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退耕还林地实施林药间作及野生花卉繁育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3.11.15•【文号】林工发〔2023〕109号•【施行日期】2023.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林工发〔2023〕109号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是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迫切需要,对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农牧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191号)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关于明确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有关问题处置意见的通知》(自然资发〔2023〕176号),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明确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两轮退耕还林还草形成的林草资源,以全面提升质量效益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

到2025年,重点完成急需且有条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任务,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强林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到2030年,全面完成两轮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构建结构完善、功能完备的林草生态系统,为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二、坚持分类施策。

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植补造补播、森林抚育、灌木平茬、低质低效林改造、品种改良和退化人工草地更新复壮等提质增效措施,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建设,发展壮大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促进成果巩固。

对低于保存标准的退耕地块实施补植补造补播,适时开展抚育管护,确保成林成草;对密度过大、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林分,根据林分发育、林木竞争等自然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适时适度伐除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促进保留木生长;对处于衰败期或林木生长不良甚至成片死亡的灌木林进行平茬抚育、更新复壮,促进新枝萌生、灌丛增大,提高灌木林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经营;对受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导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林分平均水平,不符合培育目标的低效退耕还林地块,采取改变林分结构、调整或更替树种等修复措施,提高林分质量、稳定性和效益水平;对因树种或种源选择不当,未能做到适地适树,经济价值及生态功能低下,没有培育前途的退耕还经济林,选择林木良种,采取高接换冠、树种品种更替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对严重退化甚至部分枯死的退耕还草地块,采取断根、疏松透气、重新播种、加强日常养护等措施进行复壮更新,提高草原盖度和生长量。

泾源县饲草业发展前景浅析

泾源县饲草业发展前景浅析

泾源县饲草业发展前景浅析摘要就泾源县草畜现状作一些探讨分析,按照“草畜平衡”的原则,对饲草料年度需求量进行科学测算,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探求草畜平衡发展途径,以求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饲草业;发展前景;宁夏泾源泾源县地处大六盘生态圈的中心区域,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水质清洁无污染,适宜养牛业发展。

因此,泾源县把以养牛业为主的草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提出“畜牧富县”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宜牛则牛、宜羊则羊”的总体思路,走千家万户养殖和规模化经营发展的路子。

多年来在新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牛群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以及改良牛群及草山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作为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饲草料资源,能否满足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畜牧工作者不断探求的课题。

本文就泾源县草与畜的现状做一些探讨分析,按照“草畜平衡”的原则,对饲草料年度需求量进行科学测算,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探求草畜平衡发展途径,以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饲草料资源的现状1.1天然草场类型和饲草资源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2.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

草场类型主要有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和灌丛草甸类。

草本植物主要有菊科类蒿草、禾本科类短柄草、羊茅、草地早熟禾、老芒麦、披硷草、苔草。

草层高度30~50cm,盖度67%~95%。

据调查:可食牧草平均产干草2 325kg/hm2,正常年景天然草场年产草量为6.3万吨。

1.2人工种草资源全县共有人工种草面积2.8万公顷,其中,多年生优质苜蓿种植面积为2.44万公顷,平均产干草6 750kg/hm2,正常年景年总产草量为16.5万吨;麦收后复种禾草0.33hm2,平均产干草7.5t/hm2,正常年景年总产草量为2.5万吨。

人工种草年总产草量为19万吨。

1.3农作物秸秆资源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万公顷,平均产干草2 872 kg/hm2,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4.3万吨。

关于泾源县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及应对办法的调研报告

关于泾源县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及应对办法的调研报告

关于泾源县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及应对办法的调研报告作者:李勇亮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工作的扎实推进,泾源县生态植被得到了极大恢复,山里的野生动物也随之增多,尤其是野猪,它们成群结对,到处乱跑,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

为了掌握野猪对全县农业生产危害现状,研究制定应对办法,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按照区、市、县领导批示精神,由农牧局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就野猪对农业生产危害及应对办法进行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关键词:野猪农业生产危害建议一、县情及农业结构调整情况(一)县情。

泾源县位于宁夏最南端,六盘山腹地,泾水源头,地处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全县辖4乡3镇105个行政村,总面积11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9万亩(85%为山地),总人口12.68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75%,农业人口占92.5%。

六盘山纵贯县境西部,崆峒山雄踞东北,境内海拔高度1608-2942米,属温带半湿润区,为森林草原类型气候,呈“春寒、夏凉、秋短、冬长”的特点,年均气温6.9 ℃,日照时数2370小时,无霜期141天,年均降水量为64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60-70%,森林覆盖率达48.5%,有各类植物113科788种,其中中药材530多种,野生动物213种。

(二)农业结构调整情况。

按照“因地制宜、压夏增秋、集中连片、扩大规模、突出特色”的思路,坚持种植业为养殖业服务、农业为畜牧业服务的原则,以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结构调优、效益调高、产业调活、农民调富为目标,不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沃土工程、保护性耕作工程和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新技术,努力探索耕作制度由“一年一熟”向“两年三熟”转变的种植新模式,压缩冬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基本形成了“为吃而种”向“为养殖而种、为避灾而种、为效益而种”的转变,种植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浅析泾源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验及存在问题

浅析泾源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验及存在问题

统 一规划 ,基 本农 田、水保 林 草、 生产道 路 、小型 水 保工程 、 沟道 工程 建设 统一 规划 ,一 次 到位 ,集 中连片 ,规 模 治理 ,实行 山顶 沙 棘 、柠条 戴帽 、 山坡梯 田缠 腰 ;庭 院 “ 四旁 ”广布 涝池 ,水 窖 ,栽 植杏 树 、梨桃 ;毛 沟 、支沟 修建 谷坊 、涝 池 ;三是 以天 然次 生林 为 依托 ,坚 持 以封为 主 ,封造 结合 ,充 分利 用大 自然 自我 修复 功 期
交 流 探 讨
浅析泾源县水土保持综合 治理经验 及存在 问题
郭浩 国
( 宁夏 泾源县 水保 站 , 宁夏 固原 7 5 6 4 0 0 )
摘 要 :针 对泾 源县 自然 条 件和 生态环 境 差 ,在水 土保 持 治理工 作 中 以大流 域 为依 托 , 以小 流 域为 单元 , 因地制 宜 ,综合 治理 。一 是坚 治 理起 到了有 效 示范和 辐 射带 动作 用 ,有 力 推动 了全 县水 土保 持生 态 治理 工作稳 步发 展 。
是 以基 本 农 田建 设 为基 础 ,促 进 退耕 还 林 还 草 。 针对 全 县
农业 基础 条件 差 ,群众 温饱 未得 到稳 定解 决 的情况 ,确保 人均 “ 口 粮 田” 的建设 ,稳 定解 决群 众 的温饱 ,促 进退 耕还 林还 草 工作深 入 进行 。二 是坚 持 以大流 域为 依托 , 以小流 域为 单元 , 山水 田林草 路
逐步 构建 起生 态旅 游经 济 圈 。大 力发 展水 源涵 养林 和庭 院经 济 ,为
生态 环境 建设 提供 保障 。
泾 源 县旅 游 资 源丰 富 ,森 林 覆盖 率 达4 1 . 8 % ,是 国家 级 自然保
护 区 , 境 内 以 自然 山水 、 森 林景 观 、 回乡 风情 为特 色 , 是 生态 旅 游 、疗 养避 暑 、野 外探 险 、科学 考察 于一 体 的风景 名胜 区 。有诸 多 景 点都 与 山水 有不 解之 缘 。但 是,这 里又 是 典型 的土 石 山区 ,全县

滏源县 林改火了泾源苗木产业

滏源县  林改火了泾源苗木产业

224October / November绿色中国泾源县地处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区)首府城市等距离交汇处,林业用地面积131.7万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15.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1.8%。

2009年泾源县被确定为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成立了县、乡(镇)、村三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林改工作队伍,制定了《泾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和业务培训,在全县举办各类林改培训班36期,向农民群众发放宣传单和《致农民的公开信》2.5万余份,出动宣传车130辆次,设立宣传专栏120块300多期,书写固定标语600余条。

扎实开展勘界确权和发证工作,现已确权林地面积112.6万亩,累计发放林权证21980本,调处林权纠纷10余件。

农民群众对林改的满意度达到98%以上。

县委、县政府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大做苗木产业文章,主要做法是:一、抓住机遇,把苗木产业搞起来泾源县乃至整个宁夏治沙造林苗木供应的大缺口,让县委、县政府看到了苗木市场的巨大商机。

首先,林改调动了农民的造林积极性。

林改后,为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的造林积极性,利用泾源较好的立地条件,在分包到户的宜林荒山上造林,泾源县委、政府及时制定了《泾源县生态效益补偿实施办法》和《泾源县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办法》等优惠政策,规定凡造林达到一定规模的政府给予经济补贴。

政策一出台,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造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县造林面积由2008年的1.7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3万亩,造林苗木供应缺口大增,苗木告急。

其次,西部大开发,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发展苗木产业提供了商机。

宁夏是西部生态脆弱区,苗木一直紧缺,远远满足不了当地治沙造林用苗的实际需求,大部分苗木需要从周边省区购买调运,缺苗少苗的问泾源县林改火了泾源苗木产业文/中共泾源县委书记 桂福田Nursery Stock Industry was Flourish by the Forestry Reform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25 October / November绿色中国构免费培训苗木营销经纪人,定期编发苗木余缺简报,为林农提供苗木产销信息。

对泾源县草畜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对泾源县草畜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草 畜 产 业 作 为泾 源 县 的 一大 支 柱 产 业 , 年 来 县 委 、 府 高 近 政 度 重视 . 该 产 业 不 断发 展 壮 大 。 使 特别 是 泾 源 县 被 自治 区确 定 为 宁夏 肉牛 养殖 核 心 区 以来 , 委 、 府 抢 抓 机遇 . 订 了 《 源 县 县 政 制 泾 肉 牛产 业 发 展 五 年 规 划 》 相 继 出 台 了一 系 列 优 惠 政 策 . 动 了 , 调
也 不懂 , 成饲 草 料 浪 费 、 殖 周 期较 长 , 本 过 高 , 病 防治 水 造 养 成 疾 平 低 , 保 意 识 淡 薄 . 易 造 成 人 畜 共 患 传 染 病 的传 播 流行 , 环 极 养
殖 风险 增 大
24 培训 教 育 机 制 不 健全 . 殖从 业 人 员技 术 、 化素 质 较 低 . 养 文
种 植 面 积 少 。 在 着饲 草 品 种 单 一 , 养 单 调 的 问题 : 草 利 用 存 营 饲
率 不 高 , 费严 重 : 草 料 加 工 滞 后 , 有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饲 草 料 浪 饲 没
加 工 企 业 . 能 满 足 草 畜产 业 发 展 的需 要 。 不
22 产业 化 程 度 不 高 .
( 源 县 农 业 技 术 推 广服 务 中心 , 夏 泾 源 76 O ) 泾 宁 54 O
中 图分 类 号 : l. s1.9 9 .s.0 7 0 0 .0 00 .1 03 6/j n10 — 9 72 1.40 3 js
文宣 编号 : o — 972 1)4 0 2 — 2 l 7 00 (000 — 0 7 0 0
县 实 现 经 济社 会 跨 越式 发 展 的客 观需 要
1 泾源 县 草 畜产 业 发 展 的 优 势 和现 状 泾源县位于宁夏最南端 , 国家级贫困县 . 展草畜产业 , 是 发

退耕还林政策分析与建议

退耕还林政策分析与建议

退耕还林政策分析与建议中圈退辜f}还探,料盘规馥6林业经济20OO年第5期退耕还林}一;退耕还林政策分析与建议担户.占,(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100714)摘要深入分析了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是:退耕还林草坚持国家只补粮食不补现金原则;退耕还生态林草.坚持国家长期补助原则;退耕还用材林.坚持国家分树种按采伐周期补助原则;退耕还经济林,坚持国家粮食补助与低息贷款相结合原则;对全国粮食补助进行总量控制,补助标准的执行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国家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查;建立符台市场规律的粮食补助机制,合理地确定粮食部门和财政部门之同的粮食折算价格.一,退耕还林政策分析我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主要是根据朱总理1998年视察陕西,四川I,甘肃时的部署,以及在200O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陡坡耕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草,抓住当前粮食等农产品相对充裕的有利时机,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措施,以粮换林换草”,”搞好试点,逐步推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提示精神,由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下文(林计发[2000]111号)发布的”关于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①(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开展的.《通知》应该说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的政策依据,但是地方政府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项目①该通知明确规定:退耕还林草试点范围确定为长江上游(以三峡库区为界)的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和黄河上中游(以小浪底库区为界)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新疆(古生产建设兵囝)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4个县(团,场).在通知附件中,制定了宴施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的操作办法办法规定:第一.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的标准,长江上赫地区15Okg.黄河上中赫地区lOOkg.每kg粮食按I.4元计算,由中央财政承担.粮食谓运费用由地方财政震担,不能转嫁到农民身上.粮食补助期限报据试点情况确定,需要几年就补几年在有条件的地方,农民除负责退耕地造林外,还要震担两亩或两亩以上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任务.第六,实行报帐制国家在各省(区市)申报基础上平衡下达退耕还林(草)的年度计埘和粮食,现金,种苗费用指标各地要将退耕j壬林(草)的任务运级落实到户,并分户建卡,由农户接规定的数量和进度进行退耕还林(草)造林后,在地方政府统一组织下,由林业部门对退耕还林(草)进度,质量及管护情况组织检查验收,农户凭卡和驻收证明,按报帐制办法领取粮食和补助现金.幸国强:退耕还林政策舟析与建议?7’其一.《通知》仅仅涉及2000年试点县范围的退耕还林草,而对于之前,之后和其它地点是不适用的.《通知》与实际开展的退耕还林草工作有些不符,特别是与陕西,四川,甘肃等省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实际上,陕,川,甘三省退耕还林草是根据1999年8月至1O月朱总理考察时提出的”16字方针”(后来才写进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布置先行开展的,到1999年底,三省已退耕还林草面积439万亩.虽然时间上或地点上不属于2OOO年通知的范围,但性质上是符合党中央,国务院退耕还林草方针的,三省自然意见很大,后来虽然特殊对待,也按照《通知》的精神进行了处理,但影响了《通知》的严肃性,权威性,使地方政府对《通知》中的”以粮代赈”政策不能很好地理解.国家实施以粮代赈,对退耕农民补助粮食,直接目的是弥补农民退耕还林草造成的粮食损失.就粮食损失而言,只要农民退耕,粮食损失就必然发生,而不管农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退耕的.如果只对2OOO年试点县的退耕农民给予补助,而其它时间,其它地点的农民退耕就没有补助,这有失公平.笔者到陕西省略阳县作定点调研,该县8o年代就开始进行退耕还林,一直持续到现在.老实的农民退了耕还了林,损失了粮食收入,对水土保持作了贡献,但是,按照《通知》精神,他们得不到”以粮代赈”的政策待遇.如果考虑得完善一些,对农村经济改革,土地承包经营之后的退耕还林草的农户实施相同的粮食补助政策,将极大地调动今后广大农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而进行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只能用来探讨处理一些矛盾的方法及其实施”以粮代赈”的手段等等,通过试点取得经验,以指导全国的退耕还林草工作.其二.一些人,甚至包括一些高级林业政策制定与执行人员认为”以粮代赡”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并主张林业行业一定要抓住机会.低成本扩大林业规模,这样的认识是模糊的.如果”以粮代赈”政策属于机会范畴,那么就不能长期有效,而任何林业政策只要不能长期有效,必然受到怀疑,一旦被怀疑,就不可能得真正的贯彻.但”以粮代赈”的政策是由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的,是国家领导人对森林的生态效益及其对森林培育者的补偿阃题有了深刻认识之后作出的决策,是国家将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通知》对此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道理: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二是坡耕地水土流失,加重长江,黄河水患;三是我国粮食总量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过于求.不过,这三方面的理由还不足以让人们认识到”以粮代赈”政策的必然性与长期性.一些人仍然认为,如果没有1998年特大洪灾以及国家的粮食过剩,”以粮代赈”政策不会出台.甚至还进一步分析,朱总理提出”以粮代赈”政策主要是解决粮食过剩的损失,同时起到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林结构,”一箭双雕”的作用.实施这项政策,国家财政实质性支出并不会增加多少.这样分析,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必然有它的背景,尽管政策背景并不等于政策长期实施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即使不发生洪灾,粮食不过剩,国家对退耕农户的补助政策也不会改变.一定要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深刻,政策才能长期坚持下去,我国数千万亩陡坡耕地才能真正还林草植被.讲清这个道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必须做到”退耕还林草”.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西部地区是江河的主要发源地,其生态环境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国家整俸生态环境的好坏,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2)要想让农民做到”退耕还林草”.必须贯彻”以粮代赈”政策.退耕还林草在我国不是8?林业经济2OOO年第5期新生事物,而是林业一直坚持的日常工作.只是过去的退耕还林属于强制胜执行的政策,执行难度大,复耕严重,而且大有越退越复之势,说明过去强制性退耕还林政策不符合客观规律.今天的退耕还林政策包含了”以粮代赈”,农民自愿的前提条件,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农民在陡坡地选择种粮食是为了解决饥饿或生存问题.陡坡耕地是他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不可能在失去生存的条件下,考虑国家整体生态环境问题.只有他们认为利益上合适才会去做,否则,任何强制政策最终都是没有效果的.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政策的合理性和长期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以粮代赈”是解决退耕还林草问题最有效的经济补偿办法.给退耕农户补助粮食,解决他们的吃粮问题,与耕地的作用保持一致,农民必然满意.而如果补助现金,农民很可能把补助的钱用在别的地方,而又去种粮,补助的效果难以预料.其三,补助标准不符合实际.《通知》附件规定黄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lOOkg,长江流域补助l50k异,都是一次性补助种苗费50元,每年每亩补助现金20元补助期限根据试点情况确定,需要几年就补几年.这样高度统一的补助方案可能主要是考虑容易操作,国家的补助透明,地方各级政府不容易利用职权克扣退耕农民,农民的积极性有保障等有利的方面,但存在一些问题.(1)国家补助大大高于农民收益.我们对陕西省略阳县鱼洞子乡的关地门村和李家坪村的261户农民进行了详细调查(该地区属于长江流域,其粮食产量为汉中地区的中等水平),得出的结论是:农民种粮食每亩每年净收入(包括工资)只相当于约95粮食(按当地物价水平计算物质消耗)如果国家每亩每年补100ks粮食,相当于农民不用付出劳动,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粮食.农民不仅吃粮水平不会下降,而且不需付出劳动和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即农民在没有风险的条件下,每亩退耕地能得到地租lOOkg粮食这样的地租水平,奠说是坡耕地,就连农田种粮也很难获得,农民当然满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国家对坡耕地实施退耕的粮食补助标准与实际不符,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补助办法.(2)按照目前的补助标准,农民的意愿是还经济林.对陕西省略阳县的调查表明,.5OO多块1800多亩退耕地仅有1块约3亩的经济用材混交林.农民尤其愿意造适应于本地生长的经济林,如核桃,板栗,杜仲等.只要够吃,农民本来就会自动地去造这些林,以增加货币收入,更何况国家给粮食,种苗,现金补助,农民当然不会放过机会.因为造这些林的风险不大,干果与粮食具有内在的比价关系,即使卖出不台算,自己存放起来慢慢吃也能充饥;如果杜仲皮不值钱,采伐林术可作用材,间伐林木作烧柴,这是”双保险”.而不让农民造经济林,那就是不尊重农民意愿,与朱总理政府报告精神不符.(3)农民往往先退劣等地,因而补助标准更加偏高.劣等坡耕地土壤肥力下降,离家又远,农民没有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做到使用农家肥去耕种.据我们在陕西省略阳县调查,耕种劣等地每亩仅施化肥(一般为碳氨)25—5O,投入的种子比好地要多得多,有的种子投入竞高达数10—30k,而收入只有50kg左右.另外,有些劣等坡耕地几乎无收成,需要轮歇的耕地,即使不搞退耕还林,也要采取轮歇,让其自然荒芜,以补充肥力.因此,首批退耕还林草,国家的补助太大高于收益.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农民有意见,主要是对一些领导搞形式主义,搞百亩,千亩连片有意见.搞形式主义,就不可能尊重农民意愿.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形式,使得一些农民成了无幸国强:退耕还林政策分析与建议9耕户,他们一方面非常害怕国家粮食补助时间太短;另一方面,好地的年粮食收入大大超过国家补助的lo0b或150kg,可能引起口粮水平下降.即使口粮水平不下降,农民不种地了,去于什么呢?还林草所需要的劳动力极少,庄稼人不种庄稼自然感到困惑.总体来说,人们普遍感觉目前国家的退耕还林草补助标准存在问题,不太可能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四,每斤补助粮食统一按O.7元折算不台理.给农民补助的粮食最终通过折算成货币,由中央财政承担,是国家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核心.但是,粮食折算价格必须做到合理,否则会出问题笔者在四川,陕西调查发现,农民的粮食主要是小麦,玉米,养麦,土豆四个品种,这四个品种的粮食市场价格都大大低于国家每斤的折算价格0.7元差价大,基层(县,乡)政府极力要求国家财政直接补钱给农民,由农民自由到市场去采购.另外,粮食质量也应注意.四川省财政出资给退耕农户朴了粮食,但存在向农民补助库贮陈粮的现象,造成不好的影响.折算价格不台理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支出,影响退耕还林草规模,同时还会助长粮食部门获取不正当利益.如何给农民补助粮食,做到优质优价,也是政策实施效果好坏的关键.二,政策建议(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这次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虽然进行的时问不长,但实际上,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还是很多的.从历史上看,自秦汉至清代,山林管理就封禁了9次,开禁23次.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一直把陡坡耕地的”退耕还林”作为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并且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是,这次与以往不同,这次的退耕还林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国家拿粮食换林换草,并且强调尊重农民意愿.因此,我们应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总结经验.1.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尤其要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要充分认识到这次退耕还林草的核心工作是要让农民自愿,不是纯粹的政府行为,而是政府补助农民粮食,引导农民改变陡坡地的种植方式,最终要把退耕还林草变为农民的自觉行为.所以要特别尊重农民的自愿选择.怎样引导农民自愿选择退耕还林草,最根本的是要让农民看清楚退耕还林草以后,纯收入不受影响.国家补助粮食,种苗和适量的现金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各地要想办法保证农民的纯收入,不仅在国家给予补助的条件下,而且在国家减少补助或者停止补助的条件下,也要保证农民在陡坡地的纯收入不低于种粮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退耕还林草的长远效果,使退耕还林草不变成短期行为.这类经验各地应该及时总结推广.2.要正确处理退耕还林草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农民在陡坡地上种粮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地人口过度增长而耕地有限一些地区十几年人口增长1倍,如果得不到控制,耕地短缺问题将始终存在,即使今天退耕了,明天还很可能会复耕.因此,一定要配合我国的人口政策实施退耕还林草.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十分重要.3.要探索简便,高效的管理模式.一是要探索降低管理成本的办法.过去我们搞计划经济,积累了不少经验,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怎样管理退耕还林草,客观上需要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现在普遍采用行政合『司管理的办法,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四川省与123.8万农户(440万人)签订了退耕还林合同,从形式到内容都很具体,也很严格,而效果究竟怎样,各地要客观对待.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l0林业经济2OOO年第5期甚至出现管理成本高于国家补助给农民的粮食的现象.二是要注意规划的灵活性.规划要适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粮食发放,还林还草等一系列工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封山绿化也是还林草的措施之一,只要农民封了山,就得补助粮食.再比如,有些地方本来规划种树,如果种苗一时跟不上,可以先封山,并且发给农民补助,有了种苗时再种树,使规划在一定时问内逐步到位也是可以的.总之,在管理方面,各地应该在充分理解国家退耕还林草政策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能照搬某种模式.如果国家给了补助,退耕还林草工作还是进展很慢,粮食朴不下去,那就要总结教训,尤其要检查干部队伍是否具备在新形势,新情况下开展工作的能力.总而言之,一定要深刻领会朱总理关于退耕还林草的”l6字方针”的精神实质,加快退耕还林草工作步伐.f二)调整补助标准1.退耕还林草坚持国家只补粮食不补现金原则现在国家对退耕农民既补粮食,又朴现金,与实际需要不符.根据我们对农户的实际调查表明,国家补粮食他们就很满意了,当然再补现金,农民更高兴,越多越好,谁都不会反对.问题是要从国民经济整体来做决策,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政策,要考虑政策落实的条件以及长期性和有效性.就我国的条件而言,粮食丰富,储备过多.为了稳定粮食市场,国家粮食部门是在亏损的条件下收购,以国家财政出现赤字为代价进行补贴.粮食市场疲软,市场价格已经下降到农民种粮亏损的程度,如果国家不收购农民粮食,不保护农民种粮利益,任其发展下去,广大农民必然会自发地调整粮食种植规模,或者削弱投人的力度,这将对l2亿多人VI的吃饭问题造成潜在的威胁.如果粮食依靠进VI,对国家的稳定与安全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国家采取把一部分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劣等坡耕地退下来的政策,是非常主动,合理地解决粮食问题的做法.这也是朱总理提出”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政策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制定具体的补助政策必须坚持这一前提条件,否则,影响政策的落实,对国家的整体利益十分不利.只补粮食,不朴现金,农民能接受.一是补粮食,实质上使农民舍去现金投人,至少每亩每年节约50的化肥投人费,相当于国家给农民补了现金.二是退耕之后,农民劳动力闲置,可以外出打工.据我们在陕西省略阳县鱼洞子乡关地门村和李家坪村共261户农民的调查,农民外出打工占农户现金收人的4o%.当然,退耕农户很穷,但国家没有必要用这种纯补助的办法扶持,以免农民滋生等,要,靠的思想.只补粮食,不补现金,便于政策落实.因为补现金,粮食配套,不仅直接引起国家财政支出增加,使退耕的进度直接受财政预算的约束,容易造成因现金到不了位而使粮食发放规模受到限制,甚至给整个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带来影响,此其一.其二,给农民补现金,增加现金发放管理成本,容易出问题,影响补助政策的长期实施.所以,不补现金的做法有利于退耕农户,有利于退耕工作的持续.种苗问题最好让农民自己解决.目前种苗基本上市场化了,种苗生产单位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与总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即使出现一些品种供不应求的现象,也是正常的,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达到市场供需平衡.国家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只要及时发布市场预测信息,予以指导就可以了.种苗由农民自己解决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体现尊重农民在还林草时对于种苗选择的意愿;二是加强农民还林草的责任.农民必然会想方设法了解自己的退耕地种什么样的林草收益最大,无论是经济还是自然条件方面,都更能体现适地幸国强:退耕还林政策分析与建议?11适树原则.如果种苗全由林业部门统一集中供应,一但树,草长不起来,农民没有收益等问题出现时,责任说不清楚.责任不明,必然要出问题.种苗补助最好补粮食不补现金.建议每亩退耕地一次性多补50粮食用于换种苗,并直接补给农民,无论还林,还是还草,一律对待,避免林牧矛盾.据调查,造生态林和用材林,一般每亩30一柏元种苗费就够了(特殊地区除外),而5O粮食,即使在目前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下,也至少可卖柏多元,完全可以换来种苗,同时,农民还可以把50kz粮食作为饲料转换为肉类产品换取更多的现金.四川一些农民为了争取造自己想造的林,宁肯不要补助费.而造经济林和特用林,50kg粮食用于换种苗就远远不够了,但它们的经济价值高,可用其它经济手段解决(后面将论述贷款办法).总而言之,国家完全执行”以粮代赈”措施退耕还林草,不动用货币是完全可行的.只要农民退耕,国家就可以开仓放粮,而不要受种苗,财政等因素的限制.余下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一定要把”赈”字的含义弄清楚,”赈”本身就是救济的意思,不要把农民卡得太死,过分强调农民还林了才给粮,而应该强调农民退耕了就补粮,根据影响程度补粮.我们在陕西调查中发现,农民抱怨说:”国家的粮食补不下来,检查好几遍了,种的树苗都快被检查的人踩死了.”从事物的本质看,粮食放得越快,退耕越快,国家整体上的损失就越小,才能保证国家退耕还林草整体效果为最佳.目前的补助标准,操作办法都应围绕着这一问题来考虑.2.退耕还生态林草.坚持国家长期补助原则这里所谓的生态林草是指不以获得经济利益而言的.还这类林草的坡耕地,一般是最陡,最差的劣等地,这部分坡耕地粮食产量最低,一般每亩每年补助50粮食就可以了,但要长期地补助下去,至少30年不变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否则,谁也不会自愿地去造这些林,也不会自愿地去管理这些林.而如果造别的林,这些地的条件是满足不了要求的,再多补粮食也达不到目的.还生态林草,实际上等于先造林种草,后封山,或者造林种草与封山相结合『鄱寸进行,不准任何人进人,退耕农民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经济收益.因此,对这些耕地的补助标准包括期限要与还别的林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市场情况进行采伐.不经批准,农民任意采伐要受处罚,实质上农民没有完整的对用材林的处置权和使用权,从而使农民对用材林的所有权和占有权的经济利益的实现受到影响.因此,农民有坡耕地选择种粮食而不选择种树,除了解决食物之外,也不会考虑两者的机会成本与收益.所以,如果没有粮食补助,农民不可能去自觉地还用材林,而如果农民还了用材林,要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只有在采伐之前每年补助粮食.一般来讲,还用材林坡耕地也不算很好.因此,为了鼓励农民,最好每亩每年补助lOOkg粮食,至少补20年,根据树种而定.退耕还林的立地条件是否符合用材林的要求,林业部门要把关,签订责任状.4.退耕还经济林.坚持国家粮食补助与低息贷款相结合原则。

乡村振兴战略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与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与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贡献。

第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重要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为了遏制过度开发农田,保护生态环境,重建生态系统而实施的政策措施。

它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减少农地开垦,保护和修复退耕土地,提高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还林还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还林还草也可以提高水土保持能力,降低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的风险,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现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我国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已超过20亿亩,其中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然而,也需注意到由于部分地区政策执行不到位、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有些地方仍面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落地困难的情况。

第四,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持。

首先,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可以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点。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将退耕土地转变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其次,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通过发展生态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此外,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五,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挑战与问题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与问题。

退耕还林视角下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研究——以泾川县为例

退耕还林视角下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研究——以泾川县为例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5㊀基金项目:平凉市第五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研究课题(P L S K K T 2020026).作者简介:刘瑞芳,中共平凉市委党校讲师;李赛钰,中共泾川县委党校讲师.化进程的客观方向,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激励机制.3.2㊀掌握核心技术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高新技术是生物经济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的生物经济安全,要建立在独立㊁自主㊁创新的基础上,提高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加强和鼓励原始创新.此外,我们还要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在核心领域拥有话语权,形成产业效应和集群效应,能够将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形成 研发-产品-消费 的良性循环体系.3.3㊀制度创新与人才培养生物经济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经济土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对发明专利㊁商标等方面的保护意识,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机制.鼓励各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灵活适配的投资方式,促进基础研究的落地,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大力培育生物科技,生物经济以及生物产业化人才.首先,培养生物技术研发的领军型人物,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设置和培育,加速培养基础扎实,训练有素的各种类型的人才,锻造阶梯型人才队伍;其次,形成良好的研发㊁生产和市场环境,吸引全球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凝聚全球的智慧到中国的生物经济发展的战略上.3.4㊀生物高科技经济产业化生物技术产业化是形成良性生物经济循环的必要条件.科学研究不应止步于实验室,落实到国民经济的具体环节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生物经济的产业链很长,包括生物技术研发,生物交易流通,生物金融市场等各个细分行业.生物经济的产业链上游源自实验室,下游则深入到千家万户,这样的生物经济才是健康可持续的.结合产业革命的扩散㊁辐射㊁示范和加速效应,顺应其自身的自然规律,积极推进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鼓励和发展各种形态的生物经济企业,形成企业集群.一方面创新发展生物技术,另一方面做大做强生物技术企业,使生物经济成为新的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动力.参考文献[1]S c h ür r l eK a r s t e n .H i s t o r y ,C u r r e n t S t a t e ,a n dE m e r g i n g A p pl i Gc a t i o n s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J ].A d v a n c e s i nb i o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2020,173.[2]高佳琪.论生物技术对生物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J ].经贸实践,2018,(01):167G169.[3]王宏广,朱姝,尹志欣,等.国际生物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征[J ].中国科技论坛,2018,(05):158G164.[4]曹瑄玮.发挥生物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价值[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0,(08):59G61.[5]吴晓燕,陈方,丁陈君,等.全球生物制造产业市场与融资现状分析[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0,40(05):117G124.[6]丁陈君,陈方,郑颖,等.全球生物科技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0,42(02):133G143.退耕还林视角下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研究以泾川县为例刘瑞芳1㊀李赛钰2(1.中共平凉市委党校,甘肃平凉744300;2.中共泾川县委党校,甘肃平凉744300)摘㊀要: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泾川县被列为重点县之一.本文着眼于泾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紧盯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目标,在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㊁退耕配套荒山造林㊁三北防护林㊁公益林㊁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林业㊁民生林业,全县生态林业建设在解决泾河流域水土流失㊁风沙危害㊁气候变化和土壤贫瘠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泾川县探索生态㊁经济㊁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关键词:生态建设;退耕还林;社会效益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21.09.0031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现状从2014年开始,针对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泾川县积极争取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合理确定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区域,依托项目支撑扶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我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4.5万亩,其中经济林4.12万亩占91.5%㊁生态林0.38万亩占8.5%,2014年度完成9008亩,实施工程57处,其中经济林7572亩,生态林1436亩,涉及13个乡镇,共计35个行政村2166户;2016年度完成3.6万亩,实施工程110处,其中经济林33601亩,生态林2399亩,涉及全县14个乡镇59个行政村6235户,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为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2019年果品总产量30万吨,总收入9.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3100元,已成为全县的首要产业,为农民持续增加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全县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林业用地达到122.1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8.13%,先后荣获 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 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 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 等称号.2㊀主要经验和做法泾川县坚持 生态立县 战略不动摇,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把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科学谋划㊁合理布局,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努力推动泾川县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赢.2.1㊀坚持三大原则 ,不断优化发展思路(1)坚持 严格标准㊁科学规划 原则.统筹考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㊁耕地保护和产业产业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9期6㊀㊀支撑等因素,注重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城镇规划㊁交通规划等各类专业规划相协调,聘请高资质单位,在广泛调研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建设规划,为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找准了定位㊁明确了方向.(2)坚持 因地制宜㊁适地适树 原则.按照 山顶防护林戴帽,梯田经济林缠腰,沟底刺槐穿靴 的模式,采取集中会战㊁联村造林等方式,对重点流域荒山及疏林地㊁公路沿线裸露荒地进行治理.把生态林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乡村立地条件和群众意愿,在持续抓好苹果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油用牡丹㊁山地核桃㊁中药材等多元富民产业,集中建成了一批果品㊁蔬菜㊁畜草㊁苗木基地,走出了生态产业化㊁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新路子.(3)坚持 以城带乡㊁城乡联动 原则.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村屯绿化㊁县城街道㊁机关单位㊁公园广场㊁住宅小区㊁景区绿化为重点,采取见缝插绿㊁破墙透绿㊁破硬还绿㊁规划建绿等措施,持续加大绿化力度,扩大绿化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多种类㊁多层次的城乡绿化格局初步形成.2.2㊀强化四项支撑 ,多方破解瓶颈制约(1)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出台资金筹措㊁土地流转㊁技术服务㊁督查考核等 十条措施 ,切实加大对林业主导产业培育㊁林下经济发展㊁苗木基地建设㊁中幼林抚育管理㊁专业合作组织建办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按照 产权到户㊁补偿到户 的原则,采取 一册明㊁一折统 方式,将中央和省上下达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户,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2)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开展新技术㊁新品种的引进㊁试验㊁示范㊁推广和科技攻关.采取走出去㊁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国内外专家㊁教授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现场观摩,进一步提高了林业科学化管理水平.(3)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人才强化战略,先后择优招录48名林果专业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林业综合管理服务站工作;确定46名林业技术人员为科技特派员,划片包干,驻村蹲点,对重点乡镇㊁重点村组林业生产进行挂牌指导;聘请农民技术员700名,县财政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列支报酬,常年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4)强化项目支撑.把生态林业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方整合财政支农㊁扶贫开发㊁道路交通㊁五小水利㊁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用于重点林区和林下经济重点地区水㊁电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林业发展创设了良好条件.2.3㊀深化四项改革 ,不断激发发展活力(1)深入推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改革.针对分林到户后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际,全面建立政府主导与农户参与相结合的双层管护制度,在组织和引导群众进行分户管护的同时,组建护林协会,签订管护合同,统一落实森林防火㊁病虫害防治㊁封山禁牧等管护措施,保证了森林资源安全.(2)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精心研究制定«泾川县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按照统一规划㊁农户申请㊁乡村申报㊁县林业局审批的程序,积极开展林木抚育性间伐试点,严格落实定株㊁松土㊁除草㊁修枝等管理措施,有效促进了林木健康生长.(3)稳步推进林权流转制度改革.按照 依法㊁自愿㊁有偿 的原则,鼓励引导群众通过自愿协商㊁签订合同㊁备案登记等程序,将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有经营能力的大户,县上统一为流入者农户颁发«林权流转证»,鼓励林业大户流转林地扩大经营规模,有效增加了农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4)扎实推进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把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作为拓宽果品产业筹融资渠道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了«泾川县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县三年生以上果树经济林全部纳入确权颁证程序.2.4㊀健全四项机制 ,切实强化工作保障(1)目标管理机制.把生态林业建设列为 一把手 工程,逐级签订责任目标,分环节制定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有关部门年度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形成各级领导抓林业的工作格局.(2)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 行政+技术 双包责任制,县级领导每人包抓一个乡镇,定期督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落实;乡镇和林业部门班子成员每人包抓一个重点工程,县㊁乡技术人员每人包抓一个示范点,一定三年不变,常年开展协调服务和技术指导,在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3)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协调金融部门开发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建立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林业小额贷款.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将林权抵押贷款与信用担保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相结合,有效解决了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难题.(4)督查考核机制.把生态林业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县委㊁县政府主要领导㊁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对各乡镇㊁各单位林业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通报反馈问题,严格兑现奖惩.3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巩固对策(1)把夯实思想基础作为基本前提,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弘扬 一届接着一届干㊁一张蓝图绘到底 的矢志播绿接力精神,教育引导群众重视生态建设,掌握生态内涵,传承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为推进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2)把强化项目带动作为有力抓手,坚持抓项目不动摇,切实加大林业项目的争取实施力度,多方整合农综开发㊁水利建设㊁畜牧养殖㊁水保治理等项目资金,以大项目促进林业的大发展㊁快发展.(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紧盯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有机果品㊁绿色畜牧和无公害蔬菜,积极培育壮大地方生态工业,多方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方增加群众收入.(4)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林业建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参考文献[1]张怀宁,何超.泾川史话[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2]泾川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泾川县志[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G2010.[3]泾川林业志编纂委员会.泾川林业志[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9.[4]张小燕,杨改河.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唐克丽.中国水土保持[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种苗产业发展意见

种苗产业发展意见

中共泾源县委泾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林木种苗产业的意见(讨论稿)为加快我县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意见》(林场发[2004]135号)文件精神,结合《泾源县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意义1、加快发展特色林木种苗产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我县地处六盘山核心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类树木特别是针叶类树木生长。

多年来,经过群众的实践和探索,苗木产业取得较快发展,全县已培育各类苗木6万余亩,年销售收入达 2000余万元,人均苗木收入178元,苗木经营收入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

但是,我县苗木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苗木基地分散、规模小,品种单一,地方特色苗木和大规格苗木数量少,产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全县57.9万亩耕地(退耕地造林28.7万亩)中,地埂面积达8.7万亩,有限的土地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发展苗木产业还有很大的潜力。

2006年,我县将地埂培育大苗和发展苗木基地作为“绿县富民”、培育农民增收后续产业的重要举措来抓,“以栽代培”培育地埂大苗的模式得到了自治区的充分肯定。

为此,县委、政府及时向自治区上报了《泾源县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规划》,且已被自治区发改委立项批复,为我县苗木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苗木产业,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山绿与民富“双赢”的目标,有效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加快发展特色种苗产业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主要举措。

我县属宁南山区典型的土石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人均占有耕地少,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而发展苗木产业,更加适应我县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因此,在确保现有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群众通过在川台地育苗和地埂培育大苗,使全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培育了林业后续产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林业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林业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农业 2018年第5期(中)张录华(国营清原满族自治县北三家林场,辽宁 清原 113308)摘 要:林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对林业项目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及政策支持,提高了林业项目的发展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此,本文分析我国林业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招商引资;科技支撑林业项目是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林业项目的独特性,在开展林业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例如,如今规模化的林业项目相对较少,林业项目的开发需要源源不断的技术和经济支撑,但实际上人力、财力是当前林业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针对此,相关政府机构出台了一些政策和管理条例来扶持林业发展。

一、我国林业产业的历史沿革随着国家各个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林业发展成了国家关注的焦点。

林业在绝大部分领域都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建筑材料领域能够大幅度提高原材料的供应量。

所以,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强林业建设义不容辞。

近年来,国家每年都会开发几个相对比较重要的林业项目,各个项目在政策的扶持下得以正常开展,促使林业快速发展,林业建设规模、林木覆盖率均呈上升趋势。

而随着林业项目的不断成熟,结合各个区域不同的地理属性和区域文化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变得更为重要。

二、我国林业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林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我国出台了很多关于林业建设的扶持政策,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部分地区在政策的实施和发布方面有所延迟,导致出现盲目开发现象,以及项目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资金链跟不上、项目总体实施水平落后、项目停滞或失败的现象。

很多地区不开展林业项目,甚至没有企业愿意接受这个项目,也是因为相关政策扶持不到位,没有考虑到地区的特殊性,以至于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一个地区的林业项目建设是需要有企业或者单位站出来领头的,大家都持观望态度,想做又不敢做,直接影响了该地区林业建设的步伐以及群众对林业项目的整体看法。

浅谈“花儿”的保护——以宁夏海原县“花儿”保护为例

浅谈“花儿”的保护——以宁夏海原县“花儿”保护为例

确轨道 。其次 ,花儿传承人要实现培养后人 的义务 ,就必须有 可 以传承 、教授 的弟 子 ,当花儿生态遭 到破坏之后 ,传 承的环境 迅 速恶化 ,可传 授的弟子 日益减少 ,花儿的传授就会变得 十分困 难 。 目前 ,海原 县各乡 、村 的农 民常年在银川I、包头 等城市里 打 工 ,爱唱花儿的青年基本都在外面 ,花儿传承后继乏人 。
2010年 ,笔 者在 中央音乐学院参加 印度音乐周学术会议期 间 ,了解 到印度 为保 护 自己的传统民间音乐 ,专门寻找典型 的村 落加 以相对完整 、封 闭的保护 ,让 当地 居民获得政 府资助 ,并继 续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 ,从 而保 护他们 的原生态 民间艺术。我们 国家 每年投入 巨资给农村 ,并且要 建设新农 村 ,为什么要 “一刀 切 ”,实施完全相 同的政策而使得 当地农 民必须与他们 世代绵延
关 键 词 :花 儿 海 原 文 化 Nhomakorabea生 态
宁夏是 “花儿 ”的流传地之一 ,海原 县已故 “花儿王 ”马生 林 是 宁夏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因此 ,海 原也被 称作 “花儿故乡”。原生态花儿作为一种传统 山歌 ,与宁南 山区的 地理 、民族等 文化 生态 息息 相关 。在海原 ,当地 的汉 族一般不唱 花儿 ,因为花 儿还 有个别 名叫“骚花儿 ”,汉族人认 为花儿的唱词 有伤风化而拒绝歌唱 。笔者是海原县人 ,少年时期 ,曾多次与 马 生林同台参与县 文化馆组织 的文艺汇演 ,熟悉花儿。马生林经常 演唱《上 了高山望平川》、《吆骡子 》、《马匪抓兵》、《上河里鸭子下 河里鹅 》、《红牡丹红 的破呢》、《乱箭射死 的杨七 郎》、《青 油 的捻 子洋油的蜡》、《一对对 白马驮纸 白》、《尕马骑上着枪背上》等 曲 目。作为民族音乐学视域 中的局 内人 ,笔者观察 、体验 到的这些 民歌确有 “原生态 ”的风 貌 ,速 度慢 ,讲求真假 声配合 ,吐字发音 极具 民族风味 ,当地 回、汉 、东乡各族人 都很爱 听马生林 这位憨 厚 的东乡族花儿歌手 的演 唱。他的师承源 自他 的父 亲— — 位 从甘 肃 临夏移 民到 宁夏海 原县 城西郊 叫庙 儿沟 的村 民。在 我 2007年 的访谈 中,马生林认 为他眼里年轻人所 唱的花儿失去太 多花儿本该有的韵味。从马生林 到马汉东 ,花儿走 出了海原的山 沟沟 ,走 向银川 、走 向北京 的央视 舞 台,如何保护 当下海原 的花 儿 ,本 文将 予 以探 讨 。

泾源县生态文明建设

泾源县生态文明建设

泾源县生态文明建设一、生态建设(一)林业生态泾源县位于六盘山腹地,物种资源丰富,平均降雨量641.5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70%,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森林草原气候,具有适宜林木生长的独特自然地理优势。

泾源县立足当地的优势,从培育特色苗木产业入手,经过近几年尝试、摸索发展,总结出了诸如实行土地信用社制度发展苗木产业的成功方法,既巩固了退耕造林成果,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参与的农户也从中得到了较大的收益。

为此、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经过专家调研与论证,着眼于发展低碳经济,围绕特色苗木生产做文章,通过构建完善的交易服务平台,规范市场运作,努力打造特色苗木产业,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实现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建设不断发展的双赢局面。

1、生态建设成果泾源县充分发挥六盘山地区林业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机制,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三北防护林、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等多项生态工程建设,县境内现有森林资源134.17万亩,森林覆盖率42.9%。

曾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1990―1992年三年无森林火灾先进单位”、“一九九八年度社会林业工程项目研究与实施工作一等奖”、“全区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一九九六年度自治区林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退耕还林工程再造秀美山川自2000年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以来,泾源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67.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1.5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36.4万亩,涉及农户20217户,受益人口9.4万人,年人均退耕还林收入448元。

通过退耕还林、整流域推进、“山、水、田、林、路” 综合治理等手段,全县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有效扼制,水土流失面积从原来的66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2万亩,昔日裸露的荒山重现了绿色,呈现出草木茂盛、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

全县建起了胭脂岭流域、青龙山流域、大雪山流域、龙脊山流域、双勤流域等5个2万亩以上的退耕还林示范区,总治理面积达到了2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整流域推进。

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新泾源

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新泾源

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新泾源张婷婷【摘要】泾源又是一个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近一半,并呈加剧趋势.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威胁着泾源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县内部分地区土壤肥力降低、水旱灾害频发、地下水位下沉、环境质量下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水土资源,造成了下游河道、湖泊和水库的淤积、堵塞,给防洪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水土流失已经成为生态保护的突出问题,亟待大力加强.【期刊名称】《农业开发与装备》【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1页(P45)【关键词】水土资源;综合治理;成效【作者】张婷婷【作者单位】泾源县水保站,宁夏泾源 756400【正文语种】中文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把治理水土流失当做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特别是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以来,全县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为破坏水土资源的局面逐步得到控制。

截至2013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9.0km2,占流失面积的65.5%。

其中实施水平梯田6 667hm2,造林10 400.0hm2,种草8 000.0hm2,封禁治理3 833.3hm2。

小流域综合治理28条。

建设各类水土保持工程500余项。

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周边地区乃至下游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为维护下游宁静安澜构筑起第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近年来,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明确封禁范围和界限;通过公示管护机构,制定并落实管护制度。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水保,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据统计,已印发《水土保持宣传法律法规汇编》和《水土保持科普知识读本》3万余册,发放水土保持宣传材料5多万份,在城镇周围、交通要道和生态修复区设立水土保持大型宣传门、固定宣传牌。

宁夏泾源县特色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夏泾源县特色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夏泾源县特色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宁夏泾源县特色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性质:新建1.1.3项目建设单位:泾源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1.4法人代表:张建军1.1.5主管单位:泾源县林业局1.1.6技术依托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种苗管理总站1.1.7建设目标:本项目立足宁南山区,充分利用六盘山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建设大六盘生态经济圈为核心,以丰富宁夏林木种质资源为目的,新建青海云杉 (Picea crassifolia Kom.)、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等地方特色林木良种基地25 hm2。

通过对泾源县特色林木优良品种进行驯化、推广,培育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品质种苗,为泾源县及外围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充足的优质种苗,充分发挥优良乡土树种的资源优势,形成区域种苗特色化,并通过经营管理规范化,品种繁育优良化,生产技术先进化,使良种基地成为带动泾源县特色林木种苗产业的龙头,加快地方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项目建成后每年生产优良苗木30万株、种子500 kg,不断带动泾源县特色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为六盘山区及宁夏林业生态建设和城乡造林绿化提供种苗保障。

1.1.8项目建设规模建设良种培育工程25 hm2,建筑工程330m2,繁育生产工程1900m2。

1.181培育工程规模25hm2,其中种子园10hm2、引种区5hm2、示范区3hm2、试验区2hm2、良种繁育圃5hm2;1.1.8.2生产工程基建工程330m2,其中实验室40m2、检验室30m2、种子精选室30m2、种子处理室30 m2、档案室30m2、标本室30m2、办公室40 m2、生产用房50 m2、库房50 m2;其它生产工程1900 m2,含塑料大棚1000 m2、晒场800 m2、烘干设备100 m2; 土壤改良12 hm2。

泾源县如何科学提升和发展苗木产业

泾源县如何科学提升和发展苗木产业

泾源县如何科学提升和发展苗木产业泾源县如何科学提升和发展苗木产业摘要:泾源县如何科学提升和发展苗木产业才能实现“山绿与民富共济,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就必须深入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提升;发展;苗木产业1 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泾源县降雨充沛,气候湿润,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类林木种苗的生长繁育。

近年来,泾源县以“山绿民富”为目标,以培育六盘山特色苗木为重点,按照“川台地、沿公路、靠城镇、连景区”的布局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协会组织、土地合作社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的运作方式,强力推进特色种苗产业发展。

截止2012年,全县育苗面积累计达1.57万hm2,提前实现了“人均一亩苗”的目标,正在向“人均两亩苗”的目标迈进。

建成千亩以上育苗园区累计22个(万亩园区2个),种苗收入5 400万元,人均收入1 024元,占全县人均收入的32 %。

泾源县还搭建育苗小拱棚3740座。

注册了“六盘山苗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扩大了苗木产业的品牌效应。

2009年被自治区林业局命名为全区特色苗木基地县。

但是,要真正将苗木产业做大做强,使特色苗木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实现“山绿与民富共济,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就必须深入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1]。

2 特色林木种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科技含量不高,苗木品质差近年来,泾源县育苗面积数量剧增,但苗木培育技术含量不高。

一方面是群众不懂育苗技术,没有严格按照育苗技术规程操作,苗圃地选择不当,施肥不合理,田间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问题表现突出。

另一方面,群众移植所用的云杉、樟子松等幼苗大多来自外地,因与原产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差异,加之长途运输,幼苗失水严重,造成成活率低、适应性及抗逆性差、生长不良、品质差,使得群众育苗投资风险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2.2 特色种苗特色不够突出、树种结构不合理目前,泾源县特色苗木培育对象主要为云杉、油松、樟子松等针叶常青树种,六盘山野生花灌木等特色树种、外地引进的新品种及大规格苗木少,产业发展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

固原市实施林药间作种植方式研究分析

固原市实施林药间作种植方式研究分析

固原市实施林药间作种植方式研究分析张旭【摘要】中药材产业是固原市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六盘山区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迁出区推行林药间作,实现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林药间作在隆德县已初见成效.目前,固原市拥有17.34万hm2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研究探索林药间作方式,大力发展林药间作种植具有广阔前景.【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6(057)010【总页数】3页(P22-23,38)【关键词】固原市;林药间作;研究【作者】张旭【作者单位】宁夏隆德县张程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隆德75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3.536按照市委、市政府“3+X”产业发展思路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固原市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充分利用林地和生态移民迁出区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药间作。

据统计,固原市约有29.34万hm2退耕还林地和移民迁出区土地资源,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约有17.34万hm2,土地资源丰富。

因此,可以借鉴隆德县发展林下药材种植的模式,探索研究在固原市大力推广林药间作,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可获取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1.1 自然条件适宜固原市地处欧亚大陆暖温带湿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的过渡带,气候类型多样、生态适宜幅度宽,海拔高、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隔离条件好。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自然分布于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3个区系的药用植物达90科618种,中药材种质资源优势突出、道地特色明显,所产秦艽、黄芪、柴胡等道地中药材标志成分含量高于《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的标准,质量享誉国内外市场。

发展林药间作自然条件得天独厚[1]。

1.2 土地资源丰富1.2.1 林地资源目前,固原市退耕林地有17.31万hm2,60%以上的面积以生态林为主,20%为牧草,不到20%为经果林,林药间作0.67万hm2(隆德县)仅占全市退耕还林地的3.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 期 :2012-03-14
· 156 ·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013(1)
上实行就地取材,避免因地域上的差异而造成的不 适应性。中药材确要外调种苗,技术人员一定要搞 好引种实验 ,并 落 实 好 各 项 检 疫 措 施 ,否 则 不 得 调 入,坚决杜绝不合格种苗进入种植区。 1.2 药材和野 生 花 卉 的 培 育,经 营 管 理,病 虫 害 防治等 从 种 子 种 苗 处 理 、播 种 、灌 水 、除 草 、病 虫 害 防 治、采 收 采 挖 等 方 面 严 格 按 技 术 要 求,做 到 科 学、 规 范 、合 理 。 药 材 和 野 生 花 卉 种 植 后 要 实 时 松 土 、 及时 除 草、施 肥,及 时 防 治 各 类 病 虫 害,确 保 药 材 和花卉健壮生长。
据 调 查,现 全 县 农 民 人 均 实 有 退 耕 地 面 积 0.186hm2,退耕 还 林 工 程 已 郁 闭 成 林 面 积 0.31 万 hm2,其生态 效 益 已 开 始 发 挥,今 后,大 面 积 幼 林 地 生 态 效 益 将 陆 续 充 分 发 挥 出 来 ,但 是 ,泾 源 县 退耕还林工程大 部 分 属 生 态 型 林 业,产 业 化 程 度 很低,产 业 结 构 还 不 完 善,退 耕 地 利 用 率 低、单 产 低 ,林 业 收 入 占 农 民 人 均 收 入 的 比 例 还 很 低 ,针 对 这 一 现 状 ,如 何 提 高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的 产 业 化 程 度 , 优化产业结构,逐 步 培 育 出 势 头 强 劲 的 后 续 产 业 势 在 必 行 ,否 则 ,国 家 对 退 耕 还 林 的 补 助 政 策 到 期 后,群 众 没 有 稳 定 的 生 活 来 源,又 无 地 可 种,势 必 会造成多年的退 耕 还 林 成 果 反 弹,从 而 造 成 国 家 巨大投资和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功
2 退 耕 还 林 地 实 施 林 药 间 作 及 野 生 花卉繁育的预期效益
1 退 耕 还 林 地 实 施 林 药 间 作 及 野 生 花卉繁育的内容及主要技术
1.1 药 材 药 种 的 选 购 、野 生 花 卉 种 子 、插 条 、宿 根 的采集 适合宁夏泾源县生产的药材药种主要有柴胡、 黄芪、大荔子、铁棒锤、贝母、旱半夏等;野生花卉主 要品种 有 丁 香、探 春、天 目 琼 花、连 翘、黄 刺 玫、芍 药 、竹 子 、石 竹 、马 兰 等 木 本 和 草 本 花 卉 。 选 用 优 质 中药材种苗和野生花卉品种,在种苗和品种的选购
亏一篑,其后 果 是 十 分 严 重 的。 根 据 泾 源 县 立 地 条件和零星种植 中 药 材 的 生 产 实 践,在 适 宜 的 退 耕 地 内 实 行 林 药 间 作 ,投 入 少 、易 栽 培 、效 益 好 、风 险 小 ,男 女 老 少 皆 宜 ,是 培 育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后 续 产 业的一条好 途 径。 同 时,随 着 城 镇 居 民 和 乡 村 群 众生活水平的不 断 提 高,人 们 对 自 己 生 活 环 境 的 质 量 要 求 也 越 来 越 高 ,尤 其 是 城 镇 居 民 对 城 镇 、家 庭居室和院落的绿化美化更是十分追求和向往。 当前,泾源县和周边 县 (市)发 展 花 卉 都 是 星 星 点 点,而且野生 花 卉 的 繁 育 还 是 空 白。 野 生 花 卉 适 应性 强,适 合 户 外 的 绿 化 美 化,很 受 人 们 的 欢 迎, 因此,在泾源县抓 住 当 地 适 宜 繁 育 野 生 花 卉 的 独 特气候和六盘山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等多种有利 条 件 ,瞄 准 市 场 ,在 条 件 适 宜 的 退 耕 还 林 地 内 繁 育 野 生 花 卉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美 化 城 乡 环 境 。
实施退耕还 林 是 党 中 央、国 务 院 站 在 民 族 生 存和发展的高度,着 眼 于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大局,做出的 重 大 决 策。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作 为 国 家 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 略 的 重 点 工 程 和 重 要 载 体,是 我 国 迄 今 为 止 政 策 性 最 强 、投 资 量 最 大 、涉 及 面 最 广 、工 作 程 序 最 多 、群 众 参 与 程 度 最 高 的 一 项 宏 伟 的生态建设工 程。泾源 县 地 处 六 盘 山 区 腹 地, 海拔高,气 候 冷 凉,昼 夜 温 差 大,土 壤 有 机 质 含 量 高,自 然 隔 离 条 件 好。 自 2000 年 实 施 退 耕 还 林(草)工程以来,共 累 计 完 成 退 耕 还 林 面 积 2.1 万 hm2。
2013(1)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 155 ·
泾源县退还林地实施林药间作及 野生花卉繁育问题探讨
禹 雪 莲1 ,赫 广 林1 ,赫 福 成2 ,兰 全 江3 ,王 海 君4 (1.宁夏泾源县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泾源 756400; 2.宁夏泾源县新民乡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泾源 756400; 3.宁夏泾源县香水镇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泾源 756400; 4.宁夏泾源县泾河源镇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泾源 756400)
摘 要:宁 夏 泾 源 县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大 部 分 属 生 态 型 林 业,退 耕 地 利 用 率 低、农 民 收 入 步 伐 缓 慢,在 退 耕 还 林 地 实施林药间作及野生花卉繁育不但可以调整和优化农村 种 植 业 结 构,增 加 农 民 收 入,而 且 还 能 够 确 保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退 得 下 、稳 得 住 、能 治 富 、不 反 弹 ”,做 大 做 强 退 耕 还 林 后 续 产 业 发 展 。 同 时 ,为 泾 源 县 中 药 材 和 野 生 花 卉规模化种植一级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关 键 词 :退 耕 还 林 地 ;林 药 间 作 ;野 生 花 卉 繁 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