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经验与启示:如何应对汇率升值压力
中日货币升值压力产生原因比较与经验借鉴
• 反观中国,目前我国的对美贸易顺差长期也呈现逐年攀升 的态势,但这一顺差形成的根源与日本不同,中国目前对
美出口产品主要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在
全球生产体系逐渐形成的背景下美国产业向外转移的结果,
美国本土基本上已不生产或极少生产这些产品,而目前中
国市场亟需的高新产品和技术则因美国的对华禁售措施而 无法顺利流入。尽管中国已加入WTO,但受意识形态和 政治成见限制,美国目前对中国禁止出口的商品目录依然 长达7000多页,中国急需的很多高新科技产品都被美国纳 入了禁止出口的范围。总括地说,中美贸易顺差形成的主 要根源是美国大量限制对华出口所致。
• 3、升值预期导致了升值压力进一步扩大
•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对市场的判断、市场交易人员心理预期 以及交易者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测都是影响汇率短期波动 的重要因素。当市场预计某种货币趋于下跌时,交易者会 大量抛售该货币,造成该货币汇率下浮的事实;反之,当 人们预计某种货币趋于坚挺时,又会大量买进该种货币, 使其汇率上扬。我国目前就存在后一种情况。根据国家外 汇管理局的统计,2004年全年新增外汇储备2066.81亿 美元,新增外汇储备远远超过当年的贸易顺差(儿0.8亿 美元)和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的总和。照此计算,资 本流入的规模高达1350亿美元。这些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 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 2、贸易顺差成因上的差异
• 日本当时的出口商品结构中,96%以上是 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与美 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处于同一行业。因而竞 争激烈在此种态势下,难以在既有贸易结 构框架内去化解争端,而只能求诸汇率调 整带来的相对价格变化上。因此,就经济 机理看,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贸易逆差 必然转化为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
汲取日元升值背后的经验和教训
汲取日元升值背后的经验和教训8月19日,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兑日元达到1:75.95,创出布雷顿体系崩溃、主要国家货币实行浮动汇率以来的新高。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初露端倪那时开始,日元兑美元就开始走上了新一轮大涨小回的升值之路,4年时间内日元升值幅度达到35%。
近期,欧债危机和美债风险相继成为全球市场动荡源头,日元再度展现急升走势,对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的日本难以容忍日元过强,日本央行多次入市干预,但这种单方面干预并未遏制日元升值之势,央行反而在其中遭到损失。
眼下日元的强势,并非因为日本经济形势好于美欧,而是在全球市场动荡下的避险资金回流日本所致。
日本为全球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外部市场风险上升使大量日本投资者选择日元回流,从而推高日元汇率。
目前日本官方外汇储备为1.1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私人部门持有的外汇资产大约有5万亿美元,私人部门庞大的外汇资产中只要一小部分撤回本土,就会形成日元升值的压力。
资金流动等因素影响可以解释汇率的短期波动,但日元的长期持续升值则主要源于日本的独特经济结构。
日本经济具有亚洲社会常见的高储蓄特点,即便是进入老龄化之后,高储蓄现象仍然没有消失。
日本政府财政状况严峻,公共债务/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超过220%,从表面上看,其形势比希腊、意大利以及深受债务困扰的美国还要严重得多,但日本国债市场仍能维持着极低的利率,政府高负债也没有阻挡住日元持续的升值趋势,这是因为国内的高储蓄为政府债务提供了融资,与美国、希腊等国严重依赖外资为公共债务融资不同的是,日本公共债务90%为国内投资者持有。
高储蓄的一个结果就是造就了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国地位。
1980年代末期日美构造协议以来,日本企业为应对日元升值而掀起海外投资,很多制造企业把产能转向东南亚和中国,但这并没有减少总体顺差增长的势头,日本与东南亚、中国之间的贸易成为顺差新的源头。
高储蓄的另一个结果是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从国际投资净头寸看,日本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地位保持了20年,截至2010年底,日本海外净资产高达3.07万亿美元。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朱越琦2010211826摘要:本文从日元汇率变动入手,分析了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同时对比中日汇率变动情况,总结日本的经验,寻求对我国应对汇率变动的启示。
这对于寻找汇率变动与经济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目前也同样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汇率变动、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一.日元汇率变动情况回顾如下两图可看出日元在1969年至2013年汇率的走势情况。
1971年以前,日元汇率处于固定汇率阶段,在此期间美元兑日元汇率一直保持在1:360的固定水平。
1971年之后,日元突然升值,这主要是源于1971年8月的尼克松危机(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发表讲话,其主旨是终止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关系,结束按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兑换美元的承诺。
这实际上打破了原来各国执行的以美元挂钩黄金、各国货币绑定美元的国际汇率体系,开始实施浮动汇率体系。
)及同年1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和解斯密森协定成立。
1985年,日元又一次出现大幅升值。
这主要是因为1985年9月,“广场协议”的签订。
此背景为,1979年至1984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美联储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美国市场名义利率快速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短期实际利率上升到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1000亿美元。
基于上述原因,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决心共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签订广场协议等一系列措施。
于是,日元被迫升值。
2008年,日元再一次明显升值。
2007至2010年,日元从120円到80円。
这主要是受到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10年欧债危机及11年希腊的经济危机等,都给日元升值带来压力。
2013年,日元贬值。
这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下汇率升值的经验与启示——以日本、德国为例
南京财经 大学学报
Junl f aj gU ie i f iac n cnm c o ra o n n nvr t o n neadE oo i N i sy F s
No 1 2 0 . ,0 9 s r lN . 5 ei o 1 5 a
势上大于进 口, 经常项 目保持持续性顺差 。
日元 升值 可分 为三个 阶段 : 一个 阶段是 17 第 9 1年 2
月从 1 美元兑 3 0日元升值为兑 3 6 第二个 阶段是 17 6 0; 93
年 2月到 18 9 5年 9月 , 逐步 升值 为 2 0日元 ;第三个 阶 4 , 段为 18 95年广 场协议 至今 。 日元三 次大 幅升值 的原 因
产品 国际竞争力 日益 强大 ,0年 代 以后 , 7 日本 出 口在趋
国际收支和实际汇率关 系的经验证据大致来源 于两 组研 究。一组是采用 横截 面数 据进 行跨 国检验 。B ii a l le adWs re …用 7个 国家在 18 n t br e g 90年的横 截面数据 进行
主要 是 7 0年代以后 , 日本 的对外 贸易 由贸易平衡转 向持
续的贸易顺差。这既来 自于进 口部 门替代 能力 的增加 , 同时也来 自于出 口部 门国际竞 争力 的不断提 高。总之 ,
大和外汇储备激增 的 背景下 , 民币一直 面临 较大 的升 人
值压力。从 汇率升值 的背景来 看 , 当前人 民币汇率 制度 的改革 , 2 与 0世纪 6 、0年代以后 的德 国和 日本有很 多 o7 相似之处 , 具体表现在 : 在汇率升值之 前三个经济体 均经 历了持续的国际收支顺 差 , 际收支顺差 转化 为汇 率升 国 值的动力 ; 三个经济体 的外 向型程度都较高 , 币当局都 货
日元升值的经验及其政策启示
日元升值的经验及其政策启示内容提要目前人民币升值与当年日元升值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诸多相似性,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可为应对人民币升值提供有益借鉴。
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主要经验教训有: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金融自由化过快、监管放松、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整失误等。
从这些经验教训中可获得重要政策启示:应对人民币升值应实行内部均衡优先的独立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金融改革和有效的金融监管,采取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政策以及推行渐进式的货币调整政策。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日元升值货币政策产业政策金融自由化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强势经济必然带来一个强势货币,即成功的经济发展会引起汇率升值,而本币的升值对该国或地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阶段人民币面临较长时期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已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同时还引发了国际政治压力。
目前人民币升值与当年日元升值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诸多相似性:都经历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经济高增长,都有着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都拥有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都呈现国内经济过热迹象等。
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可为我国有效应对人民币升值提供有益借鉴。
因此,如何以日元升值经验教训为鉴,探讨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有效政策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借鉴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多是从某一角度分析日本当年应对日元升值的经济政策失误,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汇率制度安排以及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较少对日元升值相关经济政策及其政策效果进行经验总结,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启示开展研究。
因此,有必要对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以为我国有效应对人民币升值提供有益借鉴。
一、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审视“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升值的序幕,日本政府为应对日元升值压力,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尽管这些政策具有好的出发点,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最终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萧条。
本币升值背景下日德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分析
本币升值背景下日德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分析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崛起时期,近几年持续的贸易顺差和激增的外汇储备使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
在本币升值背景下,应该如何处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矛盾,对于我国能否保证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顺利实现经济崛起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种情况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日本和德国在经济崛起时面临的情况类似。
日本和德国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在崛起过程中,面对本币升值问题,两国因采用了不同的货币政策,给两国经济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日本试图利用货币政策保汇率,最终汇率没保住,反而触发了国内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
德国在战后也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贸易顺差和高速增长。
但是德国货币当局旗帜鲜明地奉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国内产出和物价都比较稳定,没有因为汇率价格中的泡沫伤害国内经济,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更平稳的物价变化和更稳定的经济增长。
一、日元升值背景下汇率的波动决定了国内货币政策的选择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日本从战争废墟中站了起来。
在有政府干预的开发主义政策的推动下,日本经济进入了近20年的迅猛发展的赶超阶段。
在此期间,日元一直平稳地保持在1美元兑360日元(增减1%)的水平,基本保持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到了七十年代初,日本经济已有了长足发展,日本人均收入已进入世界最高行列,日本制造业也已基本实现赶超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目标。
此后,日本的对外贸易由贸易平衡转向持续的贸易顺差。
直至整个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扩张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日本取代了美国在世界制造业市场的霸主地位。
在日本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一方面因为日本贸易顺差加大;另一方面由于美元难以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1971年尼克松总统彻底中断了美元和黄金的兑换承诺,市场预期美元贬值。
尽管当时日本对资本账户还保持严格管制,但日本银行在短期几周内因为吸纳美元超额供给使基础货币供给增长了50%,360:1的汇率水平再也难以维持,日元开始走上升值的道路。
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
日本应对“ 尼克松冲击” 的政 策及 其效果
刺 激国内需求。 日本 政府 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年的“ 91 尼克松 冲击 ” 之后 , 日元大 幅升值 , 保持 了 2 2 年之久 的 1 元 兑 3 0 日元 ,9 3年底 已骤升 至 1美 元兑 美 6 17 2 0日元 , 8 升值幅度高达 2 . %。 由于 J曲线效应 , 86 日元升值 后, 日本经常项 目顺差仍在继续扩 大。为了加快 复苏进程 , 日 本银行将贴现率 降低至 4 2 % , . 5 与此 同时 , 日本 政府 还大 幅 增加 了财政预算 。17 9 3年 初 , 在扩 张性 政策 作用下 , 日本通 货膨胀率迅速上升 , 日本银行被迫将贴 现率提高至 6 , % 但是 此时 日本消费物价指 数已经迅速上 升至两位 数 , 并在 17 9 3年 9月达到石油危机之前 的最高点 1% 。石油危机使 日本通货 4
第2 4卷第 6期
21 0 1年 6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un lo o ra fHUB IC rep n e c nvri E orso d ne U iest y
Vo . 4. 0. 12 N 6
J n 2 1 u .0 1
日本应 对 日元 升值 的经 验 教 训 及 对 中国 的启 示
力, 民 币对美元名 义汇率有升值趋 势。缓慢渐进调整汇率、 人 维护 国 内货 币 策的 自 政 主性 、 国内需求、 刺激 积极调整
产业结构 , 既有利 于调整经济 结构 , 也有利于抵 消人 民 币升值 的紧缩 效应 。 [ 关键词 ]日元升值 ; 汇率政策 ; 率政 策; 利 产业政 策; 民币; 率 人 r - [ 中图分类号 ] 2 . 2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 9 8 2 1 )6 0 7 0 6 1 5 1 (0 1 0 —07 — 2 [ 刊网址】h p/ w w hx . e 本 a :/ w . bb nt 货 币政策 ” 。在实行 扩张性 的财 政政 策方 面 ,9 6年 9月 制 18 订《 综合 经济对策》 投 资规模为 3兆 6千 亿 日元 :97年 5 , 18 d i1 .9 9ji n 17 - 9 8 2 1 .6- 3 o:0 36 /.s .6 1 5 1 . 10 0 8 s 0
日德经验与启示
日德经验与启示:如何应对汇率升值压力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日本和德国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崛起过程中,汇率升值也都曾经成为困扰这两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难题。
面对货币升值压力,日本和德国采用了不同的对策,给这两个国家的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日本的教训二战过后,日本相对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日本产品国际竞争力日益强大,70年代以后,日本出口在趋势上大于进口,经常项目保持持续性顺差。
持续的贸易顺差造成了国内的货币政策压力,同时也带来了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国的不满。
当一个国家相对于世界经济的其它部分保持了较快劳动生产率的时候,汇率升值本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它会引导国内经济资源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重新配置,实现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日元升值过程当中,汇率政策和赁币政策的错位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伴生了一系列后遗症。
在60年代,日本基本保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日元和美元的名义汇率基本保持在360:1的水平上,该时期内,日本的对外贸易也基本保持平衡,少量的贸易逆差由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弥补。
60年代末期,受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计划"和越战升级的影响,美元难以继续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以德国为首的其它国家也不愿忍受美国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
1971年,尼克松总统彻底中断了美元和黄金的兑换承诺,同时单边向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市场预期美元贬值。
最初,日本银行不愿放弃360:1的汇率水平,但是,市场上出现的美元贬值预期引起了美元的大量抛售。
尽管日本当时对资本账户还保持严格管制,但日本银行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因为吸纳美元超额供给使基础货币供给增长了50%, 360:1的汇率水平再也难以维持,日元开始走上升值之路。
面对美国为首的贸易逆差国的压力,货币当局不得不让汇率升值。
但是,汇率升值引起了国内贸易品部门的反对。
日德两国应对本币升值压力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作者: 刘刚
作者机构: 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广州510320
出版物刊名: 现代经济探讨
页码: 48-5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经济崛起;日元升值;马克升值;人民币升值
摘要: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一国经济在崛起时期通常都会面临本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崛起的日本和德国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由于两国在应对日元和马克升值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政策组合,具体可概括为被动大幅升值与主动渐进升值的汇率政策、依附于汇率目标的货币政策与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依附于汇率目标的资本管制和放松资本管制以及政策搭配失误和政策组合有效四个方面,由此带来的不同政策效应也给我国当前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以深刻启示。
中国应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1. 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中央银行要综合法律、经济、行政、调整利率、信号宣示等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调控。
目标是维持外汇市场的秩序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和汇率的合理水平。
我国可考虑设立外汇平准基金,通过平准基金的运用,将中央银行稳定汇率与管理外汇储备的两种职能相对分离开来。
随着对外开放的加深,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并进入我国开始发挥作用,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迅速增加,这些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极强的融资隐蔽性和市场风险,使我国外汇管理难度大大加大,对我国的外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切实加强外汇管理,一是加强经常项目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骗汇、逃汇、套汇行为,严禁非法外汇交易;二是加强资本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有关管理法规,严格资本项目外汇结售汇,防止扩大外资本币化,影响人民币货币供给;三是加强外债口径管理,根据东南亚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谨慎原则提出的口径,逐步改进外债规模统计;四是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监督管理,提高外汇指定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意识和能力,发挥柜台监督的职能和作用。
同时我国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联系,学习借鉴其干预外汇市场的经验,联手建立干预外汇市场波动机制,共同干预可能出现的外汇市场波动,防范和化解外汇风险。
2. 推进人民币可兑换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我国加入WTO 后对世界的承诺。
借鉴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的经验教训,我国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上,应以维护汇率稳定,确保金融安全为前提,本着先易后难,宽入严出的原则,采取谨慎稳妥的态度,逐步推行。
可考虑先放开对资本流入的限制,然后放开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先放开对直接投资的限制,再放开对间接投资的限制;先放开对银行贷款的限制,再放开对证券投资的限制;先放宽对金融机构的限制,再放宽对居民的管制;先放开对外汇指定银行的限制,再放开对非金融机构的限制。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之下,资本帐户的必要管理是有管理浮动汇率能否成功的条件。
应对本币升值压力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应对本币升值压力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应对本币升值压力的国际经验与教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行外汇管制。
有些国家会实行外汇管制,限制本国居民将
本币兑换成外汇进行投资和消费。
这种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外汇需求,从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
但是外汇管制对国家的经济国际化和金融市
场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2. 通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中国在过去几年中推进了人民
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放开汇率浮动幅度,使得市场力量更加起决定性
作用。
这种做法可以使市场供求关系更加灵活,更加有效地应对本币
升值压力。
3. 通过财政政策调节。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控制国内的财政支出、降低税收等方式来增加财政盈余,并利用盈余来购买外汇。
这样一来,就能够减少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供给,从而有效地应对本币升值压力。
4. 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
有些国家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加强合
作来应对本币升值压力。
例如,可以促进货物、服务、资本等多种经
济要素的跨国流动,以缓解本币升值的压力。
总之,应对本币升值压力需要一个综合的政策包括外汇管制、人
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财政政策调节和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
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取舍,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日本应对本币升值压力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_王大贤
,
山 西 太原人
硕士
,
供 职 于太 原 理 工大学经 济管理 学 院
《 南方 金 脚 2 0 0 7 年第 8 期
巨三生兰
变 贫 易顺 差 的 状 况
。
日元 升值 的 表 面原 因 是 日美之 间 的 巨 额 贸易 差
额
,
但究 其实 质
。
、
,
深层 原 因 是 日 美 两 国经 济 实 力 发 生
,
%
,
最
年的
16 4 0
亿美
高增 速 为
,
19 . 6%
。
流 动 性 过 剩 不 仅 加 大 了 银行 的 放 贷
,
年均增长 1 4 %
压力
。
,
同 时 也 推 动 了 固 定 资 产投 资 增 速 反 弹
,
进一 步
(六 ) 调 整 固 定 汇 率 时 机 上 的 失 误
促 进 产 能 扩张
增 加产 品 的 供 给 能 力
,
为 泡 沫 经 济 埋下 了伏
在 此作 用 下
,
,
日本 经 济 在 出 现 了 短 暂
笔
。
如 果 说 资 产 价 格 过 度 膨 胀 是 造 成 日本 泡 沫 经 济 的
,
开 始复 苏
19 8 8
。
即 使是
19 8 7
年 美 国爆 发
。
主 要 原因
那 么 对 资 产 价 格 的 忽 视 则 是 日本 政府 的 判
。
在 资 本 流 人 时可 以 减 缓 央 行对 冲操 作 的力 度
,
也
。
从 内部 看
。
,
借鉴日元升值经验合理应对人民币升值预期
借鉴日元升值经验合理应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提要2010年以来,受到世界各方舆论的影响,我国人民币汇率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
日本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面临类似的境况,当时日本政府迫于西方国家强大的压力签署了“广场协议”,经济严重受挫,但另一方面日本又使自己在其他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长期内人民币汇率存在强大的升值预期。
本文基于日本广场协议之后的日元升值,结合此次升值给其经济及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和日本国际形势及国内外经济的异同,对人民币如何升值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人民币升值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一、日本当年状况回顾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国际汇率体系由原来的固定汇率制转变为浮动汇率制,日本迫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使日元对美元汇率大幅度上升。
由此,日元走上了长期升值的道路。
此后,日本经历了四次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大幅度升值。
尤其是以广场协议为转折点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升值,日元升值的比例高达109.7%和88.1%。
(一)日元大幅升值,首先给其进出口、就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方面带来诸多不利影响1、对外投资迅速增加,但同时造成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
由于亚洲各国货币对美元汇率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考虑日元对美元升值给日本对外投资带来的影响时,会因产品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不同而不同。
假如将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都放在亚洲,则不受日元对美元汇率变化的影响,这是因为由于亚洲各国货币与美元有较强的联动性,日元对美元升值后,也会造成对亚洲各国货币升值。
因此,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与放在日本相比会降低生产成本。
同样地,假如将生产基地放在亚洲而将销售市场放在美国,也会抵消由于日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日元对美元长期升值必然刺激日本企业将生产基地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
从图1可以看出,日元汇率自1985年升值后,引起了日本直接对外投资的大幅度上升。
日元贸易结算的经验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元贸易结算的经验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编者按: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和广东四个城市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试点。
70年代,日本就开始推动日元贸易结算,实施日元国际化战略。
从日本经验看,一国货币贸易结算取决于出口竞争力、币值稳定、贸易结构以及微观主体定价等因素,同时也和日本政府采取的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高度相关。
借鉴日本经验,提出制定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规划、稳定币值、扶持优势出口产业、创造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金融基础条件等建议。
一、日元贸易结算的基本情况(一)日元贸易结算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日元贸易结算在对外贸易中占比逐步上升,其中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尤为迅速。
1990年,日元贸易结算在出口和进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达到37.5%、14.5%,相比1970年的0.9%和0.3%分别提高了36.6和14.2个百分点。
90年代以来,日本贸易结算进程有所放缓。
1998年3月,出口中日元结算比例为36%,比1990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进口中日元贸易结算比例为22%,比1990年提高7.5个百分点。
图1 日本进出口贸易中日元结算的比例(单位:%)数据来源:《日元的国际化使用:以日本与东亚地区的贸易为例》(二)从空间上看,亚洲地区日元贸易结算的比例最高。
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日元在亚洲地区的使用比例都是最高的,基本上都在40%以上,并呈现上升趋势。
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推动日本企业进行海图2 日本对不同地区出口商品的日元结算比例(单位:%)数据来源:《日元的国际化使用:以日本与东亚地区的贸易为例》外直接投资,使得日本与亚洲之间的分工,以及日本国内母公司与亚洲各地子公司之间的分工扩大,推高日本对亚洲的进出口贸易中日元的结算比率。
图3 日本从不同地区进口商品的日元结算比例(单位:%)数据来源:《日元的国际化使用:以日本与东亚地区的贸易为例》二、影响日元贸易结算的主要因素(一)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在出口方面,食品、交通机械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相对竞争力较强,日元结算比例排在前三位。
日元升值的经验及其政策启示
日元升值的经验及其政策启示1. 引言日元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货币之一,其汇率的波动对于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是日元升值对日本国内经济以及全球经济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上日元升值的经验出发,探讨其对日本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2. 日元升值的原因和影响日元升值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等。
然而,无论原因如何,日元升值对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
首先,日元升值会对日本国内企业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日本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日元的升值会导致日本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减少了出口量。
这将对日本的制造业和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次,日元升值还会对日本国内通胀产生压力。
由于日本是一个进口大国,日元升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进而对通胀产生抑制作用。
这将使得日本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更加困难,可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刺激经济。
最后,日元升值对全球经济也会产生影响。
日本经济的变化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溢出效应。
例如,日本的进口减少意味着其他出口国的出口量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日元升值还会导致国际投资者对其他货币的需求增加,从而对其他货币的汇率产生影响。
3. 防止日元升值的政策启示鉴于日元升值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或减轻其升值压力。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日元汇率。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外汇储备来增加供给,从而抑制日元升值。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开展货币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市场预期,进一步稳定汇率。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结构性改革来提升经济竞争力,减少对外依赖。
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措施,可以提高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从而减轻日元升值的影响。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国内需求,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措施,可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从而对抗日元升值的压力。
日本、德国应对本币升值的货币政策比较及启示:基于广场协议的分析
全球视点2010年6月19日,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汇率开始呈升值态势。
截至2011年6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16,一年来累计升值5.5%。
但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的声音依然存在,同时,由于当前中国目前正面临诸如经济快速增长、贸易顺差扩大、资产价格上涨、金融改革深化等很多问题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美国通过汇率法案后,不少人开始担忧,不断增加的此轮人民币升值压力会不会对中国产生像对日本当年一样的影响,甚至使中国经济也进入“迷失的十年”。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有必要回顾历史,对日本、德国1在“广场协议”前后应对汇率升值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更清醒地看待当前面临的问题,为我国货币政策抉择提供借鉴。
“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及目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首先是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能源价格大幅上升,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一度超过两位数。
与此同时,美国双赤字逐年扩大:一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 的3.6%,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日本、德国应对本币升值的货币政策比较及启示:基于广场协议的分析刘 涛40%多。
二是政府预算赤字逐年扩大,1981-1985年赤字共计8122亿美元,远远超过从1789年建立联邦债务统计制度到1980年间财政赤字的总和2。
对此,一方面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为了吸引外部资金投向美国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美国采取了连续多次调高基准利率的货币政策。
但是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近60%),进而造成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日元升值的经验及其政策启示(精)
日元增值的经验及其政策启迪内容概要目古人民币增值与当年日元增值的国内外经济局势存在诸多相像性,日元增值的经验教训可为应付人民币增值供应有利借鉴。
日本应付日元增值的主要经验教训有:钱币政策缺少独立性、金融自由化过快、看管放松、家产政策与钱币政策调整失误等。
从这些经验教训中可获取重要政策启迪:应付人民币增值应推行内部均衡优先的独立钱币政策,实行稳重的金融改革和有效的金融看管,采纳提高家产竞争力的家产政策以及推行渐进式的钱币调整政策。
重点词人民币增值日元增值钱币政策家产政策金融自由化依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强势经济必定带来一个强势钱币,即成功的经济发展会惹起汇率增值,而本币的增值对该国或地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供应了机会,又带来了挑战。
陪伴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添,现阶段人民币面对较长期间的增值压力,人民币增值已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同时还引起了国际政治压力。
目古人民币增值与当年日元增值的国内外经济局势存在诸多相像性:都经历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经济高增添,都有着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都拥有巨额的美元外汇贮备,都体现国内经济过热迹象等。
日本应付日元增值的经验教训可为我国有效应付人民币增值供应有利借鉴。
所以,怎样以日元增值经验教训为鉴,商讨应付人民币增值的有效政策以缓解人民币增值的压力,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怎样借鉴日元增值的经验教训应付人民币增值的研究,能够发现:这些研究多是从某一角度剖析日本当年应付日元增值的经济政策失误,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增值的幅度、汇率制度安排以及汇率改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较少对日元增值有关经济政策及其政策成效进行经验总结,以及对人民币增值的政策启迪展开研究。
所以,有必需对日元增值的经验教训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认为我国有效应付人民币增值供应有利借鉴。
一、日本应付日元增值的经验教训审察“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增值的序幕,日本政府为应付日元增值压力,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只管这些政策拥有好的出发点,可是成效其实不显然,最后致使日本经济堕入冷清。
日德本币升值下的政策得失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德本币升值下的政策得失及对我国的启示徐慧玲【摘要】在本币升值背景下,日本与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
德国首先着眼于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放开汇率的波动,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而日本试图阻止和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其结果却是日元持续急剧升值,并造成了日本高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
综观日本、德国汇率波动的历史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必然趋势;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十分重要;在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同时,实现缓慢渐进式汇率改革;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区域内强国减少投机资本冲击,减少汇率升值对贸易品部门的负面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促使内外经济均衡发展。
%In the context of currency appreciation,German monetary policy focused on the domestic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first and liberalized the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to have better controlled the country's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However,in contrast,Japan's government attempted to prevent and ease the pressure of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yen,only to find that yen was experiencing sharp appreciation,in addition,inappropriate monetary policy contributed to high inflation and a bubble economy in Japan.Take a wide view of the historical review of Japan and Germany's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we can get the following enlightenment: RMB appreciation has an inevitabletrend;sticking to the indepen-dence of monetary policy is of great importance;while upholding the independence of monetary policy,we can achieve slow and gradual reform;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is beneficial for regional power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speculative capitaland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on the traded goods sector;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moting 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side and outside is fundamental.【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9)005【总页数】5页(P35-38,44)【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汇率政策;货币政策【作者】徐慧玲【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20.1一、人民币内外价值背离的货币现象一种货币的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国商品的购买力;二是对外国货币的兑换率。
积极应对汇率变化对策与思考
积极应对汇率变化对策与思考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不断发展,汇率变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在海外进行业务,汇率风险已成为金融界不可逃避的风险。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积极应对汇率变化的对策。
一、汇率风险的风险规避汇率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因为汇率波动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预测汇率变化首要的策略是预测汇率变化,这包括对政治和经济变化的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2. 保险企业可以购买汇率风险保险,向金融机构或保险公司转移汇率风险,以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
3. 多元化另一种规避汇率风险的策略是多元化,涉足多个货币和市场,以减少对某一种货币或市场的过度依赖。
4. 外汇套期保值企业还可以通过外汇套期保值等方式制定合适的汇率风险管理计划。
通过套期保值,企业可以锁定未来的收入或支出价格,并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二、汇率变化的经济影响分析汇率变化对经济有着广泛的影响,因为外汇汇率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基本因素。
汇率变化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以及消费和就业等方面的变化。
1. 影响贸易汇率变化可能导致贸易日益困难或日益简便。
当货币升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会降低,而出口商品价格会增加。
相反,当货币贬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会增加,出口商品价格会降低。
2. 影响就业汇率变化还可能对就业造成影响。
当货币升值时,经济活动可以迅速切换到进口商品中,导致国内市场生产和出口的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3. 影响消费汇率变化还可能影响人们的消费,因为价格变化可能导致购买力的变化。
当货币升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而当货币贬值时,进口商品价格增加,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三、如何应对汇率变化?面对汇率风险,企业应考虑以下策略:1. 相关国家贸易和货币政策的了解企业应了解汇率风险的根源,了解各相关国家的贸易和货币政策改变可能对汇率及其商业运作产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德经验与启示:如何应对汇率升值压力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日本和德国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崛起过程中,汇率升值也都曾经成为困扰这两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难题。
面对货币升值压力,日本和德国采用了不同的对策,给这两个国家的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日本的教训
二战过后,日本相对美国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日本产品国际竞争力日益强大,70年代以后,日本出口在趋势上大于进口,经常项目保持持续性顺差。
持续的贸易顺差造成了国内的货币政策压力,同时也带来了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国的不满。
当一个国家相对于世界经济的其它部分保持了较快劳动生产率的时候,汇率升值本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它会引导国内经济资源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重新配置,实现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日元升值过程当中,汇率政策和赁币政策的错位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伴生了一系列后遗症。
在60年代,日本基本保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日元和美元的名义汇率基本保持在360:1的水平上,该时期内,日本的对外贸易也基本保持平衡,少量的贸易逆差由资本项目下的顺差弥补。
60年代末期,受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计划"和越战升级的影响,美元难以
继续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以德国为首的其它国家也不愿忍受美国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
1971年,尼克松总统彻底中断了美元和黄金的兑换承诺,同时单边向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市场预期美元贬值。
最初,日本银行不愿放弃360:1的汇率水平,但是,市场上出现的美元贬值预期引起了美元的大量抛售。
尽管日本当时对资本账户还保持严格管制,但日本银行在短短几周时间内因为吸纳美元超额供给使基础货币供给增长了50%,360:1的汇率水平再也难以维持,日元开始走上升值之路。
面对美国为首的贸易逆差国的压力,货币当局不得不让汇率升值。
但是,汇率升值引起了国内贸易品部门的反对。
如日本尼桑公司财务总监所言:"日本公司辛辛苦苦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节省成本,但是,日元升值一夜之间把这些努力全都白费了"。
为了减缓日元升值压力,日本货币当局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试图缓解日元升值压力。
表面看来,日本货币当局采取低利率政策可谓一箭双雕:低利率有利于激励私人部门(主要是日本银行)持有更多的美元资产,减少外汇市场上日元升值压力。
同时,根据传统的宏观经济增长工具箱,降低利率有利于扩张需求,有利于减少了由于日元升值给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是,不仅无法在长期内阻挡日元的升值,反而给国内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70年代中期,日本通货膨胀最高达到了接近25%的水平。
广场协议以前,尽管日元升值,但是幅度并不很大。
广场协议以
后,在1985-1987年短短的3年时间里,日元升值75%。
汇率的调整要求原来在贸易品部门的投资大量转向非贸易品部门。
日本储蓄率非常高,高储蓄率同时也支撑着非常高的投资率。
当贸易品部门突然难以为巨大的资本创造利润时,资本流向何处呢?日本国内金融市场难以在短时间内为这些过剩资本找到合理的出路,于是,大量资本涌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泡沫经济一触即发。
紧要关头,迫于日元升值压力的日本货币当局又一次大幅下调利率,希望能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同时也希望借此减少汇率升值带给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
但扩张货币政策还是没有改变日元升值的趋势,相反地,低利率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刺激着洪水般的资本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由此而生。
德国的经验
20世纪60--90年代,德国经济和日本经济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二者都成为了战后世界经济最突出的亮点,也都经历了持续的贸易顺差。
1960-1990年的30年间,德国的对外贸易几乎无一例外地保持顺差,而且顺差规模在1965年以后逐步扩大。
和日本不同的是,德国的对外贸易更多地在欧洲国家占据较大比重,对美国虽然也有大量贸易顺差,但远不如日本贸易顺差那样集中。
在持续的贸易顺差的推动下,马克持续升值。
从1960-1990年,马克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4.17:1升值到1.49:1,期间内累计升值2.79倍。
同期内,马克经过贸易加权的名义汇率升值2.43倍。
无论是对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还是贸易加权的名义汇率,同期内马克升值的幅度都超过了日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前,马克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同期内,德国经济相对美国经济走强。
固定的汇率无法反映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实力变化,为了保持和美元固定的汇率,德国货币当局不得不在市场上购入超额供给的美元。
货币当局美元资产的不断增加威胁到了国内的物价稳定。
尼克松冲击以后,对国内通货膨胀深恶痛绝的德国货币当局放弃了当时4马克兑换1美元的固定比价,马克开始连续升值。
尽管马克升值,但是德国的贸易顺差并没有因此减少,持续的贸易顺差不断推动马克的进一步升值。
德国货币当局政策旗帜鲜明,重心是国内,尤其是国内物价和产出稳定,马克汇率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1974年,德国放松外汇汇兑方面的管制。
在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三难选择之间,德国货币当局同样选择了独立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让马克汇率自由浮动。
德国货币当局旗帜鲜明地贯彻货币政策独立性,物价和产出稳定是货币当局最关心的事情。
相对而言,马克汇率居于次要的位置上,货币当局基本贯彻了资本自由流动下的浮动汇率制度,不会因为缓解马克升值压力而牺牲国内的物价稳定。
借助欧洲区域内的货币联动机制,德国马克汇率较少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欧洲其它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马克升值的压力。
欧洲共同体国家于1972年达成协议,区域内各国货币之间汇率波动幅度保持在2.25%以内。
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以后,这一区域
内的汇率联动机制也被延续下来。
欧洲货币联动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把对马克升值的投机资本转移到了那些货币联动机制中相对较弱的货币身上。
无论是来自美国的压力,还是来自德国自身某项关键经济指标的变化,当市场普遍预期马克相对美元要升值的时候,投机资本并不直接冲击马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相对马克较弱的里拉、英镑或者是其它欧洲国家货币身上。
启示
通过以上日本、德国1960-1990年汇率波动历史的回顾,可以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国经历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遇到汇率升值的压力,汇率必然需要随着这种趋势进行调整。
经济基本面的调整往往是缓慢渐进的过程,与此相对应,汇率的调整最好也是缓慢渐进的,这样的调整过程最符合经济基本面变化的要求,最有效率。
另外,渐进的调整过程有利于国内经济资源在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
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面临非常突然的大幅汇率调整,国内投资会一下子找不到出路,这部分资本如果大量涌向资本市场,很可能引发泡沫经济。
政策目标的取舍方面,要强调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决不能让货币政策成为汇率政策的附庸。
德国的货币当局旗帜鲜明地奉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国内产出和物价都比较稳定,没有因为汇率价格中的泡沫伤害国内的经济;日本试图利用货币政策保汇率,最终,汇率没保住,反而触发了国内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
德国的经验表明,只
要货币当局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内物价和产出稳定,汇率浮动和资本项目开放并不足以破坏国内经济。
在一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要防止某些大国经常地指手画脚,这就需要向外界给出坚决维护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的明确信号,同时通过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如果在非常严重的时期也可以诉求于突然的资本管制)缓解国际压力。
绝不能牺牲国内货币政策保汇率政策。
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区域内强国减少投机资本冲击,减少汇率升值对贸易品部门的负面影响。
利用欧洲货币区的汇率联动机制,德国把投机资本引向了区域内那些弱国货币的身上,同时又借助予区域内的汇率联动减少了该国货币在区域内的升值,保持了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稳定。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斌何帆)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