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王新;李春阳;苏立平;周阳【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尽管研究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炎性病变,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危险因素(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重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Atherosclerosi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chemic stroke,although it is confirmed that atherosclerosis is one of inflammatory lesion of arterial wall,but the definite mechanism is still no very unclear so far.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familyhistory,hypercholesterolemia,smoking,hypertension,diabetes and obesity,etc.)ar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mphasis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on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7(025)002【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治疗;综述【作者】王新;李春阳;苏立平;周阳【作者单位】01003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01003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01003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新华校区基础医学实验室;01003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新华校区基础医学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进展及诊疗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 (1)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 (3)《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 (7)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 (9)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 (1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 (13)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 (15)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 (17)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 (19)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21)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 (23)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 (25)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 (27)丹参与丹参多酚酸—急性脑缺血治疗研究1.丹参中作用最强的有效成分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多酚酸参考答案:A2.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丹参的质量评价标准中,丹酚酸B的含量不得少于多少()A.0.1%B.0.5%C.1.0%D.2.0%E.3.0%参考答案:E3.丹参的应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哪本历史文献()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日华子本草》D.《妇人明理论》E.《本草纲目》参考答案:A4.发现丹参中首个水溶性成分的时间是()A.1934年B.1980sC.1984年D.1988年E.1993年参考答案:B5.丹参多酚酸的药理作用机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抗血小板聚集及凝集B.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C.抑制细胞凋亡和保护神经元D.促进细胞凋亡E.促进损伤后血管及神经元增殖参考答案:D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重塑研究进展1.神经重塑不包括以下哪部分()A.基因表达改变B.轴突生长C.突触不可再生D.大脑网络重组E.神经元再生参考答案:C2.关于缺血性脑卒中与神经重塑过程,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缺血性脑卒中不能诱导轴突发芽或生长B.轴突生长通常在缺血性脑卒中后30天会出现C.轴突生长形成的皮质回路可以在缺血后立即观察到D.卒中可诱导对侧运动皮层轴突发芽,进入同侧梗死周围皮层、对侧纹状体、红核等E.卒中只能诱导与梗死部位相邻的皮层中的轴突发芽,不能涉及同侧皮层参考答案:D3.1990年-2019年缺血性卒中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是()A.中国和印度B.美国和印度C.印度与埃及D.美国与埃及E.中国与埃及参考答案:E4.神经重塑主要发生在卒中后的哪个时期()A.慢性期B.超急性期C.急性期D.亚急性期E.稳定期参考答案:D5.在轴突生长过程中,表达上调的信号有()A.Nogo-AB.NgRC.RhoAD.ROCKE.BDNF参考答案:E星形胶质细胞CX43、半通道及缝隙连接对脑缺血性神经炎性反应调控及丹参多酚酸的干预1.AMPK/mTOR/ULK1通路在自噬中的主要作用是()A.抑制自噬B.控制基因表达C.促进细胞分裂D.激活自噬E.维持细胞稳态参考答案:D2.半通道是由多少个Cx43蛋白质构成的六聚体()A.4个B.5个C.6个D.7个E.8个参考答案:C3.缝隙连接(GJ)主要作用是什么()A.神经细胞传导B.细胞间物质交流与通讯C.神经元修复D.血管生成E.能量代谢参考答案:B4.丹参中活血作用最强且含量最高的水溶性化合物是()A.丹酚酸AB.丹酚酸BC.丹酚酸CD.丹酚酸DE.丹参酮参考答案:B5.丹酚酸B(SalB)的主要作用不包括哪一项()A.改善微循环B.抗炎C.促凝D.抗氧化E.对缺血性卒中有保护作用参考答案:C《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最新解读1.根据2022版指南,对于既往未接收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多少mmHg以上,建议启动降压治疗?A.120B.130C.140D.150E.160参考答案:C2.卒中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有多少?A.<40%B.<50%C.<60%D.>70%E.>90%参考答案:D3.对于非心源性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使用的预防卒中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药物是什么?A.口服抗血小板药物B.抗凝药物C.溶栓药物D.钙通道阻滞剂E.利尿剂参考答案:A4.对于具有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急性期后,推荐的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应为?A.每周至少1次,每次至少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B.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有氧运动C.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1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D.每周至少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E.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参考答案:C5.筛查隐源性卒中的栓子来源的金标准是()A.经胸超声心动图B.心电图筛查C.血液检测D.颈部血管超声E.食道超声心动图参考答案:E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策略与中药注射剂应用1.下列哪项不属于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A.有效减少脑梗死面积B.选择性增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脑血流C.促进神经功能恢复D.不能联合溶栓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E.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痰热腑实的常用药()A.瓜蒌B.胆南星C.大黄D.芒硝E.黄芪参考答案:E3.生地用于治疗阳闭时,其作用是()A.凉血清热B.清肝熄风C.育阴潜阳D.使火降风熄,则气血下归E.益气养血参考答案:A4.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用药安全,说法错误的是()A.一次一支,一日一次B.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0滴及以上C.药液配置后,应在4小时内用完D.不宜与藜芦及其制剂同时使用E.在静脉输液时,建议选择精密输液器参考答案:B5.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A.高血压B.高血糖C.血脂紊乱D.动脉粥样硬化E.炎症参考答案:D脑血管病的救治策略与用药1.目前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是()A.糖尿病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心肌梗死D.高血压E.脑卒中参考答案:E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风病的危险因素()A.高血压B.糖尿病C.体力活动过多D.吸烟E.肥胖参考答案:C3.中风病痰热内闭清窍证的治法是什么()A.熄风化痰,活血通络B.清热化痰,醒神开窍C.平肝熄风,清热泻火D.益气活血,养阴通络E.益气回阳,固脱参考答案:B4.在中风病的战略防御阶段,主要治则是什么()A.活血化瘀B.益气养阴C.检测和支持D.熄风通络E.清热化痰参考答案:C5.下列哪种中成药适合在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期应用()A.参麦注射液B.醒脑静注射液C.刺五加注射液D.脉络宁注射液E.丹参多酚酸注射液参考答案: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策略1.STAIR推荐意见中提出,卒中病理的级联瀑布反应涉及多重途径,可能需要哪种策略进行有效调控()A.单一机制药物B.手术治疗C.联合多种药理作用的药物D.增加药物剂量E.延长治疗时间参考答案:C2.缺血性卒中全流程规范化管理的内容不包括()A.公众教育卒中一级预防B.院内急性期救治C.院内二级预防D.门诊复查卒中后认知等功能障碍识别与管理E.长期康复卒中三级预防参考答案:C3.关于不同类型患者采取不同降脂方案,说法错误的是()A.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推荐给予低强度他汀治疗B.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C.极高危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LDL-C仍高于1.8 mmol/L,推荐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D.若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LDL-C 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推荐联合使用PCSK9 抑制剂治疗以预防 ASCVD 事件发生E.他汀不耐受者,根据LDL-C水平目标值,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或依折麦布参考答案:A4.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什么作为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之一()A.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B.提升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C.降低癌症死亡率D.推广疫苗接种E.扩大慢性病筛查范围参考答案:B5.大脑中动脉M2或M3段闭塞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发病6h内进行哪种治疗方法()A.动脉溶栓B.静脉溶栓C.机械取栓D.保守治疗E.抗血小板治疗参考答案:C脑梗塞血运重建策略的评价1.首要DNT的时间目标是()A.≥50%患者在60分钟内溶栓B.≥50%患者在55分钟内溶栓C.≥50%患者在50分钟内溶栓D.≥50%患者在45分钟内溶栓E.≥50%患者在40分钟内溶栓参考答案:A2.脑梗塞治疗策略不包括()A.静脉溶栓B.动脉溶栓C.促进血小板聚集D.抗凝E.改善侧支循环参考答案:C3.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首次分离得到丹参多酚酸的时间是()A.上世纪80年代B.上世纪90年代C.2000年D.2001年E.2010年参考答案:A4.对于轻型卒中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启动哪种治疗对预防90天内的早期卒中复发有益?A.单一阿司匹林治疗B.单一氯吡格雷治疗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D.替罗非班治疗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检查应在静脉溶栓前进行()A.基线心电图B.血糖测定C.肌钙蛋白评估D.胸片检查E.血小板计数参考答案:B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治策略1.下列哪项不是AIS核心理论——挽救缺血半暗带的基础()A.局部血流B.组织氧分压C.全脑血流D.时间窗E.组织窗参考答案:C2.AIS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rt-PA的使用剂量是多少()A.0.6mg/kgB.0.7mg/kgC.0.8mg/kgD.0.9mg/kgE.1.0mg/kg参考答案:D3.关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ECASS分型,说法错误的是()A.HI1沿梗死灶边缘小点状出血B.HI2 :梗死区内片状无占位效应出血或多个融合的点状出血C.PH1: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轻微占位效应的出血D.HI3由HI4.HI2共同组成E.血肿>梗死面积的30%并有明显占位效应的出血或远离梗死灶的出血参考答案:D5.丹酚酸通过何种方式展现其主要的药效学特点?A.抑制细菌生长B.单纯抗氧化作用C.通过改善侧支循环、抗炎、抗氧化、抗凋亡、保护血脑屏障、改善线粒体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一系列作用机制D.单一改善线粒体功能E.仅具有抗炎效果参考答案:C6.丹酚酸在AIS治疗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改善侧枝循环B.抗炎、抗氧化C.抑制肿瘤细胞生长D.保护血脑屏障E.抗血栓形成参考答案:C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1.WAKE-UP试验中,对于醒后卒中患者,如果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推荐使用哪种治疗()A.血管内机械取栓B.口服抗血小板药物C.阿替普酶静脉溶栓D.安慰剂E.抗凝治疗参考答案:C2.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哪个区域与神经功能缺失加重和恢复密切相关()A.梗死核心区B.缺血半暗带C.良性缺血区D.静脉系统E.动脉系统参考答案:B3.对于醒后卒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距最后正常时间远超(),MRI显示DWI-FLAIR不匹配,且不适合或未计划进行机械取栓,指南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0.5hB.1.5hC.2.5hD.3.5hE.4.5h参考答案:D4.脑梗死静脉溶栓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主要作用机制不包括()A.增加出血风险B.改善脑部微循环C.减轻神经元损伤D.抗氧化应激E.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参考答案:A5.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疑似脑出血的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A.立即给予6-8个单位血小板输注B.血液科会诊,注意目前的凝血功能C.停止溶栓药物输注,立即抽血进行检查,立即行平扫头颅 CT 检查D.立即给予ε-氨基己酸4-5g静脉注射E.有关外科和/或内科治疗需要商讨共同决定参考答案:C低NIHSS评分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1.有研究表明,有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比例是()A.9.9%B.0.26%C.>50%D.0.8%E.10%参考答案:C2.关于低NIHSS评分ASI-LVO症状进展的病理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梗死灶扩大B.开始侧枝循环良好,紧跟着侧枝循环衰竭,症状加重C.再发梗死D.梗死灶缩小,远端大血管闭塞E.栓子逃逸会导致失语参考答案:D3.丹酚酸的作用机制不包括()A.抗炎B.促进血小板凝集C.抗氧化D.抗凋亡E.保护神经单元参考答案:B4.建议NIHSS评分为()时候进行影像学检查,可筛查出90%的LVOA.≥1分B.≥2分C.≥3分D.≥4分E.≥5分参考答案:B5.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及颈动脉闭塞而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NIHSS评分()时可考虑动脉取栓治疗A.≥6分B.<6分C.>5分D.≤5分E.>7分参考答案:B中西医结合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策略1.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中,关于诊断和评估的下列哪个步骤描述不准确()A.按照诊断流程处理疑似脑卒中患者B.对疑似脑卒中患者无需进行头颅平扫CT/MRI检查C.进行必要的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并尽量缩短检查时间D.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应持续心电监测E.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参考答案:B2.导致脑血管疾病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是()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C.脑血管性痴呆D.卒中E.高血压脑病参考答案:D3.以下关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主要通过单一靶点干预发挥药效B.丹参多酚酸无法改善微循环和侧支循环C.丹参多酚酸不具备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D.丹参多酚酸能改善脑部循环、保护脑神经和抗血栓形成E.丹参多酚酸无法保护血脑屏障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参考答案:D4.AHA/ASA建议超过多少比例的静脉溶栓患者DNT应缩短至60分钟以内()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5.2018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多少()A.10%B.15%C.20%D.22%E.30%参考答案:D缺血性脑卒中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新药物靶点的展望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脑出血B.动脉粥样硬化C.脑部肿瘤D.脑炎E.癫痫参考答案:B2.在缺血性脑卒中中,低氧状态主要激活哪种细胞?A.神经元B.星形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D.小胶质细胞E.内皮细胞参考答案:D3.豨莶草最早记载于我国哪本医术()A.《唐本草》B.《本草纲目》C.《本草图经》D.《本草蒙筌》E.《中国药典》参考答案:A4.国家卒中登记数据显示,卒中患者1年内的复发率为多少?A.5.9%B.10.9%C.13.4%D.14.7%E.19.1%参考答案:D5.以下哪项不是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重点?A.溶栓治疗B.抗栓治疗C.改善脑循环D.切除梗死脑组织E.脑保护治疗参考答案:D女性卒中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策略1.根据中医理论,女子多少岁进入绝经期()A.35岁B.42岁C.49岁D.56岁E.63岁参考答案:C2.女性卒中的死亡率在女性死因中排名第几()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E.第五参考答案:C3.偏头痛与先兆脑卒中关系的可能机制不包括()A.遗传倾向B.内皮功能障碍C.神经传递功能障碍D.凝血异常E.经卵圆孔未闭的反常栓塞参考答案:C4.雌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雌激素对血管有抗氧化作用B.雌激素使NO生物利用度增高C.雌激素使氧自由基产生升高D.内源性雌激素有利于维持绝经前妇女的正常血压E.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影响血压参考答案:C5.下列哪项是妊娠期的生理变化之一()A.全身血管收缩与静脉阻滞B.血液动力学与血管系统保持稳定C.凝血系统呈现低凝状态D.全身血管舒张与静脉瘀滞E.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参考答案:D。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加味黄芪生脉饮对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所以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及饮食习惯外积极的寻找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理,目前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主要是西药他汀类药物,其现代药理研究及大规模的临床跟踪试验已经证实其有效性。
但由于老年患者群体的特殊性,使其在具体应用时存在诸多的问题,由于老年人机体衰弱,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使其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加之老年患者往往一身多病,服用多种药物,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在此种情况下,开发中医药的宝库,从中寻求有效地治疗方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中医药是个巨大的宝库,发挥中医优势,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老年病的特点,系统研究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发掘出有效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实现在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对多种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作用,将成为中医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之一。
研究目的发挥中医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系统研究阐述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观察选取切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病机的方药,用实验及临床观察的方法,验证加味黄芪生脉饮治疗预防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验证所阐述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的正确性,最终将有效方药作为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加以应用,达到预防治疗保健的综合作用。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生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脂的异常,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加味黄芪生脉饮对老年高脂血症的影响。
2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加味黄芪生脉饮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动脉粥样板块的影响,研究其对粥样斑块的直接影响。
3通过临床观察,观察加味黄芪生脉饮对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效果,研究其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
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研究进展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年5月第6卷第3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6, No.3, May 2020•综述•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研究进展刘敬文1樊雪强2刘鹏21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心脏血管外科,北京 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北京 100029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经股动脉支架植入术(TF-CAS)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而被作为经典腔内治疗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开展,但众多临床研究表明其围手术期脑卒中风险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而被作为一种替代治疗。
逆向血流保护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TCAR)是一种新型的无动脉弓操作风险的经颈动脉直接入路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其手术创伤比内膜切除术小,并通过血流逆转来降低顺行栓塞性卒中的风险。
本文综述了TCAR手术步骤,适应证及其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卒中;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418/ki.issn2096-0646.2020.03.017Research progress of trans-carotid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Liu Jingwen1 Fan Xueqiang2 Liu Peng21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China-Japan Friendship Clinical College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29, China2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Beijing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29, ChinaAbstract: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ischemic stroke. Transfemoral 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TF-CAS) is widely used as a classic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technique at home and abroad because of its minimally invasive, safe and effective advantages. However, many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perioperative risk of strok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as an alternative therapy. Trans-carotid stenting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reverse blood flow trans-carotid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TCAR) is a new type of direct trans-carotid artery stenting without the risk of arterial arch operation. its surgical trauma is less than that of CEA, and the risk of anterograde embolic stroke is reduced by blood flow reversal.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indications of TCAR and the evidence of its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otid stenosis are reviewed.Key words: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stroke; trans-carotid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作者简介] 刘敬文,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血管外科的研究,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通信作者] 刘鹏(Liu Peng,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liupeng5417@260《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年5月第6卷第3期颈动脉疾病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 30%缺血性脑卒中由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引起,其中90%缺血性脑卒中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1],因此早期及有效处理颈动脉狭窄对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668•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年 6 月第22 畚第 6 期Chin J Geriatr Heart Brain Vessel Dis.Jun 2020, Vol 22.No. 6•综述•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臧琳•樊露,仇建婷,王玉洁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卒中;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支架;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是导致脑卒中患者严重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类型。
有研究表明,约22. 4%狭窄程度为50%〜99%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在首次缺血事件发生的72 h内再次发生脑卒中,这部分患者应在首次缺血事件发生时,及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进行治疗,而那些具有较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患者,则可延迟接受干预治疗12]。
其次,来自欧洲颈动脉手术试验和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的统计数据显示:每1000例狭窄程度为50%〜69%的患者,在行CEA后的5年内,仅预防了78例 脑卒中的再发;每1000例狭窄程度为70%〜99%的患者,在行CEA后的5年内,仅预防了156例脑卒中的再发[3]。
也就是说,分别有92%、84%的CEA患者在首次症状出现的5年内不需要接受CEA治疗。
因此识别脑卒中复发高危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对于把握治疗时机、提高患者预后、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是十分有意义的。
这里,我们着重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
1一般因素年龄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一个显著因素。
比较CEA患 者与最佳药物治疗患者5年内脑卒中风险发现,年龄>75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与其他年龄患者相比,可明显获益2倍左右3]。
也有研究表明,男性患者斑块不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加,特别是在65〜69岁和>75岁,而女性患者斑块稳定性与年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1]。
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女性中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男性":。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研究进展
般 情 况 下 , 脉 粥 样 硬 化 多见 于 4 动 0岁 以 上 的 中老 年 人 。
多 数 学 者 认 为 , 发 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是 青 年 脑 卒 中 , 别 是 早 特
3 O岁以上脑卒 中的主要原 因 。早发性 动脉硬化 尽管 在发病
剂 充 盈 分 为 直 接 和 间 接 征 象 。郑 洪 波 等 ¨ 刮报 道 的 1 7例 C D A
患 者 中小 于 4 5岁 者 1 1例 , 且 颈 内 动 脉 夹 层 (C D) 而 I A 与椎 动
d sl i,MD) 。为 更 好 地 预 防 青 年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提 供 借 yp s F aa 等 鉴, 本文 就 国 内外 近 几 年 在 青年 缺血 性 脑 卒 中 与 心 脏 血 管 有 关 的病 因方 面 研 究进 展 做 一 综 述 。 1 早 发 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伤机制病人 , 而且常常是开始并不 能被认识到 。但 目前 国内仍 缺乏该病详实的流行病学 资料 。根据 受累 的血管不 同分为颈
内动 脉 夹 层 (C D) 椎 动 脉 夹 层 ( A 。 D A 是 诊 断 C D IA 与 V D) S A
最可靠的方法 。D A表现根据 管腔 的形态和 夹层 内是 否造影 S
一
脉夹层( A ) V D 的构成 比为 1/ 。R bnt nS 等[ 6 2 u i e M si 1 ¨系统综述
了 20 0 5年 以前 的关 于 C D 的文 章 , A 发现 个别 研 究 报 告 了 C D A
与以下风险因素有强联 系 : 主动脉根部 直径 >3 m、 头痛 、 4m 偏 颈总动脉心脏周期过程 中相对直 径的变 化和在颈 部推 拿疗 法 中小 的创 伤 (>1 . 1 8%) 而 同型 半胱 氨 酸 和最 近的感 染 与 , C D为弱关联 。Me o M等 研究 显示 C D更常见于男性 , A t sT A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ESM-1、Lp-PLA2、miR-21鉴别价值分析
·临床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ESM-1、Lp-PLA 2、miR-21鉴别价值分析陈杰1,任国勇1,王炜2,米英姿1作者单位1.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神经内科太原0300082.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太原030012收稿日期2023-07-15通讯作者米英姿jaytoalex@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 2(Lp-PLA 2)、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斑块性质、分级及预后的鉴别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AIS 患者120例,收集AIS 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分级,测定AIS 患者血清ESM-1、Lp-PLA 2、miR-21水平,评定短期预后。
比较不同斑块性质AIS 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ESM-1、Lp-PLA 2、miR-21水平,Logistic 回归分析AIS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评价血清ESM-1、Lp-PLA 2、miR-21对AIS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鉴别价值,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血清ESM-1、Lp-PLA 2、miR-21与AIS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的关系,比较联合血清ESM-1、Lp-PLA 2、miR-21鉴别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患者短期预后情况。
结果:120例AIS 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知,25例斑块未形成,95例斑块形成(其中稳定斑块38例,易损斑块57例);斑块分级:1级38例,2级32例,3级25例。
易损斑块患者TG 、LDL-C 、ESM-1、Lp-PLA 2、miR-21均高于稳定斑块(P <0.05);TG 、LDL-C 、ESM-1、Lp-PLA 2、miR-21均为AIS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P <0.05);绘制ROC 曲线,发现联合血清ESM-1、Lp-PLA 2、miR-21鉴别诊断AIS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AUC 最大,为0.899,具有较好诊断效能;血清ESM-1、Lp-PLA 2、miR-21与AIS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呈正相关关系(P <0.05);联合血清ESM-1、Lp-PLA 2、miR-21鉴别易损斑块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率低于稳定斑块患者(P <0.05)。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4月第6卷第11期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11040作者简介:陈佳佳(1986-),女,汉族,甘肃兰州人,主治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及神经重症。
*通讯作者:袁明,E -mail :yuanming@.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cystatin C and carotid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CHEN Jiajia,MI Lin,ZHANG Qing,YUAN Ming *(AVIC Xi'an Hospital,Xi'an 710077,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cystatin C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ischemic stroke.Methods A total of 306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enrolled from September 2019to March 2020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all of them were examined by neck vascular ultrasoun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IMT ≥1.2mm or IMT >50%of the surrounding normal value,arteriosclerosis,n=193)and control group (IMT <1.2mm,non -arteriosclerosis,n =113).The levels of laboratory indexes (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high-density lipoprotein,low-density lipoprotein,uric acid and cystatin C)and the IMT of bilater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common carotid art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cystatin C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lague severity and plaque nat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triglyceride,low -density lipoprotein,uric acid and cystatin 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cystatin C level of severe plaqu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mild and moderate plaque patients (P <0.05).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verity of cerebral ischemia plaqu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ystatin C level (r =0.3145,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cystatin C level among hard plaque,soft plaque and mixed plaqu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0.05).The IMT of bilater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The IMT of carotid artery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Detection of serum cystatin C lev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occurrence and severit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so as to timely treat and prevent irreversible damage.KEYWORDS:ischemic stroke;serum cystatin C;carotid atherosclerosis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陈佳佳,米琳,张青,袁明*(中航工业西安医院,陕西西安,710077)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theroscler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国内外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由颈动脉病变引起。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中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兹就近年来中医噬斑通管ASP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技术和研究方法,对中药单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研究有较大的成绩。
余甘子余甘子是大戟科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富含鞣质、有机酸、酚类等,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能去除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本草纲目?中记载余甘子“久服轻身,延年生长〞。
研究说明,余甘子对血管的保护作用与其所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有关。
其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Ox-LDL的生成,抑制内皮素表达,从而减少内皮损伤及泡沫细胞形成,延缓AS的发生开展过程。
余甘子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39%,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的28%,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弹力纤维含量的33%,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泡漠细胞层数47%。
余甘子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其保护细胞、抗菌及抗氧化的机制来发挥作用。
能显著抑制血清TC、LDL-C水平的上升,增加血清HDL-C;并具有调整血浆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
绞股蓝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均描述绞股蓝“性苦寒,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为清热解毒药之一。
中原五行中医研究院研究绞股蓝总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同时应用超声颈动脉成像技术,选用IMT及斑块面积指标,结合血脂变化,观察绞股蓝对消退和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节血脂的治疗作用。
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评估的现在与未来
·4055··述评·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评估的现在与未来高天理【摘要】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公认危险因素,占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10%~20%。
常规的脑血管检查技术只能显示管腔的狭窄程度,而不能阐明狭窄的结构和狭窄的原因。
因此,仅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研究管腔狭窄的程度,对评估疾病的特征和预防卒中的危险分层显然是不够的。
对斑块和动脉壁基于成像特征如斑块内出血(IPH)、溃疡、新生血管、纤维帽(FC)厚度和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等的无创评估是指导治疗的基本方法。
本综述总结了当前在颈动脉易损斑块成像中,血管壁成像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US)诊断方法的更新。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血管壁成像;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综述【中图分类号】 R 543.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1.101高天理.颈动脉易损斑块影像学评估的现在与未来[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2):4055-4060,4067.[]GAO T L. Imaging evaluation of vulnerable carotid plaques: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1,24(32):4055-4060,4067.Imaging Evaluation of Vulnerable Carotid Plaques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 GAO Tianl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eijing Anzh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 】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s a well-established risk factor of ischemic stroke,contributing to up to 10%-20% of strokes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Routine cerebrovascular examination techniques can only show the degree of stenosis of the lumen,but cannot demonstr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stenosis and the cause of the stenosis. Therefore,simply studying the degree of luminal stenosis i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to a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and stratify the risk for preventing stroke. Non-invasive in vivo assessment of plaques and arterial walls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imaging features such as intraplaque hemorrhage,ulceration,neovascularity,fibrous cap thickness,and lipid-rich necrotic core is a basic method to guide treatment.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updates on vessel wall imaging modaliti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arotid vulnerable plaques,such as MRI,CT and ultrasound.【Key words 】 Carotid artery diseases;Plaque,atherosclerotic;Vulnerable plaque;Vascular wall imaging;Ultrason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eview和62%的女性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何莎莎;韩福刚;何晓鹏;兰永树【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引发的颅内血管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运用影像学方法早期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学成分,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对临床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除常规检查方法外,越来越多的影像新技术运用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中,研究重心也逐步从评估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转变为检测斑块的组织学成分,从而为临床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提供影像学依据.%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Intracranial vascular embolization caused b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uptur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s the main causative factor of ischemic stroke.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strategy to early detect the histological component of carotid plaque and assess plaque stability by imaging method,which is also a hot research topic.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methods,more and more new imaging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carotid plaque.The focus of the study i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assessment of degree of carotid lumen stenosis to the detection of histological components of the plaque,so as to provide an imaging reference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10【总页数】5页(P2016-2020)【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稳定性;影像学【作者】何莎莎;韩福刚;何晓鹏;兰永树【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
207第13卷 第1期 2011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1 Jan .,2011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非炎性、退行性及增生性病变。
其特征为颈动脉管壁增厚,粥样病灶形成或纤维增生、钙化,由于血管变硬,弹性减退,甚至局部内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易导致附壁血栓的形成,致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引起临床上极为严重的脑血管病变。
颈动脉作为人体体表的大动脉,连接心脑两个重要器官,是动脉硬化最易累及的大血管。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84.28%,92.3%心梗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而且解剖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局限于某些动脉的倾向,它侵及动脉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腹主动脉、升主动脉、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和Wills 环。
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中出现较晚,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明显特征可反应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文章对近年来中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辨证和治疗进行相关的概括。
1 病因病机关于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近几年来报道与高龄、高血压、高血脂有密切关系,其发生机理主要有三种学说,一种是脂质侵润学说,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形成是血管壁对血浆中脂质侵润的一种反应性病变;二是血栓形成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灶内有大量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及其降解产物存在,许多报道还集中在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以及其释放产物对血管壁的损伤后所带来的局部抗凝和纤溶机制减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损伤反应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实质是炎症过程,增厚的病灶是血管壁内结缔组织对致炎因素的一种增生性反应,尤其是近来对前列腺素代谢及细胞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脂质调控上的研究更丰富了这一理论。
实质上这三种学说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三个过程。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
6 9例轻 症者采 取 内科综 合治疗 , 病情 痊愈及好 转 出院 , 平均住 院 1 9 d , 择期行胆囊切 除术 ; 1 8例重症患者及 时手术 , 3 9 例轻症 保守治疗无效住院期间 中转手术 , 均病情好转 出院 , 平均住 院 2 6 d , 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
粥样斑块形成 , 非 高脂 血症患者 ( 8 0例 ) 中有 3 1 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 高脂血症 患者中颈动脉粥
华实验外科杂志 , 2 0 1 0 , 2 7 ( 1 0 ) : 1 4 8 5 — 1 4 8 8 .
长短与结 石的排 出有关 , 细小 的结石在胰管梗 阻内部压力增 高时 可能将结石 推出壶腹部 , 梗 阻消除 , 使胰腺炎 症情况得 到缓解 。对 于胰腺炎患 者 , 病情较 轻者首先 给予内科综合治
中 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5 年2 月第9 卷第 3 期
C h i n JMo dD r u g A p p l , F e b 2 0 1 5 , Vo 1 . 9 。 N o . 3
・
27 ・
治疗措施 ; ⑧解痉 止痛 : 腹痛剧烈 时可以应用杜冷 丁或 者阿 托品肌 内注射进行解痉 止痛对症治疗 。 1 . 3 . 2 手 术治疗 急性 症状缓 解之后 择期手 术 , 诊断不 明
的炎症反 应 。其 临床特点 主要 以急性上 腹痛 、呕吐 、恶 心 、 发热 和血 胰酶增高等 J 。急性胆 源性 胰腺 炎是常见的急腹症
[ 1 ] 贾 玉杰 , 裴德恺 . 急性胰腺炎 的病 因和发病机理 的研究进展 . 实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分析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分析发表时间:2017-02-21T14:53:11.2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屈宗琳[导读]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运用价值,能够为疾病风险评估与预后提供可靠参考。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重庆万州区 404100)【摘要】目的: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结果: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42.86%、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0%、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发生率40%相较于观察组74.29%、48.57%、70%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运用价值,能够为疾病风险评估与预后提供可靠参考,对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颈部;脑血管超声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162-0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是以脑缺血为显著特征的一系列不同程度脑血管疾病总称,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视力减退、偏身麻木以及对侧偏瘫等。
通过利用CT、MRI、MRA等检查手段能够对脑缺血原因及损害程度进行明确,继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选取7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2.3±5.6)岁,平均体重(62.2±4.7)kg;对照组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3.7±4.8)岁,平均体重(61.7±5.0)kg,其中39例有脑梗死病史,42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黄红周燕李惠仙李燕张静马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干科,云南昆明650032)〔摘要〕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h 动态血压监测,分为血压晨峰组(136例),非血压晨峰组(124例),并对患者进行2年随访。
缺血性脑卒中均经头颅CT 或MRI 确诊,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 <0.05)。
结论血压晨峰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晨峰;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22-4885-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2.014第一作者:黄红(1974-),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心脑血管及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治。
血压晨峰是指清晨清醒前后交感神经活性迅速增强,心率增加,血压迅速上升的现象,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晨峰现象尤为突出。
目前,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易发生在清晨,与该时段血压增高密切相关,独立于24h 平均血压〔1〕。
控制血压晨峰现象已成为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新目标。
本文拟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颈动脉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入选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0例,高血压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其中男146例,女114例,年龄62 87〔平均(72.4ʃ9.3)〕岁;血压晨峰值≥23.6mmHg 的患者为晨峰组(136例),<23.6mmHg 的患者为非晨峰组(124例)〔2〕。
脑卒中中西医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脑卒中中西医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胡钟竞【摘要】脑卒中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患者一般在病情稳定后还会留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后的正常生活.基于此,本文就脑卒中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研究,综述如下.【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17【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脑卒中;治疗;中西医【作者】胡钟竞【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近年来,国内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在降低急性期脑血管疾病病死率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当前仍然缺乏有效抑制脑卒中疾病发病的手段。
因此,仍有必要继续加强对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1 脑卒中概述1.1 脑卒中发病情况:脑卒中(cerebral stroke)俗称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性脑卒中及脑卒中预兆等,其发病因素包括血管性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种族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6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
同时,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
可以说,加强对脑卒中治疗的研究,刻不容缓。
1.2 半月带理论与脑卒中:脑梗死缺血半暗区是相对于中心梗死区而提出的,缺血后3~4 min,缺血中心部位(中心梗死区)即发生不可逆转性的变性坏死。
1981年,Astrup进一步定义缺血半暗区为:脑缺血后坏死周围的脑组织,其血流灌注水平低于维持正常脑功能的血流水平,但高于引起脑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脑血流水平。
这部分组织,具有双向改变的可能,既可通过改善脑血流量使半暗区的功能恢复,也可能由于脑血流量得不到改善而进一步发展为坏死。
MRI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负荷与缺血征象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11月 第17卷 第11期 总第121期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mposition and Array Load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Evaluated By MRI and Ischemic Signs in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本世纪全球中老年人残疾、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栓子脱落至血管内等因素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致病因素,既往文献认为,存在缺血征象颈动脉相对于不存在缺血征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程度较高[1-4]。
MRI扫描人体软组织分辨力高、可多方位、多序列进行成像,随着MRI设备及计算机相关软件的升级,MRI多序列扫描突出了缺血病灶大小、形态及精确测量斑块负荷发挥着重要作用[5]。
为进一步探讨MRI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及负荷与缺血征象的相关性,本研究收集了67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相关研究,现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7例。
6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29~78岁,平均(65.15±6.71)岁;合并疾病:糖尿病12例,高血压28例。
纳入标准:①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完整无丢失者;②2周内存在脑卒中症状发作,超声检查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或内膜中膜厚度≥1.5mm者。
1.2 检查方法 采取德国西门子公司3.0T磁共振扫描仪,使用26··27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NOV.2019, Vol.17, No.11 Total No.121表1 不侧颈动脉各斑块成分占比及体积比较类别 卒中侧(n=79) 非卒中侧(n=47)钙化27(34.17)9(19.14)含有脂质的坏死核 56(70.88) 9(19.14)c 斑块内出血 10(12.65) 0(0,0)c 斑块纤维帽非完整3(3.79)0(0,0)钙化体积(mm 3) 0(0,4.96)0(0,0)含有脂质的坏死核体积(mm 3) 18.69(0,60.36) 0(0,0)c斑块内出血体积(mm 3)0,57.660(0,0)c注:a 为偏态分布,四分位(25%,75%)格式;*b 为严重偏态分布,四分位(75%,95%)格式;c 与卒中侧比较,P<0.05表2 不同侧颈动脉斑块负荷指标水平比较(χ-±s)类别卒中侧(n=79)非卒中侧(n=47)血管总面积(mm 2) 69.69±12.36 64.95±18.09管腔面积(mm 2) 41.36±11.96 41.05±11.36管壁面积(mm 2) 29.12±9.43 21.43±5.21a 管壁厚度(mm)1.19±0.250.74±0.15a 管壁标准化指数 0.63±0.05 0.31±0.03a 最小管腔面积(mm 2) 21.36±8.12 21.21±8.47最大管壁面积(mm 2) 48.30±14.12 35.13±11.40a 最大管壁厚度(mm) 2.78±1.25 1.92±0.68a 最大管壁标准化指数0.60±0.210.41±0.11a注:a 与卒中侧比较,P<0.05头部、颈部专用8通道表面线圈,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 1WI(TR2000ms,TE20ms)、T 2WI(TR3000ms,TE80ms)、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扩散加权成像(d i f f u s i o n w e i g h t e d i m a g i n g ,D W I )扫描。
探究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影响
探究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影响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影响。
方法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
对照组给予西药阿托伐他汀片,试验组给予虎杖提取物胶囊与山楂提取物胶囊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斑块积分结果。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IMT与斑块积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虎杖提取物和山楂提取物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以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事件Investigation of clinical influence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 SHANG Yan-li. Shangdong Yangxin County Zhaiwang Town Health Center,Yangxin 2518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clinical influence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ethods A total of 70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by atorvastatin tablets,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olygonum cuspidatum extract capsules and hawthorn extract capsules.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and plaqu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indexes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of IMT and plaque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such as polygonum cuspidatum extract capsules and hawthorn extract capsules,can provide precise effects in delaying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stabilizing atherosclerosis plaque,and reducing incidence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Key words】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Atherosclerosis;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晓东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066600)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指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管壁发生僵硬、内-中膜增厚、内膜下脂质沉积、斑块或溃疡形成以及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
在众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CAS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引起的远端动脉栓塞和严重狭窄引起的远端低灌注进而导致缺血性损害。
近年来,国内外对CA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1 CAS的好发部位
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起始部,颈外动脉少见。
乃因这些部位血液流动缓慢、紊乱、复杂、管径急速伸展,血液产生涡流使脂质易于沉积且会使血管壁受到损害,有利于斑块和附壁血栓形成[1]。
依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型[2]:Ⅰ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c thickness,IMT)大于或等于1.0mm,但小于1.2mm;Ⅱ型:管腔内有斑块形成,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厚度大于1.2mm,并未造成明显狭窄;Ⅲ型:血管内径狭窄大于20%,小于50%,尚无明显血液动力学改变;Ⅳ型:血管内径狭窄大于50%,小于90%;Ⅴ型狭窄程度达到100%,无血流通过。
根据斑块病理特征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溃疡斑。
2 CAS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机制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内皮细胞损伤致使血液中一些大分子物质如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免疫球蛋白等沉积在血管壁的内膜下,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内皮细胞损伤后分泌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又造成血小板和白细胞的聚集形成硬化斑块和血栓[3]
CAS是否引起脑缺血事件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其大小;斑块的表面形态(光滑、粗糙、溃疡及血栓形成);斑块的组织学性质(脂质性、纤维增生、钙化、有无炎症反应和斑块内出血);斑块的稳定性;及管腔狭窄的程度等。
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两种。
稳定性斑块一般具备脂核小、纤维帽厚、炎症轻、无溃疡、不偏心、已钙化不易破裂等特点,故不易发生急性缺血事件。
如果斑块是以脂质为主的软斑块,或者斑块表面有溃疡或有炎性反应,或有斑块内出血,则提示为不稳定性斑块,易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
CAS引起缺血性卒中的机制有两种学说[5],血栓-栓塞学说和血流动力学性末梢低灌流学说。
有人认为,严重神经缺陷和缺乏先兆症状的脑梗死多由血栓-栓塞所致;而神经缺陷轻微或表现为TIA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其发病机制多与末梢低灌流状态或血流动力学原因有关。
3 CAS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
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血管管径的狭窄程度有关。
卒中的发生更和斑块的性质相关,Park等分析了1252例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患者的血管内膜标本后发现斑块溃疡与TIA和既往脑卒中的关系密切,而且狭窄越严重,斑块内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就越高。
Dempsey等采用非侵入性双重超声扫描检测了286例患者的颈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厚度,发现斑块的厚度与血管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P<0.001)[7]。
4 CAS的治疗
CAS与血管重塑过程有关,血管重塑又可分为扩张性重塑和限制性重塑。
前者通常与斑块内基质金属蛋白酶过度表达有关,血管狭窄并不严重,更多的是形成不稳定斑块,主要依靠内科治疗;后者更多的导致管腔狭窄和远端血流减少,主要依靠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
4.1 内科治疗对于活动性斑块的控制,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是最常用的措施,对于合并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优先选择氯吡格雷。
他汀类药物起到稳定斑块和降低卒中风险的作用。
另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以及抗氧化作用。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血管炎等明确的危险因素也应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积极进行处理。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降压不能过
低,以防因灌注压的突然下降而加重末梢低灌流的缺血过程。
4.2 外科手术及血管内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当今外科手术治疗CAS的标金标准,其适应证是TIA、腔隙性脑梗死和颈内动脉严重狭窄等。
其他常用的外科手术方法还有血管成型术、颅内-颅外颈动脉旁路吻合术等。
一般认为,对已经发生明显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不宜再做颈动脉手术。
对于无症状或仅有腔隙梗死的患者颅外段颈内动脉发生急性腔内凝块,传统的观点认为需要紧急外科处理,以避免发生新的更严重的脑血管事件。
近年来,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正成为继CEA之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般而言,支架置入术损伤较小,无需全身麻醉,可避免部分CEA手术的并发证。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支架置入术的短期和长期疗效与CEA相当,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EA。
从而显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