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pptx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初二上册第六单元课件 22 《礼记》二则
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就必然 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好朋友是你瞭解外部 世界的橋樑,也是你不斷完善自己的尺規。一個人 學習,而不接觸外部環境,好比“閉門造車”,是 行不通的,只有與朋友共同學習,“察納雅言”, 才能彌補自身的缺憾,並獲得更多知識,才能不 “孤陋寡聞”了!
4.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
字詞學習
選賢與能( jǔ ) 講信修睦( mù ) 矜(ɡuān) 貨惡其棄於地也( wù ) 幼有所長(zhǎnɡ) 男有分( fèn ) 謀閉而不興(xīnɡ)
通假字
1.選賢與能 (通“舉”,選拔) 2.矜、寡、孤、獨、廢狀元成疾才路 者皆有所養 (通“鰥”,指狀元成老才路 而無妻的人)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四、解釋下列加點詞語,注意古今意義的區別和聯繫。
1.故曰:教學相長也
··
教學:教和學。
2.不獨子其子
·
子:子女。
3.男有分,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4.貨惡其棄於地狀元成才也路
·
貨:指財物。
5.盜竊亂賊· 而不作
賊:指害人。
五、下麵是《禮記·學記》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 閱工具書,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理解。
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多使用對偶句,句式整齊, 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頗有韻律美,其間道理易 於讓人理解、接受。
“貨物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 於身也,不必為己”,對偶句,結構整齊,增強語 勢,描繪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境界,使文章的論證更 加生動、形象、全面、有力,突出了“大同”思想 的中心。
寫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因此 用門閂插門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
4.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
字詞學習
選賢與能( jǔ ) 講信修睦( mù ) 矜(ɡuān) 貨惡其棄於地也( wù ) 幼有所長(zhǎnɡ) 男有分( fèn ) 謀閉而不興(xīnɡ)
通假字
1.選賢與能 (通“舉”,選拔) 2.矜、寡、孤、獨、廢狀元成疾才路 者皆有所養 (通“鰥”,指狀元成老才路 而無妻的人)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四、解釋下列加點詞語,注意古今意義的區別和聯繫。
1.故曰:教學相長也
··
教學:教和學。
2.不獨子其子
·
子:子女。
3.男有分,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4.貨惡其棄於地狀元成才也路
·
貨:指財物。
5.盜竊亂賊· 而不作
賊:指害人。
五、下麵是《禮記·學記》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 閱工具書,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理解。
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多使用對偶句,句式整齊, 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頗有韻律美,其間道理易 於讓人理解、接受。
“貨物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 於身也,不必為己”,對偶句,結構整齊,增強語 勢,描繪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境界,使文章的論證更 加生動、形象、全面、有力,突出了“大同”思想 的中心。
寫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因此 用門閂插門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
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3A22.古文二则(共27张PPT)
问题·探究
论证思路: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简述本 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个方面论证。一方面认为人才 是在艰苦的(客观)环境中造就的;同时又要重视人的 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 个人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逆境出英才。
问题·探究
列举六位名人事例
(个别)
(一般)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客观) (主观)
身处逆境 须努力奋 发
(个人) (正面)
(国家) 国无忧患 (反面)
易灭亡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拓展·延伸
名人名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课堂·导入
作品·介绍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 籍,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共49篇。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 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 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它集中体现了 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 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新课·讲解
句子翻译2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 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 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 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 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 22古文二则 教学相长教学课件
长 教学 相 ( ) (jiāo xué)
zhǎng
2021/12/14
第五页,共二十八页。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jiāo xué)/相长也。
2021/12/14
2021/12/14
Hale Waihona Puke 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语言特点
1、多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 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
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 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 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guàntōng),层层递进。
其善也。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xué wen)。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1、多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形容词作 名词,好,好处
Image
12/14/2021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第六页,共二十八页。
解释下例加点 词语 (jiā diǎn)
(1)虽有嘉肴。
虽:即使(jíshǐ); 嘉: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 菜(。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 善:好处。良好。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2021/12/14
第十页,共二十八页。
合作 探究 (hézuò)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dào ? li)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学课件2新人教版
22 愚 公 移 山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 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 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 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 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 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 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 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塞(sè) 孀(shuāng) 龀(chèn) 荷(hè) 箕畚(jī běn) 厝(cuò)
பைடு நூலகம்
迂(yū) 叟(sǒu) 匮(kuì)
结构层次:
第一段:交代了故事背景 第二段:愚公决心移山,并获得家人支持 第三段: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第四段:天帝被愚公感动,移走二山
(1)愚公移山要克服那些困难?可用原文回答。
(2)愚公的妻子与智叟所说的话意思相近,他们的态度 一样吗?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那你认为 谁的观点正确?
(4)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积累成语——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 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 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 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 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 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 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 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 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塞(sè) 孀(shuāng) 龀(chèn) 荷(hè) 箕畚(jī běn) 厝(cuò)
பைடு நூலகம்
迂(yū) 叟(sǒu) 匮(kuì)
结构层次:
第一段:交代了故事背景 第二段:愚公决心移山,并获得家人支持 第三段: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第四段:天帝被愚公感动,移走二山
(1)愚公移山要克服那些困难?可用原文回答。
(2)愚公的妻子与智叟所说的话意思相近,他们的态度 一样吗?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那你认为 谁的观点正确?
(4)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积累成语——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3A22 古文二则 (共38张PPT)
19.【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 观因素是__逆__境__(磨__难__、__困__境__亦__可__)___;【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 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忍__耐___。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回答后面的题。 【A】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 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 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孟涂文集》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 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必有过.人之节
人恒过.,然后能改
B.匹夫见.辱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而其志甚远.也
虎大骇,远.遁
D.而轻用其.锋
行拂乱其.所为
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 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 色上。 1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由此观之 犹/ 有刚强不能忍之气 非/ 子房其谁全之
(14)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 )
2.解释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1)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阻挠 )
入则无法家拂.士( 辅弼,辅佐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如果 )
学而不思则.罔( 那么,就 )
(3)国恒亡.( 有灭亡的危险 )
亡.羊补牢( 丢失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
22.文言文二则 课件
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 文所蕴含的道理?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意思,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不能迷信权威。虽然戴嵩是唐代有名的画家,但不代表他画的画 就没有问题。
当我们遇到难题和困惑时,不应闭门造车,而应该去问有相关知 识的人。“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以 请教有相关特长的人。
初读课文
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 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品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了。 课文中有一些难字、不常见字,你们是怎么理解它们的呢?我们以 前也学过文言文,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吗?
介绍人物背景:相传伯牙是当时 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 称为“琴仙”。而锺子期只是一个山 村里的樵夫,以砍柴为生。他们俩相 识于伯牙探亲回家途中。伯牙在汉江 边弹琴,锺子期正巧遇见,于是就有 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围 绕“知音”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吗?
(1)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再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 可以做上标注。
(2)学生尝试自己复述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 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 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 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 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相长》一文出自《礼 记·学记》。《礼记》是儒家经 典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 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 书。《学记》是《礼记》中的第 十八篇,主要是教育经验和教学 理论的总结。
23
教学相长
《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4. 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 的磨炼,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
第二自然段: 1.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 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15
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接受磨炼的益处?
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的。 先谈人,方法是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 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主要着眼于 “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后论国,主要 着眼于“死于安乐”,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 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7. 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 后才能有所作为
8. 征于色,发 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 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 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9
9. 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 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 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 往往会导致灭亡
1. 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句式?
运用了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位名 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 百里奚。
12
2. 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历经了苦难的磨 练,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
13
3.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Hale Waihona Puke 26故曰:教学相长也。因此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7
重点字词
弗食 是故 知困
食,动词,吃。
是故:因此。是,这。 知困:困,(受到) 阻碍,不通。 跟今天“困难”的“困”意思不相同。
教学相长 长,动词,增长。
28
分析课文:
请你说说《教学相长》的论证思路。
先谈吃,采用设喻比方,引申出学习的 重要。再进一步论述在学与教中发现自己的 不足,加以自我反省,自我督促。最后得出 结论: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 自己的学问。
10. 然后知生于忧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
患,而死于安乐 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
也
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10
一词多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兴起,被任用
发 野芳发而幽香
(花)开放
征于色,发于声 表露,表现
发闾左谪戍渔阳 征发
国恒亡
国家
国 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防
11
分析课文: 第一自然段
②原来,仍然 《狼》中的“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原因;缘故 《曹刿论战》中的“既克,公问其故。”
④旧,旧的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⑤故意,特意 《扁鹊见蔡桓公》:“桓侯故使人问之。” 《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22
教学相长
是人也
重大使命给这样的 人
2. 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内 心痛苦,筋骨劳累
7
3.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4. 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5. 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 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 性情坚韧,增长他的才干
8
6. 人恒过,然 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22. 古文二则
1
作者简介
孟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与孔子并称“孔孟”。
2
给下列红字注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行拂乱其所为 法家拂士 曾益其所不能
(quǎn) (yu-) (g9) (f%) (b#) (zēng)
24
试译文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知 道它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 学习,不知道它好。
25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因此学了以后知道(知识) 有欠 缺,教了以后知道(学问) 贫乏。知 道有欠缺,这样以后能够反过来要 求自己,自己反省。知道贫乏,这 样以后能够自己督促自己。
3
重点字词
舜发于 傅说举于 故天将降大 任于是人也
被任用 被选拔
所以; 责任,担子;这
4
人恒过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常;犯过失 奋起 颜色 吟咏叹息 了解吟咏叹息
5
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 使……痛苦 劳其筋骨 使……劳累 饿其体肤 使……饥饿 空乏其身 使……贫困
6
试译文句
1. 故天将降大任于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
29
背诵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30
16
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 生活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 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17
孔子
仲尼厄而作《春秋》
18
韩非子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19
司马迁受腐刑而作《史记》
20
屈原被放逐乃赋《离骚》
21
迁移活动
多义词:故
①所以,因此 本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刿论战》中的“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