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001王亚勇,关于建筑抗震设计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讨论
上的成分中 也 存 在 失 真,而 且 在 对 加 速 度 记 录 进 行
零线修正、以及采用数字滤波将噪声滤去的同时,也
将地面运动实际存在的长周期分量滤去了。基于这
些记录所构建的设计反应谱,长周期成分严重缺失,
致使长周期结构抗震设计时,计算的地震作用偏小。
2. 3 长周期结构对加速度激励的响应迟钝和滞后
本文简要介绍《抗规》5. 2. 5 条编写的背景,并与 国外重要规 范 的 类 似 规 定 进 行 比 较,归 纳 长 周 期 结 构抗震设计要求满足最小楼层剪力系数限值所遇到 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以不同地震烈度区的某些 典型工程为例加以验证。
图 1 具有 1 个下降段的加速度反应谱 Fig. 1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a with
地震学研究和强震观测证明,强震情况下,地面 运动确定存在长周期分量,其周期可以长达 10 s 甚 至 100 s,地震震级从 5 级到 8 级,其地面运动傅里叶 振幅谱值在 10 s 周期处最大相差 不 超 过 40 倍,在
100 s 周期处,不超过 350 倍。在震级 M > 5 时,周期
在 3 s 以内,信噪比已经大到可以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作者简介: 王亚勇( 1943— ) ,男,福建福州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E-mail: yayongwang@ sina. com 收稿日期: 2012 年 9 月
37
0 引言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 以下 简称《抗规》) 5. 2. 5 对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作出 了规定。作为强制性条文,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 问题。例如,超高层建筑高宽比较大、结构整体刚度 偏小、结构基本周期较长时,计算的楼层最小地震剪 力较难满足规范要求。有的学者以同一幢超高层建 筑为例,当建筑位于Ⅳ类场地时,由于特征周期 Tg 较 长,计算得到地震剪力较大,容易满足规范要求; 如 果该建筑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Ⅰ类场地时,由于 Tg 较短,计算 得 到 地 震 剪 力 较 小,反 而 不 满 足 规 范 要 求。据此对《抗规》5. 2. 5 条产生质疑。对此,在国内 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工程界同行展开了讨论,提出了 不同看法。特别是对超限高层建筑和大跨空间等长 周期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放宽限值[2]。
【结构设计】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优化要点汇总(干货!)
超限高层结构设计优化要点汇总(干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各大城市的地标建筑也多以超高层建筑为主.然而,超限高层建筑的专项审查工作往往占据了设计阶段的大量时间,且其直接奠定了后期的结构造价.在此分享关于超限高层项目的优化要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国家规范、规定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有关规范、规程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具体判别标准详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处于超限与否边界附近的建筑工程最好提前与审图机构,审查专家提前沟通好是否需要进行超限审查,以免造成时间上的延误.(1)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的选取需经过严格比选.常见的各种结构体系优缺点如下表所示:结构体系优点缺点混凝土框架+核心筒造价经济、施工方便自重大、截面大、浪费空间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优良造价高钢管混凝土柱+核心筒延性延性好;柱截面较小造价高于型钢混凝土最终采用何种体系可综合考虑时间成本、施工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2)风速剖面与风振分析《高规》4.2.7条规定:房屋高度大于200m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风洞试验判断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I.平面形状或立面形状复杂;II.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III.周围地形和环境较复杂.超限高层建筑分为高度超限和不规则性超限,所以往往需要进行风洞试验.由于风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其强度和方向具有显著的方向性,利用这些特点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和幕墙的造价.对于高度超过300~400m的超高层建筑,风沿高度方向变化的特性对结构设计影响很大,因此针对具体工程确定适用的最优风速剖面,而不仅依赖于《荷载规范》提供的指数变化曲线,能够有效降低风力作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3)设计地震动参数依据《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一般来说,安评报告提供的结构设计地震动参数往往偏大,将导致结构成本明显增加.通常小震应全部采用安评参数或全部用规范参数,对二者的基底剪力加以比较,按不利情况采用.中、大震计算一般采用规范参数.从而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节约结构造价.此外,采用规范参数时需注意在不同类别场地分界附近的设计特征周期内插,如下图所示.之前笔者参与的北京某超限高层办公项目,8度区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小震规范谱特征周期Tg=0.45s.因工程场地等效剪切波速接近分界线值,经内插特征周期减小为0.42s,地震作用约降低8%.(4)长周期结构的剪重比在2010版超限审查要求中对剪重比的规定比较严格,在2015版进行了放松,其规定如下:“结构总地震剪力以及各层的地震剪力与其以上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应符合抗震规范的要求,Ⅲ、Ⅳ类场地时尚宜适当增加.当结构底部计算的总地震剪力偏小需调整时,其以上各层的剪力、位移也均应适当调整.基本周期大于6s的结构,计算的底部剪力系数比规定值低20%以内,基本周期3.5~5s的结构比规定值低15%以内,即可采用规范关于剪力系数最小值的规定进行设计.基本周期在5~6s 的结构可以插值采用.6度(0.05g)设防且基本周期大于5s的结构,当计算的底部剪力系数比规定值低但按底部剪力系数0.8%换算的层间位移满足规范要求时,即可采用规范关于剪力系数最小值的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此时,通常来讲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还是不能达到最小地震剪力要求,可以通过修改反应谱曲线的方法来使结构达到一定的设计剪重比,或通过位移值来控制结构变形.(5)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条对周期折减系数做了具体规定,但对于超高层建筑,若拘泥于规范给定的数值范围很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一定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隔墙的布置数量、隔墙材料等综合取值.例如,还是前述笔者说的北京某超限办公项目,框架-核心筒结构,规范给定的数值是0.7~0.8,但考虑到该工程隔墙较少,将周期折减系数取为0.90~0.95,地震作用约降低15%!(6)设计材料的选取I.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目前国内规范的混凝土最高强度等级为C80,实际可生产的最高等级为C150,因此在设计上对于超高层建筑优先考虑高强度混凝土,既能节省材料,又能节省空间.II.钢材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与普通结构用钢相比,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要求,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焊接性.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构件的重要性和具体部位选取合适钢材,以求达到最优的经济效果.(7)施工模拟可通过调整施工顺序人为控制结构的内力生成,将高内力消除,改善结构合理性,降低用钢量.(8)性能目标的合理设置性能目标的设置能够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并由业主选择性能目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睡着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通过专家的评估论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发现好多工程的性能目标设置过于严格,类似于“有钱就是任性”,但实际上并不合适,只是白白带来了浪费.上述的无论采取何种措施或方法,最好都要事先向审查专家进行沟通交流,以避免在最终的审查中出现通不过或二次审查的情况.。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摘要: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建筑物的竖向承载体系,并用它抵抗水平力的一种结构体系。
由于剪力墙数量很多,导致结构的基本周期短,地震作用大,而且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浪费。
文章主要对抗震设计特征周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震影响系数;设计特征周期;剪力墙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剪力墙结构在住宅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 设计人员结合工程实践, 采取了一种墙肢截面高度较小的短肢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结构所受水平地震作用可按“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其公式分别为:(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式中,Geq、Cj、Xji、Gi均为结构自身静力或动力特性,与建设场地无关;而α1和αj则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除受结构自身特性影响外,还受建设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以及阻尼比的影响。
1影响分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第5.1.4条:“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1)“抗震设防烈度”对应“抗规”表 5.1.4-1选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σmax);(2)“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对应表2(“抗规”表5.1.4-2)选取设计特征周期(Tg),个别地区有特殊规定时除外,如广东,虽为Ⅳ类场地、第一组设计地震分组,但其设计特征周期取值Tg=019s,大于国家规范的0165s;表1特征周期值s(3)“结构自振周期(T)”根据结构实际等效质量及刚度分布确定;(4)“建筑结构阻尼比(ξ)”除有专门规定外,通常取值0.05。
由上述四个参数(σmax、Tg、T、ξ),结合图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抗规”图5.1.5)即可确定“特定场地”、“特定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并根据公式(1)、公式(2)求取结构所受地震作用值Fek或Fji。
关于PKPM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讨论
关于PKPM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讨论《抗规》5.2.5《高规》3.1.3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强制条文)1.在PKPM程序里,可由设计人指定薄弱层,也可以由程序自动调整。
2.若选择由程序自动进行调整,程序对结构的每一层分别判断,若某一层剪重比小于规范要求,则相应放大该层的地震作用效应,以使其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
但这时应知道该结构的方案可能存在问题。
3.若剪重比不满足要求时,首先要检查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90%。
若没有则应增加计算振型数。
4.有效质量系数满足,但剪重比仍不满足时,反映了结构刚度和质量可能不合理分布,应对结构的方案合理性进行判断,并调整方案,或由程序自动把基底剪力提高。
5.程序自动调整的方法是直接调整构件的地震内力。
如楼层该方向的剪力系数需要调整1.2时,程序自动把构件该方向的地震剪力放大1.2倍。
不调整该方向的地震位移。
中华钢结构论坛里“天上彩虹”一帖:“1.程序对于设计者人工勾选的薄弱层,不论是否是薄弱层,程序一律将相应层的地震剪力放大1.15倍;2.对于人工没有勾选为薄弱层的楼层,程序根据规范的规定进行判断,如果某层是薄弱层,则程序也将该层的地震剪力放大1.15倍;3.对于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4.3条。
”剪重比是反映地震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由“有效质量系数”来控制,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时,可以认为地震作用满足规范要求,此时,再考察结构的剪重比是否合适,否则应修改结构布置、增加结构刚度(也就是说当建筑参与抗震质量在90%以上时,若剪重比还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太小,这是结构周期偏大)使计算的剪重比能自然满足规范要求。
“有效质量系数”与“振型数”有关,如果“有效质量系数”不满足90%,则可以通过增加振型数来满足。
简析结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3 2
浙
江
建
筑
表 2 长 沙 国 际金 融 甲心 不 同 T
2 0 1 3年
第3 0卷
由于现 有 《 抗规》 采 用 的地 震 影 响 系 数 是 加 速 度 反应 谱 ( 见图 1 ) , 在 速 度 控 制 段 和 位 移 控 制 段
地 震 影 响 系数 衰 减 较 快 , 对 于基 本 周 期 大 于 3 . 5 S 的结 构 , 由此 计 算 所 得 的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下 的 结 构 效 应 可 能 偏 小 。 而 对 于 超 高 层 之 类 的 长 周 期 结
( 以下 简称 《 高规》 ) 第4 . 3 . 1 2条 , 均对 结 构 任 一 楼
层 在 多遇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下 的楼 层 最 小 剪 力 作 了式
( 1 ) 的 规 定
n
i
≥A∑ G i
J ‘ ’
( 1 )
注: ( 1 ) 基 本 周 期介 于 3 . 5~5 s 之间的结构 , 按 插人 法 取值 ;
A 一 水平地 震 剪 力 系数 , 不 应 小 于 表 1规 定 的值 , 对 竖 向不规 则 结构 的薄 弱层 , 尚应 乘 以 1 . 1 5的增 大系 数 ; G ; 一第 层 的重力 荷载 代表 值 ; n 一结 构计 算 总层数 。 《 抗规 》 规定 除高 度不 超过 4 0 I l l , 以剪 切 变形 为 主, 且 质量 和 刚度沿 高度分 布 较均匀 的结 构 , 以及 近 似 单质 点体 系 的结 构 , 可 采 用 底部 剪 力 法 等 简 化 方 法, 其 他建 筑结 构 宜采用 振 型分解 反应谱 法 。
表 1 楼 层 最小 地震 剪 力 系 数 值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科学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倪建林 . ( 温州经济技 术开发 区工程质量监督站 ,3 2 5 0 0 0 )
【 摘 要】 近年来 ,我 国高层建筑呈现 蓬勃发展之势 ,鉴 于高层建筑特殊性考虑 , 在进行抗震设计 时应采取严格技术措施确保 整体建筑安全 。本 文就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 中 的基本理论 结合地 下室结构抗震设计做 浅要 抗震分析探讨。
【 关键词 】高层建 筑;抗震设计 ;抗震
内容
我国规定的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分析主要 以反应谱 为设计基础 , 时程分析为设计补充。 商层建筑 反应谱 要点分析 高层建筑反应谱理论是我 国建筑抗震设 计分析基本理论 ;反应谱理论 的关键是对结 果进行判断分析。 1 .地震动参数值的分析 地震动参数指反应谱分析 的对地震影响 系数 的最大值和 时程分析地震波 峰的加速度 值 ,在高层 结构建筑 中应对建筑采用地 震动 参数 ,小震 中的弹 性分析 应按 参数规 范设计 反应谱和安评报告较大者取值: 另外 中震、 大 震 阶段应 以规范取值为主,另一方面如果安 评报 告检 测中的地震反应较大,设计时应作 为重要参考 内容 。 2 .周期反应谱 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高柔结构,周期长 , 某些建筑 甚至超 过6 . 0 s 。抗震规范5 . 1 . 4条规 定 ,对于周期大于6 . 0 s的高层建筑采用的地 震影响系数应专 门分析研究 。如 :天津津塔 项 目建筑 , 主楼总高度3 3 0 m, 结构第 1周期 达N7 . 6 0 s 。 3 .层间位移角限值 ‘
4 .剪 重 比调 整
根据最 小地 震剪 力系数要 求。由于地 震 影响系数 在长 周期段高层建筑 中下降普遍 较 快 ,对于周期段大于3 . 5 s的建筑结构 ,水平 地 震作 用下的底部总剪力过小 。即为考虑地 震影响,合理优化抗震设计 ,此时建筑结构
某超限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与抗震分析
某超限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与抗震分析摘要:在超高层住宅建筑中,剪力墙结构为其主要的结构形式。
合理布置剪力墙,能够使超高层建筑具有更强的抗震性、舒适性和安全可靠性。
一般对于建筑高度100m以内的建筑,剪力墙布置较为简单,主要是根据建筑所需的内外墙布置,适当将这些砌体墙在合适的位置改成剪力墙,既满足建筑功能又满足结构安全需要即可。
但对于超高层建筑,尤其超限高层,由于建设方追求户型的品质,结构高宽比远大于规范值,又要求户内剪力墙尽量的薄,这就给我们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下面就以武汉绿城·黄浦湾项目1#楼为实例介绍一下超高层住宅结构剪力墙设计及抗震分析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超限高层、性能目标、剪力墙、弹塑性时程1、工程概况武汉绿城·黄浦湾项目坐落武汉江岸区二七滨江商务区。
项目总占地面积47954平方米,拟建建筑面积384674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79997㎡,地下建筑面积88997㎡;综合容积率5.84。
拟建建筑含6栋169.9米的超高层;3栋140米超高层;2栋100米以下高层。
本工程 1#楼地下二层,地上层数为 51 层,房屋高度为 169.90m,建筑面积24914m2,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属于 B 级高度建筑,按《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015 版)要求须进行结构抗震专项审查。
1#楼超限情况见下表:2、结构布置及设计理念1#楼结构标准层布置根据上图及结构超限统计表格可以看出,本工程建筑高度169.9m,接近《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中对6度区B级剪力墙结构高度限值(170m),结构等效高宽比8.6,超规范限值(规范限值)约45%,且该建筑位于长江边,按规范地面粗糙度取B类,风荷载较大,结构层间位移角受风荷载控制。
本工程属于江景豪宅,建筑开间较大,且要求户内剪力墙不能做的太厚(厚度不大于300mm为宜)。
为了满足建筑功能又能满足结构计算指标的要求,本工程设计时,在剪力墙布置方面采取以下措施:(1),建筑四周剪力墙加厚,按400~500mm控制,增强结构整体抗扭及抗侧能力,以满足规范位移比、位移角及刚重比等要求;(2),建筑图中A轴与M轴面需要大开间,不能设置较长的横向墙肢,为解决结构抗侧刚度不足问题,跟建筑专业协商,在阳台部位将剪力墙加厚,形成一个大端柱带一段墙肢的结构型式,既增加结构抗侧刚度,又能减小户内剪力墙厚度。
剪力墙在高层建筑地震性能研究与评估
剪力墙在高层建筑地震性能研究与评估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高层建筑面临的地震风险也相应增加。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因此,如何增强高层建筑的地震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在地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剪力墙在高层建筑地震性能研究与评估进行探讨。
剪力墙的定义与作用剪力墙是指由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墙体构成的垂直支撑结构,用于抵抗侧向地震力。
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剪力墙,可以有效地抵抗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剪力墙的工作原理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剪力墙的厚度和坐标位置可以有效地抵抗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从而降低结构倒塌的风险。
其次,剪力墙可以通过承担一部分水平荷载,减少其他结构构件(例如框架梁柱等)的受力,提高整体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剪力墙的研究方法对于剪力墙的研究与评估,一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型的研究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剪力墙行为。
通过建立剪力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研究剪力墙的受力性能、位移反应等重要参数。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提供对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的深入理解。
2. 室内试验方法室内试验方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搭建具有剪力墙结构的试验模型,对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
试验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应力等参数,从而对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3. 实际工程观测方法实际工程观测方法是通过对实际建筑中的剪力墙进行监测与观测,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安装传感器等测量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剪力墙的位移、应力等参数,并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
实际工程观测方法可以提供对剪力墙在实际工程中的抗震性能的直接评估。
剪力墙的评估指标对剪力墙的地震性能进行评估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指标:1. 位移指标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在我国越来越普及,其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主要是基于“小震不损、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大设防标准。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通过两个设计阶段来实现结构的抗震目标。
建筑抗震设防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验算结构的承载力。
用地震动参数计算建筑结构地震作用的弹性特征值及其地震效应,用分项系数分析建筑结构截面的承载力,以满足小震的抗震要求。
地震下可修复的建筑结构的设防要求主要是根据建筑结构的设防措施来实现的。
本文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建筑受到许多大中城市的追捧,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象征。
然而,在地震灾害面前,高层建筑结构需要承受更大的地震作用,一旦倒塌,将面临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在设计中要加强结构的抗震设计,充分考虑工程选址、结构体系和材料应用,尽可能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1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1.1工程选址问题高层建筑需要很强的承载力和延性作为支撑,对地质条件要求很高。
根据相关研究,地震灾害中,地面错动、软土沉降、土壤液化和边坡失稳都是导致建筑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
因此,工程选址成为抗震设计的首要内容,设计烈度必须根据基本烈度和场地烈度来确定。
如遇不良地质条件或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可在基本烈度的基础上适度提高设计条件,综合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方面,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2抗震设计问题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作为一项难度大、重要性高的关键工作,也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旦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增加建筑结构变形的风险,还会导致地震作用下的严重破坏,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
通过具体分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设计人员不能准确把握抗震设计要求,抗震等级和具体参数选择不合理,会导致后续抗震设计工作的错误指导,造成高层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不足。
高层建筑结构剪重比设计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剪重比设计探讨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简称高规)规定:水平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等于楼层地震作用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是抗震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
出于对结构安全的考虑,高规提出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楼层剪重比的限值,当计算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剪重比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时,须对楼层设计用的地震剪力进行相应的调整。
规范以规定剪重比限值的方式来控制基底和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的做法对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对剪重比限值的合理性以及实际设计中怎样合理地调整剪重比以满足规范限值的要求,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场地类别对剪重比限值的影响如上所述,高规中剪重比限值的水准对应于Ⅱ类场地的地震作用,那么其他场地类别的限值是否需要调整呢?试作如下分析。
高规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α值在周期T≥5Tg(Tg为场地特征周期)的下降段由下式确定:(1)式中:αmax为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γ为衰减系数,阻尼比取0. 05时,γ=0. 9;η1为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2为阻尼调整系数。
高规 4.3.8 条对η1,η2 的取值有相应规定,代入式(1)后可得:(2)式(2)表明α值与场地特征周期Tg(即场地类别)有关,且其影響是不可忽略的。
表1 为不同场地类别在T=3.5,5.0s 时的地震影响系数值,中间为线性变化。
表1 不同场地类别和烈度的α值如第1节所述,规范规定的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基底剪力限值在周期T=3.5s 时,即相当于Ⅱ类场地、同周期T、同总质量M时对应单质点结构的基底剪力,那么基底剪重比λ限值应反映出不同场地类别的影响,得:(3)式中:T =3.5s时,ξ=1.0;T=5.0s 时,ξ=0.88;中间为线性变化。
得到不同场地类别时的剪重比限值如表2所示,表中是根据对规范规定对应于Ⅱ类场地的认识推导至其他场地类别所得到的结果,是否妥当,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地震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引入了地震剪力系数的概念。
地震剪力系数是描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受到的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指结构在水平面上由于地震力而引起的剪力与结构重力的比值。
通过对地震剪力系数的合理把握,我们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中所承受的力的大小,从而为结构的设计和抗震布置提供指导。
然而,传统的地震剪力系数设计方法往往以安全为前提,设计出的结构会过于保守,导致工程成本过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是指在满足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尽可能小的地震剪力系数,以达到经济高效的结构设计。
它旨在降低结构在地震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从而减少结构的破坏和损失。
本文将以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定义和意义。
通过对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还将展望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应用前景,为今后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说明。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分别阐述地震剪力系数的定义以及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应用前景。
引言部分主要用于引入本文的主题,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概述。
通过概述部分,读者可以对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文章结构部分将简要介绍本文的组织方式,包括正文的各个部分以及结论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地震剪力系数的定义和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意义。
首先,地震剪力系数是衡量结构对地震力的抵抗能力的重要参数。
本节将对地震剪力系数的定义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
关于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关于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摘要: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人们开始对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担忧,为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剪力墙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通过提高楼层设计剪力来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方案与提高结构刚度的方案相比,其抗罕遇地震的性能基本相当,而抗地震倒塌能力更好,设计难度和建造成本会更低。
关键词: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弹塑性分析;抗震设计引言: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地出现紧张,加上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我国城市建筑逐渐由平面空间开始向纵向发展。
目前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基本都是基于加速度反应谱确定地震作用。
对于超高层建筑等长周期结构,基于规范加速度反应谱确定的底部剪力会很小。
考虑结构安全,国内外的相关抗震规范中都提出了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或最小基底剪力)的要求。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其刚度环节、抗风能力及其抗震性能的优化,促进其高层建设的总体环节的优化,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1.中美规范中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比较1.1中国规范中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相关规定因为我国对于地理学上的长周期地震动规律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建筑施工时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有关公式。
虽然我国规范中给出了一些调整楼层剪力的建议,但是在实际建筑超限审查中,一般通过调整结构刚度(周期)的手段,确保振型分解法计算得出的楼层剪力能够符合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标准。
现有的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周期一般都在6~10s之间,所以其抗震验算时利用振型分解法所计算出的地震剪力系数很难满足现行规范中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要求。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超高层建筑的刚度往往不能够达到规范中的这一相关标准。
如果想要完全符合规范中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要求,一定要把结构周期降控制在6s以下,但是这样的结果会带来更大的成本投入而且也是很难实现。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剪重比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剪重比问题分析摘要: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时,必须关注多个方面的结构性能设计需要,尤其是结构安全性能方面的需求。
通过抗震设计可以帮助消除结构系统中的不稳定因素,将设计问题消除,优化结构设计格局。
在结合建筑所处区域的地质灾害出现情况来完成抗震设计工作时,还需对结构系统的剪重比问题加以处理。
现探讨抗震设计环节出现的剪重比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结构系统;抗震设计;剪重比问题在建筑系统中,结构部分比较容易因受到外部高强度影响而出现失稳的问题,尤其是再出大型地质灾害时,结构受到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为了使建筑在多种外部条件下都可以确保内部安全性,设计者要关注抗震设计需要,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建筑的结构,使其具有更强的抗震性。
现探讨结构剪重比问题,提供适合被应用到抗震设计环节的技术性建议。
1 剪重比概述结构设计要求极为严格,设计者应当注重对各种关键的设计参数进行把握,根据科学的设计规范来检查结构系统,在对结构具有抗震能力进行测算时,要运用正确的公式来获取水平剪应力数值,随着建筑使用时间被延长,地震影响系数将会出现降低的状况,且降低的速度极快,依照相应的地震系数曲线就可发现系数出现的变动,因受到地震灾害这种动态化的影响,建筑结构会出现明显的位移情况,地面也会因此而被破坏,在这种条件下对地震影响系数进行确定时,要考虑到其中会带来实质影响的不稳定因子。
对常规的建筑框架结构来说,可以依据经验公式去估算结构周期,也就是T=(0.07--0.09)N,其中N就是普通框架结构中的楼层数,要是建筑工程场地是一类,则结构周期计算也就可以依据公式去计算。
根据相应的数值变动曲线来看,如果建筑的结构是框架式的结构,当其层数增高时,地震影响系数就会以相对比较快的速度降低。
同时楼层部位的水平类型的地震剪力也会随之变小。
这种现象与设计者预设的变动现象并不相符,甚至是完全矛盾的,一般会认为,楼层的数量越多,结构受到地震的影响也就越严重。
高层结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研究
高层结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研究杨文健【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9(000)025【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高层结构; 长周期; 场地类别【作者】杨文健【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73.31引言弹性反应谱理论作为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在世界各国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得到广泛应用,其适用性也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得以验证。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引入楼层剪力系数λ,并综合考虑了抗震设防烈度及结构基本周期两方面的因素对该系数的最小限值加以规定[1],当楼层的最小剪力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应对结构基底剪力及各楼层剪力进行调整或对结构体系进行调整使之满足要求。
目前,对于大部分短周期规则结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然而对于平面不规则或高层长周期结构而言,相同的结构体系,在Ⅲ、Ⅳ类场地上可以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要求,而在Ⅰ类场地上却有可能不满足要求,反而需要对结构体系进行调整。
汪大绥[2]通过对大量超高层结构的研究也证明了以上情况。
方小丹[3]认为:对于复杂结构,当结构的计算基底剪力不满足规定的最小基底剪力时,可以加大地震作用力,而不应该调整结构的刚度来加大地震反应。
廖耘[4]等人通过对超高层结构的研究认为:结构剪重比偏小有可能是因为结构基本振型的振型参与质量系数偏大造成的,而并不一定是结构刚度偏弱或质量偏大,因此当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时,应适当调整设计反应谱曲线而并不一定对结构体系进行调整。
罗琼[5]等人对大量结构的地震剪力系数进行研究,并对比了欧洲规范与我国规范的异同,建议我国抗震规范对于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进行调整。
本文对比分析了中美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于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异同,并从工程实例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规范剪力系数对高层长周期结构的影响,对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影响因素提出粗浅的看法。
浅析地震力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及在结构设计中减少地震力影响的策略
浅析地震力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及在结构设计中减少地震力影响的策略摘要: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现象,2008年与2010年我国均发生较大的地震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如何减少地震力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影响,是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针对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和损害为目的,提出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影响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地震力,建筑结构,影响损害,抗震设计Abstract: earthquake is a natural disaster phenomenon, in 2008 and 2010 China both in great earthquake disaster, to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caused a great influence. How to reduce the force for housing construction structure impact, i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design should b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of the earthquake effect, in order to reduce earthquake disaster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and damage for the purpose, put forwar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strategy and method.Keywords: earthquake force, building structure, influence damage, seismic design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现象,每次地震爆发时都会造成生命财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关于PKPM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讨论
关于PKPM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讨论《抗规》5.2.5《高规》3.1.3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强制条文)1.在PKPM程序里,可由设计人指定薄弱层,也可以由程序自动调整。
2.若选择由程序自动进行调整,程序对结构的每一层分别判断,若某一层剪重比小于规范要求,则相应放大该层的地震作用效应,以使其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
但这时应知道该结构的方案可能存在问题。
3.若剪重比不满足要求时,首先要检查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90%。
若没有则应增加计算振型数。
4.有效质量系数满足,但剪重比仍不满足时,反映了结构刚度和质量可能不合理分布,应对结构的方案合理性进行判断,并调整方案,或由程序自动把基底剪力提高。
5.程序自动调整的方法是直接调整构件的地震内力。
如楼层该方向的剪力系数需要调整1.2时,程序自动把构件该方向的地震剪力放大1.2倍。
不调整该方向的地震位移。
中华钢结构论坛里“天上彩虹”一帖:“1.程序对于设计者人工勾选的薄弱层,不论是否是薄弱层,程序一律将相应层的地震剪力放大1.15倍;2.对于人工没有勾选为薄弱层的楼层,程序根据规范的规定进行判断,如果某层是薄弱层,则程序也将该层的地震剪力放大1.15倍;3.对于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4.3条。
”剪重比是反映地震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它可以由“有效质量系数”来控制,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时,可以认为地震作用满足规范要求,此时,再考察结构的剪重比是否合适,否则应修改结构布置、增加结构刚度(也就是说当建筑参与抗震质量在90%以上时,若剪重比还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太小,这是结构周期偏大)使计算的剪重比能自然满足规范要求。
“有效质量系数”与“振型数”有关,如果“有效质量系数”不满足90%,则可以通过增加振型数来满足。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抗震基底剪力系数研究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抗震基底剪力系数研究郝安民【摘要】基底剪力系数是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基于现行规范和标准,结合四项典型高层结构实例,研究场地类别和阻尼比对基底剪力系数的影响,并探讨基底剪力系数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果表明基底剪力系数随特征周期增长而增大,特征周期对基底剪力系数影响随结构基本周期增长而减弱,并给出基底剪力系数与场地特征周期的定量关系;建造在Ⅲ、Ⅳ类场地上结构高度200 ~400 m的高层建筑,基底剪力系数宜考虑阻尼比的影响.%The base shear force factor is one of the main control issues of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in seismic design.Based on the current codes and standards,the influences of site class and damping ratio on base shear factor are studied through four typical engineering exampl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se shear facto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The effect of the base shear factoris weak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ructural fundamental period,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e shear factor and the site characteristic period is suggested.The influence of damping ratio on the base shear force factor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structure height ranging from 200 m to 400 m located at the site Class Ⅲ,Ⅳ.【期刊名称】《结构工程师》【年(卷),期】2017(033)001【总页数】8页(P93-100)【关键词】基底剪力系数;场地类别;阻尼比;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作者】郝安民【作者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由于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段下降较快,结构基本周期大于3 s时,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偏小。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摘要: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建筑物的竖向承载体系,并用它抵抗水平力的一种结构体系。
由于剪力墙数量很多,导致结构的基本周期短,地震作用大,而且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浪费。
文章主要对抗震设计特征周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震影响系数;设计特征周期;剪力墙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剪力墙结构在住宅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 设计人员结合工程实践, 采取了一种墙肢截面高度较小的短肢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结构所受水平地震作用可按“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其公式分别为:(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式中,Geq、Cj、Xji、Gi均为结构自身静力或动力特性,与建设场地无关;而α1和αj则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除受结构自身特性影响外,还受建设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以及阻尼比的影响。
1影响分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第5.1.4条:“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1)“抗震设防烈度”对应“抗规”表 5.1.4-1选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σmax);(2)“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对应表2(“抗规”表5.1.4-2)选取设计特征周期(Tg),个别地区有特殊规定时除外,如广东,虽为Ⅳ类场地、第一组设计地震分组,但其设计特征周期取值Tg=019s,大于国家规范的0165s;表1特征周期值s(3)“结构自振周期(T)”根据结构实际等效质量及刚度分布确定;(4)“建筑结构阻尼比(ξ)”除有专门规定外,通常取值0.05。
由上述四个参数(σmax、Tg、T、ξ),结合图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抗规”图5.1.5)即可确定“特定场地”、“特定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并根据公式(1)、公式(2)求取结构所受地震作用值Fek或Fji。
减隔震建筑满足规范要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研究
减隔震建筑满足规范要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研究摘要:回顾了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最小剪重比提出的背景,并对满足现行规范减重比的减震、隔震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进行了分析。
依据规范有关地震影响系数与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条文按照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分析了不同周期以及阻尼比情况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条件。
[关键词]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减震隔震建筑[中图分类号] TU75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Study on the minimum seismic shear coefficient required to meet the code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isolation buildingsZheng Zi Peng1, Cui Bo Sen1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TLDAbstract: Reviews the background of the minimum shear weight ratio proposed in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10) and technical code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high rise buildings (JGJ 3-2010), and analyzes the natural vibration period and damping ratio of shock absorption and isolation structures that meet the current code.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de on seismic influence coefficient and minimum seismic shear coefficient, the conditions of satisfying the minimum seismic shear coeffici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damping ratio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site category and design earthquake grouping.Key words: Minimum seismic shear coefficient; Shock absorption and isolation building 0引言[]加速度谱给出了作用在结构上的力,作用在结构上的最大剪力式中为绝对加速度,m为结构物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准则,但 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 程》[3]第 4. 3. 12 条也采用了与规范 GB 50011—2010 相同的规定。
按规范要求,在结构抗震设计验算过程中,对地 震剪力系数 不 满 足 最 小 地 震 剪 力 系 数 的 楼 层,应 进 行相应的调整使之符合规范要求。虽然我国规范中 给出了一些 调 整 楼 层 剪 力 的 建 议,但 是 在 实 际 建 筑 超限审查中,多采用调整结构刚度( 周期) 的方法,使 振型分解法计算得到的楼层剪力满足最小地震剪力 系数要求。而在实际设计中发现,对于超高层建筑, 通过调整刚度很难完全满足规范中关于最小地震剪 力系数的要求[2]。以 8 度Ⅱ类场地第一分组( Tg = 0. 35 s) 为例,其设计反应谱和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如 图 1 所示。可见,当结构周期大于 6. 0 s 后,反应谱 谱值明显小于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限值,周期越长, 相差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对于超过 6 s 的超长周期 段,即使是一个同等周期的单自由度结构,按底部剪 力法计算得到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也不能满足规范 的要求。而 对 于 多 自 由 度 结 构,由 于 仅 取 了 前 面 有 限阶振型,用 振 型 分 解 反 应 谱 法 计 算 的 基 底 总 剪 力 一般会小于同等周期和质量的单自由度结构的。现 有的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周期一般都在 6 ~ 10 s 之间, 所以其抗震验算时利用振型分解法计算得到的地震 剪力系数很难满足现行规范中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 要求。而要完全满足规范中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 定,必须将结构周期降低到 6 s 以下,这非常不经济 而且也是很难实现。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222804,5126112037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42024) ,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 131071) 。 作者简介: 卢啸( 1986— ) ,男,湖南常德人,工学博士,讲师。E-mail: luxiao1018@ gmail. com 通信作者: 陆新征( 1978— ) ,男,安徽芜湖人,工学博士,教授。E-mail: luxz@ tsinghua. edu. cn 收稿日期: 2013 年 6 月
Influence of minimum shear force coefficient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uper-tall buildings
LU Xiao1,2 ,ZHEN Wei3 ,LU Xinzheng2 ,YE Lieping2 (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 1)
j=i
式中: V 为 Ek,i 第 i 层 水 平 地 震 作 用 标 准 值 的 楼 层 剪
力; λ 为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规范中表 5. 2. 5 中的楼层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Gj 为第 j 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虽然抗规是对所有建筑结构提出的普遍性的抗
图 1 8 度 II 类场地设计反应谱和最小地震剪力系数限值 Fig. 1 Design spectrum and minimum shear force coefficient
at 8-degree seismic fortification class II region
1. 2 美国规范中最小基底剪力相关规定
在美国,有几本比较有影响的抗震规范或规程,
如 UBC 1997,IBC 2000-2012,ASCE 7-05 等,也有类似
我国规范中对结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定, 即最小基底 总 剪 力 大 小 的 限 值 。 UBC[4] 中 明 确 给 出
2.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3.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Beijing 100045,China)
Abstract: The minimum shear force coefficient is the key issue in seismic design of super-tall buildings. Therefore, the requirements on the minimum base shear force in typical Chinese and U. S. seismic design codes and specifications were compared. Then based on a super-tall building located in 7-degree seismic fortification region of China,two building models with different design base shear force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8-degree fortification region in the Chinese codes and the alternative method proposed in the U. S. specifications,respectively. With a large number of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the seismic performances of these two buildings under the severe earthquake were comparatively discussed,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long-period ground motions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Besides, the collapse margin ratio of these two buildings were compared subjected to a given ground moti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del B,whose design base shear force is adjusted to meet the acceptance limit of the minimum base shear force,has similar seismic performance to Model A,whose structural stiffness is adjusted to meet the acceptance limit of the minimum base shear force. In addition,Model B even performs a higher collapse margin than that of Model A with less difficulty and lower cost to design and construct. Keywords: super-tall building; long-period structure; minimum base shear force; elasto-plastic analysis; seismic performance; collapse analysis; structural stiffness
DOI:10.14006/j.jzjgxb.2014.05.015
建筑结构学报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文章编号: 1000-6869( 2014) 05-0088-08
第 35 卷 第 5 期 2014 年 5 月 Vol. 35 No. 5 May 2014
1 中美规范中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比较
1. 1 中国规范中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相关规定
由于对长 周 期 地 震 动 的 研 究 还 不 完 善,为 确 保 结构安全,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1]
第 5. 2. 5 条规定: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
地震剪力应符合
n
∑ VEk,i ≥ λ Gj
了设计总水平剪力的下限的算式为
Vmin = 0. 11Ca IW
88
0 引言
目前在建 筑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时,基 本 都 是 基 于 加 速度反应谱确定地震作用。长周期地震[1],基于现 行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加 速 度 反 应 谱 的 底部剪力法 或 振 型 分 解 法 所 确 定 的 地 震 剪 力,并 不 能很好地反映长周期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对于超 高层建筑等 长 周 期 结 构,基 于 规 范 加 速 度 反 应 谱 确 定的底部 剪 力 会 很 小。 考 虑 结 构 安 全,国 内 外 的 相 关抗震规范中都提出了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或最小 基底剪力) 的要求。而近年来,我国大量的超高层建 筑设计实例表明[2]: 对于基本自振周期很长的超高 层建筑,按振 型 分 解 法 计 算 的 地 震 剪 力 系 数 并 不 满 足我国现行规范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要求。如设 防烈度 7. 5 度区的天津 117 大厦,其最小地震剪力系 数的限 值 为 1. 8% ,实 际 设 计 地 震 剪 力 系 数 约 为 1. 48% ; 设防烈度 7 度区的深圳平安大厦,其最小地 震剪力系数的限值为1. 2% ,而实际设计地震剪力系 数约为 1. 03% ; 设防烈度 8 度区的北京某超高层方 案,其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限值约为 2. 4% ,而实际 设计地震剪力系数约为 1. 72% 。可见,对于超高层 建筑而言,其 振 型 分 解 法 计 算 得 到 的 设 计 地 震 剪 力 很难完全满 足 规 范 的 要 求,这 已 经 成 为 超 高 层 建 筑 设计中的关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