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 》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成果分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其他小组的想法,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我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我会继续努力,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的基本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它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如何用比来表示?通过这个案例,展示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本节课将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比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比关系,增强数感和符号意识,提升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建模素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探索比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的表示方法掌握得较好,但在比的性质的运用上,仍有待提高。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的性质,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参与度。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他们不仅加深了对比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为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能够围绕主题展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探究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调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和性质,比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探究和运用比的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比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运算。

3.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性质和运用。

5.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讲解的内容,适时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情况来进行。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我将注重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难以理解比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和数学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体育比赛、商品打折等,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比?比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

如:甲乙两人赛跑,甲跑500米,乙跑300米,甲比乙跑得快多少?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巩固比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比的知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和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求比值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主动探索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引导学生认识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展示一些比的例子,如“2:3”、“4: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练习,如写出相应的比,求出比的比值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比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进行解答,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两辆汽车的速度比是多少?”等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分数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对比的概念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对比的读写方法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共同遇到的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比在生活中的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比的各部分名称:前项、后项、比值比的读写方法:前项比后项 = 比值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知识点总结+相关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知识点总结+相关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知识点总结+相关练习!一、 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如:甲∶乙=5∶6;乙∶丙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3、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比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同分数相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二、比的基本性质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3、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180:120=(180÷60):(120÷60)=3:24、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例如:61:92=(61×18):(92×18)=3:4 5、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变成整数比;再化简。

例如:0.75:0.2=(0.75×100):(0.2×100)=75:20=15:46、一个比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按照化简分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按照化简小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

例如: 0.5:53=21:53=5:6 0.5:52=0.5:0.4=5:4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1.目的不同。

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化简后的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二是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

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比的意义》图文

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比的意义》图文

1: 2
1: 4
维 纳 斯
黄金比: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
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比值是1:0.618或0.618:1 ,上述比 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比.
a:b≈ 0.618:1
a a
b
a:b≈ 0.618:1
营养学家介绍,合理的三餐食物量的比是 :
早餐食物量:午餐食物量:晚餐食物量 = 3 : 4 : 3
(2)工人生产28个零件用了4小时
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8:4
说一说: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
班级里有男生28人,女生23人
男生和女生人数比是28:23 女生和男生人数比是23:28
用20元买了5个杯子
总价和数量的比是20:5
一面国旗的长是3米,宽是2米
长和宽的比是3:2 宽和长的比是2:3
工人生产28个零件用4小时
比的意义
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比7哦!
A
33岁 身高192厘米
B 45岁
身高165厘米
长25厘米
C
29岁
身高175厘米
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比7哦!
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比7哦!
A 33岁
身高192厘米
B 45岁 身高165厘米
长25厘米
C 29岁 身高175厘米
你能用比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吗?
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8:4
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怎样求比值 比有几种不同写法
你会算出这些比的比值吗?
10:15 720:90
=10÷15=
2 3
=720÷90=8
0.9:3 =0.9÷3=0.3
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怎样求比值 比有几种不同写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共16张PPT)

被除数
÷
分 数
分 子


前 项

除 数

分 母
分数值




2. 比与分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但又 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 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各有不同的意 义。所以在说它们之间关系的时候,要说“相 当于”,而不能说“等于”或“是”。
课堂练习
1.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敏买 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 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4单元 比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两个数 倍比关系的对应比,并能联系实际,应用比 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 比号和后项;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 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 间是相互联系的。
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15 ∶ 10 = 15 ÷ 10 = 2 3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
…… …… ……
前比 后 项号 项
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
比 表示。 值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
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15∶10也
可以写成
15 10
,仍读作“15比10”。
归纳新知
1.
除 法
再见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 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 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1《比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下面我将根据《比的意义》这一课题,为您展示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四节《比的意义》的相关概念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运动会场景为背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运动员的速度比较。

2. 概念讲解: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讲解比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比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意义:1. 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2.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比的计算方法:1.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2. 化简比: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使其成为最简比。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比的后项为0时,比无意义。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2,比值不变。

2. 答案:(1)错误。

比的后项为0时,比无意义。

(2)正确。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2,比值不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对于比的意义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7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指出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有广泛的作用,接着通过两个实例引出百分数的概念。

教材这里强调的是两个数量的比,并联系比的概念说明,百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比,所以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较后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教学难点: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小黑板或投影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准备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1)在12届亚运会中各国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3%,韩国占18.5%,日本占17.4%,其它国家占23.8%。

(2)五(三)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85%的人获优秀成绩,15%的人成绩达标。

2、谁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你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想了解什么?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这节课就来研究。

活动(二)探究新课1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六年级三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三好生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17/100、3/20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什么关系?(倍数关系)提问:根据所得的数,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三好生人数的'比例高吗?你能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不容易看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详细介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意义》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四单元《比的意义》,主要涉及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01页至第103页。

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求比值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方法,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为比的化简和求比值,教学重点为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衣服的尺寸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件衣服的长度。

2. 讲解比的定义: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定义,解释比的意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 比的化简:讲解如何化简比,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5. 求比值:讲解如何求比值,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求比值的过程。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意义前项:后项:比值:比的化简化简方法: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求比值求比值方法:用前项除以后项七、作业设计(1)25:30(2)120:1502. 题目:已知两个数的比是4:3,求这两个数的实际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化简比和求比值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比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如比例、比例尺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以及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比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含义和用途。

2.让学生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

2.教学难点:求比和化简比的应用,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练习巩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比的概念、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的PPT。

2.实例: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讲解和练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甲车和乙车同时出发,甲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乙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问甲车追上乙车需要多少时间?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含义和用途。

讲解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并用实例进行演示。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求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引导他们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

举例说明如何将比、除法、分数相互转化。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PPT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PPT课件


1、什么叫两个数的比? 2、几比几怎么读、怎么写?举例 说明。 3、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举例说明。 4、怎样求比值? 5、比值可以怎样表示 ? 6、几比几可以写成哪几种形式 ? 这时候怎么读?举例说明。 7、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联系在于:比值是比的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通 常用分数表示,而比也可以写 成分数。
自探提示三: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种 关系
一种 运算 一种 数
比的前项 :比号 比的后项 比值 ÷除号
—分数线
除法 被除数
分数 分 子
除数

分母 分数值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辨一辨:
中国 :日本
4 :0
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
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
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
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
•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比值是一个 数,有时可以用小数甚至整数表 示,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 能用一个小数或一个整数表示。
选择
买4支钢笔是12元,钢笔总价和数量的 比是( B、C ) A、4∶12 B、12∶4 C、12/4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练习本。小敏买6本,共 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 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是( 6 ):( 8), 比值是(0.75 ); 花的钱数之比是( 1.8 ):( 2.4),比值是 ( 0.75 )。
自探提示一

1、(1)怎样用算式表示两面旗的长和宽之间 的关系?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长和宽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 2、(1)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路程 和时间的关系?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飞船进入轨道后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 系还可以怎么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比的运算和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比的运算,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含义,比的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比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比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2.实例材料: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3.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比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比的定义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如: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小明比小红高多少?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运算练习,如:计算以下比的值:(1)2:3;(2)4:5;(3)6:7。

4.巩固(10分钟)讲解比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如:计算以下比的运算:(1)2:3 + 4:5;(2)2:3 - 4:5;(3)2:3 × 4:5。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

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

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见,教材的有序排列和呈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准确地理解比较的意义,在比较、除法、分数之间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比较级的含义,掌握比较级的读写方法,知道比较级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

(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题目简明扼要,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讨论,导入学生对理解比和认知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程的学习对象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比的意义》,我将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方法指导、课堂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意义”过去是安排在小学的最后阶段“比和比例”单元中学习的,而且主要强调的是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

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把比的知识提前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

一方面是由于比与分数、除法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比也是两个量比较关系的一种扩展。

通过对比的知识的学习,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知识、为进入中学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2、教材的结构和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并且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教材分为三段: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本节课执教的内容《比的意义》为第一课时。

本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但这些新概念却是与旧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比的初步知识,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应用的递进学习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是:理解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确定。

1、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而比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等都用到了比的知识。

因而可以从学生的认知习惯出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概括出比的含义,进而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