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地方戏剧
戏剧分类
黄梅戏
黄梅戏《红楼梦》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明、清两代多有以唱秧歌为业者,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至清末,秧歌又汲取了乐亭皮影、鼓书等,遂演变成为具有冀东地方特色的“蹦蹦戏”。 蹦蹦戏初期为两小戏(一旦一丑),有唱有白,载歌载舞;所演剧目有百种以上,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首尾贯穿的人物,以叙事体第三人称为其主要特点。音乐上也是向板腔体过渡的形态。因蹦蹦艺人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并以竹板(节子板)击节,故有蹦蹦戏与莲花落之混称。演出形式是先以群体合唱“四喜歌”开场,再引出正戏。 道光二十年(1840)后,农民以习蹦蹦戏谋生者日益增多,涌出了大批唱蹦蹦戏的艺人。由于艺人们各自所操的乡土方言和活动地域的不同,遂形成了东、西、北三路蹦蹦戏。光绪六年至二十六年(1880-1990)间,出现了许多半职业和职业性的班社。班社中优秀的蹦蹦艺人在互相竞争中,又彼此交流,互相汲取,从而推动了蹦蹦戏不断向前发展,将对口彩唱两小戏推进到三小戏(即拆出戏)阶段。 折出戏扮演者由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剧本由说唱体演变为代言体,出现了分场式的小型剧目,表演上也开始有了简单的脚色行当划分,表演上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外,在一些剧目中开始引进模拟现实生活的写实动作,同时也开始仿效大剧种的程式动作。但又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束缚,动作较为自由。
戏剧介绍课件 京剧越剧川剧昆剧
戏 六
(
曲 )
班 徐 诺
目录
01
京剧
02
越剧
03
川剧
04
昆剧
01
京剧的起源
京剧的起源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建 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 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进京 后与京剧坛的昆曲、汉剧、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 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什么是“刀马旦”
《杨门女将》角色:穆桂英
花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
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 武生差不多,他们多在剧种扮演女侠、 女将、甚至女仙。
唱念做打
唱
念
做
打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通常被称为"四功"。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 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 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川剧片段
变脸
..\戏曲\川剧变脸在国外的舞台上演出,外 国人看后一脸懵逼-国语流畅.qsv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 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 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 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 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 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
什么是“老生”
中国戏剧种类
1、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4、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
中国十大戏曲
中国十大戏曲一、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二、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唐山师范学院为评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三、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我家乡的戏曲作文
我家乡的戏曲作文中国的戏曲种类有很多,你家乡有哪些戏曲呢?下面是语文迷为大家整理的我家乡的戏曲作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戏曲作文篇1淮剧是我家乡中戏曲剧种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淮剧的表演人物不限,而且演员的服装、化妆不像京剧那么复杂、那么讲究。
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表演的角色的人的衣服,化妆也是一样,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装,和戴一头假白发,再化妆成一个老太婆的样子就可以了,不像京剧,脸上画脸谱,服装还要穿得像展翅要飞的燕子似的。
淮剧的唱声也不像京剧那么粗或细,而且淮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剧表演过程中基本都要唱,还要在场上在走来走去,做出一些随表演的变化而变化的表情,可淮剧则就不那么麻烦,只要你稍稍改变一下声带,做一些极奇简单的动物和表情就可以。
比较有名气的淮剧有:《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和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后,还编出了一些现代的淮剧。
这些淮剧,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给我的家乡的人民带来了欢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淮剧,一个具有活力、颇具魅力的戏曲剧种。
戏曲作文篇2朋友,你一定欣赏过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凄婉的旋律曾经陶醉过多少中外华人。
你可知道曲子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对了,那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你听,曲子的旋律有越剧的影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艺术——越剧,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戏剧。
越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激情与高亢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
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越剧演员在敌伪统治下的上海虽然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好戏,但改革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越剧内容并没有较大的突破。
川剧文化介绍
川剧文化介绍川剧,又称川剧变脸,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是中国剧种中面具表演的代表。
它起源于四川,是四川地方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川剧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曲调优美动听,唱腔高亢激昂,舞蹈动作矫健飘逸,面谱变化多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川剧起源与发展川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但相对完整的形态是在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形成的。
当时,四川的子午岭一带盛行各种民间文艺活动,包括吹鼓唱戏、敬神祭祀、土地神活动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各种人群的关注,不断演化与创新。
川剧在四川山区广泛流传,源于当地百姓对生活的自觉反映和对科学技术的虔诚祈盼,是中原地区和闽南地区戏剧表演的吸取与创新。
川剧源自顺流,发展于逆流,成熟于潮水。
二、川剧特点川剧在表演形式上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川剧的曲调优美动听,唱腔高亢激昂。
其次,川剧的舞蹈动作矫健飘逸,舞姿曼妙。
同时,川剧注重打击和声音的表演,有鼓乐、锣乐和小提琴类胡琴等乐器的伴奏。
川剧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面谱,也是称之为“变脸”。
变脸是川剧面部表演技巧的重要形式。
在表演中,演员经过特殊手法,瞬间变换多种色彩的面谱,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和心理活动,形成了精彩纷呈的效果。
三、川剧传承与发展川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保护和传承川剧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国川剧中青年艺术家紫羽戏剧学院”的建立,旨在培养年轻的川剧演员和传承川剧文化。
此外,四川省也在努力推动川剧文化的发展。
目前,四川省的川剧剧场数量最多,其中国家大剧院川剧团、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歌舞剧院等著名剧团,是川剧文化的重要代表。
总的来说,川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统,是中国艺术的一项重要贡献。
中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正在转变川剧的发展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要求,同时保持川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川剧的特点和代表作
川剧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
成都,是戏剧之乡。
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
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
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
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
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
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
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
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
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
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
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
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其源出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
吉剧、赣剧地方戏剧剧目表演艺术-吉剧简介
吉剧的“十六字方针”
不离基地、采撷众华、 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六、吉剧的影响力
1.剧种建设:除了“十六字方针”以外, 还要把吉剧发展成为“能文能武、行当 齐全、板式丰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 强烈的时代精神”的戏曲剧种。
2.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吉 剧《桃李梅》、《燕青卖线》、《包 公赔情》被拍成彩色电影。
吉剧简介
吉 剧 艺 术
目录
一、吉剧的形成 二、吉剧艺术特点 三、吉剧的功勋 四、吉剧的代表剧目 五、吉剧的“十六字方针” 六、吉剧的影响力
一、吉剧的形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孕育一 方艺术。吉剧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人 参花,源于大家喜闻乐见的二人转。1959 年,因其诞生在吉林省的省会而得名。
香港演出的成功也是吉剧走向世界的开端。
4.1993年 新创吉剧《一夜皇妃》 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
5.1996年 新创吉剧《关东雪》 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 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
6. 2015年 吉剧电影《大唐女巡按》 获第三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戏曲片奖
作为一方艺术的戏曲剧种,剧团曾出访韩国、 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朝鲜、日本、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曾荣获朝鲜“四 月之春”国际艺术节金奖、韩国江陵国际民 俗节表演金奖、巴黎中国戏曲节表演金奖。
3.1987年,吉剧到香港演出,轰动香港。
香港舆论对吉剧的评价
(1)对剧种的评价: 称吉剧这一年轻剧种是“资质极佳的后起之秀”,是“一颗光彩夺目 的慧星”,是“雅俗共赏、精彩动人的剧种”。 (2)对剧目的评价: 所演剧目“风采多姿、特色各异”,从内容到形式都相当多样化,深 蕴诗性、哲理,纷呈谐趣、绝技。 (3)对表演的评价: 整体演出完美;“绝活”出奇;通俗易懂;具有现代化节奏;演员出 众、表演精湛、功夫不凡。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的美誉,现有22个地方剧种,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来外省传入的高台戏,灯戏等。
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汉剧、楚剧和荆河花鼓戏。
如按地区划分,则恩施自治州有南剧、灯戏、堂戏、傩戏、柳子戏;十堰市有山二黄、郧阳花鼓戏;宜昌市有远安花鼓戏;荆州市有荆州花鼓戏、皮影戏;黄冈市有东路花鼓戏、黄梅戏、文曲戏;黄石市有阳新采茶戏;咸宁提琴戏等。
湖北的地方戏曲剧种可分为皮簧、大筒、高腔、打锣四个腔系。
下面就湖北戏剧作简单介绍:汉剧,本名汉调,旧称“楚调”,又名楚曲,楚腔,汉二黄和黄腔。
1914年正式定名为汉剧。
汉剧是我国戏曲艺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流行于湖北及豫陕湘粤闽部分地区,并形成襄河,府河,荆河,汉河四大流派,汉河派成为汉剧的主流。
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
其角色分为十大行当。
楚剧,清道光年间形成于湖北黄陂、孝感一带。
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1926年改称楚剧。
声腔分正腔、小调两大类,后从湖北清戏引进高腔曲牌,使楚剧增加了一类新的腔调。
楚剧代表人物有沈云陔、高月楼、关啸彬、李雅樵、熊剑啸等。
荆河戏,是流行于湘鄂交界之荆河流域的地方戏曲剧种。
曾称“上河戏”或“大台戏”,1954年定今名。
荆河戏约在十七世纪初期兴盛于湖北省的宜昌、沙市一带,十八世纪末传入湘北。
荆河戏有弹、高、昆三种声腔,以弹腔为主。
保存的传统剧目542个,其中弹腔戏500个,昆腔戏15个,高腔戏11个,杂腔小调戏16个。
荆河戏传统剧目保留下来的有400多个。
主要流行于的松滋、江陵、公安、石首、监利、宜昌、当阳、枝江、长阳、宜都、鹤峰、来凤、宜恩等地。
荆州花鼓戏,旧称“花鼓子”。
流行于仙桃、天门、潜江、监利、洪湖、京山、钟祥、荆门、江陵诸县,以及孝感、鄂南等地。
荆州花鼓戏唱腔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
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剧
绿脸 黑脸 白脸 红脸
刚直 奸诈 忠勇 凶猛
婺剧绝活
婺剧善于运用特技和夸张的艺术手 法,如变脸、耍牙、滚灯、飞叉、喷火、 耍珠等。婺剧绝活变脸 Nhomakorabea喷火
耍牙
婺剧绝活欣赏:
话说瓯剧
瓯剧是活跃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瓯剧音乐明快流畅, 表现力很强,能细致地表达各种人物内 心的复杂感情,表演时唱作并重,文武 兼备,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
你知道吗?
1、绍剧大师章宗信,因其七岁登台,故取艺名“七 龄童”。 2、绍剧大师章宗义,因其六岁登台,故取艺名“六 龄童”。 3、绍剧演员章金星,因其父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故 艺名“小六龄童” 4、绍剧演员章金莱,因其父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故 艺名“六小龄童”。
绍剧欣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话说绍剧
绍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发源于绍 兴,流行于绍兴宁波一带,已有300多年 的历史。绍剧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粗犷 朴实,表演豪放洒脱、文武兼备,特别 是“猴戏”更是独树一帜,达到很高的 艺术水平。
过把瘾:我跟六小龄童学耍棍
话说婺剧
婺剧,旧称“金华戏”,因金华在 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迄今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 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婺剧不用水 袖,演员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 婺剧表演风格夸张、粗犷、强烈、明快, 并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
婺剧脸谱欣赏
wyzlys126com美猴王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出生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文化名镇浙江绍兴的梨园世家章家独创的章氏猴戏在中国已延续了四代有100多年历史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章廷椿艺名活猴章祖父章益生艺名赛活猴父亲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有南猴王美誉到他自己四代演一个孙悟空是一部绍剧史也是中国猴戏的历史据说在章金莱家门厅的墙壁上有一块冰心老人题词的匾上面写着
中国戏曲种类概括
中国戏曲种类概括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再加上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不同等许多条件,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这就是众多的戏曲剧种。
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剧种有360多种,也就是说,你一天看一个戏曲剧种不休息,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把中国戏曲剧种看全。
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变更,使一些戏曲剧种消弱甚至消失,也使一些剧种新生、壮大。
为了让朋友们对中国戏曲剧种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以戏曲的发源或流行省区划分,对现存中国戏曲剧种做个概略的介绍。
北京市:京剧北方昆曲西路评剧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丝弦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蔚县秧歌隆尧秧歌定县秧歌四股弦唐剧横岐调上四调山西省: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灵邱罗罗上党皮黄上党落子永济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晋北道情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弦子腔凤台小戏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漫瀚剧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蒙古剧彩扮莲花落吉林省:二人转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省:龙江剧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腔眉户腔陕西碗碗腔陕西老腔陕南端公戏陕西道情弦板腔陕南花鼓戏安康弦子戏甘肃省:陇剧高山剧影子腔甘南藏戏青海省:青海藏戏青海平弦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吕剧茂腔柳腔五音戏柳琴戏两夹弦四平调江苏省:昆曲淮剧扬剧通剧锡剧苏剧淮海戏丹剧丁丁腔海门山歌剧淮红剧安徽省:黄梅戏徽剧青阳腔沙河调岳西高腔安徽目连戏安徽傩戏庐剧安徽端公戏泗洲戏坠子戏含弓戏芜湖梨簧戏文南词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推剧嗨字戏洪山戏上海市:沪剧滑稽戏奉贤山歌剧浙江省:越剧婺剧绍剧新昌高腔宁海平调松阳高腔醒感戏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黄岩乱弹诸暨乱弹瓯剧和剧杭剧甬剧湖剧姚剧睦剧江西省:赣剧弋阳腔盱河戏东河戏宁河戏瑞河戏宜黄戏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东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武宁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福建省: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平讲戏闽剧庶民戏词明戏大腔戏闽西汉剧北路戏梅林戏右词南剑调小腔戏三角戏闽西采茶戏南词戏闽西山歌戏芗剧打城戏竹马戏游春戏肩膀戏台湾省:歌仔戏广东省:粤剧潮剧正字戏白字戏广东汉剧西秦戏花朝戏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雷剧粤西白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丝弦戏广西师公戏彩调牛娘剧桂南采茶戏壮剧苗戏侗戏海南省:琼剧临剧湖南省: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戏新晃侗族傩戏湖北省:汉剧荆河戏南剧湖北越调山二黄湖北高腔楚剧东路花鼓戏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远安花鼓戏襄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梁山调郧阳花鼓戏随县花鼓戏堂戏文曲戏鄂西柳子戏河南省:豫剧河南越调南阳梆子大平调怀梆大弦戏罗戏卷戏河南曲剧河南道情豫南花鼓戏乐腔五调腔四川省:川剧四川灯戏四川曲艺剧秀山花灯戏云南省:滇剧云南花灯戏昆明曲剧关索剧傣剧白剧彝剧云南壮剧贵州省:黔剧贵州本地梆子贵州花灯剧贵州侗戏贵州布依戏贵州苗戏安顺地戏西藏自治区:藏戏以上,罗列了273个还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剧种,这些剧种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各自有独特的代表剧目,各自有才华出众的表演艺术家。
中国戏曲的地域特色
中国戏曲的地域特色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
以下是一些中国戏曲的地域特色的简要介绍:
京剧(Peking Opera):京剧起源于北京,是中国戏曲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剧种。
它注重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方式,以唱腔婉转、动作夸张和面谱化妆闻名。
京剧剧本常常取材于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豫剧(Henan Opera):豫剧源于河南省,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的特色在于其豪放激昂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它以幽默、夸张和抒情为主要表现手法,剧情多以爱情和家庭纠葛为主题。
越剧(Yue Opera):越剧起源于浙江省的越城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
越剧以其婉转柔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而闻名。
它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角色的塑造,剧情多以爱情和宫廷斗争为主题。
川剧(Sichuan Opera):川剧源于四川省,是中国四大戏曲剧
种之一。
川剧以其豪放的唱腔和独特的变脸技艺而著名。
它的表演
风格独特,动作夸张,善于运用川剧脸谱和道具来表达角色的情感。
以上只是中国戏曲地域特色的简要介绍,每个地区还有更多特
色鲜明的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戏曲剧种
戏曲剧种【昆曲】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
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
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
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高腔】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
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
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梆子腔】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
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京剧】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评剧】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
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
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河北梆子】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
徽剧的表演特色(1)
2008年,徽剧入选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 位名单。
传统剧目挖掘整理工作成果展示
挖掘整理传统剧目
通过对老艺人进行采访和 记录,挖掘整理出大量传 统剧目,如《贵妃醉酒》 、《打金枝》等。
录制音像资料
将传统剧目的演出录制下 来,制作成音像资料,以 便更好地保存和传播。
出版专著
出版徽剧研究专著,对传 统剧目的历史背景、剧情 、表演艺术等方面进行深 入分析和研究。
寓意吉祥的图案和纹样,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02 03
彰显角色身份
服饰在徽剧中不仅是装饰,更是彰显角色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不同 角色穿着不同的服饰,通过服饰的颜色、款式和配饰等来区分角色的社 会地位和性格特点。
寓意象征
徽剧服饰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龙袍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 凤冠霞帔则代表着女性的尊贵和美丽。这些服饰不仅美观,还承载着深 厚的文化内涵。
道具与表演动作相配合
徽剧中的道具使用与演员的表演动作紧密配合,形成了独特的舞台表演风格。演员通过熟 练地运用道具来增强表演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使观众更加投入到剧情之中。
04 徽剧表演技巧与风格
身段工架展示
独特的身段韵律
徽剧演员的身段工架注重韵律美 ,通过腰、腿、步等部位的协调 配合,形成起伏跌宕、刚柔相济
的表演风格。
丰富的身段造型
徽剧演员善于运用各种身段造型来 表现人物性格和情绪,如“云手” 、“山膀”、“顺风旗”等,具有 鲜明的艺术特色。
精湛的身段技艺
徽剧演员在身段表演中,还融入了 许多高难度的技艺,如翻腾跳跃、 跌打滚爬等,展示了演员扎实的功 底和卓越的表演才能。
面部表情运用
1 2 3
细腻的表情刻画
中国戏曲剧种大全
中国戏曲剧种大全前言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本人对戏曲的热爱,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文词优美、故事丰富还是起表演形式。
因为爱好所以对于各种传统戏曲曲艺都会去欣赏,因此搜集了些相关资料,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希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了解了解。
人类的发展的历史和哲学离不开音乐和舞蹈,哲学的极致我认为最终也是艺术。
当然艺术的种类有很多种,但在中国,中国的戏曲是由民间的不同艺术综合而成所以余以为它更是值得我们去欣赏的。
2012-11-05 洪城中国戏曲(ChinaOpera)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今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五大剧种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近半个世纪以来,流布最广泛,观众群最多的有五个剧种,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下面来详细的来介绍下这五大戏种和其戏种代表表演艺术家:1、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又称“京戏”、“国剧”、“皮黄”。
如果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
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演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戏曲的戏剧特点
戏曲的戏剧特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戏剧特点。
它以其特殊的表演形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生动的表演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探讨戏曲的戏剧特点,包括创作形式、表演艺术和传统价值观等方面。
一、多样的创作形式戏曲以其多样的创作形式而闻名。
根据地区的不同,戏曲分为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类型。
每种戏曲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形式,各具特色。
京剧以其庄重、正式的表演方式和高亢激昂的唱腔而著名;豫剧则以其豪放、活泼的表演风格和快节奏的唱腔而受到观众的追捧;越剧则以其细腻、婉转的表演方式和柔美的唱腔而吸引了大量的戏剧爱好者。
这些不同的戏曲类型为观众呈现了多样的戏曲艺术,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二、精湛的表演艺术戏曲的表演艺术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这种艺术形式注重角色的造型和演员的表演技巧。
戏曲演员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掌握了各种表演技巧,包括唱腔、舞蹈、化妆等。
他们能够通过身体的动作、眼神的交流和表情的变化,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
观众在欣赏戏曲表演时,常常会被演员们的精湛技艺所感动,仿佛真正地融入到角色的命运中。
三、传承的价值观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价值观。
戏曲的剧本经常取材于中国的历史事件和古代文学作品,表达了人们对国家、家庭、义理和忠诚等的思考和感悟。
观众在欣赏戏曲时,不仅能够领略到优美的音乐和精彩的表演,还能够接触到深层次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戏曲在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同时,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撑。
四、情感的宣泄和思考戏曲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戏剧冲突和角色的情感表达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
观众在欣赏戏曲时,往往会被戏曲所展示的情节所吸引,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这种共鸣不仅是情感上的宣泄,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戏曲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描绘,引导观众思考人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
观众在戏曲中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生活的启发,从而得到了内心的满足。
广东的戏剧品种
广东的戏剧品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粤剧是广东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品种之一,其起源于18世纪,是广东传统戏曲中的代表之一。
粤剧以唱腔、表演、音乐、舞蹈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常以各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粤剧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生动,音乐优美动听,舞蹈优美多姿,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潮剧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特色剧种,主要流行于汕头、潮州、揭阳等地。
潮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内涵而闻名于世。
潮剧的唱腔特点鲜明,表演形式丰富多样,表现手法灵活多变,音乐节奏感强烈,舞蹈动作矫健有力,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潮剧的故事情节广泛,涉及历史传说、神话传说、民间传说等,展现了潮汕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客家戏是广东省内地的主要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梅州、汕尾、河源等地。
客家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而备受瞩目。
客家戏的唱腔婉转动听,表演细腻生动,音乐悠扬动人,舞蹈优美多姿,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客家戏的故事题材丰富,涉及农村生活、乡土风情、历史传说等,展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粤剧、潮剧和客家戏外,广东还有其他一些戏剧品种,如豫剧、徽剧、粤东歌仔戏等。
这些戏剧品种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共同构成了广东丰富多样的戏剧文化。
广东的戏剧品种在表演形式、音乐节奏、故事情节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展现了广东戏剧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广东的戏剧品种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传承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这些戏剧品种不仅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广大观众娱乐休闲、情感寄托的重要途径。
广东的戏剧品种不仅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广东的戏剧品种将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第二篇示例:广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戏剧传统的地方。
在广东,戏剧品种繁多,涵盖了传统的粤剧、评剧,还有一些现代戏剧形式。
非遗文化戏曲
-
THANKS!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老师和一起成长的同学,是你们在我的 大学生涯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张老师,
感谢您的耐心指导,您辛苦了!
戏曲的种类和特点
昆曲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源于苏州昆山地区,具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昆曲音乐性强 ,舞蹈性极强,文学性浓厚,适合表达幽雅、细腻、抒情的内容。它的表演注重身段、唱 腔和念白,追求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
地方戏
中国各地有许多具有 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 ,如川剧、粤剧、湘 剧等。它们在表演风 格、唱腔和音乐等方 面各具特色,反映了 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人 民生活
戏曲的种类和特点
XUN MENG DUN HUANG
第3部分
戏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 涵
戏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中国戏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 涵
首先,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融 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 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 智慧
其次,戏曲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道德 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此外,戏曲还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 研究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 义
戏曲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传承与创新
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戏曲至关重要。在当今社会,我们 需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推动戏曲的创新和发展。通 过引入现代元素和技术,让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相结合 ,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加强戏曲教育和普及工作 ,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也是至关重要 的。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戏曲,才能更好地传承 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1部分
戏曲的起源和历史
戏曲的起源和历史
南国戏剧的名词解释
南国戏剧的名词解释南国戏剧,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戏曲的一支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魅力。
在南国戏剧中,观众可以享受到精湛的表演技艺,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本文将对南国戏剧中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带您走进南国戏剧的奇妙世界。
一、南国戏剧南国戏剧是指江浙地区的戏曲艺术形式,包括江苏粤剧、苏剧、浙江越剧等。
这些戏曲艺术形式在南方地区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并且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戏曲的特色。
南国戏剧的表演风格以唱腔、乐曲和婉转细腻的表演方式为主,情感表达丰富多样,被誉为中国古典美学的瑰宝。
二、粤剧粤剧是南国戏剧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
粤剧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形式而闻名,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粤剧以其快速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而脱颖而出,演员需要掌握独特的唱腔和舞台动作,同时注重身体语言的表达。
粤剧剧本多以古代传统故事和名著为题材,通过表演手法和歌曲来展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三、苏剧苏剧是江苏地区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被誉为是南国戏剧中的“贵妃”。
苏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演员需要具备婉转娴雅的表演技巧。
苏剧的剧本多以古代历史和名著为题材,通过演员的婉约姿态和细腻情感的表达来展现故事情节。
苏剧在音乐、美术和舞台装置等方面也注重细节,充分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越剧越剧是浙江地区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被称为南国戏剧的“红颜”。
越剧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风格而广受观众喜爱。
越剧剧本多以古代传统故事和名著为题材,演员通过曲调的婉转、表演的细腻和舞台上的优雅动作来吸引观众。
越剧唱腔独特,饰演女性角色的演员常常以高音唱腔来表现女性柔婉的特质,从而营造出一种宛如画卷的美感。
总结南国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铭刻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粤剧、苏剧和越剧作为南国戏剧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各自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通过对南国戏剧中的几个重要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够为读者深入了解南国戏剧的美妙世界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将地方课程上出“地方”味——以“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剧”教学为例
将地方课程上出“地方”味——以“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剧”教学为例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思考如何让“地方文化”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服务社会的情感及责任,这也是地方课教学的意义。
本文就以四年级《人·自然·社会》中《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剧》这一课的教学为例,简要地谈谈在地方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地方课的学习兴趣、强化地方文化意识、转变学习方式等策略与实效。
一、贴近生活的导入情境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吗?哦,都在哪里看过啊?哦,你在电视上看过。
嗯,你在剧院里面看过,你呢,你跟奶奶在农村里看过。
哎呀,看戏这件事情啊。
可真是一件非常热闹的活动。
在和老师小的时候啊,每到这种元宵节,或者是,专门的迎龙灯的日子啊,村里就会热热闹闹的唱好几天的戏呢。
今天请我们来和这些地方戏剧来一个亲密的接触吧。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翻到这一课,请你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课前预习对地方戏剧的了解,在四人小组中讨论,交流一下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地方兴趣开始吧。
锣鼓咚咚敲起来,好戏开场了,同学们,根据你课前对几种地方戏剧的了解,现在你最想先欣赏哪一种戏剧呢?你来,你想先看一看绍戏,为什么呀?因为你觉得他的猴戏特别的有意思是吗?好,这位同学呢?哦,你对甬戏很感兴趣,你呢?哦,你很想看看婺剧里面的僧尼会会。
哎呀,这位同学知道的可真多,连我们婺剧的传统戏曲名目都这么了解呢。
看来不同的戏剧有不同的魅力,就像刚刚这位同学们所说的,绍剧他的猴戏呀,可是独树一帜。
那我们就来先欣赏绍剧的经典曲目三打白骨精。
这个选段啊,说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赶回了。
他回到了花果山,可是他的心里面呀,还记挂着西天取经的唐僧。
大家在这个片段中就可以用心的去体会一下绍剧高亢激烈的唱腔。
请同学们欣赏视频。
我看到同学们这一双双眼睛啊,都被吸引住了,你们呀,都太入迷了。
你觉得?这部绍剧的猴戏怎么样,你觉得他特别的有意思,你呢?你觉得他的动作非常的夸张?没错,绍剧的猴戏啊,确实就是我们说的独树一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吗?
1、绍剧大师章宗信,因其七岁登台,故取艺名“七 龄童”。 2、绍剧大师章宗义,因其六岁登台,故取艺名“六 龄童”。 3、绍剧演员章金星,因其父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故 艺名“小六龄童” 4、绍剧演员章金莱,因其父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故 艺名“六小龄童”。
绍剧欣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话说绍剧
绍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发源于绍 兴,流行于绍兴宁波一带,已有300多年 的历史。绍剧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粗犷 朴实,表演豪放洒脱、文武兼备,特别 是“猴戏”更是独树一帜,达到很高的 艺术水平。
猴王世家
美猴王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出生在山清水 秀的江南文化名镇——浙江绍兴的梨园世家,章家 独创的“章氏猴戏”在中国已延续了四代,有100多 年历史,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章廷椿(艺名活猴章)、祖 父章益生(艺名赛活猴)、父亲章宗义(艺名六龄童, 有“南猴王”美誉)、到他自己,四代演一个孙悟空, 是一部绍剧史,也是中国猴戏的历史,据说在章金 莱家门厅的墙壁上有一块冰心老人题词的匾,上面 写着:猴王世家。。
过把瘾:我跟六小龄童学耍棍
话说婺剧
婺剧,旧称“金华戏”,因金华在 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迄今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 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婺剧不用水 袖,演员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 婺剧表演风格夸张、粗犷、强烈、明快, 并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
婺剧脸谱欣赏
《人自然社会》四年级第25课
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剧
课件设计:王瑛芝
39号 联系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剧演唱会
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剧
浙江的地方戏剧,源远流长,艺术 底蕴深厚。浙江大地不但诞生了中国古 老的南戏,还孕育了影响广泛的越剧。 此外,绍剧、婺剧、甬剧、瓯剧等独具 特色的地方剧种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因此,浙江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
婺剧独有的传统脸谱图案丰 富多彩,风格粗犷,线条精细, 雅俗共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绿脸 黑脸 白脸
红脸
刚直 奸诈 忠勇 凶猛
婺剧绝活
婺剧善于运用特技和夸张的艺术手 法,如变脸、耍牙、滚灯、飞叉、喷火、 耍珠等。
婺剧绝活
变脸
喷火
耍牙
婺剧绝活欣赏:
话说瓯剧
瓯剧是活跃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瓯剧音乐明快流畅, 表现力很强,能细致地表达各种人物内 心的复杂感情,表演时唱作并重,文武 兼备,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
戏曲大擂台
3、孙悟空的扮演者为什么叫“六小龄童”?
戏曲大擂台
5、你的家乡有哪些剧种?
瓯剧欣赏
话说甬剧
甬剧,起源于宁波地区,曲调明快 流畅,唱腔优美动听,表演细腻真实。 其题材善于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形式 丰富多样,坚持不懈的改革创新,使甬 剧保持着非常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甬剧的魅力
戏曲大擂台
1、金华的地方戏剧是哪个剧种?( B ) A绍剧 B婺剧 C甬剧 D瓯剧
戏曲大擂台
2、瓯剧是哪个地方的剧种?( B ) A绍兴 B温州 C宁波 D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