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时评阅读素材(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三语文时评阅读素材一(9篇)

1“共享书店”:形式不重要,好坏交由市场

7月16日消息,即日起,在合肥三孝口书店,只需用手机下载“智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扫一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直接把书带回家。7月16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合肥三孝口书店以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身份正式亮相。共享书店模式的启动,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

共享概念盛行的年代,再稀奇的共享模式,恐都难以让人感到意外,正如有人所调侃的: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共享的?在此背景下,共享书店的诞生,似乎就有某种大势所趋下的必然性了。

只能现场翻阅或购买,不能借阅带走,这是书店与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合肥三孝口书店的共享规则,则是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只要下载APP,交99元押金,即可把书带回家阅读,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回就行。从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角度,这种规则,倒确实是契合了“共享理念”的实质。同时,看完即还,无需为囤书而烦恼,也满足了时下不少人的“断舍离”态度。

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办卡和借阅,其实也都比较方便了。但相对来说,共享书店,因为其属于商业性质,在书的更新效率和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优势,相信能给人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

抛开共享概念不谈,三孝口书店的最大特点,其实体现在书店服务人员从过去的销售身份变身为用户的专属阅读顾问,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阅读服务”为目的,给予人们更为专业的阅读指导。专属阅读顾问,这一点,在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书店和公共图书馆,都属于比较稀缺的服务,若能够借此形成特色,必将增加书店的吸引力和卖点。但问题在于,专属阅读顾问要能够真正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要求可不低,是否能实至名归,还需要市场检验。

为了鼓励阅读、传播阅读,共享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只要根据规则完成阅读任务,即可获得充值押金的返还。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书店的APP将自己拥有的书籍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进行管理,通过写书评、晒书拍等方式进行评论和交流,实现“以书会友”。这些延伸服务,是致力于增加书店与读者的互动频率,并扩大阅读的社交功能,这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所主打的社交体验,其实有着殊途同归之效。

其实,对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而言,书店具体的经营模式到底是怎样并不重要,关键还是店内所提供的书的质量到底如何,是否能满足特定群体的阅读口味,能否引领一种有质量的阅读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共享书店也好,传统书店也罢,只要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都值得肯定。

事实上,书店作为一种市场化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即是经营的好坏,评判权最终还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手上。明晰这一点,其实不必要太在意书店的形式,市场自然会给出最客观的答案。

2学国学不能“买椟还珠”

日前,在成都街头出现了一个幼童,背着书包骑在牛背上,穿着长衫的父亲则在前面牵着牛。这一幕被网友拍下来后,迅速走红网络,“父亲醉心国学让儿子骑牛上学”的话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这是我们日常内容,我平时去银行、菜市场都是骑驴去。”“骑牛上学”的父亲表示,自己此举确实是在践行国学文化,并非炒作。

骑牛与骑驴,只要不违法,不过是一种自由。但把这个方式崇高化,等价于“践行国学”,则未免有些滑稽。鲁迅爱坐小汽车,陈寅恪爱吃面包,生活习惯而已,影响他们研究国学了吗?顺便说一句,杜甫的好朋友房琯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就模仿春秋战国、牵着牛车出来作战,结果敌军纵火,吓得牛四散奔逃,唐军大败,人畜相杂,死伤无数。这则故事说明:第一,不要盲目拘泥古代;第二,牛是易受惊的动物,安全起见,还是要小心驾驶。

但不可否认的是,像这位父亲的做法,如今颇不少见。一些所谓国学培训机构,一些所谓国学培训师,特别爱在形式上煞费苦心。甚至不惜搬出三叩九拜、戒尺板子等等早已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物件,美其名曰“弘扬国学”。

究其原因,大概是学其形式远比探其精微的门槛要低得多,成为一些国学爱好者快速入门、国学培训机构迅速亮出招牌的捷径。比方灌输三叩九拜,有人问“为什么”,只消说一句“古人如此”,省却多少说理与论证。相比于探讨“《竹书纪年》与《左传》之历史记载异同”“刘知几史学思想谈微”,当然还是穿着长袍马褂、摇头晃脑、背上一整本《弟子规》要容易得多。

只是国学如果停留在如此浅层次的形式复古,不异于买椟还珠。甚至会把国学弄成了隐然与现代文明相对抗的姿态,凡事不问好坏对错,一切以东西古今划界。凡是古人的都是好的,哪怕骑驴;凡是现代的都是“非我族类”,都该保持距离,骑自行车也不行。如此下去,国学非但不会被这些人“发扬光大”,相反可能会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孤芳自赏,与文明发展割断脉络,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一块化石。

现如今社会上把国学形式化的倾向越发常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价值的迷茫,不知如何取舍,一切以古为尊,哪怕是形式。其实国学是个异常丰富庞杂的体系,几乎任何理念,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理论依据:有人从中搬出了“三从四德”,但里面也不乏“河东狮吼”;有人觉得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有人觉得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关键是需要有一个顺应人性、符合现代文明的判断依据。让国学更好地嵌入生活,可不是骑驴坐轿这么浮光掠影的复古返祖,而是通过国学,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更加自如开张地伸展,通往人的全面解放,而不是越发的狭隘,对新生、外来事物充满敌意。

理学家程颢有这么一句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国学,应当让人通向这样博大旷达、云淡风轻的境界。

3人工智能写诗与纯文学无关

“我负了爱我自己的生物/我却温了你的眼睛/我生了时代的心/我将说出我的眼泪/无限一切的生物/也没望见来复苏的大地/世界悲剧的角色/那时候的人们。”这篇名为《世界悲剧的角色》的诗歌出自人工智能“小冰”。据了解,它还“写”了一部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是用100

个小时,“学习”自1920年代以来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所有作品,并进行了多达10000次迭代后完成的。(中新网6月29日)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在诗歌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要被超越了呢?不言而喻,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在精密计算和逻辑推理上的能力和潜力远超人类,但一旦进入人文艺术领域,人工智能就捉襟见肘了。

灵感和情绪是人类成为万物之灵长的关键要素。人工智能写诗,其根据来自大量的文学作品储存,以及内在的逻辑算法,但是,诗歌作为纯文学中对天分和灵感要求最高的一类文体,想写好它,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赖逻辑、储备和模式,而取决于感悟力和创作经验,而这恰恰是人类独有的本领。

本质上讲,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更像是一些“看起来很美”的意象元素的堆砌,或者句子合辙押韵,但诗歌内在的张力和节奏,却无法呈现。比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鸟语花香这些意象,会让人产生诗意,但仅仅刻板地呈现它们是不够的。优秀的文学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能从寻常事物中发现独有的美感,在庸常的生活里捕捉到瞬间的灵光。即使是一堆看起来干瘪粗糙的物象,经由诗人之手,呈现在试卷上的文字也会有序排列——而且,这个排列之以来作者创作中的“内在律”,而不诉诸于数学公式和算法等,并不能量化而论。

况且,诗歌的形式和内涵是丰富的,并非只有唯美绚烂的诗歌才是出色的诗歌。如在现代主义的范畴内,许多诗歌看似“以丑为美”,实际上是在发扬批判效果,进而呈现更深层的思想。有些诗歌读起来像“口水诗”,其实只不过是借助口语表达,来呈现迥异独特的文学风貌。毕竟,并非所有的创作都是知识分子写作,如果是民间写作,其优劣标准又将不同。

也正因此,将不能量化的诗歌(以及纯文学)评价标准,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标准拼接在一起,本来就是一件不伦不类的事。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贡献,足以证明其本领之强,并无必要来和人类智慧在诗歌创作上“一决高下”。人类也完全没必要拿自己的“优势”去跟人工智能的“缺点”比较,即使科技再发达,想必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诗歌与文学的世界依然是人类情感和灵魂最佳的栖息地,守卫好我们的心灵家园,依然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创造力。

4正义永远不会是简单的“谁下跪谁有理”

近日,一则“快递员搞错快件,向女客户下跪道歉”的微博小视频火了。在视频中,一位快递小哥像一位白衣女客户跪地道歉,“派件是我搞错了,我错了,我跪下来给你道歉!”女顾客则全程一言不发,也没任何举动。其中有被称为渉事快递员朋友的人表示,“收件人不依不饶,没有办法”,最后还说渉事快递员“觉得什么尊严都没有了”。

如果单看这个视频,确实很容易觉得女客户过于苛责、不近人情。送错快递固然有错,但该投诉就投诉,有问题解决问题,再怎样也不能让别人下跪。这种朴素的正义观可以理解,但表达正义的前提是去了解清楚事件来龙去脉,而不是别人一煽风点火自己的善心就盲从泛滥。看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