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认定办法
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与管理
![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44243c0b4c2e3f57276360.png)
( )内涵界定 ①综合 性实验 。综合性 实验是在学生 具有 一定 1 的实验仪器设备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 ,运用一门或多门课程 知识 , 对学生进行综合i练的一种复合式实验 ,其 内容涉及多个 J I I I 陈 知识点或多项技术 。其 目的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数据 处理能力 , 阅资料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②设计性实验。 查 设计性实验是 一种 以学生为主导 ,结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的独 立解决问题 的训练 。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 目的和实验条件 ,进行 独立思考 ,提 出理论依据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仪器 ,确立 观察内容,设想实验结果 ,实现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独立解 决问题的 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及一定 的组织管理能力 。 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课程 是指 一门实验 课程 中只要有 —个综合性 实验项 目 或—个设计性实验项 目,则这门课就是综合性 、设计性 实验
的实施与管理 中的具体做法 。
1 综合性设计 性实验 内涵的界定与要求
括 :实 验原理 ,实验 示意图 。所 用的仪器材料 ,操作 步骤等) ,然后 师生共同讨论 ,进行改进并最 终确定出最合理 的可行方案 。 ( ) 织实施。综合性实验 的实施 ,是 学生根据 已制 定的综合 3 组 性实验项 目的实验方案 ,利用相关 仪器设备 、材料等实验条件使综合 性实验方案得以实现。 设计性实验 的实施 ,是学生根据最后确定的设计性实验的最合理 可行方 案 ,由实验室 提供相关 的设备 和材料 ,以小组 为单位实施 实
曩矸 技 21年第 0 7 : 0o 1期 9
-__
I. _ -
Cj
同
校 综合 性 、设 计 性 实验 的 实施 与 管 理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办法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c3b33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5.png)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办法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与规范化管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定义(一)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即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视为综合性实验:1.内容涉及一门课程的2个以上知识点的有机综合;2.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的有机综合;3.一门课多项实验内容的有机综合。
(二)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结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课程教学,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探索性实验。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视为设计性实验:1.教师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步骤加以实现的实验;2.根据课程或理论的特点,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实现的实验。
(三)创新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教师选定的研究方向,针对某一或某些选定研究目标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是学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创新性实验应当体现实验内容的自主性、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实验方法、手段的探索性。
选题突出当前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或前沿课题。
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认定1.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设置和认定由各学院(部、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2.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依据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在遵循本门课程或本专业教学规范的前提下,经过充分论证,选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设置方案,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审定表”,学院(部、中心)组织专家对所申报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进行审核,报教务处核准备案。
实验教学类型的认定标准
![实验教学类型的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7cd881ecc7931b765ce15c6.png)
实验教学类型的认定标准根据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将实验教学分为五种: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创新性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型实验教学。
各实验教学类型分类认定标准如下:一、验证性实验教学该类型实验教学是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试验。
学生们用实验来验证已学过的科学原理,概念或性质。
二、综合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实验。
该类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的综合,牢固掌握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与提高。
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要使用到多种实验技术,以完成最终的实验目的。
三、创新性实验教学研究创新性实验是指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导师的研究领域,针对某一或某些选定研究目标所进行的具有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
该类实验的目的是在深化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性思维和研究创新能力。
四、与生产实践结合型实验教学生产实践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形式,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以生产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实验教学,使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产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释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设计性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是指实验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器件、药品、试剂等实验条件,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或器件、试剂、材料等)、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该类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和综合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开拓创新意识。
实验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定办法(试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定办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f8a1f5c1ba0d4a7302763a81.png)
河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定办法(试行)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应当在实验课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为了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合理,过程规范,并结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实验教学的要求,需要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规范,明确界定开设的课程范围,对实验的开设条件、内容和完成标准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推动我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开设范围界定学校本科培养计划中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和含有实验或上机的课程,均属于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范畴。
对于课程名称相同,但课程学分相差1学分及以上的,可视为2门课程。
第二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界定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多个知识点的实验。
该类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它一般是在学生经过了常规的基本实验训练以后,开设的高层次实验。
实验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器件、药品、试剂等实验条件,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或器件、试剂、材料等)、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实验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体现科学精神。
第三条开设的基本要求根据我校本科实验教学基本条件,全校专业主干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开设比例,应达到100%,即每门课中至少应有一个实验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其它课程的开设比例应不低于80%。
同时,要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质量。
第四条组织与实施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工作在学校主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规划、组织、管理。
学院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管理办法
![学院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36c168a58da0116c1749ce.png)
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动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设计与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实验类型1.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将实验类型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2.演示性实验是指主要由教师讲解和操作,学生通过听讲、观察与思考,来理解实验原理与方法,了解实验过程与结论。
3.验证性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按指导书要求或按教师审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动手操作来完成全部实验过程,进而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技术,验证实验过程及结论。
4.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后期处理等,以获得较为系统的综合实验训练。
5.设计性实验是指由指导教师给定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不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6.研究性实验是指学生个人或小组结合科研课题或创新实践项目,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展创新性研究的实验项目。
研究性实验要求从查阅技术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到选择或自制仪器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均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
二、开设要求1.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可安排一些基本的训练和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专业课则应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项目。
2.综合性实验一般可在一门课程的后期开设,也可以在几门相关课程学完之后开设。
设计性实验一般是在学生完成常规实验或综合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开设。
研究性实验根据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由实验申请者和相关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商定开设时间。
3.凡有实验的课程都要创造条件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其中,有实验的基础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4、有实验的专业基础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3、有实验的专业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2。
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研究
![高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bf9c44767f5acfa1c7cdb1.png)
、
开 设综合 性 、设 计性 实验 的 目的和意义
体把能将一门课程 中三个及 以上的知识点有机 结合 , 或者属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基础性: 作. [ 而实验教 学是整个教学 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 培养质量。随着经济结构 的战略调整 , 社会各 方面对学生动
引 言
近2 O年来, 国际高教界普遍 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 用型
二 、综合 性 、设计 性实验 的 内涵
教 育部颁发 的高 等学校教 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把综合 性 实验解释为 “ 实验 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 知识 或与本课程
相 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 程 的综合知识或或系列课程 知识 的实验 的综合 。 综合 的内涵 应 该包括实验内容的综合、实验 方法的综合、实验手段 的综
于 二门及以上课程 的知识 点有机结 合的实验认作综合性实 验 。2 、方法 的多元性 :即综合运 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 的基本
实验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 , 培养 学生运 用不 同的思维方式和
不 同 的实 验 原 理 综合 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掌 握 不 同 的实 验 方法 ; 段 的 多样 性 : 合运 用两 种 或两 种 以上 的实 验 手 段 手 综 完成 同一 个 实 验 , 养 学 生 从 不 同 的 角度 , 过 不 同 的手 段 培 通
合 。通 过 内容 、 方 法 和 手 段 的 综 合 , 学 生 的 知识 、 能 力 、 对 素 质 形 成 综 合 的 学 习 与 培养 。
一
人才培养 。 现也有不少高校根据教育部 关于 进一步加强高
等学校本科教 学工作 的若干意见 ( 高[0 50 号 ) 教 2 0 1 I 和 关
江苏理工学院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
![江苏理工学院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84580f55270722192ef79f.png)
江苏理工学院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规范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及上级部门相关文件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实验课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是优化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我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更加合理、过程更加规范,需要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开设课程范围、开设条件、内容要求和完成标准进行界定、整理、规范、充实和完善。
第二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与特征第三条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的实验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均属于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范畴。
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不属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范围。
第四条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门课程多个知识点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
综合性实验一般可以在一门课程结束之后开设,也可以在几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时间较长的实验。
综合性实验内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涉及本课程的多个知识点;2.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3.涉及多种实验方法或技术。
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基础性实验阶段的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五条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是结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各教学环节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实验,它一般是在学生经过了常规的基本实验训练以后开设的高层次实验。
实验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器件、药品、试剂等实验条件,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或器件、试剂、材料等)、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或是在指导教师出题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
XXXX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
![XXXX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3375f16294dd88d0d26bfe.png)
*******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第三条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要求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探索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第四条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验课程和含有实验或上机的课程,均可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一个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一般2学时以上。
第五条有一个以上(含一个)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就可以称为有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
各系开设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的比例应不低于80%。
必修课中有实验的课程一般要开设至少一个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
第六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程序:任课教师须填写*******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申报表(见附件1),报系部认定;系部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汇总表(见附件2)报教务处备案。
第七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时,指导教师应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开展如下工作:(一)将学生进行分组,综合性实验一般2~4人一组,设计性实验一般4~6人一组;落实好实验室,准备好相关仪器设备和耗材。
(二)对设计性实验,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内容与格式范本见附件3)。
(三)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工作,强调同学之间相互协作,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原始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指导学生按照规范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提交纸质文本和电子版),并视具体情况要求学生答辩。
(五)指导教师应根据每个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评分。
第八条各系要创造条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组织教师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工作,并加强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与管理。
改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改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c104344852458fb770b56ca.png)
A src : hs a e ksh ore f A a geadDg a Crut xe m n ”a xm l, ne et ead bta t T i pp ra e e us “ n ou i t i iE p r et s ea pe a f c v n t t c o l n i l c i n a i
不仅仅只是公平合理地给出每个学生 的实验成绩 ,
作为 “ 模拟 与 数 字 电 路 实 验 ” 的 指 导 教 师 ,近 几 年来 我 们 做 了 不 少 的探 索 ,本 文 以此 为 主题 , 以
教负责实验指导工作 ,每次实验由一名指导教师和 名研 究 生助 教 负责 约 6 0人 的实 验 指 导 。除 了数 字电路 F G P A实验我 们提供专 门的硬 件下载 实验
Ke o d :ep r et ecig x r e t x iigm to ;a a gea ddg a c c i yw rs x e m n ah ;epi n a nn e d i t n e m em h n ou it i ut l n il r
学生实验考核办法是学生实验的指挥棒 ,正确 合理 的学 生实验考 核办法能够起到很好 的引导作
维普资讯
中 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实
验
技
术与Leabharlann 管理 Vo . 3 No 4 12 . AP R.2 0 O 6
EXPE MENT RI AL ECHN0L T 0GY AND MANAGEMENT
改 进 综 合 性 、设 计 性 实 验 考 核 办 法 提 高 学 生 实 验 能 力
王 勇 ,宋万年
( 复旦 大学 电子工程 系,上海 摘 203 ) 0 4 3
实验项目类型的分类和认定标准1
![实验项目类型的分类和认定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02b14d4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b.png)
实验项目类型的分类和认定标准一、实验项目类型的分类本科实验教学项目类型统一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
第二类:“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
第三类:“研究创新型”实验。
二、各类型实验项目的认定标准第一类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这一类实验是指以验证、演示和基本操作为目的,其实验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既定方法、既定的仪器条件完成全部实验过程,以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实验能力。
第二类综合型实验1.综合型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体现对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2.综合型实验可体现在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或实验手段几方面的综合:(1)实验内容的综合,指的是实验内容涉及一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系列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相关课程或多门课程的内容,也可为整合多项实验单元的内容,使学生建立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2)实验方法的综合,指的是综合运用两种及以上的基本实验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使学生掌握运用多元思维方法、多种实验方法和多种实验原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素养。
(3)实验手段的综合,指的是综合运用两种及以上的实验手段完成同一个实验,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多种实验技能。
3.综合型实验应融入本专业的多个知识点或多种实验方法、手段,吸收相关专业的理论和技能。
综合型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由教师指定。
学生完成实验后需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所进行的实验现象和规律,并写出实验报告。
设计型实验1.设计型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自主设计,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实验内容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设计型实验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设定的实验目的和给定的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选用实验器材、拟定实验程序,自己加以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b4422f4680203d8cf2f2425.png)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题报告
课题民航售票系统
学号02261083
班级02计24
申请者陈碧霞
指导教师赵立江
申请日期2004-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填写说明
1. 综合性实验是学科内一门或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该类实验运用多方面知识、多种实验方法,按照要求或自拟实验方案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有机组合起来进行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科学实验之间的教学实验,可以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也可以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从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和步骤(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选择仪器设备(或自行设计、制作)并实际操作运行,以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主要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自主实验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实验方面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去做实验。
3.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选题应以课程实验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为主,在课内时间不足时,应充分利用其它业余时间完成实验。
4. 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一般为一人一题。
如果确需两人或多人协作完成同一课题,须由指导老师提出,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并独立撰写各自的综合性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报告。
5. 合作课题的人数最多为4人。
6. 成果形式为:论文、软件、硬件、课件、网站。
7. 本开题报告中所有自己书写的内容请使用楷体,请不要改变本开题报告页面设置。
第 1 页
第 2 页。
大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大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cdaecebc77da26925c5b077.png)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教学材料
实验准备 实验试做 仪器设备 实验环境 实验预习
教学内实验报告 报告批改 内容方式 实验考核 成绩评定
质量标准
实验教学大纲符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对象实际情况,能体现教学改革,科学 可行;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结合紧密,能体现建设成果,教 参、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授课计划及教学进度表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注意科学技术发展,更新及时,能使学生得到基本操作训练;实验教案齐 全、清晰、翔实,具有可操作性。 实验指导教师需在新学期实验开课前在实验室人员协助下预做实验,熟悉 仪器设备性能、操作规范、使用要求;新开课的教师必须在授课前进行实 验试做,按对学生的实验要求测定数据、处理数据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仪器设备完好率达 95%以上,实验材料齐备,满足实验教学要求;实 验指导教师对仪器设备状态清楚;有安全措施;管理规范、严格。 实验室清洁、卫生,布局合理;实验室通风、照明、温控等设备完好;水、 电、气布置合理、规范、安全;实验室防火、防盗等基本设备齐全,安全 措施好。 实验指导教师布置实验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实验预习,予以相应检查,并 有规范的实验预习报告和批改记录。 根据实验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编排实验项目;逐步提高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 的比例应达到 80%以上。教学内容讲解、指导与学生实际操作各部分时间 分配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学生 观察分析和科学实验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重师生 沟通,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讲究教学互动。合理采用现代化教学 手段且效果好。 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实验开出率≥90%(合格),实验开出率为 100% (优秀),实验时学生的分组方式及分组人数合理;实验管理规范、有序; 维护好设备仪器;保障人身安全;做好数据的检查,在学生实验的原始记 录上签字。坚守岗位,不脱离现场,认真观察、记录和评定学生操作情况。 实验原理、操作规程阐述清楚;示范操作熟练、规范;严格要求、指导学 生遵守实验规则,精心使用器材;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并完成预定的教学任 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后须布置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内容均符合要求, 整体质量高;报告中含有一定量的分析和讨论的内容。 教师及时认真批改每一份实验报告,关注报告中反映出的实验教学信息,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内容上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方式上以操作考核为主;实验考核能 够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课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作业批改认真、规范,核分准确;考 核成绩登记表填写规范、
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解读与建议
![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解读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dfa1f3087c24028915fc38f.png)
校实 验教 学改 革 。但是 , 从操 作层 面 上看 , 样 的定 性实 验应 与生 产性 ( 这 这里 的生产 是 广义 的生产 , 以下
义 还难 以 明 确综 合 性 、 计 性 实 验 的 内涵 , 个 高 相 同 ) 设 各 操作 相 对 应 。所 以 , 这 个 意义 上 讲 , 合 性 从 综 校、 同一 高校 的不 同专业 、 同一专 业 的不 同课 程 都有 实验 未必 不是 验证性 实 验 , 其是 基 础理 论 学科 , 尤 大 不 同 的理解 , 这一 问题 的存在 , 同程 度 地影 响 了高 多是 验证 性实 验 , 这 些 实 验 即使 综 合 在 一起 也 未 不 把 等 学校 实验教 学 改 革 与 建 设 工 作 的开 展 。 因此 , 怎 必 能改变 实验 的验 证性 质 , 显 然不 是 我们 改 革 高 这 问题 就 出现 了 , 为什 样 正确 地理解 综 合 性 、 计 性 实 验 , 教 学 实 践 中 , 等教 育实 验教 学 的初衷 。那 么 , 设 在 又 怎样认 定综 合性 、 设计 性实 验就 显得 非常 重要 。
实验 ” 是什 么 , 验 的含 义 是 : 为 了检 验 实 “ 《 通 高 等 学 校 本 科 教 学 工 作 水 平 评 估 方 案 个含 义 。“ 普 ( 试行) ( 》 以下简称《 方案》 对实验教学提 出了综合 某种科 学 理论 或假设 而进 行 的某 种操 作 或从 事某 种 ) 性、 设计 性实验 的开 设 要 求 , 明确 了所 占 比例 , 并 也 活 动 。如 果单 从 词义 上 , 综 合 的词 义 和实 验 的词 。 ’ ’ 把 对综 合性 、 设计 性 实 验 进 行 了定 义 : 综 合 性 实验 是 义 简单组 合难 以构成 我们 所需 要 和期 望 的综 合性 实 “ 指 实验 内容涉 及本课 程 的综合 知 识或 与本 课 程 相关 验 , 有悖 于高 等教 育 实 验 教 学 的改 革 目标 。 因为 不 课程 知识 的实 验 。设计 性实验 是 指 给定 实验 目的要 少论 述开设 综 合 性 实验 时 , 它 与验 证 性 实 验 相 对 把 求 和实验 条件 , 由学 生 自行 设计 实验 方 案 并 加 以实 应 。所 以 , 在界 定综 合性 实验 前 , 我们 首 先应 把验 证 现 的实验 。不 少 高 校对 开 设 综 合 性 、 ” 设计 性实 验 进 性实 验 、 项 实验 与综 合 性 实 验 的关 系 搞 清 楚 。在 单 般情 况 下 , 合性 实验 应与 单项 实 验相 对 应 , 证 综 验 行 了积极 的探 索 并 予 以 实施 , 力 地推 动 了 高 等学 有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定办法(试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定办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2c064b385022aaea988f0f9f.png)
河南科技大学教务处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认定办法(试行)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应当在实验课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为了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合理,过程规范,并结合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实验教学的要求,需要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规范,明确界定开设的课程范围,对实验的开设条件、内容和完成标准提出具体的要求,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推动我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开设范围界定学校本科培养计划中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和含有实验或上机的课程,均属于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范畴。
对于课程名称相同,但课程学分相差1学分及以上的,可视为2门课程。
第二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界定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多个知识点的实验。
该类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它一般是在学生经过了常规的基本实验训练以后,开设的高层次实验。
实验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提出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并给出实验室所能够提供的实验仪器设备、器件、药品、试剂等实验条件,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提出实验的具体方案、拟定实验步骤、选定仪器设备(或器件、试剂、材料等)、独立完成操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实验结果等。
实验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体现科学精神。
第三条开设的基本要求根据我校本科实验教学基本条件,全校专业主干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开设比例,应达到100%,即每门课中至少应有一个实验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其它课程的开设比例应不低于80%。
同时,要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质量。
第四条组织与实施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工作在学校主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规划、组织、管理。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9fb432581b6bd97f19eab4.png)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规范我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界定1、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其基本要求是覆盖本学科的不同知识点,最好是涵盖交叉学科的不同知识。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
综合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复合性,实验方法、手段多样性,以及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的特点。
2、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是结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课程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实验,它不但要求学生综合多科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还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设计性实验具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内容的探索性,以及实验方法的多样性的特点。
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置原则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确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时应充分考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特点,并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及开设条件等可行性,指导教师可选择一些灵活性比较大,完成思路比较多,学生有发挥余地的内容作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且难度不宜太大,操作不宜太复杂。
2、在确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时,必须考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与其它实验的关系,应当以实验体系整体优化,并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为目标。
3、要结合专业情况,优先在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中安排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凡有实验的主干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可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在保留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同时,逐步创造条件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及要求
![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ad46f20ccbff121dd368372.png)
测试技术<机械信号测量>设计性实验:一、实验过程1、同学应查阅后面所列出的实验项目,每个项目的实验要求及相关的知识要点,按项目要求查讯实验室现有的全部仪器设备及下载使用说明书等资料;2、选择实验项目(每人必须选择二个);3、设计实验提倡独立思考,也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4、下载并填写实验申请表,网上申报所选择的实验项目;5、网上等候批准通知(申请后3天内),由教师在同学选择的二个中指定一个,若获批准,请按批准时间来实验室领取仪器设备,组成系统完成所选择并设计的实验,提交计算机打印的实验报告,同时网上提交实验报告文档(实验后一周内);同学也可做两个实验。
若未获批准,请修改实验申请表,再次申请。
二、目前可提供的实验项目均用PC机辅助测试分析(一)振动测试及谱分析(二)悬臂梁固有频率测试(三)回转机构噪声声级测试及谱分析(四)热电偶测温(五)回转机构转速测量(六)应变式力传感器测量(七)组合测量三、自主设计性实验申请表四、实验报告基本要求1、A4规格,计算机打印,直接交给指导教师,同时网上提交;2、实验题目及要求;3、测试原理概述4、测试系统,硬件、软件设计(必要的图示)5、测试过程6、数据分析及测试结果7、实验小结及体会五、各实验项目的实验要求及相关的知识要点(一)振动测试及谱分析1、实验要求(1)测试已有“振动、转速、噪声”实验台机壳的振动加速度,并对其作频谱分析。
(2)要在不同转速及偏心盘不同配重下作多次测试和分析。
2、相关知识要点(1)回转机械引起振动的原因,振动信号的形态;(2)振动加速度测量原理,传感器选择,传感器性能指标;(3)信号的频谱分析原理、表述及方法;(4)虚拟仪器及其使用,采样频率的选择及影响。
(二)悬臂梁固有频率测量1、实验要求测定一已有悬臂梁的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
2、相关知识要点(1)从系统最基本的动态特性识别上看,悬臂梁的简化力学模型及其频率特性;(2)振动激励的方式,瞬态激振方式,激振点的选取,(3)振动响应的测试,传感器选择,传感器性能指标;(4)单自由度小阻尼振动系统(二阶振荡系统)瞬态响应曲线及分析;(5)单自由度小阻尼振动系统(二阶振荡系统)频率特性曲线及分析;(6)虚拟仪器及其使用,采样频率的选择及影响。
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基本特征及组织管理
![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基本特征及组织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325e3831126edb6f1a1041.png)
等 。在实验 过程 中 , 学生 始终 是 实验 活 动 的主体 , 体现 了 以学 生 为 中心的 教 育思想 , 利于 充分 发挥学 生 的主 有
观 能动性 和创造性 。
( ) 三 实验 过 程 的 研 究 性
的情况下 , 由学生 自主完成的实验 , 主
要 突出学生完成实验 的 自组织性 。 设 计 性实 验 可 以 是 单 一知 识 的
验设计 的取 向不 同 , 实验 结论 也会 不
关 键词 : 实验 教 学 ; 综合性 实验 ; 设计
性 实验 ; 基本特征 ; 组织 管理
综 合性 实 验 与 设 计性 实 验 是 实 验 教学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技术应 用 是 型人才 培养过 程 中的重要 教学 环节 。 两 种实验 是在传 统 的演示 性 、 验证 性
同 。整 个实 验设 计及 过程越 科学 , 实 验结论 就越理 想 。
( 实验 形式 的 自组织性 六)
综合性 、 计性 实验 由教师讲 明 设
实验 目的和要求 , 验室 提供 设备 和 实 仪器 ,由学 生 自己确 定实 验方 案 、 选 择 实 验设 备 、设 计 实 验线 路 及 步 骤
综合性 实验 与设 计性 实验 的 基本特 征 及组织 管理
■李春友
摘 要: 综合 性 实验与设 计性 实验 是
处理 能力及查 阅资料能力 。 设计 性 实 验 是指 学 生 在 掌 握 一 定 理 论知 识 和实 验 基 本 技 能 的基 础
往往跨 越程 度越 大 , 其实验 的操 作难 度就越 大 , 所涉 及 的理论 和技 能就越 难协调 。因此 , 实验所 涉及 的某些 在 课程 的理 论 与技 能 学 习滞 后 的情 况 下 , 师需 要从 不 同层 面介绍 相关理 教 论 和技 能 的知识 点 , 学生 经过 实验 前 有 针对 性 的查 阅资 料 及 自主学 习后 方可进 入到实验 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