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1.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生活中适应环境、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一种状态。
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学生积极进取、自信自立的基础。
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应该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2.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包括学业压力、家庭因素、人际关系困扰等。
学校应该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为学生提供更加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个综合的教育方案,包括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社会应该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支持。
4.建立专业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学校应该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教育师。
这样,学校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5.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
6.关注学生的学业压力问题学业压力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减少考试压力、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等措施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
同时,家长也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7.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仅要重视预防,还要重视危机干预。
学校应该培养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及时介入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1. 引言1.1 概述家校共育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社会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任教育者,家校共育则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提供培养和教育。
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共同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家校共育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家长和教师应该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
家校共育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引导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家校共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1.2 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家校共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关乎孩子的个人发展,更关乎社会的未来。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对于其整个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保持乐观的态度,增强适应能力,培养自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力和目标。
而在当今社会,小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情绪波动较大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处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其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稳定、和谐、支持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只有当家校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品质,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主题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主题方案一、活动主题:关爱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每一天二、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增大。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为了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人格,我们特举办此次心理健康活动。
三、活动目标:1. 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2. 帮助小学生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3.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4. 增进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5. 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四、活动内容:1.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心理教师为小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压力的识别、心理调适方法、人际交往技巧等。
2. 心理测评与咨询:为学生提供心理测评服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同时,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3. 心理电影赏析:组织学生观看心理题材的电影,引导学生从电影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4. 心理游戏活动:开展心理游戏活动,如信任背摔、盲人方阵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故事,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6.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7.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8. 心理健康宣传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关爱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
五、活动时间:心理健康活动周:2022年9月19日至9月25日六、活动组织:1. 活动筹备: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活动宣传: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渠道,提前宣传心理健康活动周的相关内容。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今天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地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点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但因为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自我心理调节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有时候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者自身身心的发展变化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带来抵触、紧张、烦恼、焦噪等情绪,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形成某种心理问题,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假如,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无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无视其潜能的开发,无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以前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学习成绩顶呱呱,也不是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因些,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
所以,对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品质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正确功能状态。
它是指个体对环境适合良好,同时还具有相对稳定的、不受环境制约的、值得赞许的人格特征。
一般来讲,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心境良好;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合水平。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
一方面,他们的理解、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引导和协助。
以积极心理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积极心理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类的优点、智慧和理想,关注正向经验的积累,强调积极情感的培养和正性心理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变革、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情感对学习成功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积极情感对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通过培养积极情感,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
2. 帮助小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小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易出现负向情绪,如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等。
而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3. 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和身心健康:积极心理学强调全人维度和前瞻性,可以启发小学生对自我意识和身心健康的关注,在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的同时,增强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通过积极心理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感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
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情感,可以提升其心理品质和抗挫能力。
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人的好品质和成功经历等方式,帮助小学生体验积极情感。
2. 促进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让小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强交流等方式,促进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和发展路径。
3. 建立积极的心态建立积极的心态是提高心理韧性的重要途径。
积极心态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肯定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小学生需要通过培养一种乐观、坦然、宽容的人生态度,以及培养一种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来建立积极的心态。
4. 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小学生的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感是一种积极情感状态,能够帮助小学生积极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济源市实验中学李涛心理品质是学生个体素质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是挑战未来社会的胜利法宝,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尔尼.古尔曼曾说过: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情绪、情感、自信心、意志力、乐观等心理品质比其智力因素更为重要。
但当前的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高总存在有不少误区和盲点,导致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
如脆弱、任性、惰性、冷漠、自卑、忌妒、虚荣、狭隘、孤僻等。
这不仅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离家出走、自寻短路、逃学、旷课……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加强正面教育,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青少年由于生理变化的加剧,导致心理上非常不稳定,极易受外其部因素的影响。
如果教师、家长注意加强正面指导,就会收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第一进行心理测试,把握学生心理状况。
教师、家长应对学生的情绪、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合作能力、意志力、性格、自尊、自信等方面进行测试,以便于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第二,加强正面教育。
教师、家长要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强化起其心理品质修养。
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锻炼来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三,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控制。
教师、家长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要敢于自我调控、正视自己的心理缺陷和特点,自觉调节和控制不良心理因素;教师、家长的说服教育要耐心细致、全面周到,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全面对待自己;教师、家长要积极寻找闪光点,多给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应大胆尝试,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第四,学校、班级应开设“心理诊所”或“心理信箱”、“心理咨询室”,进行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教育,加强与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对话沟通,及时了解其的心理状态。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指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这种理念下,家长和学校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需要与学校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长和学校应该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后,便可以更好地为孩子提供支持,使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
家校共育中,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对生活积极乐观,有自信心和勇气面对困难。
而这些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教育。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排解消极情绪,引导他们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学校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学校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使他们能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课程设置中,学校也可以加入一些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和学校也可以共同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活动。
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家长和学校还可以共同制定一些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和策略,共同督促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情感。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关心和鼓励;而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心理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心理教学实践活动。
以下是一篇关于小学生心理教学实践案例的详细描述。
二、案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案例实施(一)活动主题:自我认知与自信心的培养1. 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心。
2. 活动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就和收获。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优点轰炸”活动,让学生互相赞美对方的优点。
(3)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并鼓励他们制定改进计划。
(4)教师总结活动,强调自信心的力量。
(二)活动主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1. 活动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情绪,避免情绪失控。
2. 活动过程:(1)教师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和表现。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表达训练,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游戏,如“情绪气球”、“情绪转盘”等,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
(4)教师总结活动,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三)活动主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1.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友谊。
2. 活动过程:(1)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猜猜他是谁”游戏,让学生学会观察和了解他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接力赛”、“拔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教师总结活动,强调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四)活动主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1.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2. 活动过程:(1)教师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挫折的存在和应对方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5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5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为了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友爱同学,热心帮助别人,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主要工作目标1.坚持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具体措施1.继续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让心理辅导促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2.进一步完善心理工作平台,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接受学生和家长的咨询。
3.加强师生交流,以信箱为媒介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各种关于心理健康话题的大讨论1、学校环境、集体生活适应(如“我们的校园”;“集体生活真快乐”)2、基本学习技能、行为习惯训练(如“好习惯交朋友”)3、体验合作、体验友情(如“大家一起来”;“我和同学手拉手”)4、学习成功体验(如“我能行”;“成功体验真好”)5、学习兴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到兴趣乐园去”)6、自理、自立意识(如“今天我值日”;“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排除不良情绪方法(如“情绪气象台”;“让自己更快乐”)8、正确处理同伴人际冲突的方法(如“沟通化解小矛盾”;)9、自我保护方法(如“披着人皮的狼”;“自护在我心”)10、时间观念(如“做守时的好学生”;“时间的妙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一、基本情况分析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标准要求。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小学时期是个体一生成长的重要奠基期, 这个时期形成的优良品质如自信、乐观、执着、宽容等等将为学生一生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小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的心理品质我们知道,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还有些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甚至有些人觉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都是有“心理问题”的。
总的来看,我们发现,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关注心理问题、心理异常的辅导和矫正, 把主要精力放在已产生的问题上, 重在治疗而不是预防,这种方法忽略了个体自身的潜力和积极因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倡导了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积极心理教育也慢慢发展起来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在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吸取古今中外思想精华,切中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病理式要害,面向全体,以积极预防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师生和全民积极向上心态、奠基幸福有成人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人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保持生命生活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春天活力的心灵。
简言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状况孟万金教授带领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团队在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
他们利用自己开发研制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发现,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一般、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太均衡。
男生在创造力、思维与洞察力、持重、真诚以及幽默风趣上好于女生, 女生在爱、宽容、友善、领导力和合作力方面好于男生。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早期的环境,也是培养孩子心理品质的首要阵地。
家庭应该创造一个温暖、和睦、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来增进亲子关系,例如陪伴孩子吃饭、做作业、玩耍等。
父母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积极面对挑战。
父母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学校也是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会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方法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心态。
学校还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并提升心理品质。
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密切合作的方式,共同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家长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亲子活动等,与学校共同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培训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向家长传授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引导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育儿。
家庭和学校都是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力量。
家庭通过温暖的情感、积极的引导和关怀,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通过教育课程、课外活动和心理辅导等方式,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快乐、自信和成功。
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
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长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注。
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互动、情感支持、鼓励和表扬等方式来促进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2.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
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提高自我适应能力。
3.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家长要教孩子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处理消极情绪,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4. 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5.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6.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和社会事务,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培养儿童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持久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等途径,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和适应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以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为题,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庭篇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地方。
在家庭中,父母要给予孩子们关爱和指导,并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
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与此同时,父母还应该教会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
此外,父母还应该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学校篇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开设相应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社会篇社会是小学生接触外部环境的重要场所。
家庭和学校的培养只是基础,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小学生才能更好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社会中存在各种挑战和变化,小学生需要逐渐适应和应对这些情况。
对于小学生来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问题也给了小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体验,小学生可以增加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
总结: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我们应该为小学生提供合适的环境和培养机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备健康心理素质的小学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案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方案
心理健康教案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方案心理健康教案: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方案前言: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品质,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教育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案,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参考和实施。
一、目标设定:1.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与学习、生活的关系;2.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3. 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压力调节能力;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亲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育方案:1. 课程安排:1.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至少一节心理健康课程,课程内容既涵盖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应用。
1.2 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2.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2 体验教学: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深入体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内容要点:3.1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劣势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并提供适应自身情绪的方法。
3.2 压力调节与心理调适:教育学生了解并认识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提供缓解压力和调节心理的方法和技巧。
3.3 积极心态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积极心态,教育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并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3.4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亲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3.5 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提供支持和指导。
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
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重视的方面,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家长和教师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下面将为大家阐述一些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壮的有效方式。
1. 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和理解,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情绪。
另外,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有效沟通,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成长。
2. 培养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构建心理健康的基础。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赞扬鼓励和积极引导来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同时,引导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教会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他们参加运动、艺术和其他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3. 建立适当的目标小学生天性好奇、渴望成长。
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要注意目标应该具体可行,并适应孩子的年龄和能力。
同时,要让孩子知道,努力和坚持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成功不仅仅是结果,过程也很重要。
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家长和教师要教会孩子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冲突,教会他们妥善应对欺凌和排挤等问题。
此外,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交互动,拓展朋友圈,增加社交技巧。
5.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家长要合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学校可以安排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学校的家长会议,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6.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和医生可以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治疗,帮助孩子克服困扰。
同时,也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切勿忽视问题的存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家校共育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共同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从家庭角度来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品质。
下面是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一些建议。
一、积极亲子沟通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进行真诚的交谈。
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需求,分享孩子的快乐与烦恼。
通过积极的亲子沟通,孩子的心理品质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树立积极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积极乐观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激发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各种情感问题,父母要注意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主动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合理家庭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则,用温暖的方式引导孩子。
不可采用严厉的管教方式,应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接下来,我们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同样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责任。
以下是学校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一些建议。
一、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在这个环境中都能感到快乐与幸福,积极心理品质也会得到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三、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理品质。
四、关注学生成长环境学校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自身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内容提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对促进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作为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班级心理氛围,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疏导工作,让班集体成为孩子们放飞心灵的乐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做好班级心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搞好家访,指导学生家长做好孩子的心理教育工作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正文心理健康心理品质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对促进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有重要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变革,少年儿童将面临日益增长的心理压力,因为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正处在身心健康发展阶段,人际交往、克服学习困难、抗挫折、辨别是非等方面的能力还很差,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问题都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学会心理自护,是学校、班级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如何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小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环境能使人快乐生活学习和工作,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班级文化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和善友爱的班风是学生形成团结合群的土壤,有利于保持和谐的生生关系,促进学生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
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心理素质的提高可以使小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科学地认识自我,增强自我信心和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其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基本信念和取向,是判断事物重要性、指导行为和评价事物的标准。
小学阶段是儿童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小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增强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对能力,包括情感适应、行为适应、认知适应等方面。
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心理疾病是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小学生是心理疾病多发人群之一。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和认识心理疾病,掌握心理疾病的预防和自我调节方法,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心
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为其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健康课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
心理健康课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谢玉琴(长春市第一外国语中学小学部)【摘要】积极心理学更多地是关注人们潜在的积极品质,在体验中寻求快乐。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为小学心理健康课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理念。
心理健康课堂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应是学校教育长期努力的方向。
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切入点,让小学生发挥自己潜在的积极品质,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积极心理品质策略美国教育家、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更多地是关注人们潜在的积极品质,在体验中寻求快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可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符合国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适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心理健康课为切入点,心理健康课堂中让小学生发挥自己潜在的积极品质,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指个体在先天潜能和受到后天环境影响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幸福感、满意度、乐观与希望、专注与投入等认知和情感,是人的潜能的表现。
这些积极心理品质会对个人的情感和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继而在个人的幸福和未来的生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教授孟万金等人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分为六大维度,包括知识与智慧、勇气、爱与人性、正义、节制、灵性与超越。
要培养小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必须从激发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始,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文摘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今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为教师,我认真发现各种问题,认真思考、研究各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论著,在吸收前人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述的根底上,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个案,从学生的自信心理,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的环境,以及将心理健康问题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几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各种压力之下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中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以及家庭残缺儿童问题,西部留守儿童问题,以及海外留守儿童问题的心理缺陷都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状况。
因为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到达的最正确功能状况。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开展的人,而人的开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开展,也包括心理的开展。
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
〞[1]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开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出发从各种方面论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或者教师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尊重和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信任孩学生,调动学生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挖苦。
这样既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作者:————————————————————————————————日期:ﻩ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向我们预示着:21世纪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
因此,关注21世纪的主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它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
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
一、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1、进行理论培训。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
为了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我自主性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心理健康杂志、书籍、学习资料等。
在学习中认真做笔记,把好的方法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ﻫ 2、走出校门,进行参观学习。
ﻫ到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
通过学习、交流,开阔眼界,提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了解其意义,掌握一些指导的方法、途径等。
二、创设多元环境,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都注重把科学的辅导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和谐发展的成长氛围。
1、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程。
ﻫ在上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方面,我努力实践,认真总结。
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老师,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1)、营造氛围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
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
所以,在活动中,我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①、教师要倾情投入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
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
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
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
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
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②、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
在第一次活动时,学生们对活动的目的、内容不明确,个个正襟危坐,发言也是三思而虑,不愿轻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虽说辅导的是能充分让学生交流的“优点轰炸”,但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能让学生真正地认识自我、他人的优点。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只要你能说就是最棒的!”,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他们渐渐地对辅导活动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地和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在我辅导《丑小鸭与白天鹅》一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
有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告诉大家:“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舌头小时候被咬到了,比你们都要短一些……”,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了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
(2)、贴近实际,形式多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
因此,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①、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要求辅导教师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
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
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最困惑什么?他们最需要辅导老师帮助什么?为深刻地了解这些,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分别为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认识自我方面。
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课中,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动机和兴趣是学习中的动力因素,我主要选择了《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教材中的《我喜欢的课程》、《知识越学越有趣》等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
2)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选择了《不做“小拖拉”》、《告别“小粗心”》等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我,从而自觉地学习,消除学习上的不适应情况。
3)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我选择了《同好书交朋友》、《记忆有窍门》等内容进行辅导,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才能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水到渠成。
在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等方面,我也选择了一些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②、活动形式多样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
在活动中,我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以我辅导的《保持一份好心情》为例,让两位学生表演在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的事情,让学生听音乐放松心情,随音乐跳舞,最后出示图文并茂的字画寄语学生,赠“笑脸”给学生,形式较多样,学生的反响很大,让学生确确实实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保持一份好心情。
(3)、重在感悟,实际运用。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活动课上的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
在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
①、重视学生心的内心体验,心灵感悟。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活动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
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
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
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②、延伸课外,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指导行为。
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
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
在辅导完《不做“小拖拉”》这一内容后,有许多同学都笑着对我说:“老师,我现在做事情可及时了,再也不拖拉了”。
可见,学生们能用心理活动课中的感悟、体会来指导鞭策自己的行为,达到了教师们的心理活动的目的。
2、班主任细心关爱每位学生,正确地引导,使每个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提出每位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在孩子们的成长袋中深情地写道:希望老师的爱,可以让你扬起进步的风帆。
你一次一次的成功,会成为老师、家长的骄傲。
我发现班内一名男生总是面无表情,不张嘴说话,书包被淘气的同学扔到窗外都不说,课间不去厕所,曾一天两次尿湿裤子。
于是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孩子得的是自闭症。
于是,我与家长共同配合,采取各种方法对其进行心理上的治疗,引导他走出自闭的困扰。
课堂上老师用亲切的话语激励他,同学们用掌声鼓舞他,课后与他谈心、游戏,3个月后,这名同学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课下也参与同学们的活动了,看到他脸上时常浮现的纯真的笑颜,家长、老师感到由衷的高兴。
ﻫ3、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和谐发展。
以课堂渗透为主渠道,在音、体、美、劳等各学科教学中运用渗透、挖掘、融合、引申、扩展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材中、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例如我在上劳动课时发现学生们在生活中有追逐穿名牌服装、奇异服装的攀比心理、攀比现象,就将纸模教学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着装观的教育,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服装的知识、提高了服装的欣赏水平、培养了学生服装的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矫正了攀比、虚荣的心理问题。
在美术《仙人掌、仙人球》一课教学中,我不仅传授了画仙人掌、仙人球的技能技法,还结合植物的抗旱、抗寒等知识对学生进行了如何适应环境的改变,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理、自立、与人相处的能力的教育。
4、开展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促其健康、和谐地发展。
ﻫ针对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我开展了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军训活动中爱哭鼻子的“小公主”、娇气的“小皇帝”们磨练了意志,锻炼了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
在“野外生存能力大赛”和“劳动小能手”大比武竞赛的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社会适应性。
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的参与,调节心理情绪,使学生的生理、心理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在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ﻫ我们班成立了广播站,开设了《卫生健康》、《心灵小屋》广播栏目,广播小组的成员们先经过调查,了解不同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问题、困惑,在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在广播中对全校同学进行具体的指导,例如,临近期末考试,针对学生焦虑、恐慌的心里进行了《如何克服考试的焦虑、紧张的心理》、《健康新概念》、《如何与人交往》等内容的广播,帮助广大同学解决生活上、学习中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