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地形图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并掌握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形图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并掌握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概念、分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形图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知识。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地形图样本、地球仪、教学课件等。
2.教学资源:互联网上相关地形图的资料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引导学生对地形图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如山地、平原、高原等,使学生对地形图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介绍地形图的分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张地形图,识别地形图中的山地、平原、高原等地形特征,并讨论地形图的使用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关于地形图的知识,检查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其他类型的地形图,如城市地形图、道路地形图等,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课件-中图版
不定 200米 以下
中间低、较平坦 四周高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三分。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意义:
将一定范围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就是等高线,它表示该区域中某一海拔高 度的各个地点的集合。
A B EF CD
AB
F E
CD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三分。
等高线——
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三分。
高原
较大范围的、 较平坦的、海拔 在500米以上的地 形区。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三分。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 布的地形区。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三分。
平原
海拔在200 米以下、相对 较平坦的地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 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三分。
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公布了珠穆 朗玛峰新高程为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高程数据 8848.13米停止使用。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三分。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三分。
课堂练习: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是什么?
D
E B
C A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三分。
答案:
D
E B
C A
A 是陡崖
B 是鞍部 C 是山谷 D 是山脊 E 是山顶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三分。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说课稿 中图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说课稿中图版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选自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四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其他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我拟订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过程与方法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进行知识的建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这一部分内容看似理论性很强,不容易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所以我在新课的导入和课堂的练习中注意了内容的选择,加强了这方面的培养。
3、课标要求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对于“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这一标准,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
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则较难一些。
4.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鉴于本课在地理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这一重点是通过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和用手的形象演示来达到。
而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课的难点应该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来实现的。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课件
等高线的形 状、疏密与 实际地形有 什么关系
试试看
A点的高度是 300 相对高度。 的____
米,B点的Leabharlann 度是 100 米。D点海拔比C点海拔高150 米,这是指D点对于C点 图中山脉 乙 (甲乙)坡陡峭, 甲 (甲乙)坡平缓
甲 乙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
山峰
山顶(山峰):
由一组密闭等 高线组成,越 往中 间数字越
鞍部
鞍 部
鞍部——相邻 两山峰 之间的连接部分,形 如马鞍,叫鞍部。 在等高线地形图 上鞍部由两组对称的 等高线组成,一组是 ________等高线,
山谷
山脊 另一组是_________
等高线。
陡崖
断崖(陡厓)
—等高线
陡崖
相当密集或 重合的地方
陡崖 是_______。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 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 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 地形图。 常常用 “陆高海深” 图例来表示 海拔高度的 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意义:
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 线,这条线就是等高线。(它表示该区域 中某一海拔高度的各个地点的集合。)
A
B
E
F
A
B C D
C D
E
F
等高线图:
将许多条等高线绘制在同一个 平面上,就形成了一幅等高线图
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 同一个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重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珠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 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这里会因两大板块的挤 压作用而隆起抬升,可 是珠峰的海拔怎么降低 了呢?你能解释吗?
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 柱公布了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原 1975年公布的海拔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教案3中图版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对地形图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我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地形图的概念、要素和应用,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①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 知识点1:地形图基本概念
- 地形图定义
- 地形图作用
- 知识点2:地形图要素
- 等高线
- 地形符号
- 比例尺
- 方向
- 知识点3:地形图的应用
- 户外探险
- 城市规划
- 灾害防治
② 简洁明了:
- 关键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符号、比例尺、方向、应用
- 简洁句:地形图——探秘大地之脉;要素——解读自然密码;应用——智慧生活之道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 空间感知与地理观察:通过地形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地理空间的感知,提高观察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2. 地理信息分析与处理: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要素,学会提取和处理地理信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地理思维与创新:培养学生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思考,激发创新意识,将地形图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4. 地理表达与交流:训练学生用地形图准确表达地理信息,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本节课将紧密联系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形图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教案3中图版
在本次地形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识别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方面存在一些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加细致地讲解这些概念,并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首先,我注意到在讲授等高线概念时,部分学生对于等高线的间隔和密集程度与地势起伏的关系把握不够准确。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比如使用橡皮泥或者纸模型来模拟等高线的形成,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八、内容逻辑关系
① 地形图基本概念
-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 关键词:间隔、密集、地势、起伏
- 重点句:等高线的间隔和密集程度反映了地势的起伏。
② 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 知识点:符号、注记、颜色、等高线判读
- 关键词:识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地形特征
- 重点句:通过地形图上的符号和等高线,我们可以识别和分析各种地形特征。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意识到需要更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提高教学效果。未来,我打算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让学生在电脑上直接操作地形图,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技能,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
最后,我会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地形图学习中的困惑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这些反思和改进,我希望能够不断提升我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形图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其次,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并不高,可能是因为练习题的设计不够有趣或者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的练习题,比如让学生根据地形图规划一次户外徒步路线,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也能增强他们对地形图知识的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第1课时)课件 中图版
新课学习
思考
高原和平原、平原和盆地、山地和高原在海拔高 度、地表形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
高原平原都地面平坦,但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平 原200米以下 平原和盆地都是相对平坦的地势。不同在于,平原 海拔较低,盆地四周环山 山地和高原海拔都在500米以上,但高原地面平坦, 山地高低起伏大
新课学习
盆地
周围是山 地或高原, 中间是平 原或丘陵
中间低,四周高
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拓展延伸
盆地类型
按其成因把大陆盆地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地 壳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如我国 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江汉平原盆地。另一种是由 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侵 蚀盆地,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 由澜沧江及其支流侵蚀扩展而成。
课堂练习
1.如下图所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D ) A.800米 B.1300米 C.600米 D.300米
课堂练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B.丘陵是指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地 C.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 D.高原是指海拔500米以上地面和缓的高地
拓展延伸
山按成因可分为
褶皱山风光——武夷山
断层山风光——庐山
火山美景——蒙塞拉特岛火山
侵蚀山风光——泰山
新课学习
丘陵
世界最大的丘陵----哈萨克丘陵
起伏不大 坡度和缓
海拔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蚀而成 (2)不稳定的山坡的滑动和下沉 (3)风造成的堆积 (4)冰川造成的堆积 (5)植被造成的堆积 (6)河流造成的侵蚀 (7)火山和地震 (8)史前陨石 (9)人造丘陵:比如露天开矿造成的堆积,古代居民点造成的堆积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
《地形图》◆教材解析教材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下手,次序渐进,层层深入,由简单到复杂,把直观的山体转变成较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吻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教材介绍了 " 分层设色地形图 " ,特别重申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依照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情况。
◆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量算距离,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
2.鉴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岳、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鉴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种类。
过程与方法:在绘图过程中,经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采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向看法。
感情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2. 鉴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岳、山脊、山谷等。
第 1 页【授课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一样部位表示图等◆授课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顶峰,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一样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一样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点比较正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响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经过地形图来反响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 米,但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但是 4000 多米高,这是为什么?(由于观察的基准面不一样,测得的高度就不一样)学生读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表示”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 500 米,A点的高度 1500 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 1000 米,1500 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 1000 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第 2 页讲解:在地图上,必定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课件3 中图版
等高线地形图
A
A
B
山•顶凹—地—(盆地)——
•密• 闭密等闭高等线高线 •外• 低外内高高内低
山•顶凹—地—(盆地)——
•密• 闭密等闭高等线高线 •外• 低外内高高内低
A B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突出
常有水流通过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鞍部——
两个山顶等高线 之间的区域
陡崖——
等高线相当密 集或重叠的地方
缓坡: 等高线
稀疏
陡坡: 等高线
密集
练习一:对号入座
练习二:试身手
山顶 A:———— MN: 山脊
B:
盆地 ———山—谷陡崖C:———— Nhomakorabea鞍部
D:________
HI:———
比较E,F,哪处较缓——F ——
645米
A处的海拔是———
练习三:试身手
C D
A B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E
村落
河流 山峰
C D
A B
E
村落
河流 山峰
A:
山谷
________
B:
山脊
________
C在B的__西______方向
C:__山__谷____ D:__山脊______
E:________
哪条河流画错了?
村落 案例河流一:找错道路误
甲
丙
乙
拦河坝应案该例建在二哪里:?小小工程师
丙
案例二:小小工程师
丁村和丙案村例之间三的公:路小怎么小修设? 计师
丁 丙
生活中的等高线应用
生活中的等高线应用
生活中的等高线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
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知识与技能: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1、多媒体课件;
2、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
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
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
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
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
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多媒体演示“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边看图,边讲解。
板书: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做练习巩固:写出地形名称:
读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
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
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
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多媒体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19~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讲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
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
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
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讲解: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提问: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
第二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高山,有深谷,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千奇百怪的地表形态叫地形。
多媒体展示
提问:陆地的基本地形有哪些?(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
学生活动:看多媒体五种地形类型图,分组讨论、回答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的地表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形成山脉。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形
高原——地面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广大地区。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
【板书小结】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