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概况-2001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时,不断加强中药生产科研工作,争取多创优质出口产品,为农民增加收益,为国家多创外汇[2]。

513 开发中草药资源时要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因为目前三峡地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酸雨污染、农业污染均比较严重,对环境构成较大威胁。沿江城镇工矿企业较多,“三废”排放量大,处理处置能力较弱。在三斗坪坝址以上的库区,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达12亿吨,生活废水年排入量3亿吨,污染物达50种。大肠菌群、挥发性酚、COD、硫化物、氨氮、COD5、总汞等污染物在一些城市河段严重超标[4]。这会给药材的生产,特别是出口国外增加困难;同时,也应注意在办药厂等方面,不能加剧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肖小河,方清茂,李江陵,等.长江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系统开发模式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6,21

(11):6432645.

[2] 肖志航,乔正直.巫山中药资源普查和开发利用的探讨.中药通报,1986,11(12):14216.

[3] 谢宗强,陈伟烈,梁松筠,等.三峡库区特有植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4:

61265.

[4] 杜政清.三峡地区生态环境及其治理保护规划.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5,1:33237.

原载:《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59

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发展概况

商敏凤,朱 彦

一、我国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概况

1997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药材公司先后三次主持召开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 AP)研讨会”。随之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全国各省市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生产优势,以及历史悠久的传统名优中药材的发源地进行考察论证。重点抓了60个重点品种的产业化生产经营,建立了一批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产销渠道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经济优势的药材生产基地。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国已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中药材生产专业场113万个,中药材专业户达34万个,中药材种植面积600万亩,产量35万吨,年生产总值约160亿元。

二、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及生产开发模式

11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工厂+基地)

(1)江苏南京金陵制药厂在贵州建立了股份制药材生产基地,专门负责“脉络宁”原料石斛的生产技术指导与收购。

()哈尔滨中药二厂与黑龙江省药材公司在河北建立了“双黄连”黄芩生产基地。

2

(3)湖北省津奉药业集团与湖北省药材公司、罗田县药材公司建立了“四味肾炎片”原料细梗胡枝子生产基地,目前已达2500多亩,年产量约300万kg。

(4)北京同仁堂药厂在山东平邑县建成国内最大的金银花基地。该县拥有培植面积为6万多亩的优质“蒙花1号”金银花基地。该县流峪镇对金银花实行的土、肥、水综合管理,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北京同仁堂药厂免检收购该镇的金银花,免检出口日本、南韩、新加坡等国家。

(5)天津天士力天然植物实业开发公司在陕西商洛、古城等三个地区建立了2000亩优势丹参基地,为生产“复方丹参滴丸”提供了优质原料。

(6)青海晶珠藏药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现代藏药研究中心联合,成为中科院重要的中试基地,试生产期间的产值达3300万元。该基地是青海省第一个人工种植藏药材基地,占地40公顷,采用科学种植技术规模种植藏药材。

(7)贵州中天集团股份公司于1996年与独山县合作开发经济林,签订了分别出资900万元和600万元建设万亩银杏种植基地和组建中山银杏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议,实施10万亩银杏种植基地开发项目。

(8)贵州省关岭自治县采取“商业公司+农户”的办法发展杜仲生产,1999年仅杜仲叶一项即收入10万余元,目前已种植杜仲13000余亩。

(9)安徽省淮北矿务局林业利用本企业的土地资源优势,与药材之乡———亳州市十九里镇张庄联手,开辟了200亩牡丹园。

(10)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科技生物工程园正在投资建设目前国内最大的螺旋藻饮品及系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曼旋藻科学研究所,着重开发高附加值的螺旋藻深加工产品。

(11)福建省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引进推广螺旋藻养殖技术,致力于螺旋藻产业化的一家公司,现已在省内外建成15个养殖基地,总面积达100万m2,年产量400多吨,出口量居全国第一。

(12)云南省螺旋藻产业集团在云南省永胜县程海湖畔建立了螺旋藻生产企业。现已建成44万m2的螺旋藻养殖基地,年产螺旋藻干粉达800吨,为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和科研中心。

(1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制药厂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血蝎生产基地,从而结束了血竭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年生产能力可达200吨。

(14)海南爱迪生微藻有限公司与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社投资700多万美元在海南省琼山市斯民乡建立了螺旋藻养殖基地,占地20多公顷。

(15)西藏拥有丰富的红景天资源,品种多达30种,总量约200万吨,年再生量也超过10万吨。西藏共有红景天开发企业十几家,生产红景天系列产品数十种。目前,西藏红景天开发总公司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红景天浸膏生产线。

21技术服务组织体系型(科研+公司+基地)

技术服务组织就是提供技术、良种、生产资料、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1)上海市药材公司从日本引进西红花球茎和种植技术,通过试种、试产到广种、多产,摸索出一套适合上海土壤、气候和环境特点的栽培经验,填补了国内种植空白,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该药材公司加强资金投入,扩大了种植面积,使西红花质量和产量又有了较大

的提高,从而减少了进口数量。

(2)南京农业大学与江苏射阳洋马乡联合,发挥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建立了菊花生产基地,发展菊花规模生产。

(3)中国国际商会河北(安国)药业商会于1999年聘请环境质量监测科研人员对张家口等地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测定结果为:其土壤、水质、空气无污染,适宜发展绿色药材种植。1999年该中心生产的100多吨甘草、板蓝根等绿色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中心主要开展中药材资源保护与良种培育研究,应用常规选育方法和细胞融合、组织培养、诱变基因等新技术,培育出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新品种。该中心目前已建成占地1万亩的生产基地,建成包括根茎类、果实类等4个类别400多种药材种子药用植物基因库。被国内医药界誉为“中国名药”的安国市新八大祁药(祁药花、祁紫花、祁白芷、祁山药、祁薏米、祁芥穗、祁沙参、祁花粉)以其种植地道、质量纯正、疗效确切、加工炮制技术精湛著称。

(4)四川联合大学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四川泰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郫县生态区引种藏红花,并首次大规模试种成功。今后将继续加强育种、栽种及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

(5)四川省中药学校与四川仲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鉴订了共建四川中江丹参G A P生产基地科技的合作协议,首批已建成3000亩丹参基地。该校又与中药研究所及宝兴县科技局合作,共同开发种植川牛膝400公顷、云木香200公顷。

(6)甘肃省定西地区家科研推广中心与岷县、渭源、漳县农技部门协作完成的“10万亩优质当归栽培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系统研究了当归生产期规律、高效栽培种子模型、科学施肥、微肥及生长调节剂化控技术,研究成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3年累计完成栽培面积28万亩,新产干品1181万kg,新增总产值14442万元,新增纯收入13188万元。

(7)由甘肃省科委下达平凉地区林业局承担的“西洋参”、“高丽参”等珍贵中药材引种和推广试验,在关山林区获成功。该课题1995年开始实施,到1998年,共完成引种推广面积约12102公顷,每公顷年均纯收入约3223元。

(8)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在兰州试种半夏获得成功,并取得高产。种植的01023公顷半夏,折合亩产785kg,其中地膜覆盖小拱棚栽培亩产1000kg。

(9)浙江省天皇野生植物实业公司在天台山区建立的铁皮石斛生产基地是国内独家首创的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基地。该基地采用生物工程组织培养,在原产区将试管苗移植大田获成功。200亩栽培铁皮石斛已引起国际药用植物界的关注。

(10)江苏省新干县新建了占地400亩的大型种子苗实验基地。基地与江苏省药物研究所等部门合作,共同承担了江西枳壳、红山栀、风眼前胡等一批江西道地药材的选种、育苗工作,并建立了优良品种示范区,经选育的栀子新种红山栀,从育苗、栽培到成果,已由原来的5年缩短为3年,单产也由原来的50kg/亩上升到100kg/亩。

(11)贵州是五倍子的主要产区,产量占全国30%以上。省科委将提高五倍子产量作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目前全省五倍子生产面积已逾50万亩,五倍子生产已成为贵州又一支柱产业。

31龙头基地企业型(基地+生产)

组建一批基础好、水平高、效益好的“产加销”一体的内外型。其形式为政府拨款集中解决大宗地道药材、紧缺药材及出口药材定点基地、种子种药基地、饮片加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