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合集下载

清热解毒金银花(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清热解毒金银花(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清热解毒金银花(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金银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能。

金银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疾病、痈疖脓肿、丹毒、外伤感染以及宫颈糜烂等。

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对于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球菌等,都有较强的抑菌力。

金银花享有“药铺小神仙”之誉,据统计,全国1/3的中医方剂中用到金银花。

含有金银花的药方很多,以下介绍几则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简易而有效的小药方和服法:泡茶金银花茶:金银花20克,煎水代茶或泡茶饮,治疗咽喉肿痛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三花茶:金银花、菊花各10克,茉莉花3克,加入沸水泡茶饮用。

可清热解毒,治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

外洗还可治疗皮炎。

三花大海茶:菊花4克,金银花、茶花各3克,胖大海3粒,冰糖10克,开水冲泡5分钟,饮服,每日一剂,连饮3日,可清热解毒,利咽润喉,主治流行性感冒、咽喉干痒疼痛。

金银花薄荷茶:金银花、薄荷各10克,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

夏季用于清热解暑,清除痱子。

金花甘草茶:金银花15克,甘草3克,沸水泡茶饮用,夏季用于防暑降温,清热解渴。

此茶煎水含漱,可治疗咽喉炎和口腔溃疡。

金银花大黄茶:金银花10克,大黄3克,一并泡茶饮用,并以适量的蜂蜜调味,有清热泻火、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

水煎剂治热毒痈肿疮疡:金银花2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克,水煎后,加酒适量合服;药渣捣烂可敷患处。

预防流脑、乙脑: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芦根、甘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5天。

治腮腺炎:金银花、蒲公英各25克,甘草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治大叶性肺炎:金银花100克,连翘、生地各50克,麦冬、天冬、玄参各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3~5天为一疗程。

明目方剂(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明目方剂(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明目方剂(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目为肝之窍,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视物昏花,肝火盛实则“泄其子”即心之火,已知四大清肝明目药有枸杞子、决明子、桑叶和金银花,这类方剂有凉肝明目散、凉血明目汤和羚羊明目丸。

目不明病因有二:一,目为肝之窍,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视物昏花,肝火盛实则“泄其子”即心之火,已知四大清肝明目药有枸杞子、决明子、桑叶和金银花,这类方剂有凉肝明目散、凉血明目汤和羚羊明目丸;二,肝肾阴虚血少也能引起目暗不明,雀目眼花,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这类方剂有银杞明目汤、明目地黄丸。

另外,石斛明目丸可以治这两种病因皆引起的目不明证,能平肝清热,滋肾明目;治肝肾两亏,虚火上升,瞳人散大,夜盲昏花,视物不清。

附:凉肝明目散《何氏济生论》卷六处方:草决明、菊花、生地、连翘、山栀、川芎、羚羊角、防风、白芍、当归、石膏、薄荷、黄连、白芷各等分。

凉血明目汤《杏苑》卷六处方:熟地黄1钱5分,羌活6分,防风6分,甘菊花5分,山栀子(炒)5分,谷精草5分,柴胡5分,木贼4分,甘草3分,川芎1钱,当归1钱,白芍8分。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水煎熟,食前温服。

有泪,加川椒(炒)10粒;红热,加黄连(酒浸)5分,龙胆草(酒浸)3分。

羚羊明目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处方:羚羊角1两,白菊花2两,川芎1两,车前1两,防风6钱,羌活5钱,薄荷5钱,赤芍1两,大黄5钱,朴消5钱,血竭2钱,没药3钱,丹皮3钱,红花5钱。

制法:上为极细面,炼蜜为丸,每丸7分重。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白开水送下。

银杞明目汤《民间方》处方:银耳15克,枸杞15克,鸡肝100克,茉莉花24朵,水豆粉,料酒,姜汁,食盐各适量。

制法:1、将鸡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内,加水豆粉,料酒,姜汁,食盐拌待用。

2、银耳洗净,撕成小片,用清水浸泡待用;茉莉花择去花蒂,洗净,放入盘中;枸杞洗净待用。

3、将锅置火上,放入清汤,加入料酒,姜汁,食盐和味精,随即下入银耳,鸡肝,枸杞烧沸,撇去浮沫,待鸡肝刚熟,装入碗内,将茉莉花撒入碗内即成。

玄参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玄参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玄参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玄参又名元参、黑参、山当归。

载《神农本草经》。

系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日,反复数次至干燥。

玄参又名元参、黑参、山当归。

载《神农本草经》。

系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

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日,反复数次至干燥。

【炮制方法】1.玄参《伤寒总病论》:“去芦。

”《圣济总录》:“去苗土,洗净。

”《外科精义》:“去皮锉碎。

”《医宗粹言》:“酒洗去尘土,切片。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残留芦头及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润透或蒸透,稍晾切薄片,干燥。

2.蒸玄参《雷公炮炙论》:“采得后,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蒸两伏时后出,干晒。

使用时勿令犯铜……拣去蒲草尽了用之。

”《本草述》:“酒洗去尘土,酒拌蒸切片晒干用。

”现行,取原药材,洗净,微泡,蒸透,略晾,切薄片,干燥。

3.酒玄参《医学入门》:“酒蒸。

”《医宗粹言》:“酒洗。

”《女科要旨》:“酒浸。

”《增广验方新编》:“酒炒。

”现行,取玄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玄参每100kg.用黄酒10kg。

4.盐玄参取玄参片,加盐水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玄参每100kg.用食盐2kg。

5.黑豆盐水煮玄参取玄参,加黑豆盐水煮后,晾干,去芦切片。

玄参每100kg,用黑豆10kg,食盐1~2kg。

6.油蜜制玄参取麻油、蜂蜜各等分,置容器内混合搅拌罕发白沫,然后倒入净玄参拌匀,闷润,置笼内蒸至内外漆黑发亮为度,取出,切斜片1~1.2mm。

玄参每100kg,用麻油、蜂蜜各6kg,水适量。

【饮片性状】玄参呈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切面黑褐色,可见浅棕色放射状短线纹。

质韧。

周边皱缩,灰黄或灰褐色,味微甘稍苦。

中药炮制学煨法 (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学煨法 (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炮制学煨法 (有温度的中药宝典)中药炮制学煨法:面粉煨法,纸煨法。

一、面粉煨法将药物以湿面片包裹,埋入热滑石粉或砂子拌炒煨至面焦黑或焦黄色的方法称为面粉煨法,如面粉煨肉豆蔻,将适量面粉打湿压成薄片,将肉豆蔻逐个包裹,或用清水将肉豆蔻表面温润后,如水泛丸法裹面粉3-4层,稍晾倒入(药物100kg,滑石粉50kg或砂子适量)炒热的滑石粉或砂子中,在170~190℃拌炒煨20分钟左右至面皮呈焦黄色,取出筛去滑石粉或砂子剥去面皮,放凉,肉豆蔻煨后能减少挥发油约20%,免于滑肠,刺激性小,降低了肉豆蔻醚的毒性成分;甲基丁香酚和甲基异丁香酚增加,固肠止泻的作用增强;面粉煨诃子可以去掉一部分脂肪油,避免对肠道的刺激作用,鞣质增多,增强收敛之性,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久泻久痢及脱肛等,与传统理论煨熟“温胃固肠”是相符的。

二、纸煨法取草纸打湿将药物包裹三层,入火或火灰中爆至纸烧焦为度,剥去纸即得的方法称为纸煨法。

纸煨木香,取未经干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片地间隔平铺数层压紧,置于烟炉火上,或者烘干室内,用文火或低温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部分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木香煨后挥发油减少20%,折光率、旋光度、比重等物理性质有所改变,煨后木香固肠止泻作用增强,用于治疗泄泻腹痛等;纸煨生姜,取鲜姜片用草纸包好,清水润湿,置灶中煨或炉台上烘烤,待纸焦枯时剥去纸即可,生姜煨后挥发油减少了约20%,改变了性质,辛散之力不及生姜,而温中止呕之力则较生姜为胜,生姜煨后增强了暖胃和中作用,缓和了发散作用,适用胃寒呕吐及腹痛便泄之症。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中药的加工目的及常见的加工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的加工目的及常见的加工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的加工目的及常见的加工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中药的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的产地加工。

中药除少数要求鲜用外(如生姜、鲜石斛等) ,绝大多数均需要在产地进行加工。

其目的是使药材干燥,符合商品规格,确保药材质量,也便于包装、运输与贮存。

中药的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的产地加工。

中药除少数要求鲜用外(如生姜、鲜石斛等) ,绝大多数均需要在产地进行加工。

其目的是使药材干燥,符合商品规格,确保药材质量,也便于包装、运输与贮存。

药材的加工方法有多种,由于药材类别的不同或相同药材因产地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差异。

常见的加工方法有: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2、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于干燥。

3、熏、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熏、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

4、去壳种子类药材,一般采收果实后晒干去壳,取出种子,或先去壳取出种子而后晒干。

5、熏有些药材为保持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常在干燥前后用硫黄熏制,如山药等。

6、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需堆放起来发热、”回潮”,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挥散,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有利干燥。

这种方法称发汗”。

7、干燥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新鲜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

根据药材的性质不同,常用干燥的方法有晒干、烘干、阴干或冷冻干燥。

8、撞有些药材为了除去须根、泥沙、粗皮等,在经干燥后将药材装入特制的撞笼在麻袋中进行撞击加工。

9、揉搓一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易皮肉分离或空枯,为丁使其达到油润、饱满、柔软的目的,在干燥过程中必须进行揉搓。

如党参、麦冬等。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1,将一包草药全部放入锅中(砂锅最好,切忌用铁锅),用冷水浸泡20分钟,水位超过药2寸为宜.2,将锅加热,水开后继续加热15分钟时,将药汁倒出一小碗(锅内应余少量水),再往锅中加冷水.3,继续加热,水开后继续加热10分钟,再将药汁倒出一小碗,再往锅中加冷水.4,继续加热,水开后继续加热8分钟,倒出最后一小碗药汁.5,将3碗药汁混在一起,均分为3份为一日药量.注意事项:每日三次,早饭前,午晚饭后服用.胃功能不好者,每餐后服用.如需加糖,在服用前加入,忌与药物同煮.中药切忌冷饮,可将盛药汁的器皿放入热水中加热.煎药前首先将药物加凉水浸泡1小时左右,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煎药最好用砂锅,也可用金属容器.加水后浮在水面上的药要用筷子上下翻动,使中药完全浸泡于水中,水面要高出中药2~3厘米,煎药一般先用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一般每剂应煎三次,第一次煎制时间为开锅后30分钟,第二次用开水量较第一次应少,煎制的时间为开锅后40分钟,第三次同第二次.三次各取药汁150~200毫升,混合均匀后,每日饭后半小时服用.还有一些需特殊煎制的药物:如龟板,鳖甲等应先煎一小时后,再与其余药物同煎.有一些药物需冲服,如三七粉,西洋参等吞服,溶化兑服的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把煎好的药汁重新放入锅内加热,把需溶化的胶类药品倒入药汁中,加热使之溶化.也可将2~3副中药一起放入锅中煎制,再分2~3天服用.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冬天或有冰箱的病友使用.煎煮中药应注意:1.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2.加水量要适当,煎之前要浸泡,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3.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4.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5.一般来说,沙锅,瓦罐,陶瓷都可以实在不行不锈钢锅或铜锅也可以,但一定不可以用铁锅和铝锅.6.沙锅,瓦罐,陶瓷比较好,搪瓷盆,不锈钢锅次之.但一定不可以用铁锅和铝锅.铜锅最好也不要用.7.注意服药时间和方法,谨遵医嘱.【详细说明】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器具为佳,忌用铁器、铜锅。

香附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香附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香附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香附又名地荸荠、莎草根、三棱草根。

载《本草纲目》。

系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香附又名地荸荠、莎草根、三棱草根。

载《本草纲目》。

系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炮制方法】1.香附《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后阴干,于石臼内捣。

”《传信适用方》:“去皮毛,用水煮一时久,细切,焙干。

”《本草纲目》:“凡采得连苗暴干,以火燎去苗及毛,用时以水洗净,石上磨去皮。

”《炮炙大法》:“去毛,以水洗净,拣去砂石,于石臼内捣去皮。

”《串雅内编》:“以长流水浸三日,擦去皮。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毛须及杂质,碾成绿豆大粒块,或润透切薄片,干燥。

2.醋香附《活幼心书》:“醋浸一七(日),慢火煮干,再焙。

”《万氏女科》:“醋浸三日,焙。

”《本草述》:“醋洗七次,培干,研。

”现行,取香附粒或片加入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香附碎块或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或取净香附加稀释米醋,煮至基本吸尽后,再蒸5h,然后经闷、晾处理后切片,干燥。

3.香附炭《普济方》:“烧存性。

”《济阴纲目》:“去毛,炒焦黑存性,为末。

”现行,取净香附,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干燥。

4.酒香附《朱氏集验方》:“酒炒。

”《本草述》:“用醇酒浸,春三、夏一、秋五、冬七日,淘净,晒,捣,微焙,为末。

”现行,取香附碎块或片加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香附每100kg,用黄酒20kg。

5.四制香附《仁术便览》:“有酒浸,泔浸,童便浸,盐水浸之别,当炒。

”《万氏女科》:“酒醋盐童便各浸三日,焙研。

”《万病回春》:“四两醋浸,四两童便浸,四两酒浸,四两汤浸,各浸一宿焙干。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及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
1.先加水煮沸:将适量的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

2.慢炖煎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炖煮约20~30分钟。

在慢炖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适量加水。

3.加水煎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水沸腾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保持适度煮沸。

4.倒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倒入另一个锅中煮沸,反复倒煮数次,以提取更多有效成分。

5.点煮:先将药材放入几倍水量的锅中煮沸,煮沸后立即用小火继续煮沸10~15分钟,然后立即倒掉水,再重新加入药材和水煎煮。

1.黄芩:先用凉水浸泡黄芩15分钟,然后加水煮沸,用小火煎煮
30~60分钟。

2.板蓝根:将板蓝根先用水煮沸,水沸腾后用小火煮沸5分钟,然后焖煮约30分钟,最后滤出板蓝根渣。

3.木通:将木通先用开水加热,煮沸后焖煮约10分钟,煮熟后焖煮约30~60分钟。

4.乌梅:将乌梅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焖煮5分钟,再用大火煮沸,最后滤出药渣。

5.石斛:将石斛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焖煮15分钟,然后用大火煮沸10分钟,最后滤出药渣。

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主要是因为这些药材的性质特殊,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才能提取出药效成分。

而传统中药的煎煮方法虽然简单,但也可以根据不同药材的特点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煎煮效果。

总之,中药的煎煮方法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制剂方法,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煎煮方法,选择合适的煎煮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取药效成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需要注意煎煮的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药效或造成药材的损失。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中药煎煮是中医药中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通过煎煮可以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增强药效,并且去除一些有毒物质或不必要的成分。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

煮汤法:这是中药煎煮的最常见方法之一、首先,将药材洗净,放入大锅中。

然后,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是药材的2-3倍量,把锅置于火上烧开,再转小火慢慢煮1-2小时。

煮药时要注意火候,大火煮开后要转小火,保持水量,防止药液过于稠厚或过于稀薄。

之后,用纱布或滤网过滤掉渣滓,将药汁留下。

根据需要,可以分次服用或分次煮服。

药渣可以再次加水煎煮,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成分。

陈煎法:这是一种相对独特的煎煮方法,适合于一些特殊的中药,如一些根茎类、块茎类中药。

首先,将药材洗净,加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软化块茎或根部。

然后,将药材切成薄片或小块块或纱布袋中。

接着,将药材与水一同放入大锅中,加水煮沸,转中小火煮约1-2小时,之后,关火焖30分钟即可。

此时,药汁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地渗透到药材中,提取更充分。

炖煮法:这种煎煮方法适合于一些质地较硬、比较难煎煮出有效成分的中药。

首先,将药材洗净,切成小块。

然后,将药材与适量的水一同放入瓷砂炖盅或电压力锅中。

之后,用大火烧开,再转中小火慢炖数小时至一整夜,以便将有效成分渗透到药液中。

最后,将药液过滤后便可服用。

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水煎浸泡法: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煎煮方法,适合用于炮制一些容易溶解或浸泡出有效成分的中药。

将药材洗净,切成小块。

然后,将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以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

之后,用文火炖煮一段时间,将溶解的药液煮浓。

最后,将药液过滤后便可服用。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中药煎煮方法,每种方法根据不同的药材和配方,会有一些变化。

在煎煮中,需要注意加水量、火候、煮时间等,以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同时避免破坏药效。

最后,温馨提醒,草药使用应遵循中医医生的指导,并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

中药材的特殊煎煮方法中药特殊煎煮方法

中药材的特殊煎煮方法中药特殊煎煮方法

中药材的特殊煎煮方法中药特殊煎煮方法中药材的煎煮方法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同的中药材需要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的特殊煎煮方法:1.龙眼肉的煎煮方法:龙眼肉是一种常用的补益药材,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

煎煮时,应将龙眼肉放在冷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以龙眼肉为引子,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15分钟,再加入其他的中药材进行煎煮。

2.牛膝的煎煮方法:牛膝是一种常用于活血化瘀的药材,煎煮时需要事先将牛膝用适量的清水浸泡3小时以上,然后再放入煎药锅中,加水煎煮1小时以上,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3.阿胶的煎煮方法:阿胶是一种常用于滋补的药材,煎煮时需要将阿胶切成小块,然后用适量的水和阿胶一同放入煎药锅中,加热煎煮至阿胶完全溶解,形成胶汁。

4.灵芝的煎煮方法:灵芝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作用。

煎煮时需要将灵芝切成小块,然后用适量的水和灵芝一同放入煎药锅中,加热煎煮2小时以上,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5.红枣的煎煮方法:红枣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药材,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

煎煮时需要将红枣先用适量的开水烫烫,然后放入煎药锅中,加水煎煮20分钟以上,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6.红豆的煎煮方法:红豆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材,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煎煮时需要将红豆用适量的开水煮沸,然后放入煎药锅中,加水煎煮20分钟以上,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总之,中药材的特殊煎煮方法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不同的中药材需要采用不同的煎煮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效。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部分常见的中药材的特殊煎煮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中药煎煮是中医经典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将中药的有效成分煎煮
出来,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中药煎煮的七种方法。

1.水煎法:将中药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煮,使中药药性逐渐煮出。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结构松散易煮烂的草本植物。

2.浸泡法:将中药放入水或酒中浸泡数小时,让药材慢慢释放药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效短暂的中草药。

3.红烧法:将中药和其他药材一起烧到入味,然后添加肉类或者海鲜一起红烧,可以增强药效。

这种方法适用于补益药材。

4.蒸煮法:将中药放入蒸锅中蒸煮,利用水蒸汽的温度和湿度慢慢煮药,保留药品的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数中药。

5.泡茶法:将中药和茶叶混合泡茶,可以增加茶叶的茶韵和药材的功效,是一种极为适宜的饮用方式。

6.烧煮法:将中药和其他药材放入煲汤中烧煮,时间久一些,可以将中药的有效成分完全煮出,适用于中药汤制。

7.浸泡醋法:将中药放入醋中浸泡,利用醋的酸性可以更好地溶解药材
的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治疗皮肤病。

总之,中药煎煮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应用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殊的适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煎制中药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效。

在煎制中药时,还需要注意煮药的时间和火候,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药效。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中药煎煮中药学
一、中药煎煮传统煎煮方法
•水煎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清水放入煮药锅中,煮沸后改用文炉小火炖煮,持续煎煮一段时间,直至提取出有效成分。

•冲泡法:将中药材与适量开水冲泡,轻轻搅拌一段时间后,即可饮用。

适用于饮片剂等。

•先煮法:将药材先用水煮沸,煮沸后立即捞出,将药汁倒掉。

然后再次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煮煎,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

二、中药煎煮新煎煮方法
•微波煎煮法:将中药材与适量水放入微波炉中,使用微波炉设定好的煎煮模式进行炖煮,便于控制时间和温度。

此法省时省力,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高压蒸煮法:使用高压蒸锅进行煎煮,将中药材放入气密的容器中,在高压蒸煮下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该方法能更好地保存中药的活性成分。

•超声波煎煮法:利用超声波的振荡和微流动效应,加速中药药材的煎煮过程,缩短了煎煮时间,并提高了提取效率。

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延胡索又名玄胡索、元胡、元胡索等。

载《本草拾遗》。

系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爆块茎。

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延胡索又名玄胡索、元胡、元胡索等。

载《本草拾遗》。

系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爆块茎。

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炮制方法】1.延胡索《小儿卫生总微方论》:“去皮。

”《博济方》:“锉碎。

”《本草蒙筌》:“咀片。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浸,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2.炒延胡索《博济方》:“于银器内炒。

”《本草衍义》:“炒赤色。

”《圣济总录》:“用须炒过,咀片。

一现行,取延胡索片或块,置锅内,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显黄色,取出放凉。

3.醋延胡索《博济方》:“铨碎,醋炒。

”《济生方》:“醋煮,切。

”《普济方》:“米醋炙黄。

”《本草乘雅半偈》:“醋润薰之,从巳至亥俟冷取出,焙干研细用。

”现行,取净延胡索捣碎,或直接取净延胡索片或块,加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或取净延胡索,放入用适量清水稀释的米醋液中,煮至醋液被吸尽,取出,切片或干燥后捣碎,延胡索每100kg,用米醋25kgo4.酒延胡索《医学入门》:“酒磨或煮服。

”《万病回春》:“酒炒。

”《本草乘雅半偈》:“酒润……蒸之,从巳至亥,俟冷取出,焙干研细用。

”《类证治裁》:“酒焙。

”现行,取净延胡索片或碎块,加黄酒拌匀,润透,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延胡索片每100kg,用黄洒20kg。

5.盐延胡索《类编朱氏集验方》:“盐炒。

”现行,取净延胡索片或碎块、加盐水拌匀,润透,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延胡索片每100kg,用食盐2kg。

6.米炒延胡索《圣济总录》:“粳米炒米熟用。

豨莶草 祛风通络(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豨莶草 祛风通络(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豨莶草祛风通络(有温度的中药宝典)豨莶草茶:豨莶草5克。

将豨莶草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隔15~20分钟即可服用。

徐徐饮用,边饮边加开水,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

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中医认为,豨莶草性味苦、寒,入肝、肾经,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之功,适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关节曲伸不利、中风后手足不遂以及湿热疮疡、皮肤瘙痒等。

《本草图经》言其“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痛,腰膝无力者”。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生物碱,有抗炎、降压、抗菌及抗风湿作用。

治风湿痹症宜制用,治痈肿宜生用。

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豨莶草茶:豨莶草5克。

将豨莶草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隔15~20分钟即可服用。

徐徐饮用,边饮边加开水,每日上、下午各泡服1剂。

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适用于腰膝酸软、肢体麻木、骨节疼痛、关节不能屈伸、步履艰难、难以俯仰者。

豨桐丸:豨莶草、臭梧桐叶各等量,研细,蜜丸。

一次10克,一日3次口服。

可祛风湿、止痹痛。

适用于四肢麻痹、骨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

桑枝豨莶草汤:桑枝500克,海风藤、络石藤各200克,忍冬藤、鸡血藤、海桐皮各60克,豨莶草100克。

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煮沸,先熏患处,待温度适可时将双手足放入洗浴,每日1~2次,2日1剂,10天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可疏风通络,适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草汤:豨莶草100克,透骨草25克,附片、莪术、三棱、五灵脂各15克,肉桂、干姜各10克。

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3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煎煮30~40分钟,候温时将双手足放入洗浴,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50分钟,每日1剂,5~10剂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可散寒除湿、通络止痛,适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豨莶草粥:稀莶草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稀莶草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中药炮制煮法常用的火候时间

中药炮制煮法常用的火候时间

中药炮制煮法常用的火候时间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炮制好的药物能够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

而其中最基本的过程就是煮药,不同的中药需要不同的火候时间。

下面是一些常用中药的煮法及其火候时间: 1. 黄芪:先用冷水将黄芪浸泡30分钟,然后加水煮沸,改用慢火煮30分钟。

2. 当归: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水煮沸,改用中火煮30分钟。

3. 熟地黄: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水煮沸,改用中火煮30分钟。

4. 人参:先用冷水将人参浸泡2小时,然后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煮30分钟。

5. 炮姜:先将姜片放入热水中烫1分钟,然后捞出晾干,再加水煮沸,改用大火煮30分钟。

6. 白芍: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煮30分钟。

7. 甘草: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水煮沸,改用小火煮30分钟。

以上是一些常用中药的煮法及其火候时间,需要根据不同药材的特性和功效来进行煮制。

在煮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火候的控制,以免煮过头或不足,影响药效。

- 1 -。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

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特殊的炮制方法和煎煮过程之后,才能发挥出其最佳的药效。

正确地掌握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对于保证中药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的煎煮方法和炮制时间,供读者参考。

一、煎煮方法1.水煎法水煎法是中药煎煮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其步骤包括:(1)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冷水中,用中火煮沸。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使药材浸泡在水中,继续加热。

(3)根据药材的特殊情况,适时加热保温,保持水位不变。

(4)煎煮一段时间后,取出煎好的药液,将渣滓滤去,即可使用。

2.醋煎法醋煎法适用于一些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不稳定的情况,醋的加入可以改变药性,增强药效。

其步骤如下:(1)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醋,用中火煮沸。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保持水位稳定,药材浸泡在水中。

(3)煎煮一段时间后,取出煎好的药液,将渣滓滤去,即可使用。

3.蜜炙法蜜炙法常用于一些寒凉性的中药材,通过与蜂蜜炙烤,提高药材的温热性,改变药性。

其步骤如下:(1)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2)将调制好的药材加热至材料外表稍微泛黄。

(3)取出调制好的药材,晾干后即可使用。

二、炮制时间1.炙炮炙炮是一种将中药材暴露在直接火焰下进行炙烤的炮制方法。

一般适用于寒凉性药材,炙炮可以温热药材,增强其药性。

炙炮时间以药材变色或出现焦香味为宜,常见炙烤时间为2-3分钟。

2.炒炮炒炮是将中药材放入干热锅中进行炒制的炮制方法。

适用于寒凉性药材,可以改变药材性味,增加药效。

炒炮时间一般为2-3分钟,根据药材的情况酌情调整。

3.烘炒烘炒是将中药材放入烤箱或炉火中进行烘炙的炮制方法。

适用于一些潮湿的药材,通过烘炒可以去湿、驱寒、干燥药材。

烘炒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根据药材的湿度和需要酌情调整。

总结中药材的煎煮方法与炮制时间是保证中药疗效的关键环节。

中医养脾胃的草药煮水法

中医养脾胃的草药煮水法

中医养脾胃的草药煮水法中医草药煮水法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古老的疗法,用于养脾胃已有悠久的历史。

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消化系统的核心,正常运转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采用草药煮水法可以发挥草药的药效,帮助调理脾胃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和具体的煮水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养脾胃的煮水法。

一、黄芪煮水法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使用黄芪煮水的方法如下:1. 准备黄芪30克,清水适量。

2. 将黄芪洗净后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3. 用大火将水煮沸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

4. 关火,静置片刻后,即可将草药煮水倒入杯中,方便饮用。

二、枸杞煮水法枸杞是一种常用的滋补草药,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使用枸杞煮水的方法如下:1. 准备枸杞10克,清水适量。

2. 将枸杞洗净后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3. 用大火将水煮沸后,转小火煮约20分钟。

4. 关火,静置片刻后,即可将草药煮水倒入杯中,方便饮用。

三、白术煮水法白术是一种常见的补脾草药,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使用白术煮水的方法如下:1. 准备白术15克,清水适量。

2. 将白术洗净后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3. 用大火将水煮沸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

4. 关火,静置片刻后,即可将草药煮水倒入杯中,方便饮用。

四、茯苓煮水法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健脾草药,对脾胃虚弱、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舒缓效果。

使用茯苓煮水的方法如下:1. 准备茯苓20克,清水适量。

2. 将茯苓洗净后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3. 用大火将水煮沸后,转小火煮约40分钟。

4. 关火,静置片刻后,即可将草药煮水倒入杯中,方便饮用。

五、煮水法的注意事项1. 在煮水过程中,保持适量的火候和煮水时间,以充分释放草药的有效成分。

2. 煮水后,建议静置片刻再饮用,以避免烫伤口腔和食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煮法(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煮法是炮制方法之一。

将净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适宜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加热至沸,调小火力维持微沸至所需程度的炮制方法。

煮法是炮制方法之一。

将净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置适宜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加热至沸,调小火力维持微沸至所需程度的炮制方法。

其目的是:清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如川乌、草乌牛品有毒,经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如远志用甘草水煮减其燥性,协同安神益志的作用;清清药物,如珍珠经豆腐煮后可去其油腻,便于服用。

煮法的操作因各药物的性质、辅料来源及炮制要求不同而异。

一般先将待煮药物大小分开,淘洗干净后备用。

再将药物放入锅中,加水加热共煮,用辅料者可同时加入(或稍后加入),一般先用武火煮开后用文火煮至所需程度。

一般煮至中心无白心,刚透心为度。

若用辅料起协同作用,则辅料汁液应被药物吸尽。

一般清水煮药时,加水量宜大,煮制过程中防止药物煮于,水开后用文火,若水少时,可添加开水,以保证药物在沸水中加热,煮制程度为药物内无白心。

豆腐煮药时,应加水没过药面,用武火加热,待水开后,调小火力,保持微沸,煮至所需程度。

用甘草汁煮制时,需先将药物在药汁中浸泡一定时间,先用武火加热至沸后改用文火,加热至药透汁尽为度。

延胡索亦可采用醋煮法炮制,其目的是增强止痛作用。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何谓九候?部各有三,何为九候。

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
自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

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

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

合为九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