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及缓解对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及缓解对策

摘要:近几年,美日等国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面临巨大压力。人民币汇率和升值问题众说纷纭,已成为近年国内外政府高官和新闻媒体特别关注的敏感话题。人民币升值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下,人民币升值是利大于弊的。但人民币升值必须适度,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因此,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以及提出了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缓解对策;

在世界经济进入结构调整阶段,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快速、持续的发展,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出现巨额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万亿美元的大关,超过日本,居世界首位。因此,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一直没有平息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不仅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一个敏感问题,而且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焦点问题。在内外因素的压力下,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小幅升值2%,由8. 2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调为8. 11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同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至2009年3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392,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17.29%。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预示着人民币升值压力是长期的,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过高的汇率水平对经济的发展又是不利的。本文将首先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内外因素,而后以此为基础寻求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措施,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内外因素

1.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外部因素

(1)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成为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压力

从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国,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外部压力也主要压力来自于这三国或地区。2002年9月IMF呼吁中国采取更具有弹性的汇率机制。2002年末,日本首先提出“中国威胁论”,对人民币汇率发难。日本两财务官黑田东彦和河合正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指责中国通过坚持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和出口增长向全球输出国内的通货紧缩。2003年6月,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以人民币币值低估加剧了全球通货紧缩为由,呼吁七国集团通过类似于1985年《广场协议》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但议案最终被否决。紧接着,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称美国将鼓励中国采取向灵活汇率制度过渡的举措,并于2003年9月访华期间向我国政府直接施压。2005年5月23日,美国财政部又进一步曲线威胁中国政府,称如想防止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立法措施出台,中国必须将人民币升值至少10%。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不可靠的货币和初级的金融体制限制了经济增长,于是我国自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一直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这种盯住汇率制度遭到美国的强烈指责。首先,美国以两国贸易不平衡为由,认为中国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应不能全面发挥。其次,认为中国低估人民币汇率,造成两国贸易不平衡,削弱、损害了美国的制造业,造成美国工人失业,损害美国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抢走东南亚的外国投资和贸易等。以后又采取经济和政治手段遏制中国贸易的发展,如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并以若人民币不升值就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27. 5%的进口附加关税相威胁;同时,对中国出口产品越来越多地使用反倾销调查和贸易配额限制,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等。近年来,欧盟通过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保障措施、修改或取消“普惠制”待遇和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等方式,使欧盟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利用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出口最多的地区。例如,2003年6月,欧盟委员会也发布报告,称欧盟15国将于2003年10月率先将降低中国享有的“普惠制”下的出口商品优惠关税,并将于2004年上半年取消给予中国的普惠制。近年来,针对我国的贸易制裁也接踵而来。人民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来自外部的升值压力。

(2)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持有

尽管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然而随着边贸的发展以及内地与港澳地区经济、金融交往的增多,从1997年开始,人民币已经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流通流通规模逐年递增。据最保守估计,境外流通的人民币已经从最初的不足20

亿元猛增到311亿元。另有学者估算,境外流通的人民币规模应在1200-1400亿元。这部分人民币属于境外需求,在金融市场外汇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这部分的规模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就越大。事实上,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后,在香港,不断走强的人民币正在挑战着港元的权威,香港居民正被迫在港元与人民币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紧邻香港而居的中国大陆居民近来不再青睐港元。在深圳,不仅是出租车司机,就连星巴克也开始拒收港元和美元了。香港的部分店已拒绝接受港元硬币,因为港元的贬值导致银行上调了受理硬币存款的收费。从人民币及港的汇率走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现象背后的人民币强势现实。

2.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内部因素

(1)我国经济的相对快速增长构成了货币强势的经济基础

西方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揭示了汇率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罗宾逊夫人等学者认为,当一国的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满足一定条件时,汇率贬值可以扩大出口,减少进口,进而增加一国的国民收入,国民经济也因而得以增长。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发现,一国的经济增长对该国汇率也会产生拉动作用。在那些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生产率水平较高的贸易品部门,其实际工资也高于非贸易品部门。在一价定理的作用下,非贸易品部门的实际工资也会随着贸易品部门的工资一同上涨,这样一来,实际汇率就会出现上升趋势。而且,只要一个国家有着合理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和出口需求收入弹性,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汇率升值并不需要通过贬值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总量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形成了人民币走强的基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1980-2008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之首。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形成与这种经济基本对应的强大升值压力。而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国内资源与市场尚未充分利用与开发,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潜力还很巨大,今后20年仍然有可能实现年均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形成人民币汇率走强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与外贸长期高速增长,国际收支顺差不断增加。当前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持续出现“双顺差”,到2004年9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了514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到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1.95万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大大提高,清偿外债的风险大为缓和。但是,我国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