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中的问题评课稿
中班科学教案《排排队》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排排队》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比较与排序》,主要详细内容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理解“排队”的概念,并能够根据一定规则进行排队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排队”的含义,并能够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排队。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和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排队规则进行排队。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分析物体并进行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排队卡片、排队玩具、挂图等。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参与“小动物排队”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排队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排队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分析排队规则。
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排队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排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排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排队成果,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4. 小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不同场景中进行排队。
六、板书设计1. 《排排队》2. 内容:排队的概念排队规则排队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进行排队,并将排队结果画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讲解、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排队的概念和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物体,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排队规则进行排队3. 作业设计中的亲子互动环节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创设情境: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动作及教具,营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排队场景。
2. 引导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情景中的排队现象,如“小动物们是怎样排队的?”3. 互动交流: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让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排队现象,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排队问题教师评课发言稿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本次排队问题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授课,深感受益匪浅。
在此,我想就排队问题这一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们充分展示了排队问题的教学特色,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几点评价: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排队问题这一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各位老师都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并针对排队问题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
如:如何确定排队顺序、如何优化排队方式等。
这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启发式教学中,老师们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严谨,注重学生参与排队问题这一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动手操作。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们都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如:通过模拟排队、绘制排队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排队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客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们对学生的评价既客观又全面,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评价过程中,老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本次排队问题教学研讨活动,让我对排队问题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1. 加强教学研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年级解决问题排队问题公开课评课稿
一年级上学期公开课《解决问题》评课稿
11月20日,听了钟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
钟老师能够联系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结合实际排排队、举例等方法,顺利地为学生建立了排队问题的表象,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一、钟老师能够认真研读教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认知占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能结合刚举行的秋游活动引入排队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理解什么是“之间”时,教师请学生直接上台排队,让学生直观理解之间指不包括头和尾两个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作为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孩子的课堂常规都较好,学习习惯也培养得较好,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清晰有条理,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合理、简洁、重点突出。
能够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如数一数、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
教师能够注重课堂上生成的数学知识,及时引导并做出表扬。
如当有学生提出列算式15-10-2算出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能够及时鼓励并引导学生写出正确的算式。
不足之处:
一、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教师的要求没有讲清楚,导致部分学生无从下笔,不知道该做什么。
二、同桌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排排队》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排排队》教案一:排排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概念,并能够自觉地按照规则排队。
2. 学生能够根据情境中的人物数量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排队的规则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1. 排队的概念和规则。
2. 通过实际情境进行排队的练习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排排队》的教材。
2. 描述情境的图片或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描述一个排队的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提问:“你们看看这些人是如何站在一起的?你们知道这叫什么吗?”学生回答“排队”。
2. 学习教材:教师出示《排排队》的教材,读一读书名,然后一起观察教材封面上的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看这个图片中的小朋友们如何排队的?”学生回答“一字排开”。
3. 读教材:教师读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依次观察每一页的图片,了解每种排队方式的规则。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4. 练习排队:教师在教室中安排一个实际的排队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分发卡片,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规则排队。
教师观察学生的排队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5. 拓展应用:教师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尝试根据情境中的人物数量和规则自主排队。
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将排队的规则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教学反思:1. 教材选择:《排排队》这种描绘实际情境的教材对于初学排队的幼儿来说非常合适。
教材中的图片直观生动,内容简单明了,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教学导入:通过观察图片和描述情境来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实际排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排队中学习和应用排队规则,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学生的排队情况,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排队规则。
4. 拓展应用:通过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应用排队规则,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一年级 排队问题评课
一年级排队问题评课评课主题:一年级排队问题教学评课评课内容:I. 课堂目标:A. 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正确排队的意识和能力。
B. 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II. 教学设计与组织:A. 课前准备:1. 确定教学资源和材料,如图片、小道具等,以帮助学生理解排队的概念。
2. 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排队的兴趣。
B. 课堂引导与呈现:1. 使用情境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排队问题的思考。
2. 展示排队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引领学生进行模仿和跟随。
C. 学生互动与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排队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排队的过程。
2. 鼓励学生在排队中相互合作,传递积极的行为和态度。
D. 教师指导与反馈:1. 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排队技巧。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排队成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III. 教学资源与评估:A. 教学资源:1. 使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排队问题的兴趣。
2. 制作绘本、卡片或游戏等教具,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B.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正确排队、合作等。
2. 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口头回答或书面绘画等形式的评估。
IV. 教学反思与改进:A.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B. 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请注意,以上评课内容仅供参考。
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在评估学生时要注重全面发展,不仅关注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排排队》及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排排队》及教学反思[五篇材料]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排排队》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排排队》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照片,寻找规律。
尝试发现身体动作能够表现同一种模式规律(ABABAB)。
2、在排排队的游戏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男孩女孩所站位置表现出来的同一模式的不同方位排列,理解物体排列的空间关系。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重点:发现身体动作能够表现同一种模式。
难点:自选材料进行同一模式不同方位的操作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玩具、工具等。
2、相关的模式排序照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一、尝试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同一模式。
1、出示幼儿排序的照片,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ABABAB)。
2、小结:我们平时用很多种材料表现过这样的排律规律,它的规律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
二、看动作,找规律。
1、今天我们不用材料,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大家试一试,有哪些身体动作可以表现这个规律。
2、幼儿尝试发现用身体动作表现规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
3、请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站成圆圈,集体验证,相互学习。
4、小结: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不同动作都能表示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原来,排列可以有这么多形式。
三、利用队列队形进行不同方位的同一模式表征。
1、请你们用男孩女孩,男孩女孩来进行六路纵队的规律排队。
要求:第一队和第二队男孩女孩不能重复。
2、用手中的海绵纸色块,代表男孩女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同一模式不同方位的模式表征。
3、小结:看来小朋友们不但发现了每一横排和每一竖排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而且还发现了斜着看也是这样的规律。
四、寻找材料,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已获得经验进行不同方位的同一模式排列表征。
中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排排队》含反思
中班数学公开课精品教案《排排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排排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基本概念,掌握排队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排队的基本概念,了解排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排队的方法和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掌握排队的概念,学会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性黑板、卡片、图片、小奖品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幅“小朋友排队”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排队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排队规律,如从高到矮、从小到大等。
(2)讲解排队的方法,如比较、交换、排序等。
(3)引导学生尝试用排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 小组讨论(5分钟)(1)排队的方法有哪些?(2)如何将排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板书《排排队》2. 板书内容:(1)排队的概念(2)排队的方法与规律(3)排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按照身高从高到矮给班上的同学排队。
(2)将家里的玩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 答案:(1)班上同学身高排队:、、、赵六……(2)玩具从小到大排列:小球、小汽车、飞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排队的概念和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排队问题评课稿【推荐下载】
排队问题评课稿《数学广角——排队问题》评课稿听了谢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排队问题》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谢老师这节课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总结的过程中发现排队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数学能力。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线明朗,学生通过提出猜想,自主探究,最后验证,得出按用时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可以减少等候时间的总和。
并将这一数学规律应用于生活实际,是这节课的亮点。
下面具体来讲讲这堂课的主要亮点:一、生活化。
导入生活化。
谢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即从生活中值日生打扫卫生时排队接水现象导入,为新知的学习打开了窗口,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知学习。
明明和聪聪一同去接水,明明接一壶水要1分钟,聪聪接一壶水要5分钟,如果是你,你会怎幺做?他们俩人一共要在水龙头边等多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分析得出先明明后聪聪只需用7分钟,先聪聪后明明需用11分钟,使学生明白:让用时只要1分钟的明明先接水,可以减少俩人等候的总时间。
在巩固练习的设计中,教师积极联系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
比如3人同时到理发店理发,师傅该怎样合理安排他们的理发顺序;4个同学到图书馆还书,图书管理员该怎样合理安排他们的先后顺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排队的运用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本课从始至终处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从而更能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自主性。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条件。
在新知教学环节,谢老师出示例题后首先从观察主题图入手,先让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计算第一种卸货等候的总时间后,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其它卸货方案下等候的总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辨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排队问题评课稿
一年级排队问题评课稿
今天我们有幸听到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数学课,内容是关于一年级排队问题的实际应用。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老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非常到位。
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如电影院购票、超市结账等,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概念,也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其次,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
尤其是在解决排队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模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老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有所关注。
她注意到不同学生在理解排队问题上的差异,并给予了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许可以改进的地方。
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时,老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避免过度引导,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的来说,这堂一年级排队问题的课程设计精巧、生动有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
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出善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为老师的出色表现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排队问题”教学纪实与评析
“排队问题”教学纪实与评析作者:刘丽敏刘冬艳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年第11期编者按:2010年9月28日至9月30日,黑龙江省第七届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展示会在哈尔滨市召开,历时3天。
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本次活动得到了各地市各级教研部门、学校、教师的积极响应,共有15位教师代表不同地市参加本次教学设计与反思评比活动,近7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刊特刊登一些获奖教师的教学纪实,以飨读者。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中的排队论问题例3。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认识到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是4年级的小学生了,对做值日这项劳动一定不会陌生吧!那值日打水时,如果人很多,通常你们是怎么做的呢?生:排队,一个一个打。
师:同学们很讲秩序,也就是说谁先来让谁先打,可是今天淘淘和笑笑做值日时遇到的情况似乎和同学们遇到的不太一样。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同学们边看边想,故事当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播放录像:淘淘和笑笑同时来到一个水龙头前(话外音:今天,淘淘和笑笑做值日,他俩正好同时来到一个水龙头跟前。
笑笑说:“淘淘,你先打吧!”淘淘说:“笑笑还是你先打吧!”)(话外音:淘淘和笑笑都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笑笑打盆水,需要1分钟,淘淘打一桶水需要5分钟。
小学排队问题优质教案及反思
小学排队问题优质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小学排队问题优质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排队习惯和纪律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内容:1. 排队的定义和基本规则。
2. 排队的意义和好处。
3. 排队时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向学生解释排队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讨论排队的好处,例如维持秩序、避免混乱等。
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排队的基本规则,包括站好队列、保持队形、不插队等。
2.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示范展示正确的排队姿势和动作。
3. 强调排队时应保持安静,不要打闹或说话。
实践演练(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排队进行练习。
2. 观察每组的排队情况,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排队的方式和动作。
巩固训练(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排队比赛,鼓励他们按照规则和要求进行排队。
2. 评选出排队最整齐、最有纪律的小组,并给予奖励和表扬。
反思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活动,思考排队的重要性和自己的不足之处。
2.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排队的建议和意见。
3. 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排队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和坚持的良好习惯。
教案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践演练和比赛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实践演练和比赛,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排队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排队的意义和规则。
同时,通过反思总结环节,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排队行为进行评估和改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教案中的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增加游戏元素,使排队活动更加有趣。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入更复杂的排队场景,让他们思考如何应对不同情况。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促进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小学数学排队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的复习课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例6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解决问题的整理与训练。
它既是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求整体、求部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后面灵活运用整体部分关系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复杂排队问题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题图,在本册教材中的例6主题图以“学生排队”为情境,由学生自主解决中间间隔多少人。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够运用“数”的方法,画图的方法来解决排队中的间隔问题。
例6的教学与主题图中的情境紧密相连,最后的一些练习也都在图画的情景中完成。
这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图的形式支撑从而是问题更加生动直观,为学生沟通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用图形表征便于学生能用最原始的“数”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活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知识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便于学生为画数学图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形象支撑,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数量之间的关系。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的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纯粹从推理计算来说比较困难,于是想到用画图架起直观与抽象思维之间的一座桥梁。
1.在解决排队问题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多算要减去,少算要加上突破建议:在解决问题中重视两次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漏数加上”的模型。
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题中叙述顺序画图:即先画1只小兔,然后再画左边的4只,最后再画出右边的6只,最后可以采用数的方法得到11只。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排队》 (2)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排队》
教案《排队》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排队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排队规则。
2.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参与排队活动。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排队,为什么要排队。
2. 排队的原则和规则。
3. 如何有序地排队。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什么是排队,为什么我们要排队。
2. 探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排队的原则和规则。
3. 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排队活动。
教师给出一系列排队的情境,比如买东西、上体育课、参加集合等,让学生根据规则进行排队。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纠正。
4. 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上学到的排队知识和规则。
5. 反思:给学生时间思考,回答几个问题:你觉得在排队活动中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你觉得排队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排队的概念和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正确理解排队的重要性。
在排队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参与的积极性,能够根据规则有序地排队。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排队过程中存在不遵守规则的行为,需要加强对规则的强化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情境,提供更多的排队训练,加强学生对排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一年级数学排队问题评课稿
评课稿:一年级数学排队问题一、引言今天,我有幸观摩了一年级数学的一堂关于排队问题的课程。
这堂课的内容非常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价。
二、教学目标这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排队问题的本质,掌握解题技巧。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创设与排队问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实例解析:教师通过列举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寻找解决方案。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互动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实例解析,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建议与改进1.加强实践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排队问题的理解。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排队活动,观察并记录数据,进一步理解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2.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入更多与排队问题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第16课大家排好队》评课稿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第16课大家排好队》评课稿一、教学目标1. 目标明确性(1)教师在本节课中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学会自觉排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文明素养。
目标具体清晰,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2)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排队的意义,并掌握排队的方法。
2. 目标达成度(1)在认识排队的重要性方面,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不排队的混乱场景和排队后的有序场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排队的重要性。
学生们能够准确地说出不排队会导致混乱、浪费时间、容易发生危险等问题,而排队可以让事情更有序、更高效、更安全。
此环节目标达成度较高。
(2)在学会自觉排队方面,教师通过讲述《小熊排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排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排队。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排队的情况以及自己是如何排队的。
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在学校、超市、公园等地方排队的经历,并表示以后会更加自觉地排队。
最后,教师通过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练习排队,如排队领作业本、排队上公交车等。
学生们在情景模拟中能够正确地排队,表现出了较高的自觉性。
此环节目标达成度较好。
(3)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文明素养方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大家都不排队会怎么样,让学生认识到排队是一种规则,遵守规则是每个人的责任。
同时,教师还强调排队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学生们在思考和讨论中,深刻认识到了排队的重要性和意义,纷纷表示要做一个遵守规则、文明有礼的好孩子。
此环节目标达成度较高。
二、教学内容1. 内容准确性(1)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准确无误,包括排队的重要性、排队的方法、规则意识和文明素养的培养等方面的内容,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好好排队听课评价
好好排队听课评价《大家排好队》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第三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要排队,不插队、不掉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好习惯。
守规则、懂礼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小学生在课间活动、发作业本、值日等情况下存在秩序混乱的现象,因此很有必要给学生上好这一课,引导他们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好习惯,做到在公共场所排队。
由于陈老师是第一次接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虽然知道语文课堂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区别之一在于活动性。
但受经验的影响,在第一次的试教中还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去设计了这节课,并缺乏活动性,学生的参与性也较低。
后来,经过年级老师共同磨课,本着活动性和尊重学生学情选择,进行了第二次设计的修改。
在第二次教学中,我觉得这节品德课有以下几点特点:1.整节课的活动性有所增强,无论是学生的活动,还是学生的参与度,都比第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
2.三个活动清晰明了,层层递进。
从一开始的活动“大家聊排队”,让学生感悟到了排队的重要性;到体验活动“我们来排队”,最后到“排队小能手”帮助四位小伙伴解决排队问题。
每个环节之间紧密结合。
3.在让学生聊排队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引导,扎实开展活动,由于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为此陈老师借助视频让学生明白了不排队的严重性,排队带来的好处是更安全更快捷。
在学生有一定的思想认知后再让学生亲身体验怎么来排队,一步一步思想认识得到了提升。
接着再让学生帮助四个小伙伴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但整节课中,虽然有让学生去进行活动,但这种活动性相对来说需要加强。
老师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这方面也得加强,在学生的汇报交流时,多听取孩子的发言,多关注课堂生成,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很多属于习惯养成为目的的课,学校里很多地方都需要排队,需要在课后有所习惯养成的延伸。
我想如果能设计一下课后指导行为,评价策略的话,会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评课稿
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数字、图形排队的方法,不仅体现了《课标》倡导的解决问题多样化,还使学生人人领悟到小组合作的快乐,个个能享受学习成功的体验,达到共享、共进、共创的目的。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有一下几个亮点: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上操、上学、放学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队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3、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
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秦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又激励性,尤其是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也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只是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比较准确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排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