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精)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单元教案

(精)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单元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备课一、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应用全等三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总是,初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方法。

2、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打好基础,教材力求创设与生活场景相近的、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探索并抽象出几何模型,并应用几何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内容上重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经及应用,至于角平分线的改天换地的两上互逆定理,只要求学生了解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不必介绍互逆定理的概念,通过结合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初步掌握推理、证明的正确的方法是本章的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二)本章的学习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利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4、经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灵活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三、本章教学建议(一)注重探索结论(二)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1.注意减缓坡度,循序渐进。

2.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突出一个重点,每个阶段都提出明确要求,便于教师掌握。

3.注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让学生学会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三)注重联系实际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关于内容之间的联系(二)关于证明一般情况下,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有以下步骤:(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三角形全等(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三角形全等(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深入探讨,进一步熟悉分类讨论思想,系统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各种情况。

(2)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恰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三角形全等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对“边边角”情况的探讨。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四组元素分别相等时的反例。

三、学情分析用已有的知识探究一个新的问题———三角形全等,其内容本身有一定难度(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对学生要求很高。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这节课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教学所必需的,对此,教师宜适时点拨,引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温故知新导言: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三角形的全等。

那么,在这一章中,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怎样的感受?[设计说明]在质疑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展开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问题引入1.教师“抛出”问题1同学们,在研究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你是否存在一些疑问?对于“如果满足三组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也全等”,你是怎么思考的?你认为能全等吗?如果能,请说明原因;如果不全等,请举出反例。

(学生运用分类的思想,最先想到的是这样一种情形:如果满足三组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也全等。

)[设计说明]把问题抛给学生,对其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问题有所帮助;同时,恰当的反例可以起到激活思维、诱发探索新知的欲望,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反例的重要作用。

2.抛出问题2请同学们接着思考:一对三角形共有六对元素,从中任取三对进行组合,能组合成多少种情况?[设计说明]本环节教学设计,在此明晰分类思想,学生会例举出的三组对应元素有以下五种不同的组合:①三边;②两边一夹角;③两边一邻角;④两角一边;⑤三角。

3.抛出问题3这五种组合,是否都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我们已知:①,②,④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⑤刚才已举出反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全等三角形,并引导他们思考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直观演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设置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猜想性质,并用已学知识进行验证。
6.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讲解:“像这样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我们称之为全等三角形。今天我们将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2.教师讲解: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
2.练习内容:
(1)基础题: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提高题: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拓展题: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其他几何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应用。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3.拓展思考题: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与其他几何知识的联系。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课导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课导教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全等三角形这一章后进行的,是一节全等三角形的复习
课。

全等三角形是解决几何证明题重要数学模型.本节课是前面所学全等三角形
有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同时对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

在学生学习全等
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经常会遇到依托于一对等角、一组等边甚至借助辅助线来
构建三角形全等,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并总结方法,掌握并灵活应用方法。

本节
课的知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方法均为后面学习相似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八年级一班,该班多数同学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是学生状态好,积极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使知识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体会解题思路与规律总结。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激发数学求知欲,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
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的构造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名师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名师教案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思路点拨】由△ABC≌△A′B′C′,其中∠C′=24°可得∠C=24°,所以∠ B=180°-∠A-∠C=180°-36°-24°=1200 【解答过程】解:∵△ABC≌△A′B′C′, ∴∠C=∠C′=24° ∵∠A+∠B+∠C=1800
∠A=36° ∴∠B=180°-∠A-∠C=180°-36°-24°=1200 【答案】1200 14.如图 BC=EF,AC=DF,要证明△ABC≌△DEF,还需添加一个条件: (1)若以“ ”为依据,需添加的条件是 ; (2)若以“ ”为依据,需添加的条件是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思路点拨】延长 BA 交 CE 的延长线于 F,证明△BCE≌△BFE,由全等可证 CE=EF, 再证△ACF≌△ABD,可得 BD=CF 【数学思想】截长补短. 【解答过程】 证明:延长 BA 交 CE 的延长线于 F, ∵BE 平分∠ABC,CE⊥BE, ∴△BCE≌△BFE, ∴CE=EF, ∵在△ABC 中,∠BAC=90°,CE⊥BE, ∴∠FCA=∠ABD, 又∵ AB=AC ∠FAC=∠BAD ∴△ACF≌△ABD, ∴BD=CF, ∴BD=2CE.
2
三、章末检测题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8 分)
1.如图,在△ABC 和△DEF 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
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
A.∠A=∠D
B.BC=EF
C.∠ACB=∠F
D.AC=DF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思路点拨】已知有一条边和相邻的一个角对应相等,可以添∠A=∠D(依据 ASA) 或∠ACB=∠F(依据 AAS),也可以添边 BC=EF(依据 SAS) 【解答过程】选项 A 的依据为 ASA; 选项 B 的依据为 SAS;选项 C 的依据为 AAS; 选项 D 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 【思路点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AS;ASA;HL. 【解答过程】选项 A 周长相等不能判断三角形全等;选项 B 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 等,只能是两边和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选项 C 面积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选项 D 对,依据为 AAS.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需要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几何基础,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理解不深,不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三角板、直尺、圆规等几何作图工具。

3.练习题、案例分析题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已学过的三角形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SSS、SAS、ASA、AAS四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几何作图工具,根据四种全等判定方法,相互判断给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判断题和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优秀教学设计-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根据题意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2、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了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一题多解、变式教学的措施促使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重点1、进一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根据题意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2、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意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种,它们分别是(填简称),其中直角三角形专用的是(填简称)。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对应练习(一)小组讨论,活用方法例1、已知:如图,AD=BE,AC=BC,CD=CE,请你试用不同方法证明:△AEC≌△BDC(二)题组训练,总结经验1.(A组)如图1,△ABC中,AB=AC,AD平分∠BAC,则依据 (填简称)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此题第一个空还有其它答案吗?23图1 图2 2. (B 组)已知:如图2, ∠C=∠E ,∠1=∠2,AC=AE ,求证:AB=AD反思:你从此题得到了什么解题经验?3.(B 组)已知:如图,AB =CD ,AB ∥DC .求证:AD ∥BC , AD =BC反思:你从此题得到了什么解题经验?4. (C 组)如图,AB =AC ,BD ⊥AC 于D ,CE ⊥AB 于E ,交BD 于P ,求证:PD =PE反思:你从此题得到了什么解题经验?(三)随堂小测1、(A 组)如图,已知AB=AD ,试用四种不同方法添加适当条件使得三角形全等。

(1)添加条件 后, 可判定△ABC ≌△ADC ,依据是 (填简称);(2)添加条件 后,可判定△ABC ≌△ADC ,依据是 (填简称);(3)添加条件 后,A B CD可判定△ABC≌△ADC,依据是(填简称);(4)添加条件后,可判定△ABC≌△ADC,依据是(填简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学习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特布置以下作业:
1.强调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注重作业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2.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唤起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复习,强调全等三角形的含义和性质。
-详细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SS、SAS、ASA、AAS等,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全等三角形图案,如风筝、自行车三角架等,引起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们在几何学中有什么特别之处?”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中应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设计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设计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学习了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尺规作图,其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基本作图和用尺规作三角形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通过复习和小结,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四个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能利用尺规完成两种基本作图: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已知三边、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做三角形,了解上述作图道理,初步掌握基本的作图技能。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全等,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性质的学习过程,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性质.2.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基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2.难点: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性质:(1)对应边相等 (2)对应角相等(3)周长相等 (4)面积相等例1.已知如图(1),A B C ∆≌DCB ∆,其中的对应边:____与____,____与____,____与____,对应角: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与_______.例2.如图(2),若BOD ∆≌C B COE ∠=∠∆,.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若ADO ∆≌AEO ∆,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图1) (图2) ( 图3)例3.如图(3), 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105=∠=∠AED ACB , 25,10=∠=∠=∠D B CAD ,求DFB ∠、DGB ∠的度数.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SS )例1.如图,在ABC ∆中,90=∠C ,D 、E 分别为AC 、AB 上的点,且AD=BD,AE=BC,DE=DC.求证:DE ⊥AB .例2.如图,AB=AC,BE 和CD 相交于P ,PB=PC,求证:PD=PE.例3. 如图,在ABC ∆中,M 在BC 上,D 在AM 上,AB=AC , DB=DC .求证:MB=MC2)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例4.如图,AD 与BC 相交于O,OC=OD,OA=OB,求证:DBA CAB ∠=∠3)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 )例5.如图,梯形ABCD 中,AB//CD ,E 是BC 的中点,直线AE 交DC 的延长线于F ,求证:ABE ∆≌FCE ∆4)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AS )例6.如图,在ABC ∆中,AB=AC ,D 、E 分别在BC 、AC 边上.且B ADE ∠=∠,AD=DE 求证:ADB ∆≌DEC ∆.3、尺规作图(1)尺规作图是指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为工具的作图.(2)尺规作图举例例1.(长沙)如图,已知AOB ∠和射线O B '',用尺规作图法作A O B AOB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例2. 如图,Rt △ABC 中,∠C=90°, ∠CAB=30°, 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其中一个是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4、课堂小结1)、注意三角形全等中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可以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3)、关注公共线段、公共角、对顶角等隐含条件4)、尺规作图的应用 A B B 'O 'A BC C B A。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

章末复习【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够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情感态度】通过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全等三角形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条件的综合应用.【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条件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教师依据以上框图,带领学生一起全面回忆本章知识点.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教师针对本章易错点引导学生予以归纳并分析错因.1.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时出错.例1 如图,已知△ABC≌△FED,∠C=∠D,AE=BF,指出其它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常见错解】对应边BC与DF,AE与BF,对应角∠DFE和∠ABC.【错解分析】识图能力差,不能从重合的角度(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先平移使AB与EF重合,然后沿EF翻折)来认识三角形的对应,从而无法正确找到对应边\,对应角.“SSS”掌握不熟练,自造条件用于判定三角形全等.例2 如图,AB=CD,AC和BD交于点O,若AC=BD,则∠B=∠C吗?为什么?【常见错解】∵AC=BD,∴∵AB=CD,∴△ABO≌△DCO(SSS),∴∠B=∠C.【错解分析】OA=OD,OB=OC属于自造条件,由AC=BD无法推出OA=OD,OB=OC.3.对SAS,AAS中的“夹角”“对应边”的内涵理解不清,导致用错.例3 如图,AE=AC,AB=AD,∠EAB=∠CAD.求证:∠B=∠D.【常见错解】在△ABC和△ADE中,AC=AE,∠CAD=∠EAB,AB=AD,∴△ABC≌△ADE(SAS),∴∠B=∠D.【错解分析】没有认真地结合图形来分析条件,对应角认识不明确,错把∠EAB和∠CAD 看成△ABC和△ADE的内角.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4 已知,如图,AB=AC,∠BAC=∠DAE,∠ABD=∠ACE.试证明BD=CE.【分析】欲证BD=CE,结合已知条件可知,只需证明BD,CE所在的△ABD和△ACE全等.【归纳】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通过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首先结合图形和已知条件观察它们所在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再予以证明.2.证明两角相等.例5 如图,AB=DC,∠A=∠D.求证:∠ABC=∠DCB【分析】由AB=DC,∠A=∠D,想到如果取AD的中点N,连NB,NC,再由“SAS”得△ABN≌△D,所以BN=,∠ABN=∠∠NBC=∠NCB,再取BC中点M,连MN,则由“SSS”证得△NBM≌△NCM,推得∠NBC=∠NCB,从而使问题得证.【归纳】所证的两角没有分布在两个三角形中,所以不能直接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来证明,但取AD的中点N,连BN,,把四边形分解成三角形,再用三角形知识来解题,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例6 如图,△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过D点作DE⊥AB于E,DF⊥AC于F.连EF交AD于G.求证:EF⊥AD.【分析】由已知条件不难看出△ADE≌△ADF,进一步易证△AGE≌△AGF或△DGE≌△DGF,从而得到∠AGE与∠AGF相等且互补,故EF⊥AD.【证明】∵AD平分∠BAC,DE⊥AB,DF⊥AC,∴△ADE和Rt△ADF中,AD=ADDE=DF∴Rt△ADE≌Rt△ADF(HL)∴AE=AF在△AGE和△AGF中AE=AF,∠EAG=∠FAG,AG=AG.∴△AGE≌△AGF(SAS),∴∠AGE=∠AGF.∵∠AGE+∠AGF=180°,∴∠AGE=12×180°=90°,即EF⊥AD.4.证明两线平行例7 如图,△ABC中,AD平分∠BAC,E,F分别在BD,AD上,且DE=CD,EF=AC.求证:EF∥AB.【分析】要证EF∥AB,必须∠1=∠3,而∠1=∠2,故应有∠2=∠3,根据条件DE=CD,EF=AC,通过辅助线构造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明.【证明】分别作CM⊥AD于M,EN⊥AD交AD的延长线于N,在△EDN和△CDM中,∠END=∠CMD=90°,∠NDE=∠MDC(对顶角相等),DE=CD.∴△EDN≌△CDM(AAS),∴EN=CM.在Rt△FEN和Rt△ACM中,EF=AC,EN=CM.∴Rt△FEN≌Rt△ACM(HL),∴∠2=∠3.∵∠1=∠2,∴∠1=∠3,∴EF∥AB.例8 如图所示,CE,CB分别是△ABC,△ADC的中线,且AB=AC.求证:CD=2CE.【分析】为了证明CD=2CE,考虑CE是△ABC底边AB上的中线,故把CE延长到F,使CF=2CE,把原来证CD=2CE转化为证明CD=CF,如此把线段“倍半”的数量关系转化为证两条线段的相等关系.【归纳】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加倍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使边\,角条件转换,将分散的边、角集中在一些图形中,使问题易于解决.【教学说明】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的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1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应重点突出:1.利用知识回顾与错例剖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2.强调转化思想的认识与应用,证明线段与角的相等可以转化成证明三角形全等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测量问题也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利用这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领悟和掌握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全章复习课,首先帮助学生理清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性质、判定和运用;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证明及运用。

其次对学生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再次通过拓展延伸以及展望中考的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中考对全等三角形考察方向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以后的复习指明方向。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养成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二、学情分析在知识上,学生经历全等三角形全章的学习,对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性质、判定以及应用基本掌握,初步具有整体认识,但由于间隔时间有点长所以遗忘较多,全等三角形是学习初中几何的基础和工具也是中考必考内容。

对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以及全章知识脉络的形成正是以上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复习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计算、证明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将有所提高.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角平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在题组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模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建立在联系的思维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全等三角形及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难点:能理解运用三角形全等解题的基本过程,灵活应用角平分线的判定的证明及运用.五、教法与学法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为主,以自学、练习法为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形成自己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认知体系,尝试完成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学习结果,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互评、教师最后点评方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圆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活动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只需带上第块就可配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师:上述问题实质是判断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有一个简易平分角的仪器(如图),其中AB二AD,BC=DC,将A点放角的顶点,AB和AD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NBAD的平分线,为什么?◊E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复习全等三角形章节.(引出课题)师生互动设计理念【教师活动】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板书课题.【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意见.1、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白这节课学习的重点.2、复习旧知识,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和实际应用的解决;3、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让学生体验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对画法角形;已知两角及两边作三角形;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全等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2.学生回答:“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教师追问:“那么,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讲授新知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相关习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5.撰写一篇关于全等三角形学习心得的文章,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判定方法的运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与收获等。
作业要求:
1.作业完成时间为课后自习时间,请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保证作业质量。
2.解题过程中,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3.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
4.各小组在完成实践报告时,注意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特长。
-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在学习几何中的重要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以下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判断以下图形中,哪些是全等三角形?
-给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说明理由。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强调全等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SS、SAS、ASA、AAS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分析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4.运用多媒体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全等三角形的特征。
2.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几何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几何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中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基础题,旨在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开展课外活动,如几何画板制作、几何模型搭建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5.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小测验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善于合作;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了解学生的几何知识储备,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突破学习难点;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梯度性习题,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一)教学内容分析《全等三角形》作为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的核心内容,不仅是几何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学生深化几何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章节。

本章内容设计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后续深入探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更高级的数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首先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切入,明确了两个三角形在完全重合时被称为全等三角形,这一基本概念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材详细展开了三角形全等的几种主要判定方法,即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及夹角相等)、ASA(两角及夹边相等)和AAS(两角及非夹边相等),每一种判定方法都配以清晰的图形说明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本章还特别融入了“信息技术应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数学工具进行动态演示和实验操作,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这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章末尾引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范畴。

通过学习角的平分线如何影响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本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不仅是对几何学基础知识的深入探索,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全等三角形的完整知识体系,还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严谨之美,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复习课 一等奖创新教案

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复习课 一等奖创新教案

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小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能准确、灵活的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解题的严谨性。

重、难点:重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正确的解题。

难点:能准确、灵活的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学法: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解读目标(2分钟)采用了课前将学习目标写在导学案上,课上让学生先齐读,教师再解析的方法来完成。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齐读,教师解读目标的过程在课的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带着目标进行学习,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6分钟)知识点梳理:能够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简写)、、、;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简单应用(如图1所示):由DE=DG, 、DF=DF根据SAS可以判定△DEF≌△DGF;由、DE=DG、根据ASA可以判定△DEF≌△DGF;由、∠E=∠G、DE=DG,根据AAS可以判定△DEF≌△DGF;由DE=DG、、根据SSS可以判定△DEF≌△DGF;由∠E=∠G=90°、DF=DF、根据HL可以判定Rt△DEF≌Rt△DGF。

对这9个小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学生既能回顾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又能通过图形明确三角形全等的具体条件。

三、合作探究挖掘“隐含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例1 如图2所示,AB=CD,AC=BD,则△ABC≌△DCB吗?请说明理由。

熟练转化“间接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例2 如图3所示,AE=CF,∠AFD=∠CEB,DF=BE,△AFD≌△CEB 吗?请说明理由。

“添加辅助线”判定三角形全等例3 如图4所示,AB=AE,∠B=∠E,BC=ED,AF⊥CD。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是对全等三角形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回顾和巩固。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但部分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全等判定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复习课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难点:复杂图形的全等判定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资料、PPT、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资料、笔记本、尺子、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全等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判定。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复习》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复习,旨在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相关练习题;3.教学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全等三角形的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判断给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巩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进行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 单元复习课
一、基础训练
1.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 的是( )
A .A
B =3,B
C =4 B .AB =4,BC =3,△A =30°
C .△A =60°,△B =45°,AB =4
D .△C =60°,AB =6
2.(2020春•武侯区期末)如图,AB 平分△DAC ,增加下列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ABD 的是( )
A .AC =AD
B .B
C =B
D C .△CBA =△DBA D .△C =△D
第2题图
3.(2020•黑龙江)如图,Rt△ABC 和Rt△EDF 中,△B =△D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Rt△ABC 和Rt△EDF 全等.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A =90°,AB =BD ,过点D 作DE△BC 交AC 于点E ,量得AE =10 cm ,则DE 的长为________.
5.如图,已知AB△BD 于点B ,ED△BD 于点D ,AE 交BD 于点C ,且BC =DC.
求证:AB =ED.
第5题图
二、课堂探究
例1 直线l 1△l 2△l 3,且l 1与l 2的距离为1,l 2与l 3的距离为3.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 角三角板如图放置,顶
点A ,B ,C 恰好分别落在三条直线上,则△ABC 的面积为( )
A .254
B .252
C .12
D .25
例2(2020春•南岗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若△ABC的面积为21cm2,AB=8cm,AC=6cm,则DE的长为cm.
例3 如图,AC△CF于点C,DF△CF于点F,AB与DE交于点O,且EC=BF,AB=DE,求证:AE=BD.
例4 如图,已知△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AE,并延长AE交BD于点F.请判断AE与B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训练
1.(2019·宜春二模)如图,在△ABC中,AB=8,AC=6,O为△ABC角平分线的交点,若△ABO的面积为20,则△ACO的面积为()
A.12B.15C.16D.18
2.(2018秋·龙湖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3),点B(9,0),且△ACB=90°,CA=CB,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 ___.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90°,DE△AC于点F,交BC于点G,交AB的延长线于点E,且AE=AC.求证:BG=FG.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P平分△DAB,BP平分△ABC,点P恰在DC上.(1)求证:AP△BP;
(2)若△D=90°,猜想AB,AD,B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