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 章全等三角形全章导学案(2020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一、课前预习(一)全等形1.定义:能够完全_____的两个图形.2.特点:_____和_____完全相同.二、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_____的两个三角形.2.对应元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有如下对应元素(1)对应顶点:_____的顶点.(2)对应边:_____的边.(3)对应角:_____的角.3.表示方法:(1)表示:△ABC和△DEF全等,记作△ABC___△DEF.(2)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_____位置上.4.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相等.思维诊断(打“√”或“×”)(1)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是全等形.( )(2)比例尺相同的两张中国地图是全等形.( )(3)所有的正方形都是全等形.()(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5)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两个三角形中最长的边是对应边. ()二、课内探究知识点 1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例1】如图所示,△ABC≌△EDA,∠BAC与∠DEA是对应角,AB与ED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解题探究】1.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由∠BAC与∠DEA是对应角可得的一组对应边是什么?2.AB与ED是一组对应边,那么另一组对应边是什么?3.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知这两个三角形中未知的两组对应角是什么?【互动探究】此题还有另外的方法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吗?提示:可以根据所给字母的顺序确定对应关系.【总结提升】确定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1)确定对应边的“三种方法”①若全等三角形中有公共边,则公共边是对应边.②若已知对应角或对应顶点,则对应角或对应顶点所对的边为对应边.③若已知全等三角形中有最长(或最短)边,则一对最长(或最短)边是对应边.(2)确定对应角的“四种方法”①若全等三角形中有公共角,则公共角为对应角.②若全等三角形中有对顶角,则对顶角为对应角.③若已知全等形的对应顶点,则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为对应角.④若已知全等三角形中有最大(或最小)角,则一组最大(或最小)角是对应角.知识点 2 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已知△ABD≌△ACE,AD=6 cm,AC=4 cm,∠ABD=50°,∠E=30°,求BE的长及∠COD的度数.【思路点拨】△ABD≌△ACE→求AE,AB的长→BE的长;根据∠ABD和∠E的大小→∠BOE的大小→∠COD的大小【总结提升】全等三角形性质的两点应用(1)求线段: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以直接确定对应边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间接求解相关线段的长度等.(2)求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直接确定对应角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间接求解相关角的大小等.三、限时练习1.一个图形经过下列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不全等的是( )A.平移B.旋转C.翻折D.放大2.下列四个图形中,与图1全等的是( )3.如图所示,△ABC≌△CDA,且AB与CD是对应边,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与∠2是对应角B.∠B与∠D是对应角C.BC与AC是对应边D.AC与CA是对应边3题4题5题6题4.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A.POB.QPC.MOD.MQ5.如图所示,沿直线AC对折,△ABC与△ADC重合,则△ABC≌______,AB的对应边是_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BCA的对应角是______.6.如图,△ABC≌△ADE,写出其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7.△ABC与△DEF的边长均为整数,且△ABC≌△DEF,若AB=2,BC=4,△DEF的周长为奇数,则DF的取值为( )A.3B.4C.3或5D.3或4或58.如图,△ABC绕点A旋转到△ADE,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与DE是对应边B. △ABC≌△ADEC. ∠BAD=∠CAED. AC=AE9.如图,△ABC≌△DEF,BE=4,AE=1,则DE的长是( )A.5B.4C.3D.210.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F处,如果AD=9 cm,DE=2.4 cm,∠BAF=60°,则AF=________cm,EF=________cm, ∠DAE=________.8题9题10题11题11.如图所示,将△ABC沿直线BC平移到点D,使BC=CD.(1)相等的边有________,相等的角有________.(2)∠ACE=∠E吗?为什么?四、自助练习1.如果∆ABC ≌∆ADC ,AB=AD ,∠B=70°,BC=3cm,那么∠D=____,DC=____cm.2.如果 ∆ABC ≌∆DEF,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A,B 分别与D,E 对应, AB=30 cm,DF=25 cm,则BC 的长为( )A.45 cmB.55 cmC.30 cmD. 25 cm3.如图,矩形ABCD 沿AM 折叠,使D 点落在BC 上的N 点处,如果 AD=7cm,DM=5cm,则AN=___cm,NM=___cm.4.如图所示,已知△ABD ≌△ACE ,AD=6 cm ,AC=4 cm ,∠ABD=50°, ∠E=30°,求BE 的长及∠COD 的度数.5.如图,△ABD ≌△EBC ,AB=2 cm,BC=5 cm,求DE 的长.6、【想一想错在哪?】如图,△ABC ≌△DEF ,则此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M DNBC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 SSS一、课前预习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已知:△ABC.画△A ′B ′C ′,使A ′B ′=AB,B ′C ′=BC,A ′C ′=AC. 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步骤画△A ′B ′C ′. (1)画B ′C ′=___.(2)分别以B ′,C ′为圆心,线段___,___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点A ′.(3)连接线段_______,_______,得△A ′B ′C ′. 请同学们把画得的△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 观察可发现△A ′B ′C ′与△ABC_________,即 △A ′B ′C ′___△ABC.【归纳】(1)判定方法: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_______或____)(2)应用格式:在△ABC 和△A ′B ′C ′中,∴△ABC ≌△A ′B ′C ′(____).2.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 .(打“√”或“×”)(1)当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中有两个条件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 (2)当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中有三个条件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可能全等.( ) (3)当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确定时,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就确定了. ( ) (4)两个三角形中,只要三条边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 )AB A B ,BC B C ,AC A C ,=''⎧⎪=''⎨⎪=''⎩∵二、课内探究知识点1 应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例1】如图,点B,C,D,F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EC, AD=EF,BC=DF,探索AB与E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先判定AB与EC的位置关系,由BC=DF先证出BD=CF,再由SSS证出△ABD与△ECF全等,得出∠B=∠ECF,从而得出答案.【总结提升】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步骤及寻找边相等的方法(1)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四个步骤”①准备条件:未知的条件要先证明(公共边相等可以直接应用,不必推理说明).②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③列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④写出全等结论.(2)寻找边相等的“三种方法”①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②利用线段中点的定义说明边相等.③多条线段共线时,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证明边相等.知识点2 “SSS”的实际应用【例2】如图是工人师傅自己设计的测量垂直的仪器.仪器中的AB=AC,D是BC的中点,让BC平行于地面,当铅锤经过D点时,工人师傅就断定AD垂直于地面.工人师傅的判断有道理吗?你能说明理由吗?【思路点拨】证△ABD≌△ACD→∠ADB=∠ADC→∠ADB=90°→AD⊥BC→BC∥地面→结论【总结提升】利用“SSS”解决实际问题“三步法”(1)建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两个三角形.(2)证明:利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应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说明线段或角的大小关系.三、限时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④有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1B.2C.3D.42.如图,已知AB=AC,BD=DC,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ACDB.∠ADB=90°C.∠BAD是∠B的一半D.AD平分∠BAC3.如图,在△ABC中,AB=AC,EB=EC,则由“SSS”可以判定( )A.△ABD≌△ACDB.△ABE≌△ACEC.△BDE≌△CDED.以上答案都不对2题3题4题5题4.如图,若AB=AC,AD=AE,则需要______条件就可根据“SSS”判断△ABE≌△ACD.5.如图,AC=DF,BC=EF,AD=BE,∠BAC=72°,∠F=32°,则∠ABC=__________.6.如图,已知AB=DC,DB=AC,(1)求证:∠ABD=∠DCA.(注:证明过程要求给出每一步结论成立的依据.)(2)在(1)的证明过程中,需要作辅助线,它的目的是什么?7为稳固电线杆,从A处拉了两根等长的铁丝AC,AD,且C,D到杆脚B的距离相等,则有( )A.∠1>∠2B.∠1<∠2C.∠1=∠2D.∠1与∠2大小不能确定8.小明用四根竹棒扎成如图所示的风筝框架,已知AB=CD,AD=CB,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CB.∠ABC=∠CDAC.∠ABD=∠CDBD.∠ABD=∠C9.长为3 cm,4 cm,6 cm,8 cm的木条各两根,小明与小刚分别取了3 cm和4 cm的两根,要使两人所拿的三根木条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他俩取的第三根木条应为( )A.一个人取6 cm的木条,一个人取8 cm的木条B.两人都取6 cm的木条C.两人都取8 cm的木条D. B,C中的两种取法都可以10.如图为一三角形钢架(AB=AC),为使钢架更坚固,需在点A和BC间做一个支架,且使AD⊥BC于D,但只有一把可测长度的皮尺,应如何确定点D的位置.7题8题10题四、自助练习1、如图,D ,F 是线段BC 上的两点,AB=EC ,AF=ED ,要使△ABF ≌△ECD, 还需要条件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则∠A=∠C ,请说明理由。

最新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12.1全等三角形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重点难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预习案【预习导学】预习课本第31-32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_______ .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____________,重合的顶点叫做 , 重合的边叫做___________,重合的角叫做_________,全等用符号_____表示,读作___________.3.如图所示,△ABC ≌△DEF.对应顶点有: ;对应角有: ;对应边有: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探究案探究一: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 如图甲: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如图乙: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 如图丙:将△ABC 旋转180°得△AED .甲DCABFE 乙DCAB丙DCABE上述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得出: ≌△DEF ,△ABC ≌ ,△ABC ≌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二 : 找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如图,△ABC ≌△CDA ,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并思考在书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探究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1.如图,△ABC ≌△CDA,求证:AB ∥CD.ABC DEFABCDE2.如图,△ABC ≌△DEC,∠B=∠FCB.求证:ED ∥CF.训练案1.如图,已知△ABE ≌△ACD ,指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2.已知如图△ABC ≌△ADE ,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3.如图所示,若△OAD ≌△OBC,∠O=65°,∠C=20°,则∠OAD= .4.如图,若△ABC ≌△DEF ,回答下列问题:⑴若△ABC 的周长为17 cm ,BC=6 cm ,DE=5 cm ,则DF = cm ; ⑵若∠A =50°,∠E=75°,则∠B= .5.如图,△ABN ≌△ACM.⑴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⑵求证:BM=CN.DC ABEONMCBAF EDCB A ECADBOC 'B 'A 'CBA12.2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能自己试验探索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 判定定理. 2.会应用判定定理SSS 进行简单的推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重点难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预习案【旧知回顾】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2.如图,ABC ∆≌C B A '''∆那么相等的边是: ; 相等的角是: . 【预习导学】预习课本第35-36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任意画出一个ABC ∆,再画一个C B A '''∆,使ABC ∆与C B A '''∆满足三边相等、三角相等六个条件中的一个.⑴一边或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画图说明.⑵两边或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画图说明⑶一角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画图说明探究案通过预习我们研究了满足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的情况,现在我们探究满足全等三角形中三个条件(三边对应相等)的情况: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已知△ABC ,再画一个△C B A ''',使AB B A ='',BC C B ='',AC C A ='',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看它们是否全等?由此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判定方法1: . 简写成: 或 . 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 和中△C B A ''',∵⎪⎩⎪⎨⎧===AC BC AB ∴△ABC ≌ ( )练习: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 求证:△ABD ≌△ACD .探究二: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AOB. 求作:∠DEF,使∠DEF=∠AOB训练案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个 ⑴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⑶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1B.2C.3D.42.如图,OA=OB ,AC=BC.求证:△AOC ≌△BOC.3.已知:如图,AD=BC,AC=BD. 求证:∠OCD=∠ODC.4.如图,AB=AE ,AC=AD ,BD=CE ,求证:△ABC ≌△ADE.D CBACOAB AO B12.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能自己试验探索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 判定定理. 2.会应用判定定理SAS 进行简单的推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重点难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预习案【旧知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 【预习导学】预习课本第37-39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任意画出一个ABC ∆,再画一个C B A '''∆,使ABC ∆与C B A '''∆满足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⑴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画图说明.⑵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画图说明.探究案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已知△ABC ,再画一个△C B A ''',使AB B A ='',AC C A ='',A A ∠='∠,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看它们是否全等?由此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判定方法2: . 简写成: 或 . 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 和中△C B A ''',∵⎪⎩⎪⎨⎧==∠=AC A AB ∴△ABC ≌ ( )练习:如图,AC 和BD 相较于点O,OA=OC,OB=OD.求证:AB=CD.训练案1.如图,AC 和BD 相较于点O,OA=OC,OB=OD.求证:AB ∥CD.2.如图,AB=AC,AD=AE.求证:∠B=∠C.3.如图,BE=CF ,AB=DC ,∠B=∠C ,求证:∠A=∠D.4.如图,CD =CA ,∠1=∠2,EC =BC.求证:DE =AB.EABCD12DCABE12.2.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能自己试验探索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ASA 判定定理. 2.会应用判定定理ASA 进行简单的推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重点难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预习案【旧知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 【预习导学】预习课本第39-340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任意画出一个ABC ∆,再画一个C B A '''∆,使ABC ∆与C B A '''∆满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画图说明.2.满足下列哪种条件时,就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A =∠E,BC=EF, ∠D =∠C; B.AB=DE,BC=EF, ∠C =∠F C.∠A =∠D,AB=DE, ∠B =∠E; D.∠A =∠D,∠B =∠E, AC=EF探究案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3已知△ABC ,再画一个△C B A ''',使AB B A ='',A A ∠='∠,B B ∠='∠,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看它们是否全等?由此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判定方法3: . 简写成: 或 . 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 和中△C B A ''',∵⎪⎩⎪⎨⎧=∠==∠B AB A ∴△ABC ≌ ( )练习:如图, AB=AC ,∠B=∠C .求证:AD=AE.D CABE训练案1.如图,AB⊥BD,ED⊥BD,BC=CE,求证:AB=DE.2.如图,∠1=∠2,∠3=∠4,求证:AC=AD.3.如图,已知AF=CD,AB∥DE,EF∥BC,求证:AB=DE.4.如图,AB∥DC,AE⊥BD,CF⊥BD,BF=DE,求证:AE=CF.ABC DEF12AB CDEFAB CDEC 'B 'A 'C B A 12.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能自己试验探索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AAS 判定定理. 2.会应用判定定理AAS 进行简单的推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重点难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预习案【旧知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 . 【预习导学】预习课本第39-340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任意画出一个ABC ∆,再画一个C B A '''∆,使ABC ∆与C B A '''∆满足两角和其中一个角对边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画图说明.2.满足下列哪种条件时,就能判定△ABC ≌△DEF 的是( ) A.AB=DE,BC=EF, ∠A =∠E; B.AB=DE,BC=EF, ∠C =∠F C.∠A =∠E,AB=EF, ∠B =∠D; D.∠A =∠D,∠B =∠E, AC=DF探究案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4如图,在△ABC 和△C B A '''中,A A '∠=∠,B B '∠=∠,C B BC ''=,求证:△ABC ≌△C B A '''.判定方法4: . 简写成: 或 . 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 和中△C B A ''',∵⎪⎩⎪⎨⎧==∠=∠AB A C ∴△ABC ≌ ( )练习:如图, AD=AE ,∠B=∠C .求证:AB=AC.D CABE训练案1.如图,已知BC=EF ,AB ∥DE ,∠B=∠E ,求证:AB=DE.2.如图,AE ⊥BE ,AD ⊥DC ,CD =BE ,∠DAB=∠EAC .求证:AB =AC3.如图,E ,F 在线段AC 上,AD ∥CB ,AE = CF .若∠B =∠D ,求证:DF =BE .4.如图,∠ACB=90°,AC=BC ,BE ⊥CE ,AD ⊥CE. 求证:△ACD ≌△CBE.ABCD E A B CD EFABCDEABCDEF12.2.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班级 小组 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2.学会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解决问题.预习案【旧知回顾】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 .2.如图,Rt △ABC 中,直角边是 、 ,斜边是 .3.如图,AB ⊥BE 于B ,DE ⊥BE 于E ,下列情况下,△ABC 与△DEF 全等吗? ①若∠A=∠D ,AB=DE : . ②若∠A=∠D ,BC=EF : . ③若AB=DE ,BC=EF : . ④若AB=DE ,BC=EF ,AC=DF : .【预习导学】预习课本第39-41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任意画出一个Rt ABC ∆,再画一个Rt C B A '''∆,使Rt ABC ∆与Rt C B A '''∆满足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请画图说明.探究案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已知Rt △ABC 中,∠C=90°,再画一个Rt △C B A ''',使∠C '=90°,BC C B ='',AB B A ='',比较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看它们是否全等?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 简写成: 或 . 用数学语言表述:在Rt △ABC 和Rt △C B A '''中, ∵⎩⎨⎧==BC AB ∴Rt △ABC ≌ ( )练习:如图,AB =CD ,AE ⊥B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CE =BF . 求证:AE =DF .训练案1.如图,△ABC 中,AB=AC ,AD 是高,求证:D 是BC 的中点.2.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3.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AB ,DF ⊥AC ,BE =CF. 求证: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5.如图,DE ⊥AC 于E 点,BF ⊥AC 于F 点,若AB=CD,AF=CE,BD 交AC 于M 点. 求证:MB=MD,ME=MFA B C DEF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学会灵活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灵活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学前准备】1.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判断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有哪些?【典型例题】例1:如图,AC=BD ,AB=DC ,求证:∠B=∠C.例2:如图,AB=AD ,CD=CB ,∠A+∠C=180°,试探索CB 与AB 的位置关系.例3:如图,CE ⊥AB 于E ,BD ⊥AC 于D ,BD 、CE 交于点O ,且OD=OE ,求证:AB=AC.例4:已知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 求证:AC+CD=AB.DCBADCB AEODCBAECBDA例5:如图,AD 是△ABC 的高,∠B=2∠C ,求证:CD=AB+BD.例6:在△ABC 中,AB=AC ,在AB 上取一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BD=CE ,连结DE 交BC 于F ,求证:DF=EF.例7:如图,OA=OB ,C 、D 分别是OA ,OB 上两点,且OC=OD ,连结AD 、BC 交于E , 求证:OE 平分∠AOB.例8: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 BE ⊥MN 于E ,求证:DE=AD-BE.ACBD FEDCBAEDCBAON M EDCBA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发现过程,初步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2.能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重点难点】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预习案【旧知回顾】1.请说出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直角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方法:【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本P48-49,完成下列问题:1.怎样画一个角的平分线?画出图形,并写出做法.2.OC是∠AOB的平分线,点P是射线OC上的任意一点,操作测量:取点P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过点P作PD⊥OA,PE ⊥OB,点D、E 为垂足,测量PD、PE的长.将三次数据填入下表:观察测量结果,猜想线段PD与PE的大小关系,写出结论 .PD PE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探究案探究一: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证: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提示:先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然后在证明.)小结: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步骤有那些?探究二:如图所示OC 是∠AOB 的平分线,P 是OC 上任意一点, 问PE=PD? 为什么?小结:在应用角平分线定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训练案1.在Rt △ABC 中,BD 平分∠ABC , DE ⊥AB 于E ,则 ⑴图中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呢? ⑵哪条线段与DE 相等?为什么?⑶若AB =10,BC =8,AC =6,求BE ,AE 的长和△AED 的周长.2.如图:在△ABC 中,∠C=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F 在AC 上,BD=DF,求证:CF=EB3.如图,在△ABC 中,AC ⊥BC ,AD 平分∠BAC ,DE ⊥AB ,AB =7㎝,AC =3㎝, 求BE 的长OA BED C PED CBA EDCBA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会叙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2.能应用这两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激情参与,享受成功.【重点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灵活应用两个性质解决问题.预习案【旧知回顾】1.请写出角平分线定理:2.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步骤有那些?【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本P48-49,完成下列问题:1.画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吗?探究案探究一:求证: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提示:先画图,并写出已知、求证,再加以证明)探究二: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PNMCBA探究三: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相交于点O,OB=OC,训练案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DC,BD平分∠ABC,求证:∠A+∠C=180°ADCB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检测题班级小组姓名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A.2B.3C.5D.2.52.如图,在△ABC中,AB=AC,∠BAD=∠CAD,则下列结论.①△ABD≌△ACD,②∠B=∠C,③BD=CD,④AD⊥BC.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AB=AD,AE平分∠BAD,则图中有()对全等三角形。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

第十二章§ 12. 1全等三角形教课目的( 一 ) 知识技术 :1、认识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观点。

2、理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能够正确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 二 ) 过程与方法:1、在图形变换以用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点,培育几何直觉。

2、在察看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质操作中获取全等三角形的体验。

( 三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研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觉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课要点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课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预习导航 : 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教课过程( 一 ) 提出问题,创建情境A A1出示投电影:1. 问题:你能B C B1C1发现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美好的关系吗?这两个图形是完整重合的.2. 那同学们能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整重合的图形的例子吗003F生: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同大小照片是能够完整重合的。

形状与大小都完整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3.学生自己着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取一张纸,将自己预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以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整相同.4.获取观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极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记作:△ ABC ≌ △ A ’ B’ C’符号“≌ ”读作“全等于”ADB C E F甲(注意重申书写时对应极点字母写在对应的地点上)(二).新知研究利用投电影演示1. 活动:将△ ABC沿直线 BC平移得△ DEF;将A△ABC沿 BC翻折 180 获取△ DBC;将△ ABC旋转D E 180°得△ AED.B C A2.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B C启迪: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D丙置变化了, ?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因此平移、乙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经过运动的方法追求全等的一种策略.3.察看与思虑:找寻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指引学生从全等三角形能够完整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获取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三)例题解说[ 例 1] 如图,△ OCA≌△ OBD, C 和 B, A 和 D是对应极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C BOA D1.剖析:△ OCA≌△ 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能够重合, ?思虑经过如何变换能够使两三角形重合?将△ OCA翻折能够使△ OCA与△ OBD重合.由于 C 和 B、A 和 D 是对应极点, ?因此 C 和 B 重合, A和 D重合.∠ C=∠B;∠ A=∠ D;∠ AOC=∠ DOB. AC=DB; OA=OD; OC=OB.2.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必定的变换能够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 2] 如图,已知△ ABE≌△ ACD,∠ ADE=∠ AED,∠ B=∠ C, ?指出其余的对应边和对应角.A1. 剖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B D EC 因此需将△ ABE和△ ACD从复杂的图形中分别出来.2小结: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常用方法有:(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一对最长的边是对应边,一对最短的边是对应边 .(4)一对最大的角是对应角,一对最小的角是对应角(5)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6)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四)讲堂练习1、填空点 O是平行四边形 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 , △ AOB绕 O旋转180° , 能够与△ ______重合,这说明△ AOB≌△ ______ .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是AO与 _____, OB与_____, BA与______;对应角是∠AOB与 ________,∠ OBA与 ________,∠BAO与 ________.2、判断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教案一、本章地位中学阶段要点研究的两个平面图形间的关系是全等和相像,本章以三角形为例研究全等.对全等三角形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将为后边相像的学习供给思路,并且全等是一种特别的相像,全等三角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相像三角形的重要基础.本章还借助全等三角形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主要包含用剖析法剖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用综合法书写证明格式,以及掌握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过程.因为利用全等三角形能够证明线段、角等基本几何元素相等,因此本章的内容也是后边将学习的等腰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内容的基础.二、课程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观点,能辨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经历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判断三角形全等的基本领实(“边边边”“边角边”和“角边角” )和定理(“角角边”),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一些结论.(4)研究并证明角均分线的性质定理,能运用角的均分线的性质.三、本章知识构造图四、课时安排:共安排11 课时(仅供参照)12. 1全等三角形 1 课时12. 2三角形全等的判断 6 课时12. 3角的均分线的性质 2 课时数学活动小结 2 课时五、教课建议1.用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贯串本章的教课学生在前面的几何学习中研究了订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关于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问题、思路和方法形成了必定的认识,本章在教课中要充足利用学生已有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思想方法,用几何思想贯串全章的教课.2.让学生充足经历研究过程本章在编排判断三角形全等的内容时建立了一个完好的研究活动,包含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思路和分阶段的研究活动.教课中能够让学生充足经历这个研究过程,在明确研究目标、形成研究思路的前提下,按计划逐渐研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本章在编排中将绘图与研究三角形的全等条件联合起来,既实用尺规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又实用技术手段依据已知数据画三角形.教课中要充足利用研究绘图方法的过程对形成结论的价值,让学生自主研究绘图的步骤、创建多种画法、解说作图依照等,在活动中发现结论.3.重视对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培育本章是初中阶段培育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主要包含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经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教课中要在学生已有推理论证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进一步培育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依照整套教科书对推理能力培育的顺序渐进的目标,本章的教课要点是指引学生剖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书写谨慎的证明格式,关于以文字形式给出的几何命题,从详细问题的证明中总结出证明的一般步骤.六、详细内容12.1 全等三角形【教课要点】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观点;2.能辨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3.初步掌握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课难点】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边、对应角.第一课时:全等三角形【参照例题】1.下边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以下图形的地点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极点、对应边、对应角.ADB C AA C CoOOB EC FDA D BDBDAAC CCD DDCDC CBD B AAD BBABB2.如图 1,△ADC≌△ AEB,A43 , B30,求ADC的大小.3.如图 2,△ EFG ≌△ NMH ,∠ F 和∠ M 是对应角,在△EFG 中, FG 是最长边,在△NMH 中,MH 是最长边, EF=2.1 ㎝, EH =1.1 ㎝, HN =3.3 ㎝.求线段MN 及线段 HG 的长度.4.如图 3,把△ ABC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35 度,获得△ A ′ ′′ ′交 AC 于点 D,已知B C,A B∠ A′ DC=90 °,则∠ A=.ADEB C图 1图 2图 3练习 :1.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2.若△ ABC≌△ DEF ,则∠ B=,∠ BAC=, BC=, AC=.3.判断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不相等.()4.找一找ADA DC E DOBB CA CB①若△ AOC≌△ BOD , AC=_______ ∠A= ______② ②若△ ABD ≌△ ACE , BD=∠ BDA=③若△ ABC≌△ CDA, AB =∠ BAC=_____5.拼一拼请你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画出有公共极点或公共边或公共角的图形.有公共边:有公共点:6.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丈量池塘两头M、 N 的距离,假如△PQO ≌△ NMO ,则只要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A.PO B. PQ C.MO D.MQ7.如图,长方形 ABCD 沿 AM 折叠,使 D 点落在 BC 上的 N 点处,AD =7cm,DM =5cm,∠ DAM =39°,则△ ABC≌△ EFD AN =___cm, NM =___cm,∠ NAB=___.8.△ ABC≌△ FED(1)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2)图中线段除相等外,还有什么关系吗.A D AD B CEMFB N C12. 2 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教课要点】1.研究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简单的证明.【教课难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进行推理论证.第二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断SSS(一 ) 【参照例题】1.如图, AB= AC,BD =CD ,BH= CH ,图中有几组全等的三角形.它们全等的条件是什么.2.如图,已知 AB=CD, BC=DA.你能说明△ ABC 与△ CDA 全等吗.你能说明 AB∥ CD ,AD ∥ BC 吗.为何.ADBH CADBC练习: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AB=AD, CB=CD.求证:∠ B=∠ D.2.如图,已知点A, D,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 ,BC=EF ,要使△ ABC ≌△ DEF ,还需要增添一个条件是B EA D C FA . ∠ BCA=∠F B. AD =CF∥ EF D. ∠ A=∠ EDF3.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点 M 是 AD 的中点,且MB=MC ,若 AD =4, AB=6,BC=8 ,则梯形ABCD 的周长为A .22B. 24C. 26D. 284.( 2015 广西玉林)依据图中尺规作图的印迹,先判断得出结论:,而后证明你的结论(不要求写已知、求证)第三课时 :三角形全等的判断SAS (二 )【讲堂练习】练习一 :在以下图中找出全等三角形,并把它们用线连起来.8?8830ocm 8cm8cm ⅠⅡcmⅢcm30o9cm30o5 cmⅢ Ⅳ ??Ⅳ5 cm3xm8 cm8 30o8 cm8?ⅤⅥcmⅧcm9530o8cmⅦcmcm【例题】1.如图, AC =BD ,∠ CAB= ∠DBA ,你能判断∠ C=∠D 吗.说明原因.2.如图, 有—池塘, 要测池塘两头 A 、B 的距离, 可先在平川上取一个能够直接抵达 A 和 B 的点 C ,连结 AC 并延伸到 D ,使 CD = CA ,连结 BC 并延伸到 E ,使 CE =CB .连结 DE ,那么量出 DE 的长就是 A 、 B 的距离,为何.CDA B练习:1.如图 CE=CB ,CD =CA ,∠ DCA=∠ ECB ,求证: DE =AB .2.如图, AB =AE , AD=AC ,∠ BAD =∠EAC , BC 、 DE 交于点 O . 求证:∠ ABC=∠AED .ADDCOEFBEO3.如图,在△ ABC 中, AB=AC,点 D 是 BC 的中点,点 E 在 AD 上.求证:(1)△ ABD ≌△ ACD ,(2) BE=CE4.小明用六根竹签做了一个以下图的风筝,此中ED =FD ,HE =HF .小明不丈量就能知道EO=FO .你知道小明是如何想的.5.(2015 杭州 )如图,在△ ABC 中,已知 AB=AC, AD 均分∠ BAC,点 M、 N 分别在 AB、 AC 边上, AM=2MB, AN=2NC,求证: DM =DNAABM N EFB DCDC6.( 2015 燕山毕业)如图,点E, F 在线段 AC 上, AB∥ CD, AB= CD, AE=CF .求证: BE =DF .7. ( 2015 丰台一模)已知:如图,点 B,F,C,E 在一条直线上, BF = CE,AC= DF ,且 AC∥ DF .求证:∠ B=∠E.AAE CCBF EB DD8.( 2015 平谷一模)如图, AB =AD,AC=AE,∠ CAD=∠EAB.求证: BC=DE .第四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断ASA, AAS (三 )【参照例题】1.已知:点 D 在 AB 上,点 E 在 AC 上,BE 和 CD 订交于点O,AB=AC,∠ B=∠ C,求证:BD =CE .2.在 Rt△ ABC 中,∠ ACB =90°, BC=2cm , CD ⊥AB,在 AC 上取一点 E,使 EC=BC,过点 E 作EF ⊥ AC 交 CD 的延伸线于点 F ,若 EF=5cm ,则 AE=cm.3.如图,点A、 B、 D、 E 在同向来线上,AD =EB, BC∥ DF ,∠ C=∠ F,求证: AC=EF.ADEOBC练习:1.如图,在△AEC 和△ DFB 中,∠ E=∠F ,点 A, B, C,D 在同向来线上,有以下三个关系式:①AE∥ DF ,② AB=CD ,③ CE=BF.M ( 1)请用此中两个关系式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你以为正确的全部命题(用序号写出命题书写形式:“假如,,那么”),C ( 2)选择( 1)中你写出的一个命题,说明它正确的原因.ADE B 2.如图,在△ ABC 中,C9 0o,点 D 是 AB 边上一点, D M A B且DMAC,过点 M 作3.( 2015 永州)如图,在△ME ⊥BC,交 AB 于点 E.求证:△ ABC ≌△ MED .ABC 中,已知∠ 1=∠2, BE=CD, AB=5,AE =2,则 CE=.EFA B C D4.( 2015 通辽)如图,四边形 ABCD 中,E 点在 AD 上,此中∠ BAE=∠ BCE=∠ ACD=90°,且 BC=CE ,求证:△ ABC 与△ DEC 全等.5.( 2015 海淀一模)如图,点A,B,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FC ,∠ A=∠ F ,∠ EBC=∠ FCB .求证:BE=CD .6.( 2015 门头沟一模)如图,点 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BE∥ DF ,∠ A=∠ F ,AB=FD .求证: AE=FC .EFA CB D7. 如图,点 O 是直线 l 上一点,点 A、B 位于直线l 的双侧,且∠°,分别过 A、AOB=90 , OA=OBB 两点作 AC⊥ l ,交直线 l 于点 C, BD⊥ l,交直线 l 于点 D .求证: AC=OD.8. ( 2015 西城一模)如图,∠C=∠E,∠ EAC=∠ DAB, AB=AD .求证: BC=DE .EEA CD CDA BB9. ( 2015 昌平二模)如图,ABAD ,AE AC, E C,DEBC.求证: ADAB10. ( 2015 海淀二模)如图,已知∠BAC=∠ BCA ,∠ BAE=∠ BCD=90 °,BE=BD .求证:∠ E=∠D .11.( 2015 旭日二模)已知:如图,在△ ABC 中,∠ ACB=90 °, AC=BC , BE⊥ CE 于点 E,AD⊥ CE 于点 D.求证: BE=CD .第五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四)HL【参照例题】例如图,AC BC ,BD AD ,AC BD求证:BC AD.练习: 1.如图,两根长度为12 米的绳索,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原因.2. 如图,有两个长度同样的滑梯,左侧滑梯的高度AC 与右侧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 DF 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 ABC 和∠ DF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求证: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如图 6,A, F 和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F⊥ AB 于 F, AF =FH ,CF= FB.求证:BE⊥ AC.第六课时:全等三角形的习题课【复习小结】全等的常有图形BA B A CA BO OC O DD D C DA D D AB EC F F B E C BA AB DB DBE C EC A BA BFE F ECD CD AAC B F C EA ADB DC E C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如图,在△ ABC 中,点 D 是 BC 的中点,作射线AD ,在线段 AD 及其延伸线上分别取点E、F ,连结 CE、 BF .增添一个条件,使得△ BDF≌△ CDE,并加以证明.你增添的条件是.(不增添协助线).2.在 Rt△ ABC 中,∠ ACB =90°, BC=2cm , CD ⊥ AB,在 AC 上取一点E,使 EC=BC,过点 E 作EF⊥ AC 交 CD 的延伸线于点 F,若 EF=5cm ,求 AE.3.如图,点 D 在 AB 上,点 E 在 AC 上, AB =AC,∠ B=∠C.求证: BE=CD .4.如图,点 B 在射线 AE 上,∠ CAE=∠ DAE ,∠ CBE=∠DBE .求证: AC =AD .5.如图,点A、 B、 D、 E 在同向来线上,AD =EB, BC∥ DF ,∠ C=∠ F.求证: AC =EF .6. ( 2015 宜昌)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个筝形,其中 AD=CD, AB=CB,詹姆斯在研究筝形的性质时,获得以下结论:① AC⊥ BD ;② AO=CO= AC ;③△ABD≌△ CBD ,此中正确的结论有()A.0 个B.1 个C.2 个D.3 个-11-12. 3 角的均分线的性质(一)【教课要点】1.研究并证明角的均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2.能用角的均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教课难点】利用角的均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参照例题】1.如图 1,AB =AC ,BD=CD , DE⊥ AB 于 E, DF ⊥ AC 于 F.A 求证: DE =DF .E EFBDAC F图 1B D C图 22.如图 2,D 、E、 F 分别是△ ABC 的三边上的点,CE =BF ,△ DCE 和△ DBF 的面积相等.求证: AD 均分∠ BAC.练习:1.已知△ ABC 中,∠ A=80°,∠ B 和∠ C 的角均分线交于O 点,则∠ BOC =.2.如图,已知订交直线AB 和 CD,及另向来线EF.假如要在EF 上找出与AB、 CD 距离相等的点,方法是,这样的点起码有个,最多有个.3.以下图,已知△ ABC 中,∠ C=90°,AC=BC,AD 均分∠ CAB,交 BC 于点 D,DE⊥ AB 于点 E,且 AB=6 cm, 则△ DEB 的周长为A . 9 cm B. 5 cm C. 6 cm D. 不可以确立4. 如图, AB// CD ,CE 均分∠ ACD ,若∠ 1=250,那么∠ 2 的度数是.5.如图, OP 均分AOB , PA OA,PB O B ,A 垂足分别为 A,B.以下结论中不必定建立的是A.PA P B B.PO均分APBC.OA O B D.AB垂直均分O P6.( 2015?永州)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B=CD ,BA 和 CD 的延伸线交于点E,若点 P 使得S△PAB=S△PCD,则知足此条件的点P()A .有且只有 1 个B .有且只有 2 个C.构成∠ E 的角均分线D .构成∠E 的角均分线所在的直线( E 点除外)角均分线的性质(二)【复习】1.以下图,在△ABC 中,∠ A=90°, BD 均分∠ ABC, AD = 2 cm,则点 D 到 BC 的距离为________ cm.AC D B2.如图,在△ABC 中,∠ C=900, BC= 40,AD 是∠ BAC 的均分线交 BC 于 D,且 DC∶ DB= 3∶5,则点 D 到 AB 的距离是.3.如图,已知BD 是∠ ABC 的内角均分线,CD 是∠ ACB 的外角平分线,由 D 出发,作点 D 到 BC、AC 和 AB 的垂线 DE 、DF 和 DG ,垂足分别为E、F 、G,则 DE 、DF 、DG 的关系是.4. AD 是△ BAC 的角均分线,自 D 向 AB、 AC 两边作垂线,垂足为E、F,那么以下结论中错误的选项是A . DE =DF B. AE=AF C.BD=CD D.∠ADE =∠ ADF5.如图,已知AB∥ CD ,O 为∠ A、∠ C 的角均分线的交点,OE⊥AC于 E,且 OE=2,则两平行线间AB、 CD 的距离等于.6.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边的垂直均分线的交点 D .三条角均分线的交点【例题】1.如图,已知AC∥ BD、EA 、EB 分别均分∠ CAB 和△ DBA , CD 过点 E,则 AB 与 AC+BD?相等吗.请说明原因.CED 2.在△ ABC 中,∠ B=60°,∠ A,∠ C 的角均分线AE ,CF 订交于点O,( 1)如图 1,若 AB=BC,求证: OE=OF;( 2)如图 2,若 AB≠BC,试判断线段OE 与 OF 能否相等,并说明原因A B练习:1. 如图,已知BD ⊥ AE 于 B, DC ⊥ AF 于 C,且 DB = DC,∠ BAC= 40o,∠ ADG =130o,则∠ DGFD C=_________F BGCMDA B E C AM A B( 1 题图 )(2题图)(3题图)2.如图,在△oABC 中,∠ C= 90 , AM 是∠ CAB 的均分线, CM = 20cm,那么 M 到 AB 的距离为.o,M 是 BC 上一点,且∠o,DM 均分∠ ADC ,3. 如图,∠ B=∠ C= 90AMD = 90求证: AM 均分∠ DAB .4. 如图, BD =CD , BF ⊥ AC, CE⊥ AB.求证: D 在∠ BAC 的角均分线上.NBCAED CD OPA EB BA MF C(4 题图)(5 题图)(6 题图)o, AC= BC, AD 为∠ BAC 的均分线, AE= BC, DE⊥ AB 垂5. 已知:如图, Rt △ABC 中,∠ C= 90足为 E,求证△ DBE 的周长等于 AB.6. 如图,已知PA⊥ ON 于 A, PB⊥ OM 于 B,且 PA= PB.∠ MON = 50o,∠ OPC= 30o,求∠ PCA的大小.A专题练习 1:常有协助线1.倍长中线法【例 1】如图,△ ABC 中, AD 为中线.(1)求证: AB+AC>2AD ;B D C(2)若 AB=5, AC=3,则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 .A【例 2】如图,△ ABC 中, E、F 分别在 AB 、AC 上, DE ⊥ DF ,D 是中点.E 试比较 BE+CF 与 EF 的大小.F 练习: 1. 已知:如图, AD 是△ ABC 的中线, AB=AE,B CD AC=AF ,∠ BAE=∠ FAC=90° .尝试究线段AD 与 EF 数目和地点关系.提示:EEN7FFA 6 5A341B DC BD 2CM2.如图,已知AD 是△ ABC 的中线, BE 交 AC 于 E,提示:交 AD 于 F,且 AE=EF.求证: AC=BFAAEFBD CEFBD CG2.截长补短法【例 1】如图, AD∥ BC, EA, EB 分别均分∠ DAB,∠ ABC, CD 过点 E.求证: AB= AD+BC.【例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BC> BA, AD =CD , BD 均分ABC ,求证:AA DC 180.ADEBC BC练习: 1.已知:如图,在△ ABC中,AB = AC,D为△ ABC外一点,∠ABD = 60,∠ADB = 90 1 ∠BDC.2求证: AB=BD+DC提示:DDE3.借助角均分线造全等【例 1】如图,已知在△ ABC 中,∠B=60°,△ ABC 的角均分线AD,CE 订交于点O,求证:OE=ODA AEO EGBCB C FDD【例 2】如图,△ ABC 中, AD 均分∠ BAC, DG⊥ BC 且均分 BC,DE ⊥ AB 于 E,DF ⊥ AC 于 F.(1)说明 BE=CF 的原因;( 2)假如 AB= a, AC=b,求 AE、BE 的长 .练习: 1. 已知△ ABC 中,∠ B=2∠ A,AB=2BC求证:△ ABC 是直角三角形 .A提示:C B4.三垂直问题基本图形:【例 1】如图,∠ ABC= 90°, AB= BC, D 为为 E、F,求证:△ ABE≌△ CBFAE CDFA EB C AC 上一点,分别过A、 C 作 BD 的垂线,垂足分别DB练习:如图,已知AC⊥ AB,DB⊥ AB,AC= BE,AE= BD ,试猜想线段 CE 与 DE 的大小与地点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5.共极点的两个特别的图形(手拉手)基本图形O21C D1= 2AOC= BODAB【例 1】已知:如图,ABC 中,AB=BC,ABC90 ,点D在AC上, DBE90,BE=BD .求证: CD=AE .FA EE A DAE DMB C B CB C【例 2】以下图,已知AE⊥ AB, AF⊥ AC, AE=AB, AF=AC.求证:( 1) EC=BF,( 2)EC ⊥BF练习:如图,在 Rt△ ABC 中,∠ BAC=90°, AC=2AB,点 D 是 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搁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 重合,连结 BE、 EC.试猜想线段BE 和 EC 的数目及地点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七、与中考链接(一)基础题A1. (06 北京 ) 已知:如图, AB∥ED ,点 F、点 C 在 AD 上,FEAB =DE, AF =DC .求证: BC=EF.BCD2. (07北京)已知:如图,OP是AOC 和BOD 的均分线,OO A OC, OB OD .求证: AB CD .A B DC 3. (08 北京 ) 已知:如图, C 为 BE 上一点,点 A、D 分别在 BE 双侧, AB∥ ED,AB=CE ,BC=ED .P求证: AC=CD.4. (09 北京 ) 已知:如图,在△ABC 中,∠ ACB=90 °, CD⊥ AB 于点 D,点 E 在 AC上, CE =BC,过 E 点作 AC 的垂线,交 CD 的延伸线于点 F .求证: AB =FC .5. (10 北京 ) 已知:如图,点A、 B 、 C 、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EA AD ,FD AD,AE DF ,AB DC.求证:AC E DBF .6. (11 北京 ) 已知:如图,点A、C、B、D 在同一条直线上,BE //DF ,A F,ABFD .求证: AE F C .7. (12 北京 ) 已知:如图,点 E,A, C 在同向来线上, AB// CD ,EABCE,ACCD.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教案 21 / 21求证:BC ED .8. (13 北京 ) 已知:如图, D 是 AC 上一点, AB =DA , DE ∥ AB ,B DAE .求证: BC=AE .9. (14 北京 ) 已知:如图,点B 在线段 AD 上, BC ∥ DE , A B ED ,BCDB . 求证: AE .10.( 15 北京)如图,在求证:ABC 中, ABAC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 B E AC 于点 E. CBEBAD .AEB D C-20-。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复习

AOB AOB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A
O
TB:小初高题库
B
O
B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可以让
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2、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例 4.如图,AD 与 BC 相交于 O,OC=OD,OA=OB, 求证: CAB DBA
人教版初中数学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SS )
3、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 ) 例 5.如图,梯形 ABCD 中,AB//CD,E 是 BC 的中点,直线 AE 交 DC 的延长线于 F 求 证: ABE ≌ FCE
例 11. 如图,Rt△ABC 中,∠C=90°, ∠CAB=30°, 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 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其中一个是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 证明).
B
B
C
A
C
A
A
四、尺规作图
D P
B
C
◆ 尺规作图是指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为工具的作图。
例 1 0 . ( 06 长 沙 ) 如 图 , 已 知 AOB 和 射 线 OB , 用 尺 规 作 图 法 作
人教版初中数学
人教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 人教版初中数学 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TB:小初高题库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总复习 导学案
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 2、全等三角形性质: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

新版新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导学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2.初步体会尺规作图.重、难点: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一、自学指导自学1:自学课本P35-36页“探究1,探究2及例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SS ,并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完成填空.(7分钟)画△ABC:①使AB =3 cm ;②使AB =3 cm ,BC =4 cm ;③使AB =3 cm ,BC =4 cm ,AC =5 cm ;④使∠A=30°;⑤使∠A=30°,∠B =50°;⑥使∠A=30°,∠B =50°,∠C =100°.每画完一个,与同桌画的三角形对比一下,形状与大小是一样的吗?总结归纳:(1)已知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元素,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能确定,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形状确定,但大小不确定. (2)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3)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确定了.自学2:自学课本P36-37页“探究与例题”,利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初步体会尺规作图.(3分钟)点拨精讲: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1.在△ABC 和△DEF 中,若AB =DE ,BC =EF ,AC =DF ,则△ABC ≌△DEF .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三边对应相等;反之,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A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已知AB =3,BC =4,AC =6,EF =3,FG =4,要使△ABC≌△EFG,则EG =6.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探究1 如图,AB =AD ,CB =CD ,求证:(1)△ABC≌△ADC;(2)∠B=∠D.证明:(1)连接AC ,在△ABC 与△ADC 中,⎩⎪⎨⎪⎧AB =AD ,AC =AC ,BC =DC ,∴△ABC ≌△ADC(SSS ).(2)∵△ABC≌△ADC,∴∠B =∠D.点拨精讲:在证明过程中善于挖掘如“公共边”这个隐含条件,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探究2 如图,△ABC 是一个风筝架,AB =AC ,AD 是连接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D⊥BC.证明:∵点D 的BC 中点,∴BD =CD ,∴在△ABD 与△ACD 中,⎩⎪⎨⎪⎧AB =AC ,BD =CD ,BD =AC ,∴△ABD ≌△ACD(SSS ),∴∠ADB =∠ADC,∵∠ADB +∠ADC=180°,∴∠ADB =∠ADC=90°,∴AD ⊥BC.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1.如图,AD =BC ,AC =BD ,求证:(1)∠DAB=∠CBA;(2)∠ACD=∠BDC.证明:(1)在△ABD 与△BAC 中,⎩⎪⎨⎪⎧AB =BA ,AD =BC ,AC =BD ,∴△ABD ≌△BAC(SSS ),∴∠DAB =∠CBA.(2)在△ADC 与△BCD 中,⎩⎪⎨⎪⎧DC =CD ,AD =BC ,AC =BD ,∴△ADC ≌△BCD(SSS ),∴∠ACD =∠BDC.点拨精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经常交替使用.(3分钟)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SSS ,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添加辅助线构造公共边,可以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提供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重要方法.(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0分钟)1、在最软入的时候,你会想起谁。

2024年度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含反思)

2024年度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含反思)
24
完成情况检查和批改方式
课堂检查
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抽查,了解学生 掌握情况。
课后批改
教师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标注错误和不足之 处,给出改进建议。
学生互评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换作业进行批改,相互学习,相互借 鉴。
2024/2/3
25
问题解答和辅导跟进
2024/2/3
课堂解答
例题3
通过给定条件,构造全等 三角形并解决实际问题。
11
教材内容整合与拓展
01
对全章内容进行梳理和 总结,形成清晰的知识 体系。
2024/2/3
02
拓展全等三角形在其他 数学领域的应用,如几 何变换、相似三角形等 。
03
04
引入相关数学史和数学 文化内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2
设计综合性问题和开放 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针对这些难点,教师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进行突破,如通过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所学知识。
2024/2/3
14
互动式讨论法实施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 交流彼此的想法和解题思路,相
互启发、相互学习。
2024/2/3
提问与答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 问题。
分享与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学习 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15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

清远市师院附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边边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

清远市师院附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边边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边边边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三条对应边相等,三组对应角相等,那么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满足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学习目标:(1)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体验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2)会运用“边边边”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的全等.3.学习重、难点:重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方法.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依据.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1:两个三角形的六个对应元素中满足一个或两个对应元素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探究2: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按探究中的要求画三角形、剪三角形、重叠三角形,并观察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4)探究提纲:动手画出符合给出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小组内比较一下,看画出的图形是否全等.a.小组长任意给出一个条件(一条边或一个角),小组的所有成员动手画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小组内比较一下,你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b.小组长任意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不能保证一定全等.c.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画画看有几种可能的情况.d.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cm、8cm、10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上面的操作,你得出的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2.自学:学生结合探究提纲进行探究式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学生对自学提纲中的a、b两种情形,能够很快得出不全等的结论,但对于自学参考提纲中的c情形,学生可以得出很多结论,因此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前提下,不要过多的停留在这个问题上,要迅速引导学生回到今天探讨的重点上.②差异指导: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类指导.(2)生助生: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小组之内需要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帮助.4.强化:(1)定理的文字表述: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定理的几何表述: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AC=DF,BC=EF,∴△ABC≌△DEF.(特别注意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1到教材第37页探究3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思考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4)自学参考提纲: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今天学习了什么方法?SSS②图中D是BC的中点,你可以得出哪个结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③你学会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格式了吗?④请仿照课本作图:已知∠AOB.a.求作:∠A′O′B′,使∠A′O′B′=∠AOB,认真阅读作法,理解什么是尺规作图?然后写出这样作图的理论依据.依据: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b.剪下△COD和△C′O′D′,重叠地放置在一起,看一看有什么结果?全等.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重点了解学生对证明的符号语言的运用及作图中的作法表述规范完整.②差异指导:a.指导学生的证明过程;b.纠正学生尺规作图的作法不当之处;c.引导说明每步作图的目的和依据.(2)生助生:对尺规作图的理论依据及规范操作进行交流,对困难学生予以帮助.4.强化:(1)结论、方法、要领:①用:“SS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②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表达格式.③符号“∵”“∴”表示的意义.④公共边是对应边.⑤等量的运用:等式性质.(2)练习:如图,A、D、B、F在一条直线上,BC=DE,AC=EF,BF=AD,求证:△ABC≌△FDE.证明:∵BF=AD,∴BF+BD=AD+DB,即DF=AB.在△ABC和△FDE中,BC=DE,AC=FE,AB=FD,∴△ABC=△FDE(SSS).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代表谈谈自己的收获或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收获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时应抓住以下重点:(1)分类问题:教师让学生从实践入手,给定三角形三边,学生在薄纸上画,然后小组的同学看所画三角形是否重合,探索归纳、形成结论.(2)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桥梁、铁塔、自行车的三角架等,从中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边边边”可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依据.(3)强调思路分析和书写规范.一、基础巩固(第1、2、3题每题10分,第4题20分,共50分)1.下面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正确的是(D)A.一条边对应相等B.两条边对应相等C.三个角对应相等D.三边对应相等2.如图,△ABC中,AB=AC,EB=EC,则由SSS可以判定(B)A.△ABD≌△ACDB.△ABE≌△ACEC.△BDE≌△CDED.以上答案都不对3.如图,AB=AC,EB=CD,要使△ABE≌△ACD,依据SSS,则还需要添加条件AE=AD.4.如图,AB=AD,CB=CD,△ABC 与△ADC全等吗?为什么?解:全等.∵AB=AD,CB=CD,AC=AC,∴△ABC≌△ADC(SSS).二、综合应用(每题15分,共30分)5.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求证△ACD≌△CBE 证明:∵C是AB的中点,∴AC=CB.在△ACD和△CBE中,AC=CB,AD=CE,CD=BE,∴△ACD≌△CBE(SSS).6.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D.证明:∵BE=CF,∴BE+EC=CF+EC,即BC=EF,在△ABC和△DEF中,AB=DE,AC=DF,BC=EF,∴△ABC≌△DEF(SSS).∴∠A=∠D.三、拓展延伸(20分)7.已知∠AOB,点C是OB边上的一点,用尺规作图,画出经过点C与OA平行的直线. 解:作图如图所示:作法:(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D,E;(2)以点C为圆心,OD长为半径画弧,交OB于点F;(3)以点F为圆心,DE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相交于点P;(4)过C,P两点作直线,直线CP即为要求作的直线.专题练习:图形的轴对称基础训练1.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C)2.下列图形中,所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之和为(B)(第2题图)A. 13B. 11C. 10D. 83.民族图案是数学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下列图案中,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C)4.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左上角阴影部分是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正方形(简称格点正方形).若再作一个格点正方形,并涂上阴影,使这两个格点正方形无重叠面积,且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格点正方形的作法共有(C)(第4题图)A. 2种B. 3种C. 4种D. 5种5.如图,直线y=-33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沿着直线AB翻折后得到△AO′B,则点O′的坐标是(A)(第5题图)A. (3,3)B. (3,3)C. (2,23)D. (23,4)6.若点A(m+2,3)与点B(-4,n+5)关于y轴对称,则m+n=__0__.(第7题图)7.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在AB边上,将△CBD沿CD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6°,则∠CDE=71°.8.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3,-1).(1)将△ABC沿y轴正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画出△A1B1C1,并写出点B1坐标.(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2,并写出点C2的坐标.(第8题图)解:(1)如解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点B1的坐标为(-2,-1).(2)如解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点C2的坐标为(1,1).(第8题图解)9.如图①,将矩形ABCD沿DE折叠,使顶点A落在DC上的点A′处,然后将矩形展平,沿EF折叠,使顶点A落在折痕DE上的点G处.再将矩形ABCD沿CE折叠,此时顶点B恰好落在DE上的点H处,如图②.(1)求证:EG=CH.(2)已知AF=2,求AD和AB的长.(第9题图)解:(1)证明:由折叠知AE =AD =EG ,BC =CH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D =BC , ∴EG =CH .(2)∵∠ADE =45°,∠FGE =∠A =90°,AF =2, ∴DG =FG =2,DF =2, ∴AD =AF +DF =2+2.由折叠知∠AEF =∠GEF ,∠BEC =∠HEC ,∴∠GEF +∠HEC =90°,∠AEF +∠BEC =90°, ∵∠AEF +∠AFE =90°, ∴∠BEC =∠AFE . 在△AEF 与△BCE 中, ⎩⎪⎨⎪⎧∠AFE =∠BEC ,∠A =∠B =90°,AE =BC ,∴△AEF ≌△BCE (AAS ), ∴AF =BE ,∴AB =AE +BE =22+2.拓展提高10.如图,∠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的度数为(C ),(第10题图))A. 30°B. 45°C. 60°D. 75°1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垂直平分BD ,垂足为点E ,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C )(第11题图)A. AB =ADB. AC 平分∠BCDC. AB =BDD. △BEC ≌△DEC12.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阴影部分是涂黑7个小正方形所形成的图案,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的新图案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涂法有_3_种.(第12题图)13.如图,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AC沿CE翻折,使点A落在AB上的点D处;再将边BC沿CF翻折,使点B落在CD的延长线上的点B′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分别交于点E,F,则线段B′F的长为4 5.(第13题图)14.如图,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点B为劣弧AN 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是2.(第14题图)15.在▱ABCD中,AB<BC,已知∠B=30°,AB=23,将△ABC沿AC翻折至△AB′C,使点B′落在▱ABCD所在的平面内,连结B′D.若△AB′D是直角三角形,则BC 的长为__4或6__.16.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AB=6,BC=8.把△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G,点E,F分别是C′D和BD上的点,线段EF交AD于点H,把△FDE沿EF折叠,使点D落在D′处,点D′恰好与点A重合.,(第16题图))(1)求证:△ABG≌△C′DG.(2)求tan∠ABG的值.(3)求EF的长.解:(1)证明:∵△BDC ′由△BDC 翻折而成,∴∠C =∠C ′=∠BAG =90°,C ′D =AB =CD ,∠BGA =∠DGC ′. 在△ABG 与△C ′DG 中,∵⎩⎪⎨⎪⎧∠BAG =∠C ′,∠AGB =∠C ′GD ,AB =C ′D ,∴△ABG ≌△C ′DG . (2)解:∵由(1)可知△ABG ≌△C ′DG ,∴GD =GB . 设AG =x ,则GB =GD =AD -AG =8-x .在Rt △ABG 中,∵AB 2+AG 2=BG 2,即62+x 2=(8-x )2,解得x =74,∴tan ∠ABG =AG AB =746=724. (3)解:∵△AEF 是△DEF 翻折而成, ∴EF 垂直平分AD .∴HD =12AD =4.∴tan ∠ABG =tan ∠ADE =724.∴EH =HD ×724=4×724=76.∵EF 垂直平分AD ,AB ⊥AD ,∴HF 是△ABD 的中位线. ∴HF =12AB =12×6=3.∴EF =EH +HF =76+3=256.17.如图,已知在Rt△ABC 中,∠C =90°,翻折∠C ,使点C 落在斜边AB 上某一点D处,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边AC ,BC 上).(第17题图)(1)若△CEF 与△ABC 相似.①当AC =BC =2时,AD 的长为__2__; ②当AC =3,BC =4时,AD 的长为.(2)当点D 是AB 的中点时,△CEF 与△ABC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解:(1)若△CEF 与△ABC 相似.(第17题图解①)①当AC =BC =2时,△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解图①,连结CD . 此时点D 为AB 边中点,AD =22AC = 2.②当AC =3,BC =4时,有以下两种情况:(第17题图解②)(Ⅰ)若CE ∶CF =3∶4,如解图②所示.∵CE ∶CF =AC ∶BC ,∴EF ∥BC .由折叠性质可知,CD ⊥EF ,∴CD ⊥AB ,即此时CD 为AB 边上的高.在Rt△ABC 中,AC =3,BC =4,∴BC =5.∴cos A =35.AD =AC ·cos A =3×35=1.8.(第17题图解③)(Ⅱ)若CF ∶CE =3∶4,如解图③所示,连结CD ,与EF 交于点Q .∵△CEF ∽△CBA ,∴∠CEF =∠B .由折叠性质可知,∠CEF +∠ECD =90°,又∵∠A +∠B =90°.∴∠A =∠ECD ,∴AD =CD .同理可得∠B =∠FCD ,CD =BD .∴此时AD =12AB =12×5=2.5.综上所述,当AC =3,BC =4时,AD(2)当点D 是AB 的中点时,△CEF 与△ABC 相似.理由如下:如解图③.∵CD 是Rt△ABC 的中线,∴CD =DB =AD .∴∠DCB =∠B .由折叠性质可知,∠CQF =∠DQF =90°,∴∠DCB +∠CFE =90°.∵∠B +∠A =90°,∴∠CFE =∠A .又∵∠ECF =∠BCA ,∴△CEF ∽△CBA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证明.一、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77页“思考”.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提问:在一般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如何证明?二、解决问题教师引导提示,学生根据提示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已知:在△ABC 中,∠B =∠C.求证:AB =AC.与学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中常添加的辅助线:高、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让学生逐一尝试,发现可以作AD⊥BC,或AD 平分∠BAC,但不能作BC 边上的中线.学生口头证明后,选一种方法写出证明过程.如图,在△ABC 中,∠B =∠C,作△ABC 的角平分线AD.在△BAD 和△CAD 中,⎩⎪⎨⎪⎧∠1=∠2,∠B =∠C,AD =AD ,∴△BAD ≌△CAD(AAS ),∴AB =AC.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三、应用举例1.出示教材例2.引导学生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边对等角”来证明.学生讨论后,自己完成证明过程.例 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如图所示)求证:AB=AC.分析:要证明AB=AC.可先证明∠B=∠C.因为∠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 与∠1,∠2的关系.证明:∵AD∥BC,∴∠1=∠B(______________________),∠2=∠C(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知∠1=∠2,所以∠B=∠C.∴AB=AC(______________).2.出示教材例3.让学生自学例3.例3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作法:(1)作线段AB=a.(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点D.(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4)连接AC,B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四、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什么?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你能总结一下吗?五、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3.3第2,8,10题.学生刚刚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并能够灵活应用它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发展学生的动手、归纳猜想能力;发展学生证明用文字表述的几何命题的能力;使它们进一步掌握归纳思维方法,领会数学分类思想、转化思想.。

全等三角形全章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全章导学案

1全等三角形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3.会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及他们的对应元素,培养大家的符号意识。

二、重点难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计算及证明等问题。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能够________的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两个全等图形的_______和________完全相同。

2、一个图形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 。

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 ,重合的边叫做 ,重合的角叫做 。

“全等”用“ ”表示,读作 。

4、如图所示,△OCA ≌△OBD ,对应顶点有:点___和点___,点___和点___,点___和点___; 对应角有:____和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 对应边有:____和____,____和____,_____和_____.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

(二)、练一练1.如图,△AB C ≌△CDA ,AB 和CD ,BC 和DA 是对应边。

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2如图,△ABN ≌△ACM ,∠B 和∠C 是对应角,AB 与AC 是对应边。

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课内探究》1.如图△EFG ≌△NMH,∠F 和∠M 是对应角.在△EFG 中,FG 是最长边. 在△NMH 中,MH 是最长边.EF=2.1㎝,EH=1.1㎝,HN=3.3㎝. (1)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2)求线段MN 及线段HG 的长.2.如图,△ABC ≌△DEC,CA 和CD,CB 和CE 是对应边.∠ACD 和∠BCE 相等吗? 为什么?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导学案【学习目标】 1、能自己试验探索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 判定定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4课时“斜边、直角边”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推理.重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知识链接1.我们学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2.如图,AB ⊥BE 于C ,DE ⊥BE 于E . (1)若∠A =∠D ,AB =DE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2)若∠A =∠D ,BC =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3)若AB =DE ,BC =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用简写法).二、新知预习如图,已知AC =DF ,BC =EF ,∠B =∠E . (1)△ABC 与△DEF 全等吗?自主学习教学备注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复习引入 (见幻灯片3-6)(2)若∠B=∠E=90°,猜想Rt△ABC是否全等于Rt△DEF.动手画一画.三、我的疑惑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要点探究探究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定理)问题:如果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即∠B=∠E=90°,且AC=DF,BC=EF,现在能判定△ABC≌△DEF吗?作图探究: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把画好的Rt△A′B′C′剪下来,放到Rt△ABC上,它们能重合吗?知识要点:文字语言: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几何语言:课堂探究教学备注配套PPT讲授2.探究点新知讲授(见幻灯片7-21)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AB A B BC B C =⎧⎨=⎩ ∴Rt △ABC ≌Rt △A ′B ′C ′(HL). 判一判: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理由:(1)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 (2)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3)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 (4)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5)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典例精析例1:如图,AC ⊥BC ,BD ⊥AD ,AC ﹦BD ,求证:BC ﹦AD .【变式1】如图,∠ACB =∠ADB =90°,要证明△ABC ≌△BAD ,还需一个什么条件?把这些条件都写出来,并在相应的括号内填写出判定它们全等的理由.(1)() ()() (3)() (4)()【变式2】如图,AC 、BD 相交于点P ,AC ⊥BC ,BD ⊥AD ,垂足分别为C 、D ,AD =BC .求证:AC =BD .【变式3】如图:AB ⊥AD ,CD ⊥BC ,AB =CD ,判断AD 和BC 的位置关系.PDCBA教学备注A BD C例2:如图,已知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如果AD =AF ,AC =AE .求证:BC =BE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决,作为“HL ”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条件.例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B 和∠F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二、课堂小结 直角三角形判定简称图示 符号语言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HL ”在R △ABC 和Rt △A 1B 1C 1中,∴Rt △ABC ≌Rt △A 1B 1C 1(HL).注意:利用“斜边、直角边”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1.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ADB当堂检测教学备注配套PPT 讲授3.课堂小结 (见幻灯片29)4.当堂检测 (见幻灯片22-28)2.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C⊥AB于点E,AD、CE交于点,BC =5cm,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上和过A点且垂直于AC的射线AQ上运动,问P点运动到AC上什么位置时△ABC才能和△APQ全等?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SSS、SAS、ASA、AAS2.(1)全等ASA(2)全等AAS(3)全等SAS二、新知预习(1)不一定全等(2)全等三、我的疑惑课堂探究三、要点探究探究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定理)问题可以作图探究重合判一判(1)AAS(2)×(3)AAS(4)SAS(5).(2)当P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AP=AC.在Rt△ABC与Rt△PQA中,∵AB=PQ,AC=PA,∴Rt△ABC≌Rt△PQA(.综上,当AP=5cm或10cm时,△ABC和△APQ全等.【素材积累】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沙县X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边角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3

沙县X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边角边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3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边角边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课题.2.学习目标:(1)能说出“边角边”判定定理.(2)会用“边角边”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学习重、难点:重点:“边角边”定理及其应用.难点:“边角边”定理的应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有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根据探究提纲进行操作,并观察归纳得出结论.(4)探究提纲:①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有几种可能的情形?②画△ABC和△A′B′C′,使AB=A′B′,BC=B′C′,∠A=∠A′,剪下两个三角形,相互交流一下,看△ABC与△A′B′C′是否一定能重合?不一定③画△ABC和△A′B′C′, 使A′B′=AB,∠A′=∠A,A′C′=AC,剪下△ABC和△A′B′C′,大家试一试,△A′B′C′与△ABC能重合吗?能a.由上面的探究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b.将上述结论写成几何语言:∵AB=A′B′,∠BAC=∠B′A′C′,AC=A′C′,∴△ABC≌△A′B′C′(SAS)④寻找题目中的隐含条件.a.如图(a),AB、CD相交于点O,且AO=OB.观察图形,图中已具备的另一个相等的条件是∠AOC=∠BOD;联想SAS公理,只需补充条件OC=OD,则有△AOC≌△BOD.b.如图(b),AB⊥AC,AD⊥AE,AB=AC, AD=AE.能得出△DAC≌△EAB吗?能.∵AB⊥AC,AD⊥AE,∴∠BAC=∠DAE=90°,∴∠BAC+∠CAE=∠DAE+∠CAE,即∠EAB=∠DAC.在△DAC和△EAB中,AC=AB,∠DAC=∠EAB,∴△DAC≌△EAB(SAS)AD=AEc.如图(c),AB=CD,∠ABC=∠DCB,能判定△ABC≌△DCB吗?解:∵AB=CD,∠ABC=∠DCB,BC=CB,∴△ABC≌△DCB(SAS).2.自学:学生结合探究提纲进行探究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部分学生在归纳结论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夹角”的理解及表述上.②差异指导: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类指导.(2)生助生:探究提纲中的问题可以由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帮助寻找出题目条件或隐含条件和说明方式.4.强化:(1)已知两边和夹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三角形.(2)边角边公理内容及几何语言的表达.(3)边角边公理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二个方法,现在一共学习了两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SAS,结合条件可以选用这两个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4)强化练习:①下列条件中,能用SAS判定△ABC≌△DEF的条件是(B)A.AB=DE,∠A=∠D,BC=EFB.AB=DE,∠B=∠E,BC=EFC.AB=EF,∠A=∠D,AC=DFD.BC=EF,∠C=∠F,AB=DF②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7个.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2到教材第39页练习前的“思考”.(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指导:结合自学参考提纲,阅读教材.(4)自学参考提纲:①看懂例题题意,对照定理,在证明过程的后面注上理由.②此题证明△ABC≌△DEC的理论依据是什么?SAS③归纳: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得到?证明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④思考:定理中为什么要强调“夹角”?因为只有满足“两边及夹角”的两个三角形才能全等,否则不一定全等.动手操作: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两边相等,夹角不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第二层次的学习是教会学生证明角、线段相等的方法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学生在初次接触到这种方法,应用起来会比较生疏.②差异指导:a.指导学生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角或者边相等;b.引导学生理解“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是不是一定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全等?”(2)生助生:小组共同探讨帮助认知例题的证明方法及教材第39页的思考所反映的问题.4.强化:(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到目前学习的方法有“SSS”、“SAS”,注意没有“SSA”或“ASS”(特殊情形除外).(2)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步骤.(3)课堂练习:①课本教材第39页练习.练习1:相等,根据边角边定理,△BAD≌△BAC,∴DA=CA.练习2:证明:∵BE=FC,∴BE+EF=FC+EF,即BF=CE,又AB=DC,∠B=∠C,∴△ABF≌DCE,∴∠A=∠D.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你能得出AB=CD吗?若能,试说明理由.解:连接AC.∵AD∥BC,∴∠DAC=∠BCA.在△ABC和△CDA中,AD=BC,∠DAC=∠BCA,AC=CA,∴△ABC≌△CDA(SAS).∴AB=CD.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交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中的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引入,可采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索的过程,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同时利用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对得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最后再通过实际图形让学生认识到“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基础巩固(第1、2题每题10分,第3、4题每题20分,共60分)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D)A.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全等D.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如图,AB=AC,若想用“SAS”判定△ABD≌△ACE,则需补充一个条件AD=AE.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如图,给出5个等量关系:①AD=BC;②AC=BD;③CE=DE;④∠D=∠C;⑤∠DAB=∠CBA.请你以其中两个为条件,另三个中的一个为结论,组成一个正确的命题(用“若……则……”的形式表述)(只需写出一个),并加以证明.解:命题:若AD=BC,∠DAB=∠CBA,则AC=BD.证明如下:在△ABD和△BAC中,AD=BC,∠DAB=∠CBA,AB=BA,∴△ABD≌△BAC(SAS).∴AC=BD.4.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B=∠DEF,BE=CF.求证:AC=DF.证明:∵BE=CF,∴BE+EC=CF+EC,即BC=EF.在△ABC和△DEF中,AB=DE,∠B=∠DEF,∴△ABC≌△DEF(SAS).∴AC=DF.BC=EF二、综合应用(20分)5.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ABD≌△ACE.证明:∵∠BAC=∠DAE,∴∠BAC+∠CAD=∠DAE+∠CAD,即∠BAD=∠CAE,在△ABD和△ACE 中,AB=AC,∠BAD=∠CAE,∴△ABD≌△ACE(SAS),AD=AE,三、拓展延伸(20分)6.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测得DE=DF,EH=FH,由此你能推出哪些正确结论?并说明理由.解:结论:(1)DH平分∠EDF和∠EHF.(2)DH垂直平分EF.理由.(1)在△EDH和△FDH中,DE=DF,EH=FH,DH=DH,∴△EDH≌△FDH(SSS).∴∠EDH=∠FDH,∠EHD=∠FHD.即DH平分∠EDF和∠EHF.(2)由(1)知,在△EOD和△FOD中,ED=DF,∠EDO=∠FDO,OD=OD, ∴△EOD≌△FOD(SAS).∴EO=OF,∠EOD=∠FOD=90°,∴DH垂直平分EF.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得出三角形的外角概念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四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四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四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2.能熟练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

学习难点: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流程【导课】有现实生活中三角形的实例导入新课【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阅读课本P2内容,回答课本思考问题,并完成下面填空:1.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 和 都相同.2.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阅读课本P3第一个思考及下面两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1.平移 翻折 旋转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 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全等的一种策略.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1)对应顶点(三个)---重合的顶点(2)对应边(三条)--- 重合的边(3)对应角(三个)--- 重合的角请同学们写出上图甲、乙、丙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图甲:对应边是: 对应顶点是: 对应角是:图乙:对应边是: 对应顶点是: 对应角是:图丙:对应顶点是: 对应边是: 对应角是: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5)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乙D C A B 甲D C A B F E 丙D C AB E如图甲记作:△ABC ≌△DEF 读作:△ABC 全等于△DEF如图乙记作: 读作:如图丙记作: 读作: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阅读课本P3第二个思考及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填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1.如图1,△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图1 图22.如图2,已知△ABE ≌△ACD ,∠ADE=∠AED ,∠B=∠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1.全等用符号 表示,读作: .2.若△BCE ≌△CBF ,则∠CBE= , ∠BEC= ,BE= , CE= .3.判断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4)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4.如图:△ABC ≌△DBF,找出图中的对应边,对应角.答:∠B 的对应角是 ,∠C 的对应角是 ,∠BAC 的对应角是 ;AB 的对应边是 ,AC 的对应边是 ,BC 的对应边是 .【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基础训练有关训练【布置作业】课本P69习题7.1第 1、2、6、7题.【板书设计】12.1.1 全等三角形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后反思】B D AC F DC A B OD C A B EB CA DFE授课时间:累计课时:12.2.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习目标1.理解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内容.2.会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 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习重点:1.理解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内容.学习难点:1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流程【导课】一、课前准备1. 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和相等3.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如果AB=5, ∠A=55°, ∠B=45°,那么DE= ,∠F=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阅读课本P6探究2之前,回答下面问题:通过探究(1)只给一个条件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①只给一条边时;②只给一个角时;(2)如果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①给出两个角时;②给出两条边时;③给出一条边和一个角时;3㎝3㎝3cm 45◦45◦45◦BC D A(3)由上面的几种情景,两个三角形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时,它们一定全等吗?(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我们也可以分情况讨论,有哪几种情况? ①我们先来探究两个三角形三个角相等的情况:②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3cm 、 4cm 、6cm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③上面的探究反映了什么规律?阅读课本P6-7探究2至例1前,回答下面问题: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 ”或“ ”.三、例题学习阅读课本P7例1,学习“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格式.【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1. 如图,AB=AD ,BC=CD ,求证:(1)△ABC ≌△ADC (2)∠B=∠D2.如图,已知AC=FE 、BC=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D=FB .要用“边边边”证明△ABC ≌△FDE ,除了已知中的AC=FE ,BC=DE 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如图,AB=CD ,AC=BD ,△ABC 和△DCB 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12.2 第2课时“边角边”》教学设计=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若学生不能顺利得到证明思路,教师也可作如下分析:要想证AB=DE,只需证△ABC≌△DEC△ABC与△DEC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12.2 第2课时“边角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CBD全等吗?AB DC三、课堂训练1.已知:点D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AB∥CDABOCD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 AF=CE,BE∥DF,BE=DF.求证:△ABE≌△CDF.四、小结归纳1.用“边角边”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的相等或角的相等。

五、作业设计1.习题11.2第3、4题;2.下面四个三角形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是( )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①与④ D.②与③《第2课时 “边角边”》教案3.已知:如图,AB ∥DE ,AB =DE ,且BE =CF ,若∠B =35°,∠A =75°,则∠F =( ) A .70° B .65° C .60° D .55°4.如图,已知,AB =AD ,AC =AE ,∠BAD =∠CAE , 求证:BC =DE5.如图,AC 、BD 交于点O ,且互相平分,则该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为什么?学生独自完成证明过程,之后由同学互相释疑解惑。

学生归纳本节内容,归纳已学过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系统归纳本节知识点,提高归纳问题的能力。

总课题全等三角形总课时数第 11 课时课 题 三角形全等判定(SAS ) 主 备 人 课型 新授教学 目标 1.领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2.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 3.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到E ,•使CE=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2,分析:如果能够证明△ABC ≌△DEC ,就可以得出AB=DE .在△ABC 和△DEC 中,CA=CD ,CB=CE ,如果能得出∠1=∠2,△ABC 和△DEC•就全等了.证明:在△ABC 和△DEC 中 CA=CDCB=CE∴△ABC ≌△DEC (SAS ) ∴AB=DE想一想:∠1=∠2的依据是什么?(对顶角相等)AB=DE 的依据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学生活动】参与教师的讲例之中,领悟“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会分析推理和规范书写. 【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2.【教学形式】教师讲例,学生接受式学习但要积极参与.【评析】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三、学以致用【问题探究】(投影显示)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拿出教具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本质.12CA CDCB CE=∠=∠=操作教具:把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一端用螺钉铰合在一起,•使长木棍的另一端与射线BC 的端点B 重合,适当调整好长木棍与射线BC 所成的角后,固定住长木棍,把短木棍摆起来,出现一个现象:△ABC 与△ABD 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相等的条件,但△ABC 与△ABD 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操作教具、发现问题、辨析理解,动手用直尺和圆规实验一次,做法如下:(如图1所示)(1)画∠ABT ;(2)以A 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BT 于C 、C ′;(3)•连线AC ,AC ′,△ABC 与△ABC ′不全等.【形成共识】“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形式】观察、操作、感知,互动交流. 四、巩固练习课本P10练习第1、2题. 五、课堂总结1.请你叙述“边角边”定理.2.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是:首先分析条件,•观察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然后以已具备的条件为基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边或角对应相等,再设法证明这些边和角相等. 六、布置作业《第2课时“边角边”》教案教学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4.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指出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并说明通过怎样的变换能使它们完全重合:图(1)中:△ABD≌△ACE,AB与AC是对应边;图(2)中:△ABC≌△AED,AD与AC是对应边.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的内容是什么?二、导入新课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1)全等三角形具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那么,怎样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也就是说,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能全等?是否需要已知“三条边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现在我们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下面的问题:如图2,AC、BD相交于O,AO、BO、CO、DO的长度如图所标,△ABO和△CDO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AO=CO,∠AOB=∠COD,BO=DO.如果把△OAB绕着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OA=OC,所以可以使OA与OC重合;又因为∠AOB=∠COD, OB=OD,所以点B与点D重合.这样△ABO与△CDO就完全重合.(此外,还可以图1(1)中的△ACE绕着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CAB的度数,也将与△ABD重合.图1( 2)中的△ABC绕着点A旋转,使AB与AE重合,再把△ADE沿着AE(AB)翻折180°.两个三角形也可重合)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需要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而且,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引起我们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1)读句画图:①画∠DAE=45°,②在AD、AE上分别取 B、C,使 AB=3.1cm, AC=2.8cm.③连结BC,得△ABC.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B'C'.(2)把△A'B'C'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A'B'C'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三、例题与练习1.填空:(1)如图3,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如图4,已知AB=AC,AD=AE,∠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例1 已知:AD∥BC,AD= CB(图3).求证:△ADC≌△CBA.问题:如果把图3中的△ADC沿着CA方向平移到△ADF的位置(如图5),那么要证明△ADF≌ △CEB,除了AD∥BC、AD=CB的条件外,还需要一个什么条件(AF = CE或AE =CF)?怎样证明呢?例2已知:AB=AC、AD=AE、∠1=∠2(图4).求证:△ABD≌△ACE.四、小结: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五、作业: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 AF=CE,BE∥DF,BE=DF.求证:△ABE≌△CDF.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 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能运用“S AS ”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重点:掌握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 AS.难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2--“边角边”问题: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一角分别相等有几种情形?列举说明.活动: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 ,A′C′=AC ,∠A′=∠A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追问1:你是如何使∠A’=∠A 的? 结合这个问题,给出画△A’B’C’的方法.追问2:回忆作图过程,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满足哪三个条件?A BCAB ED要点归纳: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 几何语言:如图,如果典例精析例1:【教材变式】已知:如图,AB=CB,∠1= ∠2. 求证:(1) AD=CD ;(2) DB 平分∠ADC.变式:已知:AD=CD ,DB 平分∠ADC ,求证:∠A=∠C.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 CE =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时,常常通过证明它们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DEF 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或对应角来解决.针对训练如图,点E、F在AC上,AD//BC,AD=CB,AE=CF.求证:△AFD≌△CEB.探究点2:“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依据做一做:如图,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画一画:画△ABC 和△DEF,使∠B =∠E =30°, AB =DE=5 cm ,AC =DF =3 cm .观察所得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要点归纳: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全等.典例精析例2: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A.AB=DE,∠B=∠E,BC=EFB.AB=DE,∠A=∠D,AC=DFC.BC=EF,∠B=∠E,AC=DFD.BC=EF,∠C=∠F,AC=DF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位置来考虑,只具备SSA时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针对训练如图,AD=BC,要得到△ABD和△CDB全等,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 A.AB∥CD B.AD∥BCC.∠A=∠C D.∠ABC=∠CDA二、课堂小结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2简称图示符号语言有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ABC≌△A1B1C1(SAS).注意:“一角”指的是两边的夹角.1.在下列图中找出全等三角形进行连线.2.如图,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要增加的条件是 ( )A.∠A=∠DB.∠E=∠C⎪⎩⎪⎨⎧=∠=∠=,,,11111CAACAABAABC.∠A=∠CD.∠ABD=∠EBC3.已知:如图2,AB=DB,CB=EB,∠1=∠2,求证:∠A=∠D.4.已知:如图,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D.【变式1】已知:如图,AB=AC, BD=CD,求证:∠ BAD= ∠ CAD.【变式2】已知:如图,AB=AC, BD=CD,E为AD上一点,求证:BE=CE.拓展提升5.如图,已知CA=CB,AD=BD, M,N分别是CA,CB的中点,求证:DM=DN.《第2课时“边角边”》导学案学习目标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理解满足边边角两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学习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学习难点: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习过程一、学习准备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SSS”的内容是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结论:两边和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思考:“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 教材P39练习1 教材P39练习2 四、课堂小结1. 这节课在动手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2. 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有哪些?五、当堂清1.如图所示,BD 、AC 相交于点O ,若OA = OD ,用“SAS ”说明△AOB ≌△DOC ,还需要的条件是 ( ) A .AB = CD B .OB = OC C .∠A =∠D D .∠AOB = ∠DOC2.如图所示,D 是BC 的中点,AD ⊥BC ,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BD ≌△ACD B .∠B =∠CC .AD 是△ABC 的高 D .△ABC 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3.如图,AB = CD ,要使△ABD ≌△ACD ,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4.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PC = PD ,∠1 =∠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BCDO A ABCD中存在全等三角形,所添加的条件为____________,你得到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OA = OB ,OC = OD ,∠O = 60°,∠C = 25°,则∠BED = ________.6.已知:如图,AB ∥CD ,AB = CD .求证:△ABD ≌△CDB参考答案:1.B 2. D 3.∠ABC=∠DCB 4.AC=BD, △ACP ≌△BDP5. 25°6.略《第2课时 “边角边”》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全等“边角边”的内容.2、会运用“S AS ”识别三角形全等,为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创造条件.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重 点】掌握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 AS【难 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 一,学前准备1. 回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 ”第 3 题第 4 题EAO21PB ABCD ABC D第 5 题ABCD二,探究活动活动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如图,AC、BD相交于O,AO、BO、CO、DO的长度如图所标,△ABO和△CDO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为什么?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引起我们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1)读句画图:①画∠DAE=45°,②在AD、AE上分别取 B、C,使 AB=3.1cm, AC=2.8cm.③连结BC,得△ABC.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B'C'.(2)把△A'B'C'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A'B'C'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总结得出: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活动2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简单应用)1、如图,已知AD∥BC,AD=CB.求证:△ABC≌△CDA.(提示: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能再找一个条件吗?可以小组交流后再完成)证明:2、如图,已知AB=AC,AD=AE,∠1=∠2.求证:△ABD≌ACE.(完成后小组交流展示,比比书写过程谁写得好)课堂练习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 AF=CE,BE∥DF,BE=DF.求证:AB∥CD3、思考: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画一画: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4cm和3cm,长度为3cm的边所对的角为30度,画出这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第2课时“边角边”》导学案学习目标1.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的条件.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4.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学习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习难点: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二、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阅读:课本总结:通过我们画图可以发现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给出两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有一边.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3、如图2,AC、BD相交于O,AO、BO、CO、DO的长度如图所标,△ABO和△CDO 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AO=CO,∠AOB=∠COD,BO=DO.如果把△OAB绕着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OA=OC,所以可以使OA与OC重合;又因为∠AOB =∠COD, OB=OD,所以点B与点D重合.这样△ABO与△CDO就完全重合.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需要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而且,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引起我们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4.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1)读句画图:①画∠DAE =45°,②在AD 、AE 上分别取 B 、C ,使 AB =3.1cm , AC =2.8cm .③连结BC ,得△ABC .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 'B 'C '. (2)如果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想一想△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5.“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 书写格式: 在△ABC 和△ A 1B 1C 1中∴ △ABC ≌△ A 1B 1C 1(SAS )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SAS ”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 三、小组合作学习(1)如图3,已知AD ∥BC ,AD =CB ,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 ≌△CDA ,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 =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如图4,已知AB =AC ,AD =AE ,∠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 ≌ACE ,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B 1CABA1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四、阅读例题:五、评价反思概括总结: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六、作业:七、深化提高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 AF=CE,BE∥DF,BE=DF.求证:△ABE≌△CDF.3、已知: AD∥BC,AD= CB,AE=CF(图3).求证:△ADF≌△CBE《第2课时边角边》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如图,AB=AC,AD=AE,欲证△ABD≌△ACE,可补充条件( )A.∠1=∠2B.∠B=∠CC.∠D=∠ED.∠BAE=∠CAD2. 能判定△ABC≌△A′B′C′的条件是()A.AB=A′B′,AC=A′C′,∠C=∠C′B. AB=A′B′,∠A=∠A′,BC=B′C′C. A C=A′C′,∠A=∠A′,BC=B′CD. AC=A′C′,∠C=∠C′,BC=B′C3. 如图,AD=BC,要得到△ABD和△CDB全等,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A. AB∥CDB. AD∥BCC. ∠A=∠CD. ∠ABC=∠CDA4.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C=EC,∠B=∠E B.BC=EC,AC=DCC.BC=DC,∠A=∠D D.AC=DC,∠A=∠D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 B.2对 C.3对 D.4对6.在△ABC和CBA'''∆中,∠C=C'∠,b-a=ab'-',b+a=ab'+',则这两个三角形()A. 不一定全等B.不全等C. 全等,根据“ASA”D. 全等,根据“SAS”7.如图,已知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条件是()第1题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A .AB=ACB .∠BAC=90°C .BD=ACD .∠B=45°8.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点M 是AD 的中点,且MB=MC ,若AD=4,AB=6,BC=8,则梯形ABCD 的周长为( )A .22B .24C .26D .28 二、填空题9. 如图,已知BD=CD ,要根据“SAS ”判定△ABD ≌△ACD ,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10. 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O ,若AO=BO ,AC =BD ,∠DBA=30°,∠DAB=50°, 则∠CBO= 度.11.西如图,点B 、F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 、D 在直线BE 的两侧,AB ∥DE ,BF =CE ,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 使得AC =DF .12.如图,已知,,要使 ≌,可补充的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13.如图,OA=OB ,OC=OD ,∠O=60°,∠C=25°,则 ∠BED= 度.AD AB =DAC BAE ∠=∠ABC △ADE △第9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14. 如图,若AO=DO,只需补充就可以根据SAS判定△AOB≌△DOC.15. 如图,已知△ABC,BA=BC,BD平分∠ABC,若∠C=40°,则∠ABE为度.16.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AE= cm.17. 已知:如图,DC=EA,EC=BA,DC⊥AC, BA⊥AC,垂足分别是C、A,则BE与DE的位置关系是 .18. △ABC中,AB=6,AC=2,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19. 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BC∥EF.40DC BAED20.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EA⊥AD,FD⊥AD,AE=DF,AB=DC.求证:∠ACE=∠DBF.21.如图CE=CB,CD=CA,∠DCA=∠ECB,求证:DE=AB.22. 如图,AB=AC,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FB≌△AEC.23.如图,一个含45°的三角板HBE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的两邻边重合,过E点作EF⊥AE交∠DCE的角平分线于F点,试探究线段AE与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 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 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能运用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学习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三、学习难点1、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

2、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几何问题。

四、知识梳理(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模型1、平移型:将一个三角形沿着某条直线平移,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

2、旋转型:将一个三角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

3、翻折型:将一个三角形沿着某条直线翻折,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

五、典型例题例 1:已知△ABC≌△DEF,∠A = 50°,∠B = 65°,DE = 18cm,求∠F 的度数和 AB 的长度。

解:因为△ABC≌△DEF,所以∠A =∠D = 50°,∠B =∠E =65°。

在△ABC 中,∠C = 180°∠A ∠B = 180° 50° 65°= 65°所以∠F =∠C = 65°因为△ABC≌△DEF,所以 AB = DE = 18cm例 2:如图,已知 AB = AC,AD = AE,求证:△ABE≌△ACD 证明:在△ABE 和△ACD 中AB = AC (已知)∠A =∠A (公共角)AD = AE (已知)所以△ABE≌△ACD(SAS)例 3:如图,在△ABC 中,∠C = 90°,AD 平分∠BAC,交 BC 于点 D,若 DC = 7,求点 D 到 AB 的距离。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导学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导学案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
1.通过画图或者是测量的方法认识到利用三边对应相等可 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利用边边边的判定方法解圆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明确作图方 法和作图步骤.
3.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
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4.重点: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的使用.
线段的等量加等量或线段的等量减等量.
互动探究 4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求证:∠C=∠A.
证明 :连接 BD,在△ABD 和△CBD AB = CB, 中 , AD = CD, ∴△ABD≌△CBD(SSS), BD = BD, ∴∠C=∠A.
互动探究 2
见教材“习题12.2”综合运用第9题.
证明:∵BE=CF,∴BE+EC=CF+EC,∴BC=EF. AB = DE, 在△ABC 和△DEF 中, AC = DF, BC = EF, ∴△ABC≌△DEF(SSS).∴∠A=∠D.
[变式训练]试猜想线段AB和DE、AC和DF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猜想 AB∥DE,AC∥DF. 证明:∵BE=CF,∴BE+EC=CF+EC,∴BC=EF. AB = DE, 在△ABC 和△DEF 中, AC = DF, BC = EF, ∴△ABC≌△DEF(SSS). ∴∠B=∠DEF,∠ACB=∠F,∴AB∥DE,AC∥DF.
互动探究 3
作法:①画AB=4 cm;②分别以A,B为圆心,以5
cm,7 cm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③连接线段 AC,BC.全等.
【归纳总结】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
简写成“ 边边边”或“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11页,含反思)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11页,含反思)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一、情境导入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了”,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好多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案.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二、探究新知1.动手做(1)和同桌一起将两本数学课本叠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重合吗?(2)把手中三角板按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并裁下来,把三角板和纸三角形放在一起,观察它们能够重合吗?得出全等形的概念,进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观察观察△ABC与△A′B′C′重合的情况.总结知识点: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全等的符号:“≌”,读作:“全等于”.如:△ABC≌△A′B′C′.3.探究(1)在全等三角形中,有没有相等的角、相等的边呢?通过以上探索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把△ABC沿直线BC平移、翻折,绕定点旋转,观察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变化.得出结论:平移、翻折、旋转只能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ABC和△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 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三、应用举例例1如图,△ADE≌△BCF,AD=6 cm,CD=5 cm,求BD的长.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找出对应边即可.解:∵△ADE≌△BCF,∴AD=BC.∵AD=6 cm,∴BC=6 cm.又∵CD=5 cm,∴BD=BC-CD=6-5=1(cm).四、巩固练习教材练习第1题.教材习题12.1第1题.补充题:1.全等三角形是()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D.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1B.2C.3D.43.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F=5,求∠DFE 的度数与DE的长.补充题答案:1.D2.D3.∠DFE=35°,DE=8五、小结与作业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作业:教材习题12.1第2,3,4,5,6题.本节课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第1课时“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边边边”条件.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思考: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二、探究新知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学生剪下按不同要求画出的三角形,比较三角形能否和原三角形重合.引导学生按条件画三角形,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确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并作出△A′B′C′,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强调在应用时的简写方法:“边边边”或“SSS”.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三、举例分析例1如右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引导学生应用条件分析结论,寻找两个三角形的已有条件,学会观察隐含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讨论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师归纳:(1)什么是尺规作图;(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边边边”.四、巩固练习教材第37页练习第1,2题.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给出个别指导.五、小结与作业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进一步明确: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1,9题.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产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第2课时“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3.“SSS”具体内容是什么?二、新知探究已知△ABC ,画一个三角形△A′B′C′,使AB =A′B′∠B =∠B ′,BC =B′C′. 教师画一个三角形△ABC.先让学生按要求讨论画法,再给出正确的画法.操作:(1)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原三角形重叠,观察能重合在一起吗?(2)上面的探究说明什么规律?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三、举例分析多媒体出示教材例2.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 ,从点C 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CB.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如果证明△ABC ≌△DEC ,就可以得出AB =DE. 证明:在△ABC 和△DEC 中,⎩⎨⎧CA =CD ,∠1=∠2,CB =CE ,∴△ABC ≌△DEC(SAS ). ∴AB =DE.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分析实际问题,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选择对应的方法.四、课堂练习如图,已知AB =AC ,点D ,E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DB =EC.求证:∠B =∠C.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用规范的书写完成证明过程. 五、小结与作业 1.师生小结:(1)“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使用公共边和公共角. 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3,4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得出“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训练了思维能力,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掌握的也好,但要强调书写的格式的规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时,通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角边角”条件及“角角边”条件.难点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2.[师]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二、探究新知1.[师]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生](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做一做: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 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与同伴交流,发现规律.教师活动:检查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活动结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师]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生]能.学生口述画法,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加深对“ASA”的理解.[生](1)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2)画线段A′B′,使A′B′=AB;(3)分别以A′,B ′为顶点,A ′B ′为一边作∠DA′B′,∠EB ′A ′,使∠DA′B′=∠CAB ,∠EB ′A ′=∠CBA ;(4)射线A′D 与B′E 交于一点,记为C′.即可得到△A′B′C′.将△A′B′C′与△ABC 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师]于是我们发现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这又是一个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出示探究问题:如图,在△ABC 和△DEF 中,∠A =∠D ,∠B =∠E ,BC =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证明:∵∠A +∠B +∠C =∠D +∠E +∠F =180°, ∠A =∠D ,∠B =∠E , ∴∠A +∠B =∠D +∠E. ∴∠C =∠F.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ABC ≌△DEF(ASA ). 于是得规律: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例 如下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求证:AD =AE.[师生共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 =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学生写出证明过程.证明:在△ADC 和△AEB 中,⎩⎨⎧∠A =∠A ,AC =AB ,∠C =∠B ,∴△ADC ≌△AEB(ASA ). ∴AD =AE.[师]到此为止,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条件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已全部结束.请同学们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作一个小结.学生活动:自我回忆总结,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补充.三、随堂练习1.教材第41页练习第1,2题. 学生板演. 2.补充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有五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 3.边角边(SAS ) 4.角边角(ASA ) 5.角角边(AAS )推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学会联系思考其条件,找它们对应相等的元素,这样有利于获得解题途径.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12.2第5,6,11题.在前面研究“边边边”和“边角边”两个判定方法的前提下,本节研究“角边角”和“角角边”对于学生并不困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体验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也了解了分类思想和类比思想.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探索和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 2.会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重点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证明.一、情境引入(显示图片)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 );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 或AAS ). 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探究5.任意画出一个Rt △ABC ,使∠C =90°.再画一个Rt △A ′B ′C ′,使∠C′=90°,B ′C ′=BC ,A ′B ′=AB.把画好的Rt △A ′B ′C ′剪下来,放到Rt △ABC 上,它们全等吗?画一个Rt △A ′B ′C ′,使∠C′=90°,B ′C ′=BC ,A ′B ′=AB. 想一想,怎么样画呢?按照下面的步骤作一作: (1)作∠MC′N =90°;(2)在射线C′M 上截取线段B′C′=BC ;(3)以B′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 于点A′;(4)连接A′B′.△A ′B ′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吗?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由探究5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多媒体出示教材例5如图,AC ⊥BC ,BD ⊥AD ,垂足分别为C ,D ,AC =BD.求证:BC =AD.证明:∵AC ⊥BC ,BD ⊥AD , ∴∠C 与∠D 都是直角.在Rt △ABC 和Rt △BAD 中,⎩⎨⎧AB =BA ,AC =BD , ∴Rt △ABC ≌Rt △BAD(HL ). ∴BC =AD.想一想: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全等的方法——“HL”.三、巩固练习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点评.四、小结与作业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斜边、直角边.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所有判定方法:定义,SSS,SAS,ASA,AAS,HL.思考:两个直角三角形只要知道几个条件就可以判定其全等?3.作业:教材习题12.2第7题.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回顾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公理的多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能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难点灵活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一、复习导入1.提问角的平分线的定义.2.给定一个角,你能不用量角器作出它的平分线吗?二、探究新知(一)角的平分线的画法教师出示: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上方思考.(教师演示画图)通过对分角仪原理的探究,得出用直尺和圆规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具体作法.(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试验:(1)让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角的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2)分别过点P作PD⊥OA,PE⊥OB,垂足为D,E;(3)测量PD和PE的长,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4)再换一个新的位置看看情况怎样?归纳总结得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讨论PD=PE的理由.(三)角平分线的判定教师指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1)写出已知、求证.(2)画出图形.(3)分析证明过程.巩固应用:解决教材第49页思考(四)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1.例题:教材第50页例题.2.针对例题的解答,提出:P点在∠A的平分线上吗?通过例题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练习:教材第50页练习.三、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1)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3第1~4题.教学始终围绕着角平分线及其性质、判定的问题而展开,先从出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思考,探索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导学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章导学案

课题(内容)12.1全等三角形 课时数 1 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明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在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的全等图形的过程中,学会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积极投入,激情展示,做最佳自己。

过程与方法:学练结合、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 重难点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2.难点: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资源准备直尺、三角板、课件学案 导 案一、自主学习1、全等形。

回忆: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 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同大小照片是能够完全重合的(如图);、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1)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转,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 和 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转,旋转前后的图形 。

(2) 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大小一定都相同吗?全等形的特征是 和 $2、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如下图)。

C 1B 1CABA 1“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如上图记作△ABC ≌△A1B1C1叫对应顶点,A ←→A1,B ←→B1,C ←→C1 叫对应边,AB ←→A1B1,AC ←→ , 叫对应角,∠A ←→∠A1,∠B ←→∠ ,∠C ←→∠注意:书写全等式时要求把对应顶点字母放在 的位置上。

一、教师导学 】?C 1B 1C A B A 1PA BD ?BD ACF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

:用符号表示为∵△ABC ≌△A1B1C1 ∴ AB=A1B1, BC=B1C1, AC=A1C1 (全等三角形的 )∴ ∠ A= ∠ A1, ∠ B= ∠B1 , ∠ C= ∠C1(全等三角形的 )二、合作探究1、在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时一般有什么规律?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一对最长的边是对应边,一对最短的边是对应边; 一对最大的角是对应角,一对最小的角是对应角。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和全等三角形性质。

过程与方法:理解“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及推理论证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

【学习难点】全等三角形性质。

【自学展示】自学课本P31-32页,完成下列要求:1、理解并背诵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注意全等中对应点位置的书写。

3、理解并记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4、自学后完成展示的内容,20分钟后,进行展示。

【合作学习】1、________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____。

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____。

2、能够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一个图形经过__、__、__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____。

4、______叫做对应顶点。

_______叫做对应边。

_____叫做对应角。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

____相等。

【质疑导学】1、课本P32练习1、22、如图1,若△ABC≌△EFC,且CF=3cm,∠EFC=64,则BC=_____cm,∠B=___、毛图1 图23、如图2,△ABC≌△DEF,求证:AD=BE、【学习检测】1、如图1,△ABC≌△DEF,对应顶点是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对应边是__________2、如图2,△ABC≌△CDA,AB和CD,BC和DA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3、如图3,△ABN≌△ACM,∠B=∠C,AC=AB,则BN=____,∠BAN=______,_____=AN,_____= ∠AMC、图3 图44、如图4,△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和∠BCE相等吗?为什么?【学后反思】板书设计:课题: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尺规作图,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三角形全等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几何图形的推理论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N0.1一、学习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迅速正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三、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P31-32页“探究、思考1、思考2”,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对应元素,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完成填空:(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_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相等,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相等.四、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观察△ABC与△A′B′C′重合的情况.总结: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全等的符号:“≌”,读作:“全等于”.如:△ABC≌△A′B′C′.归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把△ABC沿直线BC平移、翻折,绕定点旋转,观察图形的大小形状是否变化.结论:平移、翻折、旋转只能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归纳: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周长分别对应相等。

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从运动角度看1.翻折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平移使两个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练习:1.下列图形中的全等图形是______.d与g,e与h.2.课本P32. 1. 2.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例1.如图,△ADE≌△BCF,AD=6 cm,CD=5 cm,求BD的长.解:∵△ADE≌△BCF,∴AD=BC.∵AD=6 cm,∴BC=6 cm.又∵CD=5 cm,∴BD=BC-CD=6-5=1(cm).五、课堂总结: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六、拓展提高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F=5,求∠DFE的度数与DE的长.七、达标检测(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全等三角形是( )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D)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1 B.2 C.3 D.4 (D)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已知△OCA≌△OBD,若OC=3 cm,BD=4 cm,OD=6 cm.则△OCA的周长为___cm;若∠C=110°,∠A=30°,则∠BOD=____°.(13,40)三、解答题(共40分)4.如图,△ABC≌△DEF,AB=DE,AC=DF,且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1)求证:BE=CF,AC∥DF;(2)若∠D+∠F=90°,试判断AB与BC的位置关系.解:(1)证明:∵△ABC≌△DEF,∴BC=EF,∠ACB=∠DFE,∴AC∥DF,BC-EC=EF-EC,∴BE=CF.(2)结论:AB⊥BC.证明:∵△ABC≌△DEF,∴∠A=∠D,∠ACB=∠F,∵∠D+∠F=90°,∴∠A+∠ACB=90°,∴∠B=90°,∴AB⊥BC.八、布置作业 P33. 第2,3,4,5,6题.九、总结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对应含义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导学案 N0.2一、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2.初步体会尺规作图,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边边边”条件.2.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P35-36页“探究1,探究2及例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SS ,并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完成填空.(1)已知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元素,三角形的_____和_____不能确定,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_____确定,但_____不确定.(形状、大小;形状、大小)(2)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_____或_____.(三边分别相等;边边边、SSS )(3)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_____和_____也就确定了.(形状、大小)2.利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初步体会尺规作图.(1)尺规作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边边边”)四、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判定1的应用例1. 如右图,△ABC 是一个钢架,AB =AC ,AD 是连接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引导学生应用条件分析结论,寻找两个三角形的已有条件,学会观察隐含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发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SSS ,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添加辅助线构造公共边,可以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提供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重要方法.练习:课本P37. 1.知识点三: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练习:课本P37. 2.五、课堂总结: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及其应用;2.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六、拓展提高: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 三边长分别为3、3x-2、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等于( )A .37 B .4 C .3 D .不能确定 ( C )七、达标检测(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与△ABC 全等的是( )( C )2.如图1,在△ABC 中,AB =AC ,EB =EC ,则由“SSS ”可以判定( )A .△ABD ≌△ACDB .△ABE ≌△ACEC .△BDE ≌△CDED .以上都不对 ( B )(1) (2) (3) (4)3.如图2,在△ACE 和△BDF 中,AE =BF ,CE =DF ,要利用“SSS”证△ACE≌△BDF 时,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A .AB =BC B .DC =BC C .AB =CD D .以上都不对 ( C )二、填空题(20分)4.如图3在△ABC 和△FED 中,AC =FD ,BC =ED ,利用“SSS”判定△ABC≌△FED 时,下列条件中:①AE=FB ;②AB=EF ;③AE=BE ;④BF=BE ,应该添加的是____(填序号)(①或②)三、解答题(共50分)5.如图4,AB =AC ,DB =DC ,EB =EC.(1)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一一写出来;(2)选择(1)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解:(1)3对,△ABD ≌△ACD ,△ABE ≌△ACE ,△DBE ≌△DCE(2)以△ABD ≌△ACD 为例,证明:在△ABD 与△ACD 中,⎩⎪⎨⎪⎧AB =AC ,DB =DC ,AD =AD ,∴△ABD ≌△ACD(SSS )6.如图,利用尺规,在△ABC 的边AC 上方作∠CAE =∠ACB ,在射线AE 上截取AD =BC ,连接CD ,并证明:CD ∥AB.(尺规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如图所示.∵∠CAE =∠ACB ,∴AD ∥CB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八、布置作业 P 43-44. 教材习题12.2第1,9题.九、总结反思:本节课在课堂上通过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活动中,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学数学的兴趣,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导学案 N0.3一、学习目标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难点:理解满足边边角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37-38页“探究3及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AS,进一步掌握证明的格式,完成填空.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定理:______和_____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两边,它们的夹角)2.利用尺规作图: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A′C′=AC,∠A′=∠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全等)3.自学课本P39页“思考”,明白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并会通过画图举反例.四、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点拨:利用尺规作图可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和它们的夹角的大小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注意:1.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对应边。

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画图举反例:如图2(1) (2)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判定2的应用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如果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分析实际问题,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选择对应的方法.练习:课本P39. 1. 2.六、课堂总结:1.“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其应用.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注意:(1)利用SAS 证明全等时,要注意“角”只能是两组相等边的夹角,在书写证明过程时相等的角应写在中间;证明过程中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如“对顶角相等”“公共角”“公共边”等.(2)用“分析法”寻找命题结论也是一种推理论证的方法,即从结论出发逐步递推到题中条件,常以此作为分析寻求推理论证的途径.六、拓展提高:把两个含有45°角的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D 在BC 上,连接BE ,AD ,AD 的延长线交BE 于点F .(1)图中是否有全等三角形?如果有,请指出并加以证明.(2)试探究线段AD 与BE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七、达标检测(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如图1,AB =DB ,BC =BE ,欲证△ABE ≌△DBC ,则需要增加的条件是( )A .∠A =∠DB .∠E =∠C C .∠A =∠CD .∠ABD =∠EBC ( D )(1) (2) (3) (4)2.如图2,AO =BO ,CO =DO ,AD 与BC 交于E ,∠O =40°,∠B =25°,则∠BED 的度数是( )A .60°B .90°C .75°D .85° ( B )二、填空题(20分)3.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不一定)三、解答题(共50分)4.如图3,AB =AD ,AC =AE ,∠1=∠2.求证:BC =DE.证明:∵∠1=∠2,∴∠1+∠DAC =∠2+∠DAC ,∴∠BAC =∠DAE ,在△BAC 与△DA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BAC ≌△DAE(SAS ),∴BC =DE.5.如图4,AB ∥CD ,AB =CD.求证:AD ∥BC.证明:∵AB ∥CD ,∴∠1=∠2,在△ABD 与△CDB 中,⎩⎪⎨⎪⎧AB =CD ,∠1=∠2,BD =DB ,∴△ABD ≌△CDB(SAS ),∴∠3=∠4,∴AD ∥BC.八、布置作业 P 43-44. 教材习题12.2第3,4题.九、总结反思:本节课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质疑讨论,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运用“边角边”的判定.通过学习了(SSS )(SAS )两条定理,训练了思维能力,感受到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时,通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角边角”、“角角边”》导学案 N0.4一、学习目标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3和判定方法4及应用.2.难点: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自主学习1.到目前为止,学过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_____________.(SSS 、SAS )2.自学课本P39-40“探究4、例3”,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ASA ”,完成填空.(1)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3—“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______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夹边)(2)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4—“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________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 (一个角的对边)(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需要__对相等的元素(其中至少需要____相等).(夹边、一条边)四、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利用尺规作图画一个三角形,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 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注意: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需要三对相等的元素(其中至少需要一条边相等).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判定3、4的应用例.如下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求证:AD =AE.[分析]:要证AD =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学生写出证明过程.证明:在△ADC 和△AEB 中,⎩⎪⎨⎪⎧∠A =∠A ,AC =AB ,∠C =∠B ,∴△ADC ≌△AEB(ASA ).∴AD =AE .练习:课本P41. 1. 2. 五、课堂总结: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SAS 、ASA 、AAS.2.全等三角形判定3、4的应用.注意:推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联系思考其条件,找对应相等的元素,有利获得解题途径.六、拓展提高:①如图AB ∥DC ,AD ∥BC ,BE ⊥AC ,DF ⊥AC 垂足为E 、F ,试说明BE=DFC F E B AD②变式:如图将上题中的条件“BE ⊥AC ,DF ⊥AC ”变为BE ∥DF ,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