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 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合集下载

崇义县林下套种中药材实施方案

崇义县林下套种中药材实施方案

崇义县林下套种中药材实施方案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利用林下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产业富民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和扶持林业林下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发展林下中药材间作。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多元经济,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立极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增加林业生产短期收入,实现林业产业及林下经济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目标任务利用街道基地1000亩林下土地,以及街道XX村现存的750亩核桃林地、XX年退耕还林土地,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种植生姜、蒲公英、菊花等中药材,建成具有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能力强的10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

三、实施步骤一是宣传动员。

各村(社区)常务干部进村入户深入宣传林下中药材种植政策,做好群众工作,确保中药材种植工作落实到位,完成工作任务。

二是工作准备。

街道农业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部门、各村(社区)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做好种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是全面实施。

各村(社区)种植发动种植农户、大户、龙头企业在规划图斑内进行种植。

农业林业综合服务中心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和物力抓好林下种植工作,要强化信息反馈,及时进行调度,帮助农户解决好林下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

四、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股室为成员的林下中药材工作领导小组。

农业林业综合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做好林下种植中药材工作,落实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各项具体工作,督促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工作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

二是要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

要加强对购种、用种的宣传和指导,引导农民科学选种、合理用种,大力推广抗逆性、抗病性、抗旱性强和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林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单位,因其生物多样性而著称于世,享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

林区地处亚热带和温暖带的过渡地带,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各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由于土壤种类繁多,气候温暖,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中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野生地道中药材如头顶一棵珠、石斛金钗、江边一碗水、天麻、文王等,因疗效独特,开发潜力极大。

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建立了药材场,所产当归等药材俏销市场。

改革开放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建立中药材商品基地,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柴胡、桔梗,冬花、天麻、党参,高山黄连、当归、党参种植的生产格局。

年又以专业村建设为抓手,发展种植专业户,中药材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加、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一)中药材资源情况是一座天然药库,据《中药材名录》记载,林区有中药材资源2023种,其中动物药213种,植物药1800种,矿物及其他10种。

药用植物种类占全省52%,占全国的33%。

丰富的资源为中药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中药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中药材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到年中药材总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木本药材4万亩,草本药材1万亩,年新发展中药材(草本)0.5万亩,其中由我区中药材公司与武烟集团合作,新建柴胡种植50亩。

年中药材产量371吨,产值达1526万元。

年中药材产量721吨,年中药材产量903吨,产量比年增25%。

聚能药业引进三号柴胡在新华、长坊、宋洛、松柏种植成功,为我区中药材出口打下了基础,全区建香菊基地500亩,进生了野转家生试验品种达5个如开口箭、苍术、麦冬等。

中药材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我区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家--聚能药业有限公司(以生产中药饮片为主)、绿源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银花基地60亩)、林区中药材公司。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探讨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探讨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探讨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是指在林区中同时种植林木和药用植物的一种经营方式。

林木主要用于木材生产和生态修复,药用植物主要用于药材生产。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林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综合利用:林木和药用植物互相协调生长,共享土壤与光照资源,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林木的根系能够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养分含量,为药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林木的种植能够提供木材和生态服务,药用植物的种植能够提供药材,林药间作模式能够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提高林区经济收入的还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多样化经营:林区林药间作模式能够种植多种药用植物,提供丰富的药材品种。

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不同的林木和药用植物进行种植,在经营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提升农民收入:林区林药间作模式能够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通过药用植物种植,农民可以获得药材的销售收入。

林木的种植也能够提供木材的销售收入。

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状况。

5.生态保护:林区林药间作模式能够增加林区的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药用植物的种植能够提供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和滋养各种动物。

林木的种植能够提供树干和枝叶作为动物和昆虫的栖息地。

这种模式能够促进林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是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区经济收入的经营模式。

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在实施该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林木和药用植物的种植品种和比例,合理进行经营和管理,确保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XX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XX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XX市热河黄芩的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农业稳定增收、带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根据《XX市委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通知》要求,结合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状况(一)现状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落实,树下种药、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应运而生。

XX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并且由野生逐步转为仿野生人工种植。

2012年全县中药材生产面积达到3.5万亩。

品种主要包括黄芩、桔梗、枸杞、白芍、五味子等20余种,其中黄芩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66%,成为我县主打品种。

全县年产中药材0.3万吨,总产值0.6亿元,纯收入0.45亿元。

我县中药材种植以林(果)药间作、林果树下种植为主,多为露地直播,亩平均种植成本800-1000元,亩平均产值5000元,亩纯收入4000元,一般按3年生产周期计算,亩年均纯收入1300元左右。

全县中药材发展大部分以农民自主种植经营为主,同时,也有一部分生产大户规模种植,这种模式优点是土地集中连片,便于经营管理,技术到位率高,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缺点是如果经营管理水平差,容易亏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全县已成立三家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均为县级示范社。

目前中药材产业化程度较低,仅有XX金仓中药开发责任有限公司一家中药企业,现正在申请GMP认证,尚未正式投入生产。

在市场销售方面,我县先后与亳州市北源药材公司、安国市药材公司、XX颈复康药业集团公司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中药材产后销售得到了保证。

经调查,我县80%中药材销向安国等中药材批发市场。

(二)优势1、区位优势明显。

XX县境内东、南、北三面环抱XX市,距市区35公里,西南邻京津秦,东北接辽宁、内蒙古,交通便利,随着XX 市“一环八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1.17•【字号】鄂政办发[2012]75号•【施行日期】2012.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鄂政办发〔2012〕7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精神,不断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就大力推进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一)发展林下经济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初级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形式,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

我省林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巨大潜力,前景非常广阔。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多种可再生资源和产品,改变林业单一木材经营格局,延伸林业产业链,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对加快国土造林绿化,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林下经济是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的有效途径。

发展林下经济,品种多,见效快,就业广,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有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山区、林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选择。

充分利用我省林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山区农民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三)发展林下经济是全面深化林改,巩固集体林改成果的重要抓手。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农民获得了重要的生产资料,极大的激发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

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

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

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引言:中药材作为传统的医药资源,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加强中药材的品种研发、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制定和实施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2024年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计划,旨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中药材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益,促进中药材健康产业链的形成。

一、加强中药材品种研发与推广1. 增加科研投入:加大中药材品种研发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科研合作,提高中药材新品种的研发水平。

2. 优化技术创新环境:加强技术创新保护,完善法律法规,鼓励和引导中药材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

3. 推广优质中药材品种:通过组织中药材优良品种的示范示范种植和推广,提高中药材品种的质量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1. 制定资源保护政策: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采挖、乱种乱采等不合法行为,保护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3. 发展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加大对中药材的生物技术研究力度,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利用。

三、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与推广1. 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体系: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促进中药材市场规范化运作,提高中药材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2. 加强中药材加工技术研究:加大对中药材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推动中药材产业的提质增效。

3. 建立中药材健康产业链:促进中药材与中成药、保健品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构建中药材健康产业链,实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中药材进出口贸易合作1. 拓宽出口渠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推动中药材的出口贸易,提高中药材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探讨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探讨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探讨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是指在林区生长的林木和药材之间进行协调种植和利用的一种经济生态模式。

它是一种生产、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模式,具有种类多样、资源丰富、经济可持续等优点。

本文将从林区林药间作模式的特点、现状、优势、挑战和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1.资源优势明显。

林区生态环境优良,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和生态效益,有助于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经济效益稳定。

林区药材栽培技术成熟,收益周期短,成本低,收益高,适合种植规模化,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3.生态效益显著。

林区林药间作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4.种植方式灵活。

林区林药间作可以灵活采用林下种草、林中种植、林缘种植、行动式种植等方式,灵活变通,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

5.资源利用高效。

林木与药材之间相辅相成,互惠互利,林木提供阴凉湿润的生态条件,药材则增加了林业的经济价值,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我国,林区林药间作模式在不同的地区和生态环境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例如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和江西等地,都建立了以林药间作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实现了药食兼顾、林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另外,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对于中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林区林药间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许多企业和组织开始在林区开展林药间作产业化种植,以满足市场需求。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森林林木和药材资源的互补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2.促进生态保护。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地荒漠化,提高水土保持能力,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

3.增加农民收益。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探讨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探讨

L i n y e y u a n y i林药间作即在林间树行空地种植中草药。

通过整地、除草、松土等,对于抚育幼林、促进林木迅速生长有好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培育了后备森林资源,又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的一种新模式。

林药间作既保证生态效益,又实现经济效益,让职工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品种选择1、造林树种沙棘又可称为黑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

因起具备较强的固土防沙优势,常被种植在生态条件薄弱区,沙棘树种也可适当改善水土环境,故而属于一种具有卓越生态价值的一类珍贵树种。

沙棘喜光,耐寒,耐旱。

棘是为药食同源植物。

深秋红大果沙棘生长健壮,抗逆性强,能耐-40℃以上低温。

深秋红大果沙棘根系发达,成活率高,一般情况下成活率可达95%以上。

深秋红大果沙棘冬季挂果,可进行冬季采果作业,工作效率高,节约劳务开支,不用冷库贮存,成本低、效益高。

冬季深秋红大果沙棘树上金果灿灿,可做绿化树种,用于街道绿化、居民区美化、公路绿化等。

深秋红大果沙棘果营养成分含量高,可用于加工果汁(浓缩)、果酒、果油。

同时,沙棘在许多保健品中也常出现。

2、间作药材沙棘还具备突出的药用价值。

不但能够清热解毒、化瘀祛痰,而且对于胆固醇偏高患者也有着一定的缓解作用。

故而可将沙棘作为药材引入到相关药材种植产业中。

比如桦南县,因其当地气候适宜,且环境优美,因此十分适合种植沙棘。

一年生主要有板蓝根;二年生主要有蒲公英;三年生主要有关防风、柴胡、桔梗、白鲜皮、白芍、苦参。

二、间作模式驼腰子林场将林药间作作为发展林业的一个模式,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总结出一些经验。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展林粮间作,分别在新立经营区老于参地、半场子、暖泉子等长白落叶松造林地块,从造林第一至三年采取撇沟子方式间作大豆,间作面积达到三千余亩,达到了林茂粮丰的效果。

1、间作原则其一,种植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道地中药材;其二,在与药材一同种植时还应进一步优化田间结构。

林药结合是推动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林药结合是推动山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年的探索, 平武县找到了既保护 生态环 境 , 又增 加农民收 入的 可持 续发展 道 路 。1995 年 , 县 委、县 政府 做出 了建 设 蚕、茶、果 、药 、畜“五大商 品”生产基 地 的决定, 中药材产业确立了以“三木”药 材为重点的指导方针, 在全县上 下掀起 了中药材种植热潮, 当年栽植“三木”药 材 7 万余亩。在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 周边社区水晶镇青龙村一 带, 村 民利用 “三木 ”药材林 下间作白 术、大黄 、云 木 香等 1~3 年生蔽荫草本药材。通过管理 草 本, 促进了 木本的 生长, 既 可当年 见 效, 又有长远收益。青龙村 78 户除 2 户 五 保户外 , 家 家户户 种药材 , 陈泽厚 一 家 5 口 人 除 正常 经 营 20 多 亩 承 包 地 外, 每年仅草本药材收入 就达 3.2 万元 以上 ; 今年 67 岁的苏 堂俊, 子女成 人后 纷纷下山安了家, 夫妇俩于 1995 年种下 厚朴 15 亩, 并在林下种植草本药材, 每 年 仅草本 药材 收入 就达 1.2 万 元以 上。 他说: “自己年龄 大又无文化, 出门 打工 无人要, 每年种点草草药就够俩 老口花 了, 木本药材就是我们的养老保 险费”。 在青龙村, 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种植药 材, 没有一人外出打工。全村的 荒山荒 坡都栽了树, 既绿了山, 更富了民。在青 龙模式的带动下, 全县新栽植木 本药材 12 万亩 , 昔日的荒山荒坡 披上了绿装。 雪 宝顶国 家级自 然保护 区东 麓泗耳 藏 族乡杨柳村距乡政府所在地 62km, 其偏 僻 程度可想 而知, 这里的藏 族同胞 世 代以狩 猎、挖药 为生。 近年来 ,
据资料记载: 全县产药材 1505 种, 其中野生 1382 种, 工人种植 23 种。唐代 诗人许棠在 【全唐诗】《送龙州樊使君》 中写到: 曾见邛人说, 龙州地脉深。碧溪 飞白鸟, 红旆映青林。土产唯宜药, 王租 只贡金(龙洲: 即今日之平武) 。充分说 明 平武 最 大 的 优 势 是 中 药 材 。平 武 森 林 面积大, 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 中药材资 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 采 药种药就是

中药林下种植现状及展望

中药林下种植现状及展望

中药林下种植的建议中药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

受土壤和植被道地性影响,中药材资源分布于我国不同地区。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需求量的增加,我国面临着野生林下中药材资源枯竭的问题,迫切需要人工对野生林下中药材进行驯化,推行生态种植模式。

基于此,分析了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大多数中药材具有喜阴、耐凉等特征,人工种植可模拟生态环境以保障中药材生产质量,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述,自然情况下42.53%的中药材适合林下种植。

一、林下种植的优点1、土壤养分、水分条件相对适宜土壤条件是影响中药材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林药种植模式的林下土壤养分、水分等条件对中药材的生长发育相对适宜。

钟霞军等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对中药材生长发挥重要作用;罗也等研究表明,林下土壤较高的全磷含量和pH有助于提高林下参的保存率研究表明,土壤水分不足会导致柴胡光合作用能力、叶绿素荧光参数、SOD活性等显著降低。

2、节约耕地资源中药材生态种植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布局,耕地资源布局是其中一环。

江维克等提出天麻田间种植土地利用率极低,田栽天麻使用的基质更换频繁,成本高。

中药材林下种植不仅符合我国当前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政策,且能改善中药材种植占用耕地的问题。

例如,结合中幼龄林抚育项目林下种植中药材能够节约耕地资源等。

二、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 、可行性一是中药材林下种植可以减少对农田的占用。

中药材林下种植不仅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丰富林木结构层次,而且还可以增加林地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林—药”协同发展,以药养林,兼顾林和药的经济、生态效益。

二是中药材林下生态种植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潜能。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中药材物种有1.3万余种,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张玲等研究结果表明,林药模式能增加生态系统多样性;肖良俊等研究结果显示,核桃—中药材林下复合种植能增加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魏嘉鸿等分析了湘南桐林药间作效益,得出桐林药间作的生态系统比纯林更具生物多样性。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吹响号角

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吹响号角

20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吹响号角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铁 铮5月,正是中药材生长的大好时节。

正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较量的人们,更加感受到了它的珍贵。

上下数千年,中药材在中国作为防治疾病的利器,在保障民众健康和民族繁衍中功不可没。

中药材开发与有效利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药材宝库中,植物性药材占大多数,而且应用非常普遍。

我国有1.1万余种药用植物,绝大多数来自森林和草原。

因此,自古就有“本草学”之说。

已知最早的中药学名著《神农本草经》流传至今。

周杰伦演唱的《本草纲目》,歌名取自经典医书,歌词融入了16种古老的药材名,令人眼界大开。

毫不夸张地说,绿色的森林和广袤的草地是中药材永远的家园。

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也是药库。

时至今日,林草中药材产业蕴含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前不久刚刚下发了《林草中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under Forest and Grass Industry is Sounding the Horn21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产品。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探索林药、林菌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明确了用地等支持政策,以推动林下中药材生态培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

其中,林草中药材被列入优势特色产业重点项目,林草中药材生态培育的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

在2022年新颁发的《指南》中,国家林草局提出的目标是:在坚决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充分发挥其生境优势,以中药材生态培育为核心,建设林草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和种植基地,推进药材生产加工及储藏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林草中药材产业体系,形成林间、林下、草地产药,以药养林养草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下经济开启乡村振兴新产业

林下经济开启乡村振兴新产业

产业振兴·市场广西金秀林业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长垌村,地处大瑶山腹地,下辖9个自然屯,共339户1116人。

近年来,长垌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灵芝、食用菌等林下经济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6万元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23.5万元。

截至2020年6月,该村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性收入已超50万元。

2020年,该村被命名为首批自治区级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长垌村林下灵芝种植已成为群众的脱贫产业,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长垌村林地资源丰富,域内林地面积18732.5亩,自然生态环境好,发展林下经济条件得天独厚。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长垌村驻村工作队、村党总支和村委会提出“持续发展杉树、八角、茶叶、中草药等传统种植业,巩固发展甜茶优势种植业,大力发展提升灵芝和食用菌新兴种植产业,培育发展木耳种植业”的思路,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方向。

借势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有关利好政策,2018年4月,在广东城光集团的支持和指导下,长垌村村民合作社整合项目资金40余万元,引进灵芝种植,创建粤桂合作扶贫项目——林下灵芝种植示范基地。

合作社负责提供产前技术培训,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收购、加工、储藏和销售等服务,示范带动群众发展新兴富民产业。

10亩林下灵芝种植,当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3万元,带动贫困户11户,人均增收2300元。

2019年,长垌村决定自主生产灵芝菌棒,建立灵芝菌棒厂。

2020年上半年,该村累计外售灵芝菌棒4.37万棒,销售收入56万余元,带动26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辐射带动周边乡镇6个村的农户种植灵芝。

目前,长垌村的林下灵芝已成为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的“致富花”。

该村还通过村民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就业,拓展就业门路,带动村级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创业增收,让产业、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连成一条线。

镇巴县药用大黄林药间作技术研究

镇巴县药用大黄林药间作技术研究

镇巴县药用大黄林药间作技术研究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是一个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在镇巴县,有着大片的药用大黄林,这些大黄林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药用资源,也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大黄的产量和品质,镇巴县开展了药用大黄林药间作技术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发挥药用大黄的功效,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药用大黄简介二、镇巴县药用大黄林资源现状镇巴县地处秦岭腹地,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是药用大黄理想的生长环境。

据调查统计,镇巴县的药用大黄面积达到数百亩,是全国最重要的大黄种植基地之一。

这些药用大黄林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药用大黄林药间作技术研究意义药用大黄生长周期长,根系发达,对土壤要求严格,且易受害虫病害侵袭。

为了提高药用大黄的产量和品质,镇巴县开展了药用大黄林的药间作技术研究。

药间作技术是指在农田内相对集中地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物或组合种植的技术,通过不同种植作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协调,以提高整个农田的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提高经济效益:药用大黄种植与其他经济作物的药间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农田多元化种植,提高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2.促进生态平衡:药用大黄生长周期长,容易导致土地劣化,采取药间作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土地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减轻土地的耕作压力,保护生态环境。

3.改善药用大黄品质:通过与其他作物的药间作,可有效控制药用大黄的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药用大黄的品质。

在实践中,镇巴县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种植情况,对药用大黄林的药间作技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优质稻谷-药用大黄药间作。

在稻田水面上,种植药用大黄,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还可以减少大黄草地上空气湿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大黄的品质。

2. 药用大黄-蔬菜药间作。

在药草地里边分隔出一些土地,种植一些不同的绿色蔬菜,大黄根系发达,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帮助蔬菜长势喜人。

抚顺市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抚顺市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关系不紧密 ,还未形成坚 固的利益共同体 。药农 由于手 中无
订单 ,因此心 中无底儿 ,担心药材 卖不出去 ,有后顾之忧 。
5 制 定优 惠政策 。要加 大中药材生产资金的投入力度 , 、
要拿出一部分农业开发 资金和共富资金扶持中药材生产 。
4 、中药材达 不到质 量标准 。多年 来 ,中药 材没有按 照
农业经济
2 1, 00 / 2
抚顺市中药材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发 展对策
◎张 晓 东
抚顺市地处辽东 山区 ,中药材资源丰富 ,据资源调 查表 的放矢}局面 。 向 明 ,全市有各类 中药材 80多种 ,属于 国家规 定地 道中药材 ( 3 6 、专业技术匮乏。 目 ,从事药材生产 的人员 ,大部分 前
6 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在中药材经营过程中, 、 要特别
7 、大力推广新技术 。彻底杜绝广种薄收和粗放经营的倾 向 ,在加强管理 、 虫害防治 、提高产 品产 量和质量上下功 病
G P标准来生产 ,大量施用化肥 、农 药 ,造成了 中药材农 药 注意收集和分析 。 A
残留超 标 ,质量下降 ,达不到 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 口行 业标 准的要 求,直接影响了中药材加工与销售。
有 14种 ,主要 以植 物类药材为主共 6 7种 ,属于地 道 中药 靠 自学和 多年的经 验积累 ,种植技 术守 旧 ,效益很难 提高 , 0 9 材的有 9 。多种 ,主要以人工栽培和野生的人参 、细辛 、龙胆 缺 乏一支实用型 、能说会干的农 民专业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 草 、黄芪 、五 味子 为主。中药材生产 已经成为我 市的一大特
地产 中药材的 占 3%以上 ,主要品种 有活性参 、鹤草 芽栓 、 药材生产的有序发展 ,促进形成规模化 、区域化 。 0 益母草冲剂等。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8.31•【字号】鄂农办发〔2021〕39号•【施行日期】2021.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农办发〔2021〕39号有关市、州、县(区)农业农村局: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中医药条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鄂办发〔2021〕10号)等精神,推动我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我厅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2021年8月31日附件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中医药条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鄂办发〔2021〕10号)等精神,推动我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全省中药材产业链建设为契机,优化生产布局,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我省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重点(一)优化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加强道地性强、特色突出、市场广阔的中药材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基础设施水平,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着力建设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和江汉平原“五大优势产区”,在大别山区,重点发展蕲艾、福白菊、茯苓、苍术、野菊花、射干、天麻等药材;在武陵山区,重点发展黄连、马蹄大黄、木瓜、玄参、独活、厚朴、天麻等药材;在秦巴山区,重点发展苍术、山茱萸、虎杖、黄精、连翘、娑罗子、白及等药材;在幕阜山区,重点发展金刚藤、黄精等药材;在江汉平原,重点发展半夏等药材。

林药间作以药养林

林药间作以药养林

林药间作以药养林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为了发展林业产业,推动兴林富民,大庆市大同区紧紧围绕“基地化发展、良种化栽培、科学化管理、商品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建立名、特、优林药间作示范基地,先后在大同林场高台子营林区和双榆树营林区建设林药间作示范基地3000亩,同时带动全区林药间作的快速发展。

几年来,全区累计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 6.8万亩,有林户收益累计增加8150万元,为林农开辟了致富之路,也为现阶段林业和今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增强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紧迫感大同区的林业经过快速发展,已经走向了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全区有林地面积达到了2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6 %。

丰富的林下资源是一座待开发的宝库,实施新的林业发展战略,向林下要效益,已经成为全区人民的共识。

大同区上到领导,下到百姓经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增强了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的信息和决心。

根据大同区的实际,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区林业产业逐步形成了规模,初步形成了以种植板蓝根、防风等中药材为主的林下产业经济。

实践证明“林药间作,以药养林”林下经济模式具有许多优点,林药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林地和退耕还林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生产效益。

退耕还林之后,林木在十年甚至几十年间不能采伐,农民从中不能获得经济效益,但林药间作,却可使农民年年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达到生态保护效益和农民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从而推动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林药间作,因经济效益的驱动,可提高农民管理的积极性,在管理药材的同时(包括施肥、浇水、中耕除草、除虫)林木也得到了管理,有利于林木成长。

林药间作由于没有占用可耕土地,便于发展多年中药材种植和长线药材种植,可使农民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二、明确思路,加大推广林药间作发展模式一是健全机构,奠定特色林业产业的基石。

为了做大做强林业产业经济,引领全区人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同区切实加强了特色林业产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把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考核,严格实行“定分管领导,定实施人员,定工作任务,定质量标准,定完成时间,定考核奖惩”的六定管理办法,形成“人人抓产业,个个谋发展”的好氛围。

林业支持中药材发展的措施

林业支持中药材发展的措施

林业支持中药材发展的措施林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对于中药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中药材是我国传统药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为了促进中药材的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1.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

中药材资源是我国独特的自然资源,为了保护这些资源,我国划定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加强了对中药材资源的保护。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对中药材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调查。

2.推进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创新。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我国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创新。

通过引进新品种、选育适应性强的中药材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利用先进的温室设施和控制技术,扩大种植规模,提供稳定的中药材供应。

3.鼓励农民参与中药材种植。

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农民参与中药材种植,推动农民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向中药材种植转变。

政府提供补贴和资金支持,引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中药材。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4.建立中药材市场体系。

为了促进中药材的流通和销售,我国建立了中药材市场体系。

政府加大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中药材的行为,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政府引导中药材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5.加强中药材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中药材标准制定和国际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总而言之,中药材的发展离不开林业的支持。

通过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推进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创新、鼓励农民参与中药材种植、建立中药材市场体系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我国为中药材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中药材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科右中旗“五化”管理提升林业服务水平

科右中旗“五化”管理提升林业服务水平

农 牧 民 增 收 作 用 明 显


同 比 增 长 3 % , 林 业 产 业 带 动 l 主 l 一一 一 。
l 公布国家发改委 、 财政部出台的林业行政收费法规 、 收费项目、 收
费标准等 , 接受群众监督 。 ( 3 ) 业务 办理规范化。 严 格实行注册登记 检验制度和证照管理制度 , 严禁 为检验不合格 、 非法 占用林地行为
厉打 击了 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有效地遏制了 各类重、 特大涉林l 性化执法理念。 开展 预约 上门 服务, 方便农牧民 办理 林地注册登记
案 件 的 发 生 。
l 手 续 , 减 轻 农 牧 民 的 经 济 负 担 。 通 过 “ 五 化 ’ ’ 管 理 , 全 旗 林 业 执 法 环
内 蒙

绿


收要求 。在 阿拉 善盟 政府 的倡议 和 引导下 , 中国绿 化专 项基 金
有 了明确 的方 向和 目标 , 通 过 增强 公 众生 态 环保 意识 、 满足 公
2 0 1 2 年, 包头市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不断加快林i 众生态环保需求、 引导公众生态环保行动、 促进公众生态文明 业产业发展。 ( 1 ) 壮大苗木培育产业。 包头市在九原区全巴图启l 建设, 全面进行社会宣传、 组织动员公募捐款和劝募捐款, 从全 动建设自 治区首个万亩育苗基地, 实行“ 园区化管理、 市场化运l 社会筹集资金, 对进一步推动阿 拉善盟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的 作、 区 域化控制、 树花果并举” 的建设方针, 带动周边地区形成l 作用。 今后, 阿拉善盟将继续加大募捐方式的宣传力度, 发动全 苗木产业链, 促进农民增收。目 前, 已经落实资金 8 0 0 万元, 平l 社会参与造林, 构建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为全盟的林业事业发

建平县国有林场经济林果园间作的模式与注意的问题

建平县国有林场经济林果园间作的模式与注意的问题

建平县国有林场经济林果园间作的模式与注意的问题作者:蔡晓军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9期【摘要】在辽西地区建平县国有林场实施经济林果园间作技术,是一种比较具有灵活利用自然资源的农业技术,在进行果园栽培时进行间作,要通盘考虑间作作物的生长特性,以果园间作作物短期的收益来弥补果树建园前期投入的资金回收,以达到一个以短养长、综合利用、科学发展的系统。

本文分析了辽西地区国有林场经济林果园间作的主要类型和方式,期望能够对新建经济林果园快速实现投资回收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辽西地区;建平县;国有林场;经济林果园间作;模式;注意的问题近年来,位于辽宁省西部的辽西地区国有林场,大规模进行了经济林果树开发建设,一大批规模化果园相继建成。

为了充分利用辽西地区果园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缩短投资回收周期,辽西地区国有林场实施了经济林果园间作生产模式。

实行果园间作,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对田间风速的调节作用大,可使间作系统内风速明显降低,沙暴减少,这对果树、作物授粉结实极为重要[1]。

果粮间作增大了田间植被覆盖度,增强植物蒸腾作用,尤其是果树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蒸腾到田间再加之防风保湿作用,使系统内空气湿度提高,使7~8月高温季节的气温降低1~2℃,而在早春和晚秋提高气温1~2℃;果粮间作也改善果园土壤温湿度。

微生物群落也因间作改善。

据调查结果,果粮间作系统内的动物种类数量要比单作果园有所增多,尤其是蜂类、螳螂、瓢虫增加显著,而害虫如大袋蛾、枣尺蛾、苹果小卷夜蛾、梨星毛虫、苹果蚜等有所减少[2]。

由于间作作物的繁茂生长,果园间作系统内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均比传统果园明显减少,可以说,实施果园间作是一项保持生態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发生程度、及早回收投资周期的优势静音不放过项目,为此,对果园间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辽西地区国有林场经济林果园间作的基本原则1.1依据经济林果园果树与间作物株型配置“一高一矮”:经济林果树和低秆作物搭配;株型松散、枝叶繁茂的果树和株型紧凑、枝叶稀疏农作物搭配;枝叶横向发展的果树种类和枝叶纵向发展的间作物搭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宜昌市夷陵区位于长江三峡地区的西陵峡畔,是举世瞩目的葛洲坝和三峡大坝所在地。

为改善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确保三峡大坝的安全,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于2001年在夷陵区正式启动实施。

该工程实施五年来,已完成退耕还林13.5万亩,宜林地造林11.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如何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增加退耕林农的收入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退耕还林地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和难题。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夷陵区地处长江上、中游结合部,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全区推行退耕还林林药间作生产新模式,将有利于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增加林农收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林药间作是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优势产业1、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夷陵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因海拔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从南到北兼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特点。

全区平均年降水量在997—137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6℃。

土壤差异明显,种类繁多,全区共有7个土类19个亚类,69个土属,167个土种。

主要土壤有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潮土和水稻土等。

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夷陵区目前拥有药物植物资源309种,主要有柴胡、金荞麦、桔梗、钱胡、麦冬、金银花等,不仅品种多,蕴藏量大,而且种质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夷陵区许多中药材是生长于林下草地丛中,属湿生种类,生长发育期间对太阳光照射要求不高,能与林木长期共生,是林药间作的理想药材品种。

在林地间作药材,既为药材提供遮荫条件,又增加了土地的产出能力,可形成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

2、优惠的国家抚持政策退耕还林工程被亿万农民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国家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再造秀美山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依法规范退耕还林,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于2002年12月14日正式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

按国家政策规定:对退耕还林的农户除每亩免费提供50元种苗费外,每年每亩按230元给林农补助钱粮款(生态暂定补8年、经济林暂定补5年)。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已使夷陵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趋向良性发展,但当前退耕林农的收入增长仍较缓慢。

目前,我国中草药市场前景广阔,根据我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现状,结合退耕林农迫切希望开辟新的就业门路以增加收入的愿望,积极引导退耕林农实施林药间作,扩大增收领域,这一举措将深受退耕林农欢迎。

3、有力的科技支撑保障夷陵区林业系统现有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技术推广站、林业调查设计队、森林植物检疫站、退耕还林办公室、林业工作站等林业科技、推广和管理网络机构17个,有一支近100人的林业科技队伍,其中年富力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就有50多人。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夷陵区开展了多种造林模式的研究与推广。

2002年9月,省林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宜昌市夷陵区退耕还林工程及退耕还林六种造林技术模式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得出以下结论:退耕还林六种造林技术模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在鄂西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经过一年多造林试验,取得了成功,填补了省内空白,在湖北省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大实用价值,已被国家林业局推广。

因此,在我区推行退耕还林林药间作新的生产模式,在技术上是成熟的,在生产上是可行的。

4、良好的药材产业发展势头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探索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新门路,从2002年起,夷陵区因势利导帮助退耕林农积极发展林药经济。

如分乡镇、邓村乡的柴胡,下堡坪乡的天麻,乐天溪镇的金荞麦和山茱荑等,林药间作面积达5000余亩,每年为林农增收近1000万元,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夷陵区林药间作生产模式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于2005年将此项目纳入市管项目,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更是给夷陵区发展林药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使夷陵区林药间作生产逐渐形成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1、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产业的领导区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制定优惠政策,整合资源,为中药材产业开发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区政府要把中药产业发展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并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建设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和部门,形成政府宏观规划、引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调产业推进的格局。

林业部门应以退耕还林项目为依托,做好示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林药间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2、做好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工作要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度。

可聘请省内外中药材种植和研究方面的专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区内现有从事技术推广的人员中选拔5~10名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家咨询组的指导下,尽快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专业技术知识,全面掌握本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成为山区中药材产业技术服务的骨干力量。

通过这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本土技术队伍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各种形式的实地培训,使种药农户每家有一个能掌握本地中药材种植基本要领和生产技术的家庭成员。

建立由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专家、区中药材种植技术科技人员和药农三结合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技术服务体系,担负起全区中药材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的任务。

在总结林药间作技术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精心组织,集中财力物力,率先抓好优质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解决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和科技示范。

建设林药间作样板,探索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途径和措施,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规范化种植综合技术培训和先进实用种药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推广。

3、建立市场化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机制产业开发的主体是中药生产加工企业和商贸企业。

在中药产业经营上,积极引进区内外制药企业参与中药材基地建设,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

促使企业与种药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同心协力,把中药材基地做实、做大、做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中药材种植上,要坚持因地、因药制宜,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中药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依靠市场规律来引导农民种植药材,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使退耕还林林药间作真正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使农民成为药材种植的主体。

4、完善市场销售体系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中药材是集治病、防病与保健于一身的特殊商品,少了是宝,多了是草。

为保证产业的稳步发展,要加大市场营销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充分利用现有仓储条件,发展收购、仓储、运销为一体的商贸企业,促进地产中药材产品销售。

促进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合作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构建“公司+农户”的格局。

引导支持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通过转包、租赁耕地或退耕林地等措施,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要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在药材种植面积大、产品交易集中的乡镇农贸市场建立地产药材交易区,完善市场功能,为种药农户与客商提供药材交易场所,促进产品营销。

培育药材销售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外引内联,形成一支宏大的营销队伍,实现本地中药材的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夷陵区的中药材产业开发尚处于刚起步初期,产业的经济基础、生产条件、农民素质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依然有很大差距。

多数农户既没有种植经验,又缺少必要的生产资料。

区政府应将中药材种植纳入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项目。

林农除享受国家政策补助外,区政府应落实一定的配套资金,在种子、农药及肥料等生产投资项目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以企业和种药农户投资为主体、商业银行(信用社)贷款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中药材产业前景广阔,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在夷陵区推行林药间作生产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大有可为,完全可以为山区林农开辟一条脱贫致富之路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