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高考宝典】2013-2020年语文5年真题分类汇编-2015年(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21 湖南加考
【15套】2015年全国高考真题语文试卷及答案汇总 Word版可编辑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II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规....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详解语文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第一部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涛光养晦,不能自用其才。
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
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刚愎自用,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甲)”,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
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乙)”;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一愁莫展且自感怀才不遇,“(丙)”。
有的甚至义气用事,自暴自弃,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出世”情怀,自用其才。
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睿智(ruì) 涛光养晦B.何啻(chì) 宦海沉浮C.痼疾(gù) 一愁莫展D.愤懑(mǎn) 义气用事2.上面所选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深笃B.刚愎自用C.自暴自弃D.出世3.依次填入第三段甲、乙、丙三处的语句,句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②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③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A.①③②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等,但是古往今来很少有人心甘情愿过这种生活。
[五年真题]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阅读
![[五年真题]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7f264e3e6c85ec3a87c2c54e.png)
考点15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阅读(2013·大纲版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
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
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
到现在,人类已经处在“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
“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期,“秋季”才会来临。
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
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
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
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
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
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去排放温室气体。
【高考试卷】【高考宝典】2013-2020年语文5年真题分类汇编-2015年(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20 江苏加试

2020年高考冲刺试卷芳草香出品考点20 江苏加试一、(2015·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根据文言虚词使用规律“因、以、其、而”等前面“者”后可断句,结合文意(编书时广泛搜集、合理分类、不删改),即可组织答案。
答案: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评分标准】5处断句,每处1分。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1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答案:刘义庆【评分标准】答对1分。
答成其他不给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
关键是细读文本,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切分层次,再逐层概括。
从“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可知体例来源;从“靡不旁搜广辑”可知材料搜集情况;从“因文析类”可知分类情况;从“不敢妄缀一词”可知不加评论。
答案: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
【评分标准】四点每点1分。
概括不准确酌情扣分。
附【译文】我朋友武林王子丹麓,亲手修订了一本《今世说》。
这本书模仿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体例而条目有所减少。
我得到了这本书并读了它。
这本书记录了清朝以来,上自贤良名臣、下至隐士文人,凡是他们值得记载的一言一行,没有一样不经过广泛搜集,按合理的条目记载下来,形成一家之言。
此书的大致内容是搜集流行于世的各种序、记、杂文,而且没有敢妄加评论一词一句。
语文高考真题汇总(2015年)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新课标Ⅰ)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渡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2013-2018年语文5年真题分类汇编-2015年考点3词语(附答案解析)

考点3 词语1.(2015·全国卷I)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解析】选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
深谋远虑:周密的计划,往长远里考虑。
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三个成语都有“深入、周密考虑”的意思,“深谋远虑”偏重在考虑得周密长远,“深思熟虑”偏重在考虑得深入、透彻。
而“老谋深算”偏重在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①语境中方法恰当赢得比赛,侧重精明老练,所以用“老谋深算”;②语境形容医生考虑得深入透彻,所以选择“深思熟虑”;③语境中时间跨度大,当然选择“深谋远虑”。
2.(2015·全国卷II)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谨小慎微,做起事来总是,从来不敢越雷池一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③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 ,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A.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B.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抱残守缺C.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D.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解析】选B。
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
【高考宝典】2015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1 文言文阅读

考点11 文言文阅读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解析】选A。
高考语文五年真题2013年各省市真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传记阅读

高考语文五年真题2013年各省市真题专题汇编传记一、(2013·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
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
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高考宝典】2013年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5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阅读

考点15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阅读(2013·大纲版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
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
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
到现在,人类已经处在“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来的危害。
“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期,“秋季”才会来临。
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
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
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
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
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
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去排放温室气体。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WORD版部分含答案)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WORD版部分含答案)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WORD版部分含答案)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 (10)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15)201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 (2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 (3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 (3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39)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 (45)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 (47)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55201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62)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69)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 .. (75)2013高考语文江西卷(详解版)...................................................................................... .. (81)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 (90)2013高考语文山东卷(详解版)...................................................................................... .. (98)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及答案......................................................................................... .. (106)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 (112)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118)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语文(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4省使用)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高考试卷】【高考宝典】2013-2020年语文5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年(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7 语言表达简

2020年高考冲刺试卷芳草香出品考点7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017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密,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解析:选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舍弟:谦辞,称自己的弟弟。
B项,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
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
D项,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B、C、D三项谦敬辞运用不当。
[2017新课标全国卷甲卷(Ⅱ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解析:选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失陪”,客套话,表示不能陪伴对方,这里用错了对象。
B项,“璧还”,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
用于此处正确。
C项,“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句子中称别人的家,不得体。
D项,“千金”,敬辞,称别人的女儿。
此处用于说自己的女儿,不得体。
[2017新课标全国卷丙卷(Ⅲ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高考宝典】2013-2018年语文5年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7 传记阅读

考点17 传记阅读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
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
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
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
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
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
《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
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
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
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
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
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
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
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高考试卷】【高考宝典】2013-2020年语文5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年(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0 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冲刺试卷芳草香出品考点10 诗歌鉴赏[2020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选BE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B项,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
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E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就是体弱多病。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回答问题可以从诗歌描写的内容和使用的手法入手分析。
这句诗可以拆分为“下笔”“春蚕食叶声”两部分,思考两者的联系可知,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作者用“春蚕食叶声”来反衬考场的安静,是动中见静的方法。
2013-2018年高考语文5年真题分类汇编--2015年考点10 图文转换

考点10 图文转换1.(2015·全国卷I)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
图像转换为文字,图像不是一般的图标,它要求观察表象抓住特点。
首先要了解邮票的发行目的,其次要宏观把握图形的特点,然后要注意画面的细节组成部分,不要遗漏画面细节。
把这些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准确、全面地表述出来即可。
寓意分析要结合画面,合理想象;还要结合邮票发行目的进行联想分析;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
表述要“言简意赅”,高度凝练。
答案(示例):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评分标准】答出构图要素,给2分;答出寓意,给3分;句子通顺,给1分。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2015·全国卷II)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6分)答:【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抓住主题“联合我们的力量”,仔细观察构图要素各个细节,并说明图形细节的寓意,叙述有条理,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构图要素“鸽子”、组成鸽子的“旗子”和鸽子口中的橄榄枝。
表达联合各国力量维护世界团结与和平的主题。
答案(示例):图形由橄榄枝和多面旗帜组成,这些旗帜又巧妙地构成一只飞翔的鸽子。
旗帜代表不同国家,鸽子代表和平,飞鸽衔着橄榄枝,强化了和平寓意,整个图形表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
【评分标准】答出构图要素,给2分;答出寓意,给3分;句子通顺,给1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冲刺试卷
芳草香出品
考点21 湖南加考
一、选做题(12分,每小题6分) 注意:选做题共3道小题,请任选其中2道作答。
1. (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原《离骚》)
(魏晋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所做注释中指出)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辞海》“割圆术”条)
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给人以教益和启示,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
【解析】可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谈两则材料给人的教益和启示,也可以从两则材料的对照谈观察视角乃至认识的多样性。
材料一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方和圆不能合作。
材料二中“割”是分割的意思,“失”是误差,分割到不可分割,方和圆就可以合体而没有误差。
意思是圆可以变成方,方可以变成圆,方和圆是可以互相转化而合作的。
答案:屈原以方枘与圆凿不相合为喻,主张坚持原则、明辨是非。
刘徽的“割圆”,说明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评分标准】如果只表述两则材料的意思或只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只能给3分;有内容、有观点并且正确给满分。
2. (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
像。
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
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繁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跟她走。
(节选自王开岭《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为什么“青春应该是读诗的旺季”?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答:
【解析】可以抓住文段重要的词语“神秘、自由和解放”“清澈、葱茏、轻盈”来分析。
答案:诗歌语言美丽、纯粹,诗歌可以表达最高的理想,诗歌可以带你走向自由神秘的世界。
而青春的我们跟诗歌一样清澈、干净、单纯,不复杂、不世故,我们现在的精神状态跟诗歌的灵魂互相契合,所以青春的我们会被诗歌所吸引,跟她走入诗歌那个神圣又神奇的世界,青春的我们应该多读诗歌,是读诗的旺季,是读诗最好的时候。
【评分标准】如果复述材料中的句子,只能给3分。
3. (2015·湖南卷)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其中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6分)
苍天有裂,补天迫在眉睫;苍生有苦,女娲忧心如焚!
面对万民翘盼,。
只见,青冥浩荡,四海升平,万物回春,人们载歌载舞。
【解析】女娲补天故事梗概: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二神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