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 全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与应用 全市获奖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与应用 全市获奖教案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与应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0-31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活动,经历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的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规律的重要性。

3.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会乘法分配律及其拓展知识的简算作用,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增强应用意识。

4.欣赏数学运算的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会用乘法分配律及其拓展知识进行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枣庄交通非常的便利!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南北,尤其是铁路运输繁忙而又高效,为了解决铁路长途客运紧张的状况,我国早就研制了双层旅客列车。

大家看,这是途经我们枣庄西站的一列双层列车。

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上层车厢有12节,每节车厢能坐102人。

下层车厢也有12层,每节车厢能坐98人。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上层车厢和下层车厢一共能坐多少人?教师及时引导也就是问:这列火车最多能乘坐多少乘客?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方法一,102×12+98×12,分别求出上层车厢和下层车厢的总人数,然后再相加就是这列火车的总乘客数。

方法二,(102+98)×12,先算一个车厢的上下层一共的总人数,再乘车厢数即这列火车的总乘客数。

教师:这两种算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预设: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可以划等号,恰好满足乘法的分配律。

教师:谁来说一说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公式。

教师板书:(a+b)×c=a×c+b×c(为了和下面学习的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做对比)(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上层车厢的总人数比下层车厢的总人数多多少人?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青岛版四年下《乘法的分配律》word教案4篇

青岛版四年下《乘法的分配律》word教案4篇

乘法分配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解答“相遇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的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你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情况吗?山东境内有哪几条主要的高速公路?你知道济青高速公路的情况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师简要介绍我国及山东省高速公路发展情况。

(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的问题)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二、合作探索1.解决问题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求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就是求两辆车两小时行驶的路程和。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画出线段图,表示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思路。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后,师适当板书。

2.探索学习乘法分配律师: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交流,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

师:根据前面所学的定律,结合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提出猜想。

师:你们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并进行记录,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真了不起!刚才你们发现的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学生尝试表示,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生交流是怎么链接的,为什么这样链接?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3.第三题,学生独立判断对错,在小组内交流结果,说说错的原因并将错误的算式进行纠正。

四、总结评价师: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评价一下你和小组同学的表现吗?板书设计:济青高速公路方法一110×2+90×2=400 方法二(110+90)×2=400乘法分配律:(a+b).c = a.c+b.c乘法分配律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通过计算了解了济青高速公路的长度,现在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5千米的速度行驶在京沪高速公路上,经过12小时这辆车从上海到达了北京,上海到北京全长多少千米?怎样列式?(生口头列式 105×12)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计算怎样计算105×1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算法,比比看谁的方法最简便。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根据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精心准备了一份关于乘法分配律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5页至67页,主要讲述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乘法分配律的证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个水果摊,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现在购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请学生计算需要支付多少钱。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1)计算:5×(8+4)(2)计算:7×(62)4.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1)计算:25×44(2)计算:12×18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六、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a×(b+c) = a×b + a×c七、作业设计(1)36×(12+5)(2)45×(83)2. 教材第67页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工资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重要环节。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乘法分配律,这是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一节课程。

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数学四年级下册》,具体是第68页到第69页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运用。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的和。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并用一些例子来说明它的运用。

作业设计:25 × (8 + 4) = ?答案:25 × (8 + 4) = 25 × 8 + 25 × 4 = 200 + 100 = 30048 × (7 3) = ?答案:48 × (7 3) = 48 × 748 × 3 = 336 144 = 192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还是有些困难,因此在课后我可能会给他们一些额外的练习来进行巩固。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多进行一些数学的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们的理解,以及如何设计作业来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掌握,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让我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下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 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2. 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

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乘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

2. 探究新知(1)出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实例: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4元,小红买了同样的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也是4元。

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 3×4 = 24(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

通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a b)× c = a×c b×c3.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例:学校组织春游,共有45名学生参加,其中男生有25名,女生有20名。

每名学生需要支付10元交通费,请计算男生和女生分别需要支付的交通费。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45×10 = 25×10 20×10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案的背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重点是对“计算技巧”进行训练,很少关注“选择策略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用济青高速公路上畅通行车的情景图引导学生通过解答济青高速公路有多长的问题,展开对乘法分配律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借助研究相遇问题,学习乘法分配律。

以前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解法:(1)先求两车分别行的路程,再求路程之和;(2)先求一小时两辆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既速度之和),再求2小时共行的路程;问题解答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答算式,引出对乘法分配律的研究。

第二个红点部分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学习我将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

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重复计算简便,能口算等)2、口算:(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25×63×4 6×8×125 7×20×53、师生比赛,引入新课:(27+73)×8 45×9+45×1 14×(10+6) 17×6+17×4二、探究新知:1、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二》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二》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二》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图中有几个相同的图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即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2.出示例题:计算(25+35)×4。

a.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

3.练习:出示几道类似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并交流解题过程。

(三)巩固提高1.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a.(12+18)×5b.(36+64)×3c.(25+15)×8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拓展延伸1.出示拓展题目:计算(99+1)×33。

a.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简化计算。

2.练习:出示几道类似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并交流解题过程。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练习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思考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原计算方法与简便方法的区别。

a.(17+23)×6b.(56+44)×2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0—2021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2020—2021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信息窗三种植花苗教学内容:信息窗三新授第5课时总第 15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的分配率,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能运用乘法的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具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口算160÷40 42÷3 96÷4 150÷50 240÷60720÷4 420÷3 960÷4 870÷3 720 ÷6620÷2 62×5 320÷2= 32×5一、走进信息窗。

师:花卉基地种满了鲜花,非常漂亮。

出示情境图,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上得到了哪些信息?交流:生1:芍药和牡丹各种了9行,芍药每行12棵,牡丹每行8棵。

生2:芍药和牡丹的种植宽度都是8米,芍药种植的长度是15米,牡丹种植的长度是10米。

·二、提出数学问题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板书:1、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2、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三、解决问题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找生把自己的解决方法板书到黑板上(一)方法一:12×9+8×9方法二:(12+8)×9(二)方法一:15×8+10×8方法二:(15+10)×8四、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板书的学生讲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师: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汇报。

引导学生重点从计算结果、算式的结构和计算的方法上比较。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青岛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青岛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的四年级下数学教材。

主要内容是乘法分配率,即a×(b+c)=a×b+a×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率的含义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率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是让学生们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及白板和记号笔。

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PPT上展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让学生们尝试解决。

通过这个问题,我会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率的原理。

2. 讲解:我会用PPT和白板,详细讲解乘法分配率的原理和推导过程。

我会用一些实际问题来说明乘法分配率的运用。

3.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乘法分配率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白板和记号笔,将乘法分配率的公式和重点内容写在白板上,以便学生们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a) 25×(8+3) =b) 36×(4+5) =c) 49×(2+6) =答案:a) 25×(8+3) = 25×8 + 25×3 = 200 + 75 = 275b) 36×(4+5) = 36×4 + 36×5 = 144 + 180 = 324c) 49×(2+6) = 49×2 + 49×6 = 98 + 294 = 392a) 为什么12×20+12×30 = 12×(20+30) ?b) 为什么15×45+15×55 = 15×(45+55) ?答案:a) 因为根据乘法分配率,12×(20+30) = 12×20 + 12×30b) 因为根据乘法分配率,15×(45+55) = 15×45 + 15×5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乘法分配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能够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场景教学内容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之前,我们可以先将某一部分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数先乘以括号中的数,再将乘积与另一个数进行加减运算。

乘法分配律的例子假设有一个式子:2×(3+4)我们可以先用乘法分配律,让2先乘3和4,得到:2×3+2×4最后将2×3+2×4相加得:6+8=14所以,2×(3+4)等于14。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乘法分配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1.做家务:比如我们要将两个桶装满水,每个桶要分别加水和倒水,如果我们先将一个桶加到一半,再将另一个桶加到一半,最后将两个桶的水倒入一个桶里,此时水的总量就是两个桶的和。

2.排队:比如你班级有20个人,要分成4个队,每个队要有5个人,我们可以先将每个队的人数乘以队的个数,得到总人数,再将总人数除以每个队的人数,就能得到队伍的个数。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乘法分配律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原理通过课件和黑板演示,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原理,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

第三步: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做一些乘法分配律的题目,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步:课后作业留下一些乘法分配律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此知识点。

教学效果评价•能够根据乘法分配律的原理进行简单运算。

•能够识别出哪些题目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

•能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正确完成乘法分配律的作业。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乘法分配律年级:四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分配律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c) = a×b a×c2. 通过实例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3×(4 5)按照乘法分配律,可以拆分为:3×4 3×5计算结果为:12 15 = 273. 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6×(7 8)、5×(3 4)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乘法分配律在简便计算中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同时,要注意课后作业的布置和家长的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附:课后练习题1. 计算7×(8 9)、8×(5 6)。

2. 计算4×(7-3)、5×(9-2)。

3. 计算9×(4 6) - 3×(2 3)。

4. 计算6×(7 8) 4×(5 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乘法分配律-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数学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性质,它描述了乘法在加法或减法运算中的分配特性。

具体来说,乘法分配律可以表述为:对于任何实数a、b和c,有a×(b c) = a×b a×c和a×(b-c) = a×b - a×c。

这一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有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

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成果展示: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6. 总结:对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举例。

3. 练习题和答案。

作业设计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原理填空题。

2.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题。

3. 提高题:解决一些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分配律。

课后反思1. 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

3. 教学过程中,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第一篇: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用济青高速公路上畅通行车的情景图引导学生通过解答济青高速公路有多长的问题,展开对乘法分配律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借助研究相遇问题,学习乘法分配律。

以前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解法:(1)先求两车分别行的路程,再求路程之和;(2)先求一小时两辆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既速度之和),再求2小时共行的路程;问题解答后,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答算式,引出对乘法分配律的研究。

第二个红点部分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学习我将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

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重点重复计算简便,能口算等)2、口算:(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25×63×4 6×8×125 7×20×53、师生比赛,引入新课:(27+73)×845×9+45×114×(10+6)17×6+17×4二、探究新知:1、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知道了乘法的又一个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完美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完美教案

①每组中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②每组中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③通过左右两边算式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要充足。

)(2)汇报交流,概括总结。

师;大家来归纳一下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

(板书:归纳两个字)生1: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数先加起来再乘第三个数.生2;右边的算式都是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

生3:两个数先加起来再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适时总结: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乘法中的又一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时,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

(板书课题,并用课件出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生齐读)(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规律加深理解乘法的分配律。

)2.用字母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学生交流师板书:(a+b)•c=a•c+b•c。

(同时课件出示)(看看学生能否用字母正确表示乘法的分配律。

)师:这个字母式从右往左你会读吗?(生试读)右边的式子又有什么特点?(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C)我们可以把C提取出来,再把剩下的两个数相加,就得到了左边的式子。

其实乘法分配律也是互逆的,我们可以从左边的式子得到右边的式子,也可以从右边的式子得到左边的式子。

(明确规律的互逆性)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用自己智慧的眼睛和头脑发现经过观察、猜测、验证、交流归纳出乘法的分配律。

真了不起!猜测、验证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学习数学。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适合全体学生)(1)课本第29页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明连的理由,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火眼金睛辩对错:课本26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综合练习。

(课本31页12题)(先看懂图意,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弄懂题意,再独立提出问题解答。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或 C×(a + b) = c× a +c × b
我爱爸爸和妈妈,也就是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同时,不忘尽量多得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机会,多一些表现平台,多一些成功愉快的体验。这样做的好处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我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做应用题只是把所有数字做运算,不会分析哪个数字是对做题有用的。从这道题,告诉学生,有些信息是对做题没用的。
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c代表我,×代表爱。
即: (a + b)×c = a × c + b × c
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
或 C×(a + b) = c× a +c × b
我爱爸爸和妈妈,也就是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3. 问题预设:
(1)(a-b)c=ac-bc是否成立?
(2)(a+b)÷c=a÷c﹢b÷c是否和加法两种运算,在算术理论中称之为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一般简称乘法分配律。学生刚刚学过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律并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这将有利于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教学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地认识、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这样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就能学得兴趣盎然。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
《乘法分配律》课前小研究
1.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题。(列综合算式)
小明一分钟口算10道题,小红一分钟口算8道题,5分
钟两人一共口算几道题?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分配律

3 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学习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它进行简算。

◆教学提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能够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初步简算的能力,在具体问题中能灵活选择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经历对具体问题的“思考——试探——观察——发现——理解概括规律”的全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初步简算的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动与同伴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难点抽象概括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它进行简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任务单;情境图。

学生准备: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乘法分配律》课前小研究1.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题。

(列综合算式)小明一分钟口算10道题,小红一分钟口算8道题,5分钟两人一共口算几道题?方法一:方法二:比较一下上面两个算式的结果怎么样?请你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2.我的例子:3.我的发现4.用字母表示:5.我的问题:请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课本的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抽象为用字母表示,从而总结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课本。

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数学中的一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节约时间。

利用动画故事导入:熊大和熊二保卫森林,熊大12天保护稀有树木48棵,熊二保护稀有树木52棵。

熊大和熊二一共保护稀有树木多少棵?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24-25页红点内容信息窗2 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有步骤的观察、猜测、比较、概括,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2.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其数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课前发给学生)教学过程:一、拟定自学提纲自主预习1. 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24页情境图)教师引导:同学们,请认真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济青高速公路全长大约多少千米?相遇时大巴车比中巴车多行多少千米?)(教师把这两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究一辆大巴车和一辆中巴车在济青高速上相遇的问题继续探索乘法运算的规律。

2. 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多媒体出示)(1)运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方法,通过自主解决上述问题,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会用自己的话表述,会用字母表示。

(2)乐于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困惑、体会与大家分享,乐于与同学合作。

教师引导:有信心达到这两个目标吗?(有!)老师的指导会对你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请看自学指导:3. 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4页到25页第二个红点前的内容,重点看图上同学的对话。

思考:(1)如何求济青公路的全长,有几种解法,如何列式计算。

(2)比较两种解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猜想?再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5分钟后汇报自学成果,看谁能独立用多种方法解答黑板上的三个问题,并能发现乘法运算的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分配律》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乘法分配律》  青岛版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三红点一【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小数运算律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信息窗通过创设农场的一角情景图,引导学生梳理信息并提出问题,展开对乘法分配律的学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学会解答问题并会用字母表达式表达,在解答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抽象出乘法分配律,体会乘法分配律并能使运算简便。

2.亲历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自主探究知识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发现知识的乐趣,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乘法分配律使运算简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谈话:请看屏幕,这是农场的一角,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信息:图1芍药每行12棵,牡丹每行8棵,芍药园长15米,牡丹园长10米,宽都是8米)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预设2: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

通过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乘法分配律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学习乘法分配律(一)分析素材,初步感知提问:要解决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怎样列综合算式?预设1:12×9+8×9,先分别求芍药和牡丹的棵数,再求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27页红点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发现、理解、并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体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优越性,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在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活动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对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难点:学生能清楚地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理解及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最近,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吗?
在进行计算时这些定律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回忆运算定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顺利探究出新的运算定律。


二、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刚才我们回顾了在最近学到的运算定律,今天我们就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来探究一下乘法还有哪些运算定律。

春天到了,花园里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出示情境图:
在这里,还蕴藏着许多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请你仔细观察,从图片和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信息预设:芍药花圃长15米,宽8米
芍药每行种12棵,一共9行
牡丹花圃长10米,宽8米
牡丹每行种8棵,一共9行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三步解答的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①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
②芍药和牡丹花圃的种植面积是多少?
先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一
教师出示提示,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小组交流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既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营造研究的氛围,又使学生探究的问题清晰明了。

结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三、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谈发现。

预设: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构和计算方法的特点观察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预设:①左边有3个数,右边有4个数,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数。

②左边有小括号,应该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边先算乘法,再算
加法。

根据前面运算律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

【设计意图:抛开情境,观察算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

通过观察算式结构和计算方法的不同,渗透规律特点,使学生建立“猜想是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这样的研究意识。


四、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举例验证规律。

谈话: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想,现在我们再通过一个练习验证一下,完成问题二。

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进行验证吗?学生独立计算举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学生举例。

其余学生同位交流,并用计算器帮助同位验证。

谈话:请你先和同位交流你举的例子,并用计算器帮同位验证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预设举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像这样的例子举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2.观察几组等式的相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回答:①这几组等式的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②这几组等式的右边都是把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3.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规律。

刚刚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的结论就是乘法分配律。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是:讨论归纳:
(a +b)×c=a×c+b×c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请你边读边理解,并把它记在心里,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生按要求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我们用这么多的算式和文字来表示它,麻不麻烦?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师要求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着用字母abc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学生试着在答题纸上写字母表达式。

指生板演(a+b)c=ac+bc。

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么样?
简洁、明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就是数学的美,一种清晰而简洁的语言!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经历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还能用字母把这么多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说明规律的存在,鼓励学生表达这个规律,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学生经历观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从“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学习过程。


五、激趣练习,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一:
完成课本第29页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基础练习二:判断 数

院学
1

( 6 + 5 )= 2 × 6 + 5〖〗( 25 + 7 )×4=25 × 4 ×7×4〖〗
判断正误23
18×27+27×82=27×(18+82)〖〗
温馨提示:在学生判断时,教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订正?
2、对比练习
12
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题的计算
比较简便.
64×8+36×8
(64+36) ×825×17+25×325×(17+3)
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简便。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买校服 学校购买校服。

每件
35 元,每条25元。

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
要多少元?
共?元
35
25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相遇问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习题是本着加深规律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的,从多角度来让学生们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六、意犹未尽,激趣结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猜测——实验——验证----应用等数学方法一起研究了乘法分配律的问题,并运用这个规律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作为你们的老师和朋友,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运用我们学到的数学方法解决更多的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现在我布置个作业,希望大家继续探究: 如果把乘法分配
律中的加号改成减号,等
式还成立吗根据乘法分
配律,你
能提出新的猜想吗
1.设计亮点:
(1)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验证----应用”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数学兴趣。

(2)在总结环节,在对本课进行总结后,设置了一个拓展环节:“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号改成减号,等式还成立吗?根据乘法分配律,你能提出新的猜想吗?”让学生继续进行猜测、再进行探究,继而得出结论。

(3)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有基础题、对比题和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体现趣味性。

形式多样,逐层加深。

2.困惑:
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比较生硬,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才是学生感兴趣的,有效的呢?
乘法分配律的题目有许多拓展题,是不是在练习时深挖一下,或者作为半例题去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