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角度 作文训练教案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教案教学设计
度》教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4-01-01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不同叙述角度的 特点和作用。
了解叙述角度在文学 作品中的应用。
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 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 。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 同叙述角度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 同叙述角度的选择对作品的影 响。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实践不 同叙述角度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提高审美水平。
引导学生关注叙述角度在文学作 品中的运用,增强文学意识。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 情,培养创新精神。
第一人称叙述
以“我”的视角展开故事,使 读者更加亲近和信任故事,但
限制了叙述的范围。
第二人称叙述
以“你”的视角展开故事,给 人一种对话的感觉,但使用不 当容易让读者感到不自然。
第三人称叙述
以“他/她”的视角展开故事 ,可以全方位地展现故事,但
容易与读者产生距离感。
恰当选用叙述角度的重要性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是本课的难点。
作业二
总结词
实践叙述角度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故事或事件,然后尝试从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叙述,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 以实践掌握叙述角度的运用。
作业三
总结词
交流讨论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写作练习成果,讨论不同叙述角度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影响,以及 不同叙述角度所带来的阅读效果。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中“我”的叙述角度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恰当选用叙述角度,运用“我”进行记叙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中“我”的叙述角度及其作用。
2. 常用的“我”的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3. 如何恰当选用叙述角度,使“我”在记叙文中发挥最大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记叙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我”的叙述角度:讲解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定义及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记叙文中的“我”的叙述角度,让学生感受不同叙述角度的魅力。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我”的叙述角度写一段短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如何恰当选用叙述角度:讲解叙述角度的选择与文章主题、情节的关系。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恰当选用叙述角度,并分享自己的心得。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修改上节课的练习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我”的叙述角度的写作题目,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八年级上、下册。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网络资源等。
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记叙文中如何运用“我”的叙述角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同叙述角度的作用和效果。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写作中的心得体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叙述角度的概念及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不同叙述角度的感知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叙述角度的定义与分类。
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叙述角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
1.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叙述角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讲解叙述角度的定义与分类。
案例分析: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不同叙述角度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第一人称叙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和应用。
培养学生对第一人称叙述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第一人称叙述的定义与特点。
第一人称叙述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第一人称叙述的基本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
2.4 教学步骤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人称叙述的特点。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人称叙述的定义与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第一人称叙述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第二人称叙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二人称叙述的特点和应用。
培养学生对第二人称叙述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第二人称叙述的定义与特点。
第二人称叙述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第二人称叙述的基本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第二人称叙述。
3.4 教学步骤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第二人称叙述的特点。
新课导入:讲解第二人称叙述的定义与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第二人称叙述。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第二人称叙述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第三人称叙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第三人称叙述的特点和应用。
叙事作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叙事作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叙事作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叙事作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技巧。
2、把握好写叙事作文的三个部分。
教学重点1、对叙事作文中“六要素”的详略进行合理的取舍。
2、如何写好作文中的“经过”部分。
课前准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事,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技巧。
2、把握好写叙事作文的三个部分。
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教师做简要说明。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以叙事作文为主。
但叙事作文,同学们往往写成了“流水账”,没有新意,不感人。
那么,如何使得每一篇作文都能达到有具体内容,主题明确,并且丰富生动呢?重点是“六要素”的取舍与详略。
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二、引导学生以作文“六要素”为主要内容进行分析1、时间:要写具体,写明确。
(如“那是一个美丽的早晨……”)(简写)2、地点:要写具体。
(如“海滩上”、“小山上拾柴火”等)(简写)3、人物:要描写人物,要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刻画,通过语言、通过动作、通过表情等方面进行描写。
安排人物时不宜过多,能够为作文中心服务的要进行重点描写,其他人物在描写上不必过多过细,否则会冲淡主题。
这里以田恒同学的作文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掌握人物描写的特点。
人物是叙事作文中描写的关键。
如人物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要让学生明白。
人物是叙事作文的灵魂,事才是作文的中心内容,人为事服务,事为人做铺垫,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起因:要具体写,要言简意赅,属于略写部分。
这里一定要指导学生,叙事作文的起因一定要写的简洁,以小为主。
起因写的太大、太广反而让作文的主题无法突出,人物不好安排。
初中语文叙事类作文教案
初中语文叙事类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叙事类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2. 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来描述事件,表现人物。
3.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抒发自己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叙事类作文的基本结构。
2. 叙事类作文的写作技巧。
3. 生活观察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叙事类作文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叙事类作文的基本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通过示例文章,让学生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写作要点。
3. 教学叙事类作文的写作技巧: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细节来描述事件,表现人物。
通过示例文章,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4. 生活观察和想象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通过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5. 练习写作:布置一道叙事类作文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6. 作文讲评:选取几篇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修改建议。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叙事类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3. 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
2. 相关的故事书籍和文章。
3. 作文评分标准。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叙事类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示例法:通过示例文章,让学生了解叙事类作文的写作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4. 讲评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给予修改建议。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在讲评作文时,要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记叙文中如何写“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中的“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是文章线索的承担者。
2. 让学生掌握三种“我”的叙述角度: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多重视角。
3. 培养学生恰当选用叙述角度,使记叙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三种叙述角度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三种叙述角度。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我”的叙述角度,使学生感知和理解各种叙述角度的特点。
2.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尝试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培养其写作能力。
3. 讨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优秀作文样本,以便分析讲解。
2. 准备写作素材,以便学生实践训练。
3. 准备课堂讨论话题,以便组织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三种叙述角度(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多重视角)的定义、特点及运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的“我”的叙述角度,使学生感知和理解各种叙述角度的特点。
4. 实践训练: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写作,培养其写作能力。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写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6.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三种叙述角度的运用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三种叙述角度的理解程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中的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叙述角度的恰当性,关注其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通过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作品,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作文训练 叙述结合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述和描写的关系,掌握二者结合的技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 叙述和描写的关系2. 叙述和描写的定义及特点3. 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技巧4. 实例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叙述描写结合5. 练习:运用叙述描写结合的手法写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和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叙述和描写的定义、特点及二者相结合的技巧。
3. 分析:提供几篇优秀作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叙述描写结合手法。
4. 练习: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结合的手法进行写作。
5. 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写作技巧。
2. 示例分析法:通过优秀作文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叙述描写结合的手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反馈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优秀作文示例:用于分析叙述描写结合的手法。
2. 作文练习题:用于让学生动手实践。
3. 评价标准:用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叙述描写结合手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作文练习:通过学生完成的作文,评估他们对于叙述描写结合技巧的应用水平和创作能力。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作业布置1. 课后作文:要求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的叙述描写结合技巧,完成一篇习作。
2. 作文修改:鼓励学生对习作进行多次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八、课程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优秀作文中的叙述描写结合手法。
3. 第三课时: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作文练习。
4. 第四课时:学生互评作文,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叙事作文教案
叙事作文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叙事作文能力的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叙事作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撰写连贯、生动的叙事作文。
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学生作文本和纸张。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最喜欢的故事,并让他们分享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叙事作文,为什么叙事作文重要。
步骤二:讲解叙事作文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白板,向学生解释叙事作文的定义和特点,如故事性、连贯性、生动性等。
2. 通过示范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叙事作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
步骤三:分析优秀叙事作文(15分钟)1. 提供一篇优秀的叙事作文给学生阅读。
2. 引导学生分析这篇作文的结构、语言表达和特点。
3. 让学生讨论这篇作文的亮点和值得改进之处。
步骤四:练习叙事作文写作(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或故事情节,要求他们撰写一篇叙事作文。
2. 强调学生要使用适当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
3. 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五:分享和反馈(10分钟)1. 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作文。
2.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叙事作文。
3. 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就。
扩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叙事作文的家庭作业,鼓励他们继续练习和提高写作能力。
2. 组织一个叙事作文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完成的叙事作文,包括结构、语言表达和内容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叙事作文的定义和特点,并能够运用适当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技巧撰写连贯、生动的叙事作文。
同时,通过写作,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作文训练 叙述结合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
作文训练——叙述结合描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述和描写的概念及其在作文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事物和情感。
3. 提高学生作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 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技巧和方法。
3. 叙述和描写在不同文体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1. 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 学会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事物和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在作文中恰当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2. 如何在不同文体的作文中灵活运用叙述和描写。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 示例法:通过优秀作文示例,分析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掌握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叙述和描写在作文中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讲解叙述和描写(10分钟)1. 详细讲解叙述和描写的基本概念,举例说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 强调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一手法。
三、优秀作文示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篇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手法的优秀作文。
2. 分析作文中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技巧,引导学生从中学习。
四、写作实践(20分钟)1. 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运用这一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针对本节课的写作实践,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品质量。
叙述式教案(五篇范文)
叙述式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叙述式教案【课题】【教学对象】【使用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叙述式教案模板第二篇: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少年闰土(第2课时)设计者(向承会、重庆市万州区罗天中心小学)一、概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分三课时教学。
· 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作者从人物及具体特点的外貌描写,写到了他的动作、语言、神态而这一切又不脱离闰土的生活实践,对四件事的描述。
· 让学生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有丰富知识的农村少年。
二、教学目标分析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人物外貌特征2、剖析文章中心,达到深入理解句子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变化,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从而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一、小黑板出示词语,并让生理解词语意思二、利用课件演示含义生科的语句,让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潮汛、伶俐2、同桌互评二、再认识闰土、探究深读1、默读课文师:讲述了几件事情?(雪地捕鸟、夏日拾贝壳、看瓜刺猬、潮汛看鱼)师: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
(眉飞色舞)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2、生自由读文师:通过刚才的读,你觉得闰土是怎样的少年?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三|想象画面,指导背诵1、生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作者描述的与你们干菜描述的有何不同?2、2、引导背诵第一自然段四、解疑释惑、深化认识1、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2、出示重点语句,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1)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初中语文叙述视角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叙述视角的分析和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述视角的概念,掌握不同叙述视角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 通过分析典型文本,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叙述视角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叙述视角,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叙述视角的概念及分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2. 不同叙述视角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3. 典型文本分析: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分析叙述视角在文中的运用。
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改或创作含有不同叙述视角的片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叙述视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叙述视角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分析: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分析叙述视角在文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不同叙述视角的效果。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叙述视角,修改或创作含有该视角的片段。
5. 展示:各组展示作品,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指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叙述视角。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叙述视角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创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叙述视角的关注程度,以及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
2. 相关资料:关于叙述视角的论文、案例等。
3. 网络资源:有关叙述视角的讨论、分析等。
六、教学建议:1. 在讲解叙述视角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 在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叙述视角,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 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叙述视角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叙述视角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叙述角度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的分析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叙述角度的基本概念: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2. 叙述角度的运用方法:切换叙述角度、固定叙述角度等。
3. 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分析: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例,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叙述角度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能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的分析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叙述角度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进行不同叙述角度的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叙述角度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叙述角度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
4. 实践训练:让学生进行不同叙述角度的写作练习,互相交流、点评。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不同叙述角度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结构、叙述手法等方面。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其对叙述角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
七、课后作业:2.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叙述角度知识,修改并完善自己之前的作文。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叙述角度的掌握和应用。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叙述角度的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叙述角度,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叙述角度的概念和分类。
2. 不同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3. 练习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叙述角度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叙述角度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
3. 练习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叙述角度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叙述角度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4. 练习时间:让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练习。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深化对叙述角度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叙述角度的理解和兴趣。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关注他们运用不同叙述角度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语文教材,提供相关文学作品和案例。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文学作品和案例分析。
3. 写作材料:提供纸张、笔等写作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叙述角度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
3. 第三课时:练习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可能的改进措施。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文训练二:记叙的角度(教学设计)
作文训练二:记叙的角度(教学设计)设计教师:XXX教材分析】研究选取记叙的角度”是第一、二模块关于记叙类文章系列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是一个比较侧重于“怎么写”的问题,但因为结合了“园丁赞歌”这一话题,在教学中处理得当的话,是能够引领学生从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实实在在地提高相关的写作能力的。
1.“视角”与“角度”的概念。
一般而言,视角指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而“角度”指的是作者选择和处理写作素材的着眼点,就记叙文而言其目的是更好的表人物的特点或突显事件的启发意义。
采用第几人称属于写作“视角”的范畴(有无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学术界尚有争议)。
便把“角度”宽而泛之,人称的选择也只是“角度”的子集而不是全部。
2.尽管教材也明确“在记叙人物、时间时,由于对象不同,表达的重点不同,所选取的角度也不同”,但所有示例及练均是写人的,给学生的错觉是只有写人的文章才有“角度的选择”问题。
记叙类文章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纪实类的、虚构类的,前者如记叙类散文,后者如小说。
不管哪一类,写作的时候都要考虑如何“选择记叙的角度”。
3.教师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两个问题: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二针对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学生分析】教师用书》说:“提到写老师,有人会觉得不够新鲜,缺少难度”,“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曾经学过记叙的人称”。
其实“这个题目可易可难、可浅可深,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人们会对老师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且不同时代的老师会有不同时代的特性,可以说是常写常新。
”“这次作文让学生认识记叙可有不同的角度,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以便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如何完成此目标,针对学生生理,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必由之路。
研究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和把握记叙文叙事角度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和掌握不同记叙角度的利弊,根据实际恰被选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记叙角度概念和相关知识。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述角度的概念,掌握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叙述角度的特点及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丰富文章的表达效果。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分析作品中叙述角度的运用及其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叙述角度的定义及分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2. 不同叙述角度的运用方法及表达效果。
3. 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体会叙述角度对作品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叙述角度的概念、特点及运用。
2.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丰富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叙述角度的定义、特点及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运用。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叙述角度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叙述角度的定义、特点及运用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运用,如《红楼梦》、《活着》等。
4. 实践训练: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叙述角度的运用技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叙述角度与人物塑造的关系,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2. 探讨叙述角度与情节发展的关系,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3. 引导学生关注叙述角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新闻报道、叙事性散文等。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一段关于自己的一次难忘经历的叙述。
2. 请学生运用第二人称叙述角度,写一段关于对某个人的思念之情的叙述。
3. 请学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角度,写一段关于某个事件的客观描述。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叙述角度运用及其效果。
2. 请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进行写作,可以是短篇故事、小说片段等。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叙述角度的概念,掌握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叙述角度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丰富文章的视角和表达效果。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分析作品中叙述角度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叙述角度的定义及分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 不同叙述角度的运用方法和特点。
3.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体会叙述角度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不同叙述角度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叙述角度丰富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叙述角度的运用。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叙述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尝试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诗歌或短文为例,引导学生关注叙述角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叙述角度的定义及分类,分析不同叙述角度的特点。
3.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叙述角度运用,让学生体会不同叙述角度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某一叙述角度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5. 写作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6. 作业讲评: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同叙述角度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叙述角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运用叙述角度的准确性和创新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4. 作品展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叙述角度的应用和文章的整体效果。
《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大全)
《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大全)第一篇:《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大全)人教版高二年级《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明确小说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阅读小说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1、要求掌握小说技巧:叙述角度(叙述人称)2、《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内容是叙述,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课时为《话题叙述》第一课时,另以叙述腔调为中心一课时。
3、以往教学中,此类问题有所接触,但并未形成理论上知识,也未进行专题式的讲述,故有必要进行专节学习。
三、学情分析1、在学习了课文《桥边的老人》以及完成了“改写人称”的练习后,学生对叙述人称已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称和叙述角度的关系,对叙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练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先对小说叙述角度的技巧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四、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一般性知识,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五、重点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2、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难点: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
六、课前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
学生完成了《桥边的老人》的“人称改写”练习,并已预习《话题叙述》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学生作业“人称改写”练习已批改,并已总结问题所在。
精心查找阅读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并有相当详细的备课资料,以及可实际操作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用具的准备。
操作性强的教学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桥边的老人》的课后练习,引出叙述角度的话题1、“思考与实践”题一:《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的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2、学生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叙述角度的概念和重要性。
1.1.2 培养学生对不同叙述角度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1.1.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深入理解叙述角度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叙述角度的定义和分类。
1.2.2 叙述角度的作用和意义。
1.2.3 不同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实例。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叙述角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3.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1.3.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叙述角度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叙述角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1.4.2 讲解叙述角度的分类,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1.4.3 分析不同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1.4.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章:第一人称叙述角度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和应用。
2.1.2 培养学生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
2.1.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深入理解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2.2.1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定义和特点。
2.2.2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实例。
2.2.3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2.3.1 采用讲授法,讲解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3.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2.3.3 开展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4.2 讲解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4.3 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2.4.4 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叙述角度》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叙述角度的概念,能够识别不同的叙述角度。
2. 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的能力,丰富写作手法。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叙述角度的定义及分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等。
2. 叙述角度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和效果。
3. 练习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叙述角度的定义和分类,能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写作。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叙述角度丰富写作手法,提高作品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叙述角度的应用。
2.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练习,运用不同叙述角度,提高写作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叙述角度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叙述角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叙述角度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分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并进行点评。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叙述角度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1. 通过课堂问答、写作练习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对叙述角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叙述角度的运用情况,以及作品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优秀文学作品:提供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分析和欣赏其中的叙述角度。
2.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话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叙述角度进行创作。
3.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叙述角度的概念,讲解叙述角度的定义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叙述角度的作用。
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第一篇: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高考作文系列教案: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训练目的]记叙文写作能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复习指导]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写作部分“发展等级”之(4)“有创新”要求“构思新巧”。
构思时即应当考虑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叙述角度。
叙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
叙述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这种叙述方式,真实而有感染力,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的叙述,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的叙述,灵活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面地表现生活。
了解叙述的角度,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呢?记叙文是通过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叙述的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
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想突出事情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
如《金岳霖先生》一文中,作者只写自己看到听到的金岳霖,只写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不写人物的所思所想,审慎、含蓄,让人回味不尽。
《边城(节选)》则得益于作者开阔的视界。
使用第二人称,则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有时,为了克服单一叙述角度的局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角度。
《祝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又用第三人称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两种视角交错使用,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人物的命运,使表达更丰富,更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年级《话题:叙述角度》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明确小说写作的技巧,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更好地阅读小说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1、要求掌握小说技巧:叙述角度(叙述人称)2、《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话题内容是叙述,小说叙述角度是叙述技巧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课时为《话题叙述》第一课时,另以叙述腔调为中心一课时。
3、以往教学中,此类问题有所接触,但并未形成理论上知识,也未进行专题式的讲述,故有必要进行专节学习。
三、学情分析1、在学习了课文《桥边的老人》以及完成了“改写人称”的练习后,学生对叙述人称已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人称和叙述角度的关系,对叙述角度的概念也未形成,故练习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3、先对小说叙述角度的技巧有个全面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加强理解并巩固。
四、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一般性知识,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五、重点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常用人称。
2、学会选择若干角度鉴赏小说的叙述艺术。
难点:1、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在小说中的交替出现。
六、课前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
学生完成了《桥边的老人》的“人称改写”练习,并已预习《话题叙述》的内容。
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桥边的老人》的课后练习,引出叙述角度的话题1、“思考与实践”题一:《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的照看的小动物,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
2、学生练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少学生简单地把老人改成了第一人称“我”,把原来的“我(士兵)”改成第三人称士兵,然后在原文相应的人物名称处全部替换,其余内容基本没动,就算完成了文章修改。
人称是改变了,但叙述角度却没有跟着相应的改变。
以老人为第一人称叙述,却没有以老人的口吻来讲述这件事。
以第三人称为角度修改的文章,也没有把老人作为叙述的中心,没有展开人物的心理描写,没有对老人的心理进行直接的描述,没有全知角度应该有的“全知”。
为了更容易理解小说叙述角度的问题,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练习。
二、以不同叙述角度表述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整体认知叙述角度。
大家也许还记得寓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故事内容大体是这样的:一天,一只乌鸦偷来一块肉,它停在树上,正要饱餐一顿,这时,树下走来一只狐狸。
这只狐狸也正好肚子里饿得难受。
当它看见树上乌鸦嘴上的那块肉时,已经垂涎三尺了。
它想,怎样才能将肉骗过来呢?它想了想,灵机一动,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乌鸦一听,知道狐狸在打自己的主意,便闭口不理。
狐狸看见此计不成,拔脚就走,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
”乌鸦一听急了,赶紧张开嘴唱歌,这样一来,肉就掉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改编成另外两种版本。
学生练习后,出示示例。
版本一《我受骗了》:一天,我偷来一块肉,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这时,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
我马上警惕起来。
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他老是骗人。
看样子他今天又没安好心。
我不理他,开始吃肉了。
狐狸看见我在吃肉,馋得直流口水,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
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
忽然,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是要引诱我张嘴,骗走我嘴边的肉。
于是我沉默不语,仍然吃得津津有味。
过了一会儿,狐狸看见我没理他,拔腿就走,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
”我一听这话急了,我想,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
于是,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这样一来,肉掉下去了。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
我气得哇哇大叫,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
版本二《今天的运气真不错》: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这年头,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
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饿得头发晕。
这时,我听到头顶上有响声,我抬头一看,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
一大块肉,足足有三两重。
好,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
可是我心里又一急,怎么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好,想起来了,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
我清了清嗓子,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你今天可真漂亮,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我想,这只乌鸦,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
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我心急如火,心想还不快想办法,肉就被她吃光了。
我又生一计,假装要走的样子,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
”我偷眼瞧瞧乌鸦,看见她终于急了,只听“哇”的一声,那块肉掉了下来。
我赶紧跑过去,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同样的一个故事,用了三种讲法。
这三种讲法有什么不同呢?三个故事用了三种人称进行叙述,第一个故事都是第三人称,第二个故事乌鸦变成了“我”,以乌鸦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中狐狸变成了“我”,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
内容一样,角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这涉及小说叙述视角问题。
小说,主要是叙述,讲故事,既然要讲,就有一个选择和确定讲述角度问题。
所以,所谓叙述角度,就是故事是由谁讲的,故事里发生的事是谁亲眼看到的,或者是谁想的。
三、引例详解叙述角度1、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如“乌鸦”“狐狸”变“我”之后,就可能直接描写内心世界活动,展现所思所想。
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举例。
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用的第一人称叙述,通篇都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似乎是鲁滨孙在荒岛上孤身生活的惟一目击者。
尤其是鲁滨孙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细地描写他的心理活动。
这就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不过,第一人称叙述有它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即主观渲泄的过分和客观视域的局限。
主观渲泄的过分是指可能流于脱离小说情节的议论、抒情,客观视域的局限是不能涉及除“我”之外的所见所闻,这就限制了小说这种文体表现生活的自由度。
欣赏第一人称时要注意,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
“我”作为小说次要角色的例子如鲁迅的《孔乙己》,“我”是一个小学徒,在小说中只是非常次要的角色,而主角则是孔乙己。
小说通过小学徒“我”的眼光看孔乙己和其他人物的表演,从而展现世态的炎凉,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安排一个“我”做目击者,这就比用第三人称更为真实地揭示人物性格遭际命运。
2、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这是一种全知视角。
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
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举例。
《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视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
《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个家族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夸度来说,都不可能是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
因此,就全书来说,难以采用限知视角。
描写大场面,描写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运用全知视角常常能显得得心应手,艺术上有许多方便之处。
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
《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的篇幅比较多,但它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的想法。
如果彼此都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也就没有了真真假假琐琐碎碎的赌气和口角了。
既然林黛玉和贾宝玉彼此都不知道,叙述者何以知之,作者就必须设定虚拟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的叙述人,也就是说只有运用全知的视角,才能深入到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从叙述艺术的角度看,作者对人物的无知和叙述人的全知之间的巧妙处理,常常是《红楼梦》心理描写的魅力所在。
3、第二人称叙述视角。
运用第二人称写作,一般不能称为真正的第二人称小说。
严格地说来,第二人称叙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
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述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密切对话的关系。
4、引申阐释叙述角度的实际运用及其意义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小说,聪明的小说家并不全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
这样,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视角,并不等同于人称,有时,人称不变,但人物视角却变化了。
例如,《水浒传》第8回末尾第9回开“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有一段描写: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
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这段描写中,作者的叙述视角并没有改变,还是第三人称,但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视角却发生变化,鲁志深大闹野猪林,完全是两个公人眼中看出:先写自己水火棍被物隔去,再写一条禅杖飞到。
再写出现个胖大和尚,最后写公人眼中胖和尚的装束,这样写法,避免了小说写作上的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切。
小说中人物叙述视角的变化,往往被忽视,故要稍加留心,细细品味。
板书设计第一人称叙述(有限视角)《孔乙己》中的我《桥边的老人》第三人称叙述(全知视角、全知视角中的有限视角)《红楼梦》《水浒传》第二人称叙述(同第三人称叙述,而非真正的叙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