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环境工程学-水质与水体自净培训课件(ppt 66页)

(2)其他物理性水质指标 总固体TS(Total solids )、悬浮固体SS(Suspended 溶解固体DS(Dissolved solids)、可沉固体、电导率
solids)
2.2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2.2.1水质指标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
①一般的化学性指标
《《 行城业污市排水污放综水标合再准排生:放利用标如准石城油》市炼(杂制G用B工8水9业7水8、─质制1》9(革96G工)B/业T1、89医20-院20污02水)、造纸工 业、《《钢城 城铁市市工污污业水水、再再纺生生织利利用 用染整景地工观下业环水、境回肉用灌类水水加水质工质》》(工(G业BG/、BT/1合T917成87922-氨12-0工2005业0)2等)。
总含盐量 = ∑阳离子 + ∑阴离子
天然水主要阳离子:Ca2+、Mg2+、Na+、K+ 阴离子:HCO3-、CO32-、SO42-、CL-
2.2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2.2.1水质指标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6)碱度(alkalinity)
概念:水接受质子的能力,水中所有能与强酸相作用的物质所接受H+的物 质的量的总和。
水污染控制工程
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章水污染物物化控制工程 章水污染物生化控制工程
环境工程学 如 何 学 好 水 篇?
水污染 控制
大气污染 控制工程
噪声控 制工程
固废的处理 与处置
1.把握好表征(表示)水质以及水体污染物的各种概念、参数。 2.把握好各种水体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3.熟知与水相关的各种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4.注意搜集、积累、熟知一些不同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造纸印染钢 铁电厂石化水泥工业等) 5.把握好生活污水和各种典型工业所产生废水所具有的特点。 6.把握好各种水污染治理所涉及到的技术、原理、工艺、设备。 7.提高综合解决水污染问题的能力。
水质工程学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以讲授水处理单元操作为主,目的是使学生对水、废水与污染物的性质、来源、水质标准及控制水污染的基本途径和治理方法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初步掌握水污染治理技术。
●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水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配合实验、学习、课程设计、毕业专题等教学环节,最终使学生掌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为进行水处理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运行管理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的结构一、理论教学第一篇水质与水处理概论第 1 章水质与水质标准1.1 天然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性质1.2 水体的污染和自净1.3 饮用水水质与健康1.4 用水水质标准1.5 污水的排放标准第 2 章水的处理方法概论2.1 主要单元处理方法2.2 反应器的概念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3 水处理工艺流程第二篇物理、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原理第 3 章凝聚和絮凝3.1 胶体的稳定性3.2 混凝原理3.3 混凝剂3.4 混凝动力学3.5 混凝过程3.6 混凝设施3.7 混凝试验第 4 章沉淀4.1 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4.2 平流式沉淀池4.3 斜板、斜管沉淀池4.4 澄清池4.5 水中造粒4.6 浓缩4.7 气浮第 5 章过滤5.1 慢滤池与快滤池5.2 颗粒滤料5.3 快滤池的运行5.4 过滤理论5.5 滤层的反冲洗5.6 几种常见的滤池第 6 章吸附6.1 吸附概述6.2 活性炭吸附6.3 活性炭吸附的应用6.4 活性炭的再生6.5 水处理中的其它吸附剂第 7 章氧化还原与消毒7.1 概述7.2 氯氧化与消毒7.3 臭氧氧化与消毒7.4 其他氧化与消毒方法7.5 高级氧化概述第 8 章离子交换8.1 离子交换概述8.2 离子交换反应8.3 离子交换装置及运行操作8.4 离子交换的应用第 9 章膜滤技术9.1 概述9.2 微滤和超滤9.3 反渗透和纳滤9.4 电渗析9.5 膜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 10 章水的冷却 (自学部分)10.1 水的冷却原理10.2 冷却的热力学问题10.3 冷却水的水质与水处理第 11 章腐蚀与结垢 (自学部分)11.1 腐蚀类型与过程11.2 影响腐蚀的因素与腐蚀形式11.3 水质稳定指数11.4 水质稳定处理第 12 章其它处理方法 (自学部分)12.1 中和12.2 化学沉淀12.3 电解12.4 吹脱、汽提法12.5 萃取法第三篇生物处理理论与应用第 13 章活性污泥法13.1 活性污泥法的理论基础13.2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及其有关参数 13.3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13.4 活性污泥法的各种演变及应用13.5 曝气及曝气系统13.6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过程控制与运行管理 13.7 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原理及应用13.8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与新工艺第 14 章生物膜法14.1 生物膜法的基本概念14.2 生物膜的增长及动力学14.3 生物滤池14.4 生物转盘14.5 生物接触氧化法14.6 生物流化床14.7 其他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和联合处理工艺14.8 生物膜法的运行管理第 15 章厌氧生物处理15.1 概述15.2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15.3 厌氧微生物生态学15.4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工艺15.5 两相厌氧生物处理15.6 悬浮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15.7 固着生长厌氧生物处理法第 16 章自然生物处理系统16.1 稳定塘的基本原理16.2 好氧塘16.3 兼性塘16.4 厌氧塘16.5 曝气塘与深度处理塘16.6 常规稳定塘的设计原则第 17 章污泥处理、处置与利用17.1 概述17.2 污泥的分类、性质及计算17.3 污泥浓缩17.4 污泥的厌氧消化17.5 污泥的其它稳定措施17.6 污泥的调理17.7 污泥的干化与脱水17.8 污泥的干燥与焚化17.9 污泥的有效利用与最终处理第四篇水处理工艺系统第 18 章常用给水处理工艺系统(实践部分)18.1 给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原则18.2 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18.3 受污染水源水的处理工艺系统18.4 水的除藻18.5 水的除臭除味18.6 给水厂污水的回收利用18.7 给水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第 19 章特种水源水处理工艺系统(实践部分)19.1 高浊度水处理工艺系统19.2 地下水除铁除锰处理工艺系统19.3 水的除氟除砷处理工艺系统19.4 软化、除盐与锅炉水处理工艺系统19.5 游泳池水的处理工艺系统第 20 章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实践部分)20.1 污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原则20.2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系统20.3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实例20.4 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有效利用20.5 污泥处理与利用工艺系统第 21 章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系统(实践部分)21.1 概述21.2 常用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系统二、实验教学1.颗粒自由沉淀实验Particle Free Sediment Experiment2.混凝实验Coagulation Experiment3.过滤及反冲洗实验Filtration and Wash Experiment4.树脂类型的鉴别Identifying Species of Resin5.强酸性阳树脂总交换容量的测定Measurement of Strong Acid Cation Resin Exchange Total Volume6.强酸性阳树脂工作交换容量的测定Measurement of Strong Acid Cation Resin Working Exchange Volume 7.曝气充氧实验Aeration Experiment8.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观测和运行Completely Mixed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9.污泥沉降比 (SV%)和污泥指数(SVI)的测定Measurement of Strong Acid Cation Resin Exchange Total Volume 10.曝气池中环境因素的监测和菌胶团中生物相的观察Environmental Factor Monitor and Observation of Miroorganism in Zoogloea in Aeration Tank11.生物转盘实验Rotating Bio Disc Experiment12.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Computer Auto Control System of SBR13.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实验Experiment System of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水质工程学”是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之一。
环境工程习题

习题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1.什么叫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矛盾?水体环境保护和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的任务是什么?2.地下水和地面水的性质有哪些主要差别?为什么选择民用给水水源时,应尽先考虑地下水?工业给水的水源应该怎样来考虑?3.试讨论天然水中可能含有的物质及其对饮用和工业生产的影响。
4.在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最主要的有那几项?制定这几项标准的根据是什么?5.制定了饮用水水质标准,为什么对于给水水源的水质还要提出要求?主要有哪些要求?6.对于工业用水水质主要有哪些要求?7.废水是怎样分类的?8.废水水质指标主要有哪些?它们为什么重要?9.试讨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特征。
10.为什么制定了地面水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还要制定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这些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1.什么叫生化需氧量?试比较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
12.有机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这是指哪些有机物来说的?对于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以五天作为标准时间所测得的生化需氧量(BOD5)一般已有一定的代表性?13.生化需氧量间接表示废水的有机物含量,废水中有机物的量是一定的为什么第一段生化需氧量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14.如某工业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水的2天20℃生化需氧量为200mg/L,求该污水20℃时5天的生化需氧量(BOD5)(20℃时,K1=0.1d–1)。
15. 根据某污水处理厂的资料,每人每天所排BOD5为35克,如每人每天排水量为100升,试求该污水的BOD5浓度(以毫克/升计)。
16. 含水率为99%的活性污泥,浓缩至含水率97% 其体积将缩小多少?17.控制水体污染的重要意义何在?18.什么是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过多为什么能破坏水体的正常生物循环?19. 什么叫水体的自净?为什么说溶解氧是河流自净中最有力的生态因素之一?其变化规律如何?根据氧垂曲线,可以说明些什么问题?20.研究水体自净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有何重要意义?21.进行水体污染的调查,主要要采取哪些步骤?22.在研究水体污染问题时,为什么除毒物外,还要考虑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这两个问题?在进行水体自净的计算时,关于溶解氧一般是以夏季水体中不低于4毫克/升为根据的,但在北方严寒地区,对于溶解氧的要求往往提高,这是什么原因?。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环境工程学》

一、课程简介环境工程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知识是环境保护工作者解决环境问题或制订发展规划时必须应用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系统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以及噪声等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较全面掌握水与废水处理、水质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噪声污染和电离辐射等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特性等,了解环境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环境治理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与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目标一: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研究对象,掌握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工程素质。
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目标二:了解环境工程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掌握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的来源、特征、危害以及相应的污染治理原理和方法。
了解各种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大气污染控制中除尘脱硫工艺设计计算。
掌握环境工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特点。
目标三:了解环境工程学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关系,了解环境工程学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演示教学法:污染物治理的基本方法和工艺的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式和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线上教学—学生自学—课堂教学三个环节构成多层次学习链条,形成教与学的有机衔接。
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五、教学效果生态文明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
《环境工程学》课程涉及政治、经济、法律、自然科学等学科内容,具有环保观、法治观、生态文明等课程思政的天然要素。
2蒋展鹏:环境工程学课件:第二章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0.1或1mm
筛滤截留
格栅 筛网 微滤机
重力沉降 沉砂池
离心分离
旋流分离器 离心机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一、格栅、筛网和微滤机
1、格栅
主要用途:用于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闸门的粗大悬 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
结构特点: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栅 条间形成缝隙。(缝隙宽度和水质决定截留效率)
四、过滤
1、 过滤机理
阻力截留 重力沉降
水中悬浮物的粒径 表层滤料的最小粒径 过滤速度
滤料直径 过滤速度
接触絮凝
滤料直径(比表面积) 荷电量
单层滤池 双层滤池 多层滤池
重力式滤池 压力滤池
慢滤池 快滤池
普通快滤池 虹吸滤池 无阀滤池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2、普通快滤池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1) 过滤工艺过程(过滤、反洗)
出水
取样栓 排泥
投药
电动机 投药
澄清水 泥浆池
二次混合及反应区 转动 叶轮
竖管
孔口 原水
浓缩斗
一次混合及反应区
回流区
罩
排泥及放空
机械加速澄清池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2) 常见澄清池
悬 浮 澄 清 池
泥渣悬浮层
强制 出水槽
反应罩
进水 穿孔管
排泥 泄水 穿孔管 穿孔管
检修人孔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u1 u0 v
u1
h
t (1.5 ~ 2.0)t0
L
第二章 水的物化处理方法
q0
Q A
H
2、普通沉淀池
(1)类型
环境工程学笔记

1-1解:一、水的循环:1.自然循环:在太阳能作用下,海洋,湖泊,河流等广大水面及土壤表面以及植物蒸发的水汽,上升到空气中凝结成云,在大气环流作用下运移到各处,在以雨雪、雹形式降落下来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过程。
2.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为满足生活和生产需求,从自然水中取大量水,经过使用排出的水又流入天然水质的过程。
二、水污染:水质因某种物质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群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体恶化现象。
三、水质: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四、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否和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分为物理性水质指标、化学性水质指标、生物学水质指标。
五、水质标准:为保护环境、保护水体的正常用途,需要对排水水体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水质提出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六、水体自净: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分解,最后水体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个自然净化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分为三个过程:物理过程;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七、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水环境容量。
其与水体特征;污染物特征;水质目标有关。
1—19解:1)水体自净指:见上。
2)氧垂曲线:以各点离废水排入口的距离为横坐标,溶解氧量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得到氧垂曲线3)氧垂曲线可以说明离废水排入口不同距离处水体的溶解氧量(先低后高,在氧垂点处最低)1——21解:1)末端治理:对已经形成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2)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和废水浓度,减轻处理构筑物的负担和节省处理费用。
1—22解:废水处理中三种方法的主要区别?1)物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成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不改变化学性质。
2)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处理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或胶体物质,改变化学性质。
环境工程考题题库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填空题:1.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2.水污染根据杂质的不同,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其中化学性污染物质主要有无机污染物质如酸、碱和无机盐,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有机有毒物质如农药、多环芳烃、芳香胺等, 需氧污染物质 , 植物营养物质 , 油类物质;物理性污染包括悬浮物质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指病原微生物 ;3.根据水中致碱阴离子的不同,碱度可分为重碳酸盐碱度、碳酸盐碱度和氢氧化物碱度,通常通过总碱度和酚酞碱度的测定值来计算求得三种碱度的值;4.废水的可生化性可通过BOD5与COD的比值来判断,一般认为,BOD5/COD>,说明废水的可生化性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将我国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化分为五类标准,其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应符合Ⅱ类标准,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应符合Ⅴ类标准;名词解释:6.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谁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7.化学需氧量:在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的氧量;8.BOD5:在一般情况下,各国都规定统一采用5d、20℃作为生化需氧量测定的标准条件,以便可做相对比较,这样测得的生化需氧量记作;;;9.水体自净: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水体基本上恢复到原来状态,这个过程叫做10.水环境容量:一定的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第二章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填空题:11.水中被去除杂质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物质;12.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方法多借助物理作用的物理处理法,如筛滤截留、重力沉降和离心分离等;13.悬浮颗粒在水中的沉降,根据其浓度及特种,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14.普通沉淀池按照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的形式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幅流式;15.各种电解质离子压缩双电层以使胶体脱稳得能力是不同的,在浓度相等的条件下,电解质破坏胶体稳定性的能力随离子价得增高而 ;16.去除水中溶解物质的方法主要有软化除盐、离子交换、吸附和膜分离;17.离子交换法在给水处理中主要用于水质软化与除盐;18.在水中溶解物质采用膜分离技术时,扩散渗析的推动力为浓度差,电渗析的推动力为电位差,反渗透的推动力为压力差;名词解释:19.滤料的级配:滤料的粒径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各种粒径的滤料数量之比例;20.滤料的有效直径和不均匀系数:有效直径是指能使10%的滤料通过的筛孔直径,以d10表示,即粒径小于d10的滤料占总量的10%;能使80%的滤料通过的筛孔直径以d80表示,d80与d10的比值就成为滤料的不均匀系数;21.气浮法: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黏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随气泡浮升到水面而加以去除的一种水处理方法;根据产生细微气泡的方式可分为:分散空气浮上法、电解浮上法、溶解空气浮上法;22.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水中的一种或多种去职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分离去除的方法;简答题:23.什么叫理想沉淀池为了说明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而进行了一些简化假设:(1)沉淀池中各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流速均相同;(2)在沉降过程中悬浮颗粒以等速下降,颗粒的水平分速度等于水流速度;(3)悬浮颗粒落到池底后不再浮起,就认为已被除去;这样的沉淀池称为理想沉淀池;24.离子交换法的运行操作包括哪四个步骤简述每个步骤的作用; 答:交换: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它离子之间进行交换;反洗:松动树脂层,以便下一步再生时,注入的再生液能分布均匀,同时也及时地清除淤积在树脂层内的杂质、碎粒和气泡;再生:使具有较高浓度的再生液流过树脂层,将先前吸附的离子置换出来,从而使树脂的交换能力得到恢复;清洗:将树脂层内残留的再生废液清洗掉;25.何为氯胺消毒法,与纯氯消毒法相比有何优势答:在对水加氯消毒的同时,外加一些氨,使生成一定量的氯胺的方法叫氯胺消毒法;与纯氯消毒法相比,杀菌作用进行的比较缓慢,可以保障距水厂较远的供水管网中仍有持续的杀菌能力;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填空题:26.采用静态培养法培养细菌,大多数细菌得生长过程都会具有四个明显得生长阶段,即:、期、期和期 ;名词解释:27.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法:在人工创造的有利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效率的一种水处理方法;28.简述SBR的基本操作过程,比较其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异同; SBR的基本操作过程为: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待机五个步骤,为一个周期;SBR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原理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操作方法:SBR在同一反应器中不同时间段完成不同的操作, 而普通活性污泥法是在同一时间在不同设备中完成不同的操作;29.内源呼吸:在新细胞合成与微生物增长过程中,除氧化一部分有机物以或的能量外,还有一部分微生物细胞物质也被氧化分解,并供应能量,这一过程叫做;。
《环境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详解计算过程全

浑浊度:是指水中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将蒸馏水中 含有 1mg/L 的 SiO2 称为 1 个浑浊度单位或 1 度。由此测得的浑浊 度称为杰克逊浊度单位(JTU)。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固体废弃物控制及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工程; (4)清洁生产、污染预防与全过程污染控制工程; (5)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系统工程; (6)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章 水质与水体自净
1-1 名词解释 答:水的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种。
水的自然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 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1-9 有一水样取 100 ml 用 0.100 0 mol/L HCl 溶液测定其碱度,加入酚酞指示剂 后,水样无色。再加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盐酸溶液量 5.20 ml,另取此水样 100 ml 用 0.025 0 mol/L 的 EDTA 溶液测其硬度,用去 14.60 ml。试求此水样的总硬 度、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结果以 mmol/L、度和 CaCO3 的 mg/L 计)。
第 1 页 共 72 页
环境工程学
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0-5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环境工程学有着两方面的任务:既要保护环境,使其免受和消除人类活动
对它的有害影响;又要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的环境因素的损害。 0-6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质与水体自净答案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1-1名词解释水污染: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污染物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该状态为“水体污染”。
水质: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水质标准:由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有关水质的统一规定。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水体自净: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
这一现象为“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污染物: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称为“水体污染物”。
COD: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BOD: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总固体: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
(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1-2试区别悬浮固体和可沉固体,区别悬浮固体和浑浊度。
它们的测定结果一般如何表示?如果对水样进行过滤操作,将滤渣在103~105℃下烘干后的重量就是悬浮固体,结果以mg/L 计。
而可沉固体是指将1L水样在一锥形玻璃筒内静置1h后所沉下的悬浮物质数量,结果用mL/L来表示。
浑浊度是指水中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
一般来说,水中的不溶解物质越多,浑浊度也越高,但两者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定量关系。
因为浑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它的大小不仅与不溶解物质的数量、浓度有关,而且还与这些不溶解物质的颗粒尺寸、形状和折射指数等性质有关。
将蒸馏水中含有1mg/L的SiO2称为1个浑浊度单位或1度。
由此测得的浑浊度称为杰克逊浊度单位(JTU)。
1-3取某水样250mL置于空重为54.342 6 g的古氏坩埚中,经过滤、105℃烘干、冷却后称其质量为54.3998 g,再移至600℃炉内灼烧,冷却后称其质量为54.362 2 g。
01水质与水体自净1

2、热污染:来自火电厂、核电站及多种工业过程中旳冷却水,若 不采用措施直接排入水体,可能引起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 中存在旳某些有毒物质旳毒性增长现象,从而危机鱼类和水生生物旳 生长。
总量
水量(10 km³) 百分比(%)
1.3
0.001
132023
97.212
2920
2.15
0.13
0.0001
12.5
0.0092
10.4
0.0077
6.7
0.0049
835
0.615
0.12
0.0001
135784.85
100.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防治法>>中,水污染被定义为: 水体因某种物质旳介入,而造成其 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方式 旳特征旳变化,从而影响水旳有效 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 环境,造成水质恶化旳现象。
对废水和污水旳颜色测定不作真色测定,而常用文字描述。
3、固体(Solids) 严格旳说,水中除溶解旳气体外,其他一切杂质,涉及有机物、
无机物和多种生物体都划入水中固体物质之列。但在环境工程和水质
分 余析 旳中 固,体水物中质固总体量旳。定常用义旳为蒸:发在温一度定为旳温10度3~下1将05水。样C蒸。发残至渣干总时量所称残为
“总固体(Total Solids)”,成果以mg/L计。
水中固体按其溶解性能可分为“溶解固体(Dissolved Solids)”和“悬浮固体(Suspended Solids)”。假如对水 样进行过滤操作,则滤液(涉及溶解物质和一部分胶体物质)在 103~105。C下烘干后旳残渣即为DS。而滤渣烘干后(涉及悬浮物 和另一部分胶体)即为SS。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杨宏伟主编第三版)普通专升本考试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主编第3 版普通专升本考试绪论与第一章水质标准和水体净化1、水质是指水和其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主要分为化学性指标、物理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2、C OD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如K2Cr2O7、KMmO 4)作用时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
BOD: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叫做生物化学需氧量,结果用氧的mg/L 数来表示。
3、常用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饮用水净水标准》CJ94-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水体自净:污染物质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学的作用,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受污染的水体部分的或完全的恢复原状的现象。
净化机理:1)物理过程:稀释、扩散、挥发、沉淀、上浮等。
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中和、絮凝、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
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被水生生物吸附、吸收、吞食消化等过程,特别是有机物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第二章(1-2)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格栅: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分类:按格栅形状分: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按栅条间隙分:粗格栅e=50-100mm、中格栅e=10-40mm、细格栅e=3-10mm ;按清除方式分:人工清除格栅、机械清除格栅、水力清除格栅。
环境工程概论(水、大气、噪声污染防治及固体废物处理)

铬 铬矿冶炼、镀铬、颜料等工厂排水
汞 汞开采、冶炼、仪表、水银法电解以及化
无
工等工厂排水
机 铅 冶金、铅蓄电池、颜料等工厂排水
物 镉 冶金、电镀和化工等工厂排水
砷 含砷矿石处理、制药、农药和化肥等工厂 排水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电镀、冶金、煤洗涤、塑料、化纤工厂排水
通常表征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指标是生化需氧
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
⑶生化需氧量BOD: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
作用下,进行分解至稳定时的需要的氧量,BOD
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天然水体有机物污染分级:
BOD <2mg/l
清洁水
2~5 mg/l
轻度污染
5~10 mg/l
自然界的水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通常不是纯净的。 含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成分,在环境科学中,水和水体是 两个概念,水体包括了水本身及其中存在的悬浮物、溶解 物、水生生物和底泥等完整的生态系统。水体中各种成分 及其含量不同,使各水体在感官性状(色、臭、味、浑浊 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势、 放射性等)、化学成分(有机物、无机物)、水生生物组 成(种群、数量)甚至于底泥状态等方面均有差异,从而 影响它们的使用功能。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通 过不同途径进入水体,使水体受到污染。 我们将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 装置称为污染源,污染源也包括污染物进 入水体的途径。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分类和来源
种类
名称
主要来源
物理 性污
染
化 学 性 污 染 物
热
热电站、核电站、冶金、石油化工等工厂
排放
放射性物质 核生产废物、核试验沉降物、核医疗、核 研究单位排水
环境工程学第章 水质与水体自净

环境工程学第章水质与水体自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不断发展,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环境工程学中水质与水体自净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质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水质的定义水质是指水体中所包含的各种物质的质量和数量的总和。
通常,评价水质的指标有水温、pH值、溶解氧、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等。
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其中排放的污染物会对水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1.悬浮物:会使水变浑浊,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有机物:会降低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3.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会引起藻类爆发,造成富营养化和水华。
4.重金属: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水体自净的机理水体自净是指自然环境下,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质通过自我净化的过程被去除,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水体自净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其发生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物理过程物理过程包括水体流动、沉淀和过滤等,这些过程可以将悬浮物和一些溶解物质从水体中去除。
化学过程化学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沉淀和过滤等,化学反应可以将有机物、氨氮、硝酸盐等污染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同时也可以将一些重金属离子和对水生生物有害的物质通过沉淀和吸附等方式去除。
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包括微生物、植物和水生动物等,它们可以通过吸附、吞噬和生化反应等方式去除污染物质,并且生物过程还可以增加水中DO(溶解氧)的含量,改善水体环境。
水体自净的应用水体自净是一种自然的净化机制,它在水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应用水体自净机制减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减轻和消除水体污染的过程。
生态修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综合修复等。
溪流修复溪流是自然环境中的一条重要的自然水体,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溪流已经被污染和破坏。
(完整版)环境工程学

思考题库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第五章大气质量与大气污染第六章颗粒污染物控制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第八章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0—1名词解释: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 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
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
环境工程学课后题解答_蒋展鹏

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0-1名词解释: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
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
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
机械工程等母系学科,又融入了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0-5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措施。
《环境工程学》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课程编号ENSE4133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本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学分 3 预修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微生物
学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
课程简介(200字左右)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
控制工程(水的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气
态污染物的处理、颗粒污染物的处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振
动、电磁辐射等)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包括这3部分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设备工作原理与主要的设计计算,工艺流程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水、气及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与
方法。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和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特别是水与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噪声与振动污染、电磁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程实践等;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相关污染控制技
术与工艺的进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环境工程污染控制问题的基本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
绪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的形成与发
展,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等
1 1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2 2
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9 9
第三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12 12
第四章水处理工程系统与废水最终处置 3 3。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杨宏伟主编-第三版)-普通专升本考试

《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杨宏伟主编-第三版)-普通专升本考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环境工程学》知识要点整理蒋展鹏主编第3版普通专升本考试绪论与第一章水质标准和水体净化1、水质是指水和其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主要分为化学性指标、物理性指标、生物性指标。
2、COD: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如K2Cr2O7、KMmO4)作用时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数来表示。
BOD: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指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叫做生物化学需氧量,结果用氧的mg/L数来表示。
3、常用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饮用水净水标准》CJ94-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水体自净:污染物质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学的作用,污染物质被分散,分离或分解,最后受污染的水体部分的或完全的恢复原状的现象。
净化机理:1)物理过程:稀释、扩散、挥发、沉淀、上浮等。
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中和、絮凝、吸附、络合、氧化、还原等。
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进入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被水生生物吸附、吸收、吞食消化等过程,特别是有机物质由于水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第二章(1-2)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1、格栅:格栅由一组(或多组)相平行的金属栅条与框架组成,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以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杂质。
分类:按格栅形状分:平面格栅、曲面格栅;按栅条间隙分:粗格栅 e=50-100mm、中格栅 e=10-40mm、细格栅 e=3-10mm;按清除方式分:人工清除格栅、机械清除格栅、水力清除格栅。
环境工程思考题答案

环境工程思考题答案环境工程思考题答案【篇一:环境工程原理(第二版)全部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环境工程学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学教案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学教案《环境工程学》教案绪论一、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1、环境科学环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学——是运用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结合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保护自然环境所应采取的具体工程措施,开发和设计去除各种污染物的设施和设备,实现保护环境、改善或修复破坏的环境的目标。
它是环境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实施者。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环境工程分会给出的环境工程的定义:环境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通过健全的工程理论与实践来解决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sanitation)问题,主要包括:提供安全、可口和充足的公共给水;适当处理与循环使用废水和固体废物;建立城市和农村符合卫生要求的排水系统;控制水、土壤和空气污染,并消除这些问题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而且,环境工程所涉及的是公共卫生领域里的工程问题,例如控制通过节肢动物传染的疾病、消除工业健康危害、为城市、农村和娱乐场所提供合适的卫生设施,评价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等。
因而,人们提出:“科学家发现事物,工程师使它们有用”即“Scientistsdiscover things, engineers make them work.”二、环境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给排水方面:公元前两千年中国已用陶土管修建地下排水道,并在明朝以前开始用明矾净水。
古罗马在公元前6世纪修建下水道,英国在19世纪初开始用砂滤法净化自来水,并在1850年把漂白粉用于饮用水消毒。
英国在19世纪后半叶开始建立公共污水处理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质指标
溶解物质
10-5 10-4 10-3 10-9 10-7 10-6
胶体物质
10-2 10-1 10-5 10-4
悬浮物质
1
10
100 (μm )
10-3 10-2 10-1 ( mm )
图1-19 按颗粒尺寸进行物质分类
水质 —— 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
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
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质。(要求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符合表1-8,可用稀释法处理)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总含盐量(mg/L)=∑阳离子(mg/L)+ ∑阴离子(mg/L)
水中主要的阳离子:Ca2+、Mg2+、Na+、K+ 水中主要的阴离子:HCO3-、CO32-、SO42- 、Cl-
精品课件
碱 度 —— 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在水中离解或水解后生成可与强酸(或H+)反应的物质总量
强碱、弱碱、 强碱弱酸盐、 有机碱等
色度
(水中悬浮物或胶体状颗粒物质) 感官性指标,水中悬浮物、胶体或溶解物质均可生
色。 表色:由水中悬浮物、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共同引起的颜色。
真色:除去水中悬浮物质后所呈现的颜色。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总固体 (TS) 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水样蒸发至干所残留的固体物质总量
常用蒸发烘干温度:103~105 ℃;单位:mg/L
数
Lt La10 k1t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反应动力学公式
Lt La10 k1t xt
xtL aL tL a(11k0 1t)
xtL aL t L a(1ek1 t)
k 与T L与 T
k k 1(T2)
T2T1 1(T1)
k1(T) k1(20 )1.04T720
反应动力学
——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 碳化阶段的反应速率与当时剩有有机物浓度成正比。
d(La L) dt
k1L
dL dt
k1L
ln Lt La
k1t
lg Lt La
k1t
La — 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 L — 任何时日剩余有机物浓 度
Lt — t时剩余有机物浓度
k1=0.434k1' — 耗氧速率常
图1-17 受污染的长江流域(2)
1)无机污染物质:酸、碱及一些无机盐类 2)无机有毒物质:重金属(汞、镉、铅等) 3)有机有毒物质: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胺等 4)需氧污染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等 5)植物营养物质:含氮、磷的化合物 6)油类污染物质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水的循环与污染
水体污染物
灼烧减重
总可滤残渣
挥发性固体 固定性固体
灼烧 600℃
总固体
过滤 0.45µm
溶解固体 悬浮固体
总不可滤残渣
精品课件
例1-1:将某污水水样100mL置于重量为46.4718g的古氏坩埚中过滤, 坩埚在105℃下烘干后称重为46.5036g,然后再将此坩埚置于600℃下 灼烧,最后称重为46.4848g。另取同一水样100mL,放在重量为 67.9624g的蒸发皿中,在105℃下蒸干后称重为68.0138g。试计算该 水样的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挥发性悬浮固体和固定性悬浮 固体量各为多少mg/L?
k1(20)=
k1(T) k1(20 )1.04T720
k1(15)
La(15)
xt La(11 0k1t)
x5(15)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总需氧量TOD —— 将水样中的有机物在900℃ 高温下燃烧 变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常用mgO/L表示。
总有机碳TOC —— 将水样在900~950℃ 高温下燃烧,有机 碳即氧化成CO2,测量所产生的CO2的量,即可求出水样的总 有机碳值,常用mgC/L表示。
46.5036 悬浮?固体 g 挥发?性悬浮固体
46.4718g
67.9624g
46.4848 g
溶解固体?
总固? 体
固定性悬浮固体?
68.0138g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2、化学水质指标
(1) 非专一性指标
电导率
表示水样中可溶解性电解质总量。
总含盐量
水中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称。
碱度
图1-21 TOC测定仪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除了物理学、化学水质指标外还有…?
3、生物学水质指标
细菌总数 依据。
大肠菌群 藻类
4、放射性指标
对饮用水进行卫生学评价时的
水体被粪便污染程度的指标。 水体营养状态指标。
总α、总β、铀、镭、钍等
(特别是内射)
或烧伤等。
精品课件
生物体受过量辐照
一定严格的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如KMnO4 、 K2Cr2O7)将水中各种有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化剂 的量,用mgO/L 表示。
高锰酸钾耗氧量(CODMn或OC) 天然水或含易氧化有机
物的一般废水 重铬酸钾耗氧量(CODCr或COD)
污染较严重的水样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可引起各种放射病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二、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 —— 环境标准的一种,它对各种水体的
水质提出具体的限制和要求。
GB3838-2002 GB5749-85 CJ3020-93 GB/T14848-93 GB11607-89 GB5084-92 GB3097-97 GB12941-91 B8978-96
θ、T
L a(T)L a(2)0 (0.0T 2 0.6)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例1-3:某废水20℃时的BOD5是150mg/L,已知此时 k1=0.10d-1,求该废水15℃时的BOD5。
x5(20) = 150 mg/L 0.10 d-1
xt La(11 0k1t)
La(20)
L a(T)L a(2)0 (0.0T 2 0.6)
Ca2+
Mg2+
HCO3-、 CO32-、 SO42-、 Cl-、 NO3-、 SiO32+
碳酸盐硬度——由钙、镁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形成 (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由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物形成 (永久硬度)
总硬度测定 —— EDTA络合滴定法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化学需氧量(COD)
中和滴定法
酚酞碱度 P
甲基橙碱度 T
酚酞 红→无
甲基橙 黄→红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例1-2:取某河水水样100mL,用0.1000mol/L的HCl溶液测定
其碱度,先以酚酞作指示剂,消耗了HCl溶液0.40mL;另取该水 样100mL,以甲基橙作指示剂, 用HCl溶液滴定消耗了7.20mL。
图1-5 武汉东湖大面积死鱼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水的循环与污染
图1-6 海底油田井喷
图1-7 原油污染的海岸
精品课件
图1-8 赤潮 第一节 水的循环与污染
图1-9 微山湖被污染
图1-10 云南滇池爆发蓝藻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水的循环与污染
太湖天下秀
图1-11龙头马迹
图1-12太湖风光
图1-13太湖风光
精品课件
图1-14 太湖春晓
太湖蓝藻爆发
图1-15 纯净水缺货
图1-16 太湖蓝藻
精品课件
四、水污染的分类和影响
能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
水体污染
根据其性质
化学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图1-17 受污染的长江流域(1)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水的循环与污染
水体污染物
1、化学性污染物
求该水样的酚酞碱度、甲基橙碱度、总碱度。
100mL水样
0.1000moL/L HCl 酚酞
0.40mL HCl
100mL水样
0.1000moL/L HCl 甲基橙
单位:mmoL/L
7.20mL HCl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硬度
水中的两价金属离子与肥皂作用生成沉淀和与 水中某些阴离子化合生成水垢而产生硬度。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 依次划分为五类:
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 需氧量。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O/L)
需
有机物有
碳化阶段
氧 量
氧生物分
解过程 硝化阶段
碳化+硝化
碳化
LN(NOD)
第一阶段 La(BODu) BOD
20℃ BOD5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时间t
精图品1课-件20 有机物质好氧分解的两个阶段
精品课件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按排放污染物的性质分为两类污染物:
(1)第一类污染物
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 (要求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符 合表1-7,不得用稀释法处理)
(2)第二类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