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治学原理(第三版)——王浦劬
王浦劬政治学原理笔记
政治学原理笔记第一章政治生活与政治科学一、人类生活中的政治关系1、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禽兽:没有谈政治的能力,以本能存在,不能用道德规范去约束,政治对其太高尚。
天使:没有谈政治的必要,其生存环境超越了政治,政治对其来说太下贱。
人:为了规则,人有谈政治的可能与必要,人生存在世俗世界中,既有协调而又有排斥面,人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排他性,会产生利益纷争,为了延续人类的种族和生存,就需要办法(政治、道德)去解决。
2、马克思对其命题的三个补充⒈社会性:把人看成政治动物,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去理解,而应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
★政治关系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关系,政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
⒉历史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凝固、僵化地理解,而只能具体、历史地理解。
★(宏观→人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永远存在下去,它是随国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而产生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政治,会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微观→个体)政治社会化、政治入伍。
⒊复杂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而应综合、全面地理解。
★从整个社会范围来说,政治关系的表现可能是较为纯粹的,也可能是较为隐蔽的。
★从主体承现者来说,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政治关系,可能是直接的,但大量是间接的。
★从实践活动来说,个人认识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同他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可能是对应的,但也可能是有偏差的。
认识:深刻了解无知参与:积极关心冷漠二、政治生活的科学分析1、政治学学科建构的论辨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肯定答案:能像数学、物理一样作出解释、预测。
否定答案:反对理由①政治行为的主观性②政治事件的非重复性,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③政治评判的价值倾向性综合:政治学能成为科学。
价值目标的提出:客观根源,价值目标的实现:客观条件,可以找到客观规律,但同时,政治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性、复杂性。
2、政治生活的本质规定⑴道德(→天使)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最新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
在这四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
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活动,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其机关应运而生。
氏族组织内的权力带着道德强制性,在特定情况下也具有暴力强制性。
原始社会中的这种政治,被称为氏族民主制。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政治统治是这些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社会公共权力也有协调和管理的另一面。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但社会利益差别仍然存在。
社会政治以非阶级性的利益差别的协调和公共利益的维护及实现为主要特征,但社会公共权力仍然有统治的性质。
到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消灭,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不复存在,人类再回到无政治社会。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政治的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的。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政治是由社会经济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集中反映。
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保护着特定的阶级和政治力量,进而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政治与法律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他们都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
一方面,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
另一方面,法律对于政治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宗教会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局面,宗教在维护剥削阶级统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与政治逐渐分离。
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已不再支配社会政治生活。
4.政治与道德。
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
政治对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道德对政治也有积极作用。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就是唯物辩论法,它是政治学研究的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因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华电行管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核心章节-政治权力
华电行管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核心章节-政治权力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涵义一、政治权力的本质在中西文化中,“权力”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人们对权力下了诸多定义。
其共同之处是把权力看成一个人对于他人的控制和影响力,都没有能够揭示权力和政治权力的本质。
探讨政治权力的本质,应该从分析政治权力形成的逻辑过程入手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利益实现和维护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利益主体调动其有效资源,并把这些资源有机的凝聚成特定的实际力量,以次为凭借展开牟利活动。
2.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利益关系中,当人们选择以力量凝聚的方式开辟利益实现途径的时候,就会促使利益关系中不同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形成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
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时,一方的力量能够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而制约关系中相对强大的一方所拥有的力量就是政治权力,这一方即成为了政治权力的主体。
4.政治权力形成于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力量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用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形成,是政治权力的主体动员和凝聚有效政治资源的能动过程,也是政治权力主体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有机结合的过程。
1.客观构成要素,使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A.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特定社会和政治力量的强弱和是否能够转化为政治权力并且维持其有效运行,不仅取决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权,而且取决于其占有的生产资料的经营权和经营状况,取决于其在社会和经济过程中运行的实际效应,根据这些效应,产生相应的对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的不同效应,显然只有控制和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使其能够在社会和经济过程中产生正效应的社会和政治力量主体,才能形成和维护政治权力,并使政治权力有效运行B.社会财富,社会财富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对于社会财富的价值来说,任何财富本身都代表了一定的力量,社会财富的累积意味着力量的扩大,社会财富的占有意味着力量的拥有,社会财富的控制意味着力量的掌握;对于社会财富的使用价值来说,社会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解决政治力量形成和活动中的技术要求,社会财富的使用价值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使社会财富的拥有者把他人的利益与自己的力量和意图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社会政治力量在人力方面的凝结和扩展。
《政治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道德政治观1.孔子:“政者,正也。
”-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神权政治观1.托马斯.阿奎那:“君受神权”、“天人感应”黑格尔:绝对精神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 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 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 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五)其他观点: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克思主义政治观(一)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三)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四)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三、政治的定义(一)政治的涵义政治的涵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终极笔记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五篇政治文化第一章政治心理一、政治心理的定义▲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威、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政治心理的这一定义,可以作如下理解:1,就其主体而言,政治心理的主体是“政治人”,而不是“生物人”。
2,就其形成过程而言,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射3,就其本质而言,政治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是对政治现实的反映。
4,就其反映形式而言,政治心理是一种直观的、自发的心理反映。
5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政治心理是对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体系等政治现象的直观的和模糊的感应。
二、政治心理的特性政治心理的特征首先是有社会成员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性认知2,政治心理显示着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倾向3,政治心理反映着直观政治现象4,政治心理具有潜在积淀性。
三、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和构成要素▲▲▲(考过)(一)、政治心理的形成基础1.客观基础。
指外在于社会成员并且促成其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和条件。
这些要素可以用“社会环境”来概括。
政治心理的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关系环境、政治制度环境、思想文化环境四个层面。
2.主观基础。
主要指社会成员自身的条件,其中主要指社会成员已经形成的心态或心理背景。
其构成包括社会成员的自然生物特性结构、心理结构、社会经验结构和个性倾向结构等。
(二)、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1.政治认知。
政治主体对政治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
2.政治情感。
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人物等方面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
3.政治动机。
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的政治目的内在动力,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718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考试科目代码:718考试科目名称:政治学原理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做答无效。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10分,共50分)1.柏拉图2.西塞罗3.马基雅维利4.孟德斯鸠5.托克维尔二、简述下列各题(每题20分,共40分)1.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政党与一般政治团体的区别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述政治文化的类型划分2.试述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参考答案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考试科目代码:718考试科目名称:政治学原理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试题纸上做答无效。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10分,共50分)1.柏拉图答: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有: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主要代表作是《理想国》。
主要政治思想有:①国家的理念。
他认为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②哲学家治国思想。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柏拉图把哲学家执政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权力的结合,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
③政体思想。
柏拉图把政体区分为贤人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五种政体类型。
他对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的批评最为激烈,认为平民政体必然演变成僭主政体。
2.西塞罗答: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他深远地影响了欧洲的哲学和政治学说。
他信奉斯多葛派的学说,他的理论贡献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希腊政治哲学特别是斯多葛派的政治学哲学介绍到罗马;另一方面是对罗马共和制度从理论上予以总结。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四编 政治体系(下)【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社团一、判断题1.按照政治社团的法律地位,可以把政治社团分为合法性政治社团和非法性政治社团。
(对外经贸2013年研)【答案】√【解析】按照政治社团的法律地位,可以把政治社团划分为合法性政治社团和非法性政治社团。
合法性政治社团是指在国家法律承认其存在和从事活动的前提下,以合法性方式进行活动的政治社团。
非法性政治社团则是未经法律允许即形成并以非法方式展开活动的政治社团,如一个社会中介入政治过程、影响政策决定和实施的非法行会、帮会、恐怖组织、密谋和情报组织等等。
2.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作用方式之一。
(对外经贸2014年研)【答案】√【解析】在社会主义国家,各政治社团、政党及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治社团都是在此基础上发挥作用的。
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其作用方式之一。
我国政治社团有权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以使其切实执行有关本社团成员利益的政府法令。
二、概念题1.政治社团(对外经贸2013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0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河北大学2010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年研)答: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政治社团的形成,是社会政治关系的要求,也是政治参与行为的组织和制度体现。
政治社团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政治现象,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利益集团(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
利益集团可能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也可能不介入社会政治生活,而只有介入政治生活,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来实现自己利益的集团才是政治社团。
3.压力集团(对外经贸2014年研;武汉大学2013年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研;山东理工大学2006年研)答:压力集团又称为政治性利益集团,它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主要形式,意指那些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重点.
北京大学政治学考研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精编资料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二章政治管理第一节政治管理的含义一、政治管理的定义在权力制约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权力地位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矛盾性,要求政治权力主体规范政治权力主体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规约这些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规制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基于这些利益关系发生的行为,政治管理行为正是应这些要求而产生的。
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施对于社会的管理,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管理行为。
对于政治管理的这一定义可以做如下了解:1.政治管理的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2.政治管理的重要功能是解决权力制约关系的内在矛盾3.政治管理的行为内容是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和公共事务二、政治管理的特征1.政治管理具有公共性政治管理是政治权力主体通过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的途径和方式,因此,政治管理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政治管理行为的公共性,发源于社会利益关系和共同利益的要求。
政治管理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和管理社会事务,是特定社会利益关系和共同利益得以实现的要求,因此,这些职能和事务具有公共职能和公共事务的特点。
2.政治管理具有组织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社会活动来看,任何管理都是通过特定的组织进行的。
管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的贯彻,对于管理对象及其行为的规制,都是以组织的形式实施的。
因此,作为特定类型管理的政治管理,具有特定的组织性。
政治管理的组织性,首先体现为管理所凭借和运行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有机结合性政治管理的组织性,也体现为政治权力和社会成员的政治系统构成性政治管理的组织性,还体现为政治管理运行的协同性3.政治管理具有责任性政治管理根据社会要求确定和承担的公共目标和公共职能,其凭借实施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会转而形成政治管理的政治和社会公共责任,由此构成了政治管理的责任性政治管理的责任性,根本在于政治管理行为与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吻合性,因此,政治管理的责任,表现为政治权力的公共责任政治管理的责任性,是对于政治权力主体行为的规范,他包含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对于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管理活动的命令性规范、允许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分别体现为政治管理应当怎样行为、可以怎样行为和不能怎样行为,由此产生政治管理的命令责任、允许责任和禁止责任。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纲目用书笔记(已经整理的9.2)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纲目用书笔记(已经整理的9.2)政治学基础笔记王浦劬《政治学基础》,也参考了王惠岩《政治学原理》政治学概论一、名词1.行为主义政治学2.后行为主义3.政治哲学复兴二.回答1.什么是政治学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学的学科体系4.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5.简述行为主义政治学6.学习研究政治学的目的,意义方法7.现代研究政治学的技术手段有那些8.21世纪我国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迈出新的步伐三、课堂思考题1.怎样理解政治的含义2.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4.人类社会中产生了哪几种政治学说以及如何评价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其他政治学的区分(或问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的变革)政治关系一.名词1.政治关系2.政治结构3.利益集团的关系4.政党5.民族6.民族关系二.回答1.列宁的阶级关系与特定生产关系的四种状态2.利益集团的形成基础和特征3.利益集团与阶级的区别4.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区别5.政治官员之间的关系,政治官员与政治家与公民的关系6.不同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7.政治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理解三.思考题1.政治关系的含义和本质2.政治关系的特征3.政治关系的结构是怎样的4.国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一般存在哪些形式5.各种社会存在的政治关系有哪些特点政治权利一.名词1.政治权利2.政治权利的制约3.国家权利二.回答1.政治权利的特征2.政治权利的类型3.国家权利的特征4.国家权利的产生及其基础5.国家权利的途径、作用、功能、结果6.政治权利的分配方式有哪些7.资本主义分权制衡模式都有那些典型类型三.笔记思考题1.怎样理解政治权利的含义、本质2.政治权利的特征3.获取政治权利的途径有那些4.政治权利有哪些类型5.政治权利的作用原则6.政治权力的职能7.政治权力的分配有哪些形式政治体系一、名词1.国家2.国体3.政体4.国家职能5.国家的结构形式6.单一制7.复合制8.国家机构二、回答1.氏族组织的特点2.有关对国家理解的不同观点3.国家职能的范围4.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5.国家消亡的条件、途径、历史必然性6.中西封建制国家的比较7.如何理解福利国家8.方宏观政治学领域流行的国家分类9.政体与国体的关系10.马克思关许政体划分的标准11.人类发展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政体12.国家机构的马克思主义划分原则13.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活动的依据和原则三、课堂思考1.国家的本质2.如何看待国家职能的转变3.国家消亡的途径4.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那几种政权形式5.比较中西封建制国家6.国家权利的特点7.国体与政体的关系8.单一制国家的特点政治行为一.名词1.政治行为2.政治冲突3.政治革命4.政治起义5.政治暴乱6.政治不服从7.政治资源8.统治秩序9.工具主义马克思主义10.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二.回答1.政治冲突的构成基本要素2.政治不服从与政治冲突的区别3.政治冲突的动因4.政治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原因5.政治冲突的功能6.政治冲突的结果7.政治革命的特征8.政治起义的特征9.无产阶级统治论的建立基础10.政治统治的本质、内容。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
政治学原理(第三版)——王浦劬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1.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①道德政治观: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②权力政治观:韩非、马基雅弗利、马克斯韦伯③管理政治观:孙中山、庞顿、吉尔、让布隆代尔④决策政治观:戴维伊斯顿、哈罗德拉斯韦尔⑤神权政治观:董仲舒、阿奎那、黑格尔3.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二、政治学1.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 政治学的内容构成:①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划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②功能来划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③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宏观政治学(政治现象)微观政治学(政治人)④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静态研究(政治组织、政治制度)动态研究(政治行为、政治过程)⑤研究方法来划分:规范的政治学、实证的政治学。
我国政治学大体上是按照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这三大类来划分政治学的基本内容的。
3. 政治学原理的特性: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
4.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
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
主要特点:⑴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⑵注重定量研究。
⑶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祝考研成功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王浦劬 笔记 自己整理
第二编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予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三层递进关系:1. 首要的和基本的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利益关系;2. 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结成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形成政治权力关系。
3. 人们依据政治力量的对比即政治关系,确定了人们进行政治利益分配的资格,从而构成了政治权利关系。
人类利益的二重性矛盾:实现要求的自我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1.任何利益都有着自我实现地本质要求;2.任何利益只有在社会中,通过一定的社会途径才能得以实现。
这造成了政治权力的制约性、能动性、动态发展性和工具性,在政治权利上还原为政治权利的规范性、自动性、不断发展性和手段性。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第一节利益的涵义一、利益的形成和本质(一)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
1.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
2.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利益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1)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2)利益是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3)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二、利益的内在矛盾性(一)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1.自我实现是一切利益的天然本性和基本规定,这源于人的需要自我满足。
2.任何利益不仅在社会中形成的,而且必须在社会中,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何社会途径才能实现。
3.该矛盾对利益本身、利益关系和政治生活的意义①对利益本身,它决定和影响着利益内含地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②对利益关系,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③对政治生活,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则是人类社会全部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它还铸成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最为基本的特性。
(二)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三)利益的目标性和手段性之间的矛盾(四)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第二节利益关系一、利益关系的涵义(一)利益关系:就是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利益主体的利益所包含的基本矛盾和双重性的外化和展开,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基本矛盾和双重性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体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五编 政治文化(下)【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治思想一、判断题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同步性。
(对外经贸2013年研)【答案】×【解析】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政治思想的发展。
但是政治思想的发展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
其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一种来源于并反映着现实社会经济政治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有其独立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同步;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政治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传承性。
2.政治思想既可以维护特定的政治统治,也可以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
(对外经贸2014年研)【答案】√【解析】政治思想可以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
政治思想以特定政治力量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它维护着统治阶级的统治,论证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控制被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心灵,从而维护着既有政治秩序。
而被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往往是对现有政治统治秩序的否定性论证,它能够有效地统一被统治者的思想和意志,动员被统治者的力量,为他们推翻现有政治统治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扫清思想障碍二、概念题1.政治思想(四川大学2011年研;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研)答:政治思想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2.政治科学(宁波大学2012年研)答:政治科学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的经验研究,它注重对于实际政治状况的客观描述和阐释。
政治科学的内容包括对政治生活的事实性判断和描述,对某种政治现象的因果分析,对政治概念和命题与政治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1.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①道德政治观: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②权力政治观:韩非、马基雅弗利、马克斯韦伯③管理政治观:孙中山、庞顿、吉尔、让布隆代尔④决策政治观:戴维伊斯顿、哈罗德拉斯韦尔⑤神权政治观:董仲舒、阿奎那、黑格尔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精神,从而为我们深刻把握政治的内涵,确定政治的定义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二、政治学1.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2. 政治学的内容构成:①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划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②功能来划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③研究的角度和层次来划分:宏观政治学(政治现象)微观政治学(政治人)④研究对象的状况来划分:静态研究(政治组织、政治制度)动态研究(政治行为、政治过程)⑤研究方法来划分:规范的政治学、实证的政治学。
我国政治学大体上是按照政治学理论、政治制度和国际政治这三大类来划分政治学的基本内容的。
3. 政治学原理的特性:抽象性、一般性、基础性。
4.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
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
主要特点:⑴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⑵注重定量研究。
⑶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
⑷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得到公正的结论。
⑸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⑹分析任务应该在于政治的“实然”。
缺陷:(1)借用其他科学分析途径,往往夸大该途径或角度对于政治研究的普遍意义,有很大的片面性。
(2)简单搬用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具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3)不可避免地受到研究者立场、研究技术设计、研究课题等方面的影响。
5.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
6.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学说,封建社会的政治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学,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
7.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①基本哲学原则:唯物辩证法。
②基本途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方法。
③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8.西方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哲学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9. 西方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编政治关系一、利益与政治1.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对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2. 利益的构成因素:第一,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
第二,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
第三,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利益的内在矛盾:①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②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
③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
④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4.利益关系: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共同利益: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6.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
7. 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另一个侧面,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因差异而形成矛盾的一面。
包括两个方向的矛盾:(1)横向利益矛盾:指同一层次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2)纵向利益矛盾:指不同层次上利益主体的利益之间的矛盾。
8. 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①利益是人民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②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③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④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9.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①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②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③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④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政治权力1. 政治权力:实际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
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利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2. 本质: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
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3. 构成要素:①客观构成要素: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社会财富,暴力。
②主观构成要素:能力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政治组织。
4. 特性:主体利益性、强制约束性、专属排他性、扩展延展性、多重职能性。
5. 类型:①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划分:社会公共权力(普遍性,至上性)和执政党权力。
②按照政治权利的功能划分:立法权(首要地位,主导价值是民主)、行政权和司法权。
6.政治权力关系:①不同性质的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②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③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④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中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它们都统一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立法权在三权中处于统率地位,行政权和司法权不过是贯彻和执行立法权的手段。
7. 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指令方式,压力方式,规约方式,说服方式,奖酬方式,处罚方式,暴力方式。
8. 政治权力制约的三种方法:(1)以权力制约权力(2)以道德制约权力(3)以权利制约权力三、政治权利1.权利: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2. 政治权利: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张其利益的法定资格。
3. 特性:相对个体性,法定规范性,权利主体的自主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自由价值性。
4,基本内容:(1)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权,参政权,诉愿权。
(2)社会主义国家:自由权,选举与被选举权,监督与罢免权,诉愿权。
5.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①有利于维护、实现和发展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②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③有利于社会成员政治积极性的发展;④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编政治行为一、政治统治1.政治统治: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而构建这一关系的基本途径就是政治统治。
2. 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的行为。
3. 功能:控制和约束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4. 内容:把政治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威,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
5. 特点:①以维护政治权力主体地位为出发点。
②以构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为基本内容。
③以社会公共伦理的正当性为道义依据。
④以控制和约束矛盾和冲突于政治秩序范围内为政治功能。
⑤以政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为价值取向。
6. 基础:①政治权力基础(政治权力的存在和作用,是政治统治行为得到实施的基本凭藉,具有前提性意义)②社会基础③公共职能基础④心理基础(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服从心理,构成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7. 政治统治的类型:(1)马克斯·韦伯:传统型政治统治、魅力型政治统治、法理型政治统治。
(2)马克思主义:奴隶主阶级政治统治、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无产阶级政治统治。
8.政治统治的方式:强治方式,法治方式,绩治方式,理治方式,德治方式,心治方式。
二、政治管理1.政治管理: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实现对于社会的管理,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管理行为。
2.内容:承担社会公共职能和公共事务。
3.特征:公共性,组织性,责任性,服务性,以实现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
4.职能:①实现社会共同利益②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5.类型:①实现的本质利益目标划分:原始社会的公共管理,奴隶社会的政治管理,封建社会的政治管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管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管理。
②功能划分:立法管理,行政管理,司法管理。
③不同对象划分:对于社会成员的管理,对于政治组织的管理,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对于经济组织的管理。
6.方式:(1) 从政治行为方式分析:①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管理方式 (特点:具有父权管理特色,高度集权性,人治特点,以血亲关系基础上的伦理规则为管理依据。
)②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管理方式(特点:具有契约管理的特性,是有限权力和有限责任的管理,法治特点,主客体共同治理。
)(2) 从管理行为方式分析:政治规划,政治决策,政治组织,政治指挥,政治监督。
7. 政治管理的作用:①是政治统治得以强化和巩固的基础。
②是政治权力的社会实现机制。
③是政治权利的实现途径。
④是社会有序运行的积极保证。
⑤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政治参与1.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2. 基本特点:①从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②从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行为。
③从法定关系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公共权力的政治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④从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⑤从目标与对象来看,它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政治生活。
3. 类型:自动参与,动员参与,消极参与。
4. 主要方式: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政治冷漠。
5. 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社会地位,政治心理,政治机制,社会机会。
6. 政治参与的作用:①政治作用:(1) 是公民实现其利益的重要方式。
(2) 影响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3) 影响政治管理的民主化。
(4) 影响政治文化的发展。
(5) 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②社会作用:(1) 影响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