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安徽省池州市4月份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池州市4月份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池州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媒介文化:拼贴的娱乐盛宴蒋原伦很多时候,人们将媒介文化和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等概念交替使用,表达的也是差不多相同的含义,都是指当下的大众文化。

但认真讲起来,背后的思想谱系是不一样的。

如消费文化,其理论背景来自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等一系列著述,它不仅仅是指文化产品,同样是一种商品,供人们消费,更是指在消费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怎么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使用价值,讲究的是产品的符号意义和符号价值。

媒介文化的思想谱系则是来自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强调的是电子媒体和各种斯的媒介方式在不断重构当代文化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即有什么样的媒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

由于媒介文化和当下电子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关联,因此媒介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

传统文化,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印刷文化,是由相对严密的符号系统所构成的,文化越深奥、越博大精深,其符号系统也就越庞大越精密。

符号系统之间还有分野,如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

媒介文化则不同,它是媒介技术的直接产物,一种新媒介技术的问世,意味着有新的文化出现。

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当今的功夫电影,影片中那高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其实就是现代影像技术的产物。

或可说现代电子影像技术创造了中国功夫,电子影像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武林高手出神入化的武功就达到什么高度,甚至笨拙的大熊猫也能被点化成超级武林大腕。

经典文化、精英文化是一种规训文化,这是少数文化精英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创造、加工、积累起来的,所以学习和读解经典文化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被规训的过程。

媒介文化是娱乐文化,偏于感性的文化,强调身体的快感。

它依靠自身的吸引力来攫取市场,所以声色犬马的成分、感官的成分比较重。

站在经典文化的立场上看,媒介文化是无深度的、拼贴的、缺少内涵的文化。

但是,媒介文化倒并不排斥经典文化,总是摆出大包大揽的姿态,上下通吃,将经典文化、传统文化统统囊括在自己的范围之中。

安徽省池州一中2024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池州一中2024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池州一中2024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梧桐深深赵畅⑴只要说及梧桐,人们总会冠以“法国”之称。

八年前,我在德国、法国、比利时,那满街的梧桐树,让我在一个个陌生之地似乎找到了唯一熟悉的感觉。

然而,欧洲的朋友明白无误地告诉我: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梧桐”。

原来,梧桐生长于中国云南,因曾移栽于法租界内,故有人称之为“法国梧桐”。

尔后,梧桐被带到法国种植,法国人以至全欧洲人皆称之为“中国梧桐”。

这意外的惊喜,让我这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⑵我对梧桐亲近有加,除了欧洲之行的意外发现,也缘于。

⑶自我有记忆起,梧桐树就没有离开过我的视野。

城市梧桐树站立于飞尘和喧嚣中,努力让枝叶像琴翼一样张开,等候风的手指,即兴弹奏城市的晨昏。

它花开春季,但花并不美,所谓花,只不过是很不起眼的黄绿色,柔柔嫩嫩如一颗颗羞涩的少女之心。

一俟其吐絮,便似乎优雅不再,那飞絮不管你愿不愿意,都会四处飞扬。

⑷在城市里,梧桐树算不得贵族,它质朴得像平民。

那皮色,那枝杈,那树叶,分明带着乡间的味道,散发着幽深的泥土气息。

只有那巍峨的树冠,才给人以典雅而又孤傲的感觉,无论远远望去或者走近仰望,它都具有一种威严的气势。

但它只管花谢花开,自吟自歌,为行人提供一片荫凉。

⑸有多少个夏季,我背着书包,穿过这道梧桐浓荫上学、回家;有多少个盛夏的夜晚,我与伙伴们一起借着微弱的路灯,在梧桐脚下觅蝉洞、拾蝉蜕;又有多少个突袭而来的下雨天,我与路人一起站在严严实实的梧桐树底下,躲过了一场又一场雨;更记得“文革”中,有人因遭受政治迫害跳楼自杀,幸被楼房边高大的梧桐树树杈扯住衣服,得以保全性命……梧桐每一天都与人们一起分享着悲欢离合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2020池州高考模拟试题+解析-—语文

2020池州高考模拟试题+解析-—语文

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3 页
(2)天有盈余和不足,人有疾病艰难,(如果)不能自己谨慎(地养生),就不能够治愈疾病。 (“虚”“屯”“济”各 1 分,句子大意的凄切哀伤,而是乐曲凄切哀伤。) 15. 同:都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从正面摹写音乐境界。(答比喻、视听结合亦可。) 康诗将筝声比作了秋风中的鹤鸣的声音,以及落日下的百泉回旋的图景;白诗将琵琶声比作了急 雨、私语,以及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声音及图景。(3 分) 异:白诗写出了音乐的曲折变化,康诗从整体上摹写。白诗写出了琵琶女演奏的曲调起伏变 化,康诗只是写了听众整体感知到的筝声的急促紧张。(3 分) 16.(6 分)(1)法家拂士、敌国外患(者)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每答出一空给 1 分,有错字、漏字、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7.(3 分)C(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对方的行动,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目的是阻敌前进、 断敌退路。狙击:暗中埋伏、伺机袭击,这是一种偷袭的作战方式。依语境应填“阻击”。暴发: 着重指突然而且猛烈发作,多半由外部条件促成。爆发:(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 然发生。依语境应填“暴发”。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支持: 支援,赞同鼓励。依语境应填“支援”。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同甘共苦: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依语境应填“患难与共”。) 18.(3 分)D(前文是“来自中国的‘四点倡议’”,后文是“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说 明中间部分是“四点倡议”能赢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的理由。“基调”是基础和背景,应该放在 最开头。先“立足当下”后“着眼长远”,与之搭配的,应是先“加强疫情防控”后 “兼顾世界 经济发展”,更符合逻辑层次。) 19.(3 分)D(本题主要错点均是搭配不当。前半句的“面对”强调“遭遇”疫情,“针对” 强调述说的对象,更符合我国介绍经验的语境。后半句“经验”应该搭配“介绍”,“倡议”搭配 “提出”,“贡献”搭配“作出”,“主张”可以“阐述”。故选 D。) 20. ①净化网络空间需要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引导;②甚至存在低俗化、粗鄙化倾向;③网 络空间生态良好。(每句 2 分,共 6 分) 21. ①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词;(1 分)②它关涉青少年综合素质与身心健康;(2 分)③(但)推进和实施劳动教育存在困难。(2 分) 22.【参照 2019 年高考评分标准】 【文言文译文】 孙思邈是京兆府华原县人,精通诸子百家的学说,擅长讲述老子和庄周的言论著作。北周(宇 文王朝)的洛州总管独狐信见到年纪尚小的孙思邈,认为他不平凡,称赞说:“神童啊!只是才 器过大恐怕难以被人任用吧!”等到孙思邈年长时,隐居在太白山。隋文帝杨坚在辅佐政事时, 曾以国子博士的职务征召孙思邈,思邈没有应召,而且私下对人说:“五十年以后将有圣明的君 主出现,我将要帮助他。”唐太宗执政初年,征召孙思邈到京都长安。当时思邈已经年老。然而, 还是耳聪目明。太宗赞叹地说:“(这)是位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想让他做官,(孙思邈)又没有 接受。唐高宗显庆年间,高宗再次征召孙思邈,任命他担任谏议大夫,他还是坚决推辞掉了。唐

池州市高考语文4月模拟试卷

池州市高考语文4月模拟试卷

池州市高考语文4月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共5题;共20分)1. (3分)请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 . 喧闹(xuān)停泊(bō)荤菜(hún)B . 调换(diào)卤水(lǔ)奢侈(cǐ)C . 不逊(xùn)推崇(cǒng)儒生(rú)D . 踊跃(yǒng)菜肴(yáo)厨师(chú)2. (5.0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阿拉伯世界发生的多米诺骨牌似的政治_________,不仅极大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也使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去年12月,分散在全国31个大城市的52块LED屏被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网上________,此举的意图是力争打造全球最大的户外同步信息平台。

③4月18日晚,安徽中升药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有毒气体________事故,已导致2人中毒死亡,10人遭受重伤。

A . 剧变联播泄漏B . 剧变连播泄露C . 巨变连播泄漏D . 巨变联播泄露3. (3分) (2016高二下·桂林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我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B . 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提高监测信息的透明度,既可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也可尽量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

C .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的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

D . 英国媒体称,一个亚洲主导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快速发展的世界格局正在成长,英国顺应潮流转向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4. (3分) (2019高一上·成都期中) 在下图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安徽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1

安徽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1

安徽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卷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得分现代文阅读I陶渊明在他的“自况”文《五柳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位“爱读书”“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形象。

里面有一句引起颇多关注的话:“好读书,不求甚解。

”读书方法方式很多,有的人看得“僵”,便对“不求甚解”非议或曲解。

其实,在另一首《移居》诗中,陶渊明还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两句,可见他对阅读,是有不同对待的。

在《管锥编》中,钱钟书专门引用了古人对此两语的释读:仇兆鳌选林云铭《挹奎楼选稿》卷二《<古文析义>序》中,有“陶靖节‘读书不求甚解’,所谓‘甚’者,以穿凿附会失其本旨耳。

《南村》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若不求‘解’,则‘义’之‘析’也何为乎?”仇兆鳌是明末清初学者,他的《杜诗详注》至今是人们倚重的杜甫诗歌注本。

他选的这篇文章作者林云铭,是明末学者。

钱钟书引号中“穿凿附会失其本旨耳”后面,原文还有“后人不明此意,为卤莽者藉口”。

这位林云铭,把陶渊明两句话解析到位:“不求甚解”,就是不过分穿凿附会而失去了文章主旨;陶渊明读书当然求“解”,不然在读“奇文”时分析“疑义”干啥?钱钟书大致同意林云铭的解说,自然也包括陶渊明要表达的意思。

不过他还是借了他人句子来表达自己看法:“窃谓陶(渊明)之‘不求甚解‘如杜甫《漫成》之‘读书难字过’也;陶之‘疑义相与析‘又如杜甫《春日怀李白》之‘重与细论文’也。

”以“重与细论文”比附“疑义相与析”,看来这一句的理解,大致清楚。

对于杜甫“读书难字过”,人们的解释也颇有不同。

字面意思,即书中难识读的字,任其过去,钱钟书以此比附“不求甚解”,显然是一样看法。

可有人认为杜甫强调“无一字无来历”,怎么可以如此读书?应该作:经眼之字,难以轻易放过云云,这是往好处解说的一般读书态度。

接着前面征引的两句杜甫诗,钱钟书再引一西方学者的话:“培根论读书云:‘书有只可染指者,有宜囫囵吞者,亦有须咀嚼而消纳者’;即谓有不必求甚解者,有须细析者。

2023年3月池州市高三语文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3月池州市高三语文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3月池州市高三语文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6月17日,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顺利下水。

“福建舰”是继“辽宁舰”与“山东舰”之后,中国拥有的第三艘航母。

其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备有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就排水量而言,“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领先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英国的“伊丽莎白”级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滑跃式起飞方式,电磁弹射可以让战斗机满载燃料和弹药起飞,还可以满足大到运输机、预警机,小到无人机等各类机型在航母上的起飞条件。

由于电磁弹射的研发难度高,此前只有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

因此,“福建舰”的下水无疑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新篇章。

超然客公众号(摘编自乐水《“福建舰”下水掀开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新篇章》)材料二:电磁推进技术的原理早在19世纪初就已有人提出,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人们相继研制出了各种电磁感应原理的直线发射装置或模型,但由于受相关研究领域技术的影响,上述模型的性能距工程实用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70年代以后,超大功率脉冲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磁发射技术有了重大突破:1978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等人用550MJ的单极发电机作为电源,采用等离子体电枢在5m长的导轨炮上把3g重的聚碳酸脂弹丸加速到了5.9km/s的初速度。

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用电磁力把较重的弹丸推进到高速的可能性,由此也将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1988年美国海军与卡曼航空航天公司联合研制航母舰载电磁弹射器模型,2013年10月11日,全球第一艘装备电磁弹射器的美军“福特”号航母下水。

池州市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三)

池州市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三)

池州市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信息卷(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二上·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德建言,文以载道,向来是影视生产的第一要义。

面对这份神圣的事业,每一位从业者都应当自觉肩负起相应的文化使命。

相较于广告代言、商业活动,把作品打磨好才是艺人________之本。

相较于发家致富、万人追捧,成为________的艺术家才应该是他们________的终极目标。

所以,艺人必须自觉坚守艺术理想,把心思更多地用在深入基层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提高专业水平上。

做事先做人,人品不正,戏品再高也难以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所以,艺人还需________,弄清楚我是谁、依靠谁和为了谁的问题,对艺术、对生活,对大众充满敬畏与感恩。

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学识修养,(),才能用内心的充盈与丰富,挥去表象的浮夸与喧闹,真正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人民的信任。

其次,有关部门,组织应对艺人的职业操守进行规约整肃,对演艺行业进行全方位治理,净化职业风气,规范艺人言行,提高准入门槛。

再次,新闻媒体应主动做好舆论监督引导的社会责任,从艺人的爱恨情仇、生活琐碎中将关注焦点移开,关注更多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影视行业的发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安身立命德才兼备孜孜不倦洁身自好B . 安居乐业德才兼备孜孜以求洁已奉公C . 安身立命德艺双馨孜孜以求洁身自好D . 安居乐业德艺双馨孜孜不倦洁己奉公(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放低姿态面对观众,俯下身子潜心创作,挺直腰板踏实做人B . 挺直腰板潜心创作,俯下身子踏实做人,放低姿态面对观众C . 挺直腰板面对观众,俯下身子潜心创作,放低姿态踏实做人D . 挺直腰板踏实做人,俯下身子潜心创作,放低姿态面对观众(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新闻媒体应主动承担起舆论监督引导的社会责任,从艺人的爱恨情仇、生活琐碎中将关注焦点移开;关注更多的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影视行业的发展。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元典精神”,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

这种典籍因其首创性及覆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

印度的《华陀经》、波斯的《古圣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论著,犹太及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都被相关民族视为“圣典”或“元典”。

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的是“六经”,与之相关的《论语》《孟子》《老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质。

文化元典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当以历史文献视之,“六经皆史”即此之谓也。

同时,元典的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观照久远的岁月,反复被后人重新刻勒,对该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定式造成深远而又长期的影响。

元典的这种超越性并非某种神秘因子所造成,乃是由其基本特质所致:它们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各个时代的人类所始终关心的,也就是说,元典讨论的是不朽的主题,同时,元典在回答这些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时,提供的是一种哲理式的框架,而并非实证性的结论;是一种开放式的原型,而并非封闭式的教条,这使元典不致因内容和形式的时代局限沦为明日黄花,而以一种灵感的清泉,赢得不朽性,一再发挥巨大的启迪功能。

池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2

池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2

池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2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24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壬戌(xū)属(shǔ)客冯(píng)虚御风B . 溯/(sù)流光嫠(lí)妇相缪(liáo)C . 酾(lì)酒横槊(shuò)扁(piān)舟D . 狼籍(jí)枕藉(jí)无尽藏(zàng)2. (12分) (2020高三上·山东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啊!这宝贵的土地,不事稼穑的剥削阶级只知道想方设法地掠夺它,把它作为榨取劳动者血汗的工具;亲自在上面播种五谷的劳动者,才真正对它怀着强烈的感情,把它看作命根子,把它当成哺育自己的母亲。

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逼迫得的破产中国农民,飘流到海外去谋生的当儿,身上就常常怀着一撮家乡的泥土。

那时,闽粤沿海港口上,一艘艘白粉髹腹朱砂油头,头部两旁画上两个鱼眼睛似的小圈的红头船,信风,把一批批失掉了土地的农民送到海外各地。

当时离井别乡的人们,①,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

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

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

试想想,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土地的长度和面积计算单位可以用丈、公里、亩、公顷,然而在含有“国土”的意义的时候,②。

因为它代表一个国家的主权,一寸土都不容侵犯,一寸土都是珍宝。

过去,多少劳动者为了土地而进行了的悲壮斗争,又有多少英雄义士为保卫它而英勇地献出了生命;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许许多多被殖民者奴役着的地方,也正在进行着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土的斗争。

啊!一寸土,在这种场合意义是多么神圣!(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走投无路趁着绝连绵不断B . 走投无路乘着决连绵不断C . 穷途末路趁着决绵延不断D . 穷途末路乘着绝绵延不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剥削阶级只知道掠夺它用来压榨劳动者,劳动者才对它感情深厚。

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考试卷

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考试卷

安徽省池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

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追问,()无限情怀。

从人与月的最初相遇,一直到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发问,直到明月照耀我们的今天……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也许是因为月亮那种特殊的质感、独到的美丽。

它是柔和的,它是清激的,它是圆润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不断变化的。

在初一,我们几乎看不见月亮;初二以后,细细的一点点月痕露出它的芽,然后逐渐丰满圆润;直到十五,它如同冰轮,如同瑶台的镜子,变得那么丰满,那么圆润。

月亮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从初一,经过十五,再到月末,完成一个循环。

月亮的这种阴晴圆缺,折射到世界万物和人生百态上,就是老子说的:“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有的东西残缺了,实际上它获得了另外一种“圆满”——月亮只有一弯月牙的时候,是一种“损”,一种缺失,但它已经蓄满了生命,正在迈向圆满,这就是“损之而益”。

有的东西圆满了,完成了,实际上却逐渐走向残缺——圆月当空,流光()地,是一种璀璨,一种“益”,但它的力量已经达到巅峰,无力再更圆一些更亮一些,只能慢慢消瘦下去,这就是“益之而损”了。

用一种辨证与变化的心情去看明月,再把这样的目光移到世间,我们就知道怎样完成内心困惑的消解和平衡了。

,最圆满的日子——十五的月園,就成了中国人心灵的寄托。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寄托趋之若鹜泄B . 承载情有独钟泄C . 寄托情有独钟泻D . 承载趋之若鹜泻(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因为正是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B . 正是因为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C . 正是因为这样的损而满、满而损,盼望了很久之后D . 因为正是这样的损而满、满而损,盼望了很久之后(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余光中先生说李白:“酒人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池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 (6分)(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道德的本质不是远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在处理现实复杂利益关系中获得正当性;道德的完满也不是不要“得”,而是能够自如地运用符合“德”的方式去“得”。

儒家“孝”伦理发展到“德”的阶段,便在个体自身内部完成了“孝”的内化,但这只是抽象地完成。

儒家“孝”伦理的意义与价值,决不仅仅是精神的自我完成,而是“外化为他物”。

这种现实外化就是“得”,就是使儒家“孝”伦理能够更有效地干预现实社会生活。

“得”是儒家“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目的。

但“得”的实现与获取也不能偏离伦理的逻辑。

在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互相投射,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逻辑结构。

第一,“得”必须有“德”。

在中国传统社会,因为孝行而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孝子不乏其人,这种认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嘉奖:在物质上能够获得上层的封赏,比如对孝子实行放免赋税的优惠等;在精神上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孝子们被旌表门间、载入史书,甚而能够因为孝行被速入官,反之,如果有不孝者,则被除名削身,永世不得续用。

第二,“德”必然能“得”。

舜因何能贵为天子,因为舜是大孝之人,德行高远。

而且这种大德能使老百姓受益,自然就会受到上天的保佑,所以大德之人必然会“得”。

“德”不以“得”为目的,但“德”却必然有“得”的报答。

父子是血亲相连的天伦关系,如果孝敬双亲是为了赢得孝子的美名和求得功利,则损害了亲亲之情,使人失去最基本的情感依托。

所以,“得”并非最终目的,只是在进行价值预设时,人们确信孝子必然会得到好的归宿。

所以,在主观动机上,“德”并非为了“得”;但在客观效果上,“德”却必然“得”。

第三,有“德”就是“得”。

孝的根本是对父母的血缘情感的真实流意,而不是出于机心和利益,那种对自然本真的背离会导致孝的矫揉造作。

特别是汉代以来,越来越多外在的物质利益附加在孝上面,使孝越来越远离人性的自然。

而孝本该是为人子女良善本性的流露和自然天性的表达,有父母可以供养就是福气,就是大“得”。

孝是道他的始源,是源自人的真性情。

这种发自内心的亲爱父母之情是对父母养育之思的感念和追思,是儒家“孝”伦理深刻的情感基础。

人们为了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不掺杂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

由“德”至“得”的逻辑运行过程解决的是孝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得失问题,也即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

由此,儒家“孝”伦理逐步形成由现实的亲子血缘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现实生活的逻辑运行路径。

(王健崭《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得”必须有“德”是指孝子具有孝行,能够获得社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嘉奖。

B . 儒家“孝”伦理中,“得”是伦理观念下的生活世界,直接指向现实社会生活。

C . “孝”源于对父母的真实情感,不能有外在的功利目的,这是儒家伦理所推崇的。

D . “德”与“得”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都是儒家“孝”伦理的现实外化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采用对比、举例、比喻等方法,论证了儒家“孝”伦理的逻辑运行路径。

B . 文章从三个方面充分论证了儒家“孝”伦理中“德”与“得”的相互映射关系。

C . 文章从人性的角度论证“孝”的本质,论证视角较为独特,将论证推向了深处。

D . 文章以孝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得失问题为前提,论证了推行“孝”伦理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道德的完满要求我们学会用不偏离伦理的方式去获得现实生活中的正当利益。

B . “得”是“孝”伦理逻辑运行的终极目的,但必须运用合“德”的方式去“得”。

C . 舜不为“得”而行孝德,但客观上却能“得”,可见“德”必然有“得”的报答。

D . 要真正落实儒家“孝”伦理,就要注重“得”,更要强化“德”,二者缺一不可。

2. (12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张岱年:士林楷模①《张岱年自传》前,他亲笔题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言有物而心有恒。

”这完全可以作为张岱年一生的写照了。

以下一些小事可以使我们对张岱年有更深刻的了解。

②1982年,张岱年与他的一个学生、清华大学的刘鄂培教授有过一次谈心。

刘教授回顾往事时,说到自己在前半生的历次运动和改造中饱受磨锉,如今已经像河床中的鹅卵石一样,没有了棱角,而且还感叹道,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是很难的。

为了能够不随波逐流又不丧失良心,刘教授说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像铜钱一样,内方外圆。

张岱年听了这番话,沉默良久,提起笔来写下了“直道而行”四个字。

刘鄂培教授看过这四个字,深感惭愧,他说:“岱年师与我有相同的坎坷遭遇,他的胸襟如此广阔,精神境界如此高尚。

这四个字体现出他的刚正性格,亦即岱年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③张岱年为人谦虚谨慎。

即使是对于《中国哲学大纲》这样一部得到学界公认的名著,他也总是会自觉地指出其中的不足,几次修订,每次书写序言,都会明确地指出书中的缺陷。

你可以感觉到他的这种谦虚决不是刻意的造作,而是完全发自其内心的。

④张岱年生活非常简朴,在衣食住行上从不讲究。

他几次迁居,住房都很狭窄,而且房中几乎都堆满了书籍。

每次有客人去拜访,走进他的书斋,几乎找不到地方可以坐下,以至于大陆以外的学者像台湾的陈鼓应等拜访张岱年时,对如此大师竟居于这样的陋室,深为惊讶,后来甚至直接上书邓小平要求为张岱年解决住房问题。

可据说张岱年对此从不抱怨,好像挺满足,也很习惯的样子。

⑤张岱年的穿着也是极为朴素,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大学问家,好像只是一位平凡的老者,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

他的一个学生曾忆道:“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看望他,在路上碰到了张先生,张先生正好从小商店里买好了馒头之类的食品拎在手里走回家,张先生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使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一位誉满海内外的大学者做着普通老百姓最平凡的事情,我想张先生这样恐怕在国内外学术界是少见的。

”⑥张岱年对于中国哲学史料的熟悉,凡是熟悉他的人都赞不绝口。

他的一个弟子曾回忆: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的史料十分熟谙,每提及历史上一个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材料,都能够做到背诵,从先秦到近代,先生如数家珍,使听课者感到先生对祖国优秀的哲学文化遗产充满了感情!每当张先生开始背诵时,教室里便鸦雀无声;背诵完毕,教室里便发生一片轻轻的唏嘘声”。

⑦张岱年为人诚恳,对后学的培养和鼓励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张岱年作为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向他求教、请他审阅文章或者求他为自己的著作作序的人不计其数。

他对此从不会拒绝,对于求教的稿子总会认真修改,这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工作,但他总是不厌其烦,可见对于后学一片爱护、提携之心。

张岱年在讲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和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时候,吸引了很多学者和学生来听课。

中国人民大学有位教师叫姜法曾,很认真地听张岱年的课并做了详细的笔记。

后来姜法曾把听课笔记做了细致的整理,张岱年后来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便是以这个笔记为基础完成的。

不幸的是,这位姜老师因为劳累过度,英年早逝,后来张岱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时候,就把大部分稿酬送给了姜老师的遗属,其余部分则购书送给每一个听这门课的学生,他自己则分文不取。

⑧季羡林与张岱年在清华时是校友,工作后又在北大是同事。

两人友谊深厚,相互了解也深。

季羡林曾在为刘鄂培的《综合创新——张岱年先生学记》作的“序”中说,自己“对于先生的为人,则心仪已久”,并称赞张岱年“他奖掖后学,爱护学生,极有正义感,对任何人都不阿谀奉承,凛然一身正气,又决不装腔作势,总是平等对人。

这样多的优秀品质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再加上真正淡泊名利,为学是务,在当今士林中,真堪为楷模了”。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相关链接】①张岱年(1909-2004年),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文化理论家、为中国现代哲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哲学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②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在这发展过程中,虽经常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因而成为世界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影响及于国外,对于世界文化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选自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张岱年先生在《张岱年自传》前亲笔题写的评价自己一生的几句话,表现了他自强不息、好学深思的为学与为人的品格。

B . 台湾学者陈鼓应直接上书邓小平要求为张岱年解决住房问题一事,突显了作为一代著名学者的张岱年先生生活上的简朴。

C . “背诵完毕,教室里便发出一片轻轻的唏嘘声”,这里的“唏嘘声”不仅是因听课者对张岱年先生非凡的记忆力的赞叹,更因为听课者感到先生对祖国优秀的哲学文化遗产充满了感情。

D . 张岱年先生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中国文化对外国文化有吸收也有巨大贡献,但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2)文章的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张岱年被称为“士林楷模”,他在“为人”与“治学”上分别有哪些表现?3. (18分) (2016高一上·沽源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荆轲之死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怎么改?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

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

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