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

合集下载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

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

“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只要你在平日的学习中做到课前预习找出重难疑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问题注意归纳,主动发言收集激励因子,那么你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厚,你一定会更加喜欢文化课程的学习的。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耳、眼、脑、口、手并用,勤练习、多质疑、勤思考、重归纳、多应用,要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

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

2、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

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

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老师讲你听,另一方面通过把你的反应反馈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你理解。

因此你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老师了解你现有的思维水平。

孔子的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习法

孔子的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习法

孔子的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习法温故知新——孔子的学习法孔子作为中国教育史上首屈一指的伟大教育家,他不仅因为自己谦虚好学而学识渊博,而且他还自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

他曾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大意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成功的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 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求学者,相互学习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就有后来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经典学习法则。

这句话要求我们,不能因为学会一点知识就沾沾自喜,不要以为万事大吉了,还需学习者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全新的感悟体会,获得不同以往的见解。

这样的人不仅可以做老师,而且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值得他人学习效仿。

因为“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教和学,二者本来就互相影响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所以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在教师的及时引导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温故”活动,经过认真思考,把所学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就能够从中自动悟出新知,获得“知新”了。

为什么“温故”就可以“知新”呢?因为在“新”知与“故”知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直接的、必须的逻辑联系,两者组成了连续的、不间断的知识序列。

因此,“温故”的结果可以导致自动地“知新”。

反之,“新”与“故”之间的跨度过大,新知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之间没有相关、相互的衔接,那么,“温故而知新”便会像水中捞月月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

可见,温故而知新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也是一种认知途径和学习策略。

从旧的知识中得到启发,悟出新的道理来,单单从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来看,是完全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现代教学规律。

这点,我们可以从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中,获得权位的佐证。

朱熹说:“故者,旧所闻。

新者,今所得。

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

”朱熹的注释可以被我们这样理解:“故”是“新”的基础,“新”是“故”的发展;“时习”是关键,“时习”沟通两者的联系,甚至促成二者的相互转换,相互提升。

孔子谈学习方法

孔子谈学习方法

孔子谈学习方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兆焯和模仿,要通过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我国南北朝时的数学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的学习方法是:“搜炼古今”.搜指搜索,博采众长,广泛地学习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研究,经过自己的消化,提炼.它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最后创立了自己的学说.因为他的几代祖先都在中国的南方做官,而且一家有几代人研究历法,祖父又掌管士木建筑,也懂得一些科学技术,故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家传的科学知识.由于他思想敏捷,勤奋好学,又有好的学习方法,使他博览群书,广采各家精华;同时又不因古法,墨守成规,并主张在实践中去检验真理.遂使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和数学三个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密率:PI=355/113约率:PI=22/73.1415956〈PI〈3.1415927〈FONT〉)爱因斯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1879-1955年),东年是智力发展迟缓,上小学、中学时,老师认为他是“笨头笨脑的孩子”。

也许是他12岁时第一次读到欧氏几何的书,那严密的逻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他数学学习的兴趣。

1896年17岁的爱因斯坦进入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学习理论物理,1902年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

这段时期他的思想十分活跃,经常和伯尔尼大学哲学系的学生索洛文等五人常在一起阅读各种书籍,无拘无束地自由讨论各种问题,他们阅读了休漠、马赫、庞加勒、黎曼、狄更斯等许多人的作品。

有时只念了半页,甚至只念了一句就争论起来。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论文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论文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论文孔子是我国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随着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

从他的教育思想中可以得到不少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以下是 ___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的启示相关。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既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也带来了大学教育剧烈转型和深刻变化。

要落实育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和人的需求发生的变化,正视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存在的偏差,从更新思想观念入手来开创高等教育的新局面。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他的教育思想观念“温故而知新”,或许有益于我国高等教育界正在求索的改革创新。

一个新型社会当它步进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不能不对自己民族的精神及进行。

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索。

不可否认,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观念有糟粕和消极的东西。

只要我们摆脱形而上学的,以历史唯物的辩证,就不难发现其中的社会人生精论和富有哲理的箴言,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获得借鉴和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的源点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他主张仁政德治,社会各阶层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以“和为贵”,促进人和、家和、国和、天地人和。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品德高尚、博学多才、和谐的人。

他以“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等理念,致力于育人,借以来推动社会的全面和谐。

这种力主促进和谐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本文只能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作简要介绍。

1.德者本也,笃信躬行。

“德治”是儒家的思想,强调道德教化,反对单靠政令刑罚治国。

在育人上,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即学的原则在于发扬光明的德性,革新民心,达到完善。

明确指出“大德者必受命”,“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德其名,必得其寿。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

试论孔子温故知新 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一)

试论孔子温故知新 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一)

试论孔子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一)摘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创立儒家学派,整理、编写“六经”,强调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的教育。

孔子教人首重做人、做事的教育,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温故知新、教学相长是孔子一生教学活动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孔子温故知新教学相长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虽然历代统治者把孔子作为圣人,给他装上各种神圣光环,顶礼膜拜,但真实的孔子并不走运。

他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确实如此,孔子一生经历人生三大不幸:早年丧父。

在孔子三岁的时侯,父亲病故。

年轻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背景离乡,从陬邑昌平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城里的阙里居住。

母子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

正值孔子中年时,他的妻子亓官氏去世。

到孔子晚年七十岁的时侯,他的独生儿子孔鲤不幸早逝。

虽然孔子也曾一度官运亨通,官至中都宰,兼摄相事。

但大多数时间,以教书为业。

尽管孔子一生最大的理想是从政,但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上。

作为在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学派、立定教育宗旨、编写“六经”为教学内容、培养大批弟子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吸引着后人不断研究。

本文着重研究他所倡导的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进行教育创新,就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研究孔子温故知新和教学相长教育思想,借鉴孔子的经验,古为今用,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p.17)是孔子的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教育学孔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育学孔子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育学孔子知识点归纳总结教育学孔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孔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人的仁德,使人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去做好人、做有道德的人,并通过道德实践来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2. 教育方法与过程:孔子主张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教育,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

他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教育内容,即父子之纲、君臣之纲、夫妻之纲,以及忠、孝、仁、义、礼五个常行之道德规范。

3. 教育环境与条件:孔子强调教育必须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包括有好的师资、优质的教材和教具,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他也强调国家政治制度的稳定与和谐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国家政治稳定的情况下,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4. 教师角色与使命:孔子非常重视教师的角色和使命,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注重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升。

他提出了“为政以德,以德报德”的观念,也就是通过自己的高尚品德和道德行为去影响和启迪学生。

5. 教育意义与价值:孔子认为,教育是改造人的工具,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他强调教育的人本主义价值,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个人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二、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原则:1. 以德育人:孔子认为德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他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修养。

他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教,道德不完。

“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于德育的高度重视。

2. 以教为主:孔子强调教育要以教为主,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他说过一句名言:“教无常师,才无常友。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启发的重要性。

3. 以乐育人: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认为通过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分析1、诵读法。

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

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

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快速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电教化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李媛媛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培养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并倡导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教育格言,成为万世师表。

孔子虽然没有自己的著作传世,但由他的弟子将其言论汇集而成的《论语》一书,却可以让我们从中领略他的哲人风采,感悟他的教育思想。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西汉司马迁曾经作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说,“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也,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可谓至圣也!”与圣人地位相适应,《论语》成了中国人的圣书。

汉代以来,《论语》成为读书人必读之书。

南宋朱熹将《论语》收入《四书》,到元代被定为科举用书,《论语》更为学子所倚重。

在古人心目中,《论语》是修身治国的宝训。

北宋名将赵普原先读书不多,晚年常读《论语》,手不释卷,从中领悟理政决策的道理,因而留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

毋庸置疑,《论语》无论是作为我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还是作为封建社会私塾教育必授的教科书,必然有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价值。

其中有关学习、修养、从政、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论语》一书,内蕴丰富,给予后人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或许正因为其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们往往忽略了它在教育思想上的独到意义。

在教育改革方兴未艾波起云涌的今天,学习《论语》的教育思想,挖掘《论语》的教育精华,对深化和推进我们的教育改革,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特别是对改进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一、孔子的道德观孔子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奠基人,道德之鼻祖。

道德教育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他把立志、克己、笃行、改过、自省、迁善作为学生道德养成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孔子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习惯、道德自觉、道德责任、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典文献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通过研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圣贤的教育观念,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对于培养自己的素质和提升学术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教育思想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道德教育和智育教育。

孔子提倡的道德教育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遵守道德准则。

他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孔子也强调智育教育,他认为要注重学习,并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2. 学习方法论语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宝贵经验。

首先,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地反复学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他认为要善于温习旧知识,使其成为自己的储备,才能更好地吸收新知识。

其次,学习要有目标和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孔子认为“三思而后行”,提出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反复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孔子教育弟子强调要有良师益友,他认为只有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长的悉心指导,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3. 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学习方法要求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现代教育倡导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创新和应用。

此外,现代教育中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对我们现代人的学习和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上,我们要持之以恒,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注重反复温习和思考;在教育中,我们要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同时也要注重智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3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精选3篇)

《论语十二章教案》论语十二章教案(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礼貌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资料。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点、难点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

词语如而、之等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课时安排两个课时四、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先世为宋国贵族。

少年时家境衰落。

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

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十分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以前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

孔子的“师范”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的“师范”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的“师范”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显然有着一样的忧虑,和黄宗羲不同的是,他首先以人师的立场反省自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由之,他提出了为师者的第一要务――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习已经学过的东西,并常求知道没有学过的,亦就可以为人师了(毛子水《今注今译》)。

“故”,在古代通“古”,所以有人将之解为古代文章典籍;皇侃称之“所学已得之事”,朱熹注为“旧闻”,我们将之推为一切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大体不错。

换用今天的教育话语,就是:时时重温教育经典,反复研习教育案例。

然而,“温故”未必都能“知新”。

现实中言必名家,但生搬硬套;勤于笔耕,而进步甚微的大有人在。

叶澜教授一语道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温故”只是掌握学习材料,“知新”才是学习目的,从温故到知新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反思”。

叶老师的“反思”隐含着自省的意思,有类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则更推进一步,提出“叩其两端而竭焉”,也就是对一个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推敲直至完全理解而止。

这就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

这提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看到别人好的做法,或自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不要急着去效仿或复制,而应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他(我)能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他(我)还能做得更好吗?关于“温故”,孔子的做法如下:首先,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同时,要“切问而近思”,也就是说,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切近自身实际。

对于教师而言,基于问题的学习才更有方向,才更有学习的动力,才更有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价值。

其次,在“学”与“思”的辩证互动中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前面已有所述,“思而不学”,则是一味凭空发想,不从现有的经验和现实出发,容易陷入“空虚自喜”、自以为是的境地,这样的人当老师,自然就是一件“殆”事了。

孔子的学习方法

孔子的学习方法

浅谈孔子的学习方法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在长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对如何搞好学习有深切的体会,对学习的规律有较为科学的把握,对学习的辩证法也有相当精到的总结。

认真清理和研究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对我们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学而时习孔子主张把“学”和“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方法。

“学”就是接受教育,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习”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反复地学,如鸟之反复练翅。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的同时及时地、时常地进行温习、练习,是令人高兴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学而时习”,才能对所学内容不断加深理解,熟练掌握,产生“说”的效果。

这是孔子从学习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二、学思并重孔子认为学习必须与思考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也要重视思,二者不可偏废。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练习,而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如果只是一味地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惘不解。

但思考又不能是离开学的冥思空想,而要以学为基础。

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只是冥思空想而不学习,那是“无益”的。

只有把学与思辩证地结合起来,在学的同时积极地进行思考,把思考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甚至升华所学内容。

所以孔子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倡导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地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做到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

四、下学上达孔子曾在其弟子子贡面前感叹没有人懂得他,并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被别人理解,就是因为自己的认识已由低层次的基础性的学问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对高深道理的把握,这就是所谓“下学而上达”。

在孔子看来,他不只是“多学而识之者”,而是由“多学而识”的“下学”通过理性思考“上达”于“一以贯之”之“道”,即由多闻多见等低层次认识上升到把握事物本质的高层次认识、达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境界。

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什么_关于温故而知新的故事

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什么_关于温故而知新的故事

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什么_关于温故而知新的故事温故而知新是指温习已学的知识,才能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那么你们知道温故而知新的意思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温故而知新的意思,供大家阅读!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温习已学的知识,才能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故:旧的而:就(承接)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温故而知新出处:《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本章的卫灵公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孔子说:遇到合于正道之事,就算是老师也不必谦让)。

此章的“师”字也有以“众人”来解的。

述而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做我的老师的人。

选取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出他们身上的缺点就要引以为戒,加以改正)。

子张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孔子的学问是从何处学来的呢?子贡回答说:周文王和武王的教化成就,并没有完全失传,而是散布于世间。

有才德的人能把握住其中重要的部分,普通人则能掌握住末节的部分,世间其实无处看不到文王和武王的教化成就啊。

因此我的老师在何处不曾学习过呢?又何必需要有固定的老师呢)?“可以为师矣”亦有两解:一为这样的人才可以之为师;二为自己做到这个程度,才可以为人师。

前者在着重知人,后者强调修己,这两解意义并不相同,虽然兼备这两重的意义,可使得本章更为完整,但如果站在前述“师”的意义之角度来看,可能还是以修己的自我期许来解较为妥适。

温故而知新解读“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

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观《论语十则》个人的观后感400字

观《论语十则》个人的观后感400字

观《论语十那么》个人的观后感400字观《论语十那么》个人的观后感400字1这周,同学们学习了《论语十那么》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二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语录。

这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两那么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前一那么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那么他们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教师;后一那么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以老实为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是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而每个人都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拿我们的班来说吧,在这个60人的集体里,就有许多小“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写着一手好字,有的是篮球场上的闯将,有的是象棋盘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数学家般敏捷的思维,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赋……多向他们学习学习,多向他们的长处靠拢,正所谓“扬长避短”。

这样不就可以使我这株置身于万顷细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识的养分吗?假如你想具有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擅长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汲取他们的点滴长处。

假如说拜能者为师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

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强烈的虚荣心,不要为了一时渴望得到荣耀,而不懂装懂,其结果只是无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且不要不懂装懂。

这样,成功的大门才会时刻向我们敞开!观《论语十那么》个人的观后感400字2今天,我们学习了《论语十那么》,这篇古文非常深奥,让我刚接触它的时候,都有点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而有一句话又证实了论语的重要性:“会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这本书可谓是集学习、修身、做人于一身,对中国儒家学说有着远大理想的一本书!我只接触了十条,却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恍然大悟。

孔子心得体会600字(优秀7篇)

孔子心得体会600字(优秀7篇)

孔子心得体会600字(优秀7篇)孔子心得体会600字篇1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字为孔丘,字仲尼。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如己,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应该反对苛政,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且要求统治者体恤民情,爱惜民力。

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倡“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并主张“温故而知新”,即通过积累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领悟。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他的核心学说,他通过解释“仁”的含义和践行方式,阐述了其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深刻理解。

他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可以通过引导和教育人民,使他们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强制他们接受过度的管束。

在阅读孔子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他的伟大之处。

他的学说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更具有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他的教育思想让我明白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他的治国理念则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政府应该如何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总之,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

通过阅读孔子的思想,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心得体会600字篇2今天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能够看。

里面故事都有影儿,既没被捧成孔圣人,也没贬成孔老二。

不像于丹,她说话太咋呼,搁她理解的论语里走出来的孔子,像个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连着,不大可耐。

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说周润发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个有对有错,有血有肉,爱国爱家,疼老婆爱孩子的山东大汉。

孔子穿得棉袍后现代,特软和,特暖和。

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么一灰面棉袍。

到哪能买到棉花哈?比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英雄》诚恳万分,比陈凯歌的《无极》和《刺秦》智商高,比冯小刚的《夜宴》讲故事讲得明白,那帮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

也谈“温故而知新”

也谈“温故而知新”

也谈“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它是孔子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意思是通过回顾历史、传统,我们可以汲取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这句话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是我们不断前行的重要指引。

温故而知新强调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人们往往更加追求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关注和重视逐渐减少。

正如温故而知新所言,回顾历史和传统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成就和错误,以及它们对当下和未来的影响。

如果我们不懂历史,就无法理解今天的世界和人类的发展过程。

我们应该在追求新知识的不忘温故,保持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热爱。

温故而知新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和挑战时,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思考和视角。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人类的智慧和经验。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方法。

当我们面对新问题时,可以借鉴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问题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走出困境。

正如俗话所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够更好地引领我们的未来。

温故而知新也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它承载了这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温故而知新的观点告诉我们,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我们不能仅仅追求外来的新事物和新知识,而忽略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只有当我们坚守自己的文化底线,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尊严。

温故而知新也提醒我们要有一种不断学习的心态。

人类知识的范围是无限的,而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通过温故,我们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这种不断学习的心态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未来挑战的重要保障。

正如温故而知新所说,我们要有一颗谦卑的心,不拘一格,不挂一漏,从而在不断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学习方法指导】名人谈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名人谈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名人谈学习方法孔子谈学习方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能是简单的兆焯和模仿,要通过独立思考,学思结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我国南北朝时的数学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的学习方法是:“搜炼古今”.搜指搜索,博采众长,广泛地学习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研究,经过自己的消化,提炼.它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最后创立了自己的学说.因为他的几代祖先都在中国的南方做官,而且一家有几代人研究历法,祖父又掌管士木建筑,也懂得一些科学技术,故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家传的科学知识.由于他思想敏捷,勤奋好学,又有好的学习方法,使他博览群书,广采各家精华;同时又不因古法,墨守成规,并主张在实践中去检验真理.遂使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和数学三个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密率:PI=355/113 约率:PI=22/7 3.1415956)爱因斯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1879-1955年),东年是智力发展迟缓,上小学、中学时,老师认为他是“笨头笨脑的孩子”。

也许是他12岁时第一次读到欧氏几何的书,那严密的逻辑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他数学学习的兴趣。

1896年17岁的爱因斯坦进入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学习理论物理,1902年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

这段时期他的思想十分活跃,经常和伯尔尼大学哲学系的学生索洛文等五人常在一起阅读各种书籍,无拘无束地自由讨论各种问题,他们阅读了休漠、马赫、庞加勒、黎曼、狄更斯等许多人的作品。

有时只念了半页,甚至只念了一句就争论起来。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

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留下了许多经典语录。

其中很多都是四个字的名句,简洁明了,表达深刻,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精华。

本文将从七个案例出发,探讨孔子名句经典语录四个字的深层内涵。

一、博学而笃志孔子说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这句话表明了博学多才和坚定的志向是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只有在知识面广,并且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才能取得成功。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论语》中,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吸收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在与人相处中,我们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谦虚态度。

只有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才能进行学习,获取新的知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真正的知识。

四、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

只有在回顾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情况。

温故而知新,不仅能够领悟到新事物的本质,也能够看到过去的错误和不足。

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五、见义勇为孔子说过:“见义勇为”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勇气,当遇到正义的事情时要勇于站出来,不惧恶势力、强权压迫,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制。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

六、以人为本孔子认为“以人为本”,也就是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以人的需要和利益为出发点。

这种思想强调个体的尊重,代表了人类进步的一种方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七、安天下之民孔子的这句话表达了一个领袖的职责,应该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行动应该符合整个民族以及人类的长远利益。

最终目的是使天下的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以上七个案例充分表明,孔子的经典四字格言真正的意义是深刻而千变万化的。

这些语言至今丝毫不流失其词语的力量,成为了不时产生启示之处的充分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故而知新,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

但对于我们今天学习数学来说,也是有益的。

如何才能做到温故知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会对比: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同时对比着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并着重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区别,因为正是这个区别,才标志着所学的是“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可以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比学习。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结构上是类同的,定理中对应角相等的条件是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应边相等变成了对应边成比例。

这样一来,定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学会总结归纳:抽象概括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一部分内容学完之后,对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学会推广演变:一方面,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遇到许多旧知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推广。

如当我们在正数和零的范围内无法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时,就必须把数的范围推广到有理数;另一方面,许多新问题,包括中考题,竞赛题,往往是由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推广而来的,
(4)防止因“旧”扰“新”:因“旧”扰“新”是学习中出现错误、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既有客观因素,如初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总觉得很抽象,难以接受,这是以往习惯于用具体数字表示数对学习新知识的干扰;也有主观因素,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既要注意温故知新,又要注意防“旧”扰“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温故”而“知新”,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新知识,也是我们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

对我们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