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详细内容为《大熊山》的故事。
通过讲述小动物们在森林里的大熊山游玩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熊的生活习性,感受友谊的温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熊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熊是国家保护动物。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讲述故事中的情节。
3. 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熊的生活习性和感受故事中的友谊。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友爱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熊山的故事图片、动物角色扮演服装、录音机。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穿熊的扮演服装,模拟熊的行走、吃东西等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教师扮演的是什么动物。
然后教师揭示答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大熊山》。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大熊山》的故事录音,引导幼儿认真聆听。
之后,教师结合故事图片,讲解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了解熊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大熊山上做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画笔和彩泥,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
同时,鼓励幼儿用彩泥捏出熊的形状。
5. 角色扮演(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角色进行扮演,复述故事情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团结合作。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小动物:狐狸、兔子、松鼠、小鸟熊的特征:体型庞大、毛茸茸、喜欢吃蜂蜜2. 好朋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角色,并分享给家人。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讲述故事情节。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了熊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友爱的品质。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故事《大熊山》了解森林中的动植物和生态环境。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观察和描述森林中的动植物。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森林场景图、动植物卡片、故事课件。
2.环境布置:模拟森林环境,布置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森林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森林中的动植物。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知道的森林里的动植物。
(二)故事讲解1.教师讲述故事《大熊山》,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2.讲解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森林中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互动环节1.教师出示动植物卡片,让幼儿找出故事中出现的动植物。
2.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2.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保护环境的看法和做法。
(五)延伸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森林探险游戏,寻找隐藏在教室中的动植物卡片。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森林主题的手工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大熊山》让幼儿了解了森林中的动植物和生态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优点:1.故事讲解生动有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2.互动环节让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3.延伸活动丰富多样,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不足:2.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改进措施:2.调整教学方式,采用更多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家园合作,让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一节,详细内容围绕《大熊山》的故事展开,通过讲述小动物们在山上的有趣生活,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熊山上的动物生活,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表达对故事中动物们的喜爱。
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力,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熊山故事挂图、动物卡片、头饰、故事书。
2. 学具:画纸、彩笔、动物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大熊山故事挂图,引导幼儿描述山上的景色和动物。
(2)教师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进行角色扮演。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大熊山》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动物和情节。
(2)针对故事中出现的新词,如“大熊、小兔、松鼠”等,进行解释和举例。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故事中的问题,如“大熊山上有哪些小动物?”(2)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及原因。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给予鼓励和点评。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是大熊山上的小动物,你会和谁做好朋友?为什么?”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2. 主要动物:大熊、小兔、松鼠、小鸟3. 重点词汇:大熊、小兔、松鼠、山上、玩耍、好朋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复述《大熊山》的故事,并画出故事中的动物。
答案示例:《大熊山》的故事讲述了一座美丽的山上,住着大熊、小兔、松鼠等可爱的小动物。
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优秀篇

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单元“有趣的旅行”,主要围绕大熊山的故事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学习简单的句子构造,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基本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使幼儿掌握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如“茂密”、“蜿蜒”等,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大熊山的景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词汇的理解与运用,句子构造的掌握。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大熊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熊山的故事图片、PPT、词汇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故事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进入大熊山的场景,让幼儿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大熊山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新词汇和句子构造。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如:“大熊山上的树木茂密。
”让幼儿模仿造句。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词汇,让幼儿运用到句子中,如:“蜿蜒的小路”、“蓝蓝的天空”。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用学到的词汇和句子描述大熊山的景色。
6. 展示环节(5分钟)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故事2. 新词汇:茂密、蜿蜒、蓝蓝的、高高的3. 典型句子:大熊山上的树木茂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词汇和句子,画一幅大熊山的画,并写上一段描述。
2. 答案示例:大熊山上树木茂密,蜿蜒的小路通向山顶。
天空蓝蓝的,白云飘过。
我很想去大熊山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了大熊山,掌握了新词汇和句子构造。
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尝试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描述其他景点。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大熊山》含反思《大熊山》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动物》,详细内容为“大熊山”故事。
通过故事让幼儿解熊生活习性,同时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熊外貌特征、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
2.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对故事理解力。
3. 培养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熊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故事理解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熊山故事挂图、熊玩偶、录音机、磁带。
2. 学具:彩笔、绘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熊玩偶,让幼儿描述熊外貌特征,引导幼儿说出熊生活习性。
2. 讲解故事(10分钟)播放录音机,让幼儿聆听“大熊山”故事。
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熊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大熊山故事挂图,针对故事中重点内容进行提问,让幼儿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话复述故事,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5. 创新思维(5分钟)让幼儿想象熊在山里生活,鼓励幼儿用自己话描述。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故事挂图2. 熊外貌特征:体型庞大、毛色棕黑、四肢强壮。
3. 熊生活习性:冬眠、吃蜂蜜、爬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自己话讲述“大熊山”故事,并画出熊在山里生活。
2. 答案:小朋友们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发挥想象力,描述熊在山里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熊特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动物园实地观察熊,让幼儿更直观地解熊特点,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同时,开展“我喜欢动物”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动物,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熊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掌握。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语言优质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动物故事》中《大熊山》。
该故事讲述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大熊山游玩时,互相帮助,共同度过快乐一天。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梗概、角色扮演、词汇学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认识故事中动物角色。
2.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简单复述故事。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意识,懂得互相帮助。
4. 提高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2. 教学重点:故事内容理解和角色扮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动物手偶、大熊山模型。
2. 学具:彩笔、画纸、动物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熊山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大熊山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故事《大熊山》,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和情节,强调互相帮助重要性。
3. 角色扮演(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用动物贴纸在画纸上进行创作,巩固对故事理解。
5. 词汇学习(5分钟)教授故事中出现新词汇,如“大熊山”、“小动物”、“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2. 故事角色:小兔子、小松鼠、小狐狸、大熊3. 重点词汇:大熊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复述故事《大熊山》给家长听。
b. 家长协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关于大熊山画。
答案:a. 故事复述略。
b. 画作展示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课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通过故事、角色扮演和创作,幼儿对故事内容有深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团队合作,培养互相帮助意识。
拓展延伸:1.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学习,共同体验大熊山故事。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中的《大熊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大熊山的地理位置、大熊的生活习性、大熊的外貌特征以及大熊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基本信息,认识大熊这一动物,知道大熊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热爱,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大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大熊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熊山的图片、大熊的玩具、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熊山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大熊山的美景,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讲解:利用PPT课件,向幼儿详细介绍大熊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让他们对大熊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扮演大熊,模仿大熊的动作和声音,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4. 例题讲解:通过一道例题,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大熊的外貌特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题:请用一句话描述大熊的外貌。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彩纸制作大熊的头饰,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地理位置大熊的生活习性大熊的外貌特征大熊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彩笔和画纸画一幅大熊的画,并简单描述画中的大熊。
2. 答案:示例:我画的大熊是一只正在吃蜜的大熊,它长着棕色的毛发,圆圆的肚子,可爱极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对大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观动物园,观察大熊的生活习性,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可爱的动物》一节,详细内容为《大熊山》的故事。
通过讲述大熊山上的动物们和谐相处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和关爱动物,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记住故事中的动物角色。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简单描述故事中动物的特点。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故事中动物的特点。
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和关爱动物,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挂图、动物玩偶、PPT课件。
学具:彩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动物玩偶进入教室,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播放PPT课件,讲述《大熊山》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动物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让幼儿用语言回答。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动物。
5. 语言表达(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画作中的动物。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2. 故事角色:大熊、小兔子、小松鼠、小鸟3. 关键词语:和谐相处、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故事中的动物,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小兔子,它有长长的耳朵,短小的尾巴,可爱的样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大熊山》,让幼儿了解了动物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绘画作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观动物园,观察和了解各种动物,增强幼儿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语言表达环节的互动性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示例的引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上,应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关爱动物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小朋友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宁静观赏,乐观地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物体远近变化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并进行想象,体验故事里动物友爱的美妙情感,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看,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进展,培育细致观看和较完整表述力量,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小班语言《大熊山》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感受物体远近变化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并进行想象,体验故事里动物友爱的美妙情感。
2.宁静观赏,乐观地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看,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进展,培育细致观看和较完整表述力量。
4.喜爱并尝试创编故事大熊山的结尾,并愿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预备可以操作、变化的大熊山背景图一幅、一只黑色的小老鼠的剪影。
(见附图)活动过程(一)小朋友阅历与故事情节互动关键问题一:(取出剪好的一只黑色的侧面小老鼠问小朋友)这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幼:这是一只很快乐的老鼠。
/这是一只正在跑的老鼠。
/这是一只只有一只眼晴的老鼠。
/这只老鼠的尾巴很惊奇,是这样的。
(小朋友用手比划)/这只老鼠是黑色的。
分析:从小朋友的回答中可以发觉,他们对这只特殊改进过的老鼠观看得特别认真,分别就老鼠的表情、肢体动作、身体、脸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而我也在确定他们的同时分别赐予了不同的引导。
比如,老鼠要跑到哪里?它另外一只眼睛哪里去了,为何只观察一只?尾巴像什么?黑色还可以用什么词说?这些追问打开了小朋友的思维,让我和他们都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才智。
例如对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胆想象,从只看到一只眼睛引发小朋友思索侧面与正面的不同视角,用相近的词汇表达同一种意思等,都是对小朋友思维与阅历的挑战。
关键问题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么?幼:月亮。
/太阳。
/恐龙蛋。
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优秀篇

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育指导用书》中“大熊山优秀篇”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梗概、新词学习、语言表达和故事创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故事情节。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学会用词语创编故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词语创编故事,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新词和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角色扮演头饰、大熊山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大熊山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山上的动植物,讨论大熊山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播放故事录音,让幼儿跟随录音观看故事挂图,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新词。
教师针对故事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演。
教师邀请幼儿用画纸和彩笔绘制自己心中的大熊山,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4. 语言表达(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其他幼儿用语言评价和提问。
5. 故事创编(10分钟)教师提供词语卡片,引导幼儿用卡片上的词语创编自己的故事。
教师协助幼儿将创编的故事记录在画纸上,鼓励幼儿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优秀篇2. 新词:勇敢、善良、快乐、友谊3. 重点句子:大熊山上的小动物们一起玩耍,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大熊山,并用语言描述山上的故事。
2. 答案示例:我画的大熊山上有一只勇敢的小熊,它帮助了一只迷路的小兔子,它们成为了好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故事创编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快乐阅读》第三单元“有趣的旅行”章节,详细内容为故事《大熊山》。
通过讲述大熊山上的有趣故事,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大熊山的有趣事物。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观察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乐于分享、团结互助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用词语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倾听、表达、观察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头饰、小熊玩偶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幼儿进行一场虚拟的大熊山之旅,通过图片展示大熊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课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大熊山》,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故事中大熊山上有哪些有趣的事物?”让幼儿回答,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学具表现自己心中的大熊山,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5. 角色扮演(5分钟)教师分配角色,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2. 主要角色:小熊、小兔子、小松鼠等3. 有趣的事物:蘑菇、瀑布、彩虹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大熊山,并用词语描述。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大熊山,用词语描述画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大熊山的美丽景色,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词语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大熊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快乐成长》的第四章“可爱的动物”,详细内容为“大熊山”一节。
通过该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熊这种可爱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熊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培养他们对动物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熊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表达,认识熊的特点,培养对动物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熊山图片、熊的玩具、熊的拼图。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熊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大家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山?山上有什么动物?”2. 讲解熊的特点(10分钟)(1)教师通过熊的玩具、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熊的外形特征,如:熊的身体圆胖、四肢短粗、眼睛小、耳朵圆等。
(2)教师讲解熊的生活习性,如:熊喜欢生活在森林里、喜欢吃蜂蜜、冬眠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熊的拼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熊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熊的拼图。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1)每组选出代表,展示本组制作的熊的拼图。
(2)教师对每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2. 熊的特点:身体圆胖、四肢短粗、眼睛小、耳朵圆3. 熊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森林、喜欢吃蜂蜜、冬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只可爱的大熊2. 答案:要求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最可爱的大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熊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1)带幼儿去动物园观察熊,加深对熊的认识。
(2)组织幼儿进行“熊的故事”分享活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小班语言精品教案大熊山优秀篇

小班语言精品教案大熊山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故事》中的“大熊山”优秀篇。
详细内容包括:描述大熊山的美丽景色,介绍山上动植物的生态特点,通过趣味故事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熊山的自然景观,认识山上的动植物,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会使用形容词描述景物,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形容词描述大熊山的美丽景色。
重点:认识大熊山的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挂图、故事书、大熊山模型。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大熊山的美丽景色,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大熊山的趣味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动植物,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自然景观。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出示大熊山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山上的动植物。
(2)分组讨论,鼓励幼儿用形容词描述大熊山的美丽景色。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大熊山的景色怎么样?请用形容词描述。
”解答:大熊山的景色美丽壮观,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动物们生活得非常快乐。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形容词描述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景色,教师给予点评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的动植物动物:熊、狐狸、兔子、小鸟等植物:松树、花草等2. 描述大熊山的形容词美丽、壮观、郁郁葱葱、快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形容词描述你喜欢的大自然景色。
答案示例:我喜欢大海,它一望无际,波涛汹涌,阳光下的海面闪闪发光,非常美丽。
2. 作业要求:不少于50字,要求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和练习,让幼儿了解了大熊山的自然景观,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幼儿园小班语言精品教案《大熊山》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精品教案《大熊山》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教材《大熊山》。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大熊山的故事》,详细讲述了大熊山上的动物们和它们之间的友谊;第二章《词语小火车》,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与大自然相关的词汇。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熊山上的动物和它们之间的友谊,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品质。
2. 通过故事学习,让幼儿掌握与大自然相关的词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友谊主题,学习与大自然相关的词汇。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动物头饰、大熊山图片、词语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戴动物头饰,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邀请幼儿参与“大熊山”的游戏。
(2)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教师所扮演的动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述《大熊山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动物和友谊主题。
(2)教师通过提问、互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与大自然相关的词汇。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幼儿认读、模仿。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词汇。
4. 小结与拓展(2)教师鼓励幼儿用所学词汇,描述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景色。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2. 重点词汇:友谊、大熊、小熊、小鸟、森林、山川3. 故事简笔画:大熊山、动物角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大熊山,并用所学词汇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的大熊山上有很多可爱的动物,它们在森林里快乐地玩耍。
山川起伏,绿树成荫,小鸟在枝头歌唱,小熊在河边嬉戏,大熊则在一旁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故事中的友谊主题理解较深,但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不一。
幼儿园小班语言精品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语言精品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大熊山》这一教学内容源自幼儿园小班语言课程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故事讲述,让幼儿解和认识自然界山川,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本章以趣味故事《大熊山》为主线,引导幼儿走进大熊山奇妙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帮助幼儿认识和解自然界中山川,激发对大自然热爱。
3. 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山川概念,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自然界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大熊山图片、山川模型。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以一张大熊山图片引入课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内容,激发他们对故事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为幼儿讲述《大熊山》故事,引导他们关注故事中山川、动植物等元素,并讲解故事中语言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描绘出自己心中大熊山,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互动讨论(10分钟)组织幼儿分享自己作品,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作品中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2. 故事关键词:山川、动植物、想象力、语言表达3. 作品展示:展示幼儿绘画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大熊山》故事,并用自己话描述故事中山川特点。
2. 答案:故事中大熊山绿树成荫,有清澈小溪,还有可爱小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自然界认知。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在今后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同时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自然环境,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热爱。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动物故事》中的《大熊山》。
该故事讲述了小动物们在美丽的森林里,与大大熊一起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详细内容包括:森林的描绘、各种小动物的特征、大熊山的传说以及小动物们与大熊的互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森林的生态环境,认识各种小动物,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通过故事学习,使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互助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了解森林生态环境,认识各种小动物,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团队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动物卡片、森林背景图、大熊手偶。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森林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森林里的景物。
(2)教师分发动物卡片,让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述故事《大熊山》,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小动物和大熊。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用画笔和水彩为小动物涂色。
(2)每组派一名代表,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
(2)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故事《大熊山》2. 主要角色:小动物、大熊3. 故事情节:森林描绘、小动物特征、大熊山传说、互动情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我心中的大熊山》。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大熊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应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小动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优秀篇

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本》第四章“有趣的大自然”,详细内容为大熊山的故事。
通过描述大熊山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奇妙之处,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熊山四季景色的变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词汇描述大熊山的景色。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大熊山的喜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描述四季景色的词汇,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熊山四季景色图片、故事卡片、挂图。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大熊山四季景色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通过提问,让幼儿回忆自己曾经去过的美丽地方,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讲述大熊山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描述四季景色的词汇,如:“春天,大熊山的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夏天,大熊山的树木郁郁葱葱;秋天,大熊山的树叶变得金黄;冬天,大熊山披上了银装。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故事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图片,用所学词汇描述大熊山的四季景色。
同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大熊山的喜爱。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季节,用画纸、画笔和彩泥创作一幅大熊山的美景。
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和交流,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的四季景色春天: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夏天:树木郁郁葱葱秋天:树叶变得金黄冬天:大熊山披上银装2. 描述四季景色的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最喜欢的大熊山景色。
答案: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大熊山景色。
2. 作业题目:用所学词汇写一段描述大熊山四季景色的句子。
小班语言大熊山教案

小班语言大熊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班语言》的第四章《大熊山》。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熊山,了解大熊山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资源;学习描述大熊山的词汇和句型;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熊山的自然环境,认识大熊山的动植物资源。
2. 培养幼儿用词汇和句型描述大熊山的能力。
3. 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词汇和句型描述大熊山的自然环境。
重点:认识大熊山的动植物资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熊山图片、动植物卡片、故事书、教学PPT。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大熊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的景色美不美?”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大熊山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环境。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学习描述大熊山的词汇和句型。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动植物卡片,让幼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5.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大熊山探险”活动,分组讨论并描述大熊山的动植物和景色。
六、板书设计1. 大熊山的动植物:熊、鸟、兔子、松树、花草等。
2. 描述大熊山的词汇:美丽、高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等。
3. 描述大熊山的句型:大熊山上有……,它们在……,景色真美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大熊山的画,并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的大熊山上有高大的松树,绿树成荫,还有可爱的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
这里的景色真美啊!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大熊山,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熊山小班语言教案

大熊山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小班语言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熊山小班语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熊山小班语言教案1活动目标:1、有兴趣地倾听音乐,尝试在情境中用动作表现走路、由小变大、睡觉的音乐形象。
2、借助故事情节仔细观察画面,并且大胆进行想象。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三段音乐录音、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小老鼠来了1、播放课件图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看是谁来了啊?(小老鼠)2、过渡: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
二、进入情境:感受表现1、走一走1)播放课件图,师:今天小老鼠带着我们要到处走一走,它走呀走,来到了一片大树林里,它看到了很远的地方有个咖啡色的东西,你觉得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说一说)2)师:小老鼠也非常想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于是它就决定走过去看看,它是怎么走的呢?请你们听一段音乐(老师播放音乐A) △师:你听了音乐后觉得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呢?谁来走走看。
(请2-3个幼儿学学小老鼠的走路)(老师继续播放音乐A)3)小结:原来小老鼠是听着音乐有节奏的向前走的。
4)请大家一起试一试,学学小老鼠听着音乐有节奏的走路。
(老师关注幼儿是否有节奏的学着小老鼠走路)2遍5)师:现在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有向前走,看一看前面到底是什么东西等着我们。
2—3遍2、由小变大1)播放课件图3(从小逐渐变大):我们离那个东西越来越近了,那个东西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大了)△师:是的,我们离它近了,它就变大了。
它是怎么变大的?(从小慢慢变大的)2)师:我给你一段音乐,你来做一个变得越来越大的动作好吗?(播放音乐B)3)师:还有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变得越来越大的动作吗?出处原来可以做那么多的越变越大的动作啊。
小班教案小班语言活动:大熊山

小班语言活动:大熊山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关于大熊山的基本信息。
2.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1.大熊山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与大熊山相关的图书或故事书籍。
3.相关的儿童歌曲或儿歌视频。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先向幼儿们介绍大熊山,可以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们初步了解大熊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动植物资源等内容。
在介绍过程中,不妨教唱一首与大熊山相关的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口语练习在介绍环节结束后,可以让小班幼儿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表述一下他们对大熊山的认识与印象。
老师则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幼儿们能够简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幼儿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步:故事阅读可以选择一本关于大熊山的图书或故事书籍,用生动有趣的表述方式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大熊山。
故事阅读结束后,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引导幼儿思考其中的道理与意义。
第四步:互动游戏可以设计一些与大熊山相关的游戏,如拼图、找不同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自己对大熊山的认知。
游戏中可以加入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幼儿们充分参与其中。
第五步:总结最后,让幼儿们回忆本次活动,说一说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对大熊山的认知。
并且老师还可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幼儿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展开相应的活动。
四、总结本次小班语言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增加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语言教案:大熊山
活动背景
《大熊山》是主题“熊的故事”中提供的一个故事,讲述的内容是:一只老鼠在远处发现一座山,就想过去看看,当它越走越近时才发现自己看见的“山”原来是只大熊。
《大熊山》的故事很短,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却把“近大远小”的原理以一种有趣易懂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出来。
教材中提供了四幅图片,并附有简短的文字解说。
但对教材和这一故事进行分析和思考后,我觉得这个故事并不像我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面蕴藏着值得挖掘的内涵。
比如,可以在原故事的基础上改进其中的问题,尽可能多方面展现本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近大远小”的现象,提高集体学习活动的效果。
因此我对原图片进行了两点修改:
1.把教材中的四幅图合成一幅图,并且可以操作,以便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小老鼠在走近熊的过程中不同的视觉变化,从而更好地体现目标。
2.把教材上熊和鼠的颜色分别换成白和黑。
目的是在故事的角色身上做些文章,并改变幼儿对物体形状、颜色的经验定势。
活动目标
1.感受物体远近变化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并进行想象,体验故事里动物友爱的美好情感。
2.安静欣赏,积极地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可以操作、变化的“大熊山”背景图一幅、一只黑色的小老鼠的剪影。
(见附图)
活动过程
(一)幼儿经验与故事情节互动
关键问题一:(取出剪好的一只黑色的侧面小老鼠问幼儿)这是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
幼:这是一只很开心的老鼠。
/这是一只正在跑的老鼠。
/这是一只只有一只眼晴的老鼠。
/这只老鼠的尾巴很奇怪,是这样的。
(幼儿用手比划)/这只老鼠是黑色的。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这只特别改进过的老鼠观察得非常仔细,分别就老鼠的表情、肢体动作、身体、脸的朝向、毛色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而我也在肯定他们的同时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引导。
比如,老鼠要跑到哪里?它另外一只眼睛哪里去了,为何只看见一只?尾巴像什么?黑色还可以用什么词说?这些追问打开了幼儿的思维,让我和他们都感受到了来
自同伴的智慧。
例如对老鼠跑的目的地的大胆想象,从只看到一只眼睛引发幼儿思考侧面与正面的不同视角,用相近的词汇表达同一种意思等,都是对幼儿思维与经验的挑战。
[NextPage]关键问题二:小老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什么?
幼:月亮。
/太阳。
/恐龙蛋。
/山坡。
/小球。
/乌龟壳。
师:哦,如果你的眼前也出现了那么有趣的东西,你会怎样?
幼:过去看看。
师:你们喜欢探险,真勇敢。
小老鼠和你们一样,也想过去看看。
走着走着,小老鼠发现它看到的东西变了,变得大一点了,变成了——(将背景板上大熊的身体拉上来一点。
)
幼:大山。
/大的恐龙蛋。
/大太阳。
/大皮球。
/大概是锅盖吧。
/很大的圆顶房子。
/是大月亮又爬上来了。
分析:物体的变化吸引着幼儿的眼球,也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自己的思维。
一些幼儿坚持着自己的观点,只是在自己认定的答案上加了个“大”字。
也许他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感受,但是却模糊不清。
最精彩的要数祺祺说的“是大月亮又爬上来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在动画片里看过月亮渐渐升上来又落下去的镜头,他还告诉我太阳下山也是这样一点点变小的。
我帮助幼儿小结了他们的想法,既肯定了坚持己见的幼儿,也表扬了因为看到视觉对象的变化而重新思考的幼儿,因为幼儿都表
现出积极的思维状态,说明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
师:小老鼠会怎么想呢?它会说些什么?
幼:……(基本和前面的回答雷同,略)
师:小老鼠又走近些,结果发现它看见的是——(将背景板上大熊的身体再拉上来一点。
)
幼:啊,一只熊。
原来是熊哦!(幼儿的声音一下子响了起来。
)
师:没有想到吧。
小老鼠刚才看到的是熊身体的哪一部分?熊背拱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这只熊正在做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它在睡觉,眼睛闭着呢。
/它不动的。
/它头趴着在睡觉。
(幼儿声音很响,因为结果是一头熊让他们感到很惊奇。
) 师:(很小声地)嘘,熊在做什么?
幼:正在睡觉。
师:别吵醒它,它睡得好香呀,正呼噜呼噜打鼾呢。
(幼儿声音转轻,尤其是刚才声音最大的卿卿和桦桦、)
[NextPage]关键问题三:小老鼠发现草地上睡着熊,它会怎么做呢?
幼:逃走。
(为什么?)因为它很害怕。
/它爬上去睡在熊身上。
/它会绕过去,从熊身边走开。
师:老鼠到底会怎么做呢?(将剩下的故事讲完,结尾改成:大熊呼噜呼噜打着响响的呼噜,小老鼠呼噜呼噜打着轻轻的呼噜,两个动物相互依偎着,甜甜地睡着了。
)
分析:熊的出现大大出乎幼儿的意料,我想,这样的体验会丰富幼儿的视觉经验。
另一方面,惊讶的幼儿也在思考庞大的熊和瘦小的老鼠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有趣的是,幼儿对结果的推测和幼儿平时的个性很吻合,胆小的幼儿认为小老鼠会因为害怕逃走;胆大点的幼儿会想到“爬上去睡在熊身上”;比较沉稳的幼儿则会想到“绕过去”,故事美好的结尾让幼儿为之紧张的心放松下来,友好、甜蜜的温馨气氛让每一个幼儿的心情都特别舒畅。
(二)完整欣赏故事《大熊山》
关键问题四:(完整欣赏前向幼儿提出)一边听一边给故事想个名字。
想一想,小老鼠最先看到的很小的东西,为什么会慢慢变大,最后才发现是一只熊呢?
幼:因为它越走越近,所以看到是熊。
师:原来距离远近不同看到的东西大小也不同。
走得越近,越能看得清楚。
现在,我躲在黑板后面,你们看看可以看到我的什么?
幼:你的头。
/我看见你的脚了。
师:哦,你们看到的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
请大家走近一些看,这下能看到什么?
幼:看见你了。
/看见你的手了。
/我看到你的衣服了。
/你还背着包。
/我全看见了。
师:哦,走上来就发现看到的东西多了是吗?你们走到哪里才看见我这么多东西的?
幼:(走到)你这里。
/走得越近,越能看清。
分析:先前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只是几个幼儿,估计有的幼儿可能没有弄懂这个道理,我就演示给幼儿看,帮助他们逐渐理解。
后来的自由活动里,我还和一些幼儿玩起了猜一猜的游戏,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的几个幼儿。
反复几次演示、操作后,幼儿逐渐体会到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
活动反思
1.幼儿参与度。
本次活动中,全班幼儿的参与、投入程度较好。
活动后我仔细做了统计,一次都没发言的幼儿有7人,在自由活动时我和这7名幼儿进行了互动。
2.幼儿的观点。
本次活动中,好几个幼儿在回答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种大面积改观的现象第一次出现,我对此大力赞扬。
3.活动环节整体感觉较丰满。
改动后的故事内容和材料在
使用中比教材中提供的四幅图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更便于幼儿直观地感知近大远小的道理,因此能更有效地达成目标,效果较好。
4.不足与调整。
(1)事先设计一些环境,可以摄像,可以实景体验,让幼儿一起渐渐靠近,感受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变化。
(2)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里,问题四也许还可以这样问幼儿:小老鼠几次看到的东西是同一样东西吗?怎么看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呢?当然,哪种提问效果更好还需要在尝试后总结。