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1)形考册参考答案
民法学1形考试题及答案
![民法学1形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44678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b.png)
民法学1形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民法通则,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事权利?A. 财产权B. 人身权C. 知识产权D. 行政权答案:D2. 民法上的“善意”是指:A. 行为人不知道法律的规定B. 行为人没有恶意C. 行为人不知情且无过失D. 行为人故意违反法律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A. 主体资格B. 意思表示C. 行为能力D. 法定程序答案:D4. 根据民法,下列哪项不是合同无效的情形?A. 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B.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C.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D. 合同当事人自愿订立的合同答案:D5. 以下哪项是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A. 交付B. 占有C. 公示D. 合同答案:C6. 根据民法,下列哪项不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A. 损害事实B. 过错C. 因果关系D. 合同关系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民事代理的法律效果?A. 代理行为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B. 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C. 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D.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答案:B8. 根据民法,下列哪项不是婚姻无效的情形?A. 重婚B. 未到法定婚龄C. 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D. 双方自愿结婚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遗嘱的形式?A. 自书遗嘱B. 录音遗嘱C. 口头遗嘱D. 公证遗嘱答案:C10. 根据民法,下列哪项不是继承开始的情形?A. 被继承人死亡B. 被继承人失踪C. 被继承人宣告死亡D. 被继承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民法,下列哪些情形下,民事法律行为无效?A. 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B. 行为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C. 行为人以欺诈手段实施D. 行为人以胁迫手段实施答案:ACD2. 以下哪些属于物权的种类?A. 所有权B. 抵押权C. 地役权D. 债权答案:ABC3. 根据民法,下列哪些情形下,合同可以解除?A. 当事人协商一致B. 合同目的无法实现C. 一方当事人违约D. 合同违反公序良俗答案:ABC4. 以下哪些属于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A. 不可抗力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受害人同意答案:ABCD5. 根据民法,下列哪些情形下,婚姻可以撤销?A. 一方以欺诈手段结婚B. 一方以胁迫手段结婚C.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未告知对方D. 双方自愿结婚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民事权利可以放弃。
2022年博州电大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2年博州电大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4cf91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9.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参照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旳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旳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旳法律规范旳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旳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旳而到达旳联合。
3、宣布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根据法定旳条件和程序宣布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旳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旳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期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旳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旳社会关系旳存在而设置旳代理。
二、填空:1、形式上旳民法专指系统编纂旳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旳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得民事法律规范旳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行自愿(公平)、等值有偿、(诚实信用)旳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旳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旳主体)、(民事法律关系旳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旳内容)。
4、公民旳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旳规定,未成年人旳父母是未成年人旳(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旳)旳活动。
7、可撤销旳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旳民事行为)、(显失公平旳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旳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旳,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旳期限,依期限确实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10周岁以上旳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旳精神病人)。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布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二年)。
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不动产)。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匆匆呼救,杨某通过,规定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遂将张就起,其规定付钱行为是(无效旳民事行为)。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d4f4991711cc7930b716a7.png)
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一、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大体法的地位。
二、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志愿基础上为实现必然经济目的而达到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按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必然的事实状态持续一按时刻以后即发生必然法律后果的制度。
五、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按照必然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一、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得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行志愿(公平)、等值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概(平等)。
五、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六、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八、《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能够用(书面)形式,也能够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九、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肯定按照,可将其分为(法按期限)、(指按期限)、(意定/约按期限)。
三、选择题:一、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神经病人)。
二、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需下落不明满(二年)。
3、在民法上衡宇属于(不动产)。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通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遂将张就起,其要求付钱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b34059401eb91a37f1115c2b.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规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份,共24分。
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 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 C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 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 A )A. 二年B. 四年C.五年3. 在民法上房屋属于( A )A. 不动产B. 流通物C. 限制流通物4. 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同意付钱,杨某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 B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 无效的民事行为C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5. 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 ABC )A 身体收到上海要求赔偿的B 出售治疗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6. 民法通则规定( B 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国开2023年春季《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作业一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开2023年春季《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作业一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e0356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7.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下列社会关系中,应由民法调整的是(D)A. 某国有企业和其职工形成的劳动合同关系B. 甲男和乙女之间的恋爱关系C. 专利局对李某发明专利予以宣告无效D. 甲、乙两村对某块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2.简单商品生产时期民法最典型的代表是(D)A. 法国民法典B. 德国民法典C. 日本民法典D. 罗马法3.下列可以作为我国民法渊源的是(D)。
A. 知名专家学说B. 判例C. 法理D. 司法解释。
4.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功能的是(D)。
A. 指导功能B. 约束功能C. 补充功能D. 惩罚功能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法平等原则内容的是(D)。
A.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B.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C. 民事主体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其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D.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律平等6.对合同的内容当事人可自由协商,这体现了民法的(B)。
A. 平等原则B. 自愿原则C. 公平原则D. 诚实信用原则7.《民法典》第 132 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该规定体现了《民法典》哪一原则?(A)A. 诚实信用原则B. 平等原则C. 公平原则D. 等价有偿原则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是(D)。
A. 主体B. 客体C. 内容D. 形式9.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D)。
A. 只能是合法行为B. 只能是表示行为C. 只能是民事法律行为D. 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10.李某因病医治无效而死亡,这在民法上属于(D)。
A. 生活事实B. 偶然事实C. 民事法律行为D. 事件二、多选题11.关于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 从法律发展史上看,先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后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B. 现代社会,各国既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又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C.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能涵盖民事生活全部,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就不需要实质意义上的民法D.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不能否认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后者可以对前者归纳整理并予以体系化12.下列财产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的有(ACD)。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12c0341ed9ad51f01df272.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的参考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民法:P42、联营:P603、宣告失踪:P394、时效:P935、法定代理:P86二、填空。
1、民法典2、公平诚实信用3、主体内容客体4、平等5、监护人6、清算清算范围外7、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8、书面口头书面形式书面形式9、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三、选择题1、AB2、A3、A4、B5、ABC6、D7、D8、ABD四、问答题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P71-722、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P29-30作业2课堂讨论题:1、公平、自愿原则P16 2、诚实信用原则P17作业3案例分析:答:①李某有权请求有关部门或者人民法院,责令对方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②李某和邻居是相邻关系。
李某的房屋向靠北的方向倾斜,是因为邻居的排水管道常年漏水,墙壁久经污水的浸泡而发生倾斜;③《民法通则》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作业4一、名词解释1、宣告死亡:P402、表见代理:P893、诉讼时效:P944、善意取得:P1185、按份共有:P140-1416、牙邻关系:P148二、填空题1、民事法律主体客体内容2、16周岁18周岁以下其劳动收入为主要3、出生时死亡时4、一般等价物5、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人身关系6、公平诚实信用7、不可抗力其他障碍8、用益物权担保物权9、原始取得继受取得占有使用收益三、选择题。
1、AC2、BD3、C4、C5、ABD6、ABC7、ABCD8、AB 9、BD 10、ABC四、问答题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P71-722、财产所有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P1113、取得法人资格的条件是什么?P49-50五、案例分析:学习指导书P182。
民法学1答案
![民法学1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77133af111f18583d05ade.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规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份,共24分。
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 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 C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 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 A )A. 二年B. 四年C.五年3. 在民法上房屋属于( A )A. 不动产B. 流通物C. 限制流通物4. 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同意付钱,杨某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 B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 无效的民事行为C 可撤销的民事行为5. 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 ABC )A 身体收到上海要求赔偿的B 出售治疗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6. 民法通则规定( B 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f5a34acc7931b765ce15e2.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宣告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得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行自愿(公平)、等值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约定期限)。
三、选择题: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二年)。
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不动产)。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遂将张就起,其要求付钱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
电大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fdc1bced630b1c59eeb5ad.png)
2014年电大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是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其失踪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它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 4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主体、客体和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24 分。
共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多选、少选或错选不给分) 1.民法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 AC )。
A.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B.14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 A )A.二年 B.四年 C.五年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B )。
2022年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2年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77333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0.png)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旳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旳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旳旳法律规范旳总和。
2、 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旳而到达旳联合。
3、 宣布失踪:是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布其失踪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旳法律制度。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旳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旳,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旳期限,依期限确实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 、 指定期限 、 意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每题所给旳备选答案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旳对旳答案,请将对旳答案旳序号填在括号中,多选、少选或错选不给分)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照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旳三要素是指主体 、 客体 和 内容。
4.公民旳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旳规定,未成年人旳父母是未成年人旳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旳活动。
7.可撤销旳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旳民事行为 、 显失公平旳民事行为。
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匆匆呼救,杨某通过,规定张某付l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某甲救上岸,其规定付钱旳行为是( BD )。 A、有效旳民事法律行为 B、无效旳民事行为 C、可撤销旳民事行为
5.民法通则规定旳一年特殊诉讼时效,合用于(ABC)。 A. 身体受到伤害规定赔偿旳 B. 发售质量不合格旳商品未申明旳 C.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旳
3.《民法通则》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旳,( BC )。 A.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B.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C.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D.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民法学形考作业答案
![民法学形考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e36faebe23482fb5da4c35.png)
《民法学(1)》形考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是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其失踪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它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主体、客体和内容。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多选、少选或错选不给分)1.民法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 AC )。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D.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A )A.二年B.四年C.五年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B )。
2021年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材料
![2021年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c20281289eb172ded63b7e5.png)
《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及参照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民法是调节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法律规范总和,它在国内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地位。
2、联营是公司之间、公司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本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而达到联合。
3、宣布失踪指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布其为失踪人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民事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期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制度。
5、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法律依照一定社会关系存在而设立代理。
二、填空1.形式上民法专指系统编纂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民法是指所有调节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事法律规范。
2.《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和民事法律关系内容。
4.公民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法通则》规定,未成年人父母是未成年人监护人。
6.法人终结,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畴外活动。
7.可撤销民事行为涉及重大误解民事行为、显失公平民事行为。
8.《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期限,依期限规定依照,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商定期限。
三、选取题(每小题3份,共24分。
每小题所给备选答案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对的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 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 C )A.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精神病人2. 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布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要下落不明满( A )A. 二年B. 四年C.五年3. 在民法上房屋属于( A )A. 不动产B. 流通物C. 限制流通物4. 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匆匆呼救,杨某通过,规定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批准付钱,杨某将张某救上岸,其规定付钱行为是( B )A有效民事法律行为B 无效民事行为C 可撤销民事行为5. 民法通则规定一年特殊诉讼时效,合用于( ABC )A 身体收到上海规定补偿B 出售治疗不合格商品未声明C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6. 民法通则规定( B 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法学(1)》形考作业1答案一、名词解释:1、民法:即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爱你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3、宣告失踪:是公民下落不明满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其失踪并对其财产实行代管的法律制度。
4、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
5、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
二、填空题1、形式上的民法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是指所有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
2、《民法通则》弟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公平的原则。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主体、内容和客体。
4、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5、按照《民事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的监护人。
6、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起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
7、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显示公平。
8、《民事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委托代理,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法律规定用书面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9、民法上的期限,依期限的确定根据,可将其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不给分)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A、、C)。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公民为失踪人,该公民必须下落不明满(A)。
A.二年B.四年c.五年3.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
A.不动产B.流通物c.限制流通物4.张某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1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B)。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无效的民事行为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5.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A、B、C)。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6.民法通则规定( B、C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C.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D.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全部生活来源的7.法律规定( D )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其死亡。
A.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一年B.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二年C.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三年D.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四年8.法人终止的原因有( A、B、D )。
A.依法被撤销B解散C.违约或侵权D.依法宣告破产四、问答题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答: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4、符合法定形式;2、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
答:区别(1)民事权利能力金石一种资格,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获取实际利益的可能性。
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利益,它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创设或取得。
(2)民事权利能力是享有权利的资格和承担义务的资格的统一。
而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则是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相对应、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
(3)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法定资格,它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不能由其自由转让、放弃。
而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可以依法转让和放弃。
《民法学(1)》形考作业2答案1、公平、自愿原则:《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合同法》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可见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公平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以一定社会的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一方面要求主体发展机会的平等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要求主体之间的竞争是有效率的,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公平偏重的是社会正义,而不是个体正义,也就是说,判断公平是否的标准是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而不是个体的价值观。
自愿原则,也是同样,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从自己的意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意思和利益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自愿原则是民事主体独立意志、利益独立的必然要求,也是带着原则的表现和延伸,其实厒为“意思自”因为民事主休享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和独立的利益,只有以自己的真实意志自愿地设定权利义务,才能充分发挥其进行民事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自愿意味着自由,是以平等为前提的,当事人只有地位带着笑,各方才能有独立的意志,才能有意志的自由,才能自愿地决定自己的行为,同时,没有当事人的意志自由,一方就要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也就没有带着笑。
公平原则和自愿原则是相互补充的。
自愿不能违反社会正义和公平,公平又是以自愿为前提的。
一般来说,只有当事人完全按照自己的真实意愿协商设立权利义务,才是公平的。
只有在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并非是完全按其真实意愿设立的,或者按照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能确定其权利义务时,才应按照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法院或仲裁机构判民事案件时,不能以公平原则否定或者对抗自愿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
《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
《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发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就诚实、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权利和发行义务。
我以为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和用途范围极为广泛,主要表现在:其一,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要诚实,不弄虚作假,不欺诈,期待正当竞争;其二,民事主体就善意行使权利,不以损害和社会利益的方式来获取私利;其三,民事主体就守信诺言,不擅自毁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履行义务,并顾各主利益,其四,在当事人约定不明确或者订约后客观情形发生重大改变时,应依诚实信用的要求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和责任。
按理讲,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平原则一样,原同为道德准则。
诚实信用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准则,要求当事人诚实经营,在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诚实信用作为法律原则是将道德准则法律化,使其具有法律拘束力。
诚实信用原则既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法院解释当事人的意思的基准。
人民法院在裁判案件时,既可依诚实信用原则来徇人间的利益关系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又可依此原则来解释和补充法律。
但法院在依诚实信用原则处理民事纠纷时,不得依此原则,而滥用自由裁量权,也不能违反带着笑和自愿原则。
《民法学(1)》形考作业3答案案例分析:2003年1月16日北京《信报》报道:“邻家漏水导致地基塌陷”一文。
报道称:李某现住在一间平房里,最近房屋向靠北的方向倾斜,经查看是因为邻居的排水管道常年漏水,墙壁久经污水的浸泡而发生倾斜现象。
他几次向邻居说明情况,希望他采取壹些措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但是,邻居却置之不理,并说水管漏水并不严重,墙壁倾斜是地基本身不牢固,和他无关。
现在墙壁倾斜情况更为严重,房顶甚至出现裂纹,李某住在这里觉得很不安全,但让他自己修善房屋又觉得太吃亏,现在的他十分为难,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请从法理角度分析这一案例,并说明法律依据,李某应如何处理?答:李某可以先与邻居协商调解,调解不成再根据《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平等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损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邻居侵犯里李某的相邻权,给李某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李某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相邻权,要求邻居采取措施,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
《民法学(1)》形考作业4答案一、名词解释:1、宣告死亡:是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2、表见代理:指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存在使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情况。
3、诉讼时效:指的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4、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地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地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地产时处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赔偿损失。
5、按份共有:又称分别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6、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结合艘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填空题1、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
2、民法通则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来源的,视为无权民事行为能力人。
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终止。
4、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属于具有特殊作用的种类物。
5、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6、《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公平的原则。
7、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不可抗力(2) 其他障碍8、传统民法将他物权分为有益物权和担保物权9、财产所有权合法取得的方式可以分为原始取得、继受取得。
10、房屋典权是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出典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三、选择题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 A C )A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 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2、张某不识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一万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某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 B )。
A 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 无效的民事行为C 可撤消的民事行D 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3、《民法通则》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 B D )A 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B 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C 代理人负连带责任D 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4、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乙某,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 C )A 诺成性法律行为B 要式法律行为C 单务法律行为D、单方法律行为5、根据物权法原理,下列行为中属于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根据是( A B D )A 没收B 劳动生产C 赠与D、取得孳息6、下列物中,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A B C D )A 股票B 支票C 本票D 发货票7、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处理相邻关系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A B CD )A 公平合理B 团结互助C 有利生产D 方便生活8、下列( A B C D )属于国家所有权的客体A 矿藏B 森林C 军事设施D 广播设施9、动产物权包括( A B C )A 动产所有权B 留置权C 动产的抵押权 D以国库券作抵押10、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 A B C )A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B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D 违反合同约定不付款的四、问答题1、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答: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4、符合法定形式;2、财产所有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答:(1)财产所有权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2)财产所有权具有权利主体上的特定性;(3)财产所有权具有相对义务人的不特定性;(4.)财产所有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5)财产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