转型
日本《东征传绘卷》遣隋使船队
公元7-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 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 几次遣唐使团。中国的许多律 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 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 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合作探究
大化改新促转型
叁 武士兴起建幕府
1.背景:
武士兴起建幕府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 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大化改新功臣中臣镰足被赐姓藤原氏,此后200余年,藤原氏一族世 代为外戚,专擅国政。每当天皇幼少、病弱或是女帝当政,藤原氏 就以摄政掌权。天皇亲政后,藤原氏又改任关白,成为变相的摄政, 继续掌权。藤原氏被称为“摄关家”,取代天皇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源赖朝
武士兴起建幕府
3.幕府的统治: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 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 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 着国家大权。
源氏 镰仓幕府 (1192-1333)
足利 室町幕府 (1336-1573)
德川 江户幕府 (1603-1868)
武士兴起建幕府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呈现出了什 么问题?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5张PPT)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5张PPT)

神武器。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
士 德规范的行为准则。绝对服
道 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
精 勇于战斗。

本课小结
统治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古 代
大 时间、人物: 646年开始,孝德天皇
化 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新 经济上: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授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 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 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的 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 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 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 是学习中国的吗?
室生寺五重塔
日本仿唐建筑
六七世纪时, 日本社会发生了 什么变化?
社会矛盾十分 尖锐,统治阶 级内杠,下层 民众反抗。
那时的中国什么样子呢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
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 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 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 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 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
中国唐朝的相扑俑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善于模仿的民族心理
日本有“心灵禁闭”但“眼观八方” 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 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 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 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 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 本》
日本武士道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 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 兴盛和发展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 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共22张PPT

4.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
次改革是 B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 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 进行治理。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维新
5.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商鞅变法、大化 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采邑制的实行、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 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
B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内容 D.大化改新的影响
3.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以下表述能正确反
映亚非文明的是 B
A.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
要遗产 C.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封建社会
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
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
市)。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大化改新
1.开始:646年,孝德天皇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
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 里。 经济上:施行“班田收授法”、 施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3.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是日本从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室町幕府
(足利尊)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
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
幕府统治时期。 江户幕府
(德川家康)
幕府统治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 “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 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 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 士阶层手中。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19张PPT)

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 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
材料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
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与
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
材料 将土地颁给农民,六年一颁,不能终

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 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归纳大 化改新的内容
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①“大化改新”诏书。
②日本。
③中国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是日本从奴
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武士
2.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 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 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 的摆设。
课堂小结
和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 6世纪前的日本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含义
由于日本早期没有 史料记载,历史时 期只能根据考古发 现以及地名来命名
3世纪的日本: 在本州中部出 现了一个较强 大的国家,叫“ 大和国”。
4世纪末5 世纪初, 大和国基 本统一日 本
二、大化改新
背景

6世纪末,摄政的圣德太子力推改革,试图按 照中国儒家的政治 ,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豪族
的势力。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随堂训练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 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 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 军权归属中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27张PPT)
治的经典济制章度制,度又,吸进收了行中了国一唐系朝的列政改治
经济制度,于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
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
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
革改新新措施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 本 “ 平 安 京 ” 学 习 唐 朝 长 安 城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



改革性质
都是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 渡改革。
鞅 变 法
大化改新 |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政 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把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律令 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形成 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 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 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 会 结 构
与,不能买卖和随便杀害。
他私们有有自民己的,家地庭,位地位近近
似于奴隶。在贵族和部民之
间是似大批于平民奴,隶他们。的地位
由于财产变化也在变化,时
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
国 内 │ 矛 盾 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国 际 │ 矛 盾 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
社|会|结|构
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 矛盾空前尖锐,奴隶、部民和平 民纷纷造反逃亡。社会陷入混乱。 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出 路,于是,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 改革开始酝酿——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

习他国的长处。

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

革求新,与时俱进。
武 士 和 武 士 集 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6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6张PPT)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幕府统治
王室衰微 地方做大 社会动荡
武士阶层崛起
10世纪时期日本的城堡分布
幕府统治
武士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 己的庄园,组成一种 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 结合的军事集团,成 员成为“武士” 对抗对象 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 地方政府对抗 有时响应朝廷号召去 征战
幕府统治 武士效忠对象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 治全国。
今日日本称自己是大和民族的由来
大 和
初步统一
经济形态 领地经济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王室和贵族的关系?
王室只是地位高于普通贵族,属于大贵族阶层。
古代日本领地上的部民与哪里的什么居民相似?
西欧庄园里的农奴。
大化改新 背景
人物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 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 (共18张PPT)
材料二: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应遵守和坚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中日四个政治 条约的精神和共识。如果说两国关系现在出现了“小 阳春”,要防止“倒春寒”,要让中日关系向着持续 稳定的方向发展。我们对日方有期待
———2018年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中日关系?
贵族贵极族力势想力独强自大控制中王央政权权衰,落从中获得政更局大混的乱利益。
贵族加紧内部争夺,政局十分混乱。
7世纪的中国: “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
盛,民勤本业,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 治。”
二、大化改新
1. 背景
统治阶级矛盾 内因
下层民众反抗
根本因素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
(屯仓和田庄)和部民制。
奴隶制
国 中 奴隶王朝
封建王朝
夏朝
秦朝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3世纪
本日
大和国 5世纪
奴隶制国家
7世纪的日本: 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社会矛
盾空社前会尖矛锐盾。尖在锐这种情况动下荡,不奴安隶、部财民政纷纷危起机来造
反,大量逃亡。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王室,一些较大的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材料:
“大王”是日本大和政权首
脑,“大王”依赖中央、地 最高统治者: 大王
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大 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 依靠力量:
贵族
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 经济基础: 领地和部民制
织起来进行生产。国家的经 济 基 础 是 大 王 的 直 辖 领 地 大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贞观之治
中王央权集衰权落制度(天皇) 中央集权

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25张PPT

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25张PPT
国歌 《君之代》 国花 樱花 国服 和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出现小国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乐浪海(日本海)中有倭人, 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 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 印绶。
——《后汉书・东夷列传》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 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 与印绶。
系列革新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内容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 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
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 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 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 不能买卖。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 宫 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
廷 统治,天皇无实权,各种矛盾 空前激化。645年,皇室中大
政 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
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
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
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
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古人绘制的日本第一代天皇陵园外景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社会结构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 己的私有领地。领地 上的居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从事 农业的称为“田部”, 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 “海部”等等。来自 中国、朝鲜的移民也 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 锦织部、锻治部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古代日本(共1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古代日本(共11张PPT)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艾迪生[英国作家]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尔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托尔斯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26张PPT )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26张PPT )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初国中)历史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 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 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大化改新
4.大化改新的意义
第11课 古代日本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进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打破了奴隶主
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 权制度,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大化改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 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二、大化改新
【 视 频 】 日 本 学 习 中 国 唐 文 华
初中历史
第11课 古代日本
二、大化改新
第11课 古代日本
3.大化改新的内容 (1)政治上: 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材料四: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两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
职。官职的任免权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出现危机。(根本原因)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贫民
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
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
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材料二: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 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 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 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唐 装
日 本 和 服 中日文字比较
初中历史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36张PPT)

日本大化改新 & 中国隋唐制度
项目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制度
政 治
试中央图都通注重设过加二仿强官中八效央省集中权(国权力隋中心三唐:省政最六高部治统制治、者) 请这地方说反善映出设于出立日学国地日本方、习本官郡大员,民、统化里一长族改由的于中新央什模指的派么仿郡、目特县任。免制的点??
经 分制经配度 济制班度田收,授加法 强中央集均田权制。
储备改革力量
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 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 央集权,同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 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 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根据材料,说说日本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向中国学习。
材 料 链 接
大 化 改 新

此时中国是什么朝

代,发展如何?
识 框

(4)影响 ①庄园形成

(1)背景 ②武士出现
3.幕府统治 (2)开始 ③武士集团形成 (3)幕府的地位
(4)武士道形成


代 日
武本 士 和 武 士 集 团


代 日
大本 化 改 新


代 日
6

世 纪 前 的 日 本

CONTENTS

6 世 纪 前 的 日 本
日本古代历史分期
弥生时代 (B.C.3C – 3C)
治的经典济制章度制,度又,吸进收了行中了国一唐系朝的列政改治
经济制度,于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
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
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
革改新新措施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 本 “ 平 安 京 ” 学 习 唐 朝 长 安 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32张PPT)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大化改新后, 大和正式改称日 本国,意为“日 出之处的国家”。 天皇则被鼓吹为 高天原(天界) 的主神——天照 大神的子孙。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 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 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 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 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 似于奴隶。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天照大神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12世纪时期—日本的幕府统治
12世纪时期—日本的幕府统治
12世纪时期—日本的幕府统治
12世纪时期—日本的幕府统治
12世纪时期—日本的幕府统治
12世纪时期—日本的幕府统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结
建国: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往 统一:5世纪时期——日本的统一 改革:6-9世纪时期——日本的改革 统治:12世纪时期——日本的幕府统治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 古代日本
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往
G8俱乐部(八国集团)
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往
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往
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往
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往
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往
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往
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的交往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1课古代日本PPT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1课古代日本PPT课件(共23张PPT)

导入新课
富士山
东京天空树,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墨田区的电波塔
日本樱花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日本的历程
北海道
Ø1.兴起:公元1—2 世纪,日本各地形成 100多个小国
Ø公元3世纪中叶, 大和兴起
大和兴起的地方

Ø2.统一:5世纪, ØØ大九州3大.王社和:会大统四结和一州国构国日的:本最高统治平者安,依京靠贵州统治全国。 Ø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奈领良地
(2).形成: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 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组织起来,组成一种血缘 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职责:武士集团:小的武士集团追随、服从一个 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有时代表 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2.幕府统治:
(1)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2)镰仓幕府特点:幕府统治时
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 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 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全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影响: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 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 而是他的主公。
①“大化改新”诏书。
②日本。
③中国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是日本从奴
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5.大化改新的作用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以学习和模仿中 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 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改新使部民分 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产者的积 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日本发展 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23张PPT)

日本进入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镰仓幕府
蒙古大军两次东征日本
室町幕府
日本战国时代
德川幕府 江户时代
统治日本260年
•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造成天皇大权旁
落,国家大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 武士阶层形成武士道精神,不效忠国家,
而是效忠主公
带领 3000 童男童女,水手、技术工人、
画师等五六千人踏上日本列岛,在徐福
等人的帮助下,日本由落后的原始社会
跃进到了农耕经济
•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 5 世纪,本州中部兴起 大和政权 统
一了日本
大王
贵族
平民 平民
生产组织形式领地部部民 Nhomakorabea平民
阿伊努 人
大和 族
•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 不向国家纳税
• 不准地方官吏进入
血缘关系
武 地方豪强 家族 士
军事集团
主从制
地方豪强 仆从 士

有时候代表庄园的利益与政府对抗
武 士 团
有时候响应朝廷的号召对外征战
• 12世纪晚期,源氏武
士集团 击败 平氏武
士集团
• 源赖朝 获得『征夷大 将军』的称号 • 设幕府于 镰仓
源赖朝
•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 政治、 军事权力
第11课
古 代 日 本
日本—最熟悉的外国。 日本—很陌生的外国。
• 菊花和刀 象征了日本文化精神中矛盾
的两极,恬静淡然却又刚烈残忍 • 『 菊 』是日本皇室家徽,『 刀 』是武 士道文化的象征 • 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 固、服从而不驯……这种异常矛盾的民
族特性,贯穿了日本的整个文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共14张PPT)

大化改新
日本国
幕府统治
武士和武士 集团的形成
THANK YOU
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3. 统一赋税。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03
武士和武士集团
1
2
源赖朝 (1147——1199)
武力统一 拥有100多个小国
大和政权
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
上册
4
第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 古代日本
01
6世纪前的日本
最高统治者 称“大王”
贵族
1
私有领地
私有民
奴隶
部民
地位近似奴隶
生活其中
02
大化改新
1
孝德天皇
2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1.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经济 2.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31张PPT)
天皇
二省八官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祇官
太政官
中 务 省
式 部 省
治 部 省
民 部 省
兵 部 省
刑 部 省
大 藏 省
宫 内 省
国(国司) 郡(郡司) 里 (里长)
“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日本书纪》
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 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大化改新
统治阶级的内讧
政局动荡 下层民众的反抗
中臣镰足,出身 于贵族家庭,父亲及 祖辈是朝中世袭的祭 祀官,属于朝廷重臣。 中臣镰足继承父亲的 官职不久,即辞官退 隐。 他对当时的权臣 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擅 权专政的做法非常不 满。要想改造日本社 会,只有除掉苏我父 子。
中臣镰足 (614——669年)
关于遣唐使……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 6世纪前的日本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 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 “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 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 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 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 地位近似于奴隶。
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 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 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 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 建国家。
三省六部制
幕府统治
首领: 征夷大将军 地位: 凌驾于天皇之上 影响: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武士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武士阶 层的长 期统治
武士道(展现武士阶 层道德与行为规范)
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
18
武士道的实质
以最大的勇 敢和牺牲精 神做主人的 忠实奴仆。
日本 武士
19
.
本课小结
一、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二、大化改新
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三、幕府统治的建立 封建统治秩序的确立
.
16
(四)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镰仓幕府特点:拥有独立于朝 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实 际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 的摆设。
.
17
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 皇任命;天皇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 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
20
随堂训练
1.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世纪末期,日本的改
A 革派主张学习的是( )
A.中国隋唐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希腊共和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2.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 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
C 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氏族贵族世袭制 B.分封贵族为诸侯 C.将部民和土地收回国有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富士山
.
1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孝德天皇
赖源朝.
日本武士2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 2.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幕府统治的发展。
.
3
.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一)1-2世纪时的日本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 肯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大和兴起的地方
5世纪 初,在本 州中部兴 起的大和 政权统一 了日本。
.
5
.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 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 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 ,地位近似于奴隶。
6
.
二、大化改新
(一)背景
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 因) 2.国际: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先 进,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朝 鲜半岛上新罗国的兴起。
2.大庄园既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 方官吏进入庄园。
.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
社会局势动荡。
14
.
(二)目的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三)形成
地方豪强把自己家庭和仆从中 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 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 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 15 的武士团。
天皇则被鼓吹为
高天原(天界)
的主神——天照
大神的子孙。
天照大神
11
日本文字
.
草书 演变 而来
楷书
偏旁
12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 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
西


朱市







西



13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一)背景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 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 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 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
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
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
归属中央。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法令规定的?
“大化改新”诏书。
②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
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
大化改新的结果: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 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10
大化改新后,
大和正式改称日
本国,意为“日
.
出之处的国家”。
7
.
(二)“大化改新”
时间: 646年起 人物:孝德天皇
(年号“大 化”)
8
.
大化改新内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 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 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 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 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
9
日本
③这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唐朝的制度。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
22
材古料时二:日《本后分汉为书1•0东0夷多传个》小记国载,,光与武 帝中建国武中有元“二通年使(”57年关)系,,倭定奴期国奉向贡中朝 贺国,进光武贡帝。刘秀赐以印绶。
材料三:《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 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4
(二)5世纪时的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