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阶层的困境-读《创意阶层的崛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意阶层的困境

——读《创意阶层的崛起》

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中作者佛罗里达认为一种创新型的经济模式已经诞生,创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换句话说人类本身具有的创意就是新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个社会若想繁荣昌盛就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挖掘人们的创意。如果说蓝领阶层兴起于19世纪,白领阶层滥觞于20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佛罗里达所谓的创意阶层的世纪。他认为“创意阶层”的显著特点就是他们都从事创造有意义的新形式的工作。由此他划分了创意阶层的成员组成:第一类是超级创意核心群体。由尖端创新型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大学教授、诗人与小说,设计师与建筑师等等组成。佛罗里达认为最具创意的工作是创造易于传播并可广泛使用的新形式和新设计。这种工作是创意阶层的核心人群的常规工作;第二类是创新专家,即一群具有高水平的人力资本的群体,不但可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还可以利用广博的知识体系来处理发现的具体问题。广泛分布于高科技行业、金融服务业、法律与卫生保健业以及工商管理领域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创意专家可以经过努力跻身于“超级创意核心”群体。此外作者还描述了创意阶层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习惯方面所发生的深刻的改变。他们更加要求个性化与自我的表达,崇尚精英化的管理思想,同时他们也更关注多样性和包容性。

佛罗里达认为创意人共同具备的一个品质是他们都努力寻求能够发挥其创

意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通过成为自由职业者找到这种机会,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成为自由职业者。就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他们从不属于任何机构,蔑视那些攀附任何机构的行为,他们充分利用城市提供的丰富选择性以及过‘匿名’生活的机会,来回避与家人、朋友、邻居或者同一经济或社会阶层成员通常意义上的日常接触。与此相反,他们与遍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朋友们保持着个人的联络。”。由此可见,传统的稳定持久的紧密型关系已经不再受到青睐,创意阶层更喜欢相对疏离的社会关系。他们更喜欢松散的社会关系、半匿名社区,并不断变换的社交网络。同时他们也希望可以自由调动疏离关系中的资源。疏离型关系与紧密型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人们可以管理的疏离型关系就比紧密型关系多得多。紧密型关系的性质注定了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而疏离型关系对于时间和精力的要求相对较低,那么人们就可以随机应变地建立并利用这种关系。

对于创意阶层而言,疏离型关系是调动资源、思想和信息的重要机制。如此说来,那么创意阶层对于松散的社会关系的偏好是理性的,在同等时间内他们可以管理更多的疏离型关系,调动更多的资源。作者的论述有其道理,但是我个人却不是很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对于关系的利用及可调动的资源的多少并不仅仅取决于可管理的社会关系的多少。各种社会关系的互动强度强度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换句话说,就算拥有众多的社会关系,如果各个关系的强度不够,根本就无法调动处于该关系中的资源。创意阶层的选择偏好展现了一种不稳定性,疏离型关系慢慢主导了他们与家庭亲朋好友间的社会关系,与企业组织间的社会关系还有与他们所喜爱的社区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这样一种松散、疏离的社会关系,尽管数量众多,但各个关系的资源又是否可以如其所愿的被利用和调动呢?

他们不属于任何的组织或机构。他们努力摆脱各种组织规则对个人的束缚。追求所有能够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机会,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具有非常强的流动性。当他们认为作为自由职业人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选择自由职业。而如果选择进入一个企业一段时间后也可以实现,他们也会选择进入企业工作。企业对于他们而言似乎只是一个用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如果有另一个可以提供更好的实现自我机会的企业,那么这些创意人士也会放弃现有的稳定工作,选择跳槽。当然如果一个企业被认为是压制了他们的创意,那么这些创意人士便会离开这里去寻找新的机会。他们害怕制度化,害怕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他们只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只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只属于他们自己。他们不会为企业的前途而担忧。面对这样一个高流动性的群体,企业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企业不得不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为了防止“跳槽”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大部分企业在给予员工福利时都会有工龄要求。那么对于创意人士而言,他们若频繁跳槽那么福利资源就会相对减少。员工心中没有企业,企业担心员工跳槽,那么员工与企业之间根本无法建立起一种信任,既无信任又如何谈调动资源?频繁跳槽,创意人士是与更多的企业建立起了关系,但这种社会关系脆弱而紧张,又如何加以利用?

他们总是在寻找容易交到朋友的地方。创意阶层已经不会像过去一样数十年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到处游荡。他们在寻找容易交到朋友和熟悉环境的地方,以一种近似于匿名的方式生活。他们不再需要通过工作单位,或者教会、邻

里或者家庭关系来定义自己的身份,定义他们身份的恰恰是他们自己。他们向往自由,努力摆脱紧密型关系的束缚。非永久性的关系,松散的联系则是他们的偏好。他们可以自由的穿梭于各个社会关系之中,建立、利用、结束都不会受到束缚。就像好莱坞模式一般,制片人把剧本向一群投资者推销,然后组建一个临时的电影制作团队,一旦项目完成,这个临时团队就将解散,其成员再加入新一个制作团队之中。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暂时的。这就好比在同一个音乐会中,由于同样的喜好,两个人成为了朋友,但彼此的关系也随着音乐会的结束而结束。若下一次音乐会再遇见,也还可以谈笑风生。因为大家只希望维持这样一种疏离型关系。社会关系的紧密需要持续性的互动来维持。1+1并不一定会大于1,在两个松散的社会关系中可调动的资源总量并不会比一个关系稳定的社会关系获得的的资源要多。相反还有可能更少。那么像这样松散疏离的社会关系,又如何成为一种调动资源的机制呢?

说到底,创意阶层崇尚自由,不归属于任何组织或机构。他们追求自我,却希望收获社会关系。他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经营社会关系,维持着松散的疏离型社会关系同时却希望可以自由利用这些关系中的资源。对疏离型社会关系的偏好并不见得是理性的。追求自我的同时也渴望社会关系,因此他们需要在追求自我与社会关系之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