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设计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学设计
课 题: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农业孕育着文明
学习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阅读与讨论——全班探究
预习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
2.师小结。
3.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课文和图片。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关。
四、阅读与讨论.
1.老师:我们知道,由于农业有地域行的特点,各地的农产品是不一样的。因此各地的饮食习惯也就有所差异,产生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并且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的饮食文化。请同学们阅读和观察教科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饮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亲自调查访问学校的过去,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
1.收集世料。
师生互动: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1.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课文。思考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师小结。
3.小组交流。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
三、阅读与讨论
1.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2~23页的图片。解藏历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习俗。小组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孕育着文明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孕育着文明教案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文明的发展,知道农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珍惜粮食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农业文明的发展及农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珍惜粮食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农业、珍惜粮食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农业文明的代表作物,如小麦、稻米等,引起学生对农业的兴趣。

2. 农业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农业文明的起源,如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以及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3. 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农业如何为人类提供食物、衣物等生活资料,以及农业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4. 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讨论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5. 热爱农业、珍惜粮食: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培养热爱农业、珍惜粮食的情感。

通过实际操作,如参观农场、体验农耕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的辛勤与付出。

教案详细内容请参考附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3. 案例分析:展示古代农业文明的代表作物,如小麦、稻米等,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5. 情感教育:通过实际操作,如参观农场、体验农耕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的辛勤与付出,培养热爱农业、珍惜粮食的情感。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农业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农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孕育着文明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孕育着文明教案北师大版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农业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农业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农业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农业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八、板书设计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 农业的定义:农业是一种生产活动,通过培育植物和养殖动物来获取食物和其他产品。
2. 农业的起源:农业起源于大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开始从采集狩猎转变为农耕生活。
3. 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经历了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的演变过程。
4. 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原材料,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农业对文明的影响: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农业如何促进城市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塑造不同文明的特点。
- 农业的重要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农业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作用,以及为何应该珍惜粮食和关注农业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分享对农业发展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 虚拟仿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体验农业劳动过程,增强实践操作的体验感,加深对农业的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农业孕育着文明”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农业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农业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农业的魅力或特点。

小学品德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土地养育我们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小学品德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土地养育我们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3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就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2、了解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传统节日。

2学情分析学生对文明这个概念还很模糊,教学时,必须多渗透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3重点难点让学生懂得历法与自然规律以及农业生产的关系。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1、导入。

我们的祖先在土地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配合农事生产,它们编制了各种各样的历法,建造了很多伟大的工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我们在《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将要学习到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2、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书本20回答,这里提到了有关我国的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有哪些? 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

3、早期陶器上面的图案反映了早期人们都劳动的重视,劳动人们通过把自己崇尚的东西刻画到生活用具上,粗糙的文明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4、各地人民根据不同的耕作需要的历法。

古埃及人创造了一年12个月,共365天;古巴比伦人创造了一个星期7天,中国人根据农事耕作创造了农历。

这些都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

5、知识拓展:了解埃及的金字塔。

(视频)6、了解我国古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土地崇拜:观看视频《五色土》。

了解桑蚕文化。

观看视频《桑和蚕》。

茶文化:观看视频《茶文化》。

每观看一段视频后教师进行简单讲解。

7、知识回顾了解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

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

了解各国各民族的特色节日。

在一课里,我们要了解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是各个不同地方不民族的人民的节日,第二个是各国,各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第三个是了解我国传统的食物——豆腐的制作过程。

a简单介绍“洛萨尔”; b观看“火把节”视频,了解彝族,白族的火把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孕育着文明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孕育着文明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孕育着文明》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知道农业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2. 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过程,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3.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反对浪费。

二、教学重点1. 农业的重要性2. 农业的发展过程3. 学生的感恩之心三、教学难点1. 农业的发展过程的理解2. 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的重要性、发展过程以及学生的感恩之心。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农业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培养感恩之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农业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贡献。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农业的重要性。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培养感恩之心。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学生的感恩之心。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农业现象,思考如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农业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观察农业现象并思考如何节约粮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农业基地或农场,让他们亲身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增强对农业的理解和尊重。

2. 开展农业知识竞猜活动,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农业知识。

3.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农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考虑是否全面介绍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过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感恩之心。

《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

《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

《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张连松一、教材分析:《农业孕育着文明》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中主题三《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里的第一个小课题。

本课之前承接主题一《人们在土地上耕耘》及主题二《在希望的田野上》,之后引领本单元《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一课。

单元学习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态度。

作为本单元第一课,《农业孕育着文明》是在学生充分了解农业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后,进一步探究农业文明与人类其他文明发展的关系的。

本课题将通过相关的史实资料来追根溯源,让学生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为人类所创造的一系列文明成果感到自豪。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故此,结合四年级上册《走进美丽的家乡》、《家乡的故事》及《家乡,我为你骄傲》三个主题来看,《农业孕育着文明》一课,仍将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及学习补充资料,了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等四大文明古国起源于各自的发祥河流,便于从事农业生产,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及伙伴合作探究,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了解“丝绸之路”和“中国茶文化”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3、通过古今对比,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及学习补充资料,了解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发展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

《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

《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等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对世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发展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搜集我国特别是广东农业文明的资料。

课前准备:
1、分小组收集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相关资料,以各种简单易行的形式展现。

2、搜集广东农业文明资料,特别是养蚕、种茶农业生产衍生相关的丝绸文化、茶文化的资料。

3、了解自己家乡特色农业。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农业孕育着文明
四大
文明
古国
孕育。

农业 孕育着文明

农业 孕育着文明

农业孕育着文明白鹤镇王庄小学李淑利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农业与文明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媒体手段:幻灯片小日历一本一捧黄土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单元——土地养育着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新的话题(板书:农业孕育着文明)——农业孕育着文明。

文明这个词我们很常用,你理解的文明指什么呢?【文明礼貌】同学们所理解的仅仅是文明的一个方面,那就是文明礼貌。

其实文明是一个很宽泛的词汇,它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所有事物与文化的集合。

几乎所有人类创造的东西都是文明,比如,我们居住的房屋,身上穿的衣服,吃的美味的食品,我们的课本,课本中的文字等等都属于文明。

那么文明到底和农业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相当深奥,为了帮助大家去理解,我们一起先回到那遥远的古代。

二、埃及文明(展示古代埃及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么?对,这里是古代埃及,距今5000年的古代文明。

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读读书,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埃及的金字塔的。

古埃及人建造的建筑极其宏伟,是古埃及农业文明创造的奇迹,课本中提到古埃及的金字塔的修建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心里一定充满好奇。

谁来猜猜?同学们说的都有些道理,其实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源于一条大河,他的名字叫尼罗河。

这条大河每年会定期的泛滥,当潮水过后,河底黑色的淤泥便留在了河滩上,是极其肥沃的土壤,古代埃及人掌握了尼罗河涨落的规律。

在河滩上种植粮食,每年能够收获三次。

农业的发展使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从事其他工作。

比如,研究天文,数学,改进自己的房屋,修筑法老的陵墓等等。

这便是古埃及文明发展的脉络。

我们可以试着整理一下,尼罗河赐予埃及肥沃的土壤,使埃及拥有了发达的农业,才能有更多的劳动力去修建宏伟的金字塔。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农业孕育着文明_课件1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农业孕育着文明_课件1
古印度地圖
恒河
圣河--灌溉农田 “恒河母亲”
下面看看古 巴比伦农业文明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巴比伦国(西亚)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古巴比伦城复原图
古巴比伦城的供水系統
下面看看中 国古代农业文明
农业的起源
不 同 的 地 理 环 境 决 定 的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
半坡遗址发掘现场
古埃及农耕景象的壁画
这样一个古老而美妙的传说 ,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有一天,女神伊兹斯的丈夫外出遇难身亡, 她悲痛欲绝,泪水如暴雨似地洒落到尼罗河里, 河水陡然上涨,漫向两岸。人们为了不让女神过 分伤心,便吹吹打打,又跳又唱,女神果然破涕 为笑。因泛滥到两岸的河水是女神的眼泪,所以 凡是河水之处,无不生机萌发,五谷丰登。以后, 每当尼罗河泛滥,人们便歌舞欢庆。
天坛 日坛
先农坛
地坛
月坛
旧北京设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对农事的 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
丝绸之路丝丝绸绸之之路 路
中国的丝绸文化
种桑养蚕
纺丝织布
发达的丝绸业
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山采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
六 绿茶
大 白茶
茶 类
红茶
黑茶
中国名茶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 江苏吴县碧螺春 福建白毫银针 福建安溪铁观音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农业孕源自着文明你知道吗?世界古代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
楔 形 文 字
古印度
婆 罗 门 教
古埃及
狮 身 人 面
古中国
长 城
两河流域
黄河流域
古中国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印度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孕育着文明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孕育着文明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农业孕育着文明》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和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农民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认识农业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农业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和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农民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农业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农业的魅力。

2.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农业文明的认识。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劳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农业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农业的发展:讲解农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农业文明的进步。

3. 农业与文明:讨论农业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农业文明的伟大。

4. 农民的劳动:展示农民劳动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5. 创新意识:讲解农业科技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新农业。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科技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

2. 开展农业知识讲座,邀请农民或农业专家讲解农业知识和经验。

3. 举办农业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热爱。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农业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2. 评估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农业文明对现代社会影响的思考和认识。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农业文明的认识和感受。

八、教学资源:1. 农业发展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农民劳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农业科技发展相关资料。

4. 农业知识竞赛题目和答案。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农业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

《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

《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农业孕育着文明》一、教学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能够分析农业与文明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2)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明观念;(3)培养学生的珍惜和尊重自然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段农业相关的视频、图片或者故事,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如何孕育着文明。

2.学习活动1:了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教师通过PPT展示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人类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的转变,以及农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农业是如何从“采集时代”转变为“农业时代”的?在农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3)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出农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3.学习活动2:农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农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包括人口的增长、职业的分工和城市的兴起等方面。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别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相关的展示材料。

(3)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辅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农业与文明的关系。

4.学习活动3:农业与文明的关系(1)教师通过PPT展示农业与文明的关系,包括农业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文明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的进步等方面。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农业与文明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农业对社会和文明的重要作用是什么?(3)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反思总结。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情景导入法: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北师大版-政治-四年级下册--4.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

北师大版-政治-四年级下册--4.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教材分析】《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土地哺育我们成长》的第三个主题,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早期文明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进而进一步探索农业发展的变化和希望,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饮食习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制作豆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传统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弘扬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教学难点】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收集各地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两幅古埃及帝国壁画生动反映早期的农耕景象和从古希腊陶罐上看到2000多年前农业文明新的进步的图片,让学生们思考:通过这两幅图片我们能得到什么发现?生:学生回答。

师:是啊,人类的早期文明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农业又有哪些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讲授新课】(一)农业孕育着文明师:展示祖先在土地上种植,并获得衣食以及雄伟壮观的金字塔作为古代文明的象征仍然存在的事例,让学生思考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人类的早期文明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农业孕育着文明。

(探究分享)师:同学们说说早期文明会对农业产生哪些影响?展示五色土、素纱蚕衣、珠三角的桑基农田等事例让学生体会早期文明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生:学生思考并感悟。

过渡:中国是茶文化之乡,不同区域仍然有不同的饮茶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设计
白云区石马小学周椿丽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等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对世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发展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搜集我国特别是广东农业文明的资料。

课前准备:
1、分小组收集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相关资料,以各种简单易行的形式展现。

2、搜集广东农业文明资料,特别是养蚕、种茶农业生产衍生相关的丝绸文化、茶文化的资料。

3、了解自己家乡特色农业。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农业孕育着文明
四大
文明
古国 孕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