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性别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于各个领域,例如在薪酬、晋升机会、家庭责任分配等方面普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深入研究社会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性别平等实践和性别主流化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公共管理中的性别议题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必要的实践方式,其实践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发展和改善。

对社会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社会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性别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标志之一,对性别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分配、角色分工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问题。

性别平等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公共管理中对性别平等的关注和实践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为性别平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性别在公共管理中的影响和作用不容忽视,深入探讨社会性别理论对公共管理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性别在组织管理、政策制定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社会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公共管理中应用社会性别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社会性别理论对公共管理的影响及其实践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和发展,以及性别主流化在公共管理中的实践,旨在为实现性别平等和促进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公共管理中性别平等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性别平等政策和措施,促进公共管理领域的性别平等进程,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性别群体的需求,提升社会公平和正义。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性别平等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推动性别平等理念在公共管理中的深入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及发展社会性别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社会中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权利、义务、资源分配以及权力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班 也对社 会 性别 理论 作 了研究 和探 讨 , 别是 社 会 特 性 别意 识 的分 析 方 式方 法 逐 渐 为人 们 所 熟 悉 。这

‘ 注并迅 速地得 到广 泛 的传播 和 发展 。


社会性别理论在 中国的传播
中国对 于社 会 性 别 理 论 的了解 , 于 19 始 9 3年 在 天津举 办 的“ 女 与 发展 ” 妇 研讨 班 。 天津 师 范 大
20 04年 中国一 欧盟便捷 小项 目基金 “ 社会性 别意识教 育与推 广” S F 4 0 6 (P 0/4 )
1 61
维普资讯
充外 来理 论 。
别范 畴 , 妇从 从 国古 代性 别制 度 建 构 及 其 对 妇 女 产 生 的影 响。这 不仅 从社 会性 别 角 度 建 立 了研 究 中 国妇 女 史 的理 论框 架 , 同时 开启 了中 国大陆 系统 化社 会 性别 研究 的思路 , 中 国 的女 性研 究 具 有 了较 深 的 根 基 , 使 女 性 研究 者逐 渐关 注社 会 性 别 与 发 展 中 的现 实 问题 并参 与 了各种 干预方 案 的实 践 , 中 国的女 性研 究 使 形成 了 自己的特点 , 即与 现 实 问题 的 紧密结 合 。近
于 上世纪 9 O年代 也 逐渐 被 中 国的妇 女研 究 者所 关
作品, 如安 ・ 欧克利 的《 、 性 性别与社会》 卡罗琳 、 摩塞的《 女性与住房政策: 向性别意识》 性 走 和《

别计划与发展——理论、 实践与培训》 琼 ・ 、 斯科特 的《 社会性别 : 一个有助于历史分 析的范畴》 等被 翻译到中国, 中国妇女报》 《 等许多报刊杂志对 “ 社 会性别意识” 了充分 的宣传 ,97年南京 “ 作 19 妇女 与发 展 ” 讨 会 、 央党 校 “ 性 别 意 识 纳 入 决 策 研 中 将 主 流” 讨会 等 各个 级 别 的女性 理论 研 讨 会 、 研 研讨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作者:张宇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社会性别语言学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其中,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语言、社会、性别是紧密联系的。

本文以俄文电影《爸爸的早餐》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为例,分析男女社会性别语言的差异,研究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性别语言差异中图分类号:D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6-0252-02自古以来,男性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代表着权力、权利和地位,相对而言,女性则处于社会的从属地位,代表着被压制、被支配的存在。

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的掀起,对整体文化进行批判,这一举措将女性问题的具体分析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此影响下,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人权、语言等方面也逐渐受重视起来。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著名女性主义者开始着重研究导致女性性别歧视的原因和社会根源,并且就言语的性别差异展开讨论,引发了语言学家对这一命题的浓厚兴趣,如英国语言学家koff、P.Trudgill,等等。

与此同时,大量有关于性别语言的论文和专著纷纷发表,致使世界各国对社会性别语言的问题逐渐重视起来,研究的语料开始涉及更多的语种。

归纳起来,这一时期的社会性别语言研究主要包括缺陷轮、支配轮和差异论。

一、缺陷论该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Lakoff。

《语言与妇女地位》(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1975)则是她关于这一学说的代表作。

她在该书中提出了“妇女语体”(Women's style),即妇女交谈时的语音、语法和词汇具有浓厚的从属风格,体现了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性别差异,映射了男女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并且强调女性的讲话方式在她们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以下是来自俄文电影《爸爸的早餐》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表明了女性的称呼词汇在话语中的从属地位:女人和男人在交际时使用的语言反映了他们各自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吸收了女性主义哲学的思想,强调尊重女性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并希望借助与女性合作的方式,推进性别平等的实现。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不仅为妇女发声,更成为为所有相对弱势群体一方争取权利的价值理念与实践方式,它承认服务对象群体作为主体的多样性、差异性、能动性,将个人问题认定为公共议题的一部分,通过团体互助,寻求个人问题的集体解决之道。

社会性别是从女性主义理论中发展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

其主要观点有:(1)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及行为差异的原因,两性差异不等于女性次于男性。

(2)人们现有的社会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

(3)社会对妇女角色和行为的预期,往往是对妇女生物角色的延伸。

(4)社会性别的角色不是生物性别决定的,而是后天学习来的,它是可以改变的。

(5)社会结构有利于男性,女性是受歧视和排斥的群体。

(6)性别既存在于私人生活领域,也存在于公共生活领域。

(7)社会性别概念是对传统社会性别关系不平等的不认可和挑战。

(8)社会性别是一种社会身份,它与其他社会身份(如阶层、民族等)交织在一起。

(9)个人的问题,也是政治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需要从社会结构分析的视角理解人的问题,把女性放在社会分工、地位等级这样的社会处境中理解她们的遭遇,而不能仅从个人或者家庭这样的私人生活处境出发分析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女性主义理论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思想理论,对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承认并支持女性的力量,认为进行服务时应当深入了解女性案主所处的生活背景。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会服务旨在让更多的人尊重女性,消除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现象,促进我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姓名: 马艳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社会学班级: 社会51班学号: 2215102指导教师: 魏丰职称: 副教授2008年6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社会学专业学生马艳指导教师魏丰摘要:近年来,性别问题不仅成为妇女运动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针对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文化机制,学者们提出了社会性别理论。

笔者在广泛阅读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简要综述。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概念、发展历程、内容及意义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社会性别理论发展状况及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的研究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社会性别;男女平等;女性主义The social sex theory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Ma YanTutor Wei Feng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ender issues become not only the women's movement of the key issues of concern, but also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ddress gender inequalities caused by social and cultural mechanisms, scholars have raised gender theory. I read in a wide range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re review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gender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cont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four summary of the theory of gender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results, and on this basis that the existing theory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Key words:Social Sex; Gender Equality ; Feminism引言在当今社会,性别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

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理论

性别差异和社会性别理论
汇集成反传统性别文化的合力。
(5)生理差异无法改变和消除,但 是社会文化却是可以改变的,男女两 性的性别角色可以在社会文化的变化 中加以改变。社会性别理论强调女性 的主体地位,主张通过人的主体性的 行动,改变传统观念,实现性别平等 和发展。它主张关注和尊重女性群体 的主体意识和价值,把女性作为发展 的主体,赋权于女性,女性的利益和 需求应当得到重视和满足。
1988年,美国史学家琼 ·斯科特在《性别与历史学》中, 进一步强调性别是一种权力关系,即一种“以性别差异为 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成分”和“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 式”。
2. 社会性别理论的基本内容: (1)社会性别理论以变化、发展的眼光 看待流行的社会性别观念, 认为性别可以 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生理性别是由 人的生物特征所决定的,是指男女的生 物属性,它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性别 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建构男性气质和 女性气质,是通过社会、文化和心理的 影响所形成的男女两性在性别角色和行 为等方面的差别,它是后天习得的,是 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社会性别理论将 性别的社会文化差异从生物学基础上区 分出来,批判了生理差异导致女性处于 劣势的传统错误观点。
对男孩的性别社会化:正面激励——你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负面激励——男孩子不要玩洋娃娃 孩子很早就开始选定与他们相称的“性别角色”以及男女 认同(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男性气质
• 男性气质=阳 刚;富于攻击 性;富于独立 性;不感情用 事;不易受他 人影响;富于 支配性;喜好 数学和科学; 竞争性;冒险 精神;决策果 断……
(4)社会性别理论反对孤立地研究女性和女性问题,
同时也反对把女性视为男性的对立面。它认为,考察认 识妇女问题时,不要将妇女孤立地剥离开来,而要将其 置于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和权力结构之中。在对其性别 文化、性别制度和性别结构的分析过程中, 我们既可以观 察到男女两性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 同时也可以看到男 女两性受到的不同限制和制约, 从而有助于男女两性共同 反思传统性别规范对于自身发展的束缚, 有助于男女两性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性别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

性别问题不仅仅是个人身份认同问题,更是社会和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别理论研究旨在探讨性别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影响和挑战,以期借助性别视角来构建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别问题在公共管理领域,性别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社会性别问题在公共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性别问题涉及到不同性别在公共管理中的参与程度、资源分配、权利保障等方面,直接关系到政府治理的公平与效能。

性别问题也是公共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公共管理实践中,性别歧视、性别偏见、性别不平等等问题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这无疑对公共管理的效能和公平性带来了挑战。

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别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实践问题。

二、现状在国内外,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际上,对于性别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做法已经融入了政府的决策和公共管理中。

瑞典、挪威等国家在公共管理中实施了性别平等的政策,从性别主义的角度出发,积极倡导男女平等,为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实践。

在国内,公共管理中的性别平等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

学术界对于性别理论研究的兴趣增加,一些研究者开始探讨性别理论如何应用在公共管理领域。

公共管理学科中的性别平等研究开始受到关注,相关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也开始涌现。

这些都表明,公共管理中的性别问题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共同关注点。

但公共管理中的性别理论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性别理论研究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还比较薄弱。

绝大部分的公共管理研究仍然忽视了性别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导致了在政策制定、政府治理等领域的性别盲点。

性别理论研究的深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性别理论研究都还停留在对性别现象的描绘和解释,对于性别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和实践路径研究较为欠缺。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别理论研究,是以性别视角为理论基础,探讨和分析公共管理领域中的性别问题以及性别不平等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的研究领域。

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社会性别角色、性别意识、性别差异、性别歧视等与公共管理相关的性别问题。

下面将从理论、实践及其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别理论研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论框架,即性别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

性别主义理论强调社会性别角色的形成、性别意识的生成与发展等方面。

性别主义理论认为,性别是社会和文化构建的,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性别主义理论可以解释性别差异以及性别与权力、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关系。

女性主义理论重点关注性别不平等现象以及女性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地位和权益。

女性主义理论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推动性别公平和社会正义。

二、实践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性别平等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研究性别不平等现象,为政府和组织提供性别平等政策和实施措施的建议。

促进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和性别歧视的消除。

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公众对性别问题的认识,减少妇女在就业、教育等领域的歧视。

促进女性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参与和晋升。

通过推动女性参政议政,提高女性在决策层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促进性别平等。

提高性别分析的能力和意识。

要在公共管理领域加强性别分析和研究,使其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方法在公共管理中的社会性别理论研究中,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文献分析是对社会性别理论和公共管理中的性别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了解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和研究现状。

实证研究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有关公共管理中的性别问题的数据,从而得出具体结论。

案例研究则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揭示性别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为制定性别平等政策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经验和依据。

性别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性别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性别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性别,作为社会和文化中一种重要的分化标志,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

近年来,性别研究成为一个繁荣的学科领域,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性别的概念和性别研究的定义性别是指社会和文化对生物学性别在表现和意义上的阐释。

这种阐释基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与个体的性别不同,因此性别的概念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性别研究是一种虔诚的、激进的和跨学科的反思,其根据是认为性别是一种社会构造的艺术品。

这种艺术品是建立在性别二元论上的,即把社会和文化作为性别二元论的基础,低估了性别在人类身份中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所以,性别研究试图从一种同性别刻板印象中解脱出来,而不是承认其存在。

二、性别理论的发展性别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闪耀,这个时期的思考是“第二波女性主义”。

这段时期是关于女性团结,平等和自由的重要时期,源于女权主义的思想。

第二波女性主义的核心是对生活领域、教育、媒体和政治的深层次分析,以具体地解决特定的问题,如家庭和社会中的性别问题,如家庭暴力、性骚扰和妇女权益等。

1970年代末,第三波女性主义涌现了出来。

这次女性主义的潮流主张的是一种更具分化和多样化的社会构建,力图在这样的环境中反思跨越时空的女性经验和处境,并试图解决上一波运动中被忽视的多元化和差异化问题。

第三波女性主义的性别理论打破了传统的两性对立思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性别研究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三、性别研究的实践性别研究已经超越纸面并扩展到实践领域。

性别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实施、计划和政策的形式来促进从根本上重构社会性别。

这种改变不仅涉及到对特定群体的实质改变,同时也涉及到教育、医疗和工作场所的变化。

在教育领域中,性别教育被认为是推动性别平等的重要措施。

这种教育试图让学生理解性别的概念,了解性别问题的存在并赋予性别平等意识。

性别教育目的是废除性别刻板印象,提高对性别的多样性和互惠性关系的认识,并最终消除性别不平等现象。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
1942年--《巴里岛人的特质》(与贝特森合著) 1942年--《And keep your powder dry : an anthropologist looks at America》( 一位人类学家观察美国)
1949年--《Male and female : a study of the sexes in a changing world》(两性 之间:变迁世界中的性研究)
其一,雌性被动说。后代的性别取决于受精时的染色体构成,雄性配子或雌
性配子造成了这种结果。一本经典的医学心理文章所写的“女性一个月只产生一个 卵子,而男性每天产生数以千万计的精子”。这种对数量的强调,有着鲜明的目的 性,精子被视为在生殖过程中扮演了决定角色。因此,它是有价值的,而卵子由于 数量少,所以它受控于精子。卵子的发生过程被认为是很浪费的,被描述时用的是 遗憾的、低沉的语调和相关的字眼。卵子被描述成“被动的”、“被传送的”,而 精子被描述成“积极的”、“强壮的”、“促成了卵子的产生”等等。把卵子的受 精过程看作社会中男女行为的差异的原因,用来解释为什么女性往往是被动的、等 待的。
一、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主要学者的生平 三、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影响 四、若干评述
演讲人:
一.理论产生的背景
社会性别首先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如本(Gagle Rubin )在 1976 年提出的,这对西方的妇女研究有重大的促进和发展。其一,社会性别 的提出是对生理性别的批判,提出了男(male)女(female)应从社会 、文化的背景去理解的问题。其二,社会性别的提出,强调“后天”对 “先天”影响,指出社会制度、法律、价值观对妇女的歧视而造成政治 、文化、经济上的压迫。其三,实现男女平等的道路有待于建设一个平 等的社会制度,创造一个平等的文化。

论述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介绍

论述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介绍

论述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介绍
性别角色发展理论指的是关于个体如何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和内化性别角色的模式和解释。

这些理论探讨了性别角色的形成、塑造和表达,以及与社会、文化和个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周围的他人来学习性别角色。

主要关注的是家庭、学校、媒体和同伴群体等社会环境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2. 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认为,性别角色的发展是社会角色期望和压力的结果。

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并按照社会对该角色的期望行事。

3.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识别自己为男性或女性,以及与社会和文化对性别角色的期望之间的一致性。

4. 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社会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性别角色是一种社会构建的现象,不是生物或天性决定的。

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性别角色的塑造和其多样性的影响。

5. 性别模式理论:性别模式理论关注个体如何通过内化社会对于什么是"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来形成性别认同和角色。

强调个体对社会性别角色的接受和符合程度。

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解释,帮助我们理解个体是如何通过社会化过程来习得性别角色,并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塑造和表达性别。

需要指出的是,性别角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文化、社会、家庭和个体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经历和表达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摘要】社会性别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探讨性别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

本文对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文章介绍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的定义和意义,指出了性别平等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然后,回顾了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强调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突破。

接着,讨论了当前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女性就业、收入不平等等问题。

随后,分析了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如数据不足、研究视角局限等。

展望了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趋势,为促进性别平等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社会性别经济学、中国大陆、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历史发展、重点领域、问题、挑战、发展方向、未来、重点、趋势1. 引言1.1 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是指对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权利、机会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在中国大陆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当前的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在探讨男女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和权利问题时,既关注个体水平的性别差异,也关注制度和结构上的性别不平等。

通过对性别角色、工资差距、职业选择、家庭责任分工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男女在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不平等问题。

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可以为促进性别平等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今后的研究中,中国大陆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男女在就业、教育、家庭等领域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关注性别平等的实践效果,探索性别主流化的途径,为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做出更多的贡献。

2. 正文2.1 社会性别经济学研究的定义与意义社会性别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中性别在经济活动中所扮演角色的学科。

浅谈社会性别理论与我国社会妇女发展问题

浅谈社会性别理论与我国社会妇女发展问题
( 二 )将 社 会 性 别 引入 公 共政 策制 定
法律。然而 ,法律上的平等并 不意味事实上 的平 等 ,在现实 生活 中,仍 然存 在着男女权利 、机会和规则不平等的问题 。
( 一 )公 共 政 策 方 面
有些政策看上去是针对妇女需要 , 促进妇 女发展 而制定 , 但是并没有真正起到维护妇女权益的作用。现行 的公 共政 策 大多是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下制定出来 ,缺乏对性 别意识 的认 识; 其次 ,多数公共政策并非是南两性 共同制定 ,而是以男 性为 主导完成 ; 第 j,政 策制定者大 多缺乏社会性 别认识 。 这样制定 的公共政策往往忽视 了政策的 台对男女两性产生 什么不 同影响 ,忽略 了性别对人的意识和生活方面所带来的 影响 ,加剧 了妇女与社会之 间的分离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社 会 性 别理 论 的 引进
“ 社 会性别 ”概念产 生于 2 O世纪 7 0年代 ,南女 性主 义 者提 出,随之成 为女性 主义 的核心概念 。《 第二性 》的作者 西蒙 ・ 波伏娃 曾指 出 : “ 女性不是天生的 ,而是逐 渐形成 的” 。 1 9 7 2年 , 英 国女性主义者安 ・ 奥克利对 “ 性别”与 “ 社会性别” 作 出了区分 : 生物 学上 的性别 ( s e x)通常指 男女 与生俱来 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 ,这 是普遍存 在一般不 可改 变的 ,不会 随着人们地域 、国籍 、种 族 、民族 等不 同而有所 差异 ,是 生 物性的 。而社会性 别 ( g e n d e  ̄是伴 随社会 文化 、社会认 识 , 在社会文化 形态中形成属 于女性或 男性 的气质 、行 为方式 、 群体特征等 ,具有社会文化性 。 社会性 别视角有别 于其他视角 ,它的研究 主体 是女性 , 在男女两性共同塑造 的社 会结 构中 ,用 变化发展 的眼光研 究 社会问题 ,绝不孤立的研 究女性 问题 。社会性别理论 自提 出 以来 ,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 可与支持 ,纷纷加人推 动 “ 社 会性 别主 流化 ” 。 《 中 国妇女发 展纲 要 ( 2 0 1 1 - 2 0 2 0 年) 》的 总体 目标 :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体 系和公共 政策 ,促 进 妇女全面发展 ,促进 两性 和谐 发展 ,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 同

性别与发展的理论方法是如何演变的

性别与发展的理论方法是如何演变的

性别与发展的理论方法是如何演变的首先,性别二元论是最早且最为传统的性别与发展理论方法之一、这种理论方法认为,性别是生物性别的自然产物,分为男性和女性,而且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更改的。

在这种观点下,男性和女性被赋予了不同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期望,他们的个人发展也会受到不同的限制和期待。

然而,性别二元论的主张已经受到了批评,人们认识到性别是一种社会构建,不仅仅是生物因素的结果。

接下来,社会建构主义成为了性别与发展领域的主流理论方法。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性别是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制度的影响而产生的。

性别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特征,而是通过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建构和重塑的。

社会建构主义重视研究性别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关注社会和文化因素对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分工等方面的影响。

这种理论方法促使人们对性别平等和性别多样性的意识不断提高。

最后,后现代主义对性别与发展理论方法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和批评。

后现代主义强调性别是一种力量关系的产物,是社会和文化权力的表现。

后现代主义关注性别政治,并重视权力、差异和不平等。

这种理论方法呼吁探讨性别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并关注边缘群体的性别体验和社会政治。

总之,性别与发展的理论方法从性别二元论到社会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反映了对性别认知和性别平等问题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这些不同理论方法的出现,推动了人们对性别和性别平等问题的研究,在政策制定和社会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未来,我们可以期望在深化对性别与发展关系理解的同时,不断完善和创新理论方法,为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由批判到并蓄: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脉络

由批判到并蓄: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脉络

的议题逐渐扩展 , 发展出完整的理论议题和研究对 象, 成为一种更具建设性 的社会理论范式。

判: 女性主义 日益成为一个独立 王国 , 而且其中存 在 的女性话语 霸权堪称与其所着力批判 的男权 主 义一样 。 如果认为仅仅经由女性 主义的批判就能完 成对于男女不平等的解构 , 那么除 了性别因素的影
端贫困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地区整体的生活发展水平。 西方的研究者早就注意到“ 抽象 的” 女性是不
作者简介 : 焦若水 (9 7 ) 男, 1 7 一 , 甘肃陇西人,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 师, 社会 学博 士, 主要从事社 区与城 市社 会学研 究。

l 7一
存在的。 女性 劳 工 的抗争 既 出于女 性 的也 出于劳工
性 主义 批 评 由拒 斥 理论 、 判 男 性 理论 , 为将 男 批 转
具 体 问题 具体 分 析 ; 如果 她 来 自乡村 , 将处 于更 她 为不利 的地位 ; 如果 她碰 巧是 在新 教 为主 国家 的天
主教徒 , 那么宗教因素可能更具有显著影响。” 中 [ 3 ]
国 的研 究 者更 是 以 少数 民族 女 性 研 究 者 的角 度 出 发 , 此做 过 精辟 的分 析 ,相对 于汉 族 , 是 少 数 对 “ 她
单一 的女性 主义源头 扩展 , 进入 主流 的知识领域 。
关键词 :女性主义 ; 性别平衡 ; 社会 性别 ; 反思
中 图 分 类 号 :C 1 . 4 2 1 )6 0 1 — 5 0 7- 4 ( 0 0 0 — 0 7 0 4
的 , 果 她碰 巧 是一 个 黑人 , 么就 需 要 进 一步 的 如 那
进 。同
福柯 看 到 了任 何 理 论体 系都 存 在着 一 个 理论 矛盾 , 即要 建构 一种 理论 , 就要设 立 界 限 , 而设 立界 线就 意味着 自我 封 闭的开 始 。因此 , 只有 当理论 被 置于 各种 特 殊文 化 事件 中 , 论 才 能存 在 , 理 才是 可 以理解 的 。 于此 , 基 女性 主 义 的第 二 次浪潮 之后 , 女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收 稿 日期 :20 —0 —1 06 5 0
作者简介 :付红梅 (9 8 16一
)女 , , 湖南 邵东 人 , 湖南女子大学基础部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女性学和家庭伦理学 。
基金项 目:2O 年 中国一欧盟便捷小项 目基金“ O4 社会性别 意识 教育与推 广” 课题 ( 目编号 :P 0/4 ) 项 S F406 。

会》卡罗琳 ・ 、 摩塞的《 女性与住房政策 : 向性别意 走 识》 性别计划与发展——理论 、 和《 实践与培训》 琼 、 斯 科特 的 《 会 性 别 : 个 有 助 于 历 史 分 析 的 范 社 一


社会 性 别理论 在 中国 的传 播
中 国对 于社 会性 别理论 的 了解 西方女性 主义研究 《
维普资讯
2006 年
8 月
中 华 女 子 学 院 学 报
Jour l ofChi om e SU ni r i y na na W n’ ve s t
Aug. 0 6 2 0
Vo1 1 N O. . 8. 4
第 1 卷 第 4 划 8
天津 举办 的 “ 女 与 发展 ” 讨班 。天 津师 范 大 学 评价》 女性主义社会学介绍》 妇 研 《 等被翻译到中国 ,中 《 妇女研 究 中心 第 一 次 与海 外 中华 妇 女学 会 合 作 共 国妇女报》 等许多报纸杂志对“ 社会性别意识” 作了 同举办 了为期两 周 的“ 一届 中 国妇女与 发 展研 讨 充分 的宣传 ,97年 南 京 “ 女 与 发 展 ” 讨 会 、 第 19 妇 研 中 会” 。在 会上 , 以社 会 性别 一 词 来介 绍 “ edr时 , 央党校 “ 性 别 意识 纳 入 决 策 主 流 ” 讨 会 等 各个 G ne” 将 研 引起 与会 者 的震 动 和兴趣 。可 以说 , 以这次 理论 研 级别 的女 性理论 研 讨会 、 研讨 班也 对社 会性 别 理论 讨会 为 契机 , 国的女性 研究 者 开始积 极地 学 习 和 作 了研究 和探 讨 , 中 特别是 社 会性 别意 识 的分析方 式

社会学中的性别角色理论

社会学中的性别角色理论

社会学中的性别角色理论性别角色理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旨在探究社会中性别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这一角色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

本文将介绍性别角色理论的基本概念、历史、学派、研究方法,以及该理论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性别角色是人类在基于生理特征的性别差异上,所赋予的社会文化期望和要求。

性别角色理论表明,性别角色是社会化过程的产物,它们不是与生俱来的属性,而是在孩子的家庭和社会中被灌输的。

二、历史性别角色理论有着长久的历史,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发展了一种不同的婚姻和家庭模式。

男性被赋予公共场合主导的角色,女性则被定义为生育和照顾家庭的角色。

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影响了家庭内部的治理关系,以及公共生活的平等对待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引起了全世界许多社会学家对性别角色问题的关注与研究。

三、学派性别角色理论有许多不同的学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功能主义派和社会建构主义派。

功能主义派认为性别角色是为了社会协调和性别分工而存在的,女性与男性的这种角色分工是由不同的生育与劳动能力等产生的。

“差异主义”这种立场倾向认为男女应该在特定的任务和行业中起主导作用,毕竟男性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比女性更适合。

相反,“同一化主义”则认为男性和女性应该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应该平等地分配。

社会建构主义派则认为性别角色是人们在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建立的一种身份认同,女性和男性的行为,经验和态度受到与性别相关的年龄、种族、地理位置、性倾向、年代、阶级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性别角色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学模型、调查、问卷、观察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调查和问卷。

调查和问卷可以帮助社会学家收集大量的数据,以便对人们对性别角色的看法和偏见进行研究。

观察是另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可以通过观察人们发起、执行和交流性别角色并验证假设。

五、应用性别角色理论在社会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家庭研究方面,性别角色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和探究夫妻在家庭中的角色分配问题。

性别研究的理论与社会变革

性别研究的理论与社会变革

性别研究的理论与社会变革引言性别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人类社会中最为基本和普遍的性别关系。

自20世纪60年代起,性别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理解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性别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第一部分:性别研究的理论基础1.1 性别与社会构造主义社会构造主义认为性别并非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和文化中被赋予的。

性别角色、性别身份以及性别规范等概念都是通过社会化过程被塑造的。

性别研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揭示性别的社会构造过程,并批判性地审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

通过社会构造主义的视角,性别研究将性别视为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而非生物学上的差异。

1.2 性别与奥援主义奥援主义认为性别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构造,还涉及到生物学的因素。

性别研究所关注的不仅是社会上对性别的定义和规范,更关注性别与生物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性别研究基于奥援主义理论,旨在探讨性别身份、性别认同以及性别角色的形成与发展。

1.3 性别主义的批判性别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对性别主义的批判。

性别主义是一种基于性别划分的不平等和歧视现象。

性别研究通过批判性地检视性别不平等现象,揭示其成因和后果,以期实现性别平等和性别正义。

第二部分:性别研究的研究方法2.1 访谈和调查访谈和调查是性别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采访受访者的经验、观点和感受,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的社会构建过程,以及个体在其中的经历和感受。

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结构式面谈等方式进行。

2.2 文本分析性别研究中的另一个常见方法是文本分析。

研究者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广告等文本,揭示其中的性别隐喻、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等问题。

文本分析方法可以进一步揭示性别关系和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并指导社会变革的努力。

2.3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性别研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通过参与社会群体中的生活和活动,亲身经历和感受性别关系和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性别公正——论社会性别理论在实践中发展

性别公正——论社会性别理论在实践中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 社会对两性角色和行为的 期待往往是对 两性生物性别的延伸 , 人们现在的性 别观念是社会化 的产物, 是可 以改变的, 它对传 统 的 生物决定论 以及女性 的社会 角色都提 出 了有 力 的挑 战。 消除一切形 式的性别歧视和性别不平等是
不同的 平等观” ,其 中以 自由主义的女性 中发展
白 玫
( 呼伦贝尔学院行政管理与法律系 内蒙古 海拉尔 区 0 10 ) 208 摘 要:社会性别理论强调 男女两性 自 然性差异 的基础上 的社会差异 ,追寻所谓 的动 态
的性别公 正。动 态的性别公 正在 实践 中的应用即社会性别主流化 ,探讨性别平等的具体 的实 施战略 ,在 实践 中必须把社会性别纳入到决策的主 流中。只有把妇女发展与社会进 步的 目标 结合在一起 ,推动女性与男性协调发展 、妇女与 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加快人 类的文明进步。 关键词:社会性别;性别平等;社会性别主流化 中图分类号 :D 0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 0 2 0 )0 .0 8 2 F. 2 0 0 9 6 1( 06 6 6 . 4 0 0

于妇女地位 的提 高起到 了重大的作用, 女性争取到
了在政治、经济、 法律等方面的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和 地位 。但 是 由于她们仅仅局 限于男女形 式上平
全社会的每一个成 员都能得到全面而 自由的发展。 占人 口半数的女性得不到发展, 这个 社会就不能称 为一个文 明和谐的社会。 只有把妇女发展与社会进 步的 目标结合在一起 ,推动女性与男性协调发展、 妇女与 自然和谐发展,才 能加快人类的文 明进步。 男女各 自的观察、 经历和体验模 式是不 同的, 这显 示 出两性对 人类生存状况 与发展 的不同感受和价 值观 。 当人们试 图消除性别差异 以期达到某种公正 的社会待遇 时,性别差异 问题反而显得更加突 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
1、在西方的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权主义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单个人努力的结果。

社会性别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女权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当代的社会性别理论产生了。

美国当代女权主义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她们认为,女性所扮演的性别角色,既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由女性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而是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是由社会文化规范的。

她们同时强调男女两性差异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角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

“1975年,美困人类学者盖尔·卢宾发表的《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对社会性别制度形成的影响很大。

”卢宾认为,任何社会都存在相应的统治工具和机制来约束和制约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因此产生了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类生理的性别变成了社会的性别,这就意味着,女性处于被压迫的边缘地位的出现不是因为男女的生理差异,而是因为人类的生产劳动。

卢宾的这篇文章对女权主义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很多学者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性别制度,以及其在各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制度下的演变过程和不同形态。

“1988年,美国妇女史研究专家琼·W·沂科特发表《社会性别:一个历史分析中的自效范畴》,用后结构主义理论对社会性别作了新的阐述。

”她认为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与其他所有的社会关系一样,它的出现也涉及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

她主张社会性别是社会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且这种社会关系是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同时她还认为区分权力关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性别,还认为社会权力关系的有关制度体制也是由男女两性在历史变化中生成的。

20世纪末,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在妇女运动和学术界两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三世界和有色人种的女权主义理论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后现代的女权主义理论的飞速发展上。

这个时期学者们没有像以前一样单纯的关注社会性别,而是将其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放在一个具体的文化制度中与民族、种族、阶级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来客观具体的考虑和分析妇女的社会地位。

2、在中国的传播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属于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它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中国对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了解始于1993年。

当时海外中华妇女学会第一次同中国妇女研究者合作,和天津师范大学的妇女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妇女与发展研讨会。

”会议大约持续了两个星期的时间。

本次大会上,人们在介绍
gender这个新概念的时候,首次直接用“社会性别”来讲解和代替,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重视,这次研讨会使人们认识到可以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研究和分析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其中一些学者于是开始积极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社会性别理论,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所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不满足于对社会性别理论作一般了解了。

为了加大对社会性别概念的的传播,1995年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在社会性别理论的指导下,会议产生了《行动纲领》和《北京宣言》两个重要的文件。

会议强调要促进男女平等,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这次大会不仅使得许多有关社会性别理论的文献资料得到了传播,而且使得中国妇女研究者对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进行认真的探索,同时也使她们深刻的体会到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角,作为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新思路,会让人们看问题更全面和更深刻,很多以前不易发现的问题现在也能够轻易看见和察觉。

随后,中国妇女活动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活跃状态,许多地方的妇女活动都很频繁,有些地方还开始进行专门的培训活动。

总的来说,1993年到1997年,是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传播的阶段,1997年以后才是社会性别理论真正发展的时期。

1998年6月在北京又召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续行动经验交流会。

这次会议过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熟悉和了解社会性别理论。

中国女研究者们不仅仅只关注女性自身的问题,同时更专注于妇女作为一个群体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发展。

她们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视角,开始运用社会性别概念来研究女性问题,分析社会性别关系与阶级、国家、民族等的相互关系,从而推动妇女理论的深入研究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