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4594-小学生微电影创意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2024年微电影剧本创作研究》范文
《微电影剧本创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影已成为当今影视文化领域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以短小精悍、制作周期短、互动性强等特点吸引了大量观众。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电影剧本创作的相关内容,从剧本构思、角色塑造、情节设计、镜头语言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微电影剧本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剧本构思1. 主题定位:微电影剧本的创作首先要明确主题,这需要从社会热点、人文关怀、情感共鸣等方面入手,挖掘有价值的题材。
主题的定位要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反映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2. 故事创意:在主题定位的基础上,构思故事创意。
这需要运用想象力和观察力,将现实生活中的元素进行加工和升华,形成独特的故事结构。
故事创意要新颖、有趣,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 结构安排:剧本的结构要紧凑、合理,既要符合逻辑,又要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
在有限的篇幅内,合理安排情节、冲突和转折,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三、角色塑造1. 角色设定:根据故事需要,设定角色的人物性格、年龄、职业等特征。
角色设定要符合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能够为故事增色添彩。
2. 人物关系:在角色塑造过程中,要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展现故事的情感和主题。
人物关系要合理、自然,符合逻辑。
3. 情感表达: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手段,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情感表达要真实、细腻,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情节设计1. 冲突设置:冲突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情节设计中,要合理安排冲突,使故事更加紧张、有张力。
冲突可以来源于人物内心的矛盾、人物之间的关系等。
2. 转折点设计:转折点是故事发展的关键节点。
通过转折点的设计,使故事产生高潮和变化,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转折点的设计要巧妙、合理,能够使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3. 情节节奏把握:在微电影剧本创作中,要把握好情节的节奏。
既要保证故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又要避免情节过于拖沓或过于紧凑。
《微课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立项申报书
---------------------------------------------------------------最新资料推荐------------------------------------------------------ 《微课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立项申报书《微课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立项申报书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限 500 字以内)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中间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才能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能不能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能不能好玩点、有趣点?在这种背景下,微课诞生了。
微课的出现,打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这一形式在学校一经宣传,迅速成为校园的时尚,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限 200 字以内) 1、教学设计中具体怎样利用微课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方案。
2、如何避免应用微课教学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1 / 83、如何提高教师引导学习的职业素养。
4、如何利用微课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模式,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知识的传授方式由灌输为主变作引导为主。
三、研究目标(限 300 字以内) 1、更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作者:乔鹏程白志萍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02期当今社会,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等终端广泛普及,直播、小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扑面而来,深受大众喜爱。
以“校园微电影”活动为契机,我们结缘微电影,从初识、赏析到尝试、获奖,一路风雨一路歌,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喜悦。
一、浓厚的兴趣和氛围是微电影创作的阳光雨露校园微电影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内容、新探索。
几年来,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微電影深受师生们喜爱,但他们主动创作的热情却不高,究其原因是缺乏影视制作相关的知识和实践,缺乏视频采编设备和经费保障,加之缺乏写剧本、拍摄、配音和剪辑等多项综合技能人才,周期长、头绪多,因而大家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针对现状,我们从营造氛围入手,多措并举,县校联动,召开全县微电影创作专题会议,制订活动方案,给予适当的经费保障和奖励支持;发挥教育频道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开办微电影展播栏目,推送观看校园微电影优秀作品《爱的阳光》《暖》《唤醒》等20余部,让师生感受微电影的魅力;组织我县获奖微电影《如果岁月没有家》《扶你一起走》创作团队10余人走进12所校园,手把手宣传交流,消除师生思想疑虑。
我们通过动员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微电影创作,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展示教育成果、师生风采,人人争做学校代言人,真正让微电影创作走进校园、贴近师生。
二、优秀的团队和智慧是微电影创作的肥沃土壤一部成功的校园微电影背后一定有一支优秀的团队。
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是微电影创作的基石。
组建团队是第一要务,也是重点难点。
我们携手澄城中学创作的《如果岁月没有家》,以梦想、友情、青春为主题讲述了三个平凡高中女生在追求梦想时的努力拼搏和友情的摩擦碰撞。
该创作团队是一群95后高中生,他们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讲团结、重协作、求实效,作品开机拍摄、剪辑到出品基本顺利,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
但前期组建团队、策划剧本、挑选演员和协调灯光、道具、手绘、舞蹈、音乐等资源却困难重重,耗时三个多月……为了拉练队伍,我们选送学校10余名影视爱好者,在县电视台《澄城人》栏目跟岗实习互动一个月;两次聘请县电视台专家举办剧务、剧本创作、分镜头拍摄、美化剪辑、配音录音等专业知识培训;聘请县域内优秀影视媒体人,手把手指导后期剪辑、配音和制作等内容,积极探索“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把舞台搭在社会上”的合作模式,以培训为带动,我们借力校园电视台,挖掘师生中热爱艺术的表演爱好者,组建微电影兴趣小组,培养准导演和演员。
《2024年微电影剧本创作研究》范文
《微电影剧本创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旨在研究微电影剧本的创作过程和要点,通过对微电影剧本的深入探讨,为微电影创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微电影剧本创作背景微电影剧本的创作背景主要涉及到社会背景、文化背景、观众需求等多个方面。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关注社会热点、文化趋势以及观众的心理需求,以便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共鸣的作品。
三、微电影剧本创作要点1. 主题与立意:微电影剧本的主题要明确,立意要深刻。
主题应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
立意则要独特新颖,能够引发观众的深思。
2.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微电影剧本的核心。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注重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确保故事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情节的设置应具有张力,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投射。
3. 角色塑造:角色是故事情节的载体,也是微电影剧本创作的重要环节。
创作者应注重角色的个性化和立体化,使角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此外,角色的行为和性格应与故事情节相匹配,共同推动剧情的发展。
4. 视觉元素:微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视觉元素在剧本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创作者应注重场景、服装、化妆、摄影等方面的设计,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5. 音乐与音效:音乐和音效在微电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作者应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选择合适的音乐和音效,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微电影剧本创作实践在微电影剧本创作实践中,创作者应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主题与立意:根据社会背景、文化趋势以及观众需求,确定微电影的主题和立意。
2. 构建故事情节:根据主题和立意,设计故事情节,确保情节紧凑、连贯,并具有张力。
3. 塑造角色: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塑造具有个性和内心世界的角色。
4. 加入视觉元素:在设计场景、服装、化妆、摄影等方面下功夫,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课题申报模板:微影制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微影制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课题名称:微影制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关键词:单位申报申报级别: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课题类别:学科分类:研究类型: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现状微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电影。
微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和“微(超小)规模投资”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而校园微影是在网络微影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以校园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表现,展现其真实本质的微电影。
在国内,随着国内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经济等微文化大行其道,主流媒体已跨入了“微时代”。
因此,微电影在我国应运而起,加入微文化的大军,发展迅猛,尤其是在商业广告和公益教育方面。
如2012年3月泉州培元中学首部最青春微电影《天台》开机,旨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心理历程、青春故事拍成微电影,正面宣传学生心理健康,以此激励学生发展;2012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以仙林校区为故事背景,以先锋榜样为题材举办校园微影大赛;2012年8月“我身边的雷锋”校园微影大赛开机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长沙市2000多所大、中、小学近万名师生参与本次大赛的剧本创作和拍摄当中。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中小学生中,近年来,开展“校园微电影”创作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实践形式。
通过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加强中小学生对电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意义、过程和挑战。
一、实践1. 活动意义中小学生参与“校园微电影”创作,意义重大。
通过电影创作,学生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微电影的制作离不开团队合作,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参与电影创作可以增加学生对电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发展平台。
2. 创作过程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过程主要分为选题、剧本创作、拍摄和后期制作几个环节。
学生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题材进行创作。
在选题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建议,以确保选题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学生们需要进行剧本创作,包括故事情节、台词对白等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故事。
然后,学生们可以进行拍摄工作,包括演员表演、镜头设置、摄影设备操作等。
在拍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学生们需要进行后期制作,包括视频剪辑、音频处理、特效添加等工作。
在后期制作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电影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创作难点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
学生们在选题和剧本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创意不够、故事情节不合理等问题,需要老师们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在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技术操作不熟练、设备使用不当等情况,需要老师们进行耐心的指导和教育。
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研究说明书正文
1 引言在新旧媒体不断碰撞融合的今天,一些非传统文化或者是亚文化也在这个新旧媒体碰撞、舆论相对自由的时代里,散发出其炫目的光辉。
从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到春哥龅牙哥犀利哥,一个个原本平凡的个体在论坛微博等新媒体炒作下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
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俨然是形成了一个大时代下的一个可以自由诠释自我,展示自我的“微”生活圈。
而微电影(Micro film)也是微时代中颇具代表性的产物。
虽然目前微电影领域的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但凭借着其投入门槛低、相对成本廉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诸多优势,它已经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广告商的目光吸引到这一新兴领域。
1.1 微电影的定义微电影(Micro Movie),即微型电影,是短片的其中一个类型、小型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
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能更清楚地让观众记得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故事,而且在长时间内,依然记忆犹新。
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名称富有中国特色,事实上脱胎于国外早已有之的“短片”。
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是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1.2 微电影的特点“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3“微”特征,使的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
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互联网延升到了移动设备的“微投影”更是“微电影”的最佳展示平台,更是将“微”特征发挥到极致。
简单可分为四个特征:软性化宣传、成本性、传播便捷、广告电影化。
课题申报模板:小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小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课题名称:小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关键词:微课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微课发端于微博,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
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
2010年,佛山市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地市级中小学优秀微课资源征集评审大赛,首次提出了微课/微课程的概念,受到了众多媒体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形成了一股引领全国的“佛山微课”现象。
在总结前两届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初佛山已启动了第三届微课大赛。
微课虽然发端于佛山,但比较还是个新生事物,无论是微课的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经验都有待于提升。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现在的微课热,是对过去“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和修正。
过去录制的大量“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大而全,冗长,难以直接加以使用。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
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选择开发。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研究目标1.在为课程研究和制作的过程中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研究说明书正文
1 引言在新旧媒体不断碰撞融合的今天,一些非传统文化或者是亚文化也在这个新旧媒体碰撞、舆论相对自由的时代里,散发出其炫目的光辉。
从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到春哥龅牙哥犀利哥,一个个原本平凡的个体在论坛微博等新媒体炒作下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
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俨然是形成了一个大时代下的一个可以自由诠释自我,展示自我的“微”生活圈。
而微电影(Micro film)也是微时代中颇具代表性的产物。
虽然目前微电影领域的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但凭借着其投入门槛低、相对成本廉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诸多优势,它已经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广告商的目光吸引到这一新兴领域。
1.1 微电影的定义微电影(Micro Movie),即微型电影,是短片的其中一个类型、小型电影,指的是在电影和电视剧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可观赏性。
从视觉停留的角度来讲,微电影有其特殊的意义,它能更清楚地让观众记得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故事,而且在长时间内,依然记忆犹新。
微电影是微时代——网络时代的电影形式,名称富有中国特色,事实上脱胎于国外早已有之的“短片”。
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中国互联网。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是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1.2 微电影的特点“微电影”相对传统电影和电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3“微”特征,使的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
它的低门槛,广谱性与参与互动性适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是信息技术革命下的web3.0.互联网延升到了移动设备的“微投影”更是“微电影”的最佳展示平台,更是将“微”特征发挥到极致。
简单可分为四个特征:软性化宣传、成本性、传播便捷、广告电影化。
自媒体时代小学生微电影创课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自媒体时代小学生微电影创课的实践研究课题针对的主要问题,课题的内容和实施过程、研究成效、成果创新性。
微电影创课主张将一种新的教学想法化为教学现实,即“创课=新的想法+做法”,它不只是1→N,更多的是从0→N。
它涵盖文学、表演、美术、音乐、信息、摄影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
本课题不仅关注孩子的实践创作,更关注他们的思维创意;不仅关注孩子的技能应用,更关注课程的有机结合;不仅关注孩子作品表现的主题,更关注育人的核心价值;不仅关注孩子的艺术表达,更关注他们的审美品味。
几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已形成“五自五创”的课程实践体系,并推广至省市乃至全国,如受邀到中国美院、浙师大、浙江外国语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地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介绍。
在学校成为省微电影教学基地,学生微电影作品获省特等奖的同时,微电影创课也成为2017年度全国新教育卓越课程,且成功申报了宁波市基础教学行动项目、全国“视像中国”远程教育、区数字影音实验室等项目,其理论成果在《中国美术教育》、《新课程评论》等美术核心刊物中连载发表。
一、研究内容围绕微电影创课系列课程建构与活动研究逐步展开,积极探索课程的课程模块、课程设置;同时依据微电影“编-导-演-拍-制”环节进行系列教学研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五自”途径展开“五创”实践,从而建立一整套微电影创课课程体系及活动模式。
图1 “五自五创”微电影创课学习体系(一)自管理,创微电影课程管理新样态1. 模块化微电影课程管理。
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制”微电影为载体,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线,按照微电影制作“编、导、演、拍、制”五大板块整合10项与之相关的国家课程与5项拓展课程,构建微电影创课课程结构(图2),并统整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
图2 微电影创课课程群建构图2. 超市化微电影主体管理。
以微电影为核心,以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需求构建超市化课程主体。
全校30%的老师共同合作开发了10项微电影“编、导、演、拍、制”的基础课程和5项拓展提升课程,满足了高段85%孩子的基本需求和高段27%孩子的专业技术提升需求。
《小学低段儿童电影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方案翁[整理版]
《小学低段儿童电影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方案翁[整理版]第一篇:《小学低段儿童电影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方案翁[整理版]《小学低段儿童电影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落实课程标准的需要新一轮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儿童电影课程开发与实践为学生搭建了“读、看、写、演、评”的展示平台,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阅读变为悦读。
同时该课程以电影为媒介,基于学科整合,让学生在读原著,看影视,聊电影、演电影等活动中,以全新的学习方式,阅读、感受、理解、体味知识、情感,真正体现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以求得新的发现。
2、丰富校本课程的需要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从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
低段学生正处于浪漫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
儿童电影课程正顺应了此特点,它将教材从单一文字载体变为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的生动、直观的多载体形式,由单纯的学科形式变为综合艺术形式。
它为低段儿童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成长维生素”,更是有效地为课程服务、为教学服务。
儿童电影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将影视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把电影课程纳入校本课程开发,让电影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既有利于充实儿童的校园生活,又符合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
3、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学校教育还是以学科教学一统天下,因而软化学科边界,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电影课以生动的画面、逼真形象的配音,感人肺腑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熏陶、启发学生辨别善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和人格完善起着积极作用。
这一光与影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尤其受低段孩子的喜爱。
优秀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涵,充分发挥电影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024年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范文
《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微型化已成为各类行业与教育领域中的一大趋势。
微型化写作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现状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学习时间愈发碎片化。
在这种背景下,微型化写作课程应运而生,为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
其核心思想是将课程内容进行切割、提炼,使之成为简短、精炼的单元,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掌握。
微型化写作课程的意义在于:其一,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其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三,通过精简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现状分析目前,微型化写作课程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在课程内容方面,以短小精悍的文本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式、参与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设计上,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掌握核心知识。
然而,微型化写作课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把握、如何确保教学质量、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推动微型化写作课程的持续发展。
四、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针对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课程内容研究:探讨如何将写作课程内容进行切割、提炼和整合,形成短小精悍的单元。
2. 教学方法研究:研究互动式、参与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微型化写作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3. 课程评价研究:探讨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研究方法上,我们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1. 引言1.1 学生参与校园微电影创作的背景学生参与校园微电影创作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摄影、影像编辑软件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普及,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影视创作。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也为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校园微电影创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掌握电影制作的技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校园微电影的出现也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增加了学生们的课余活动内容,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
通过参与校园微电影创作,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并提升自己的技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校园微电影对学生的意义校园微电影对学生的意义有多方面,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参与校园微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构思故事情节、选择拍摄场景、安排演员表演等,这些过程都需要学生动脑筋、发挥想象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校园微电影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和同学、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这不仅需要他们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需要灵活应对各种沟通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校园微电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任务,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才能顺利完成整部电影的拍摄和制作。
通过参与校园微电影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团队协作和互助精神,培养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 正文2.1 中小学生校园微电影创作的流程和方法一、选题策划阶段在开始创作校园微电影之前,学生需要先确定一个主题或者故事情节。
他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故事、校园里的趣事或者是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中进行选择。
选题策划阶段是整个创作过程的基础,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4年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范文
《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教育形式与教学方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写作作为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教学方式也正逐渐走向微型化。
微型化写作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正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与特点,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针对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二、微型化写作课程概述微型化写作课程,是以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实践性强为特点的写作教学形式。
其课程内容短而精,主题明确,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进行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效率。
同时,该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写作能力。
三、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研究价值(一)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微型化写作课程适应了现代教育快速、高效、实用的特点,能够满足学生对写作技能快速掌握的需求。
(二)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通过短小精悍的课程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的写作技巧。
同时,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和大量的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微型化写作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通过多元化的写作任务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微型化写作课程的教学策略(一)确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在制定微型化写作课程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要教授的写作技能和知识点。
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进行设计,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设计短小精悍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短而精,重点突出,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的写作技巧。
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写作能力。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个人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自媒体时代小学生微电影创课的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自媒体时代小学生微电影创课的实践研究课题针对的主要问题,课题的内容和实施过程、研究成效、成果创新性。
微电影创课主张将一种新的教学想法化为教学现实,即“创课=新的想法+做法”,它不只是1→N,更多的是从0→N。
它涵盖文学、表演、美术、音乐、信息、摄影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
本课题不仅关注孩子的实践创作,更关注他们的思维创意;不仅关注孩子的技能应用,更关注课程的有机结合;不仅关注孩子作品表现的主题,更关注育人的核心价值;不仅关注孩子的艺术表达,更关注他们的审美品味。
几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已形成“五自五创”的课程实践体系,并推广至省市乃至全国,如受邀到中国美院、浙师大、浙江外国语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地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介绍。
在学校成为省微电影教学基地,学生微电影作品获省特等奖的同时,微电影创课也成为2017年度全国新教育卓越课程,且成功申报了宁波市基础教学行动项目、全国“视像中国”远程教育、区数字影音实验室等项目,其理论成果在《中国美术教育》、《新课程评论》等美术核心刊物中连载发表。
一、研究内容围绕微电影创课系列课程建构与活动研究逐步展开,积极探索课程的课程模块、课程设置;同时依据微电影“编-导-演-拍-制”环节进行系列教学研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五自”途径展开“五创”实践,从而建立一整套微电影创课课程体系及活动模式。
图1 “五自五创”微电影创课学习体系(一)自管理,创微电影课程管理新样态1. 模块化微电影课程管理。
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制”微电影为载体,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线,按照微电影制作“编、导、演、拍、制”五大板块整合10项与之相关的国家课程与5项拓展课程,构建微电影创课课程结构(图2),并统整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
图2 微电影创课课程群建构图2. 超市化微电影主体管理。
以微电影为核心,以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需求构建超市化课程主体。
全校30%的老师共同合作开发了10项微电影“编、导、演、拍、制”的基础课程和5项拓展提升课程,满足了高段85%孩子的基本需求和高段27%孩子的专业技术提升需求。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首先分析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必要性,提出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微电影创作的方法。
接着探讨了微电影创作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参与校园微电影创作的收获和体会。
也分析了校园微电影制作中存在的挑战及解决方法。
在总结了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探讨了微电影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为促进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实践、思考、激发热情、引导、全面发展、参与、收获、体会、挑战、解决方法、总结、发展方向、影响、意义。
1. 引言1.1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校园微电影创作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比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限制、时间紧张、主题不清晰等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导他们进行微电影创作,并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潜能成为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探讨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展教育的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性、实践性的学习机会。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是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关键之一。
学生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微电影创作,学生可以学会合作、沟通、分工合作等团队合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激发他们对艺术、影视等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学生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让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对于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至关重要。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微电影的兴起,更是极大地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成为传递信息的新模式。
在校园里,微电影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自我表达的平台,也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本文旨在对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1.类型中小学“校园微电影”的类型主要分为:校园教育类、人文关怀类、社会现实类、励志启示类等。
其中,校园教育类微电影主要涉及校园里的学习生活,通过情节的设置,传递出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人文关怀类微电影通常关注一些重大的人文事件,或者某种社会现象,通过情感、温暖的宣传,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并关心这些事件;社会现实类微电影则是着重探讨当下的社会话题,传达一些社会责任和道德理念;励志启示类微电影则致力于通过一些人物故事,鼓励人们勇于追梦、勇敢拼搏。
2.特点中小学“校园微电影”具体特点有以下几点:(1)短小精悍:微电影一般时长在5-30分钟之间,短小精悍,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有助于观众快速吸取信息。
(2)情感充沛:微电影通常以情感为主线,以感动人心为目的。
情感的传达有助于观众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电影的内容。
(3)学习引导:学习类微电影,通过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温馨的情感引导,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学习帮助和参考建议。
(4)自我表达:微电影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探索的方式,在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中,同学们可以将个人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转化为电影的作品,实现自我价值的展现和实践。
1.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校园微电影的创作,需要学生具备创意设计、拍摄后期等多方面技能的掌握,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编写电影剧本、分工协作等,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的融洽程度。
2.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校园微电影的传播能力较强,这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重要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微电影创意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1.1问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但从现实的写作教学上看,很多孩子不喜欢写作,害怕写作,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贫瘠、干涩,就是与年龄不相符的“假大空”,泛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
究其原因:1.教材地位。
在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教材里,习作处于依附地位,既没有独立的教材,没有独立的单元,也没有独立的教学体系,而且内容比较单一——通常只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就话题做些简要提示,或提出一些笼统的要求,话题也往往只关切身边的人、事、物、景,学生长期写同类的题材,写作兴趣逐渐丧失。
2.教师层面。
由于教材中没有习作过程的设计,教师普遍面临知识与知识教学的双重困境,即普遍缺乏用来指导学生的有效知识。
加之教师不能结合课标的学段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上粗放单调,仅仅是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内容可写。
但具体怎么写,缺乏写作技法的指导,教师、学生始终阙如。
3.学生层面。
在现实中不难发现,孩子畏惧习作,之所以“无米下炊”,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人、事、物熟视无睹,即使有意观察,也是过眼云烟,提笔之时一片茫然。
加之教师所拥有的指导知识浮泛笼统,缺少科学、系统的策略指导,学生提到作文望“文”生畏。
4.社会层面。
我们现处于多媒体信息时代,很多孩子很难静心下来阅读,而是沉浸在网络世界里“乐不思蜀”。
反观我市,由于环境、教师、家长素质等种种原因,特别是一个班一百来人的超大班额,学校一直实行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老师们依然采用一课一教的单篇精读教学。
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习作教学仍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学生的写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鉴于上述现象,我校拟定课题《小学生微电影创意写作课程的建构与实践研究》,试图立足于身边的、本校的中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
力图在阅读教学中梳理各类文体的“写作支架”——写作的精准知识精准知识,再借助微电影这一形式创设情境,将阅读教学中精准知识在电影情境教学中与相关的主题写作有效衔接。
即依托电影为教学情境,用教材课文搭建习作教学的支架,各学段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一课一教、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中让学生应有的习作能力落地开花。
1.2课题界定1.创意写作“创意写作”这个概念,是个舶来品。
1936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创立了创意写作艺术硕士学位(简称MFA),标志着创意写作学科的正式诞生,此后半个多世纪,创意写作学科在英语国家普及,研究也随之兴起。
作为一门学科,创意写作主要是通过写作技巧的教导与反复的写作实践,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独立完成创造性的写作任务。
2.写作的创意教学小学课堂所探索的创意写作,即以追求写作的创造性、新颖性为目的。
不以追求写作的创造性、新颖性为主要目的,而以追求教学的创造性、新颖性为主要目的。
教师通过对写作的素材、文体、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试图改变传统的“写一篇文章”式的沉闷低效的写作,改变写作课上教师不作为的现状,把写作教学引向真实的生活,希望写作教学与数字时代翻天覆地的写作方式、写作形态、写作功能接轨。
3.微电影创意写作“微电影创意习作”是将精选的微电影、影视片断剪辑成微视频引入课堂,通过“视频情境”,创设拟真的交际语境,赋予写作以真实而具体的目的与对象,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催生了学生对写作的强烈动机。
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通过多式播放、“读”写结合等方式指导学生习作,掌握写作方法,突破习作难点,拓宽习作“材源”,达到再现生活场景、激活情感思维、诱发言说欲望、迁移写作技巧的目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美国许多大学的创意写作课,基本上都是“作家培养作家”的模式,即教师一般都是作家,而学生则是那些梦想成为作家的人。
这类教学的目的,则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去完成一个写作项目或作品,所写的作品,也不限于小说或剧本,还包括有创意的自传、文案策划、纪念册制作等。
2.国内(1)2011年前,关于创意写作的研究与教学鲜有人关注,每年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也寥寥无几。
(2)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引进了创意写作丛书,之后,高校和中小学陆续开展创意写作的教学探索。
(3)在“读秀”的检索显示,近五年关于创意写作的期刊论文数量分别是2012(16篇)、2013(13篇)、2014(38篇)、2015(55篇)、2016(85篇),说明创意写作在最近三年越来越受关注,小语界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创意写作课程建设与教学探索中。
(4)浙江省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自2004年执教《亚马逊河探险记》,巧妙地把微电影引入写作课堂,为创意写作课堂注入了时代的活水,为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提供无穷灵感,在小语届引起不小轰动。
接下来几年,《月神》《神奇飞书》等一系列微电影创意写作课例应运而生。
2018年5月,张祖庆老师《光影中的创意写作——46节电影作文课》出版发行。
(5)安徽省太湖县新城小学王华星老师和他的团队自2016年着手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微视频习作的课程价值与实践研究》成功立项并如期开题,以王华星名师工作室成员为研究主体的“微视频习作”专题科研正式启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微电影创意习作”是将精选的微电影、影视片断剪辑成微视频引入课堂,通过“视频情境”,创设拟真的交际语境,赋予写作以真实而具体的目的与对象,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催生了学生对写作的强烈动机。
同时,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通过多式播放、“读”写结合等方式指导学生习作,掌握写作方法,突破习作难点,拓宽习作“材源”,达到再现生活场景、激活情感思维、诱发言说欲望、迁移写作技巧的目的。
用有声有色有趣的“微视频”来促进写作,契合儿童的天性,能在帮助儿童思维发展的同时促进其语言发展,而且能拓展他们的精神疆域,提升他们的精神品味。
2.1课题理论依据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
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叶黎明教授强调“写作支架是整合、嵌入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显性的学习支持系统,是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搭建的‘脚手架’,有提示、建议、触发、指导写作的功能,帮助学生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
”王荣生教授提到“合宜的能力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将知识问题在课程具体形态层面‘主题化’”。
微电影之于儿童创意写作,有如下几点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价值:第一、电影艺术的直观性符合儿童的内在成长规律。
第二、电影题材的丰富性能够拓展儿童写作素材的广度。
第三、电影表现技法与文学语言手法的相似性,能提高儿童的写作水平。
第四、微电影本身的无限创意,能进一步激活儿童的创意思维。
第五、电影促进儿童精神的成长,又反哺着儿童写作。
2.2研究目标1.确立开放的课程目标,分段达成,适量存储微电影视频,建立微电影习作教学素材库,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
2.梳理、提炼、整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学段显性、精要、好懂、管用的精要写作知识,搭建写作支架。
3.探索“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的课程价值与操作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4.构建教材单元习作与自主开发习作相互补的“微电影创意习作”课程,综合运用提升教师的作文指导水平,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2.3研究内容1.依据开放的“微电影创意习作”的课程目标,分段达成,通过精选的微电影片断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印证“微电影创意习作”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2.探索“微电影创意习作”课程的操作方法和流程,构建具有我校特点的“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模式,建立语文学科系列配套的“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资源库,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
3.在“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构建“教材单元习作”与“自主开发习作”相互补的“微电影创意写作”校本课程,提升教师综合运用“微电影”指导作文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2.4研究假设依据开放的“微电影创意习作”的课程目标,探索“微电影创意习作”课程的操作方法和流程,构建具有我校特点的分层互动的“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模式,建立语文学科系列配套的“微电影创意习作”教学资源库,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2.5创新之处在阅读教学中梳理各类文体的“写作支架”——写作的精准知识,再借助微电影这一形式创设情境,将阅读教学中精准知识在电影情境教学中与相关的主题写作有效衔接。
各学段有效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一课一教、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中让学生应有的习作能力落地开花。
3.1研究思路第一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对教师访谈、深入课堂听课等方法,了解教师对习作教学的认识现状,撰写此项课题开展的实施方案。
第二步,引导教师系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有关习作的教育理论著作,了解写作教学的精神内涵。
第三步,引领教师实施研究,结合不同类型的阅读课文内容,梳理、提炼、整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各学段的精要写作知识,即写作支架。
构建教材单元习作与自主开发习作相互补的“微电影创意习作”的教学模式。
3.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3.3技术路线1.特聘课题指导顾问:×××(××省××市××区××××学院副院长,著名特级教师)×××(湖北省××市××××中心,特级教师)×××(湖北××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著名特级教师)2.熟练操作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
完善硬件设施,做到功能齐全。
微电影的视频剪辑、运用、课程的整合。
3.4实施步骤本课题预期三年完成,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
考虑到时间短,任务重,为了确保按时完成预定任务,我认真规划,精心安排,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进课题的实施。
1.准备阶段(2018.5.15一2018.6.30)查阅相关文献,做好调查,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和开题工作。
2.实施阶段(2018.7.1一2020.4.30)组织实施项目培训学习、课堂教学实施、实践活动开展。
3.总结鉴定阶段(2020.5.1—2020.6.30)整理各种文字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资源等,上报研究与实验成果进行汇编,邀请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课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