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论社会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指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共经历八个心智成长的阶段。
如果在某个阶段里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充分的成长,这个人在生活上便会出现一些乏力和困扰的现象。
最初的五个阶段应该在21岁之前形成,在各个阶段如果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成人后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
在21岁之前五个阶段的主题成长需要是:第一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需求是最原始的、最低层面的,也是动力最强,反应最激烈的,他在饥渴的时候要被喂食物,受惊哭泣的时候需要被拥抱,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会觉得自己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如果没有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个性:表现得异乎寻常地害怕被遗弃;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需要别人的照顾;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表现为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展示偏执的倾向,如暴饮暴食或过分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孩子在这个阶段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和限制(如控制大小便)如果这个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尊重,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自己对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满足,他很容易产生害羞及惭愧的感觉,并表现出如下特点: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为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第三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孩子在这个阶段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还要发展出主动性。
这个阶段的需求如果得到满足,孩子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如果未能得到满足,家长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许会秘密地做。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埃里克森提出了八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强调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发展任务。
本文将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婴儿期(0-1岁)在婴儿期,个体面临着建立信任和依赖的任务。
婴儿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快乐和满足的互动,建立起初级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对于婴儿的心理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它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幼儿期(1-3岁)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探索独立性。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理能力,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尊心非常关键。
3. 学龄前期(3-6岁)在学龄前期,个体面临着掌握基本技能和发展想象力的任务。
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会与同伴互动,并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游戏来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4. 小学期(6-12岁)在小学期,个体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和努力成为社会一员。
学校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小组和社交圈中的地位,并通过学术和体育成就来塑造自我价值感。
5. 青春期(12-18岁)在青春期,个体经历着身份探索和独立性的挑战。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和目标,并尝试建立个人身份。
他们与父母和同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正常的发展现象,这时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来做出决策。
6. 早期成年期(18-29岁)在早期成年期,个体面临着个人和职业生涯的建立任务。
他们开始寻找爱情伴侣、追求事业成功,并做出独立的决策。
这个阶段的发展对于个体的成年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7. 中年期(30-64岁)在中年期,个体面临着家庭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任务。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成就和遗产,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中年期的发展是一个平衡个人需求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过程。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_爱利克·埃里克森曾受到精神分析学派的训练学习,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性”的方面,而强调文化背景的作用。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他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顺利解决后,人格就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的前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8个月左右)这一阶段,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要保持一致,尤其是母亲能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便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
比如,婴儿饿了需要吃奶,母亲能及时来到孩子身边喂奶吃,婴儿便会对外界环境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
此外,在孩子饥饿的时候能得到奶喝,孩子便能够在不安中看到希望,因此,这一阶段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3岁)这一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他们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做更多的事情,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的责任感。
比如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厕所等,如果家长不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成为羞怯的个体。
另外,如果孩子克服困难做到了自己穿衣吃饭,则孩子就能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这一阶段,儿童会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为能够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绪。
但如果他们出于自我动机的活动被成年人制止,使他们认识到“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之间的差距,则可能会降低从事活动的热情。
比如,孩子想要像妈妈一样采摘蔬菜或者提水,但是却被妈妈制止,如此过多的限制和干涉,可能会使儿童形成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生理“我”是指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设计我们对身高、体重、容貌、性别、身体状况等的认识和情绪体验。
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信、自尊等自我体验的高低。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完成以下自测题。
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答案,或圈选相应的选项。
1)我有___cm高,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身高。
2)我有___kg重,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体重。
3)我是(男,女)性,我(完全认同,比较认同,无所谓,比较不认同,完全不认同)我的性比属性。
4)相对于其他人,我长得(很漂亮,比较漂亮,一般,不太漂亮,根本不漂亮),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容貌。
5)我最满意的身体部位是(眼睛、鼻子、耳朵、嘴、眉毛、头发、皮肤、胸部、腹部、背部、臂部、手臂、掌、腿、足),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人对我外貌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良好,一般,有点不好,非常不好)。
8)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感到精力(很充沛,比较充沛,一般,有点不充沛,非常不充沛),思维(很清晰,比较清晰,一般,有点不清晰,非常不清晰)。
9)我(曾经,现在,从未)患过大疾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10)我现在(患有,不患有)慢性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2.社会“我”的自我评价社会“我”是我们队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认识,包括与父母、同伴和老师的关系以及自己子在这些圈子里的地位。
通过以下试题,你可以增进对社会“我”的认识。
1)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个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与我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采纳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在此基础下埃里克森提出了他的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与皮亚杰的观点一样,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8个月):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基础。
获得信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3岁):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任务。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比如能够帮妈妈打扫房间、能帮妈妈洗碗做饭,如果父母为其行为进行夸奖那么小孩就会获得主动感,如果把这些事情搞杂了,父母对其进行批评训斥,那么小孩就会产生羞怯与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如果成人把他们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Erikson简介
❖ 美籍德国儿童精神 分析医生,
❖ 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 理学的最知名人物。
❖ 1902年6月15日生于 德国的法兰克福。
埃里克森,E.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 )
❖ 埃里克森未曾受过正式的大学教育,1927年在 维也纳一所新型学校授课,同时进精神分析研 究所受训,并接受A.弗洛伊德的分析。
❖ 婴儿在母亲照料时,把母亲的爱和品质加以内化, 同时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给母亲,形成一种带有 社会性的情感和态度的相依性。
❖ 这是信任感的实质和核心,也是推动母亲积极 照料儿童的力量源泉。
阶段1:信任感—不信任感 3/3 trust--mistrust
❖ 埃里克森对本阶段获得信任感的发展任务特别 重视,认为这是今后各发展阶段、特别是青年 期的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基础。
❖ 这时的青少年已能把先前各阶段的自居作用的 同一性核心加以综合,从而产生了自我同一性。
阶段5:同一感—同一混乱感 2/4 identity—role confusion
❖ 这是一个重新整合了的新的个体的完形,包括 着意识和潜意识两方面,既为先前各阶段遗留 下来的问题寻求最终的解决,又要自觉地与成 人处于平等地位,在心理上积极准备着走向未 来。
❖ 1950年,他的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一书 问世,并于1963年再版。他在此书以及后来的 一些著作中,清楚地介绍了一个关于儿童发展 的崭新学说。
埃里克森,E.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 )
❖ 1951年后,他回到马萨诸塞州里格斯失调青年治疗 中心工作,在发展他的思想体系基础上,着重研究了 “自我同一性”问题。
基本观点 2/4
❖ 埃里克森把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认为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 决。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标题: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一、引言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是一位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即“人生八阶段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冲突。
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二、生命各阶段及其特点1. 婴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婴儿在这个阶段需要建立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将学会信任他人。
2. 儿童早期(1-3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探索世界,并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如果父母或照顾者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儿童将会形成自我控制和自主性。
3. 学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他们需要通过积极的行为来获得成就感。
如果他们的努力得到认可,他们将培养出主动性和责任感。
4.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教育并开始比较自己与他人。
如果他们能成功地完成学业任务,他们将建立起勤奋和能力感;反之,则可能产生自卑感。
5. 青少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在这个阶段面临身份认同的问题,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确立自己的身份,他们将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反之,则可能出现角色混乱。
6. 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的人们开始寻找深度的人际关系,如友情、爱情等。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建立稳定的关系,他们将体验到亲密感;反之,则可能会感到孤独。
7. 中年期(40-65岁):繁衍对停滞中年人在这个阶段需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自身的贡献和成就。
如果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响和价值,他们将感受到繁衍的力量;反之,则可能会感到停滞和空虚。
8. 老年期(65岁以上):完善对绝望老年人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并接受即将来临的死亡。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描述了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经历的一系列心理阶段。
这些阶段是相互关联的,每个阶段都以特定的冲突为核心,这些冲突共同构成了个人发展的核心问题。
以下是埃里克森的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每个阶段的冲突和主要特征。
一、婴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认识并信任照顾他们的人。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婴儿需要感到安全和被照顾,以发展信任感。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形成希望的品质,否则将形成恐惧的感觉。
二、儿童早期(1-3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自主性,尝试新事物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自主与羞怯和疑虑的冲突,儿童需要感到自主和有能力。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形成意志的品质,否则将形成自我怀疑的感觉。
三、学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尝试探索并提问。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主动与内疚的冲突,儿童需要感到自由和被鼓励探索。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形成希望的品质,否则将形成自卑的感觉。
四、学龄期(6-11岁):勤奋对自卑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上学,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勤奋与自卑的冲突,儿童需要感到自己有能力并取得成就。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形成能力的品质,否则将形成自卑的感觉。
五、青少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寻找自我身份和价值观,尝试理解自己是谁以及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青少年需要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受。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将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否则将形成角色混乱的感觉。
六、成年早期(18-30岁):亲密对孤独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建立亲密关系,寻找伴侣并建立家庭。
这个阶段的冲突是亲密与孤独的冲突,个体需要感到与他人的亲密和联系。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理论一、知识解析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个体此时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这里的角色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他包括有关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一贯经验和概念。
如果个体在这个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起来,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角色同一性。
这一阶段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2.亲密对孤独(18岁~30岁)这一时期相当于成年早期,此时个体如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形成一种亲密感。
这种意义上的亲密感,是指个体愿意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学会与他人分享而不计回报。
如果害怕被他人占有和不愿与人分享便会陷入孤独中。
这一阶段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3.繁殖感对停滞感(30岁~60岁)这一时期相当于成年中期,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繁殖,不仅包括繁衍后代,而且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和特征。
发展顺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反之则陷入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与舒适,对他人及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这一阶段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4.完善对绝望(60岁以后)本阶段相当于成年晚期。
这一阶段个体的发展受前几阶段发展的影响极大。
如果个体在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则在这一时期巩固自己的自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不可替代的作用,意味着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相反,没有获得完满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并因而害怕死亡。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1.生理“我”的自我评价生理“我”是指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设计我们对身高、体重、容貌、性别、身体状况等的认识和情绪体验。
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信、自尊等自我体验的高低。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完成以下自测题。
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答案,或圈选相应的选项。
1)我有___cm高,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身高。
2)我有___kg重,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体重。
3)我是(男,女)性,我(完全认同,比较认同,无所谓,比较不认同,完全不认同)我的性比属性。
4)相对于其他人,我长得(很漂亮,比较漂亮,一般,不太漂亮,根本不漂亮),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容貌。
5)我最满意的身体部位是(眼睛、鼻子、耳朵、嘴、眉毛、头发、皮肤、胸部、腹部、背部、臂部、手臂、掌、腿、足),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人对我外貌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良好,一般,有点不好,非常不好)。
8)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感到精力(很充沛,比较充沛,一般,有点不充沛,非常不充沛),思维(很清晰,比较清晰,一般,有点不清晰,非常不清晰)。
9)我(曾经,现在,从未)患过大疾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10)我现在(患有,不患有)慢性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2.社会“我”的自我评价社会“我”是我们队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认识,包括与父母、同伴和老师的关系以及自己子在这些圈子里的地位。
通过以下试题,你可以增进对社会“我”的认识。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
成年早期人群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寻求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缓解 孤独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对成年早期人群影响
01
人格发展
02
社会适应
成年早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亲 密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个体形成健康的 人格特质,如信任、责任感、同理心 等。
亲密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成年早期人群 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 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探索与尝试
通过社交互动、参与活动等方式,青少年尝试不同 的角色和身份,探索自我同一性。
整合与确认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后,青少年逐渐整合自 我认知,确认自我同一性。
角色混乱表现
角色定位模糊
青少年可能无法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 和身份,导致行为举止不符合社会期望。
价值观冲突
青少年在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同 价值观的冲突,导致内心矛盾。
家庭关系
婚姻关系的确立使得成年早期人群开始组 建家庭,承担起家庭责任和角色,建立亲
密的家庭关系。
孤独感体验
孤独感的产生
在成年早期,人们可能会因为亲密关系的缺失或不稳定而感到孤独,尤其是在面对生活 压力和挑战时。
孤独感的影响
孤独感可能会导致成年早期人群出现情感上的困扰和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影响 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未来发展
同一性的形成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如职业选择、人生 规划等。
07
亲密与孤独阶段(成年早 期)
亲密关系建立
恋爱关系
成年早期是建立恋爱关系的重要时期,人 们开始寻找和建立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体
验爱情的情感和责任感。
婚姻关系
随着恋爱关系的深入发展,成年早期人群 开始考虑婚姻,通过婚姻建立更为稳定和 长期的亲密关系。
请介绍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论
请介绍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论埃里克森是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的心理社会阶段论(Psychosocial Stage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心理学、青春期心理学和成年心理学的理论。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论。
第一阶段:信任与不信任阶段(0-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建立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信任感。
如果父母或主要抚养者无法提供安全和满足的基本需求,婴儿可能会形成不信任感,产生孤独、恐惧和不安全等负面情绪。
第二阶段:自主性与怀疑阶段(1-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探索自我和环境,学会自我决策和行动。
如果父母或主要抚养者过于限制幼儿的行动,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怀疑和不安全感。
第三阶段:工具性能力与劳动阶段(3-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学会了使用工具和玩具,也开始学会劳动和完成简单的任务。
如果父母或主要抚养者对幼儿的能力过于怀疑或评价不公平,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自卑感。
第四阶段:行为准则与责任感阶段(6-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并且有了更多的责任感。
如果父母或主要抚养者对儿童的期望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成就感不足或过度自卑的问题。
第五阶段:身份认同阶段(12-18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自我认同,并且开始与对等者建立关系。
如果青少年在这个时期无法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或者受到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我怀疑、不安全感和冲突。
第六阶段:亲密关系与孤独感阶段(18-40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建立亲密关系,并且需要找到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
如果成年人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或者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和不满足感。
第七阶段:生产力和无用感阶段(40-65岁)在这个阶段,成年人开始思考自己的贡献和生产力,并且开始考虑自己的退休和后代的未来。
如果成年人无法找到自己的生产力或者感到自己变得无用,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无助感和愤怒。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人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
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如果护理是充满爱和惯常的,那么儿童就懂得他们可以不必为失去一位慈爱和信赖的母亲担心,所以,当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们也不会有明显的烦燥不安。
婴儿首项社会成就是愿意母亲离开而不产生过分的焦虑和愤怒,因为她不仅具有一种外部的预见性,而且还发展了一种内在的信念。
这种惯常的,持续的,同样的体验提供了一种基本的自我同一性意识,我想,这种自我同一性意识依赖于对大量内部识记的和预见的感觉的认识,以及依赖于对那些确实与大量外部熟悉的和可预见性的事物及人物有关的想像。
(埃里克森1963,第247页)当儿童形成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时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方才得到解决。
应当牢记,重要的是两种解决办法所占的比率。
对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信任的儿童必然会陷入困境。
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是积极的和有助于生存的。
但是,信任感占优势的儿童具有敢于冒险的勇气,不会被绝望和挫折所压垮。
埃里克森说,一旦某一阶段的特征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那这个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种美德。
美德是某些能够为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父母及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地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有机体。
他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冲突与任务,各个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前一阶段冲突的解决。
八个阶段依次是:1、婴儿期(0-1岁)主要任务是发展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基本信任感;反之,则产生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3岁)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空间,渴望探索外部世界。
3、学前期或游戏期(3-6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这一阶段儿童活动更为灵巧,语言更为精练,想象更为生动。
他们开始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幻想,开始了对未来事件的计划。
如果父母肯定或鼓励儿童的想象,儿童就会获得主动性;如果父母经常限制或讥笑儿童的主动性,儿童就会缺乏主动性而感到内疚。
要求父母在限制儿童的同时给其一定自由。
4、学龄期(6-12岁)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学龄期儿童的生活范围扩大,重心由家庭转移至学校、教室、同伴组织等。
儿童可从稳定而孜孜不倦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勤奋感,形成有能力的品质。
如果儿童不发展这种勤奋感,会对自己是否有用而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而防止角色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这一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必须思考所有已掌握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
这一阶段会出现合法延缓期。
6、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只有在上一阶段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热烈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埃里克森--八阶段
• 心理社会危机:
• 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 应乃至失调所致。
• 克服心理社会危机,须依赖心理社会经验。是社 会环境决定着心理危机能否得到积极地解决。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生八段”(心理社会源自)理论期别/ 年龄/ 心理危机 / 发展顺利 /发展障碍
8 老年期 无憾-悲观 安享天年 悔恨往事
1 0-1岁 信任-不信任 有安全感 交往焦虑
2 1-3岁 自主-不自主 自控自信 胆小多疑
3 3-6岁 自信-不自信 勇于表现 畏惧退缩
4 6-青春期 进取-不进取 有能力
失败无能
5 青年期 统合-不统合 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
6 成年期 友爱-疏离 感情生活好 常孤独
7 中年期 有活力-颓废 爱家庭 自我放纵
人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
人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这些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每个阶段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的。
这八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
中文名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外文名Eight Stages of Development别称八阶段理论理论概述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生理欲望和作用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力量的一种结合(Erik.Erikson1970)。
它具有渐成说(epigenesis)的特征:各阶段逐渐产生“一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接着另一阶段”(引自Evens,1967,P.294)。
每一个阶段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其最基本的概念都与这八个阶段密切相关。
人的发展经历了这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核心任务。
任务解决得当,就会获得相对完整的认同。
如果核心任务处理不成功或失败,就会出现个人认同不完整、不连贯的状态,处理的成功与失败是两极。
比如婴儿期最好的状态是基本信任的状态,最差的状态是基本不信任的状态。
核心任务的结果会影响人的一生。
就像荣格一样,埃里克森尝到一种实体,在这种实体中,论题与反论题并存。
成熟和满足是综合后的结果;停滞和适应不良会在解决冲突失败之后到来。
每一阶段的冲突都可以称为“危机(crisis)”。
事实上,在每个阶段,个体所经历的危机都需要在与该阶段相关的相反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拉伸。
成功解决一个阶段的危机,会让人们为下一阶段的认同问题做好准备。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社会心理任务。
该理论由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它对人类自我发展和理解自我心理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分别是:
1. 婴儿期 (0~1.5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该阶段的任务是建立信任感。
2. 儿童期 (1.5~3 岁):自主与害羞 (或怀疑) 的冲突,该阶段的任务是建立自主感。
3. 学龄初期 (3~5 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 学龄期 (6~12 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5. 青春期 (12~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6. 成年早期 (18~25 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亲密感。
7. 成年期 (25~65 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该阶段主要任务是成家立业。
8. 成熟期 (65 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该阶段是获得完美感,
避免失望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自我和他人的心理世界的方法,为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人生中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如下是有关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爱利克·埃里克森(1902-1994)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1.埃里克森对心理发展的看法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受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特定的危机和特定的任务,即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
危机的解决标志着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化。
危机的成功解决(顺利度过危机)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和对环境的适应;而不成功的解决(不能顺利度过危机)则会削弱自我的力量,阻碍对环境的适应。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信任对怀疑(0-1.5岁)。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
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2)自主对羞怯(1.5-3岁)。
这一阶段中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他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渴望自主,也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像吃饭、穿衣、大小便)的责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就会获得一种独立的自我意识。
反之,就会使儿童对自己产生怀疑,形成自我羞愧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
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岁-12岁)。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每个人从婴儿到童年,都会经历八个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社会心理危机,这些经历会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每个人天生具有社会属性,并在社会生存中挑战一个又一个危机。
本质上是由于人自身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对人的需求是不同的。
成功完成每个阶段的人可以获得健康的人格和基本的美德。
而美德是解决后续其它社会后续问题的关键力量。
如果未完成某一个社会阶段,会导致完成下一个社会阶段的能力不足,继而导致不健康的个性和自我意识。
但是,这些问题在以后是可以解决的。
信任与不信任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18个月大。
在这个阶段,婴儿对所处的世界一直处于十分不确定的状态,非常希望照顾者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如果对婴儿的照顾是稳定的、一致的、可靠的、可预测的,婴儿就会产生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在孩子发展与别人的关系时陪伴其中。
即使受到了威胁,孩子仍然是有安全感的。
如果这个阶段的需求无法始终如一地被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猜疑和焦虑。
这时,孩子对周围世界和他自己的影响力没有信心、没有希望感。
第一阶段的成功与失败这个阶段的成功会带来希望感的美德,通过培养这种信任感,婴儿遇到危机的时候,会有希望感出现,婴儿会感到社会其他人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如果未能得到希望感的美德,则会导致恐惧感的发展。
婴儿会把这种基本的不信任感带到其他关系中,这可能会导致焦虑、高度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过度不信任。
埃里克森与后来的鲍尔比等心理学家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一个人早期的依恋质量贯穿人的一生,甚至对晚年与他人的关系都产生重要影响。
自主与羞耻/怀疑是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发生在18个月到3岁之间。
这个阶段的孩子重点发展对身体技能的控制感和独立性。
这个阶段的成功会带来意志力的美德,如果一个孩子在越来越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能力就更有信心和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并指出每一阶段特殊社会心理任务。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个性发展必须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具体说就是要解决一对矛盾,矛盾解决的好,则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解决的不好,则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
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
下面我截取其中4阶段与各位家长进行交流: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
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
走出了家庭,开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的主要活动是学校学习和老师、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父母转向老师和同伴。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在课堂的表现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赞扬,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埃里克
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
(比如数学的学习能力就需要一定层次练习的训练去理解、感悟,熟能生巧、举一反三,不付出努力,就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
)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构成了本阶段的危机。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
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这句话,作为一名一直伴随学生成长5年的老师我非常有同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的冲突,是非常有感触的。
我一直任教大循环,一年级我看着各类的孩子进课堂,到5年级将他们送出去,应该说到最后得到最出色发展的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一二年级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最关注和最愿意付出的。
因为在一二年级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之后的学习也相对轻松,不大需要家长操心了(先苦后甜型)。
反之,一些很聪明的孩子一二年级在各方面没形成好的习惯,打下好的基础最后反而落在了后面,一旦关键期没抓住,到后面再转变的不是没有,但很少,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而且是事倍功半。
(先甜后苦型)能跟上教学节奏,成绩保持在中等偏上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份自信心,责任感。
并在和同伴的竞争中逐步形成勤奋感,也能在课堂上为自己争取更多表现和展示的机会。
反之,跟不上教学节奏的学生,就无法避免的会产生无所适从、退缩等自卑感的表现。
埃里克森提出,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
数学的学习也是这样,数学学科特点是知识环环相扣,一个环脱节了,后面就环环脱节,最后这类学生就会对学习由不懂到没兴趣,最后自我放弃。
作为教师我一定会重点鼓励帮助他们,但家长的从旁协助也不可缺少。
少年时期形成心理问题将伴随这个孩子成长,并直接影响他成年后的心理品质是勤奋的还是自卑的。
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前责任期,教师和家长共同的教导、扶持、训练在本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发现您孩子学习上有问题请及时和我联系,家长和老师及时良好的沟通,与分工协作,会使双方的教育踩对点,从而有助于学生勤奋感的形成和自卑感的消除。
小树正在长成时,需要我们左右夹板两边护,缺一不可。
千万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每一届在一年级时我都会和家长反复强调,每一届都有一部分家长要用孩子的成长来感悟老师的良苦用心啊!(我有好些家长生2个的,都是在哥哥姐姐身上惨痛的感悟了,于是弟弟妹妹从幼儿园就开始有计划培养了)
感谢您的支持!
石老师
201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