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文言文及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详细答案(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孰.视之孰:同“熟”,仔细B.客之美.我者美:美丽C.期.年之后期:满一年D.臣之妻私.臣私:偏爱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马之.千里者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奉命于.危难之间C.皆以.美于徐公徒以.有先生也D.窥镜而.自视人不知而.不愠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面对妻、妾、客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邹忌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弊”进行类比,能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威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句话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文言文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超然台记〔宋〕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③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④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⑤,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⑥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⑦”,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哺糟啜醨:吃酒糟,饮薄酒。
②岁比不登:连年歉收。
比:连续。
登:丰收。
③葺:修缮。
④庶几:或许,也许。
⑤遗烈:功业。
⑥瀹:煮。
⑦超然:超凡脱俗,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安)①释舟楫之安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_____(《卖油翁》)⑵(因)①因城以为台者旧矣_____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唐雎不辱使命》)⑶(稍)①稍葺而新之____②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3.请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要注意语意完整、通顺。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4.请认真品读下列语句,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苏轼的“乐”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谈到的“乐”,有何不同。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⑦均为名将。
(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
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
②卫指挥佥事:官名。
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④慓悍:矫捷勇猛。
⑤薮泽:湖泽。
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
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
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
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下列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又以∕南方多薮泽B.审∕步伐便利C.继光为将∕号令严D.大猷老∕将务持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B.实是欲界之.仙都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何陋之.有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答案】1.D2.A3.A4.请求招募三千人,把击刺的方法教给他们,交替使用长兵器和短兵器。
因此,戚继光的整支部队特别精良。
5.善于治军,果敢、刚毅,战功显赫等(写出两点即得满分)【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③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
②钞:后来写作“抄”。
③已:完毕。
④斋:书房。
⑤毫:笔。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3)如是者六七始已始:(2)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段的内容。
4..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答案】48.(1)借(2)等待(3)才(4)完成2.(1)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中浸几次。
3.(甲)作者学习之勤奋及从师求学之艰难;(乙)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4.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不怕困难。
【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始”:才。
备战中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文言文(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①广西。
时侬智高②守昆仑关。
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将佐,次夜燕③从军官,三夜飨军校。
首夜乐饮彻晓。
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疾,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元规④,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劝劳座客。
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
”(节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
②依智高:宋朝壮族首领。
皇植四年(1052)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
③燕:通“宴”,宴请。
④孙元规:宋朝会稽人,为湖南安抚使兼产南东路、广南西路安抚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共同)乘车B.公将驰.之:驱车(追赶)C.既克.,公问其故:战胜D.望其旗靡.:消失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发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语段(一)中,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判什么样的特点?4.语段(一)中的曹判和语段(二)中的狄青两位军事家都是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D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4.曹刿第一次抓住彼竭我盈的士气,第二次抓辙乱旗靡的战况,最终以弱胜强。
狄青在上元节布下迷阵,声称要在军中大宴将领三夜,但却在第二夜宴会中途突然退席率领军队偷袭昆仑关。
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古诗文阅读(甲)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小石潭记(选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对《饮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他做到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本诗的诗眼,有两层含义:忘世、忘我。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人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
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动静结合,写出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全石以为底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C.斗折蛇行D.帝感其诚《愚公移山》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问君何能尔.尔(_________)②心乐.之乐(_________)③亭.亭净植亭亭(_________)④日光下澈.澈(________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备战中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文言文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36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污其行.乎(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3)累寸不已.(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37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37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分)(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3分)(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2分)372.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道理:影响:【答案】369.(1)品行、德行(2)特殊原因(3)停止(4)被……感动370.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371.(1)羊子曾经在行路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2)如果中途就回来,和割断这(正在纺织)的布匹有什么不同呢?372.道理:不能贪财污行;求学要持之以恒。
影响: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还终业,七年不返。
【解析】369.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行”为“品行”,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感”作动词,意为“被……感动”,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短文两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①古来共.谈共:共同②高峰入.云入: 耸入B.①五色交.辉交:交相②四时俱.备俱:都C.①猿鸟乱.鸣乱:纷乱②沉鳞竞.跃竞:争相,争着D.①盖.竹柏影也盖: 只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大概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1.D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两个人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①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② 这句话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解析】1.D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
改为:①盖竹柏影也。
盖:表示原因或推测,译为“大概”或“原来”。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亦”:也。
“寝”:睡觉。
“相与”:一起,共同,一同。
还有“相与步于中庭”: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3.考查对重要语句的言外之意。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非木杮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卒获有所/闻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尔辈不能究物理..(客观事物的道理)C.相与步于.中庭(在)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中)3.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时间为序叙述故事,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按老河兵的说法寻得石兽。
B.选文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善逆向思维,歪打正着。
C.选文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作者的思考和议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D.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选文讲述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备战中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文言文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②难:驳倒。
③易置:撤换。
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竟.不可得(竟然)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C.佯.败走(假装)D.而绝.其粮道(截断)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B.如其.言(代词,他的)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我国古代史学名著《_____________》,文中提到的战役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__________之战。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②弗敢专.也(______________)③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④既克.,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3.对于“何以战”的问题,曹刿对鲁庄公一再追问,他的目的是什么?4.本文给后人留下的重要的战争思想有哪些?请写出两点来。
5.在这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中,作者并未对曹刿和鲁庄公作直接评价,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章对曹刿或鲁庄公作简要评价。
【答案】1.左传长勺2.①参与②独自占有③案件④战胜,攻下3.曹刿一再追问的目的就是要让庄公明白取信于民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的道理。
4.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审时度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进攻和追击时机);详察敌情,不冲动草率等。
5.要点参考:曹刿是一个以国家安危为己任的人,他在大敌当前之时,面见庄公,直陈己见,并亲临战场指挥作战,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责任感;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对战争的分析,对战斗的指挥,对战机的把握,精辟独到,体现了一个军事家的思想智慧。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干里马须遇伯乐,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案】1.(1)通“饲”,喂(2)按照2.(1)只是埋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槽枥之间。
(2)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4.示例:千里马固然需要被人发现,受到重视,才有机会展示才能成名。
如今,我们不能坐等机遇,更不能错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味地埋怨别人是不可取的,幻想一举成名是不现实的。
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也要抢抓机遇,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是通假字,同“饲”,意思是“喂养”。
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文言文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三.(2017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 ②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③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 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答案】1.①逆流而上②延长③看,回头看④就是2.A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题文)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13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名之者谁?名:(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3)杂然而前陈者。
杂:2.(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小题3)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分)4.(小题4)《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5.(小题5)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1.374.(1)取名,命名(2)消散(3)纷繁杂乱3.376.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⑵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备战中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解析(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咸.来问讯(2)乃.不知有汉(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复出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B.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C.后遂无问津者.。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5.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东晋(晋)陶渊明2.(1)都 (2)竟,竟然(3)邀请3.C4.(1)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恐前后受其敌.。
(《狼》)(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3)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________)(4)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5)但.微颔之。
(《卖油翁》)(________)【答案】(1)攻击,进攻(2)同“弼”,辅佐,辅弼(3)靠近,挨近(4)使……听闻(5)只,仅,只是【解析】【详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敌:攻击,进攻。
但:只,仅。
通假字词,同“弼”,辅佐,辅弼。
词类活用词,使……听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8分)猫号刘元卿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
”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选自《应谐录》)【注释】①刘元卿:明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
著有《应谐录》,是一部笑话集。
②齐奄:人名。
③尚:崇高,这里是超过的意思。
④圮(pǐ):塌坏,倒塌。
⑤东里丈人:丈人,老人家。
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自奇.之()(2)虎诚.猛()(3)云霭蔽.天()(4)请更.名曰“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3.东里丈人的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答案】1.(1)感到奇特(以……为奇,认为……奇特)(2)确实,实在(3)遮蔽(4)更改2.龙本来就此老虎神奇,(但)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比龙更高超吧?3.事物的本来面貌是怎样就是怎样,要看重其本质,不要失去本真。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1.这调弄,弹奏少多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安贫乐道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斯”意思较为固定,为代词。
“鲜”现代汉语仍有,译为“少”。
“众”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译为“多”。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是“莲之爱”,应译为“对于莲花的喜爱”。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法与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看题干中问题与文章中心有什么联系,文中有没有真抒胸臆的语句,寻找到这些关键语句后,根据理解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即可。
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要通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形成完整的认识,最好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从文中作者关于陋室环境及陋室生活的描述可知,陋室之所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即主人安贫乐道,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
备战中考语文文言文(大题培优易错试卷)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恐前后受其敌.。
(《狼》)(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3)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________)(4)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5)但.微颔之。
(《卖油翁》)(________)【答案】(1)攻击,进攻(2)同“弼”,辅佐,辅弼(3)靠近,挨近(4)使……听闻(5)只,仅,只是【解析】【详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敌:攻击,进攻。
但:只,仅。
通假字词,同“弼”,辅佐,辅弼。
词类活用词,使……听闻。
2.陈子经①,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②,雷忽震其几。
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
”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
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於卿,乃比朕于篡③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史贵直笔④,不可易.也。
”遂惊寤。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删节)(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
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
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
④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子经因昼寝.(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可易.也(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3.这个故事借梦境塑造了陈子经怎样的形象?【答案】1.睡觉改变2.陛下想要臣死,臣立刻就死罢了3.正直,秉笔直书,无所避忌的大无畏精神【解析】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作者:董乃斌、黄霖等年代:当代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试卷篇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
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
”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①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遂定从於殿上。
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选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注)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
1.对下面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遂比至楚比:等到B.毛遂按剑历阶而上历:越过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臣:使称臣D.而王弗知恶焉恶:憎恨2.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B.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C.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D.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遂是一个胆识超群、辩才出众的人,而且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施展才华的人。
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恐前后受其敌.。
(《狼》)(________)(2)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3)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________)(4)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5)但.微颔之。
(《卖油翁》)(________)【答案】(1)攻击,进攻(2)同“弼”,辅佐,辅弼(3)靠近,挨近(4)使……听闻(5)只,仅,只是【解析】【详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敌:攻击,进攻。
但:只,仅。
通假字词,同“弼”,辅佐,辅弼。
词类活用词,使……听闻。
2.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2)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社环,庐陵人。
其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常母张氏年六十余,无所归,而行至环家。
环见张氏,大惊曰:“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
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以母事之。
常母性急,少不惬意,辄诟怒。
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
越十三年,母卒,环具.棺椁险殡之礼,买地葬之,岁时常祭。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母泣告以故.______(2)环具.棺椁殓殡之礼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156.杜环“以母事之”,具体表现在哪里?【答案】1.(1)原因、缘故(2)具备、准备2.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扶着常母坐下,向她行礼,再把妻子儿女叫出来拜见她3.(1)告诚家人凡事要顺着张氏的心意(2)亲自为张氏烹药【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具”是“准备”;“故”是“原因,缘故”的意思。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亦(也)、泣(哭泣)、复(又)、妻子(妻子儿女)”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筛选出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
本题可依据“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环亲为烹药”“环具棺椁险殡之礼,买地葬之,岁时常祭”这三句话,概括其“以母事之”的表现即可。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去世,家庭破碎.常允恭的母亲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杜环扶着常母坐下,向她行礼,再把妻子儿女叫出来拜见她.把她当作母亲侍奉.常母性格非常急躁,稍微有不满意的地方就生气发怒.杜环就私下告诫家人,凡事要顺着常母的心意.常母患有咳嗽病,杜环亲自为她煎药.过了十三年,常母去世,杜环准备了棺椁厚葬并按照礼仪了她,买地埋葬她,每年都去拜祭常母.2.文言文阅读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注解)①行县:出行属县。
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
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
⑤居官:担当的官职。
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
⑧傅:推诿。
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越过)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私:偏袒)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经过)D.辞.不受令(辞:言辞)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1.B2.A3.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4.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
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
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纵:放纵);B项正确;C.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过:犯过错);D.辞.不受令(辞:推辞)。
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的“以.”解释为:因为;A项的“以.”解释为:因为;B项的“以.”解释为:用,把;C项的“以.”解释为:来;D项的“以.”解释为:拿、向,用。
故选A。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罚”,刑罚;“过”,过失。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得出: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结合“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 得出: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得出共同点:知理守法(或敢于担当责任)。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
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
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
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
”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
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
”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
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
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
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
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
”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3.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3.(小题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读懂山水(5分)(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3分)【答案】1.(4分)要求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临:靠近(高踞)。
②意:情趣(乐趣)。
③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④诚:确实(果真;实在)。
2.D3.(4分)要求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句2分。
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读懂山水(5分)(1)(2分)要求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
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
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解析】388.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