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运用理论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领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主要职责是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引导企业所需人才管理,使其符合组织战略和总体规范,进而帮助企业提高绩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讲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和应用心理学。

其中,管理科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组织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战略、管理效能等;行为科学是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的重要科学领域之一,主要包括管理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等;应用心理学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心理评估、职业健康、员工鉴定等。

2. 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理论2.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经典理论之一,强调管理者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根据泰勒的观点,工业生产中的每一项活动都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实际检验确定,通过最佳化的排列,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理论认为人类有五大基本需求,按照次序自下而上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实际操作中,该理论可以用于提高员工工作动力和满意度,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2.3 麦克格雷戈理论麦克格雷戈理论认为,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动机和需求,对他们施加不同的管理方式。

该理论强调个体化管理,尊重员工的情感和态度,以便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实现组织的整体效益。

3.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正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目前,许多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已经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3.1 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思想,它把员工作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产,认为人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发展必须以员工的需求和利益为依据,通过激励措施和培训机会,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并提高其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组织的主要职能之一。

它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对员工的选择、培训、激励和留用,来推动企业的业务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学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管理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人际关系学等多个学科,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性格等方面的问题。

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招聘与选拔行为科学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能力和智力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企业在招聘和选拔员工时,应该通过对候选人的性格分析、智力测试和行为面试等方式,来了解候选人的能力和性格特点,以此判断是否适合该职位。

这样可以避免选错人的风险,提高企业招聘的成功率。

2、激励和奖惩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情感对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该通过激励和奖惩来引导员工产生积极的行为。

例如,可以通过给员工发放奖金、晋升、荣誉称号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员工发展和培训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员工的行为和工作表现受到个人经验、能力和天赋等因素的影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向员工提供培训、学习和发展机会,来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

这对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企业的长期发展都非常重要。

二、组织行为学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以及企业如何在这些方面进行管理。

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结构和文化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企业的结构和文化对员工行为和表现有很大的影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该通过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和文化,来提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并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2、领导力和管理组织行为学理论认为,领导者在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应该通过激励和赏罚等方式,来提高领导者的工作效率和领导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介绍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计划、政策和各种活动,以确保组织中员工的招聘、培训、评估和激励等工作能够有效进行,并做出最佳利用,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于20世纪初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工作过程,找到最佳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一理论强调管理者的角色,他们应对员工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工作按照最佳标准进行。

2.人际关系学派理论人际关系学派理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主张企业应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这一理论注重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合作和互动的重要性,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来改善员工的工作效能。

3.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决定组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

这一理论强调针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4.主导能力模型主导能力模型是由戴维·麦克莱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概念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独特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对组织和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一理论着重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和个人特质,认为领导者应具备情商、创新思维和适应能力等关键能力,以发挥最佳领导效果。

5.叙事管理理论叙事管理理论强调组织的故事和员工的个人故事对于形成组织文化和促进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归属感至关重要。

这一理论认为组织可以通过讲述和塑造故事来传递价值观和期望,激励员工,增强组织凝聚力。

以上介绍的几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应用,促进组织和员工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导言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优化组织中人力资源的运用、发展和激励,以帮助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

在理论基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受到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团队和组织在工作环境中行为的学科。

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理论基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人力资源管理应关注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表现。

2. 期望理论翘昌·维克托·弗鲁德认为,员工的努力程度与其期望、绩效和奖励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这一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启示作用,组织应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以激励员工实现更高的绩效。

3. 支持和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关注组织如何支持和激励员工。

亚当斯·斯塔西认为,员工对公平感和期望分配的关注会影响其工作满意度和动机。

人力资源管理应确保公正的薪酬体系、晋升机制和绩效评估,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

二、心理学心理学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下方面:1. 个体差异心理学研究个体在认知、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

人力资源管理应考虑员工在工作能力和偏好方面的差异,将其合理分配到适合的岗位上,提高组织整体绩效。

2. 员工激励与动机理论心理学帮助人力资源管理理解员工的激励和动机。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固有特性和外部激励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人力资源管理应搭建合适的激励机制、提供发展机会,以满足员工的成长和激励需求。

3. 员工态度与情绪管理心理学研究员工的态度和情绪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良好的员工态度和情绪管理可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介绍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涉及管理人力资源的学科,主要关注企业或组织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开发其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指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思想和方法论。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由弗雷德里克·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的,其核心观点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强调通过分析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科学设定工作标准,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任务,以提高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人力资源生命周期理论:人力资源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罗伊·斯特雷因提出的,其观点是人力资源在组织中有其生命周期,即从引进新员工到员工离职,员工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需求和价值。

人力资源管理应根据员工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并提高员工绩效。

3.福特模型:福特模型是由亨利·福特提出的,其核心观点是生产效率和员工满意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福特通过推行高工资政策、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条件等措施,提高了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福特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员工满意度和组织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对于如何管理和激励员工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4.人力资源流动模型:人力资源流动模型是由勒文·俄斯丁格提出的,其观点是人力资源应该像流动的水一样在组织内部进行合理的配置。

人力资源流动包括招聘、培训、晋升和内部调动等活动,通过适当的流动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发展,以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灵活性。

5.双重职业路径理论:双重职业路径理论是由查尔斯·海华兹提出的,其观点是员工可以在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两个职业路径中选择,并进行双重发展。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有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组织应该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机会,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传统管理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第二,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金钱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学等方面的需要;第三,传统管理认为生产率单纯地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人际关系理论”则证明:生产率的上升和下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即“士气”;第四,传统管理只注意“组织”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认为,非组织因素也会影响职工的情感和积极性。

2、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3、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即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个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若个人的比率小于他人的比率,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情绪低落,怨气横生。

这种比较,还包括与本人历史上的比率作比较。

4、期望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是:激发力量(F)=效价(V)×期值(E)。

激发力量(F)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

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种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的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5、挫折理论该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况,二是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心理状态。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之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之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之结合人力资源管理(HRM)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它强调对公司与员工之间关系的协调与管理。

在实践中,HRM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学科,这个学科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和大量的实践,因此,将HRM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非常重要。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成功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依靠经验和科学理论相结合,才能构建出完善的管理体系。

理论是HRM的基石,它通过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抽象概括,提出一些通用的原则和规律,为HRM的实践提供了指导与支撑。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也可以从理论中找到一些经验和方法,以此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HRM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生产力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HRM可以通过培训和开发计划等手段,提高员工技能和工作效率;通过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员工参与决策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参与感和企业的凝聚力。

总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带来更优质的员工和更健康的企业。

应该怎样将HRM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呢?1. 推崇“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

以人为本包括员工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把员工视作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2. 按照公司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科学的HRM策略科学的HRM策略包括:人员招聘、职业发展、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员工关系等。

制定好的HRM策略应该结合公司的特点和目标,通过实践进行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才的技能、个性、能力和培养需求,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人才管理策略。

3. 加强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为了使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岗位,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加强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

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应该结合公司的现状和未来需要,考虑员工的兴趣和能力,并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培训平台,以保证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稳定。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它既关注着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福利,又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润增长。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1. 贡献薪酬理论贡献薪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这种理论认为,员工的薪酬应该与其贡献成正比,从而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

在企业管理中,不管是资本还是人才,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

以竞争导向的薪酬体系,能够鼓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的绩效,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岗位匹配理论岗位匹配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兴理论。

岗位匹配理论强调了员工的能力和工作内容的匹配性。

它认为,当员工的技能与工作环境匹配时,员工的表现和成就会有所提高。

这种理论鼓励企业在招聘和培训员工时更加注重工作岗位的匹配。

3. 协作管理理论协作管理理论是通过有效的协作关系,改进组织绩效的一种管理思想。

这个理论认为,协作关系是组织发展的核心。

它强调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发展自己,提高工作绩效。

协作管理理论在今天越来越被普遍认可,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经验。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问题也是当前较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招聘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问题之一是招聘和培训。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招聘和培训的优势,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加强员工招聘和培训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企业也应该注重在现有员工中寻找人才。

2. 员工福利员工福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应该发挥绩效激励的优势,给员工提供奖励和福利,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

3. 员工评估员工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个人情况和管理情况。

双因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双因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双因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一、双因素理论概述赫兹伯格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中许多因素影响人的行为,这些影响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叫保健因素,主要指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的外部因素,如薪金、管理方式、地位、安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

没有这些因素容易使人产生不满意,降低人的工作积极性,具有这些因素可防止人们对工作产生不满的情绪,但并不足以使人对工作产生积极的态度。

另一类叫激励因素,主要包括成就、赏识、晋升、工作本身、发展前途、责任等,它的存在有利于增加人的满意度,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没有这些因素不至于引起人的不满。

缺少保健因素,员工会感到不满意;有了保健因素,员工并不一定会感到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激励因素具备时,员工会感到满意,没有激励因素,员工不一定会感到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

从双因素的观点出发,一个组织系统只有两因素双管齐下,方能全方位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

双因素理论自产生以来,受到管理学界、企业学界的重视,他们认为双因素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从双因素理论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员为高校人才的培养付出了努力,做出了贡献,是一支优秀的队伍.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这支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从双因素的角度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保健因素不到位从工作地位看,部分辅导员缺乏身份认同感.辅导员队伍被称为消防队"救火员”保姆”,被其他人错误的认为从事的是可有可无的工作;从管理看,高校关于辅导员建设方面的文件措施较为薄弱,工作的力度不大。

从岗位酬金看,辅导员普遍对自己的收入情况不满意,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同校教师或其他群体相比较低或低得多的占了78。

6 %;从工作环境和条件看,辅导员感觉最大的压力就是工作压力。

学生工作无小事,由于职责不清,凡于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与辅导员有关,辅导员倍感事情做不完。

人力资源管理者6大基础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者6大基础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者6大基础理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学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来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但作为HR,我们在实务处理细节及要点的同时,更要熟悉一些人力资源基础理论,为此,列举一些人力资源常用基础理论,愿你成为企业选、育、用、留、裁各个方面的专家。

第一理论:《劳动合同法》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熟悉国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熟悉当地政府颁布的相关劳动用工政策,那是你必备的技能。

也只有这样,你才能随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好企业用人与员工权利。

第二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亚当斯公平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J.S.Adam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在综合有关分配的公平概念和认知失调的基础上的激励理论。

该理论认为,对自己的报酬的知觉和比较的认知失调,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失衡,即不公平感和心里紧张。

为减轻或消除这种紧张,当事人采取某种行动以恢复心理平衡。

如果报酬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他认为,只有公平的报酬,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

而报酬是否公平,职工们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和他人比较,或进行历史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

报酬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职工心理上紧张不安。

报酬过高时,实行计时工资制的职工会以提高产量,改进质量来消除自身的不公平感,实行计件工资制的职工则将产量降低而把质量搞得好一些;报酬过低时,计时制职工便同时用降低产量和质量的办法来消除不公平感,计件制职工则以降低质量,增加产量的办法来维持收入。

该理论提出,不公平的后果1、改变付出:报酬偏低的员工会以降低努力的形式来平衡偏低的报酬(消极怠工)。

2、改变结果:改变自己的产出(如增加产量降低质量)。

3、改变自我认知(如夸大自己的贡献)。

4、离开原有环境(调职)。

5 、改变对他人的看法。

6、另选比较对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第三理论: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组织行为学理论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组织行为学理论及其应用逐渐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应用。

一、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团体及其行为和互相影响的学问。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的行为被视为是组织中个人、团队或组织整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行为理论:个人的行为是组织行为的基本因素。

个人行为理论包括动机理论、学习理论、性格理论等。

2. 团队行为理论:团队是组织行为的基本单位之一。

团队行为理论包括沟通理论、协调理论、合作理论、领导力理论等。

3. 组织行为理论:组织行为是一种包括个人和团队在内的整体行为。

组织行为理论包括权力理论、文化理论、结构理论等。

二、组织行为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 通过动机理论激励员工动机是人们在工作中产生效益并取得成功的原因。

奖励和反馈是动机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可通过提供各种奖励和反馈机制来激励员工。

例如,实行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为优秀员工提供晋升、奖励和福利等。

2. 通过领导力理论提高管理水平领导力是管理者有效地指导和管理员工的重要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领导力可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士气,提高工作效率。

领导力理论包括领导格局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情境领导理论等。

3. 通过沟通理论促进组织内部沟通组织内部的有效沟通对于组织发展非常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

沟通理论包括媒介理论、情境理论、双向沟通理论等。

4. 通过文化理论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信仰、理念和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重视。

通过文化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正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理论包括习惯理论、价值观理论、组织符号理论等。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2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2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

强化理论
勒温的综合理论 波特和劳勒的理论
二、内容型激励理论
u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研究激励的原因和起激励作 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
u 最典型的内容型激励理论有: n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n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n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n 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 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公平理论
u 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获得的报酬和投入 的比率与他们或自己过去的报酬和投入的比率进行 比较:
(O/I)A
(O/I)B
O代表报酬,I代表投入,A代表自己,B代表参照系
u 比较的结果:
(O/I)A =(O/I)B (O/I)A>(O/I)B (O/I)A<(O/I)B
u 当(O/I)A =(O/I)B时,人们会觉得报酬公平,因而保持原 有的工作投入。
u 在同一时间,人们可能会存在几个不同层次的需求, 但总有一个层次的需求发挥主导作用,这种就是优势 需求;
u 只有那些未满足的需求才能成为激励因素;
u 任何一种满足了的低层次需求并不会因为高层次需求 的发展而消失,只是不再成为行为的激励因素而已。
u 这五种需求的次序是普遍意义上的,并非适用于每个 人。
个人努力 个人绩效
组织奖励
个人目标
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式
u 在绩效管理中,给员工制定的绩效目标要切实可行, 必须是员工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要及时对员工进 行绩效反馈,帮助员工更好地实现目标。
u 对薪酬管理而言,要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及时给予
各种报酬和奖励;要根据员工不同的需要设计个性 化的报酬体系,以满足员工不同的需要。
1、目标理论
也被称作目标设置理论,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洛 克(E.A.Locke)于1968年提出来的,他发现,对人们的激励 大多是通过设置目标来实现的,目标具有引导员工工作方向和 努力程度的作用,因此应当重视目标在激励过程中的作用,洛 克提出了目标理论的一个基本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一、需求层次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五种类型,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得满足,等级越高者则获得满足的比例较小。

这就促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迫使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从心理上去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从文化上对员工加以调控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使他们不仅感到自己是一个被管理者,同时也能够在安全感、感情归属、受尊敬、自我实现等方面,都能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期望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是:激发力量(F)=效价(V)×期值(E)。

激发力量(F)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

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种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的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三、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四、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即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个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若个人的比率小于他人的比率,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情绪低落,怨气横生。

这种比较,还包括与本人历史上的比率作比较。

五、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传统管理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第二,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经典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经典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经典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经典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经典理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The Peter Principle 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彼得原理是指: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 Wine and Sewage Law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

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日益壮大,人力资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企业来说,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管理学。

赫尔茨伯格和麦格雷戈在1959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强调在工作中,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效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动机因素和卫生因素。

此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逐渐深入,并形成了很多理论。

其中,X理论和Y理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X理论认为,员工天生懒惰,需要通过激励和惩罚才能发挥工作能力;而Y理论则认为,员工具有自我驱动力,企业应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激励机制,让他们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成就动机理论、Vroom的期望理论等等,这些理论都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在实践中,好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招聘与选拔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和员工需求,制定合适的招聘计划。

在选拔人才时,需要考虑员工的学历、经验、能力、性格等因素,从而选择最适合企业的人才。

2、培训与发展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是企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

此外,企业还应该开展内部晋升计划,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3、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衡量员工工作表现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设计出合理的考核指标,通过定期面谈和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4、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企业中最敏感的一块内容。

企业需要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

此外,企业还应该为员工提供福利和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5、员工关系管理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促进员工间的和谐与合作。

在处理员工纠纷和矛盾时,需要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同时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和企业中,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对组织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运用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它主要关注的是人力资源在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运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性1. 与组织战略的一致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倡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相一致,将人力资源视为组织发展的核心资源,以促进组织的战略实施和目标达成。

2. 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人力资源是一种有限且不可替代的资源,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科学管理和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3. 组织绩效的提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应用,组织可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从而推动组织的整体绩效提升。

4. 员工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成长,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目标,进而提升整个组织的竞争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应用1. 雇佣与招聘: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招聘与选择的科学化和合理性,通过岗位分析、招聘渠道选择以及招聘程序的规范化,确保企业招聘到最适合岗位的人才。

2. 培训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倡导培训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培训计划、提供岗前培训和持续教育,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 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注重绩效管理的目标与方法,通过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绩效。

4. 薪酬与福利: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提倡薪酬与福利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以激励和留住人才,通过制定绩效奖励、薪酬激励和福利保障措施,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期望。

5. 劳动关系与员工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关注员工的参与和劳动关系的和谐性,通过建立健全的员工参与机制和员工代表机构,促进组织和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典型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典型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典型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是针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旨在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法,使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以经典案例加以分析。

1.竞争策略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竞争策略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将人力资源策略与组织的竞争优势相结合,通过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开发来支持组织的竞争策略。

典型案例是沃尔玛(Wal-Mart)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系统,将大量商品的采购和配送外包给供应商,使得公司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提供商品给消费者。

沃尔玛公司采用了大规模雇佣、低薪酬和高度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以支持其低价竞争战略。

2.人力资源能力与组织绩效理论根据人力资源能力与组织绩效理论,人力资源的核心职责是通过建立并发展能力高效的员工队伍来提高组织绩效。

其中,关键因素是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典型案例是谷歌(Google)公司,谷歌以员工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培训和发展体系,并致力于为员工提供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组织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3.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组织的成功取决于其知识资产的管理和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一理论中起到了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将组织的知识资产进行整合和共享,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典型案例是微软(Microsoft)公司,在建立了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后,实现了通过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共享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涉及许多方面,如竞争策略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能力与组织绩效、知识管理等。

每种理论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案例,但共同点在于都强调通过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根据不同组织的特点和需求,可选择适合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实践。

公平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公平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公平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公平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公平理论是现代组织行为学过程型激励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激励理论,它侧重于研究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也就是人的动机和知觉的关系。

当员工把自身的投入和他获得的报酬进行比较时,在心理上会对这种比较结果加以判断,并产生是否公平的感觉。

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得到激励,从而使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益得到更大的提高;相反则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组织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研究公平理论具有现实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1)有利于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并使工作绩效得到显著提高。

公平过程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公平管理可使员工的聪明才智与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获得强大的动力,他们的创新意识也会在这样的激励下不断涌现,从而保证了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同时也使组织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2)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各组成部份的协调统一。

公平管理会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

员工在工作中会自愿与组织和他人进行合作,逐步形成组织内部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环境,上下同心、协调一致,组织的凝聚力得到提升。

(3)有利于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公平管理会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对企业的关怀和抵御利益诱惑能力将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4)优化组织人才结构。

通过公平的绩效考核、评估,增加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和竞争意识,使各类人才的活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极大地激发各类人才快出成果、多出成果的积极性,促进组织选好人才,用人所长,发挥优势,提高人才使用的效率,不断完善组织人才结构,实现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5)有利于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公平管理使员工对组织保持长期的、全面的、自觉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双赢,从而推动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一、需求层次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五种类型,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得满足,等级越高者则获得满足的比例较小.这就促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迫使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从心理上去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从文化上对员工加以调控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使他们不仅感到自己是一个被管理者,同时也能够在安全感、感情归属、受尊敬、自我实现等方面,都能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期望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是:激发力量(F)=效价(V)×期值(E)。

激发力量(F)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种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的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三、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四、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即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个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若个人的比率小于他人的比率,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情绪低落,怨气横生。

这种比较,还包括与本人历史上的比率作比较。

五、人际关系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传统管理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第二,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运用研究文章摘要:当今世界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弊病进行分析和评估,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提升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上的战略意义,从而得出:应该从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出发,从人的本性和需要出发,创新性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实现人才强国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成功企业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借鉴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归纳出对我国企业有重要作用的四大启示。

本文提出我国企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劳动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用战略;企业文化引言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企业要适应国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

企业所面临的首要课题就是,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又适合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摸式。

只有这样,才能分工有组织地开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从而实现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转变。

企业要生存、发展,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法宝就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具有主体性的作用,因而人力资源管理在各管理活动中属于关键地位。

正因为如此,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

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何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性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我国企业人事管理体制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有12亿多人。

人力资源总数为7.1亿左右,约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以上。

尽管我国有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数量,但是总体素质却比较低。

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科技人员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每百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仅是发达国家70年代平均水平的3%-4%。

而我国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则更低,仅为发达国家的1%-2%。

(一)、总体情况分析在我国企业中,长期以来进行着注重劳动和传统控制,而忽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发展意义的硬性人事管理。

或者说,在我国的企业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挥。

在计划经济模式和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性质如何,都要有一个专门管理人事工作的部门,尽管其称呼有所不同,但工作容小异,都是负责对企业职工进行任命、培训考核和报酬定级等工作,延续至今,又被人们强性与人力资源管理划上实际上并不相等的等号。

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人事管理是两个不同管理理论术语,它们代表了劳动力管理的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特点。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通常是指管理组织对其劳动力资源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管理,使这部分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人力资源管理正愈来愈从事务性走向战略性,作为一种新观点、新思想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形成并日益成为企业、乃至所有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激发人们的工作潜力和主动性,依靠对于职工在因素和外部管理环境的系统协调,提高劳动生产率。

具体指对社会或企业各阶层、各类型从业人员从招收、录用、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管理。

目前我国企业在利用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人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二)、我国企业人事管理体制弊病分析1.缺乏对高级人才的培养和挖掘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计划时,有71.2%的企业考虑的仍然是一般职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劳动定额制定和福利待遇等问题。

有59.2%的企业组织机构沿袭以往的习惯,把职工管理交给人事部门,而把干部的管理、提拔、培养又归为组织部门负责(数据来源:新华信管理咨询公司《2003年人力资源咨询市场调研报告》)。

这种“归口管理”导致了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无法系统开展。

这一状况与现代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极不协调,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必须迅速进行调整和改变,形成系统化的组织管理模式,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尤其要注重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

2.传统人事管理的职能与新竞争形势下对人力管理的要求不协调据盖洛普调查公司对我国50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访问显示,我国高达52.3%的企业在运作人事管理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把人事部门当成一种很具行政意义的部门,只是比较简单得履行管理中的组织职能和控制职能,而忽略了人力资源也是企业的重要财富。

在实施人事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更是缺乏通过对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预测、分析,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平衡布局企业人力资源。

传统的人事管理不能与企业经营状况联系起来,很难形成一个整体。

这就使得人事管理的活动缺乏了经营活动的性质,只是履行着单纯的行政管理行为的职能。

3.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创新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管理体制的创新。

经济环境和人力资源发展的变化,需要管理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

旧有的单纯靠上级管理下级、上司监督下属的领导管理模式已不符合时代气息。

至今仍有39.51%的企业还存在着“我是管你的,你就必须听我的”的传统思维方法(数据来源:盖洛普调查公司《企业管理2003年度调研报告》)。

创新思想缺乏,创造意识不强。

不少管理者还是习惯于“文件上怎样说,我就怎样做,这样就不会犯错误”。

有些企业管理方法单调,尤其是对人的管理生硬,不讲情理,不会科学管理。

如年底考核时,不管是高级管理者或中层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统统用一个标准,不分层次地进行“德、能、勤、绩”考核。

许多企业对于人才和人力资源的管理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命令式的管理模式,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

如有的企业不能解决职工生活方面的问题,导致职工破坏企业设施、伤害企业领导等事件;管理者的本身素质不高,给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现代企业的领导是要给每一个员工的机会和赋予岗位责任,领导者不只是下达命令,而是要负起组织与学习的责任,建立能让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施展才能的组织机制。

与之相适应,传统管理的大部分“必不可少”的标志可能消失,管理方式将更加多元化、人性化和柔性化。

不断探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途径,建立加速人才成长的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管理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三)、体制误区: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劳动人事管理在我国有62.2%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发挥的大多是劳动人事管理职能(数据来源:盖洛普调查公司《企业管理2003年度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容主要有四点:1.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组织的职务进行规划,对组织中的各种职务进行分析,对组织的职务进行设计。

这部分职能是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所欠缺的。

2.人力资源管理要为组织制定人员补充规划。

包括企业中各级管理人员的招聘、任用、选拔及企业职工的代管理。

而劳动人事管理在这方面只侧重于为其他职能部门提供人事方面的服务。

3.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还要对人员培训进行规划。

人员培训规划是对企业部全体人员素质提高设定一个长远计划和目标,定期组织培训。

劳动人事管理这方面的职能比较单纯,它主要是负责培养、训练企业的员工、以及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加薪或提升等。

4.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键、难度也较大的一项任务是企业人员激励和考核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管理中最难驾驶而潜力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

人员激励和考核规划正是为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一目标而制定,主要的容就是对人通过行为强化达到激励的目的。

劳动人事管理所缺少的正是这种长远性,它重视的仅仅是现实行为,考虑的是做好企业员工的工资和薪金管理工作。

(四)、我国企业人事管理体制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制约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瓶颈。

我国企业现在所应用的传统人事管理体制面临着五个主要方面的新挑战:1.个体文化的多元化对企业人事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据调查显示,有66.72%的企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看你能不能拥有和用好人力资源,但目前还有33.28%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数据来源:盖洛普调查公司《企业管理2003年度调研报告》)。

即使有所意识的66.72%的企业经营者,也只是借助对旧体制的修修补补,缺乏战略层次的对策思考,实际效果很不理想。

2.员工过高的流动性与企业组织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就职员工的流动速度日益变快,而目前我国企业界的组织结构相对稳定,缺少变革的胆识和魄力。

如何使我国的企业组织更具有弹性、不断地进行变革、去适应员工的快速流动,是我国人事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挑战。

3.企业战略的多变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更多的挑战随着我国企业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战略也必须适应环境而导致多变性。

相应的企业组织架构也需要变革,以为企业实施战略服务,这就要求随着企业战略和组织的变化及时找到企业所需要的各种高素质人才,这便使企业人事管理对员工的素质提出更多的挑战。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落后的人事管理手段的挑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网络经济的形成改变了整个企业管理的模式。

同样,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也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网上招聘、网上沟通、网络管理等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手段。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也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要不断地应用这些新技术,去创造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形式。

但据调查显示,在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企业仅有12.36%(数据来源:盖洛普调查公司《企业管理2003年度调研报告》),主要是一些大型公司,中小型企业还缺乏信息技术管理观念。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成功经验的研究和借鉴针对我国企业的人事管理现状和存在的误区及挑战,本文对成功企业的经典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借鉴其成功的实践经验,探讨中国企业如何高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这便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运用研究的目的。

(一)、壳牌(中国)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启示:中国企业必须确立新的战略思路——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本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主要表现为对员工的能力管理。

壳牌(中国)公司强调:人力资源就是企业第一资本,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责。

壳牌(中国)公司认为,个人能力是可以经后天培训而不断改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