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合集下载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六)(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六)(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主要中药资源种类简述(六)(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

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能。

其根(天花粉)、皮(瓜蒌皮)、子(瓜蒌仁)亦入药。

51.瓜蒌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

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能。

其根(天花粉)、皮(瓜蒌皮)、子(瓜蒌仁)亦入药。

瓜蒌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

野生于山坡草丛、林缘及阴湿山谷,栽培于低山、丘陵及房前屋后、庭院等处。

全国20余个省、市、区700个左右的县(市、区)均有分布。

品种多交叉。

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四川、浙江、江西等省、市以栝楼为主。

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等省、区以双边栝楼为主或兼有。

瓜蒌生产山东肥城、长清、淄博,江苏南通、张家港、海门,河南安阳、淇县、滑县,浙江绍兴、平湖、桐乡,四川万源、仪陇、苍溪、蓬溪、乐至,贵州务川、正安、安顺,安徽怀宁、六安、来安,湖南东安、龙山、桃源、桃江等地。

以山东、安徽、河南、四川等省星大质优,销全国并出口。

建国前,瓜蒌以野生为主,栽培零星,产量小。

建国后,1957年全国年收购量540吨。

1970年全国收购瓜蒌近1400吨,是1957年的2倍多。

1978年全国收购8000多吨,比1970年增长近5倍,是当年销售量的4倍。

由于生产规模过大,市场饱和,造成商品积压。

80年代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销基本平衡。

瓜蒌种植分散,生产管理易受忽视。

根据市场需要,广泛发动群众,利用房前屋后和闲置地种植。

应处理好瓜蒌、瓜蒌仁、天花粉用药比例。

中药材不能随意种植(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不能随意种植(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不能随意种植(有温度的中药宝典)药材不宜跨区种植,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

“道地药材”是指实践证明质量优、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中药材。

中药材不宜跨区种植,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

“道地药材”是指实践证明质量优、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中药材。

当归生长于甘肃中部,唯高寒阴湿地区才能适宜;甘草、麻黄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钙质土壤生长;栀子偏好南方酸性土壤;雪莲花、蒲公英、肉苁蓉、锁阳能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而人参、三七、黄连、细辛、半夏等只在微弱光照条件下才能长好。

如果违背传统规律,跨地区随意种植,不但农民缺少种植经验,生产过程中病虫害会大量发生,导致产量低下,产品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购买种苗要小心上当。

有些卖种苗的商人和公司,把自己的种苗夸得天花乱坠,宣传“只要长草的地方就能种药”。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先恩为此特别提醒农民,不要轻信药材种苗商贩。

他曾看到,商贩把山茱萸的产量和收购价都夸大了几倍,还和农民签订“正规合同”,可合同期只订三年。

实际上山茱萸要长六到七年以上才能结果,等果子结出,人家说,合同已失效。

把不准采收时间。

种植技术不规范——该掐顶时不掐顶,该剪枝时不剪枝,该采收时不采收,不该采收时乱采收,不仅使无序分散的生产会造成农民无谓的损失,也会使中药材的质量“缩水”。

中药专家金世元教授曾发现,没有五六年长不成的杭白菊、三七,有的农民却提前采收;根茎类的药物,该花开前或是花败后采收,但药农在花期就采收,结果上市后连专家都认不出来。

有的农民看市价不好,就把药材留在地里继续生长,像板蓝根、白芷、独活一类药,当年不收就开花抽薹。

力避盲目跟风,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产品,货紧价扬,而种植过多卖不出去,则没有其他用途。

有关专家最近到江浙一带调研,发现那里个别县、市的领导还在层层动员大种特种中药材,要求“家家户户种药材,乡乡村村闻药香”。

不遵循科学规律,“以大促产”和“以多求好”的观念,将造成严重后果。

中药材贮藏加工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贮藏加工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材贮藏加工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四川省中药材研究所专家舒光明告诉我们,目前,我省各品种的药材种植都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数药材产地还是单家独户的种植,自行销售,农户们一直是根据经验对中药材进行贮藏和加工,容易造成药材质量的变化,影响药材质量及价格。

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及日常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药材的产量及质量,也直接影响到药材的价格,但中药材的贮藏及简单加工也非常重要。

四川省中药材研究所专家舒光明告诉我们,目前,我省各品种的药材种植都还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数药材产地还是单家独户的种植,自行销售,农户们一直是根据经验对中药材进行贮藏和加工,容易造成药材质量的变化,影响药材质量及价格。

种子咋贮藏贮藏中药材种子,除常规方法外,药农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贮藏技巧,以确保其发芽率,为下季药材种植做好准备。

一是贮藏中药材种子一定要与其他树木、蔬菜、粮食和草种分开存放,避免混杂。

在贮藏前,要彻底清除其杂草和泥土等杂质。

贮藏房间要进行常规消毒,严防药种受到污染。

二是要控制好水分。

含油类多的药材种子水分要控制在8%-9%,一般种子水分应控制在12%-13%,因为水分过高种子容易霉变。

三是贮藏中药材种子的环境最佳温度应控制在10度左右,温度过高,种子呼吸旺盛,将消耗自身贮藏的营养,降低发芽率。

四是用砖木垫高,在离地50厘米以上的地方贮藏中药种子,不可直接把中药种子放在地面上,以免受潮而影响发芽率。

贮藏室要注意通风换气。

五是千万不要用塑料袋密封中药材种子。

因为塑料不透气,种子被迫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和有机酸等有毒物质,失去发芽率。

六是不要把中药材种子与农药、化肥一齐存放,不可受到烟气熏蒸。

不同的种子有不同的贮藏方法,一般常用的种子贮藏方法有生石灰贮藏法、木炭贮藏法、暖水瓶贮藏法、冷藏贮藏法。

生石灰贮藏法选用干燥、封闭的陶瓷容器,放置于室内干燥阴凉处。

将中药材种子用薄牛皮纸包好、扎紧,分层环排于容器内四周,再把适量的生石灰装入纱布袋,放入种子中间,不要和种子直接接触,装满后密封坛口。

中药材的产地选择如何影响药效发挥

中药材的产地选择如何影响药效发挥

中药材的产地选择如何影响药效发挥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和药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的好坏。

而中药材的产地选择则是影响其质量和药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环境条件差异巨大,这些因素都会对中药材的生长、发育、化学成分的积累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到药效的发挥。

首先,气候条件是影响中药材产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包括温度、光照、降水、湿度等多个方面。

以温度为例,不同的中药材对生长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人参喜欢阴凉的环境,适宜生长在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的山区;而砂仁则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多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光照时间和强度也会对中药材产生影响。

例如,地黄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来促进光合作用,从而积累有效成分;而麦冬则更适合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过多的光照可能会影响其品质。

降水和湿度同样关键,像枸杞这样的中药材,适宜生长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促使枸杞积累了较高的糖分和药用成分;而茯苓则需要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才能良好生长。

其次,土壤条件对中药材的产地选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的质地、酸碱度、肥力、微量元素含量等都会影响中药材的生长和药效。

例如,黄连适宜生长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而甘草则更适合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土壤中的肥力和微量元素含量也会影响中药材的品质。

一些名贵的中药材,如冬虫夏草,对生长的土壤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只有在特定的高原土壤中才能生长出品质优良的药材。

此外,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也需要严格控制,过高的重金属含量会影响中药材的安全性和药效。

再者,水质也是中药材产地选择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水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优质的水源能够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一些中药材产区有着独特的优质水源,如泉水、山涧水等,这些水源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生长和药效发挥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反,如果水源受到污染,含有有害物质,不仅会影响中药材的生长,还可能导致药材中残留有害物质,影响药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中药材的产地选择对药效有何影响

中药材的产地选择对药效有何影响

中药材的产地选择对药效有何影响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质量和药效直接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

而中药材的产地选择是影响其质量和药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环境条件差异显著,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中药材的生长发育、化学成分积累以及药效。

首先,气候条件对中药材的生长和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包括温度、光照、降水等因素。

例如,一些喜温的中药材如砂仁、肉桂等,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生长良好,其药效成分的积累也较为充足。

而对于一些耐寒的中药材如人参、五味子等,则更适合在寒冷的北方地区生长。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中药材的生长速度和有效成分的合成。

光照时间和强度也会对中药材产生影响。

有些中药材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才能合成足够的有效成分,而有些则需要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以避免有效成分的分解。

降水的多少和分布也会影响中药材的生长。

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可能导致中药材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其药效。

其次,土壤条件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和药效的重要因素。

土壤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都会对中药材的生长和化学成分积累产生影响。

不同的中药材对土壤的要求各不相同。

例如,地黄适合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而黄连则更适合在富含腐殖质、酸性较强的土壤中生长。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生长和药效。

如果土壤中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元素,中药材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药效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也会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水质对中药材的生长同样至关重要。

优质的水源能够为中药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受到污染的水源则可能导致中药材生长异常,甚至含有有害物质。

在一些中药材的主产地,当地的优质水源成为了保证中药材质量和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某些地区的泉水富含矿物质,有利于某些中药材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

除了自然环境因素,产地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也会影响中药材的药效。

传统的种植方法和经验在中药材的栽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牛膝的鉴别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牛膝的鉴别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牛膝的鉴别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牛膝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散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能。

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癓瘕、肝阳眩晕等病症。

来源 1.怀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根。

2.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根。

产地与分布 1.怀牛膝:主产河南武陟、温县、博爱、孟县、沁阳等处。

多为家种。

2.川牛膝:主产四川天全县、峨嵋、及湖南隆回、桂东、酃县等处。

多为栽培。

鉴别要点怀牛膝与川牛膝两者的特征是:前者根圆形黄白色,具细纵纹及稀疏侧根痕。

质脆易断,断面维管束排成数环,气特殊,味微甜而苦涩。

川牛膝则根较粗壮、灰褐色、扭曲不直似拐状。

质韧,断面可见灰白色或黄色的点状维管束多层圆环。

气微,味甘微苦。

名典鉴别①《神农本草经》:“牛膝味苦酸。

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一名百倍。

生川谷。

”②梁?《名医别录》曰:“牛膝生河内川谷及临朐,二月、八月、十月采根、阴干。

”③吴普曰:“叶如夏蓝、茎本赤。

”④陶弘景曰:“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柔润。

其茎有节。

茎紫节大者为雄,青细者为雌,以雄为胜。

”⑤唐末宋初?大明曰:“怀州者长白,苏州者色紫。

”⑥宋?苏颂曰:“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

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鹤膝及牛膝状。

叶尖圆如匙,两两相对。

于节上生作穗,秋结实甚细。

以根极长大至三尺而柔润者最佳。

”⑧明?《本草蒙筌》:“牛膝。

地产尚怀庆,种类有雌雄。

雌牛膝节细,茎青根短,坚脆无力;雄牛膝节大,茎紫根长,柔润有功。

秋后采根,暴干待用。

”⑨李时珍曰:“牛膝处处有之,谓之土牛膝,不堪服食。

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

秋间收子,至春种之。

其苗方茎暴节,叶皆对生,颇似苋叶而长且尖峭。

秋月开花,作穗结子,状如小鼠负虫,有涩毛,皆贴茎倒生。

九月采取根,水中浸两宿,挼去皮,裹扎暴干。

四要素创红花好收成(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四要素创红花好收成(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四要素创红花好收成(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红花又名草红花,为菊科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

主产河南、山东、四川、新疆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以花供药用,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消肿止痛等功效,还是现今用途较广泛的天然色素和染料。

红花又名草红花,为菊科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

主产河南、山东、四川、新疆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以花供药用,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消肿止痛等功效,还是现今用途较广泛的天然色素和染料。

其采收红花药材后所产的种子含油率达30%以上,所加工的红花籽油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一、对地块的选择1、选择土壤:应选择中性壤土或轻黏土、PH值在6.5—8.5之间的土壤种植。

若土壤沙性过大,其保水保肥能力差,所需营养达不到生长要求,长势瘦弱,后期病害严重,所形成的花冠小,红花籽秕瘦,而且生长后期易倒伏,产量低,质量差。

土壤过于粘重或重盐碱地(PH值大于8.5),通气透水性能差,结构致密,易形成土壤板结,氮素代谢、蛋白质合成不能正常进行,土壤中分解的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明显抑制根的生长,严重时,会造成红花植株的死亡。

2、选择地势:所谓地势,是地块位置高低度和坡度,它包括山地、岭地、平地。

种植红花的地势应选择地势高燥、不积水的地块。

山地应选择低山、阳光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丘岭地块的地势坡度不能太陡,坡度一般不能超过20度;平地应有畅通的排水设施,并做高畦种植,四周或地块中间挖有排水沟,确保大雨后地块不积水。

3、不可连作:种植红花的地块最好前茬作物是豆科或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种植制度,使某些病虫缺乏寄主条件,就可以经济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对红花植株的危害,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的投资,为优质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二、适时播种由于红花整个生长期(140天)对温度、光照、水分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所以应根据种植地区一年中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和红花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最适宜的播种时间。

1、在温度方面,红花种子超过5度即可发芽,营养生长阶段温度15—20度为最适宜,生殖生长阶段20—28度最好。

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辅导:中药的产地、采收与产地加工

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二辅导:中药的产地、采收与产地加工

第⼀节中药的产地⼀、产地与中药质量的关系⼆、道地药材指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的中药材。

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品种、质量的优良性。

我国⽬前⽐较公认的有200多种,划分为14个药材区1、川药主产四川、重庆。

如: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川乌、麦冬、丹参、⼲姜、郁⾦、姜黄、半夏、天⿇、川⽜膝、川楝⼦、川楝⽪、花椒、黄柏、厚朴、⾦钱草、五倍⼦、冬⾍夏草、银⽿、麝⾹等。

2、⼴药指南岭以南,⼴东、⼴西和海南。

砂仁、⼴藿⾹、穿⼼莲、⼴⾦钱草、槟榔、益智、⾁桂、苏⽊、巴戟天、⾼良姜、⼋⾓茴⾹、胡椒、马钱⼦、罗汉果、陈⽪、青蒿、⽯斛、钩藤、蛤蚧、⾦钱⽩花蛇、海龙、海马、珍珠、地龙等。

3、云药主指云南。

三七、⽊⾹、重楼、茯苓、萝芙⽊、诃⼦、草果、⼉茶4、贵药贵州,天冬、天⿇、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朱砂5、怀药河南,地黄、⽜膝、⼭药、菊花(四⼤怀药)、天花粉、栝楼、⽩芷、⾟夷、红花、⾦银花、⼭茱萸等。

6、浙药浙江省所产。

浙⼋味:浙贝母、⽩术、延胡索、⽞参、杭⽩芍、杭菊花、杭麦冬、温郁⾦。

⼭茱萸、莪术、栀⼦、乌梅、乌梢蛇等。

7、关药⼭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北部。

⼈参、细⾟、防风、五味⼦、龙胆、平贝母、升⿇、桔梗、⿅茸、⿅⾓等。

8、秦药陕西周围,秦岭以北、西安以西,⾄“丝绸之路”中段⽐邻地区,及黄河中上游部分。

⼤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南五味⼦、党参、槐⽶、槐⾓、茵陈、秦⽪、猪苓9、淮药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鄂、皖、苏三省)。

半夏、葛根、苍术、射⼲、续断、南沙参、太⼦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银杏、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酥、斑蝥、蜈蚣、蕲蛇、珍珠、⽯膏等。

10、北药河北、⼭东、⼭西及陕西北部。

党参、柴胡、⽩芷、北沙参、板蓝根、⼤青叶、青黛、黄芩、⾹附、知母、连翘、酸枣仁、桃仁等11、南药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如:威灵仙、泽泻、蛇床⼦、枳实、枳壳、莲⼦、紫苏、⾹薷、僵蚕、雄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对于药物产地选择就有:“土地所生,真伪陈新”的论述。

因此中药产地是否适宜,对于药材质量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中药的来源,除部分人工制品外,主要取材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

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对于药物产地选择就有:“土地所生,真伪陈新”的论述。

因此中药产地是否适宜,对于药材质量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千金翼方•卷一》中更有“药出州土”的专论,其中列举了519种中药的产地分布。

历代医药家十分重视中药的产地,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近代以来,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现了中药的产地与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因此,药物产地的选择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前提。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我国疆域辽阔,纵横万里,江河湖泽如织,山陵丘壑遍布,平原沃野无边,海域东南浩瀚。

自然地理状况复杂,水土、气候、日照、生物分布差别很大,生态环境亦各不相同。

因而天然中药材的生产多有一定的地域性,且产地与其产量、质量有密切关系。

古代医药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观察到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并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道地药材的形成,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

如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
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河南的地黄,山东的阿胶等,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受到人们的称道。

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环境条件的变化使上党人参绝灭,人们遂以东北人参为贵;川芎在《本经》中原名芎藭,直至宋代始成为道地药材;三七原产广西田阳,故称为广三七、田三七,而云南汶山等地所产,后来居上,则称之为滇三七,成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加,再加上很多药材的生产周期较长,产量有限,因此,单靠强调道地药材产区扩大生产,已经无法满足药材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药材的引种栽培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成为解决道地药材不足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我国已能对不少名贵和短缺药材进行异地引种以及药用动物的驯养,并不断取得成效。

如原依靠进口的西洋参在国内引种成功,天麻原产贵州而今在陕西大面积引种,人工培育牛黄,人工养鹿取茸,人工养麝及活麝取香,人工虫草菌的培养等等。

当然,在药材的引种或驯养工作中,必须确保该品种原有的性能和疗效。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

合为九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