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课件)心电图小讲课
合集下载
心电图讲座课件
心房扑动
概念:心房肌发生的250~350次/分的规则的扑 动。 ECG: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距规则一致的F 波,频率250~350次/分,无等电位线。 F波以固定的比例下传(2:1、4 :1),心室律 规则。 QRS波群形态正常。 多呈阵发性,易转为房颤。 临床意义:器质性心脏病、甲亢、药物作用等。
过早搏动
概念: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 出的激动引起的心脏活动,称为过早搏 动,又称期前收缩。 分类: 房性、交界性、室性早搏。 偶发、频发、联律。 单源性、多源性。
过早搏动
房性早搏: 提前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P-R间期>=0.12s;QRS波群与窦性相同。 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过早搏动
室性早搏: 提前出现QRS波群,其前无P波。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 T波方向始终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可出现间位室早、多源性室早、 室早R-on-T。
过早搏动
P波 P-R间期 QRS 代偿间 期 不完全
房性 房性P 交界 无P、有P 性 、逆行P
窦性心律
概念:正常人的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称为窦性心律。 ECG特点: 窦性P波:I、II、avF、V4-V6直立, avR倒置。 P波频率:60-100次/分。 P-R间期:>=0.12s。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成人心率>100次/分(<1 60次/分),正常人:运动、精神紧张; 病理性:发热、甲亢、贫血、缺氧、药 物影响等。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正常人 :运动员、夜间迷走神经兴奋;病理性 :SSS、甲减、药物影响等。
心电图讲课PPT课件
治疗
根据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采用药物治疗、起 搏器植入或手术治疗。
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 T波倒置,运动负荷试验可诱发心肌 缺血。
治疗
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 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以改善 心肌供血。
05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 事项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
QT间期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 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 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P波
代表心房的电活动,正常形态 较小,时限不超过0.12秒。
T波
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正常 形态两肢不对称,前半部斜度 较平缓,而后半部斜度较陡。
U波
位于T波之后的一个小波,代 表心室的后继电位。
02 心电图的导联与记录
寻找异常波形
观察是否存在ST段抬高或压低、T波 倒置等异常波形,以判断是否存在心 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
将患者的心电图与正常 心电图进行对比,以发
现异常表现。
时间分段分析法
波形特征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将心电图分成不同的时 间段,分别观察各个时
心电图的导联方式
常规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V₁至V₆等导联,用 于监测心脏的电活动。
胸导联
包括V₁至V₆导联,用于监 测心脏的胸壁电活动。
肢体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等导联,用于监测两 上肢和两下肢的电活动。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
静态心电图
心电监护
在安静状态下记录心电图,用于常规 体检和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脏肥厚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脏肥厚的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出现肢体导联电压增高,ST段压 低,T波低平或倒置。
根据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采用药物治疗、起 搏器植入或手术治疗。
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 T波倒置,运动负荷试验可诱发心肌 缺血。
治疗
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 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以改善 心肌供血。
05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 事项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
QT间期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 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 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P波
代表心房的电活动,正常形态 较小,时限不超过0.12秒。
T波
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正常 形态两肢不对称,前半部斜度 较平缓,而后半部斜度较陡。
U波
位于T波之后的一个小波,代 表心室的后继电位。
02 心电图的导联与记录
寻找异常波形
观察是否存在ST段抬高或压低、T波 倒置等异常波形,以判断是否存在心 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
将患者的心电图与正常 心电图进行对比,以发
现异常表现。
时间分段分析法
波形特征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将心电图分成不同的时 间段,分别观察各个时
心电图的导联方式
常规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V₁至V₆等导联,用 于监测心脏的电活动。
胸导联
包括V₁至V₆导联,用于监 测心脏的胸壁电活动。
肢体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等导联,用于监测两 上肢和两下肢的电活动。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
静态心电图
心电监护
在安静状态下记录心电图,用于常规 体检和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脏肥厚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脏肥厚的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出现肢体导联电压增高,ST段压 低,T波低平或倒置。
简单心电图ppt课件
测量时间
心电图的每一波形的测量时间通常为 0.04秒,每秒记录25个波形,即心率 为60次/分时,每搏心跳记录4个波形 。
心电图的记录格式
纸速
心电图的纸速通常为25mm/s, 即每秒走纸25mm。
振幅
心电图的振幅通常为10mm/mV ,即每个波形的高度表示1mV的 电压变化。
心电图的解读步骤
观察心率
心律失常
心律不齐、早搏、心动过速或 心动过缓等。
心肌梗死
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异 常Q波或QS波。
心包炎
P波增宽且形态异常,PR间期 延长等。
03
CATALOGUE
心电图的测量与记录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测量电压
心电图的电压通常以毫伏(mV)为 单位,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 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心电图的组成与解读
总结词
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组成,通过解读这些 波形可以判断心脏疾病。
详细描述
心电图由多个波形组成,每个波形都有其特定的意义。P波代 表心房的除极过程,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T波代表 心室的复极过程,U波则是心室内膜的复极过程。通过解读 这些波形,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的病理状态,如心肌缺血、心 律失常等。
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的电活动,评估心脏的电生理功能。
监测心脏起搏器功能
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电图可以监测起搏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评估心脏康复效果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心 脏疾病的治疗效果,如心肌梗死后的 康复治疗。
监测心脏康复进展
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康复训练的进展 ,评估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
简单心电图ppt 课件
目 录
心电图的每一波形的测量时间通常为 0.04秒,每秒记录25个波形,即心率 为60次/分时,每搏心跳记录4个波形 。
心电图的记录格式
纸速
心电图的纸速通常为25mm/s, 即每秒走纸25mm。
振幅
心电图的振幅通常为10mm/mV ,即每个波形的高度表示1mV的 电压变化。
心电图的解读步骤
观察心率
心律失常
心律不齐、早搏、心动过速或 心动过缓等。
心肌梗死
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异 常Q波或QS波。
心包炎
P波增宽且形态异常,PR间期 延长等。
03
CATALOGUE
心电图的测量与记录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测量电压
心电图的电压通常以毫伏(mV)为 单位,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 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
心电图的组成与解读
总结词
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组成,通过解读这些 波形可以判断心脏疾病。
详细描述
心电图由多个波形组成,每个波形都有其特定的意义。P波代 表心房的除极过程,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T波代表 心室的复极过程,U波则是心室内膜的复极过程。通过解读 这些波形,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的病理状态,如心肌缺血、心 律失常等。
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的电活动,评估心脏的电生理功能。
监测心脏起搏器功能
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电图可以监测起搏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评估心脏康复效果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心 脏疾病的治疗效果,如心肌梗死后的 康复治疗。
监测心脏康复进展
心电图可以监测心脏康复训练的进展 ,评估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
简单心电图ppt 课件
目 录
心电图学教学PPT(一网打尽彩图完整版)
(六)电解质与心电图 electrolytes and the ECG
(七)洋地黄与心电图 digitalis and the ECG
(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he ECG
心电轴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axis deviation
Ⅰ
Ⅱ
Ⅲ
Ⅰ 正常位心脏 normal position
Ⅱ Ⅲ aVR
V6
V5 V1 V2 V3 V4
aVL aVF
心电轴转位
rotation on the long axis
顺时钟转位 右心室向左移动,左心室被推向后方, 使V1~ V4 ,甚至V6均呈右心室表面波 型(rS)。
逆时钟转位 左心室向前向后,使V3以至V2、V1呈现 左心室表面波型(R波为主)。
右
位
心
(1)I导联P、QRS波倒置 (2)Ⅱ、Ⅲ导联互换
(3)胸导联V1~V5 R波逐渐减低,S 波逐渐加深;V2、V1、V3 R、 V4 R及 V5 R,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浅。
顺时钟转位 clockwise
Ⅰ
rolation
Ⅱ
V6 Ⅲ
aVR
V5 V1 V2 V3 V4
aVL aVF
逆时钟转位 counterclockwise rolation
单击上图
单击上图
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通过心肌传导系统产 生心肌自律细胞和收缩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的连 续过程,引起一系列的电位改变,用体表电极记 录下来,就成为心电图。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 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xes
正常心电图波形
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xes
(七)洋地黄与心电图 digitalis and the ECG
(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he ECG
心电轴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axis deviation
Ⅰ
Ⅱ
Ⅲ
Ⅰ 正常位心脏 normal position
Ⅱ Ⅲ aVR
V6
V5 V1 V2 V3 V4
aVL aVF
心电轴转位
rotation on the long axis
顺时钟转位 右心室向左移动,左心室被推向后方, 使V1~ V4 ,甚至V6均呈右心室表面波 型(rS)。
逆时钟转位 左心室向前向后,使V3以至V2、V1呈现 左心室表面波型(R波为主)。
右
位
心
(1)I导联P、QRS波倒置 (2)Ⅱ、Ⅲ导联互换
(3)胸导联V1~V5 R波逐渐减低,S 波逐渐加深;V2、V1、V3 R、 V4 R及 V5 R,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浅。
顺时钟转位 clockwise
Ⅰ
rolation
Ⅱ
V6 Ⅲ
aVR
V5 V1 V2 V3 V4
aVL aVF
逆时钟转位 counterclockwise rolation
单击上图
单击上图
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通过心肌传导系统产 生心肌自律细胞和收缩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的连 续过程,引起一系列的电位改变,用体表电极记 录下来,就成为心电图。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 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xes
正常心电图波形
normal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xes
《心电图教学》PPT课件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变化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 以及各波形的正常范围和意义。
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下心 电图的正常变化。
正常心电图的节律和传导
解释心脏电信号的传导路径和正常的 心律。
异常心电图的解读
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介绍各种异常心电图的表现和特点,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
心电图的组成要素
总结词
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等组成要素。
详细描述
P波代表心房的兴奋过程,QRS波群代表心室的兴奋过程,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化过程,U波代表心室的后电位。这些波形的形态、大小和时序反映了心脏的生 理和病理状态。
02
CATALOGUE
心电图的解读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征
传导阻滞
心电图可以检测出传导阻 滞的波形,确定阻滞的部 位和程度,为治疗提供依 据。
心电图在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可以监测运动时的心电变 化,评估心脏的负荷能力和功能
状态。
运动员心电监测
心电图可以监测运动员在训练和比 赛时的心电变化,评估心脏的适应 性和健康状况。
康复治疗
心电图可以监测康复治疗过程中患 者的心电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康 复进程。
心肌炎的心电图表现
总结词
心肌炎时,心电图可能出现心律失常、ST段和T波异常等表现。
详细描述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可引起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异常,心电图上可 能出现心律失常、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低平等表现。这些改变有助于心 肌炎的诊断和监测病情进展。
心脏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总结词
心脏肥大时,心电图可能出现R波增高、 ST段压低、T波倒置等表现。
心电图基础小讲课护理课件
03
在记录心电图前,确保患者处于安静状态,避 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
保证心电图的准确性
选择适当的导联,确保能够捕捉到患者的心电信号。 记录心电图时,要保持电极位置的稳定,避免干扰和伪差。
定期进行心电图机的校准和检测,确保其准确性。
保护病人隐私
01
02
03
在记录心电图前,应向患者说 明记录的目的和用途,并征得 患者的同意。
心电图与其他医疗技术的结合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结合
通过结合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
心电图与磁共振成像结合
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提供心脏结构和血流情况的详细信息,与心电图结合可以 更全面地评估心脏功能。
THANKS
02
03
心电图伪差
由于心电图机的技术原因 或外部干扰,可能导致波 形失真或出现伪差。
伪差的识别与排除
了解伪差的表现形式,通 过调整心电图机设置或排 除外部干扰来减少伪差。
心电图干扰
某些情况下,如电解质紊 乱、药物作用等,可能对 心电图波形产生干扰,影 响解读。
03
心电图在护理中的应用
监测病人病情
实时监测
心电图能够实时监测病人的心脏 电活动,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如心律失常、心肌缺
血等。
病情评估
心电图的监测结果可以作为评估病 人病情的重要依据,如评估心功能 状态、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等。
预警作用
心电图的监测结果可以作为预警信 号,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预防病情恶化。
诊断心脏疾病
异常心电图的解读
心电图异常表现
包括波形异常、参数异常、心律失常等,可能提示心脏疾病或心脏功能异常。
心电图讲座课件
异位性心动过速
概念: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早搏。 分类: 房性、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
短阵性、持续性。 阵发性、非阵发性。
异位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包括房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房性、交界性早搏;
频率为150~250次/分;
QRS波群正常,R-R间距规那么;
心电图重点---------
心电图诊断 〔心律失常〕
概念 心脏冲动起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导致心脏的节律、频率异常,统满意律失常。
分类
按发活力制分类:
冲动起源异常:窦性心律失常
异位心律
冲动传导异常:生理性传导障碍
病理性传导阻滞
捷径传导
意外传导
按心律失常发生时HR: 快速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按预后: 良性心律失常: 潜在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Iº房室传导阻滞: ECG:心电图上PR间期延长>0.20s。 临床意义:无临床病症,见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预后良好,不需治疗。
房室传导阻滞
IIº房室传导阻滞:
ECG:
IIºI型〔莫氏I型、文氏型〕: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未能下传,脱漏一次QRS-T波
群,之后P-R间期最短,然后再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脱漏QRS-T波群。
ECG特点:P与QRS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
P-P间距>R-R间距。
因心室率过慢,易发生心源性脑缺血〔阿-斯综合征〕,需安装起搏器。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的影响
低血钾:U波增大明显>1/2T波,甚至高于T波,T-U交融。
高血钾:T波高尖对称,呈“帐篷样〞T波。
药物:
(1)洋地黄作用:ST段呈鱼钩样改变。
心电图基础知识学生讲课47页PPT
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8.心 房 扑 动
ECG诊断: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 (F波),F波间无等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 则,频率多为250-350次/分。
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9.交界性期前收缩
ECG诊断:1、提前出现的QRST-T波,其前无窦性P波, QRST-T形态与窦 性下传者基本相同。2、出现逆行P’波,可发生在QRS波之前(P’R间 期<0.12s)或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s),或者与QRS波重叠。3 、大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期。
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6.房性期前收缩
ECG诊断:1、提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R间期>0.12s。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期。
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7.心 房 颤 动
ECG诊断: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颤 动波(f波),颤动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心室律绝 对不规则,QRS波一般不增宽。
三、除颤仪
• 电除颤的操作程序: 1 选择能量: 2-200J 2 充电(CHARGE):SYNC ON/OFF 同步
按下充电按钮后,可以增减能量水平。 3 放电(SHOCK)
三、除颤仪
选择电极部位:
1)左右位:标有Apex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 左侧锁骨中线第4—5肋间(心尖部)。另一除颤板 放置在患者胸部右侧锁骨中线第2—3肋间(心底部 )。
二、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
1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ECG诊断: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在成人若PR间期>0.20s (老年人PR间期>0.22s),或对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心 率没有明显改变而PR间期延长>0.04s,可诊断一度房室传导 阻滞。
第一讲 心电图基础知识 ppt课件
ppt课件
41
第三章、正常心电图
ppt课件
42
一、心电图的测量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心率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
ppt课件
43
心电图纸的构成
心电图记录纸上纵线距离代表电压,横线距离代表时间。 细线间隔1mm,粗线间隔5mm,记录纸的走纸速度为 25mm/s。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ppt课件
25
1. 0位相
-30mV0
⒈ ⒉
⒊
(快速除极期)
2. 1位相 (快速复极初
期)
3. 2位相
0. -90mV -
-55
绝对不应期 -60-80 - 90 ⒋
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缓慢复极期)
4. 3位相 (快速复极末
期)
5. 4位相 (静息期)
不应期
单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共分5个位相:0,1,2,p3p,t课4件相位。0位相代表心肌的除极过程, 26 其后的4个位相代表复极过程)
3.一些心电图改变并无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 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心室肥厚,ST-T 改变等。
ppt课件
11
第一章、心脏解剖与生理功能
一、心脏大体解剖
第一节 心脏概述
二、心脏的生理功能
泵功能:心脏将静脉血 “收回来”,经肺气体 交换后,再将血“泵出 去”,不断循环。
心房和心室呈顺序性收 缩和舒张:当心室收缩 时,心房舒张;当心室 舒张时,心房收缩。心 脏这种机械性活动是由 “心电”决定的。
二、心电向量
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时可产生电偶,电偶既有数 量大小,又有方向,因此称为心电向量。
心电图讲课(1)PPT课件
房颤
房扑
• 病因:常发生于心脏病者,如风心、 冠心、高 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 临床表现: 受心室率快慢影响,AF伴极快心室 率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体检可见快 速的颈静脉扑动。
•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 F波,在Ⅱ、Ⅲ、 aVF 、V1导联最明显, 频率250-300次/分 2)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 3)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常规心电图识别
心内科 杨慧清
定义
将电极置于人体体表,通过导联与 心电图机相连,由此记录下的心肌 电位变化称为ECG
正常心
S-T段
P-R间期
QS Q-T间期
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P波
P 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波 方向:Ⅰ、Ⅱ、 aVF 、 V4 ~V6导联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 病 因:同前 • 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与心搏脱漏 • 特 征:1)PR间期固定不变,每隔1、
2、或3个P波后有一个QRS波 群脱漏(莫氏现象) 2)最常见的下传比例为2:16:5
Ⅲ°房室传导阻滞
• 病 因:同前 • 临床表现: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易出现疲
• 特征:1)心率较快,节律规则,150-250次/ 分 2)QRS波群形态、时限正常 3)逆行P波,常埋藏于QRS波群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QRS波
R
P
T
U
S-T段
P-R间期
QS
Q-T间期
QRS波
QRS波: 代表左右心室的除极波
正常时限:0.06~0.10秒
方向: Ⅱ导主波向上, aVR主波向下,
室颤
心电图讲课PPT课件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 不同,PR间期>0.12秒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房性搏动, 频率100-250次/分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锯齿状扑动 波(F波),频率250-3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合理用药建议与注意事项
个性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使用可能相互作用的药物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或导致心 律失常。
定期监测心电图
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心电 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
室内传导阻滞
QRS波群时限延长,形态异常
03
预激综合征
PR间期缩短,QRS波起始部分顿挫(delta波),ST-T波继发性改变
04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 现与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Q波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 异常Q波(宽度≥0.04s ,深度≥1/4R)或QS波
。
ST段抬高
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 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
心脏电生理与心电图关系
心脏电生理活动是心电图产生的基础 ,心电图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客观记 录。
心脏传导系统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 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 等。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向量概念
01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形成的心电向量是心电图产生的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房性搏动, 频率100-250次/分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锯齿状扑动 波(F波),频率250-3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合理用药建议与注意事项
个性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 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使用可能相互作用的药物 ,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或导致心 律失常。
定期监测心电图
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心电 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和改善
室内传导阻滞
QRS波群时限延长,形态异常
03
预激综合征
PR间期缩短,QRS波起始部分顿挫(delta波),ST-T波继发性改变
04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 现与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表现
病理性Q波
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 异常Q波(宽度≥0.04s ,深度≥1/4R)或QS波
。
ST段抬高
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 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
心脏电生理与心电图关系
心脏电生理活动是心电图产生的基础 ,心电图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客观记 录。
心脏传导系统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 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 等。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向量概念
01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形成的心电向量是心电图产生的
心电图基础知识系列讲座 ppt课件
38
二次投影概念
第一次投影 立体 平面 第二次投影 平面 导联轴
39
二次投影概念
0
X+
QRS环
Y+
平均综合向量(心电轴)
40
二次投影概念
额面(F) • ①代表上、下、左、右平面向量; • ②环体大部分在左下方,多呈狭长形; • ③可呈顺钟向或逆钟向运转; • ④第二次投影为肢体导联心电图。
41
V5 V6呈Rs,r/s>1;RV5<2.5,RV5+SV1<4.0男
V3 V4 R/S=1
3.5女
2.肢导联:aVR主波朝下;R<0.5;
RaVL<1.2;RaVF< 2.0;
RI<1.5;
ⅠⅡⅢ主波均应向上;
6个肢导QRS振幅一般不应都小于0.5;
6个胸导……………………………0.8;
否则为低电压;
2.右胸导联(V3R~6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 胸壁,相当于V3~6相对应的
部位。 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大,右位心,心脏移
位。
22
【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 心肌细胞电位图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图
心肌细胞电位图反映单个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体表心电 图则是反映无数心肌细胞的综合电活动。(以心室为例)
• 0相,相当于心电图上的QRS波 群;
13
(二)加压单极肢导联
1.连接方法: avR导联:右上肢接正极 ,左上、下肢接负极。 avL导联:左上肢接正极 , 右上、左下接负极。 avF导联:左下肢接正极 , 右上、左上接负极。
2.特点: (1)探查局部心肌电位改变。 (2)avR导联是心律诊断的关键导联。
目录
14
15
(三)胸导联
1.连接方法: 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的负极
二次投影概念
第一次投影 立体 平面 第二次投影 平面 导联轴
39
二次投影概念
0
X+
QRS环
Y+
平均综合向量(心电轴)
40
二次投影概念
额面(F) • ①代表上、下、左、右平面向量; • ②环体大部分在左下方,多呈狭长形; • ③可呈顺钟向或逆钟向运转; • ④第二次投影为肢体导联心电图。
41
V5 V6呈Rs,r/s>1;RV5<2.5,RV5+SV1<4.0男
V3 V4 R/S=1
3.5女
2.肢导联:aVR主波朝下;R<0.5;
RaVL<1.2;RaVF< 2.0;
RI<1.5;
ⅠⅡⅢ主波均应向上;
6个肢导QRS振幅一般不应都小于0.5;
6个胸导……………………………0.8;
否则为低电压;
2.右胸导联(V3R~6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 胸壁,相当于V3~6相对应的
部位。 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大,右位心,心脏移
位。
22
【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 心肌细胞电位图与体表心电图的关系图
心肌细胞电位图反映单个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体表心电 图则是反映无数心肌细胞的综合电活动。(以心室为例)
• 0相,相当于心电图上的QRS波 群;
13
(二)加压单极肢导联
1.连接方法: avR导联:右上肢接正极 ,左上、下肢接负极。 avL导联:左上肢接正极 , 右上、左下接负极。 avF导联:左下肢接正极 , 右上、左上接负极。
2.特点: (1)探查局部心肌电位改变。 (2)avR导联是心律诊断的关键导联。
目录
14
15
(三)胸导联
1.连接方法: 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的负极
心电图基础知识PPT课件
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 V1—V5 • V1-V6 Ⅰ avL • Ⅱ Ⅲ avF • Ⅰ avL • V7 V8 V9 • V3R V4R V5R
前壁 广泛前壁
下壁 高侧壁
正后壁 右心室
一
心电图的概念
目
二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三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录
四
心电图的测量
五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意义
三 心电图各波段 的组成和命名
0.2mV
P波异常的临床意义
1.肺型P波:P波高尖,电压 ≥为0.25mV,以ⅡⅢ aVF导联最 突出,P波时间正常<0.12S。称 为“肺型P波”。
P波异常的临床意义
肺型P波
P波异常的临床意义
2.二尖瓣型P波:P波增 3.PtfV1绝对值 宽≥0.12s,呈双峰,峰 ≥0.04mm.s 间距≥0.04s。
五 心电图各波段的 正常值及意义
(六)T波 (T wave)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较圆钝,双支不对称,T波上升缓 慢,下降支迅速。 2.向方向:大多QRS主波方向一致,若V1T 上,则V2至V6导联不应倒置。
(六)T波 (T wave)
3.振幅: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小 于同导联R波的1/10。
五 心电图各波段的 正常值及意义
(二)P-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 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成人:0.12-0.20s
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 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 常见于预激综合征
五 心电图各波段的 正常值及意义
(三)QRS波群
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限:
正常成人多数在0.06~0.10s ,平均0.08s , 最宽不超过0.12s 2、波形和振幅: 肢体导联:除avR导联外,其他五个导联一般 以正向波为主
心电图讲课优秀课件
房 室 交 界 性 早 搏
房室交界性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T,其前面无P波。QRS形态 与窦性基本相同。
2. 逆行P可表现为:①P在QRS之前,P-R间期 <0.12秒。②QRS前后均无P波。③P在QRS 之后,R-P<0.20秒。
3. 代偿间歇多完全。
房室交界性早搏
房室交界性早搏
房室交界性早搏
室 性 早 搏
室性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前面确没有P波 2. QRS宽大畸形,多>0.12秒 3. 代偿间歇完全 4. 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是位于两个窦性搏
动之间的室性期前收缩
间位性室性期间收缩
• 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是位于两个窦性搏动之间 的室性期前收缩。(无代偿间歇,早搏之后的 窦性P-P间期可正常或延长)。
心脏远程监护仪
心脏手机
房 性 早 搏
房性早搏
1. 提前出现的异常P波, 2. P-R间期>0.12秒。(P-R>0.20秒,
是否干扰性P-R延长。) 3. P后无QRS波为房早未下传,(P后QRS
波呈rsR’型是否伴室内差传。) 4. 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1.提前出现的异常P波.
房性早搏
2.P-R间期>0.12秒.(P-R>0.20秒,是否干扰性P-R延长.)
P-P<P-P
房性早搏、代偿间歇不完全
• 代偿间歇完全:期前收缩以前的R-R
间隔及它以后的R-R间隔之和,适等 于两个正常的R-R间隔。
R-R=R-R
室性早搏、代偿间歇完全
当心室传导 组织受到一 次激动后正 处于激动后 的不应期, 这时另一个 激动又到达 心室,该部 传导发生障 碍,产生一 个增宽、畸 形的QRS波
群,叫室内 差异性传 导。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50
激动传导异常
• 生理性传导障碍 • 病理传导障碍 • 意外传导 • 捷径传导
51
AVB传导阻滞
E CG特点: Ⅰ。 AVB P-R间期>0.20s ⅡⅡba。。文P-氏R间现期象固定P-,R间QR期S逐脱渐漏延2长:至1下Q传RS脱漏 Ⅲ。 P-R间期不固定 P波与QRS无关, P都不能下传心室 出现交界,室性逸搏心律
13
肺P波
14
左心房大
心电图特点: P波增宽>0.11s,呈前低后高的双峰P波, 双峰间距>=0.04s,I、II、aVL导联较明 显。
此种P波常见于左房室瓣病变,故称“左 房室瓣型P波”。左心房肥大多见于左房 室瓣或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慢性左 心衰等
15
二尖P
16
心室大小异常心电图
17
左心室肥大劳损
52
AVB
53
I-AVB
54
II度Ⅰ型AVB
55
II度Ⅱ型AVB
56
57
IIIAVB
58
AV分离
59
60
AVBIII
61
AVB3
62
室内传导阻滞
• 左束支传导阻滞 • 右束支传导阻滞 • 左前半传导阻滞 • 左后半传导阻滞
63
BBB
64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 电轴左偏 • I、aVL导联QRS波呈qR波,II、III、aVF
• 电压变化:Rv1>1.0mV,或 Rv1+Sv5>=1.2mV,RaVR>0.5mV
• 右侧胸导联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 置。
• 电轴右偏
20
右室肥大
21
心律失常心电图
• 激动起源异常 • 激动传导异常
22
激动起源异常
正常起源:窦房结(窦性心律) 起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
23
35
36
PSVT
PSVT2
37
38
PVT
39
PVT
40
•心房颤动
E CG特点:
A- HR:350- 600 bpm, P波消失, 代之f波, R-R间期不规则 ,QRS形态大都正 常
41
AF
42
AF2
43
• 心房扑动 AFL
ECG特点:
A-HR:250--350bpm
P波消失, 代之锯齿波, R-R间期规则/不规则 , QRS形态大都正常。 心室率随房室传导比例而定,房室 传导比例多在2:1-4:1
3
4
5
6
7
正常心电图组成
P波:方向(II,III,Avf ;aVR),振幅,时间
P-R间期:0.12-0.20s
QRS波群:Q波:<0.04s,1/4< R波:
QRS时间:0.06~0.10s
ST段:上抬:肢导< 0.1mV,胸导 <0.2mV
下移 :肢导< 0.05mV
T波:方向与QRS波一致, U波:方向与T波一致 Q-T间期:0.36-0.46s,Q-Tc:0.36-0.44s,
27
28
APB
29
APB
室性早搏 VPB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激动。
ECG特点:
提前出现的QRS波 时限>0.12s, 形态:宽大畸形,
联律间期相等
代偿间期完全
联律、多源性室早、R’onT
30
VPBIII
31
VPB3
32
异位心动过速
3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房性或交界性 早搏(>=3次)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心律>100次/分。
常见于发热、运动后、头痛、甲亢、贫 血等。
窦性心动过缓:60>心律>40次。
常见于运动员、老年人、病窦综合症、甲减、 冠心病等
24
窦性心律不齐: 最长的P-P间距与最短的P-P间距之差 >0.12s。
呼吸性窦律不齐、非呼吸性窦律不齐等。
窦性静止:即窦性停搏。 长P-P间歇与基本的窦性P-P间距之间无 整倍数关系。后常伴有房室交界性逸搏或 窦性逸搏。
• 左室高电压表现:Rv5/ Rv6>2.5mv Rv5+Sv1 >4.0mv;
• QRS时限延长:0.10~0.11s • ST-T改变 • 电轴左偏
高电压表现+电轴=肥大+ST-T改变=肥大劳 损。
18
左室肥大
19
右心室肥大劳损
• QRS波群形态改变:v1、v2呈R、Rs 型, v5、v6呈RS、rS(S波深); aVR呈qR(主波方向朝上)。
心电图辅导
1
• 正常心电图 • 房室肥大心电图 • 心律失常心电图 • 心肌梗死心电图
2
导联
• 概念:放置电极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 • 常规心电图导联 1.双极肢体导联 I II III 2.加压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3.胸导联 V1-V6 4.其他附加导联
右胸导联 V3R-V6R 后壁导联 V7 V8 V
44
AFL
45
AFL
46
心室扑动
• ECG特点: • QRS-T波群无法辨认,出现连续、
均匀、振幅较大的心室扑动波,频 率在180~250次/分
47
48
心室颤动
• 多见于临终前 • ECG表现:
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形态、 大小各异,节律极不规则的心室颤 动波,频率为250~5.12s
65
左 前 分 支 传 导 阻 滞
66
左束支传导阻滞
• QRS时限>=0.12s • QRS形态改变:I、V5、V6q波变小,呈
宽大有切迹或顶部粗钝的R波;V1、V2 常呈QS或有极小的r波。 • 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压低,T波倒 置。 • 完全和不完全的区别。
8
9
10
11
心房异常心电图
12
右心房大
• P波高尖,电压>=0.25mV(2.5mm),II、 III、aVF最明显
• P波时间正常 • V1导联上,P波的全部或前部显得高尖
• 此种P波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所以称肺 型P波。
• 右心房肥大多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 瓣狭窄、右房室瓣病变等。
• 频率150~250次/min,节律一般绝对规 则;
• P波消失(异位p不易判定) • QRS波形态基本正常,时限<=0.12s
34
室性心动过速
• 3个或3个以上连续出现的室性异位激动。 • 频率大于或等于100次/min; • R-R大致相等,室律略有不齐; • QRS波增宽,宽大畸形,时限>=0.12s
常见于洋地黄、胺碘酮等药物因素,高血钾、心 肌炎、冠心病等引起,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 主要表现之一。
25
早 搏(期前收缩)
• 房性早搏 APB • 室性早搏 VPB
26
房性早搏 APB
ECG特点:
P,波形态(直立/倒置);
,
P
R间期>=0.12s;
QRS波群 与窦性相同;
代偿间期:多数不完全,少数超代偿
50
激动传导异常
• 生理性传导障碍 • 病理传导障碍 • 意外传导 • 捷径传导
51
AVB传导阻滞
E CG特点: Ⅰ。 AVB P-R间期>0.20s ⅡⅡba。。文P-氏R间现期象固定P-,R间QR期S逐脱渐漏延2长:至1下Q传RS脱漏 Ⅲ。 P-R间期不固定 P波与QRS无关, P都不能下传心室 出现交界,室性逸搏心律
13
肺P波
14
左心房大
心电图特点: P波增宽>0.11s,呈前低后高的双峰P波, 双峰间距>=0.04s,I、II、aVL导联较明 显。
此种P波常见于左房室瓣病变,故称“左 房室瓣型P波”。左心房肥大多见于左房 室瓣或主动脉瓣病变、高血压、慢性左 心衰等
15
二尖P
16
心室大小异常心电图
17
左心室肥大劳损
52
AVB
53
I-AVB
54
II度Ⅰ型AVB
55
II度Ⅱ型AVB
56
57
IIIAVB
58
AV分离
59
60
AVBIII
61
AVB3
62
室内传导阻滞
• 左束支传导阻滞 • 右束支传导阻滞 • 左前半传导阻滞 • 左后半传导阻滞
63
BBB
64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 电轴左偏 • I、aVL导联QRS波呈qR波,II、III、aVF
• 电压变化:Rv1>1.0mV,或 Rv1+Sv5>=1.2mV,RaVR>0.5mV
• 右侧胸导联出现S-T段压低或T波倒 置。
• 电轴右偏
20
右室肥大
21
心律失常心电图
• 激动起源异常 • 激动传导异常
22
激动起源异常
正常起源:窦房结(窦性心律) 起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
23
35
36
PSVT
PSVT2
37
38
PVT
39
PVT
40
•心房颤动
E CG特点:
A- HR:350- 600 bpm, P波消失, 代之f波, R-R间期不规则 ,QRS形态大都正 常
41
AF
42
AF2
43
• 心房扑动 AFL
ECG特点:
A-HR:250--350bpm
P波消失, 代之锯齿波, R-R间期规则/不规则 , QRS形态大都正常。 心室率随房室传导比例而定,房室 传导比例多在2:1-4:1
3
4
5
6
7
正常心电图组成
P波:方向(II,III,Avf ;aVR),振幅,时间
P-R间期:0.12-0.20s
QRS波群:Q波:<0.04s,1/4< R波:
QRS时间:0.06~0.10s
ST段:上抬:肢导< 0.1mV,胸导 <0.2mV
下移 :肢导< 0.05mV
T波:方向与QRS波一致, U波:方向与T波一致 Q-T间期:0.36-0.46s,Q-Tc:0.36-0.44s,
27
28
APB
29
APB
室性早搏 VPB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激动。
ECG特点:
提前出现的QRS波 时限>0.12s, 形态:宽大畸形,
联律间期相等
代偿间期完全
联律、多源性室早、R’onT
30
VPBIII
31
VPB3
32
异位心动过速
3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房性或交界性 早搏(>=3次)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心律>100次/分。
常见于发热、运动后、头痛、甲亢、贫 血等。
窦性心动过缓:60>心律>40次。
常见于运动员、老年人、病窦综合症、甲减、 冠心病等
24
窦性心律不齐: 最长的P-P间距与最短的P-P间距之差 >0.12s。
呼吸性窦律不齐、非呼吸性窦律不齐等。
窦性静止:即窦性停搏。 长P-P间歇与基本的窦性P-P间距之间无 整倍数关系。后常伴有房室交界性逸搏或 窦性逸搏。
• 左室高电压表现:Rv5/ Rv6>2.5mv Rv5+Sv1 >4.0mv;
• QRS时限延长:0.10~0.11s • ST-T改变 • 电轴左偏
高电压表现+电轴=肥大+ST-T改变=肥大劳 损。
18
左室肥大
19
右心室肥大劳损
• QRS波群形态改变:v1、v2呈R、Rs 型, v5、v6呈RS、rS(S波深); aVR呈qR(主波方向朝上)。
心电图辅导
1
• 正常心电图 • 房室肥大心电图 • 心律失常心电图 • 心肌梗死心电图
2
导联
• 概念:放置电极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 • 常规心电图导联 1.双极肢体导联 I II III 2.加压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3.胸导联 V1-V6 4.其他附加导联
右胸导联 V3R-V6R 后壁导联 V7 V8 V
44
AFL
45
AFL
46
心室扑动
• ECG特点: • QRS-T波群无法辨认,出现连续、
均匀、振幅较大的心室扑动波,频 率在180~250次/分
47
48
心室颤动
• 多见于临终前 • ECG表现:
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形态、 大小各异,节律极不规则的心室颤 动波,频率为250~5.12s
65
左 前 分 支 传 导 阻 滞
66
左束支传导阻滞
• QRS时限>=0.12s • QRS形态改变:I、V5、V6q波变小,呈
宽大有切迹或顶部粗钝的R波;V1、V2 常呈QS或有极小的r波。 • 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压低,T波倒 置。 • 完全和不完全的区别。
8
9
10
11
心房异常心电图
12
右心房大
• P波高尖,电压>=0.25mV(2.5mm),II、 III、aVF最明显
• P波时间正常 • V1导联上,P波的全部或前部显得高尖
• 此种P波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所以称肺 型P波。
• 右心房肥大多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 瓣狭窄、右房室瓣病变等。
• 频率150~250次/min,节律一般绝对规 则;
• P波消失(异位p不易判定) • QRS波形态基本正常,时限<=0.12s
34
室性心动过速
• 3个或3个以上连续出现的室性异位激动。 • 频率大于或等于100次/min; • R-R大致相等,室律略有不齐; • QRS波增宽,宽大畸形,时限>=0.12s
常见于洋地黄、胺碘酮等药物因素,高血钾、心 肌炎、冠心病等引起,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 主要表现之一。
25
早 搏(期前收缩)
• 房性早搏 APB • 室性早搏 VPB
26
房性早搏 APB
ECG特点:
P,波形态(直立/倒置);
,
P
R间期>=0.12s;
QRS波群 与窦性相同;
代偿间期:多数不完全,少数超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